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

說課稿1.5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天的雷雨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這堂課我運用的是國小二年級(蘇少版)的教材,主要內容是《夏天的雷雨》。這首歌曲為一段體,有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的前半部分結構規整,三處採用了切分節奏型,其中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為全曲的結束句略有不同,增強了結束感。在這節課中我想通過唱、聽、動、奏感受歌曲的情趣、風格,並掌握節奏。

二、教學目標:

1.學生可以有感情的,用適合歌曲內容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並能隨著歌曲的節奏、內容來律動。

2.能夠理解切分節奏的概念、特點,並掌握切分節奏。

3.營造輕鬆歡快的課堂氛圍,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更有興趣。

 三、教學重點:能正確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並在這基礎上豐富歌曲的情感。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二聲部的合作,能夠做到統一和諧,以及為歌曲伴奏,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匯入

以童謠謎語的形式引出新課,讓學生了解童謠謎語的有趣和多種形式。並且嘗試用二聲部合作來增加童謠的樂趣,調動學生的挑戰性和積極性。

2.以歌詞為謎語,並解決重點切分節奏

請學生示範,再加上形象的講解,輕鬆的解決了切分節奏,並自然的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學生一起模仿出夏日雷雨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習歌曲

為了降低學生心理的難度,首先找出前三個樂句在節奏和旋律上各自的關係,讓他們有信心學好學會。再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先聽範唱一遍,然後讓學生在歌曲中找沒有出現的樂句。接著學唱最後一個樂句,因為最後一句兩段次的節奏不同,為了讓學生掌握好,因此讓他們先學唱這一樂句。引導學生用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以及對歌曲情緒的一種感染。然後為歌曲取名字,發揮學生的想象,鍛鍊他們的語言思維。

4.為歌曲伴奏

在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鈴鼓、三角鐵和沙球為歌曲伴奏。老師先示範,每種樂器的打擊節奏及方法,再選幾個學生來為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

音樂是最富有情趣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所以,我認為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既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在本節課中,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

五、小結

本節課所學到的一個節奏,還有很多好聽的童謠,童謠加上音樂以後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感受,希望大家在課後能找到更多有趣又好聽的童謠歌曲。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2

一、說目標

根據《綱要》音樂領域總目標以及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動作技能目標: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認知目標:理解歌詞,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3情感目標:體驗問答對唱的樂趣。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二、說內容

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從《綱要》精神來看,培養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重要目標,所以我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對唱這種有趣的歌唱方式來吸引幼兒的興趣。

從各年齡階段歌唱活動的目標來看,在有伴奏的情況下,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能初步學會對唱的形式,大班雖然也也可以學習,但重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也能獨立而完整的演唱。從幼兒的經驗與發展來看,幼兒雖然早就學會了在有伴奏的情況下,可以可以獨立的完成歌曲的演唱,但對於問答對唱,這種新的演唱形式還是比較陌生的,所以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是主要目標。

從幼兒發展的關聯性來看,小班幼兒已經學會了在有伴奏的情況下,完整的演唱,這都是為問答對唱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本次對唱形式的學習也是為大班學習其他更復雜的演唱形式做鋪墊的。

三、說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選擇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遊戲法: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

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2、視聽唱法: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引導

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

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3、示範法:教師採用直接示範演唱,使幼兒更直接的瞭解整首歌的內容。

4、行為練習法:在整個學唱過程中,反覆的練習使幼兒能更加熟悉歌詞以及旋律,幼兒就能自然的進入對唱的形式中。

5、提問法:教師運用歌詞直接提問,讓幼兒回答後,使幼兒更加明確歌詞的內容。

6、談話法:直接採用談話匯入的方式,是整節課的開始充滿了輕鬆的輕鬆自然的氛圍。

四、說過程

(一)談話匯入

教師直接採用談話匯入的方式,讓幼兒想一想後,說一說夏天的雷雨是怎樣的。這種師幼互動的談話方式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討論這個問題中,隱含了歌詞的內容。

(二)理解歌詞

1。教師將歌詞第一段進行分句提問,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在無形中對幼兒做出了肯定。

2。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影象,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歌詞這是為目標2中理解歌詞準備的,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也同時在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幼兒也瞭解到整首歌是一歌問答對唱的形式。

(三)演唱歌曲

1、教師首先利用演示法,根據圖片演唱歌曲,請幼兒欣賞歌曲旋律,熟悉歌詞。

2、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句並

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幼兒已經可以根據圖片以及之前個別幼兒的範唱知道第二段歌詞時,請幼兒根據圖片跟唱歌曲。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首先由教師唱第一段,

也就是提問段,讓幼兒根據之前的練習以及回憶教師的提問歌詞唱第二段。然後經過練習後可由幼兒唱第一段,教師回答幼兒,演唱第二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音色以及力度來表現歌曲的內容,這樣就很好的體現了目標2中,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4、請幼兒分成男女兩組,採用對唱的形式演唱。孩子對合唱這種單一的表現方式的興趣

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問答對唱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5、請幼兒兩兩自由組合,用問答對唱的形式,在這整個演唱歌曲的大環節環節中老師要

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幼兒自由對唱????這些多種對唱的方式來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這整個學唱的過程中都是為實現目標1服務的。

(四)結束

請全體幼兒隨音樂加上動作,自由表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

感受都有所不同,採用自由表演的方式使幼兒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說結果

對幼兒來說學唱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是比較容易和感興趣的',而且這種新的演唱方式也是幼兒能對整首歌的學習更感興趣。但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

1、在跟唱時,教師要引導幼兒用跳音和有力的聲音唱不同的歌詞,對於剛開始接觸的這些

新詞,幼兒可能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與期望,那麼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幼兒,讓幼兒知道因為“閃電”和“雨滴”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所以在唱“一閃閃”和“嘩啦啦”的時候要用跳音,但是在唱“轟隆隆”的時候因為雷聲都是很響的,所以要用有力的聲音唱。

2、在教師幼兒對唱的時候,有些幼兒可能一下子記不住歌詞,那麼教師就要利用圖片提示

幼兒接下去的歌詞。

3、在幼兒自由組合對唱的時候,有些幼兒可能會“落單”找不到對唱的夥伴,那麼教師就

要鼓勵幼兒積極交往,對於那些膽小的孩子,教師應該加以鼓勵,也可以提出自己和幼兒組合對唱的請求。這樣的話就能很好的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這堂課我運用的是國小二年級(蘇少版)的教材,主要內容是——《夏天的雷雨》。《夏天的雷雨》這首歌曲為一段體,有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的前半部分結構規整,三處採用了切分節奏型,其中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為全曲的結束句略有不同,增強了結束感。在這節課中我想通過唱、聽、動感受歌曲的情趣、風格,並掌握節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欣賞及歌曲的學唱,使學生感受和了解《夏天的雷雨》這種體裁的主要特點。

2、在遊戲中能夠對音樂性的指令作出反應,隨之變換動作或繼續遊戲程序。

3、能夠區分不同音樂所表達的不同內容。

、教學重難點:這堂課的重點就是切分節奏的教唱,難點是如何在音樂遊戲中貫穿這個節奏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分析

匯入新課。

通過聽賞《吉祥三寶》和《劉三姐》中《心想唱歌就唱歌》的片段向學生提出問題: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總結出都是有問有答的歌曲。老師這裡有一首奇怪的歌,少了哪些部分呢?分析歌曲。

新課學習:

1、節奏遊戲:教師按節奏範讀謎面歌詞,讓學生用同樣的節奏答出謎底,以接龍遊戲的形式輕鬆地解決切分節奏並找出答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環節。老師再用聲釋教學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模仿出夏日雷雨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老師有感情的範唱一遍,然後放錄音,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用手輕輕地拍,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接著老師用琴聲帶領學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相同旋律的兩樂句。引導學生用形體動作表現出對內容的理解,並進行總結,找出其特點。然後為歌曲取名字。在此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齊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個別演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3、成立簡易樂隊。在唱好了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鈴鼓、磁鈴為歌曲伴奏。老師用鈴鼓示範,磁鈴主要用在打擊長音處。學生分組練習用鈴鼓和磁鈴為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

4、創編活動:為了激發學生學舞的興趣,鼓勵互相啟迪、創作,老師指導、觀察,請一些創編的好的同學在前邊來表演,音樂再次響起,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所獲。整節課都讓學生處於愉悅之中。

5、類比欣賞,拓展延伸:欣賞相關內容的音響資料,如《電閃雷鳴波爾卡》和《乘雪橇》,先說出兩首樂曲的特點再對比兩首樂曲表達的情緒有什麼不同,可以用色彩、線條或動作等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中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

音樂是最富有情趣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所以,我認為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既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在本節課中,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享受學習的快樂。

夏天的雷雨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夏天的雷雨》。

《夏天的雷雨》是鄂教版國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火熱的夏天》第一個主題《夏天到了》第二課時。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和兒童的認知規律。

我將瞭解雷雨前的現象,瞭解雷雨中的一些科普知識以及雷雨的危險性,掌握防雷知識作為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行為與習慣上,我想讓學生知道要躲避雷雨,並掌握躲避雷雨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同時我設計了本課的情感與態度目標:知道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現象,消除學生對雷雨恐懼心理。鼓勵學生觀察,爭當小小氣象員;鼓勵學生看書,爭當小小科普員;鼓勵學生宣傳,爭當小小宣傳員。讓學生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並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我設計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看一看、聽一聽方法,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中感知雷雨,通過講一講、讀一讀讓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還有雷電帶來的災難,通過幫一幫、說一說方法,讓學生將已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通過演一演、議一議方法,讓生活中的情景再現,並讓學生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通過想一想、評一評方法,知道我們自己在雷雨時有哪些行為是錯的。

這節課我覺得,它的重難點是掌握正確的避雷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構建一個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趣味性的課堂。

一、構建開放性的課堂

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現象,學生們都見過,但他們的觀察有限,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查閱資料或詢問長輩,瞭解到雷雨前的現象以及避雷小常識。讓課堂走向室外,課堂更具有開放性。這也有助於“瞭解雷雨現象和掌握防雷知識”這個知識目標的達成。

二、構建緊密聯絡生活的課堂

1、聯絡生活、觀察生活,關注雷雨前的現象

教材中給出的雷雨前畫面,都是一些小動物的現象,但是聯絡到我們學校的學生,他們都是城市的學生,很少看見這些動物,那麼怎麼知道要下雨了?於是我在活動一中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將這些現象分類,分為在城市和農村,我們分別可以通過什麼來知道要下雷雨了。

不過今天在課堂上有很多學生的回答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到的都是自己感受或看到的,那麼我再用此方法梳理時會讓他們更加清楚。

2、用已獲得的避雷常識幫一幫身邊的小朋友,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學生了解了避雷方法後,我根據我校學生情況,創設了四個情景。這四個情景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真實生活。並且讓學生在幫助這些弟弟妹妹中獲得快樂。

在課堂教學時,這個環節學生都很積極,有了這種很真實的情景,他們就像在真實的生活中幫助他人一樣,獲得快樂。如果不是這麼貼近生活的情景創設,學生可能會想不到他的知識還可以幫助到別人。此方法也促進了教學重難點的達成,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防雷知識。

3、由人及己,評判真實鏡頭中的自己。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基本上是言不及己,所以我設計了這個環節。用剛剛學到的知識來判斷這些圖片中學生行為的對錯。而這些圖片都是上週五,我校學生真實的畫面,學生看了後會感覺很親切,並且容易接受正確的觀點。

事實的確如此,學生在看到照片時首先很驚訝,後來利用他們學過的已有知識在幫忙改正時,其實他們就能聯絡到自己的行為,並且自覺的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就說明在他們心裡已經牢牢記住了防雷知識,並且已經接受。在這裡重難點就很好的達成。

三、積極構建有“味”的生活課堂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是學生司空見慣的,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品德意識,這還需要一種理論灌輸,如何讓學生吃理,如何導行,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爭當三員”。

1、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關注天氣,爭做小小氣象員。

2、鼓勵學生去探究、去閱讀有關雷雨的書籍,爭做小小科普員。

3、鼓勵學生宣傳避雷小知識,爭做小小宣傳員。

具體表現在:

(1)“說一說、讀一讀”

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在活動一中,瞭解雷雨前的現象,就主要是通過學生說,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並且老師也可以瞭解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是怎樣的,最後讀一首兒歌來幫助記憶。

(2)“聽一聽、看一看”

可以讓學生了解不知道的知識,比如看雷雨災難的新聞,看統計情況等,還有聽小博士講解避雷知識,這些學生都很容易接受,並且讓學生對雷雨的危險性有初步的認識,對避雷方法有全面的瞭解,在這裡有助於知識目標的達成。

(3)“演一演、議一議”

在課堂上通過演的方式將生活中的情景再現,一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情景更真實,學生更容易接受。演完後讓學生議論其中行為的對錯,這個環節可以很好的突破重難點。

(4)“想一想、評一評”

學生看生活中真實的照片,來判斷行為對錯。通過設計三個我校一年級學生遭遇雷雨天氣的情景,讓學生用已有知識幫助弟弟妹妹安全避雷。這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還可以更好的掌握避雷知識。

總的來說,在本課教學上,我力求做到融“激勵性、趣味性、過程性、引導性、發展性”為一體,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為上有更多的自我保護的安全知識,力求創設“潤物無聲”的品德教學境界,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全面關注學生問題,科學有效的評價學生等問題上都還做的不夠好,這些都有待於我進一步的學習、改進。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歡迎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