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篇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 指導思想

科學教材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方法的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發展,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以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

二、 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比較瞭解,很多學生探究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對科學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對學習科學也有很濃厚的興趣。但許多學生在準備材料、資料方面做得不好,影響學習效果。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能圍繞主題制定研究計劃,能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測量、查閱、統計等方法蒐集和整理資訊並進行分析,能借助資料、文字、圖表有條理地闡述自己地觀點並認真傾聽他人地評議、友好交換意見,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和科學小論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地保護,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關心科技地新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地聯絡。

●科學知識

初步瞭解生物地進化、水環境汙染與保護、宇宙、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人類科技發展歷程等有關知識。

四、 教材分析

1、“生物地進化”——此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圍繞環境地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人類發展地歷史以及馴化動物地歷程展開研究,並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資料地查詢讓學生親歷研究地過程,初步瞭解進化論。

2、“水環境汙染與保護”——此單元分別從汙染地現狀、汙染地源頭、汙染地危害、怎樣防治汙染地角度並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地汙水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地環保意識。

3、“宇宙探索”——此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想象、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地瞭解關於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地奧祕,激發他們地求知慾,同時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此單元是全套教材地總結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比較系統地回顧和總結四年來所經歷地科學探究歷程,梳理、總結出探究地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再次經歷一次相對較完整地探究過程,然後以研究報告和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地形式作為國小四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一次彙報。

5、“科學地歷程”——此課是以科技史為專題地全套教材地總結課,旨在讓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地歷史程序初步有所瞭解,並對這一程序中所體現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有所感悟,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絡,並且在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昇華。

五、教學措施

1、做好課前準備,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調動實驗小組的集體力量,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3、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過程的'評價。

4、 及時做好教後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讓教學更有效。

5、繼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六、教研專題

大班教學如何有效組織科學課堂

七、研究措施

1、注重良好師生關係的培養,創造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於探究和創新。

2、以活動為載體,師生做好充分準備,認真組織,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3、組織好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分工和合作的力量。

八、教研課安排

待定。

九、業務學習安排

1、學習《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教師教學用書,認真理解消化,做好科學教學實踐。

2、閱讀教育實踐的專業著作和雜誌。

3、及時總結和反思,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業務學習和培訓。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調查當地水域環境。

2、去社群做環保宣傳活動。

3、觀察星空。

4、自主探究活動。

十一、教學評價措施

1、注重活動前的準備設計和活動過程的評價。

2、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3、評價方式多樣,評價主體多元。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通過六年級的科學這門課,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一、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

三、 教材內容簡析

第一單元 機械和工具 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 形狀和結構 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 熱和燃燒 本單元結合熱和燃燒之間的特徵讓學生探索熱和燃燒之間的聯絡及其相關問題,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單元 能量 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組織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見習,並針對性的對某些特定生物、植物及自然現象加以指導教學,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及探索大自然的動力,樹立相信科學的思想。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個體結構功能,以及由不同個體或成員按照一定結構層次所構成系統,研究某些系統是如何通過相互作用而達到平衡、保持穩定。

2、從系統角度更好地認識每一組成部分結構和功能以及相互聯絡與作用,激發學生欣賞一些結構、系統本身及其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美。

3、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理解、昇華一些科學概念和規律,綜合運用科學研究方法,總結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類比、聯想、推理、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過搭建模型,分析系統構成,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在研究某個具體事物時要從系統角度用聯絡和發展觀點去分析。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後繼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基礎上,將學生髮展需要、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素養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運用訪談、調查、網上查詢等方法蒐集獲得相關資料;能使用顯微鏡觀察出較微小生物或生物細小結構;能通過觀察出一個小生態系統中包含各種動植物;能有根據地設定標準對紛繁事物進行合理分類;能在接觸各種事物過程中發現值得探究問題,並能說明自己是如何想到這些問題;能用類比或聯想方法對所要探究問題進行假設;能設計實驗或類比實驗證實自己或別人提出假設;能想出多種解決問題辦法,並能說明理由。

能運用各種方法分析出各種事物和現象結構、特點、關係、產生原因、異同點等,並能對自己分析結果說明理由;能根據設計方案利用簡易材料獨立地製作各種模型;能正確使用各種常見方法對事物特點、特性及數量進行測量或估算;能從實驗結構或曲線圖中分析或推測出相關結論;能選用各種恰當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特徵、發展變化過程、研究結果等展示出來;能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能。

2、能大膽地進行設想和推測,敢於發展自己觀點;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和諧地開展研究、製作等活動;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觀點、方法、共享資料等資訊,並能具體地說出交流好處;能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並能闡述自己理由;能發現或意識到各種常見事物內在和外在 美 ;能公正地評價別人或自己研究結果、觀點、作品等;能意識到客觀事物或時期對人類或自己重要性;能關注科學技術新進展,表現出對科學探究活動有興趣。

3、能從結構和功能角度具體說明人體各系統、器官之間關係;能舉例說明各種常見簡單生理現象產生原因;能正確說出 青春期 出現各種特徵及需要注意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能舉例說明生態系統基本組成成分作用,以及保持生態系統平衡意義;能正確說出地球、太陽、銀河系和宇宙之間關係;能用自己話解釋人造地球衛星飛行原理;能用自己話解釋人類在太空中與在地球表面生活方式不同原理;能正確說出科學研究大體過程即每個過程作用;能正確說出各種方法和技能作用。

4、能分析、發現、舉例項說出各種科學技術作用及對人類健康生活幫助;能推測出各種事物中與環境和諧因素;能舉例說明使事物與環境保持和諧意義;能利用已知科學技術解決常見簡單問題。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

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建築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各種材料性質和功能以及力作用之後,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建築物結構、形式與功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建築美,實現科學與藝術、技術、文學等學科整合,綜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第二單元 奇妙人體 本單元將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引領學生利用類比方法探究人體組成,認識從細胞到系統層次關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幫助學生消化、呼吸、迴圈等系統組成及其功能,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體驗運動協調、身心健康、生長髮育快樂;鼓勵學生關注醫療技術發展及其給人類健康帶來幫助。

第三單元 有序生態系統 本單元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並使用類比方法認識生態系統構成;學習研究生態系統方法,探究生態系統平衡,模擬生態系統,設計製作生態瓶,並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們日常行為給生態環境所帶來影響。

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 本單元從科學技術角度來研究人類探索宇宙發展歷史,以及人類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宇宙,設計和發明各種各樣先進儀器和裝置,使人類對宇宙有了更多瞭解,離開地球到宇宙中旅行、到宇宙中生活,也成為人類共同夢想。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巨大推動作用。

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 本單元從蒐集科學家故事入手,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瞭解科學家對人類社會所做貢獻。從而加強學生對科學家、科技發展史瞭解。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興趣,已經具備初步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科學素養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教改設想:

1、注重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及自然狀態下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 注重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機械和工具 形狀與結構 熱和燃燒 能量

教材分析

對簡單機械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的認識是“機械和工具”單元的重點。這一單元從常用的工具引入,通過讓學生嘗試使用工具,將一顆鐵釘和一顆螺絲釘從木頭裡取出的活動,激發他們對簡單機械提出問題併產生研究的興趣。

“行狀和結構”單元為學生們引入了形狀和結構兩個概念,引導他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學生們將製作一個堅固的正方形框架,探索框架結構的作用。這一單元的高潮是由學生們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製作一座他們自己的橋,這些橋要在小組間進行介紹和評價。

在“熱和燃燒”這一單元裡,學生們將主要觀察和研究熱和熱傳遞現象,以及由熱引起的燃燒現象。他們將首先了解生活中的熱源,通過不同溫度的水的混合實驗,初步認識熱和溫度的關係,設計實驗驗證自己對熱在固體中傳遞方向的`假設。親自動手做一隻保溫杯,體驗不同物體傳導熱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能量”單元,將學生們在以往科學課和生活中觀察到的許多現象與能量聯絡起來,加深對能量的感性認識。學生們將親自動手製作電磁鐵,觀察和記錄冰融化、水蒸發和霜的形成實驗。還將通過閱讀資料和推理分析,瞭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原因,對節約能源產生新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從常用的工具引入,通過讓學生嘗試使用工具,將一顆鐵釘和一顆螺絲釘從木頭裡取出的活動,激發他們對簡單機械提出問題併產生研究的興趣。

2、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並由學生們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製作一座他們自己的橋,這些橋要在小組間進行介紹和評價。

3、瞭解生活中的熱源,通過不同溫度的水的混合實驗,初步認識熱和溫度的關係,設計實驗驗證自己對熱在固體中傳遞方向的假設。親自動手做一隻保溫杯,體驗不同物體傳導熱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4、學生們親自動手製作電磁鐵,觀察和記錄冰融化、水蒸發和霜的形成實驗。並通過閱讀資料和推理分析,瞭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原因,對節約能源產生新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對簡單機械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的認識。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製作一座他們自己的橋。設計實驗驗證自己對熱在固體中傳遞方向的假設。親自動手製作電磁鐵,觀察和記錄冰融化、水蒸發和霜的形成實驗。

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共35課時,其餘時間進行科學實驗、動手製作、創造發明等活動。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髮言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是:

1、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2、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

3、充分反映我國國小自然改革的成果,並積極融入世界科學教育改革的精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上說法是我們在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全冊教材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展開。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

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能量

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

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製作生物分佈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三、素質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1

9.03-9.07

始業教育1、使用工具2、槓桿的科學

3

2

9.10-9.14

3、槓桿類工具的研究4、輪軸的祕密

複習

3

3

9.17-9.21

5、定滑輪和動滑輪6、滑輪組練習

3

4

9.24-9.28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練習

3

5

10.01-10.06

國慶假期

6

10.08-10.12

1、抵抗彎曲2、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3

7

10.15-10.19

4、找拱形練習課外延伸

3

8

10.22-10.26

5、做框架6、建高塔

3

9

10.29-11.02

7、橋的形狀和結構8、用紙造一座“橋”

複習第二單元

3

10

11.05-11.09

期中複習知識回顧期中檢測機動1課時

3

11

11.12-11.16

1、電和磁2、電磁鐵3、電磁鐵的磁力(一)

3

12

11.19-11.23

4、電磁鐵的磁力(二)練習

5、神奇的小電動機

3

13

11.26-11.30

6、電能和能量7、電能從哪裡來

8、能量與太陽

3

14

12.03-12.07

練習複習第三單元1、校園生物大搜索

3

15

12.10-12.14

2、校園生物分佈圖3、多種多樣的植物練習

3

16

12.17-12.21

4、種類繁多的動物5、相貌各異的我們練習

3

17

12.24-12.28

6、原來是相關聯的7、誰選擇了它們

8、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3

18

12.31-1.04

複習第四單元第四單元測試概念梳理

3

19

1.07-1.11

複習第一單元第一單元測試複習第二單元

3

20

1.14-1.18

第二單元測試複習第三單元第三單元測試

3

21

1.21-1.25

總複習

3

22

1.28-2.01

期末測試

1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 及時查漏補缺, 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原班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祕”、“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與環境: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閱讀科技史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2、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地表變化的奧祕: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地震”、“火山”、“岩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資料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後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8~9課時。

4、能量: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開啟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科技史、調查、製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5、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祕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閱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祕,瞭解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3課時。

6、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學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並能有條理地敘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並能用於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並製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

1、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懂得食物鏈的含義;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2、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瞭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4、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瞭解火山噴發現象;瞭解地震的現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運動模式;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更多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課堂和實驗活動,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五、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主要教學方法與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七、教學安排(每週2課時)

周次 教 學 內 容

1 《一棵“頑強”的小樹》

2 《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

3 《假如大樹都倒下》

4 《食物中的營養》

5 《消化與吸收》

6 《飲食與健康》、《探索月球的祕密》

7 《月有陰晴圓缺》、《地表在變化》

8 《地震》、《火山》

9 《岩石也變化》、《走進礦產》,

1 0 《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1 1 《能量家族》

1 2 《熱能變、變、變》

1 3 《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

1 4 《開啟能源寶庫》

1 5 《我們怎樣做判斷》,《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6 複習

1 7 複習

1 8 複習,期末考試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內容分析

六年級上冊教科書由“微小世界”“地球的運動”“工具與技術”和“能量”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帶領學生觀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關注或知之甚少的微小物體。這個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和觀察視野的不斷髮展這條線索編寫,引導學生利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如較小的昆蟲、昆蟲的器官、生物細胞、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等,藉助這樣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在光學、生物、物質的結構、科學史等多個方面的認知,並讓學生從中深切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促進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這個單元雖以觀察為主,但同時有機融人查閱資料、動手製作、對比分析等多種學習形式,打開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認知。

“地球的運動”單元,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著”的`大概念。因為學生並不能直接觀察到地球運動,所以本單元將立足於學生的原有認知,引導學生系統而深人地採用模擬實驗、查閱資料、實際觀測、建構模型等多種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斷建構和修改自己對地球運動的認知模型。學生最終將認識到地球有規律地運動,從而形成晝夜交替、天體東昇西落、四季更替等現象。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在較大的尺度上認識地球和太陽的運動關係,藉助推理、想象和模型認識地球上一些現象的成因,與“微小世界”單元形成良好的結構互動,有助於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世界。

有了“微小世界”單元中學生對多種觀察工具的使用和認識,“工具與技術”單元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將更有基礎。本單元希望學生對“技術發明通常蘊含著一定的科學原理”“技術包括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式和產品”以及“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等主要概念有著自己的理解,為此,教科書選擇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幾種工具和技術進行學習和研究。學生通過對幾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斜面、槓桿、輪軸等進行測試,使用剪刀、活字印刷、書本、電腦等工具和技術完成特定任務,從而深刻感悟到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併發生巨大的變化,利用工具和技術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量”單元圍繞“能量守恆和轉換”這個大概念來組織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設計,遵循國小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並沒有從抽象的定義出發來演繹各種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轉換,而是從引導學生調查、統計、分析身邊的能量表現形式人手,選擇學生感興趣、實踐性強的電和磁為主要探究物件,深人淺出地展開對能量的形式與轉換的探究認識。此外,教科書聯絡生活實際,對新能源開發和低碳環保生活方式等。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四、課時安排:

每週兩課時,每課一課時。

  xx年x月x日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本冊教材由以下五單元組成:《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遺傳與變異》、《假設與實驗》,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

1、探究物件主要是認識系統與平衡

2、過程與方法著重與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

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為主。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是瞭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並有意識地應用到科學知識指導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單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水滴裡的生命》、《做酸奶》、《饅頭髮黴了》、《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的,引領

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與地震》、《地表的變遷》。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是屬於“物質世界”板塊中“物質的變化範疇”,教材從生活中熟悉的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是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積極性。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我們周圍的變化》《鐵釘生鏽了》、《變色花》、《洗衣服的學問》、《單元總結》。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現象就行了,這是十分複雜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講解的太深奧。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中包括以下內容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證據為基礎;

2、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假設》、《實驗》

三、基本情況分析

1、本學期我任教六年級兩個班科學,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2、不足

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3、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往往活動的實效性較差,學生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不繫統,良好的探究習慣需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待培養。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會制定研究計劃,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小專題研究。開展資料蒐集活動。

五、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科學遊戲、辯論會、報告會、交流會、科學幻想等。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單元序號單元課題課序課題課時周次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1水滴裡的生命

1做酸奶

2饅頭髮黴了

3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4單元總結

1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表面

3地球的內部

4火山與地震

5地表的變遷

5單元總結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

1蠟燭的變化

2鐵釘生鏽了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教學任務與目標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開啟的第三個視窗。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料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

二、教材內容的基本分析(含重點、難點等)及刪補意見: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開啟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窗,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學生雙基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四、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改革的大體設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努力做到:

1、注重蒐集資訊、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和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景模擬、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六、教學進度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六年級現有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3、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2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個體的結構功能,以及由不同個體或成員按照一定結構層次所構成的系統,研究某些系統是如何通過相互作用而達到平衡、保持穩定的。

2、從系統的角度更好地認識每一組成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互聯絡與作用,激發學生欣賞一些結構、系統本身及其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的美。

3、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理解、昇華一些科學概念和規律,綜合運用科學研究方法,總結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類比、聯想、推理、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過搭建模型,分析系統的構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在研究某個具體事物時要從系統的角度用聯絡和發展的觀點去分析。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運用訪談、調查、網上查詢等方法蒐集獲得相關的資料;能使用顯微鏡觀察出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細小結構;能通過觀察的出一個小生態系統中包含的各種動植物;能有根據地設定標準對紛繁的事物進行合理分類;能在接觸各種事物的過程中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並能說明自己是如何想到這些問題的;能用類比或聯想的方法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假設;能設計實驗或類比實驗證實自己或別人提出的假設;能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能說明理由。

能運用各種方法分析出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結構、特點、關係、產生原因、異同點等,並能對自己的分析結果說明理由;能根據設計方案利用簡易材料獨立地製作各種模型;能正確使用各種常見的方法對事物的特點、特性及數量進行測量或估算;能從實驗結構或曲線圖中分析或推測出相關的結論;能選用各種恰當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徵、發展變化過程、研究結果等展示出來;能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能。

2、能大膽地進行設想和推測,敢於發展自己的觀點;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和諧地開展研究、製作等活動;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觀點、方法、共享資料等資訊,並能具體地說出交流的好處;能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能發現或意識到各種常見事物的內在和外在 美 ;能公正地評價別人或自己的研究結果、觀點、作品等;能意識到客觀事物或時期對人類或自己的重要性;能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表現出對科學探究活動有興趣。

3、能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具體說明人體各系統、器官之間的關係;能舉例說明各種常見簡單生理現象產生的原因;能正確說出 青春期 出現的各種特徵及需要注意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能舉例說明生態系統基本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保持生態系統平衡的意義;能正確說出地球、太陽、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係;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造地球衛星的飛行原理;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類在太空中與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能正確說出科學研究的大體過程即每個過程的作用;能正確說出各種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4、能分析、發現、舉例項說出各種科學技術的作用及對人類健康生活的幫助;能推測出各種事物中與環境和諧的因素;能舉例說明使事物與環境保持和諧的意義;能利用已知的科學技術解決常見的簡單問題。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

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的.建築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質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後,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建築物的結構、形式與功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建築美,實現科學與藝術、技術、文學等學科的整合,綜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第二單元 奇妙的人體 本單元將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引領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探究人體的組成,認識從細胞到系統的層次關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消化、呼吸、迴圈等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驗運動協調、身心健康、生長髮育的快樂;鼓勵學生關注醫療技術的發展及其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幫助。

第三單元 有序的生態系統 本單元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並使用類比的方法認識生態系統的構成;學習研究生態系統的方法,探究生態系統的平衡,模擬生態系統,設計製作生態瓶,並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們日常的行為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 本單元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研究人類探索宇宙的發展歷史,以及人類為了更好地研究的探索宇宙,設計和發明的各種各樣的先進的儀器和裝置,使人類對宇宙有了更多的瞭解,離開地球到宇宙中旅行、到宇宙中生活,也成為人類共同的夢想。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動作用。

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 本單元從蒐集科學家的故事入手,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瞭解科學家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從而加強學生對科學家、科技發展史的瞭解。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教改設想:

1、注重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 注重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三、教材分析:

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專案,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 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 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學興趣小組的各項活動。

六、教學進度表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三、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教材內容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1課。

第一單元機械和工具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熱和燃燒本單元結合熱和燃燒之間的特徵讓學生探索熱和燃燒之間的聯絡及其相關問題,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單元能量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2課

第二週第3、4課

第三週第5、6課

第四周第7、8課

第五週第二單元第1、2課

第六週第3、4課

第七週第5、6課

第八週第7、8課

第九周第三單元第1、2課

第十週第3、4課

第十一週第5、6課

第十二週第7、8課

第十三週第四單元第1、2課

第十四周第3、4課

第十五週第5、6課

第十六週第7課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期末複習

第十九周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本冊教材由以下五單元組成:《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境》,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物件主要是認識系統與平衡;2、過程與方法著重與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為主。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是瞭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並有意識地應用到科學知識指導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單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病毒》、《細菌》、《饅頭髮黴了》、《食用菌》。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是屬於“物質世界”板塊中“物質的變化範疇”,教材從生活中熟悉的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是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積極性。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蠟燭的變化》《食鹽和水泥》、《鐵生鏽》、《牛奶的變化》。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的,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靜止和運動》、《距離和時間》、《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運動方式》、《動物的運動》。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現象就行了,這是十分複雜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講解的太深奧。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中包括以下內容,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證據為基礎;2、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蚯蚓找家》、《變色龍》、《植物向哪生長》、《密切聯絡的生物界》、《珍稀動植物》、《生物的啟示》。

三、基本情況分析

1、六年級共3個班,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3、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往往活動的實效性較差,學生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不繫統,良好的探究習慣需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待培養。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會制定研究計劃,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小專題研究。開展資料蒐集活動。

五、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科學遊戲、辯論會、報告會、交流會、科學幻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