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5篇

說課稿3.0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5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家用電器》,在我們的生活中,家用電器無處不在,此活動來源於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家用電器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種類也很多,在教室裡也有!電視,空調,vcd,錄音機等等。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家用電器,經常使用它,但對家用電器並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大人使用享受,會看電視玩電腦。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家用電器正確的認識,正確使用操作,用電的安全常識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操作,知道家用電器的特徵及用途。

(2)感受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掌握使用家用電器的安全常識,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知道家用電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語言表達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的難點是:瞭解家電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並掌握其安全常識!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家長帶幼兒去家電商場參觀

2、幼兒使用家電的親身經驗

3、家用電器:電視,電腦,錄音機,空調,電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親自斷電操作某電器,探索它的構造。讓幼兒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電後的`正常操作。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家用電器,表達出他的用途,給我們帶來的諸多方便。我採用猜謎的方式讓其他幼兒猜,更給活動增添了新的樂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有兩次。第一次是斷電操作後,開啟電扇的外殼,把其構造展示給幼兒,然後通電讓幼兒通過觀察,理解其工作原理,讓幼兒深刻認識家電的正常運轉。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電得威力,有用電常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家用電器的理解和使用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說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家用電器發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家用電器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表演中引導幼兒體驗家用電器跟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與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操作法,觀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讓幼兒大膽表述出來。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遊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喜歡看電視的特點,教師說謎語,“有個方形小盒子,長長尾巴連電啦,五顏六色裡面瞧,悟空一休豬八戒,一個都不少。”

再提問

1、電視屬於什麼型別?(家用電器)

2、還有那些和電視一樣屬於家用電器?(空調,電扇,電腦,錄音機,冰箱,洗衣機,VCD等)

3、他們都有什麼用?(電扇空調使我們很涼快,電視我們能欣賞好看的節目等等)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講出得越多,進行表揚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把家用電器展示出來,讓幼兒斷電進行操作,然後觀察,探索它的構造。(三)展示在這一過程中,記錄幼兒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這一環節幼兒對家電有了初步瞭解

(三)操作

(四)遊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2

、說教材

《葡萄熟了》選自西安出版社《幼兒活動課程用書》教材中班的一節美術活動。該教材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和現實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為啟示編寫的一本適合幼兒教材。

《葡萄熟了》是一個有趣的手工製作活動,讓幼兒在通過看、摸、嘗等各種方式來了解葡萄的特點,為接下來的手工製作做準備。我用了《蝸牛與黃鸝鳥》律動匯入活動,為幼兒建立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氛圍。在活動材料的指導下為幼兒製作了一個葡萄架背景牆,幼兒完成作品後,自己親手掛葡萄,將自己製作的葡萄展示出來,體驗秋收的快樂,並與同伴分享。

二、說學情: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會產生相應的聯想,而且會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葡萄實物的展示必不可少,讓幼兒通過觀察葡萄實物而產生聯想。

中班的幼兒對手工製作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手工製作能力,而且我班的幼兒在動手操作上的能力比較強,能夠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隨心所欲的製作物品,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感受。

三、說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指南》藝術領域學習的核心教育價值,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以及《幼兒園和諧教材》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葡萄熟了》手工活動對幼兒情感、知識、能力發展的教育價值,基於幼兒學情提出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及重 難點:

目標:

1.學會用皺紋紙團紙的方法;2.學習用團紙貼上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怎麼樣團紙,怎樣貼上葡萄,這是一個新的知識,也是一項技能)3.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學會分享,這是幼兒情感上的昇華。)《指南》中指出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是幼兒藝術學習的重要方面,所以 :

1、學習用團紙貼上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都是該活動重點。

而對於手指不太靈活的中班孩子來說,在製作葡萄時可能會有點困難,因此,活動的難點即:學習用團紙貼上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四、說活動準備

1、幾串葡萄實物;(讓幼兒在通過看、嘗、聞等多感官的方式瞭解葡萄的特性)

2、紫色和綠色皺紋紙若干;(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多樣的製作材料)

3、膠水、硬紙板,每個幼兒一份;(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

4、音樂《蝸牛與黃鸝鳥》;(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

5、葡萄架背景牆;(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裝飾背景牆,大膽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說教學的方法

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的輔助 :

1.表演法:在音樂的指引下與幼兒一起律動引入活動的主題。為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2.觀察法:出示葡萄實物以及已完成的作品,通過對比觀察,瞭解葡萄的形狀、顏色,以及葡萄串的特點。讓幼兒對所觀察的事物的'特性產生聯想並進行簡單的講述,然後在品嚐葡萄,真實的瞭解葡萄。

3.示範法:向幼兒介紹這次活動的材料和方法,引發幼兒的製作興趣。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已經瞭解了葡萄以及葡萄串的特點,這時候幼兒會有想通過手工製作來表現自己所觀察到的葡萄的樣子。

4.作品展示: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上。

六、說教學過程

1.活動匯入。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律動匯入活動。秋天來了,讓我們跟著小蝸牛一起去旅行吧。(設計意圖:為幼兒創設一個愉快輕鬆的活動氛圍,同時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並進入到學習狀態,讓幼兒瞭解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有關於葡萄。)

2.觀察實物,討論葡萄的特點。

出示葡萄,讓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圓圓的、有紫色,有綠色。)請幼兒觀察葡萄串,發現其特點: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放的三角形。

3.向幼兒介紹製作葡萄的材料,引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結滿了葡萄,你們想不想讓咱們班的葡萄架也結滿葡萄?(想)教師:皺紋紙能變成葡萄嗎?怎麼變?引導幼兒發現把皺紋紙揉成一個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樣子。

教師示範製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進行指正。

4. 幼兒自己製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並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貼上。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個幼兒團揉10顆葡萄粒。

(4)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鬆,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5、作品展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背景牆上。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悅。

七、說教學效果評估

手工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手工課能夠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也可以為孩子們創造練習技巧的能力。在活動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兒的觀察,通過觀察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瞭解葡萄的特性,葡萄串有什麼樣的規律。但部分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我要求觀察時注意力不集中,覺得有點難,高興的是,在有些幼兒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製作。

再教思考:在活動會考慮到幼兒對組合葡萄串有困難,可以提供給幼兒三角形的紙板做底板,以方便貼上;要提醒幼兒團葡萄粒時儘量團緊實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散文《雲彩和風兒》,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和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雲彩和風兒》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散文,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繪雲彩的變化過程。(內容)同時還向我們揭示了風兒使雲彩千變萬化的科學道理。(內容反映思想)散文結構清晰,音韻和諧。(結構)其中“吹呀吹,雲彩變成什麼”的句式反覆出現,易於中班幼兒的掌握。(語言)作品字裡行間始終洋溢著歡快熱烈的氣氛與富有童趣的想象,讓人充分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情感)我說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說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結合綱要)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總說活動目標)基於對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結合綱要)。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散文,理解風兒使雲彩千變萬化的特點。

2.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大膽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3.情感目標:萌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麵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欣賞散文,理解風兒使雲彩千變萬化的特點。我將難點放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大膽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散文課件、散文錄音,散文背景圖及與散文內容相符合的圖譜,角色道具若干。

2.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外出散步時觀察過雲彩的變化。

三.說教法

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採用的教學法有:課件演示法,自主學習法,學習法,圖譜法,多通道參與法。下面我重點說一下自主學習法。

皮亞傑說過:“真正的學習是兒童主動的、自發的學習”。因此活動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法來讓幼兒瞭解散文內容。通過為幼兒提供與兒童詩內容相符的課件,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瞭解兒童詩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說活動

過程引導語:綜上所述,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散文;

三、多元練習,學習朗誦;

四、情景表演,收穫快樂;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環節: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教師出示雲彩和風兒圖片:“今天,我們中二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看他們是誰呀?(雲彩和風兒)”“雲彩和風兒是一對好朋友,她們每天在一起玩遊戲,會玩什麼遊戲呢?”(幼兒可能會回答(會玩躲貓貓)“哦,原來它們在玩”變變變“的遊戲,風兒一吹,雲彩就變出了許多有趣的模樣,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的雲彩會變成了什麼模樣呀?(幼兒可能會回答:大老虎,小白兔)”說明:匯入活動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因此,我用幼兒喜愛的雲彩和風兒的形象作為活動的匯入。同時結合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問。這樣做一方面調動了已有經驗,打開了思維,另一方面也為下一環節進行了過度。

二、自主探索,學習散文

1.教師向介紹幼兒自主學習的材料。我為幼兒提供三個與散文內容相關的課件。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課件內容,進行初步學習。

2.幼兒自主、觀察和講述: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了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3.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積極講述。

4.交流分享講述結果:(這裡我會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幼兒進行整理)

1.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了什麼呀?(小白船)

2.小白船是什麼樣的?(幼兒的回答可能是:它的桅杆直直的,帆都打開了。)

3.哦,它豎起桅杆,揚起風帆,飄呀飄,小白船怎麼樣了?(幼兒的回答可能是小白船飄得都看不見了)接著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用圖譜的方式進行記錄。

如:風兒吹呀吹就用風兒來表示。雲彩變成小白船就用小白船來表示。豎起桅杆就用一根直直的桅杆來表示,揚起風帆就用風帆來表示。小船飄呀,飄呀,飄到遠處看不見了就用小白船漸漸的飄遠來表示。

5.教師完整朗誦該句話,並帶領幼兒學一學。然後教師採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第二句和第三句話。學習是要突出表演的方式。比如學習第二句的時候,可以由教師扮演大獅子,幼兒扮演羊群來進行表演。學習第三句的時候,可以為幼兒提供太陽和胖娃娃的頭飾來進行表演。

說明:為了幫助幼兒瞭解詩歌內容,此環節主要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因為生態課堂提出:孩子是課堂的主人,只有讓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也才能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服務。該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自主觀察在前,教師引導幫助在後,幼兒可以很快地學會第一句話,並在此基礎上,幼兒遷移了第一句的句式,又輕鬆的學會了第二、第三句話。不僅學得輕鬆,且很好地體現了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

三、多元練習,學習朗誦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邊朗誦邊做動作。

欣賞後提問:天上的風兒,天上的雲彩本領真大呀,誰能用散文裡面的話來誇一誇他們。教師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首尾的圖譜,並帶領孩子學一學。

2.教師介紹詩歌名稱,帶領幼兒完整學習朗誦。

3.教師介紹散文首尾呼應的特點,帶領幼兒採用師幼接誦的方式進行朗誦。

4.藏圖遊戲,鞏固練習。

說明:該環節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幼兒練習朗誦,練習的方式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方面激發幼兒朗誦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給予幼兒一定的挑戰,鞏固所學內容。

四、表演遊戲,收穫快樂幼兒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自主分配角色,選擇表演的道具。教師將詩歌錄音迴圈播放,幼兒可以邊表演邊朗誦詩歌。

說明:該環節是活動的高潮部分,在幼兒大多能朗誦的基礎上,幼兒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不僅鞏固了所學,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趣味和快樂。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1.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為什麼?孩子可能的回答是:喜歡,因為他們玩的遊戲很好玩。

2.教師小結:哦,原來是風兒使雲彩變出了怎麼多有趣的模樣。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風兒還讓雲彩變出了什麼有趣的模樣吧!

說明:此環節是活動的結束部分,在結束部分,教師主要幫助幼兒分析作品的情感,通過讓孩子分享交流對詩歌的喜愛之情,進一步萌發了孩子喜歡大自然的情感。

五.說活動

延伸活動延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與補充,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延伸活動:

1.家園共育: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觀察雲彩更多的變化,並嘗試創編。

2.區域活動:將雲彩和風兒的圖片放到語言區,供幼兒鞏固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語言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

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中班主題四《春天,您好》中的語言活動--醒來了。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的美好季節,結合現在的季節特徵,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我選擇了本次語言活動。

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中班主題四《春天,您好》中的語言活動--醒來了。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的美好季節,結合現在的季節特徵,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我選擇了本次語言活動。這個活動活動主要有三個目標:第一,激發幼兒對春天裡的小動物的喜愛和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第二,能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小動物之間的重點對話。第三,通過視聽講結合,發展幼兒連貫講述的能力。整個活動過程,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在這個活動當中,我主要採用視聽講結合法,併力求將情感教育貫穿與整個語言活動當中,開始部分,以趣激情,做了一個新的嘗試,打破了以往用圖片、談話等引出活動主題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猜謎語的形式,以動態的畫面、小動物的聲音再現等,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春天裡的小動物的熱愛和好奇的情趣,能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且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當中的動物角色,為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讓幼兒瞭解故事情節部分,我以情代情,運用了極富感染力的配樂,以我教師自身的激情和語言感染力,為幼兒講述故事內容,同時,也是為了給幼兒一個完整的故事形象,給幼兒以很好薰陶和感染。在瞭解了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幼兒學會故事當中小動物之間的重點對話部分,我採用了恰當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分段欣賞課件,我突出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一是將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動物形象,用小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聲情並茂;二是替代了以往呆板的圖片講述方式,使得故事的內容更加生動、角色更加鮮活,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掌握和學說小動物之間的重點對話。

今天我組織的這個活動主要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嘗試運用了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

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採用視聽講結合法,以趣激情,在如何能自然引出活動的主題,而且幼兒也十分敢興趣,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打破了以往用圖片、談話等引出活動主題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猜謎語的形式,以動態的`畫面、小動物的聲音再現等,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活動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情緒是高漲的,他們很願意參與到我的活動當中來,這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當中的動物角色,為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我認為我自身能較準確地把握和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

首先,在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上,作為我個人,一直以來都在不斷的實踐和研究,在如何運用方面,特別是我比較擅長的語言教學當中,怎樣來把握好,那麼,今天呢,我運用了視聽講結合的方法,首先是通過課件展示“春姑娘”,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春姑娘”給小朋友猜謎的形式引出故事角色,小朋友猜出後,會配上相應的小動畫和聲音,和小朋友打招呼等等,使課件發揮了圖片所不能替代的輔助作用。

為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將以往運用的單一、呆板的圖片故事教學,改用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利用教師的配樂朗誦故事,並根據故事內容放映小動畫,將音樂、故事、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器官,這種目有所見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著愉悅、好奇之心進入故事中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對幼兒起到了極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幼兒在活動當中能夠很快地對故事情節有了大概的瞭解,並能隨之學會了小動物之間的角色對話,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那麼,在活動當中,我還把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錄入到課件中去,使得故事內容更生動,幼兒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富有親和力,幼兒也自然而然得跟隨著動畫片裡的小動物們學說了對話,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另外,在活動當中,我運用了春姑娘給小朋友猜謎的遊戲化形式,並給予了他們及時的支援和肯定,幼兒有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更加有興趣地投入到活動中來。我與幼兒之間的角色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角色互動,都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活動積極性,並注重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學理念,為幼兒創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充分表達和學說對話,很好地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當然,我的活動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課件的製作技巧上,還需要再完善和豐富,使得多媒體課件在語言活動中發揮其更好的輔助作用,這仍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根據現場幼兒的活動情況,作出反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該活動選自於大主題《有趣的昆蟲》,昆蟲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炎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還會邁開那雙活潑好動的小腳去追逐,有趣的昆蟲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渴望,因此我將選擇其中的《美美和醜醜》這一活動來滿足幼兒對昆蟲的好奇心。

二、說教法:

在這一活動中,我為了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瞭解蝴蝶的生長曆程,我將在活動中採用圖片講解法、碟片演示法、表演法、遊戲法。

三、說遊戲性與整合性: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玩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和蝴蝶與小花兩個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蝴蝶的生長過程,充分體現寓知識於遊戲這一理念,在該活動中我還通過觀看碟片來讓幼兒獲取蝴蝶的成長知識,整合了語言、科學、音樂表演方面的知識領域。

四、說教學目的:

讓幼兒知道蝴蝶的生長過程,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五、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採用語及圖片相結合匯入主題--講述故事--觀看碟片--遊戲活動--結束

六、說教學準備:

蝴蝶及毛毛蟲圖片、碟片、事先學會《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兒歌。

七、說教學過程:

1、幼兒猜迷語及看圖片匯入課題。

2、故事《美美和醜醜》

3、幼兒觀看碟片。

4、表演遊戲:我想變成一隻蝴蝶。

5、遊戲:蝴蝶和小花。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內容在孩子們的眼中,美麗的圖畫總是充滿著生命力,繪畫出來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孩子們想的源泉,為了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本次活動我讓孩子在他們的思想空間中遨遊。我根據我班幼兒年齡特點,本身幼兒對事物也充滿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現慾望,就設計了本此活動,我把活動定位在美術領域中,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還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動手操作能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使孩子“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去。讓孩子喜歡美術,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二)幼兒情況分析。《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中班的孩子對小動物很敏感,也很樂意於小動物交朋友,他們有著一定的表現慾望,他們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本次活動我所選的內容是貼近幼兒的生活的,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三)說活動目標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學的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特徵、操作能力,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積極地參與活動,探索新的繪畫方法,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學習畫圓的方法來表現蝌蚪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繪畫知識技能

3.學習棉籤畫,,並感受用多種工具結合作畫的樂趣

(四)重點和難點中班的孩子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較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因此讓幼兒動手畫貼小蝌蚪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活動準備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相應的準備:

(1)棉籤墨水立體膠剪刀紙(2)小蝌蚪的實物圖(3)音樂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法:通過有關蝌蚪的圖片,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

(2)興趣激發法:通過猜謎語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來激發了幼兒探索求知的慾望,從而自覺自願、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

三.說學法

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小蝌蚪,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學習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裡積累經驗,鍛鍊動手能力。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猜謎語匯入→教師示範(觀察蝌蚪-做蝌蚪)→幼兒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製作的蝌蚪)。

具體活動程式如下:

1.匯入:,通過猜謎語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2.新授:(1)觀察實物圖小蝌蚪,來發現蝌蚪的特徵(2)示範畫貼小蝌蚪,讓幼兒接受學習棉籤畫

3.練習: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結合上次的課程“小蝌蚪找媽媽”並用青蛙媽媽的口吻進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塗畫。指導時注意個別差異

4.活動評價: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之間互相交流,然後把幼兒的作品放到美術區展示,讓幼兒介紹自己的構思,這樣即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又鍛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小貓的生日》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過生日為內容,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畫面富有探究性,觀察推理是幼兒自主閱讀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一個又一個隱性藏玄機的影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通過層層提問激發幼兒運用想象、推理,從區域性到整體進行推測,既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判斷力,也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了動腦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課件畫面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能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區域性輪廓大膽猜測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三、說教學準備

《小貓過生日》課件、小貓圖片、糖果、大圖書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

難點:根據影子的明顯特徵猜動物,體驗動腦筋的快樂。

五、說教學方法

嘗試用觀察比較、對應匹配等方法,從影像的整體或區域性輪廓猜測朋友以及朋友贈送的禮物。在活動中樂意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在看看、猜猜、找找、配配的過程中體驗為小貓慶祝生日的快樂。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題,觀看課件1(小貓)師:寶寶,看看這是誰?跟它打個招呼!(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與小貓打招呼)師:小貓今天特別高興,知道為什麼?(觀看課件2)哪裡看出小貓要過生日?

(直接引出,通過觀察封面,讓幼兒獲取有關於故事的資訊,發展幼兒語言的完整性,瞭解故事的封面隱藏的內涵。)

(二)理解故事,聽聲音,觀看大圖書3(停電)師:哎呀,小貓過生日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家裡停電了!請幼兒上前找出停電的那頁)師:停電了,什麼也看不見,小貓怎麼辦的?(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解決停電的辦法)(一片漆黑的畫面,帶給幼兒視覺的`衝擊,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幼兒語言及推理解決能力。)

(三)觀看圖書4(小貓拿著電筒照)師:看看小貓找到了什麼?(手電筒)

(四)觀看課件5(門鈴,客人來了)

1.師:叮咚:門鈴響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解疑故事中的解決方法。)師:這是誰啊?你們幫小貓猜猜看,(是小兔)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請小貓開啟門看一看(課件6)猜對了嗎?(小兔,你好!請進請進!)

2.叮咚:又有人來按門鈴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這是誰啊?誰來猜一猜?(刺蝟)為什麼?開啟門看一看,真的是刺蝟來了!(刺蝟,你好,請進請進!)

3.叮咚:又有客人來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會是誰呢?長長的尾巴是誰啊?快請他進來看一看吧,(小猴,你好!請進請進!)

4.現在小貓的家來了幾位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吧!(數1.2.3,同時出示課件)(推過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探疑的興趣,在充分推測的過程中,用區域性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完成的語言描述瞭解故事的內容與情節。)

5.叮咚:還有朋友來啊,小貓的朋友可真多,我們來看看,哇!這次一下子來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誰呢?開啟門看看(長頸鹿,梅花鹿,熊貓你們好!請進請進!)(能分辨主人與客人,感受朋友共慶的歡樂場面。)

(五)完整講故事(幼兒在推測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了解,本環節通過互動式讀大書,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以生動的語言適當修改原文中的語句,讓幼兒享受在以圖示文的過程中。)

(六)引導幼兒給小貓送祝福,唱生日歌1.師:現在小貓家裡更熱鬧了,哇,電來了!小動物們一起給小貓過生日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小貓一起過生日啊?

2.生日歌響起,引導幼兒唱生日歌。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給小貓唱生日歌好嗎?

3.分享糖果。

(感受小貓生日的快樂,在高潮中自然結束,讓幼兒一起分享糖果,讓自己也身在小貓的生日Party中,感受好朋友過生日時的喜悅之情。

 教學反思

(一)語言活動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而在本次活動中,當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卻沒有強調孩子表達語言的完整性。

(二)在突出重點上,我太急於達成預想的目標,如:停電時,讓孩子們給小貓想想辦法,當孩子們都說點蠟燭時,我只說:“這個辦法很好,那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我總希望孩子們能說出我的預設目標——手電筒,而在這個環節總糾纏下去,在看到小朋友的答案都一致時,我應該說:“小朋友真聰明,想到了這麼好的辦法,不知道小貓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樣,還是會想出別的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就直接出示手電筒。從這點說明我在教學活動中的應變能力是很欠缺的。

(三)在請幼兒表演的時候,我應事先交待清楚規則,如:如果你們家來了客人,你會怎麼說?還會怎麼做?應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8

一、說教材

㈠、課題分析: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增加全民的環境危機感和環境意識。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因而,從現在起,我就注意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抓起。本次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環保意識的其中一個內容。

㈡、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培養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平衡動作能力和合作遊戲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在綵帶橋上走和拼圖橋上持物走,能遵守規則結伴遊戲。

4、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重點:發展幼兒的平衡動作能力和合作遊戲的能力。

難點:引導幼兒練習在平衡木上協調平衡走。

二、說學法、教法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觀察喜歡錶現,還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我以幼兒自己操作自己體驗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設定適合中班年齡特點的“遊戲”形式,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課題中。並在活動中,以教師自制的小樹苗,為幼兒提供大量實物,讓幼兒以操作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活動中玩,玩中說,玩中做,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發揮教與學主動作用。

目前,在科學教育方法中,應注意內容的興趣性與生成性。使幼兒能對感興趣的東西學得積極主動,效果好。孩子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幼兒,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擴充套件成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生成教育活動。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廢舊物,讓幼兒在遊戲和延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操作活動中,我還注意讓幼兒在動手、動口的操作活動中達到活動的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活動準備:

1、自制小樹苗40棵;彩色皺紋枝條;小椅子8把。

2、自制沙池、水桶四個

3、遊戲時的背景音樂。

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匯入環節:我以談話的形式匯入,激發幼兒活動的慾望。從而引入課題。

第二個環節:整理隊形,介紹遊戲的場地及工具和玩法。調動幼兒的遊戲積極性。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活動場地,根據幼兒興趣,教師和小朋友共同討論並制定遊戲規則。

第三個環節:引導幼兒學習走獨木橋,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第四個環節:給小樹澆水。

第六個環節:共同討論,昇華情感。

活動後大家共同討論:今天你幫助了誰?為什麼給小樹送水?想一想小樹會怎樣想?怎麼說?樹立幼兒愛護樹木的責任感,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熱情。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很榮心能代表中班段來說說這節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艾瑪捉迷藏》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基於這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來說說《艾瑪捉迷藏》這個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衛﹒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遊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徵,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接下來說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故事情節,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現,並學說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定目標: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後來加的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麼我們後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於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現這樣的教學過於單一,封閉。於是現定重點:通過閱讀繪本,瞭解故事情節,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裡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為什麼把這句話作為難點呢?因為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為什麼不能找到大象?因為大象哪裡都沒有去,”

現定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係。

四、說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並對ppt做了修改

彩色艾瑪的拼圖,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遊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的認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為在活動前捉迷藏的遊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後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現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遊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律的現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遊戲。

五: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再次通過遊戲,遷移經驗。

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開始環節,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說一說怎麼來拼?為什麼?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對孩子來說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於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說怎麼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貼上,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現原來是什麼啊?

幼1:哎呀,是一隻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隻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遊戲法很自然的匯入關於”大象“的閱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瞭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裡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閱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多重提問體現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蘊藏的資訊挖掘出來。於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現《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遊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係。於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並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後圖片後向幼兒丟擲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裡?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後

PPT2:現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麼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於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遊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裡,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丟擲問題”小鳥為什麼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

(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蘊藏的資訊。)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麼當成了艾瑪?(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麼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

1.師:小鳥找了這麼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於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裡!藏著誰呢?(找找說說螳螂、知了、枯葉蝶)(這裡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現,為後面的遊戲做好準備。)

最後一個環節: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遊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0

一.活動目標: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感知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誘發孩子們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根據目標,我把本節課的重難點定為。

活動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活動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佈置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沒塗色)梯形的圖畫若干張、含有梯形的操作材料、不同的梯形餅乾若干。

三.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活動流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式:

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

課前我給每位小朋友發了一張含有幾何圖形的圖畫,讓幼兒把圖中自己不認識的圖形塗上顏色。由於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中間距離是一樣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通過比較,簡單的告知幼兒: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直角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等腰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活動室來了一些小客人,你知道這些客人那些是梯形娃娃嗎?教師出示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幼兒從中找到梯形娃娃。

(2)小客人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3)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4)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梯形娃娃,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定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乾”。這裡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裡得到滿足。

(5)讓幼兒找一找畫冊8頁中的梯形寶寶,指一指,並說一說。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裡。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我注重“四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最大的延伸(學習生活兩結合)。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洩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五、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幼兒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

失敗之處: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折剪,而是讓他們在梯形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尋找生活中的梯形,應該和長方形、正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是中班的語言活動,名叫微笑。

一、說教材

《微笑》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中班下學期《我的朋友》。這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書中形象的將蝸牛擬人化,蝸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帶給了大家很多的快樂,並且自己也變得快樂起來的童話故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蝸牛的熱心腸使自己得到了真摯的友情,讓小朋友們充分體會助人為樂的那份感動和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要求,也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語言發展水平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蝸牛的主要事蹟。

情感目標:認識到雖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樂於助人,肯去幫助別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別人和自己很多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發揮時的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們的情感認知能力著實有限,並且想要讓他們理解故事中隱藏的寓意是有一點困難的,所以讓幼兒感受體驗到蝸牛雖然小但是隻要他願意幫別人就可以獲得快樂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孩子們可以理解故事的內容並且瞭解故事的隱藏的深刻含義。難點是通過這節課可以讓孩子們能主動願意幫助別人,並體會幫助別人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要自己製作微笑的課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節,圖片為主,形象生動以吸引幼兒,好激發他們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2、用卡紙製作多個微笑和憤怒的表情,對比著告訴小朋友微笑的優勢,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機給小朋友拍下他們平時幫助他人的照片,和他們的甜美微笑。都一塊放到ppt中。

五、說教學教法

學法傳統的教師說教的方法早已不適應當代孩子們的上課需求,因此,我覺得滿堂灌的上課方式也不適合孩子,成功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共同的探討,並且可以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此我採取了適宜幼兒學習的直觀教學法,討論談話法,講述法和提問法的教法,課堂中,通過ppt中形象直觀的圖片開啟孩子的思維想象力,也會讓他們動手去做一做,對幼兒提一些開放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幼兒在談話中,自己的動手中獲得知識。為了體現幼兒的主題地位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引導幼兒通過看,說,想,做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主要採用欣賞法,講述法,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使師生在互動中學會觀察,思考,並且很好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出示ppt,出來一隻微笑的蝸牛,還有一封信,讓小朋友們說一說,蝸牛是什麼表情。

(二)展開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課件的同時,圖片會有小鳥,小白兔藍天,大象等各種事物,鮮明的顏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兒的視覺,根據圖片一邊講述一邊提問。這是在什麼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小兔子呀?這都是些什麼動物呢?他們都是怎樣說話的?再接著假設性的問,如果你是小鳥,你怎麼打招呼,什麼樣的聲音,語氣呢?(注意引導微笑這個表情),接著再找出蝸牛的圖片,讓幼兒組對討論,說一說他為什麼不高興?什麼樣的表情呢?再告訴大家他不高興的原因,通過提問討論推動故事發展,實現認知目標。

2、完整欣賞故事完整看完聽完故事,以遞進的方式提問,小蝸牛為小朋友們做了什麼事情呢?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大家喜歡他的微笑嗎?為什麼?大家為什麼都認為小蝸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後,慢慢給大家滲透:雖然他很小,只會爬,但是他有一顆愛大家的心,他願意幫助他人,因為幫助別人,所以大家都覺得他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對幼兒進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導,放在課堂中間部分就是為了能夠將重點難點讓幼兒接受了解。

3、自由討論鼓勵大家大膽發揮想象力,看看森林的每個小小兔子能幫其他人做些什麼事情呢?那麼每個小朋友又能為其他人做什麼呢?

(三)結束部分給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憤怒的表情,讓大家看看說說哪個更好看,大家更喜歡哪個?拿出紙和筆,照著老師做的微笑或者自己發揮,做兩個微笑回家送給爸爸媽媽,在這個時候可以放一些有關微笑的兒歌。

七、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拍照,幾個孩子們組一隊,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給爸媽看,並講講自己可以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讓別人微笑。

老師們,今天我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在做老師能夠予以批評指導指正,我也會繼續改進和努力。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2

一、設計思路:資訊時代的今天,為增加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啟蒙知識,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故設計此次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潛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養成自我良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感興趣,有好奇心,求知慾。知道常見符號在生活中的作用,探究並掌握一定的規律;

2.喜歡並擅於觀察生活中的符號,能自覺養成按符號標誌行事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生活常見符號標誌背景圖一(包括安全出口,當心觸電,男女洗手間,禁止吸菸,120急救電話,119火警電話,110報警電話,可回收,醫院等標誌符號)

2.常見的生活符號標誌:

(1)禁止類:禁止停車,禁止鳴笛,禁止人通行,禁止車通行,禁止煙火,禁止吸菸;

(2)警示類:當心觸電,當心滑跌,當心車輛,當心坑洞,注意安全,當心夾手,當心火災,當心機械傷人當心夾腳;

(3)安全類:緊急藥箱,避險處,應急避難場所;

(4)氣象類:晴朗,多雲,陰,小雨,中雨,大雨,冰雹,霜凍;

(5)其它類:旺旺食品標誌,中國國旗標誌,郵政,醫院,常見銀行,紅十字會,移動,環保。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常見的生活符號,並說說符號的作用;

2.難點:辨認出常見卻不注意的符號。

五、教情學情:關於4-5歲的中班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對周圍事物、現象極其充滿好奇,但是他們自己所“從事”的探究活動是比較地單一,籠統,獲得的只是些零散的經驗,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和小朋友在課堂的合作,家長和小朋友在其餘時間的交流,共同為幼兒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潛能,喜歡並樂意探究事物。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觀察法,讓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特徵來認識、學習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標誌;

直觀教學法,運用直觀教具來激發幼兒對符號標誌的興趣,並引導幼兒找出簡單的識圖規律。

2.學法:多感官參與法。用耳朵聽,動手、動腦來參與活動,在學習到符號標誌的同時,通過老師引導獲得認識規律並整合知識經驗。

七、教學流程:(分為三個環節)

1.開始部分:教師以手勢“暫停”“安靜”“真棒”匯入,激發幼兒興趣。(手式--暫停〈左手橫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安靜〈食指放在嘴上〉、真棒〈豎起大拇指〉)

2.基礎部分:出示事先準備的符號標誌,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特徵及作用。

(1)先拿出生活常見標誌的背景圖,引導幼兒先簡單感知認識,

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

(2)其次拿出禁止類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都是不能做的事,是禁止類,發現圖示的規律,圖中間都有一根斜槓。

(3)再次拿出警示類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提醒我們危險,也是不能做的事。發現圖示的規律,大多數都是三角形狀的。

(4)接著,拿出安全類的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在遇到

危險時可以做的'。大都是綠色標誌,也有特殊的。

(5)然後,拿出氣象類的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每天在電視上可以看到的天氣符號標誌,都有一定規律。在雲的上面多太陽或在雲下面多雨滴等等。

(6)最後,拿出其它類圖示,提起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圖示無處不在,有許許多多的作用。

3.結束部分:將時間留給幼兒,讓幼兒談談他們還見過哪些圖示,或者將他們想到的畫下來,畫得好不好不要緊。

八、活動的創新之處:沒有采用單一的圖片,而是不同種類的,各式各樣的圖示,不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隱藏的知識,還能豐富幼兒對生活的好奇與持續不斷的探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要分析: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中班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下蛋囉》這首歌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仿母雞下蛋的節奏,為歌曲增添了亮點,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適合中班幼兒學習和演唱。

2、教學目標:

根據新《綱要》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活動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a、能用自然的歌聲演唱歌曲,並從中體驗喜悅的心情。

b、感受樂曲中不同的節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

c、嘗試表演小母雞下蛋的動作,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母雞下蛋的快樂,教學難點則是對歌曲的表現,能清楚將歌曲中襯詞的不同節奏型讀的清晰、準確。

4、教具準備:a、多媒體課件。b、歌詞圖譜。

二、說教法學法。

這次教學活動我主要運用了這些方法:

1、課件演示法:通過課件的演示,使幼兒能清晰感受音樂的靈動,把握音樂的內涵,而且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動畫效果,讓幼兒瞭解歌曲所傳達的意境,更好理解歌曲。

2、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薰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3、圖譜記憶法:幼兒的記憶以具體形象為主,圖譜記憶法能有效的幫助幼兒更好地把握歌曲中襯詞的不同節奏,同時也很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具體內容。

4、角色扮演法:讓幼兒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

1、引入活動,激發興趣(課件演示)

活動開始,教師提示:“今天,喜羊羊在青青草原上用手電筒照啊照,它發現了什麼(播放課件)”這是誰的家呢?“(請幼兒猜測)聽!(播放雞叫聲)原來這是母雞的家,(播放課件,母雞出來)它在家裡唱歌呢!誰願意來學學它是怎麼唱歌的?

(分析:以喜羊羊在青青草原上用手電筒照啊照,會找到什麼為開場,充分調動了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喜羊羊到底找了什麼?從而很好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為後面學習襯詞節奏埋下了伏筆。而課件以圓形探照燈的形式進行設計,更生動富有童趣,為幼兒所喜愛。)

2、圖譜演示,學習襯詞的不同的節奏型

教師提示:母雞唱的歌,老師已經把它記下來了。(點擊出現圖譜)師提示:這是母雞第一次唱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啟動滑鼠請幼兒仔細聽)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聽完後請幼兒一起來學一下。(集體念)

(繼續點選課件)教師提示:母雞第二次唱的歌和第一次一樣嗎?誰能試著來學一下。(請個別幼兒念後集體念)

等幼兒學會後請幼兒將母雞兩次演唱的歌連起來念。教師提示:我們把母雞兩次唱的歌連一起來唱。(帶領幼兒集體念唱,要求幼兒能念準節奏)

(分析:分三步學習襯詞的不同節奏,循序漸進,體現了問題設定的坡度。圖譜以會動的課件形式展示,每個符號隨滑鼠的點擊出現相應的節奏,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既形象生動,又簡單明瞭。既提高了幼兒看譜的能力,又使得這一學習節奏的環節不再枯燥乏味,同時降低了視唱難度。)

3、課件演示,學習歌曲。

(一)理解歌詞

教師提示:母雞唱的這麼開心,為什麼?我們一起來聽(播放無畫面的歌曲請幼兒聽,重點請幼兒聽清大母雞在幹什麼)

提問:你聽到大母雞在幹什麼?(幼兒回答)教師:原來它在下蛋,這首好聽的歌曲就叫《下蛋囉》,我們再仔細的聽,大母雞在哪裡下蛋,下完蛋後又做了些什麼?(播放帶畫面的歌曲,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所表現的情境)

教師提問:你聽到歌裡唱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歌詞圖譜)然後帶領幼兒看圖譜念歌詞,幫助幼兒完整理解歌詞。重點理解”漲紅臉兒下蛋囉“,讓幼兒知道,母雞下蛋要很用力,所以它會漲紅臉兒。)

(分析:請幼兒完整聽歌曲兩次,第一次無畫面,著重對於歌曲旋律的感受;第二次falsh動畫的演示配合歌曲演唱,從聽到視聽結合,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意境,提升了幼兒把握歌曲內涵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歌詞時出現形象的圖譜,有效的提高幼兒記憶歌詞的能力。)

(二)學唱歌曲

教師提示:這首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會它,好嗎?(教師點選課件,帶領幼兒跟著樂曲學習演唱)在幼兒大都已經熟悉歌曲後,教師提示: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教給小朋友!(根據幼兒的回答,點選課件逐句進行練習)在幼兒基本學會歌曲後,教師提示:母雞下蛋了,你覺得它心裡感覺怎麼樣?(請幼兒講述後)教師說:這麼開心的事,我們唱的時候就要開心一點,讓別人一聽就知道母雞下蛋很快樂。(帶領幼兒看著課件跟著音樂完整的進行演唱)

(分析: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在課件設計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歌曲一句句從樂曲中單獨提煉出來,讓幼兒多次聆聽學唱,以此作為學習演唱歌曲的突破口。)

4、完整聽音樂表演。

教師提示:大母雞下蛋這麼開心,老師也想來做一隻大母雞下蛋了,你想來嗎?你的小椅子就是母雞的雞窩,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演。(帶領幼兒跟著音樂表演)

(分析:《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設計請幼兒扮演母雞跟著樂曲做動作,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5、活動延伸

教師提示: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扮演的母雞可真像。這麼好聽的歌曲還有很多小朋友不會唱,回去把他們教會好嗎?

(分析: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當小老師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4

一、說選材和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幼兒獲得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掌握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學科的基礎知識,促進幼兒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展。我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為幼兒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選擇的故事“樹蔭”,有助於幼兒發展智力和想象力,培養了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學說普通話。從語言領域講,“樹蔭”比較適合孩子早期閱讀的,故事能引起幼兒的喜愛。從科學領域講,故事中涵蓋了光與影子的關係,通過設計更好的引發幼兒對影子與光的探索興趣。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三、說準備

為匯入課題進行“小影子”遊戲,我準備了實物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

為了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我還準備了圖片,語言磁帶,小口袋書。

四、說教學方法

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根據《綱要》要求,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如:採用實物教學法進行“小影子”遊戲,直觀教學法出示圖片,注重學科整合,把數數、點數這種教學知識滲透到語言課中,將故事以口袋書的形式出現,做一本小書放在口袋裡,想看的時候拿出來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講述故事,潛移默化地進行識字教育,提高幼兒對文字元號的興趣,通過不同形式訓練了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五、說教學過程

1、以“小影子”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聽故事。

4、通過教師講述、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5、看口袋書,教幼兒認識書的頁碼、首頁、故事的名稱,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

2、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活動準備1、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2、語言磁帶3、圖片4、小口袋書活動過程1、開啟手電筒,進行“小影子”遊戲,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和圖片上物體的個數,讓幼兒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教師:你們看到的`圖片,是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熊在幹什麼?

4、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中說了一件關於小熊的事,是什麼事?

(2)小熊最後對著太陽說“你真壞”,太陽是真的壞嗎?(幼兒根據經驗,理解陽光是會變化的科學道理)

(3)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麼?小熊是被什麼燙醒的?它想用什麼方法將樹蔭留住的?它能留住樹蔭嗎?為什麼?

5、發放小口袋書,引導幼兒認識書的首頁、頁碼,認識故事的名字,簡單複述故事。(我拿的什麼?跟別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說這個故事。)

6、引導幼兒積極地為小熊想辦法,怎樣才能睡個又香又甜的涼爽覺?(到房間裡、開空調、電扇……)

結束:今天小朋友們聽課都很認真,小口袋書就送給小朋友們了,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認識的“樹蔭”兩個字教給爸爸、媽媽……活動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樹蔭》的錄音帶,請幼兒遊戲時選聽。課後玩“踩影子”遊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5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倒八字,以利於幼兒進行對唱。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另外,我還將採用審美薰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影象,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課件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裡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裡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課件,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課件影象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為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裡,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