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熱門】讀書日記彙編10篇

日記2.46W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日記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讀書日記彙編10篇

讀書日記 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笑貓日記之雲朵上的學校》主要講了:

當初夏的陽光將這座城市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綠城的時候,球球老老鼠的一個孫子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令大家驚訝不已的訊息:在西山的最高峰有一所云朵上的學校,小白和他的女主人——蜜兒就在這所學校裡。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在幽默好玩、美妙溫暖的文字中,你會發現一條聯通現實和幻想的祕密通道。

讀書日記 篇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本好書是可以讓人陶醉的,說說我吧記得那天:

我正在看許友彬寫的一本小說《七天》,裡面講了百荷遇險掉進了山洞,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很驚險。這時媽媽就叫我叫我吃飯了,我一邊說:“來了來了,”一邊還低著頭津津有味看著書。到了餐桌上,開著書吃著飯。我還記得我吃飯時一粒一粒的吃呢。我看得入迷了剛好我的旁邊就是吐垃圾的小垃圾桶,我用筷子夾了一根魚刺,我一時沒注意把媽媽剛吐的魚刺卡到了,害得我生不如死,難受啊!以前都是用飯咽的,可這一招沒用了,害得我使用我最討厭的醋才嚥下去的。我痛苦地叫道:“酸死了,哎呦。”這時,我酸的`閉上的眼睛,皺起了眉頭。媽媽見我這樣大笑起來:“笑死我了,讓你看書,挺可憐的。”“喂,老媽你能不能不幸災樂禍呀,我已經夠倒黴的了。”“不說了,好嗎,我的姑奶奶。”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就話一點也沒錯,看了書就忘了吃飯。我下次再也不敢看書吃飯了。

讀書日記 篇3

《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是講述了綠山牆農舍的卡思伯特兄妹決定領養一個男孩,幫著做田裡的'農活。

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髮孩,這個紅髮小精靈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潑樂觀,想像力極為豐富。

她聰明而勤奮,憑著自我的努力考取了大學,但為了照顧瑪莉拉,她又放下了學業,令人十分感動。

安妮生性樂觀,儘管總是喋喋不休,還愛幻想,把止痛藥當作香草漿加在蛋糕裡;臭罵林德太太;因為“胡蘿蔔”這個外號與班上最帥的男孩鬧彆扭,她太可愛了。安妮長得並不漂亮,紅頭髮、還有滿臉的雀斑,但是安妮有著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她愛幻想,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妙趣橫生。她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雖然她在孤兒院裡沒有朋友,雖然她生來並不美,但是安妮生性樂觀、愛幻想。

我就應學習安妮的善良,她對喜歡的事情不放下的精神還有她活潑樂觀、聰明勤奮。真期望和安妮做好朋友呀!

讀書日記 篇4

學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記的說法。這四部日記分別為曾國藩的《求闕齋日記》、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記》。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曾國藩的日記。

現存的曾氏日記,起自道光19年正月七年級日,終止於其去世的當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時間跨度長達34年。或許是早期的曾氏恆心不夠,因宦務繁雜而有所間隔,也或許是因遷徙而遺失、因戰火而焚燬等緣故,34年的日記中有所缺失,流傳至今的文字約130萬言。宣統元年,中國圖書公司將其手稿印行。曾氏日記究竟因為什麼緣故而受到後世的重視呢?筆者以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個對中國近代歷史有很大影響的人物,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社會民眾,對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興趣。他的親筆日記,尤其是其咸豐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後逐日記錄的日記,對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於偏僻鄉村的世代農家,後來成為扶危定傾的國家幹臣。一百多年來,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勵志榜樣,人們對他的成長史格外關注。曾氏的日記,尤其是早年在京師翰苑刻苦自勵的那一段心路歷程,堪稱一切有志向有抱負的年輕人的`最佳教科書。梁啟超當年就是這樣學曾氏的。他對人說:“近設日記,以曾文正之法,凡身過、口過、意過皆記之。”曾氏的修身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自覺認真。他以聖賢為榜樣,以慎獨為準則,以血戰之勇氣,以截斷後路之決心,從嚴要求,切實踐行。常言說人非聖賢,但曾氏偏要以聖賢為目標,宣稱“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他為何要如此為難自己?原來,曾氏採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認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為目標定得甚高,所以儘管曾氏終其一生並未成為聖賢,但在道德自我完善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於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塗的晚清官場,他應屬鳳毛麟角。

第三,今人讀曾國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與處世謀慮。他的日記,恰恰記錄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領悟。因為是私人的隨手所錄,曾氏的這些悟道過程,便會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隨意的狀況保留下來,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實性與借鑑性。

曾氏不是原創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對理學有重大貢獻的學問家,實事求是地說,曾氏只是一個將中國傳統文化履行於人生事業中的經世致用者。他對道的思索與領悟,更多地體現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絕大學問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學真諦。他勤于思考,善於歸納,將家庭日用間的絕大學問,通過自身的體驗,以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真實親切,曉暢易行。讀他的日記,就如同聽一位閱歷豐富喜歡琢磨的智者在談心。

第四,我們常說歷史要細讀,真正的歷史之細,不存在於官方史冊,更不存在於學者專著,而是散落在各種不經意的文字中,那裡往往會透露出大風大浪初的細微漣漪、大變大故前的蛛絲馬跡。曾氏的日記,偶爾會留下一些大歷史裡的小細節,故而顯得彌足珍貴。比如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氏在日記中說,朝廷頒發下來的代表王命的旗幟,居然偷窳得如同小兒玩具。朝廷再窮,也不會窮到連製作幾面小王旗的銀子都沒有。這個細節所傳達的資訊是:愛新覺羅王朝氣數已盡。

正因為曾氏的日記內涵豐厚、容量廣博,“評點曾國藩”系列不能沒有日記的評點。筆者從傳世的曾氏日記中挑選出三百來篇,分為修身、悟道、讀書、國事、家事、寫字、品鑑、夢境八大類。為保持一天日記的完整性,所挑選的日記整篇照錄,不再刪節。原文之後的評點,仍舊像過去一樣,盡筆者之所能,給讀者提供一些幫助,以便對該篇日記有更好的理解。在每大類之前,筆者會有一篇總評,意在為讀者充當引導。

讀書日記 篇5

今天我讀了《愛散步的雲》這本書。有一章的名字是《愛照鏡子的小姑娘》。

這個小姑娘非常愛照鏡子,不管是什麼鏡子,她都會照個不停,她媽媽想,是不是和鏡子的形狀有關係呢?因此,他媽媽換了好多種形狀的鏡子,有方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可是,小姑娘還是照個不停。

我很好奇這個小姑娘為什麼這麼愛照鏡子呢?鏡子裡到底有什麼呢?你能告訴我嗎?

讀書日記 篇6

行走在閱讀的行列,我們是快樂並且幸福的讀書人!

9月28日至10月30日,學校開展了20xx年讀書節活動。本屆讀書節以“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經典閱讀與分享”為主題,濃郁的書香,充盈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是如此幸福地徜徉在這書香習習的美好境界裡。通過讀書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有力地促進了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的建設,營造了書香校園,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在這一個月裡,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獨具匠心的讀書活動,包含了召開主題班會;完善圖書角建設;延續“五個一工程”;“一起悅讀”專案;為圖書室購置新書;古詩考級活動;圖書交易會;漢字聽寫大賽以及親子閱讀等各種異彩紛呈的活動,學校還特邀師範大學教授鄭鏞為師生開展了閱讀主題講座,最後,根據讀書節的活動情況評選出了“書香少年”、“書香家庭”、“書香班級”。這些融趣味性和挑戰性於一體的活動,收到了非同一般的效果。我們在讀書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將讀書打造成校園文化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讀書日記 篇7

今天,我看完了楊紅櫻著的《女生日記》,《女生日記》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六年級的女生,叫冉冬陽。

冉冬陽是一個活潑開朗、樂於助人的女孩子,她的父親是北方人,母親是南方人,但他們的家庭依然很和睦。

冉冬陽的同學梅小雅家很窮,冉冬陽常去她家幫她和她媽媽。因為冉冬陽的建議,梅小雅和媽媽做起了賣小百貨的'生意,冉冬陽總是去幫忙賣東西,也買她們家的東西……冉冬陽的同學馬加總受後媽的折磨。有一天,馬加的爸爸和後媽出了車禍,他必須照顧自己那同父異母的弟弟,但他什麼也不會做。冉冬陽知道後,立即去幫忙,還叫上班裡的另外一些同學,他們一起幫助馬加直到大人回來……

冉冬陽身邊發生的事太多,但都能以美好的結局完事。很多事都離不開冉冬陽的幫助,更離不開大家的幫助。

冉冬陽,你在我心目中非常完美,因為你有一顆善良、樂於助人的心!

讀書日記 篇8

最近,媽媽在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一本《笑貓日記——會唱歌的貓》,我非常喜歡。《笑貓日記》一共有16套。主人公是一隻貓,他是世界上唯一會笑的貓,他的名字是笑貓。《笑貓日記》講述的是在笑貓身邊發生的事。

這本書是講述了一隻叫二丫的小貓,二丫和它的媽媽虎皮貓一樣,是一隻高貴優雅的貓,同時,它也是一隻非常有愛心的貓。在知道西門的賣報人是個聾啞人時,為了幫助一個賣報的聾啞老人,二丫就決心開始學人話。它每天都不分晝夜的`練習,每天都要連上幾千、幾萬遍,把嗓子都練啞了,但它仍然沒有放棄。在不分晝夜的練習下,它終於學會了人話,幫助老人賣出了許多的報紙。在聖誕節那一天,聖誕老人帶它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病房。在這個病房裡,有一個美麗的女人。車禍發生時,她將自己的孩子抱在懷裡,自己卻變成了植物人。她的孩子依依每天下午都會為她唱她最喜歡的歌《魯冰花》。小女孩的舉動感動了二丫,它學會了這首歌。在每個深夜裡,這間病房中都回蕩著這首悽美的《魯冰花》。在百合花綻開的那一天,“睡美人”終於醒了過來……

讀書日記 篇9

無聊之餘,第一次接觸了穿越類的小說,竟著迷得忘乎所以。我剛看完了秋夜雨寒的三生三世不久,一肚子、一腦子的感想,無從激發出來,只得靠著文字找到一絲絲的釋放。

跨過千年來愛你、若愛只是擦肩而過、終難忘,以及最後一部相遇。簡單來說,雖然都是言情小說,但文章的線路、文筆都足以感染讀者,令人心生佩服。慕容楓與司馬銳、葉凡與司馬希晨、叢意兒與司馬逸軒。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許多小說講訴的差不多都是經過了千翻挫折的戀人最終幸福在一起。雖然意思相近,但小說的文筆和情節的跌宕起伏,雖然看似平凡卻讓人有欲罷不能的感覺。它讓我為之欣喜。為之動情。為之瘋狂。我喜歡武功高強的葉凡、淡然若水的慕容楓、歷經千辛萬苦卻始終無法得到完美愛情的叢意兒,還有為愛瘋狂的池小晚。至始至終,似乎她們都是同一個人,只是靈魂的轉世罷了。也難怪,每個女主都讓人不得不喜歡。她們的坦然,她們的安靜,默默無聞,單純善良聰慧,與世無爭。教會了我許多,讓我非常欣賞、佩服和敬愛。她們只是秋夜雨寒塑造的小說人物,也許現實中並不存在,但這種人品應該是有的`吧。而且是許多人都在不斷追求著的。只是這個社會魚龍混雜,真正要做到如此的能有幾人呢?

雖然只是小說人物但也挺好的,她們的真善美一直一直的都珍藏在喜愛她們的人心中。小說不僅僅是小說,閱讀之後從中得到了些許感受,道理和智慧,這是現實中所缺乏的。在閱讀中一步步的收穫著淡然和原本在不經意亦或是刻意中已失去的心性。我想這也正是我喜愛閱讀的原因之一!

讀書日記 篇10

日記共有13小節,當中詳略有當,胡言亂語,從一個狂人的狂態顯示禮教吃人的本質,舊家庭愚昧的制度,扭曲的人性,渴望新希望。文中第一,二,六,八節都描寫了夜。“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我把它當做狂人心理變化的一種過程。撇開文章的話,從好月到沒月再到黑月最後的亮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心裡從明朗到消極最後的明朗。聯絡全文,開始狂人在沒有意識到吃人的事件時,心裡還是舒坦爽快的。漸漸地被人注視,眼神裡的貪婪閃光像預示著要吃了他,雖作為狂人,在還存留所謂正常人的人性時,是害怕的吧!但又因是狂人,錯亂的邏輯,非正常的思維與價值,那樣該是無畏了,也或許多少心裡蒙上一層“烏雲”。隨著事件的深入,連自己的哥哥也是吃人的,或許自己在無意中也做了吃人的幫凶,無知則無畏,但有知後那份笑裡的勇氣和正義也會被吞沒,更卻連著孩子一起,進入這個吃人的怪圈,心裡滿裝著吃人的意思,心裡也就更迷茫,害怕,膽怯,那麼黑暗也著實正常。(其實我想狂人最在乎的是他的母親的做法,自己的孩子被吃之後的反應,覺得是當然的事情,那份母愛的最初的面貌在吃人事件中變成了幫凶,和著那些人一起吃了自己的孩子。所謂的價值觀,是生活在禮教下掙扎卻又順從的妥協。)最後狂人的心不再錯亂的跳動了,留下了日記,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這或許自我的解脫的一種方式,心裡也就好過了些。(直到最後我感覺到狂人是期望於孩子的,正如先生的意識裡,是渴望有新的孩子來衝破的,可以是他們孕育的孩子,也可以是孩子們孕育的新的一切,只要有呼聲,有迴應,便不是孤單的,那麼就可以延續希望了。)夜,在狂人時代是個主題,一切都是開始,孕育著新生命新文化的夜裡,一切都在衝破,在掙扎,在撞擊。狂人的狂想下給我們展示了禮教的吃人的本質。

同時,我也注意到第一,二節中的怕字。“我怕的有理。”“我可不怕。”“這真教我怕,叫我納罕而且傷心。”狂人的內心受到禮教的束縛30年,那“趙家的狗”我認為代表的是吃人,狗吃人,人吃狗,其實是種扭曲非正常的狀況,也正是這樣錯亂的邏輯,他的害怕是有理的。我想在那個大環境下敢於衝破束縛的極少,害怕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可狂人是不正常的,他的不怕,是假象的無知,內心是懷著試試的想法,或許孩子們可以呢?可是連孩子都用那種眼神注視“我”,“我”納罕傷心,害怕真是很有道理了。孩子在那時就是希望,他們的存在是繼承前面開啟後面,他們是衝破黑暗的新元素。“救救孩子”是他最真誠的希望,是開啟新文化的.鑰匙。或許可以看作是對人的一種批判,那些內心的矛盾,同時是對舊文化的一種妥協,在舊家庭禮制下的“孩子”深受毒害。

雖說是狂人,可是他的話值得人深省。其實我感覺先生是矛盾的,對狂人那些深省的話的肯定,也有他對舊文化妥協的批判。值得肯定的是,狂人的勇氣與正義,他無畏那些吃人禮教與壓迫,對著吃人的那些人說“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我想大概是想說廢了那些舊的腐朽的文化,把新文化迎接過來,改掉那些落後的想法,去面對未來的光明世界。狂人的掙扎,萬分沉重,與他人生觀相反的禮教,抱著勇氣,駭人的毅力去改變。但是,狂人卻是“同夥”,他是吃人的弟弟,吃人的是他哥哥,他們同出一處,他們血脈相連,無論怎樣他都無法抹去這個事實。他的妥協在於沒有去實踐,他被關在這個體系中,他批判罪惡,可是卻一味抱著空的希望,他用著他的精神勝利法,把希望寄託在孩子上,希望救救孩子。精神上可以接受,可是事實卻沒有變化,吃人依舊吃人。夜還是一樣的黑,只是多了一份不安的衝動,想衝破的力量太小,呼聲還在孕育之中,我們期待那個黎明的到來,期望改變一切的力量的湧現,那樣是不是這個體系就不復存在?到底是什麼力量才可以衝破?一切都在醞釀吧!

總的來說,文章犀利的揭示了禮教吃人,人性沉淪,黑暗的一幕,可是社會卻不缺一群正義之士,他們用各種方法戰鬥,精神也好,革命也罷,都是在為衝破黑暗迎接光明而努力。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希望的心情,是期待的未來,渲染了整篇文章的氣氛,這也是我讀完之後得以喘氣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