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9.17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課文《影子橋》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以兒童的視角,用優美的詞語、形象生動的比喻、充滿情趣的語言,描寫出了水中影子橋的美及水中魚兒的快樂,表達小朋友對影子橋的喜歡,從而自覺保護影子橋這兒的環境。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第一課時:

(1)認讀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大意,知道影子橋名字的由來。

第二課時:

1、讓學生感受河水的清澈以及作者對影子橋的喜愛。

2、用"。。。。。。像。。。。。。"說句子,替換詞語,在說話拓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運用劃出重點和喜歡的句子的方法學習閱讀課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我這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著重從後一個教學目標出發,確定教法、學法,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遷移學法,先扶後放”的教學方式,將課文六個自然段分兩部分進行教學。前面三個自然段教給學生新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後面三個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提出問題,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再來全班解決,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對於文中影子橋的景色美、魚兒的“上躥下跳”等重難點,我借用多媒體的生動直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用“……像……”說話。在學生體會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此外,指導學生學文時,我主要採用:“讀文——品句——指導讀”的步驟,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三、 說學法。

學生學會“劃出重要或喜歡的句子”是這一單元的一個新的閱讀方法,我認為可以在《影子橋》這篇課文中讓學生鞏固和運用。因此,我在這篇課文第2自然段採用"扶"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在課文的`後3個自然段中採用"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運用學法自學課文,接著在學文中發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然後全班討論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鞏固雙基。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美景。

通過實景的錄影,讓學生找出相對應描寫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在教師幫助下運用學法進行學習,找出喜歡的句子。教師再指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影子橋的美景;在領悟中展開合理想象,用“……像……”學說句子;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影子橋的美景。

(三)、遷移學法,合作探究第四至六自然段。

學生在學習四至六自然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小組交流學懂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再來大組解決。以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課文的意境。

(四)、總結學法,擴充套件知識,深化情感。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說說還見過什麼有趣的倒影,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很多,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有幾點意外的收穫:

1、"劃出自己認為重要和喜歡的句子。"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我採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學法學習;在四至六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提出問題,合作解決。通過這節課與學生的互動,我覺得"先扶後放"、"學法遷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改教學中仍有很強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2、"學貴有疑",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讀文,自己提問題,自己試著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當我也加入他們的小組時,他們變得更踴躍,並且樂於從文字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來考考同組的其他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去研讀課本,再次主動積極地與文字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在這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疑問冰釋了,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合理使用多媒體。把多媒體用在點子上,用在關鍵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理解"水面的波紋像老奶奶的臉"時,有許多同學說不上來,這時出現風吹來,水面泛起波紋的錄影,學生一下理解了,還說出了許多相關的比喻。又如引導學生理解"魚兒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裡。"一句時,我認為"躥上橋面"是躥上真正的橋面,還是影子橋,應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這裡借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學生不僅體會感受到了小魚的可愛,影子橋的美麗,而且親眼看到了小魚怎樣躥上橋面,又跳進水裡,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這節課中,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展開想象,用“……像……”說話,我只想讓學生能夠展開想象來說話,並不要求說比喻句,所以學生前面說到:“石拱橋的倒影像影子橋。”時,我能給予評價,但到了學生說到:“月亮像太陽”時,就沒有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是抓住他們的形狀進行想象的。所以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運用問題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仍是我今後將繼續與同行們探討的課題之一。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敘述: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剛才我們之間互相談話、互相問好,就是在使用語言交流。(板書:語言)可是,語言並非只是人類的專利。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師敘述:大自然還有許多有趣的語言呢!跟老師一起走進這奇趣無窮的大自然,仔細聆聽一下它的語言。

[本環節以“語言”為切入口,談話匯入,讓學生感受語言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工具。大自然也有語言?它的語言怎樣?我們能讀懂嗎?帶著這些疑問,讓孩子去學習,去發現。]

二、品味詩句,合作研讀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詩歌,找出詩中幾種大自然的語言,標畫出來。

[在學生閱讀詩歌時讓學生在文中畫出描寫大自然語言的句子,注意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詩中發現的大自然的語言,並把它們填進表格裡,並組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相機出示課件表格,相機結合資料理解“三葉蟲”。

[在這裡通過讀書理解文章內容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習詩歌內容時,引導學生用表格法來幫助學習總結。並鼓勵學生能將這種表格學習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學習上。這樣既結合語文天地裡的“金鑰匙”的要求加強學生概括能力的練習,又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有法可依”。]

3.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一個詞形容大自然的語言。教師指導理解積累“妙不可言”一詞。

[此處的設計注意培養學生積累運用好詞佳句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4、品讀揣摩,體會情感。

(1)指名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個小節,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文字美。指導朗讀這一節的詩句。

[語文教學應立足文字,所以此處我們又引導學生迴歸文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在說出自己喜歡該小節的原因時,引導學生充分體會詩中的文字語言美。]

(2)自選最喜歡的一個小節,說出自己喜歡它的理由,再想想要怎麼讀好這個小節,最後自己放聲朗讀出來吧。

本環節著重指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在朗讀指導中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並藉助插圖、課件適當滲透文中的'修辭手法。

(3)師生引讀全詩,引導學生邊讀邊注意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小節中感興趣的詞語、句子。

[學編詩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如何化難為易呢?教學時設計了兩處鋪墊,此環節是第一處,旨在讓學生去找找哪些詞語能表達自己發現時的興奮心情,並在師生引讀詩歌時讓學生邊讀邊注意最喜歡的那個小節中感興趣的詞語、句子,為仿寫作好鋪墊。]

三、知識拓展,練編詩歌

1、讓學生藉助資料卡,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這個環節是指導學生學編詩歌的第二處鋪墊,旨在讓學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語言,讓學生在創編詩歌時言之有物。這樣指導仿編詩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2、選擇一種你查詢到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照詩歌編一小節。

3、學生交流彙報點評。

  四、總結延伸,佈置作業

1.引導學生髮現只有愛學習、勤于思考才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鼓勵學生繼續用心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

2.佈置作業

(1)繼續把詩中好詞佳句抄到積累卡,再把積累卡夾到自己的積累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

(3)你還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語言”?繼續仿照詩歌寫一段。

[本課教學力求能充分體現葉聖陶先生的“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的教學思想,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法、以讀代講、談話講解、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把讀與悟、想與說、課內與課外、科學知識與詩中文字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情感體驗。]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葡萄溝》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

1、葡萄溝盛產水果:

那裡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

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

夏季,種在梯田裡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4、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裡的人也特別好:

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對於本教材,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品詞賞句來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和重視情感的薰陶”。具此並結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況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教學,並將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1、知能目標:

運用學法遷移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2、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生詞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並讀出感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裡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五、說學情、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基於以上分析,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組織討論交流、相機誘導、以讀代講、開放課堂,課外延伸等教法,學法是採用自主學習體驗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還有這樣的教法、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讀、感悟和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學習程式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去葡萄溝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溝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借助教室裡掛上成熟葡萄的環

境佈置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讓學生好象進入了葡萄溝世界,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後安排用課題“葡萄溝”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語言訓練與說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

環節二:自主學習體驗,合作交流探究。

1、根據學生的說話,相機幻燈出示研究專題。出示幻燈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讀課文,並思考:

a、你認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你是從那些詞語、句子體會出來的?請你選擇體會最深或喜歡的詞句,與同學交流,並試著讀出感情。

b、像這些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你喜歡怎樣讀懂的,請與同學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巧妙?”

在這個研讀專題中,不僅有研究的.目標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過程提示。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體系,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

2、展開研讀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的主要環節,作如下安排:

①自學自研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為後一步小組討論的質量、有效度打下基礎。

②自由組合小組,自學夥伴作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應在座間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自研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資訊。

環節三: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我始終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學習成果。讀是個性行的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會跟著學生的跳躍性思維隨時調整引導思路,並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課時目標,還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a時,採用相互補充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來感悟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b時,相機誘導回顧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的方法,並且也落實了本課的重點。

在此過程中根據集體的反饋資訊適時板書。(板書附後)這樣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表達能力。

環節四: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趁熱打鐵,設計開放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提高了興趣,鍛鍊了能力。(選一個完成)

1、現在我們到葡萄溝遊玩一一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寫下來,畫下來,唱下來,讓所有的老師、同學看看我們班的風采,為我們班爭光?你準備怎麼辦呢?寫作不錯的,可以寫一段話誇誇葡萄溝,做做廣告,也可以寫封信給維吾爾族老鄉;畫畫不錯的,可以畫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錯的,可以自己寫寫歌詞,來唱一唱,陳老師幫你錄下來;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給維吾爾族老鄉寫寫信,寫遊記,想噹噹小導遊的,可以寫寫,你準備怎樣介紹葡萄溝。

七、附板書設計

葡萄溝

盛產水果:品種多

好地方

景色美麗:

時間

夏季:茂密的枝葉像涼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老鄉熱情好客:吃個夠

葡萄乾有名:顏色鮮、顆粒大、味道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最苦與最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教學目標

《最苦與最樂》是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底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梁啟超先談未盡責之苦,進而引出盡責任之樂,闡明瞭苦與樂對立統一的關係,從而提出具體做法“人生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論證思維有很強的嚴密性,富有說服力。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議論文,且為本套教材唯一的議論文單元。而本文是本單元最突出,最具議論文特點的文章,以這樣一篇論點鮮明、討論嚴密,論據充實的議論文居中,有助於學生總結,進一步瞭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瞭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一關係,為培養嚴密的思維能力和以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

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擬用兩課時:第一可是側垂了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的關係以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課時側垂品析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富有靈性說服力的語言,拓展練習。這裡說明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針對以上分析,結合《語文理標》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級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資料、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絡,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兩大要素的關係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積累文中白語、俗語、名言佳句,並初步學會分析觀點和材料。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提煉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點語段為規範,推而廣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在議論文的三要素,重點也是難點。考慮到學生初學議論文,不一定很快把握住。雖然本文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論據充實,但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為:著重抓住觀點,理清文章結構,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把教學重點作為教學難點。

【說學法】

正如上面所說,學生初學議論文,往往會有一種畏難情緒,認為議論文深奧難學,或者只是簡單理解突發議論等,雖然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單元也已學習兩篇課文,儘管都是立論文章,有一定的特色,但對學生學習借鑑解讀這類課文的方法偏少。本文議論特點比較突出,因此,作些引導歸納是必要的。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擬採用引導學生以探討方式交流學習考試方面的“最苦”與“最樂”,然後要求學生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勾畫摘錄作者眼中“最苦”“最樂”的語句,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同時,精讀“最苦”部分,以點帶面自學“最樂”部分,相機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說教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初學議論文,更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擬採用點撥啟發和學生自主討論相結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避免出現大量的術語、概念,而用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組織探討,引導進一步接近議論文,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然後再因勢力導,引匯出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輕鬆。具體表現力。

問題討論法。用實際問題引發思考討論,從心理上克服對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找到閱讀的突破口。

整體感知摘錄法。採用默讀方法,丟擲問題,要求勾畫摘抄,粗通文章,感知整體。

精讀示範教法。教師與學生共同精讀課文“最苦”部分,作好示範,遷移學習課文“最樂”部分,同時理清關係,突破重難點。

【說教學程式】(從5步說明)

教學程式設計:問題討論――整體感知――精讀示範――能力遷移――總結推進,以下以此為綱進行說明。

(一)問題討論,匯入新課

課文匯入要儘量解開學生畏難的思想包袱激發學習議論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擬從學生較為苦惱的學習考試入手,請學生談談他們的苦惱,然後說說最高興的(最樂)。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生活找到突破,讓學生有話可以說,易融入本文的'學習中來,作了很好的薰染和鋪墊。

最後,教師可以在討論基礎上丟擲,今天我們來看看梁啟超眼中的“最苦與最樂”是什麼?他認為人生在世面對這樣的“苦樂”應該怎麼辦呢?

(二)整體感知,精讀示範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摘抄文中的古語、俗語、名言佳句等,梳理後要求學生圍繞匯入中的問題在文中勾畫摘抄,並完成題板上的三個填空,即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但____,而不能____。經過討論完成後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初步把握文中的觀點及脈絡為下面進一步解決難點作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步,組織學生重點閱讀課文“最苦“部分,在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小組交流討論:“為什麼是最苦?有什麼可以來證明?”同樣之用勾畫摘抄法,很容易找到要點,如:

1、為什麼是最苦?

“凡人生在世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躲避。

2、有什麼可以來說明?

“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點撥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不盡責任最苦,緣於――良心的監督,致死不已,無法排解,也不能逃避。

通過這樣的精讀,初步教會學生明確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具體分析材料,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啟發了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

(三)模仿自學,能力遷移

通過對“最苦”部分的精讀訓練,誘導學生自學剖析“最樂”部分,也可以藉助小組的力量探討學習。本部分側垂說理,但學生還是可以把握住相應的 句子。如: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其樂。人生須知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快樂之權,操之在已。之所以把這部分作為自學,主要是學生對本部分的理解較容易些,也為了讓學生明白原來“盡責任”與“負責任”均談讀“責任”的態度與想法,恰如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開。這樣自然而然地理清兩部分,即最苦與最樂之間的關係。這個環節再次強化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明確了本文的論點了。

(四)總結推進,拓展閱讀

在“整體”至“區域性”的教學構思中,適時總結,推進設定懸念,讓學生意未猶盡,是一節課很好的收尾。擬用“作者認為要快樂須負責任盡責任,不能逃避,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或想法讓一切都快樂起來?”目的為推進思考,更重要為下節課鋪設條件,讓學生課外充分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無形教育作用得以發揮。

第二為更好地保證讓學習效果,不僅“舉一反三”,更要“舉三反一”,強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分發文章《懷疑與學問》作為課外拓展閱讀材料,作為作業。

【說板書設計】

本文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內容,做到簡明、概括、美觀。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論點:

一、(1―2)論述“負責任最苦。”(事例)

二、(3)論述“盡責任最樂。”(道理)

三、(4―5)論述“勇於負責,不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