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夏》說課稿

說課稿2.53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夏》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夏》說課稿

《夏》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板書:夏感 樑衡),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說教材:

《夏感》是一篇洋溢熱情抒情散文,篇幅不長,語言優美雅緻,行文調理清晰,作者立意新穎,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勞作情景,流露出對夏的喜愛之情。

王榮生教授說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感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篇課文雖然不長,但細細品讀,我覺這篇課文值得教的內容非常多。結合本文特點和我對七年級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描寫夏季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對對夏的喜愛之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心理和知識水平,我將“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再來說說教法與學法。

修改的20xx年修訂的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主動積極的思維。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教法上我準備採用1:朗讀法。要求學生讀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感情基調。讀出樑衡散文剛健的風格。2.點撥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思維,排除障礙,突破難點。3.聯想想象法。課文寫夏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生動的,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夏季自然景色的情境中。

葉聖陶先生說“凡教者必期達於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所以學法上我採用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新問題,逐步解決問題。

此外,這節課我會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教學過程。

教學重在過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安排為匯入新課------初讀課文-------品味賞析------小結課文、佈置作業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課文匯入有許多方式,本課是一篇文質優美散文。首先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我拍攝的幾張校園中一年四季照片,有玉蘭花開的春季,有學生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夏季、滿地落葉的秋季,有白雪皚皚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音樂《寂靜之音》,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從古至今一首首優美的描寫四季的的詩句,讓學生誦讀,在學生美好的氛圍中,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說明理由。在學生的熱烈的回答中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在作家樑衡的筆下,夏季是什麼樣的呢?作者對夏季抱有什麼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樑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章篇幅不長,我播放優美的課文朗讀,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夏季景色,讓課文描寫的綠色的樹林、翻滾的麥浪、匍匐的瓜苗、彎腰勞作的農民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在聽讀後,帶著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讀課文。此後,媒體呈現問題:“夏季給作者什麼樣的感受?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的?”師生明確第一段總寫了作者對夏的感受——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分別寫了自然之夏、農人之夏。師生討論課文段落的劃分,理清文章的層次,文章共分三個層次,結構上是總分總方式,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最後一段總結全文。最後提問:“在作者筆下,夏天是熱烈、緊張、急促的,作者對夏天懷有什麼感情呢?”這樣的教學流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過程進行的。新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三、品味賞析。

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文章運用了豐富的擬人句和生動的動詞,王榮生教授說教學要教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我展示兩句話:這是一篇動詞使用精美的文章;這是一篇修辭使用精美的文章。我先給學生呈現一個例句:“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我問學生能否將文中的“凝”字換成“砌”,引導學生思考,師生討論交流,“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凝”的事物是流動的`,而“砌”是缺乏詩意的表達,顯得生硬而且與綠煙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讀出來的,我要求學生去朗讀這個句子,注意節奏的停頓,語氣舒緩,我示範朗讀,“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幾份幽靜和詩意。

備課中,我預設了“潛”、“撲打”“匍匐”等詞,讓學生充足的時間中,互相交流學習,品味這些詞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採用了變形閱讀的方法,改變句式,變文為詩,增加教學的情趣。例如我將第二段文字通過變形,成為一首精美的小詩,媒體呈現如下:

夏天

芊芊細草/漸漸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

淡淡綠煙/凝成一堵黛色長牆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

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

配上悠揚音樂,我先範讀。再請學生自己朗讀這首小詩,要求學生注意詩的朗讀節奏語調,面帶表情把小詩讀得富有情趣。將朗讀與語言品味結合起來,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感受到語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最後我讓學生小結課文,想一想,通過本文學習,你感受到了什麼?學到了哪些賞析文章的方法?帶著作者對夏季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吧!

作業的佈置有兩道題,一是課下繼續誦讀文中精彩語句;二學習本文寫景方法,用生動的動詞寫幾句擬人句。作業佈置體現了將所學的知識由課內向課外遷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整個教學的紀念碑。板書設計我追求簡介、直觀、實用的原則。我把這節課的課文內容和教學重點呈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印象。

夏感

樑衡

夏季的景色 夏季的人物活動

精妙的動詞 生動的擬人句

對夏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夏感》這篇課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夏》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篇目是《夏》,它是蘇教版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中的的第四篇課文。

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樑衡先生的《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內涵豐富,作者用生動形象而又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讚美。

這篇散文是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課文,單元前三篇課文分別是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同學們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已經初步瞭解到散文具有優美、精闢的語言,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寫景要注意層次以及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的感情。這篇散文語言更加個性、張揚,富有時代氣息,節奏明快,畫面多彩,更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易於被他們所接受。同時,這一單元是繼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第三單元“民俗風情”之後的對學生閱讀和欣賞美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該課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2.欣賞散文優美、精闢、詩化的語言,品味文中寫下的好句、好詞。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其語言魅力。

3.體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根據此原則,我確定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領悟學習文中的精彩語句。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中蘊含的對夏天的喜愛之情,對辛勤勞動的農民的讚美之情。

說教法

通過朗讀“尋找”“發現”“理解”。品評文章的語言,讓學生自主閱讀,暢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誦讀、品味、感悟,滲透學法指導”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改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課時時間,首先,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注意朗讀重音的確定、語速的急緩要與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適應;其次,創設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放手讓學生去談,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後,體驗感悟,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

二、說學法

為使所學知識能較好的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對學習如何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作技能學習採取誦讀體悟法。

為落實教學目標將著重做好以下練習:對課文反覆誦讀通過圈畫、評點、討論、交流感受語言的魅力。

三、說教學過程

1、課前欣賞《寧夏》將學生的思緒帶到夏天。

2、匯入

(1)聲音:知了的鳴叫聲讓學生通過聯想進入夏的思考。談談自己對夏的感覺。

(2)春有春的風情,夏有夏的韻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個性。每個人的人生閱歷、生活體驗、審美情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悟。當代著名作家樑衡眼中的“夏”是怎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樑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作者對夏有著怎樣的感情。

3、基礎落實

第一階段:字詞掌握。生字詞是基礎,訓練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老師及時檢測。

第二階段:誦讀

(一)誦讀課文,教師範讀,同學們邊聽邊欣賞夏的圖片。這樣可以使同學們對課文有直觀的瞭解,可以儘快熟悉課文。

(二)各自放聲朗讀。(要求:讀對字音、讀出節奏、感情)

(三)請五位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4.整體感知

(1)作者眼中夏天的特點是什麼?(緊張、熱烈、急促)

(2)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描寫夏天的景緻的?(自然景色、色彩、旋律)

(3)作者對夏天懷有怎樣的感情?(對夏天的讚美和對勞動者的讚美)

通過有針對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比較全面的把握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理解夏天的特點,特別是找出具體的句子,並體會夏與春秋的對比。

5.品味語言

(1)學生討論:選出你喜歡的一個詞或一句話,說出你的推薦理由。先進性小組交流,在進行展示。

自由的品評語言對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很有好處。小組交流,鍛鍊學生表達和溝通的能力;展示,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臺,使其增強榮譽感、自信心,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教師舉出例子(還可以建議學生做讀書卡片,幫助積累、豐富語言庫)

6.拓展延伸

(1)關於四季的古詩很多,試舉出兩三句來。

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積累名句。

(2)仿寫:仿照下列句式,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寫“夏之色”。

品味語言之後,讓學生想象心中的夏,然後進行仿寫,這樣達到了講練結合的目的,對提高學生的寫作大有裨益。

7.總結全文,

8.作業:

你家鄉的夏天美嗎?試用一段優美的文字對你的家鄉的夏天作一番描述。

進行小型的練筆,加深對文中修辭等的運用。篇幅雖然很短,但是對學生的一次寫作訓練。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希望各位老師、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夏》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夏感》。這一課被編排在七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

一、說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不僅陶冶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而且體現了新教材迴歸自然、迴歸生活的編輯思想。樑衡先生筆端的《夏感》,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感。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讚的典型參照物,教學《夏感》這篇散文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把握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

1、第三單元的任務是: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

2、本課的作用:本課是承《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寫景文章後的一篇自讀課文,由於七年級新生對寫景抒情類的散文接觸較少,對景中情,情中景的把握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在感悟春冬季節特點之後自主感受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能夠藉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國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中的表現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於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但對於文字的感悟,他們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於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因此,應該繼續培養他們感知、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語文優美,飽含情感,描寫景色特徵細緻,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大綱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的實際,我確立了學習本篇散文的教學目標、情感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出示幻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其語言魅力。

3、體會作者對勞動的熱愛,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由衷讚美,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從而生髮責任感,使命感。

情感目標:

1、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勞動的歌頌,對勞作農民的讚美及對炎熱生活的嚮往。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以啟發式和討論式為主要教學方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教學理念,為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教法:

1、朗讀法

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創設情境教學法

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3、拓展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拓展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說學法

1、誦讀法: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能使學生對課文了解得更透徹,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

2、勾畫法:在對課文的分析中,勾畫出重點詞句,幫助理解文章內容,這使學生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讀書習慣。

3、自主、合作、探究:這學法能促進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能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程式設計:

(一)匯入新課:

1、匯入:多媒體播放徐懷鈺的《你約我在夏天見面》,感知夏天的美妙。

展示一組“荷塘風光”圖片。引出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提問: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西湖;夏天)

(南國之夏如此美麗,北國之夏又是怎樣的呢?走進樑衡的《夏感》)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質疑:學生速讀課文,圈點生字詞。

2、 解疑:多媒體出示,掃除文字障礙。

3、找學生朗讀課文,出示問題: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緊張、熱烈、急促。(板書)

提問:夏天的特點出現在文章的哪一段?學生回答:第一段。

追蹤提問:從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總領全文。由此,分析文章結構是總——分——總。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表現這些特點的?

小組討論,找學生代表發言。最後歸納:具體表現在三方面: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

(三)研讀文字,感受語言魅力

根據學生的回答,具體分析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

1、齊讀第二段,出示問題:找一找,這段中選擇了哪些富有特徵性、季節性的自然景觀? 學生回答:草、樹、蟬、陽光、遠處的山、天上的雲、麥浪。

出示相對應自然景物圖片,讓學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徵性季節性的景物。

繼續提問:在作者描寫景物的句子裡,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歸納語言特色:對比手法、比喻、擬人修辭手法

2、找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出示問題:找出具體描繪夏之色的句子。這種顏色是什麼顏色? 演示一組農作物圖片:高梁——赤紅,玉米——金黃。讓學生對夏天的色彩有直觀的感覺。

師引導學生,為了寫這種顏色,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對比)

3、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要求讀出“緊張急促”的感覺)出示問題:

第二、三自然段寫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還應該有人的活動,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派農忙景象。想一想,他們都在忙什麼?忙到了什麼程度?

學生自由回答:收割麥子,為秋苗澆水,追肥。

引導學生研讀本段寫法(短句、反覆),感受人們在夏天的緊張、急促。

4、在作者筆下,夏天是如此的熱烈、緊張、急促,那麼作者對夏天是什麼樣的感情呢?請看第五段。

學生回答:讚美。引導學生分析本段的寫作方法?(對比、欲揚先抑)

師:讚美夏天,其實是在讚美夏天裡辛苦勞作的人們。記得小時候學過一首古詩,描繪的是烈日當空的正午時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地勞作??同學們,告訴老師,是哪一首詩。(李紳《憫農》),學生齊背,感受農民的辛勞,對農民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體會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加薔薇一院香。

明確歸納: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夏日裡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小練筆

品味下邊描寫春之色、秋之色的語句,仿照這個句式,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

六、教學反思:

掩卷遐思,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沐浴在美的薰陶中,孩子們的眼睛發現了美,並用絢麗的語言去描繪自然之美,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真心的希望並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當學生們再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心靈中一定會生出書寫山河的衝動。

《夏》說課稿 篇4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夏感》,《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課文。

一、說教材

樑衡的《夏感》是去年新選入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它替換原來的《山中訪友》,整個單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樑衡的《夏感》圍繞第一句從夏天到來的氣象,夏天來到大地上呈現金黃的色彩,夏天來到人們中三方面讚美夏天的旺盛生命力,讚美勞動,首尾呼應,有人評價《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鏡頭”。

二、說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提倡老師、學生和文字的平等對話。依據這個理念,我把的學習目標確定為: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文章的思路;感受語言的魅力;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個層面。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會學生自讀課文三步曲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美景、陶冶情操、讚美勞動人民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新課標提出“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於是,我把“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三、說學生

剛邁進國中大門的七年級學生,沒有很多的閱歷,很少為一輪紅日驚歎、為一片落葉感慨,大自然的美他們熟視無睹,加上閱讀理解能力不強,對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需要在誦讀與語言賞析方面加以點撥與指導。

四、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朗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學以致用”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三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語言的魅力。通過小黑板檢查預習,小紙條出示自讀課文三步曲,讓整節課脈胳清晰,條理分明。通過三道練習題,賞一賞,仿一仿,寫一寫,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暢遊,領悟快樂,運用點評法正確引導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最終領悟到作者讚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由朗讀,指名讀,賞析讀,齊讀,讓學生讀清結構,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通過賞析佳句、仿寫句子、設計賀卡等方式,讓學生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探討,在朗讀中積累。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轉眼間夏去秋來,剛剛過去的夏季在你眼裡是個什麼樣的季節?有一位朋友叫樑衡,他呢是山西人,他對夏天情有獨鍾,更把他家鄉在麥收時農民的勞動美景化成了文字,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文中寫的夏,是山西黃土高原特有的夏,不是抽象的敘述,而是用具體生動的描寫給人以深刻印象,所以應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以進入課文情境中,每個學生對“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應

把這種感受遷移到課文中來,讓文中景物情境在學生心中“活”起來。]

(二)檢查預習,讀準加點字的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記住生字詞的.音、形、義,初步懂得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

(三)自讀課文三步曲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能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因此,我設計了自讀課文三步曲,逐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字的不同見解,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學會自主閱讀課文的方法。

1、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寫了夏季的什麼特點?按照什麼結構來構思的?夏感中的有感而發在哪一段?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及總——分——總的結構,並鍛鍊了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2、品讀課文,賞析文章語言

新課標指出:“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者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於是我把“賞析文章語言”作為本節課的重中之重,從時間分配和學習自主探究活動兩個方面可以看出。

(1)指名讀課,勾畫自己所喜歡的句子,初作賞析。

(2)指導賞析,以“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作為示例,指導學生賞析比喻、擬人句。

(3)小組研討,共同賞析佳句。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的原則,倡

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作品語言的品味,七年級學生總會感到無從下手,本節課教者就修辭手法(比喻、擬人)作為一個突破口,指導賞析語言的方法,“授之以漁”,然後學生合作賞析,最後學會這一種賞析語言的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4)仿一仿,仿照“春之色,秋之色”兩個句子,寫一寫“夏之色”或“冬之色”。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

3、精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大聲讚美夏天?

[設計意圖:理解情景相融的寫法,把簡單的認為對夏天的讚美上升到歌頌勞動、讚美辛勤的勞動人民這個高度來。]

4、課堂小結——談談學了後的收穫或啟示(從內容或情感方面入手)。

方式:小記者採訪

[設計意圖:內容上——感受文字的優美,夏天的獨特美景;情感上——指導學生生活實踐,不經歷炎熱的夏天,怎麼會有清涼的眷顧,現在人們正處於人生夏季,當努力拼搏了!]

5、課後練習:兩者任選一題 真美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在選擇中培養探究發現的意識,第一題可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第二題可對文字內容作更深刻的瞭解,

並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六、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2、時間安排:一課時

3、說課綜述

閱讀是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昇華,使自己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新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體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種多重的對話關係的中心應該是每個學生個體作為閱讀主體與文字作者心靈的對話。怎樣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的閱讀方式,我以語文教學的對話理論為依據,將教學分為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自讀課文三步曲——課堂小結——課外作業五個步驟,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朗讀中學會感悟,在感悟中學會抒情,最終實現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和諧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夏》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的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把握。

一、 說教材

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梳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人教版國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課,主要包括夏朝的興衰、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西周分封制三個子目的內容。主要講述了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進行分封的概況。本課是本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的開篇章,在中國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以及結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瞭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實,知道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知道西周分封制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談話、動腦筋問題探究等環節,運用談話法、講述法、圖示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進步性,體會奴隸主統治階級的殘酷性;認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3、 教學重難點:在三維目標設計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設計本課的重難點為:

重點: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實;分封制;因為夏朝的建立是我國早期國家產生,我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標誌;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對後世影響很大。

難點:分封制;因為分封制內容較抽象,難於理解,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還很缺乏。

二、 說學情:

本課授課物件為七年級學生,處於該階段的學生剛升上國中,對周圍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求知慾強,形象思維活躍,對於直觀的事物易於接受,但歷史知識的積累比較缺乏,對一些複雜的.歷史現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力求做到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歷史意識。

三、 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述法、圖示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學法:閱讀教材法、讀圖學史法;直觀傳授歷史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 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20頁嫦娥奔月的故事,創設歷史故事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問問題“夏朝經歷了多少年?夏朝以後緊接著哪兩個朝代?”匯入新課。

講授新課:根據對教材的理解,我主要以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線索,適當調整課本子母順序進行講授新課。

1、 夏朝的興衰

首先,通過談話法,提問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你還記得夏朝建立於何時嗎?”激發學生思維,溫故而知新。接著展示禹的圖片以及夏朝的地圖,通過圖示法,讓學生直觀觀察,說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師概述夏朝建立後的情況。而學習這個子目,主要讓學生掌握夏朝建立的歷史意義。因此我會設計一個動腦筋環節“夏朝建立有怎樣的歷史意義?世襲製取代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通過動腦、動手、動口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同學們學習到這已經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標誌,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下,進而由教師補充奴隸社會的時間範圍(夏商周春秋)。然後提問學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個朝代,那麼夏朝為什麼會衰亡呢?”從而過渡到暴君夏桀的學習,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21頁第三段小字部分內容以及夏桀把人當作座椅的圖片,讓學生嘗試歸納夏桀的暴行,從而明白夏朝為商朝取代的原因,認識奴隸主統治階級統治的殘酷性,並且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

2、 商湯滅夏

在這裡我主要通過談話法,提問學生以下問題“商朝建立於何時?當時的統治者是誰,他是如何統治商朝的?商朝的統治有一直延續下去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在師生一問一答的情境下掌握知識。同時展示商朝的示意圖,讓學生直觀找出商朝的都城、地理位置和範圍等概況,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最後播放視訊《封神榜》中商紂王施行暴行、驕奢淫慾的片段,加深學生理解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的原因。並且過渡到第三部分的學習。

3、 武王伐紂

在這裡我主要展示牧野之戰的圖片,借講述牧野大戰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西周建立的過程。接著再展示西周的地圖,讓學生找出西周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同時通過比較法,讓學生比較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地域圖,並且提問學生“有句話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西周的版圖相比夏商兩代要大要廣,周武王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鞏固他這得之不易的江山呢?假如你是周武王,你會怎麼做?”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過渡到本課難點的學習——分封制。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層層設問“什麼是分封制?分封的物件有哪些?分封制實行的結果是怎樣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通過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動腦動手動口掌握這一難點。同時利用教材西周等級示意圖,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嘗試標出每一層人的身份,加深對分封制的理解。

課堂總結:通過板書結構,通過談話法,讓學生嘗試回憶夏商西周更替的時間以及順序,並且結合教師的引導概括本節課的重難點,鞏固學習效果。

佈置作業: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完成教材25頁活動與探究一製作表格。

五、 說板書設計

利用提綱式板書,有利於突出重點,便於學生抓要領,掌握學習內容的層次和結構,培養分析和概括能力。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夏》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文章《夏之絕句》。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國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夏之絕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冊繼續要求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二單元的要求是:結合散文的體裁特點,欣賞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寫,品位精妙的語言。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夏之絕句》是一篇很優美的描寫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它描繪了空曠悠遠的夏天裡夢幻般的童年感觸。從全篇來看,作者獨特而細緻入微的感受,在平凡中見新奇,新穎而貼切的意象、嫵媚的清詞麗句在作者筆下呼之欲出,作者並不以識見廣博取勝,而以敏於感受、富於聯想、精於煉字見長。作者用奇特而美好的想像,把夏天的蟬鳴比作詩中絕句,寫出了蟬鳴的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無憂無慮生活的情懷。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一到兩課時完成。以朗讀、討論、想象等為主,在朗讀中品位,在討論中體會,在想象中感悟,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據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從“夏之絕句”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所寫事、物的特殊感悟。

2、學習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和方法及怎樣由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規律和特點,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及形象生動的聯想句來體會,從中鍛鍊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並學習作者語言的精妙之蘊。培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體會作者由平凡的蟬聲裡,聽出了“生命之歌”的.深刻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珍惜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從而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生動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優美的對偶句、長、短句等多種表現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蟬的各種畫面,播放少年兒童捉蟬的嬉戲姿態,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本文語言優美,句式變化繁多,節奏鮮明,音樂感很強,適合朗讀。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夏之絕句》一文文采飛揚,感情濃郁,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於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所以,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揣摩、賞析精彩的語言片段,選一些精警的句子進行仿寫,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

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輕鬆愉悅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學媒體的使用

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程式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因此說,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於生存的環境。那麼我們應不應該愛大自然呢?(生回答:應該愛)對,愛大自然就是要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臺灣女作家簡禎的散文《夏之絕句》,讓我們與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奧祕。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蟬的畫面,並配有蟬鳴,使學生的情緒氛圍進入到作品的氛圍當中,併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

(二)、初讀感知課文,瞭解作者及作品。

1、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2、通過預習及聽朗讀後,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包括課文內容、作者及作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3、教師補充簡介作者、作品:

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臺灣宜蘭人。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

她的風格力求多變,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華,能於飯蔬飲水洞見生命底基,於尋常花草窺視天堂之鑰,被譽為臺灣散文第三代傳人,人稱有“奇俠”風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隨筆集有:《白蛇三疊》、《浮塵野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時只有星光送他》、《棲在窗臺的白鷺》、《水問》、《一竿冷》、《一口閒鍾》、《紅嬰崽》、《四月裂帛》、《美麗的繭》等。

(三)、熟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討論:編寫文章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後找學生回答:夏天像一首絕句——久違蟬聲——蟬聲把我帶入夏季——把我帶入童年——捉蟬、玩蟬、聽蟬——中年聽蟬——晨間、午後、黃昏——蟬聲——了卻憂慮;徒留惆悵、感傷;是生命之歌;依舊像一首絕句。

2、重點研讀賞析:

把你所喜歡的精彩句段找出來讀一讀,並找出文中的聯想想象的句子,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讓學生找出來並說出體會,然後進行仿寫練習,每個學生寫一到兩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把蟬聲比作“四面楚歌、鳴金擊鼓”;比作“磁鐵”;還比作“一條繩子”,時時刻刻在牽扯、震撼著“我”的心靈。多麼形象、生動、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獨巨匠心。

課文第五自然段中:把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比作“嘻嘻哈哈的小頑童們比賽盪鞦韆時發出的笑聲”;把蟬聲比作“啦啦隊”等。多麼形象的擬人化的聯想句,簡直把物寫活了。

課文第十九自然段中:把蟬比作合唱團,由音色、節律又聯想到吟誦著一首絕句;又是為季節寫成的一首抒情詩,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多麼奇特的想象力,使我們體會到作者的神奇妙筆下深厚的意蘊來。

說蟬是歌者,歌聲如行雲流水讓人忘憂,又似澎濤駭浪攫走人手裡(或心中)的輕愁;蟬聲如甜美溫柔的情歌;蟬聲突然停止時如一篇錦繡文章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悵惘和感傷;蟬聲是生命之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達到了頂峰,由此闡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從而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真摯情感!

(四)、讀通、讀懂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涵。

1、你捉過蟬嗎?作者在感知童年捉蟬、玩蟬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是怎樣來感知的?這一內容要表達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找學生講述事件的經過(略)](學生回答:表達了作者回想、依戀童年時無憂無慮生活的感觸。)

2、中年聽蟬時,作者聽到了晨間、午後和黃昏的蟬聲,從中各自聽到了什麼特殊的蟬音呢?

學生討論回答:由蟬聲藉以表達作者自己的高雅格調,又有反思之意目的是:提示人們關注和克服現代文明的弊端,提醒人們迴歸人性、人情的自然狀態,迴歸人無憂無慮的生存狀態,亦如捉蟬、玩蟬的童年生活狀態。(學生回答得接近意思即可)

3、找出文中的對偶句、長句、短句、排比句、倒裝句等,體會精妙的語言特色,並仿寫。

對偶句:“春天,像一篇鉅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在對比中凸顯春夏的各種特點,表現作者良好的文學修養、優雅的情懷,而且還有節奏感。

短句:“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羅列、排比諸種聲音,內容豐富,節奏感也強。

長句:“你能想像一群國小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鬆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到河裡,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的懷裡鑽的那副猛勁嗎?”這是一特長句,可以簡化為:“你能想像……那副猛勁嗎?”長句往往傳達密集資訊;在這裡,還表現作者回憶和描述孩童時代的陣陣激動。

排比句:“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祕密聲……”描述不同情景裡的不同聲音,語勢順暢,有節奏感。

倒裝句:“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裡,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這幾句都是倒裝結構,它們的出現,使全文語言顯得多彩多姿,饒有情味。

(五)、談學習感受

學習本文,不僅要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同時也要學習作者奇特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運用。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所追求的最佳效果。鼓勵學生廣開言路、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表揚和肯定。

(六)、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獨特、奇妙的想象力來抒發自己對蟬聲的特殊感悟。由蟬聲悟出了人世間喜怒哀樂本是很平常。由蟬聲悟出了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人生的主旋律。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夏》說課稿 篇7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說教材

《夏感》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不僅陶冶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操,而且體現了新教材迴歸自然迴歸生活的編輯思想。樑衡先生筆端的《夏感》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感。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讚的典型觀照物,教學《夏感》這篇散文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把握寫景文的寫作方法。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能夠藉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國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中的表現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於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但對於文字的感悟,他們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於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因此應該繼續培養他們感知、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語言優美,飽含情感,描寫景色特徵細緻,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新大綱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的實際,我確立了學習本篇散文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出示幻燈)

1、知識和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清行文層次,把握所感內容。

學習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由於七年級新生對寫景抒情類的散文接觸較少,雖然剛剛學完《春》和《濟南的冬天》,但學生對景中情 ,情中景的把握還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審美意識還有待加強,我就將教學的重難點放在了從對夏的讚美,延伸到對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讚美,體會作者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熱愛之情。(出示幻燈)

四、說教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以啟發式和討論式為主要教學方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教學理念,為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教法:

1、品讀法。是一片文情並茂的優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同時字裡行間又充滿了陽剛之氣、磅礴之勢,特別適合學生的朗讀。教材的單元要求也指出:“要在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因此,在朗讀的基礎上,應當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品析,以讀促品,以品促讀。

2、情境教學法:教師應當利用各種條件創設相應的情境,縮短學習者與文字之間的距離,便於體驗感悟,深化認知。

3、自讀點撥法。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五、說學法

1、誦讀法。朗讀時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能使學生對課文了解得更透徹,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

2、勾畫法。在對課文的分析中,勾畫出重點詞句,幫助理解文章內容,這使學生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讀書習慣。

3、自主、合作、探究。這學法能促進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能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六、說設計

(一)匯入

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 、服務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達到學習目的。這幾個步驟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其間穿插圖文聲多種資訊手段,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形象性,讓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習《夏感》正值深秋時節,落葉紛紛,寒氣襲人,學生們早已淡忘了夏日的繁茂與火熱,為了拉近學生和文字之間的距離,我巧設問題:看一看,這是屬於哪個季節的事物。(展示圖片) (夏季) 你喜不喜歡夏季呢?為什麼? (出示幻燈),來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夏天走進課堂,活生生的再現在學生的心中。我再根據他們的口語表達情況,適時適當的給於激勵性評價,進而通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代著名作家樑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樑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樑先生喜不喜歡夏”匯入新課。(出示幻燈)

(二)感情朗讀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檢驗課前的預習效果,我出示了作者的照片,請同學來介紹作者,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圖文並茂的幻燈片,達到師生共同學習的效果,加深對作者的印象。

為了朗讀課文順利進行,掃清字詞障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運用了這樣的一張幻燈片,作者介紹、生字詞(出示幻燈)讓學生通過認讀, 解釋詞語,看拼音寫漢字,同桌合作檢查等活動增強學生積累詞語的意識,鞏固本課字詞認知基礎。

檢測預習這一環節要適當肯定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感受課前充分預習便會在課堂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樑衡的這篇散文以磅礴的氣勢,傾吐著夏日的“升騰”之氣,是一篇很適合朗誦的美文,於是我決定以播放背景音樂,教師精彩範讀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對朗誦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讓學生對老師的範讀進行評價,進而總結朗讀這篇散文的技巧和方法。由學生範讀,師生評價,大家齊讀來推動散文朗誦達到高潮,讓學生沉浸在夏日美的境界中,感受夏日的“升騰”之氣,進而能夠初步感知散文的整體內容。

(三)、品讀課文

(一)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說說“這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相應資訊。學生可能找到的詞語:

第1段:緊張、熱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熱

風浮動的;飄著熟透了的麥香的;氣勢磅礴的;滾動的、升騰的;

第3段:色彩金黃的;春華秋實之間的;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迸發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氣蒸騰的;蓬蓬勃發的;

第4段:緊張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穫的;

第5段:浸在苦澀的汗水裡的;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

2、作者從那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呢?

討論歸結:從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等方面描寫。

(板書)3)文題是“夏感”,那麼作者的“感”是什麼?

——熱愛自然,讚美勞動。

再讀課文,感知文段內容

教師通過提出合作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閱讀方法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養學生在語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資訊的能力,同時讓他們發現散文內容的把握和記敘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詞語和內容具體化,積累經驗,提高努力,終身受益。

(三)賞析語言:

這篇散文的迷人之處在於他的語言魅力,,學生在《春》《濟南的冬天》中已經學會語言品味的方法,在這一課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以達到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我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共同發現美,品味美 ,我也充分利用計算機(出示幻燈)化抽象為具象,化枯燥為生動的優勢,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於學生形象感知和語言品味。

問題:作者是如何描寫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的呢?

明確:文中有許多優美生動的句子,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我欣賞的佳句是——, 它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是—,

這樣寫的好處在於——”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同時提高學生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填空式的問題設計,使得學習行為指向更加明確,旨在面對全體學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勾畫出文中詞語,將學習的主動性放在學生身上,並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仿寫練習:

?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

葉聖陶先生說:“文學鑑賞就猶如採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能獲得晶瑩的寶石”。為了強化語言品味的成功意識,鼓勵創新,讓讀與寫結合。我決定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為今後寫作奠定基礎。(出示仿寫練習)

(五)比較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老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創造性地拓展延伸,本課我設計的是比較閱讀:峻青散文《海濱仲夏夜》引導學生從兩方面去比較1、寫景順序2、寫景手法

七、說板書

《夏》說課稿 篇8

《山中訪友》,整個單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它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中也被安排在第四單元的寫景單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編者的意圖是想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吧。樑衡的《夏感》圍繞第一句從夏天到來的氣象、夏天來到大地上呈現金黃的色彩、夏天來到了人們中三方面來讚美夏的旺盛生命力、讚美勞動,首尾呼應。有人評價《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鏡頭”,那是採天地之大美而凝結的精靈。樑衡先生認為散文之美可分三個層次,敘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在他的所有散文中都可以領略到這三個層次的美。新課標提出:“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我想把欣賞散文中的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作為學習這篇散文的最高目標,但又考慮到作為剛邁進中學大門的七年級學生,他們的生活大多數在學習重壓下,很少為一輪紅日驚歎,為一片落葉感慨,大自然的美於他們是熟視無睹,這種生活經驗的缺失,很難讓他們在讀這篇文章時發出感嘆:“寫得真美。”加上十四五歲的年齡,沒有更多的生活閱歷,讓他們去理解蘊含在散文中的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我把領略散文中的描寫美作為學習這篇散文的最低目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突破:

一.推敲分析,領略描寫之美

美的表現是靠文字載體來實現的,而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也是學生能最直接感受到的。《夏感》這篇散文的語言可謂字字珠璣,像一簇秀麗的山花,需要學生自己去採擷,我想這樣分三步引領學生去品讀:

1.夏天的景色是熱烈的。具體寫了哪些景象?哪些詞語寫出了這些景象特

點?

學生對於課文中的景物描寫的學習品讀,其實也能讓他們在自己的寫作中明

白如何寫景。所以我在這環節安排時,先讓學生明白寫夏天的景色,先要選擇夏天裡的景來寫,不能寫其他季節裡的景物。然後重點品讀作者如何去寫景的。

學生品讀時肯定會七嘴八舌地說,這個時候學生的說大多數會停留在初步的感受,他們會說得較籠統。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我想可以用推敲分析的方法去引導:

我們老師在向學生講語言的推敲時總會說到“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敲”與“綠”,但當我們在課堂上時往往只是注重結果,這個詞為什麼用得好?這個句子為什麼美呢?常常把最終的結果讓學生記在課本上。其實我們不妨慢走、多悟。我們也可以用“刪、調、替……”等方法去推敲字詞,讓學生品味,我問學生能不能把“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鳴”中的“潛”用“躲”來替換,能不能把“夏天到了”提到前面去。用推敲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寫景的時候可以選用準確的詞語和合適的句式。

還可以從分析比喻、擬人等修辭入手理解文字語言,課標提出“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學生已在《春》《濟南的冬天》裡學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在這篇文章中重在引導學生說出用了這些修辭方法後有什麼表達效果,如“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用“黛色長牆”來比喻“林帶的綠”有什麼表達效果,教師可以藉助簡筆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勾勒“淡淡綠煙”與“一堵黛色長牆”,讓學生運用想像,從色彩的深淺,線條的變化體會出這樣寫出林帶綠得蒼翠欲滴、濃郁。也可聯絡生活讓學生理解“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這個比喩句寫出了由春到夏的醞釀過程,理解這是作者虛寫之景。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確寫景時我們可以藉助修辭,也可以從不同的感受、視覺、聽覺等角度去描繪。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這色彩是怎樣呈現出來的,除了色彩,還呈現了什麼?找出具體的描寫,哪幾個詞最能突出?

課文的第三段首句是“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但學生會發現這一段中作者其實沒有用筆墨來描繪金黃的色彩,作者反而描繪了春之色和秋之色,可以引領學生對這個句子的品讀,學生能明白春天、秋天的色彩作者是通過選用了一些富有色彩的詞語、運用對偶句呈現,而夏天的色彩是作者通過與它們的比較寫出來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絡第二段中的寫景,因為第二段中的寫景已給我們呈現了這金黃的色彩,那麼在這一段中作者還向我們呈現了什麼呢?學生能發現作者還向我們呈現了旺盛的生命力。教師在這一塊的引領為下文學生感悟哲理之美作鋪墊。

3.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這緊張的旋律是怎樣表現出來的?找出具體的描寫,哪幾個詞最能突現?

這篇文章還是一首勞動的讚歌,誰是撥響夏的緊張的旋律,誰又是夏的色彩的塗染者,那便是人。可以讓學生通過想像的方法去分析,讓學生閉上眼想像眼前出現的畫面,描述這樣的畫面,找找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學生便會馬上發現“彎著腰,流著汗”“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聽聽窗紙……看看窗外”“又得趕快”這些詞語勾勒出忙碌緊張的畫面,會發現作者用的多是短句。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學生由於閱歷、認知水平的差異,他們對文字語言的感悟總會是有些膚淺,而縮短學生對文字語言的感受與文字作者的意圖,這正是教師在課堂上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體現。正如馬超俊老師所提出“我們閱讀教學時對散文語言的品味不能只是停留在言語形式表層的理解而應把語境的深層意義挖掘呈現出來。”而這一塊,我想把它作為課堂的重點來講,因為王榮生教授認為散文是藝術,描繪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過程,重在冶情,讀者閱讀散文,以“悟意審美”為目的。這就決定了散文的教學內容,重點在於語言的品味與感悟過程。也為領略意境之美和哲理之美鋪墊。

二.朗讀涵詠,領略意境之美

散文的意境對剛升入國中的學生來講有些偏難,但讓學生理解在客觀景物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達到一定的意境之美,還是可以的。在領略描寫之美后,我設計這樣的問題:剛才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領略了一幅幅畫面,這些畫面是如此的美麗,我們從作者的字裡行間中能讀出作者對夏天的情感嗎?請找出來。

學生可能很快找到的是文章的最後一句“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這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明確當作者的主觀情感與客觀的意象融合在一起時,就會達到一定的意境之美,美得如畫,剛才我們感受到的畫面之美便是意境之美。學生便能聯絡寫景的段落,體會出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因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涵詠這些句子,感受作者筆下氣勢磅礴、充滿生命力的夏之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或搖頭晃腦,吟誦哼唱;或合上書本,閉目冥想;或思接千載,激動感奮;全身心地投入文中,產生共鳴。如讓學生來說說如何來朗讀“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通過品析、朗讀、示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句式的倒裝是為了強調夏天的磅薄氣勢。這種涵詠,會讓學生學會把課堂上的語言感受遷移,當他們在閱讀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時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品讀時,相信很多學生都能說出作者把“那個人就是你”放在段末,是為了強調“我”打你的經常與刻骨銘心。再如朗讀第三節中“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讓學生說說朗讀時重音該如何處理?這三句話的語勢該如何處理?從而深入體會“挑”、“舉”、“匍匐”的表達作用,理解排比句的作用。

朗讀涵詠能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氣勢磅礴、充滿生命力的夏之美,領略到散文的意境的壯闊之美,但因為我們身邊的夏天不是如此,我們的田野在夏天時很多是荒蕪的,學生會覺得遙遠,為了讓學生深入領略,可以運用比較法:這與我們經歷過的夏天一樣嗎?學生會提出不一樣,也會明確作者筆下的是北方的夏天,如果班上有北方同學,也可以讓他來說說是不是這樣的。可以藉助多媒體,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欣賞一組北方夏天的圖片,更加深刻體會樑衡筆下的夏之美。用背讀法——背一背二三段、寫讀法——寫一寫家鄉的夏天,幫助學生理解情景融合在一起才會達到意境之美,明白文字背後永遠站著一位作者。這個時候用“知人論世”法,介紹作者,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什麼會盛情禮讚北方的夏天,

三.領會感悟,欣賞哲理之美

哲理之美是散文中第三個層次。世界上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樑衡筆下的自然景觀的描繪不僅僅是一種表層美的鋪陳與渲染,而是一種更深入腠裡的求索和洞察,即使是山水散文也有思辯的色彩。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這種閃爍在散文中的哲理之美呢?我想用啟發示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作者在文中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別人極少讚美夏,為什麼作者卻要大聲讚美夏呢?學生一開始會脫離文字自說自的,教師用聯絡學生生活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比如問他們喜歡夏天嗎?為什麼?有的會說喜歡,有的會說不喜歡,喜歡的可能會說夏天可以游泳、吃冰淇淋等,這時便追問學生,作者讚美夏天的理由也與你一樣嗎?如果不是,那麼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如果學生有困難,那麼我想讓學生採用合作討論的方式,教師在一旁也可提示學生,關注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話,聯絡第一單元學習的小思的《蟬》,作者為什麼對蟬充滿敬意?學生便會想起“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這句閃爍哲理之美的句。這樣學生便會找到“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同樣閃爍哲理之美的句子,讓學生聯絡生活國中三年的讀書是為了三年後的收穫來理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而夏天更是耕耘的季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樑衡散文中的這種哲理之美,課後印發樑衡的另一篇散文《秋思》進行拓展閱讀。

我希望通過這堂課的引領,當學生自己去讀散文時他們能領略到散文中的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

《夏》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結構:本課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在夏商西周時期,最高統治者維護自己和本階級統治的手段以及當時的社會階級狀況,是學生了解夏商西周時期社會與國家概貌的極其重要的一課, 對以後歷史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有很大幫助。

本課內容共分為三個子目:“西周的分封制”、“貴族、平民與奴隸”、“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這三目的不同側重點和內在聯絡,才能有助於學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的概貌,並能對西周的社會網路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西周的分封制”,能夠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大致瞭解周王是如何通過分封制加強自己的統治。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瞭解夏商西周統治階級是以通過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與思想上的禮儀教化等雙重手法來統治人民的。

通過“西周分封形勢圖”,增強一定的識圖能力,並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對照。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西周分封情景,增強學生合理的歷史想像能力;

通過參與設計“西周社會網路示意圖”的教學活動,學習採用多種方式表達觀點的方法,增強表達能力;

通過識讀“西周分封形勢”圖,增強識圖能力和根據圖表捕獲資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分封制”、“禮儀教化”等內容的學習,瞭解到它們的實行既有利於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又是中國古代“尊祖敬宗的孝親觀念”這一優良傳統形成的淵源。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本課的重點是說出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為什麼它是本課的重點呢?這是因為它是本課的主幹,牽涉到整課知識的教學,對以後的歷史知識的學習也有很大的關聯,所以它是本課的重點。

②本課的難點有三個:理解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認識禮儀教化對於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學習的基礎上設計出西周的社會網路圖。為什麼它們是本課難點呢?這是因為分封制及禮儀教化對國中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枯燥、抽象的概念,較難理解;而設計西周社會網路圖涉及到學生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較困難的一個教學環節,因此這三者都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述法、談話法、閱讀指導法、情景設定法、圖表法等五種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這五種教學方法呢?這是因為七年級學生大都是14、15歲的年齡,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興趣點也較容易轉移,對感性直觀的知識較易接受;對理性的知識就不易理解。再加上本課概念性的知識偏多,內容較為枯燥和抽象,因此,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使用這幾種教學方法,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性學習能力,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又能使整堂始終保持輕鬆活躍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上做到鬆緊有度、順暢自然。

2、本課採用的教具有:地圖冊、插圖、多媒體輔助教學。

地圖冊是採用北師大版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的《西周分封形勢》圖。

插圖是課文中插圖:《大盂銅鼎》、《商朝墓葬中的無頭骨架》、商朝文字;圖表是《西周分封示意圖》(2幅)、《西周社會網路圖》(2幅)。

練習題、史料引文及插圖、圖表、地圖均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

採用這些教具輔助教學,可以節省時間,加大課堂容量,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得到鍛鍊和提高。如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學會如何深入觀察和思考問題;通過識讀《西周分封形勢圖》及有關插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識圖方法,以及如何有效提取資訊;通過設計《西周社會網路示意圖》,使學生學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觀點,以及如何對已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通過“模擬西周分封時的情景”的歷史劇表演,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合理的歷史想像力,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通過對課文有關內容的閱讀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通過做課堂練習,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新課匯入(擬用3分鐘):

首先,採用談話法複習上一課知識,瞭解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更迭的情況。

然後提問:“國家產生之後,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現實,那就是如何管理廣大地區,統治人民,鞏固政權。你知道夏商西周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嗎?”由此匯入新課。寫出小目標題。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實行分封制的原因:為了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本目擬用4分鐘)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小字部分,讓學生了解夏商是通過本部族對周邊部族建立臣屬關係,號令天下。

然後問:“西周又是通過什麼手段號令天下呢?”學生答:“分封制”,教師又問:“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呢?”學生開始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從中提取有用資訊。這樣上課一開始就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能力。

接著,又提問:“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從而過渡到下一目的教學。

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本目擬用13分鐘)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本堂課的重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能夠知道和說出,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說出來。

對於內容的第一部分,即“周王對諸侯授民授土”這一點,學生容易說出,而學生要說出“受封者的義務”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這時,就要指導學生注意課文上“分封制規定了”這幾個字,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同時也可就此觀察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利於對學生做出比較客觀準確的評價。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部分,然後觀賞學生歷史短劇表演,從中感悟歷史。

學生劇表演:採用“學生模擬表演西周分封時的情景”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和說出“西周分封制”的內容。課前,先找六位同學進行演出培訓。這六位同學分別扮演周王、嫡長子、周王的兒子、侄子(代表同姓)、功臣以及夏、商等前代貴族的後裔。要向這六位同學交代演出的內容,如周王如何授民授土,受封者如何接受分封並對周王表示效忠。臺詞包括為什麼要對受封者進行分封,分封給他們的東西(土、民、禮器等)以及周王對他們的希望(如治理好封地、效忠王室、保衛周王,還要朝覲、納貢、服役等);受封者的臺詞包括對周王的感激以及對周王表示忠心。演出時,社、白茅等都要用一些物品表現出來;裝束上可簡單一些,只需別上一塊號牌表明身份即可。演出前,教師將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展示出來:“周王對哪些人進行分封?”,“分封制的內容有哪些?”讓學生邊看演出邊思考,演出後讓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然後教師繼續提問:“周王分封的主要是自己的子弟和同姓,為什麼還要分封功臣和夏商等前代貴族的後裔?”(答:可以團結很多部族,對穩定全國起到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看地圖冊中的《西周分封形勢圖》(用多媒體播出),結合地圖向學生介紹周初的主要封國,並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封國主要集中在哪條河流附近,最北、最南、最東的封國各是哪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古今地名的對照,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接著,教師繼續提問:“諸侯以及諸侯以下,又是如何在自己封地內進行統治呢?”通過這一問題的解答,讓學生對分封制有較全面的認識,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伏筆。然後展示教師設計的《西周分封示意圖》,進一步揭示其內在關係,以便說明周王通過分封制還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從屬關係。如圖(用多媒體播出)。

《夏》說課稿 篇10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夏感》,《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課文。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就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內容為主的單元,單元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清行文層次,把握所感內容。

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重點詞語,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

2、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3、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說學法(多媒體課件)

(一)匯入:

1.看一看,這是屬於哪個季節的事物。(展示圖片)

(夏季)

3.你喜不喜歡夏季呢?為什麼?

4.當代著名作家樑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樑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樑先生喜不喜歡夏。

(二)感情朗讀

1、檢查預習—作者介紹、生字詞

2、美讀課文——磅礴之勢、升騰之氣

初讀課文:

(1)找出作者描寫夏天特點的關鍵詞。

——緊張、熱烈、急促。

(2)閱讀課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緻的?

——自然景物、色彩、旋律。

(3)文題是“夏感”,那麼作者的“感”是什麼?

——熱愛自然,讚美勞動。

再讀課文,感知文段內容。

(三)賞析佳句:

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來,並作簡要分析。

“我欣賞的佳句是——,

它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是—,

這樣寫的好處在於——”

(四)仿寫練習: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

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

(五)拓展閱讀:

比較閱讀: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山亭夏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香。

附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掩卷遐思,整節課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沐浴在美的薰陶中,孩子們的眼睛發現了美,並用絢麗的語言去描繪自然之美,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真心的希望並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當學生們再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心靈中一定會生出書寫山河的衝動。

《夏》說課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課型屬於新授課,課時需要一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反思)等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

本課是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該課作為新教材的開篇,是整個單元專題及政治文明史的起點,具有統領和示範作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作為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為本單元即將學習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因此,本課具有開篇點題,又具有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鑑於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瞭解夏商與西周早期國家的產生和早期政治制度,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與宗法制的目的、內容和作用。

(2)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比較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案導學、分組討論法、比較分析法、問題探究等方法瞭解並掌握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的內容與影響。②通過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突破重難點,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了解中國早期政治文明,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體會中國古人的政治智慧,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⑵通過對宗法制等相關內容的學習,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尊宗敬祖等與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加深對國情的認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為: 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突破策略:設計層層遞進、貼近學生現實的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分組討論,以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熱情。

設計依據:以學案導學,學習目標明確,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引導,合作探究利於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是高一新生,通過國中歷史知識的.學習,對夏商西周三代的歷史已有簡單的知識積累, 這就為高中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但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大多還處於感性認知階段,高中新課程在內容編排上以專題形式進行,內容抽象,因此要達到教學目標還有一定難度。根據這種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說教法

1、在重點落實上採用:

①“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②“設疑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法: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2、在難點突破上採用:

問題引導、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法。

(二)說學法

課前:依託學案,預習教材,自主學習,掌握夏商與西周早期國家的產生和早期政治制度。

課上:看多媒體,思考問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克服重難點。

課下:做鞏固練習,檢測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及時查缺補漏。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古代皇帝在太廟祭祖活動, 各地修建的祠堂,清明節在祠堂舉辦祭祖活動的各種圖片, 結合幻燈片,出示問題:

1、從什麼時候中國開始有這樣的活動呢?(夏商周)

2、這些活動與歷史上的哪些制度有關?從而匯入新課。

設計依據:利用多媒體展示,形象生動易調動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問題引導,能夠引起共鳴,引起進一步的思考。

(二)問題引導,合作探究

本課共有三個子目,在授課時我打亂的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了重新設計,共分三大步驟來進行。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代表夏商西周三個朝代。以下問題都有多媒體出示。

探究一:通過學案預習,瞭解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基礎知識,請列表歸納三個朝代的建立時間、人物及政治制度?以檢測學生預習效果和總結歸納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本節課也有了整體認識。

探究二:三個組,三個朝代,組內討論各自的政治制度,是如何管理國家?,並解釋公共權力、內外服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義。討論後,各組展示其成果。教師予以評價。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搜查史料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探究二,使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探究三:通過探究二的學習,同學們明確了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內容和特點,隨著歷史的發展,縱觀三朝政治制度的演進,你能總結出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師點評補充。使學生認識到政治制度發展的繼承性,為即將學習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克服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鞏固練習,知識運用

西周時期,一個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後來他再娶了一個妾,為他生了大兒子,此後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個小兒子。數十年後,這位諸侯王死去,請問他的王位和家業應該由誰繼承?如果是現在,這位諸侯王的遺產又該怎樣劃分?(答案:小兒子)

(四)板書設計,小結知識

由學生自己動手,形式可多樣化。

五、效果分析

本課教學主要體現了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學案為依託,開發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聯絡現實,最終實現有效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不僅要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更應該走進學生深入學生,使自己的課堂更具實效。

但其中有不足之處,希望評委多多指教。

《夏》說課稿 篇12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文章從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個方面來盛讚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讚人們的勞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應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之上去體會的美點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還要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加強與文字的對話,培養學生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對於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因此,教學,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審美能力,盡情領略夏天的美和的美,以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 情感目標:

1.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學會感受自然、生活之美 。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鑑賞能力。

(二)重難點分析

精細而激情的描繪,是的'特色,的教學重點在於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難點在於分析體會作者讚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於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熱愛之情,並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一) 說教法

1.朗讀法

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自讀點撥法

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3.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說學法

1.誦讀法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能使學生對課文了解得更透徹,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

2.勾畫法

在對課文的分析中,勾畫出重點詞句,幫助理解文章內容,這使學生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讀書習慣。

3.自主、合作、探究

這些學法能促進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能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新課匯入(約3分鐘)

出示宋代楊萬里的詩《小池》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提問:大家知道《小池》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內容嗎?

明確: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當代作家樑衡描寫夏天的文章,看看作者對夏天的感受如何。

(設計意圖:通過《小池》這首詩讓學生自然進入夏天的情境中,預期內容,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二) 檢查預習(約3分鐘)

為了檢驗課前的預習效果,請同學認讀生字、解釋詞語。

積累詞語:

芊芊細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氣勢盛大

貯滿: zhù 儲存滿,積蓄滿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盪漾的樣子

(設計意圖:檢測預習這一環節要適當肯定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感受課前充分預習便會在課堂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 美讀課文,體味感情(約15)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堂活動: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是一個____的夏”, 說說自己聽後的感受。

明確:

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

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

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

這是一個屬於勞動人民的夏

2. 研讀課文

課堂活動: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研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學生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就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每個小組選一個問題討論交流)

(1)第一自然段中哪幾個詞寫出了夏天的特點?

(2)第二段選擇了哪些富有代表性季節的自然景物?

(3)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繪夏天的色彩呢?

(4)第四自然段帶給我們的旋律是什麼?

(5)在作者筆下,夏天是如此的熱烈、緊張、急促,那麼作者對夏天是什麼樣的感情呢?用什麼手法描寫?請看第五段。

3.精讀課文,整體把握

課堂活動:請同學範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2)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景物?

(3) 文中突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合作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閱讀方法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養學生在語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資訊的能力,同時讓他們發現散文內容的把握和記敘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詞語和內容具體化,積累經驗,提高努力,終身受益。)

(四) 賞析佳句(約10分鐘)

課堂活動: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他們的表達效果。(給出例句,然後請學生說)

賞析例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明確:

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過程,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進一步鞏固已經學過的修辭手法,同時通過對佳句的賞析使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五)仿寫練習(約5分鐘)

課堂活動:請同學默讀課文用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按照你喜歡的句子仿寫緊張 熱烈 急促 夏之景 夏 感 喜愛夏天 夏之色

讚美夏天 更讚美辛勤 勞作的農民 夏之人

一句話。

(設計意圖:為了強化語言品味意識,鼓勵創新,讓讀與寫結合。以仿寫練習,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為今後寫作奠定基礎。)

(六)課堂小結

夏天是生機勃發的季節,是收穫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季節,是承前啟後的季節,是生命交替的季節。青少年時期,正如自然界的夏天,希望大家在這個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時期努力汲取知識,提升自身能力,迎接下一個收穫的季節。

(七)佈置作業

1.收集描繪夏的古詩文名句,摘抄在摘抄本上。

2.課後閱讀《海濱仲夏夜》,然後談談這篇文章與寫法的不同。

六、說板書設計

夏感

樑衡

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夏景

致 色彩:金黃色(標誌收穫已有,而希望還未盡)

旋律:緊張、急促

自然景色:萬物生長圖、太陽烘烤圖、 熱風浮動圖、麥浪翻滾圖 抒發作者情感:表達作者對夏季獨有鍾情,以及對農人們辛勤勞動的歌頌。

《夏》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夏》選自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夏天”中的第1課時,是一首希臘兒童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共四個樂句,其中一、三樂句旋律完全重複,二、四樂句節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節奏使歌曲更具朝氣和活力,跳音唱法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生動地展現了希臘兒童在海邊沙灘盡情玩耍,享受溫暖夏天的情景。對於地處農村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大海、沙灘似乎有些遙遠,真正去過的很少,因此,在理解和表現歌曲時需要老師創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對於學生已不再陌生,但要在歌曲中準確地運用還需要教師的重點指導,所以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使學生了解希臘風情,運用對比法進一步鞏固四分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

2.用聽唱法學會以歡快、愉悅的情緒演唱歌曲《夏》,並嘗試用樂器、動作表現歌曲,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歌詞創編。

3.啟發學生對大海、夏日生活展開想象,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夏日的無限樂趣。

教學重點:

用歡快、愉悅的情緒表現歌曲《夏》

教學難點:

準確地運用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小歌片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結合歌曲內容及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動的特點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結合聽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創設了“希臘之旅”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在感受希臘夏日之美、和希臘小朋友一起唱歌的過程中輕鬆愉快的學會了歌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聽唱法,讓學生聽錄音範唱、聽老師範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律動聽唱,使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了他們表現音樂的.願望。在歌曲情感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對比法進行教學,通過老師範唱引導學生進行連音和跳音,休止和非休止的對比讓學生選擇更能表現歌曲情緒的方法進行演唱,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運用音樂知識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最後根據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演唱、樂器伴奏、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並結合生活實際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三、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首先,我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麼樣子的?讓他們充分想象後盡情地用語言描述大海的美,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去海邊玩兒的慾望。接著問:“什麼季節去最合適?為什麼?”學生會立即回答:夏天,因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腳在沙灘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無限樂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作了鋪墊。“夏天能做這麼多有趣的事,希臘小朋友們也特別喜歡夏天、喜歡大海,還邀請我們到他們那兒旅遊呢!可希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並簡單介紹希臘的歷史文化和著名景觀,(如:美麗的聖托裡尼島、令人神往的愛琴海、世界聞名的雅典衛城、希臘首都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奧運聖火就是從這裡燃起的。)使學生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不僅充分體現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希臘小朋友用歌聲歡迎我們;分享夏日快樂給歌曲起名字;律動體驗、感受歌曲節拍速度三個步驟使學生用不同方式反覆聆聽歌曲範唱,學生很自然的聽辨出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2/4的節拍,進行曲的速度等,體現了在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的能力。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我從歌曲情緒入手,用la以連音和跳音的不同唱法模唱旋律,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選擇,學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跳音唱法,接著指導他們用小雞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覺進行模唱,並引導觀察、對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點(即:1、3句完全重複,2、4句節奏相同),用水彩筆在代表四個樂句的方格內塗上合適的顏色。使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自然流暢,有機的融合在情感教學中,學生易學、樂學。

2、律動學唱

學唱過程往往是一遍遍反覆的過程,為了必免學生情緒下降,我將決策權交給了學生,請學生說出自己想用什麼方式學唱歌曲,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想拍著手唱,那好,我們就拍手唱,並請他到前邊帶領全班同學跟著範唱錄音拍手練唱,隨後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種律動唱依次出現,學生們在不同的律動中聽唱歌曲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體現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的原則。但在聽唱過程中,四分休止節奏處容易唱長,我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別演唱歌曲,讓學生對比感受,進行選擇,學生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休止唱法。“為什麼?”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沒急於找學生回答,而是選擇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他們在合作中得出休止節奏更能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此時再跟琴齊唱歌曲,不僅休止節奏唱準了,情緒也有了一點。

3、情感處理

歌唱是音樂的二度創作過程,唱歌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唱會歌曲上,而應用已掌握的技能,將歌曲情緒充分的表達出來。為此我創設了“與希臘小朋友賽歌”的情境,激發學生獲勝的慾望,並提出“要想唱得更好還須在哪些方面改進”的問題,學生很快說出要用跳音唱、注意休止節奏。隨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哪一句最能表達你快樂的心情?怎樣唱?”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練唱,大部分認為是最後一句,唱時力度稍強、情緒飽滿,並通過指名示範、教師示範、師生接唱、跟伴奏音樂唱等形式使學生更準確地用歌聲表達歡快、愉悅的情緒。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在學生能夠準確地用聲音表現歌曲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愛好、特長鼓勵他們自由組合成演唱組、樂器伴奏組、舞蹈組分別練習並展示,用不同方式表現歌曲情緒,不僅培養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展示特長的機會。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時間,我以請希臘小朋友分享中國小朋友的快樂為激發點,啟發學生說出自己有哪些快樂的夏日生活,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為創編歌詞積累了素材。這時我出示小歌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兩人一組為歌曲創編第三句歌詞,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滿自信的展示中國小朋友的歌曲《夏》,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能力。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今天我們和希臘小朋友共同度過了夏日的一天,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也是知識、技能和情感內化的過程。

由於本單元還有三首關於夏天的歌曲,於是我以“夏日之旅”的下一站去哪兒?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並激發學生課下主動蒐集資料,為下節課作準備。

《夏》說課稿 篇14

一、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內容為主的單元,單元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1 教學目的: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理解“芊芊、磅礴、澹澹、細滋慢長”等詞語。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清行文層次,把握所感內容。

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重點詞語,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

(2) 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3 教學方法:

朗讀法

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朗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學以致用”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語言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暢遊、領悟。運用討論法正確引導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最終領悟到作者讚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激情匯入,朗讀競賽、品讀美點、鑑賞美點、討論、質疑、積累佳句、仿寫句子比較閱讀等方式使學生在郎讀中領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探討、在朗讀中積累。

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一個良好情景的設定,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用下面的這段話作為匯入:春的百卉萌發,給人再生的愉悅,春的永珍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暢快的釋放,秋的收穫給人成熟的滿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緒得到淋漓的宣洩。春遊芳草地,夏賞綠池荷,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這是為什麼?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你們對夏天的感受是什麼?(設計意圖: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夏天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將自己的主觀感受與作家樑衡獨特的感受作一個比較,突出作家的獨特感受,因為大多數人是不喜歡夏天的。) 學生談對夏的感受,教師順勢匯入,是啊,夏天有它的煩惱,但也有它的快樂,剛才你們回答很好,那麼在當代作家樑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樑衡的《夏感》。

文字解讀 檢查作者生字詞

1 作者簡介:樑衡,當代作家。 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主要作品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2 字詞:學生識記“芊芊、磅礴、澹澹、細滋慢長”等詞語。(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情況來設計,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字詞拼音掌握得不夠好的問題。)

(二) 感情朗讀 整體感悟

1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象文中畫面,應注意把握好作者對夏天的熱愛之情、夏天節奏的急促,要讀出感情。(設計意圖:好的文章是靠讀出來的,學生只有通過反覆的朗誦才能在課文中獲得語言的美感,與作者思想達到共鳴,體會到作者那對夏天的種種獨特感受。多讀,自然也能體會到作者對夏天的熱愛之情,和夏天急促的節奏。)

(三) 問題探究 梳理層次

(1)你捕捉到文中哪些夏的畫面?這些畫面突出了夏的什麼特點?

(2)字裡行間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具體內容 ,通過文章描寫的幾幅畫面來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感情,從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四人一組討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本文抓住夏天熱烈、緊張、急促,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的山坡上密密的草 黛色的綠蔭 煩人的蟬兒 火紅的太陽 翻滾的麥浪 浮動的熱風 成熟的麥子、萬物蓬勃生長等自然景象,以及夏天的色彩,農民辛苦緊張的勞動場面,表達了作者讚美自然、歌頌勞動之情。(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

(四) 美讀課文 賞析語言:

請同學們在文章裡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 學生以“我欣賞的佳句是——,它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是—,這樣寫的好處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進行賞析。最後老師引導學生總結賞析句子的方法:抓住句子中的修辭手法,句中的關鍵詞,如一些形容詞、動詞,來分析這些修辭和詞語在句子起到了什麼效果。同時自己也揣摩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把修辭方法和動詞用到寫作當中。(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解決,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這種賞析句子的方法和寫作方法,今後用起來也得心應手。達到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這一目的' )

(五) 仿寫練習:

分小組合作探討: “夏之色”和“冬之色”是什麼樣的?仿照文中描寫“春之色”“秋之色”的語句,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冬之色”。寫完後讀給全班聽,同學之間點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將所學運用到筆頭上,在課堂上有效的進行練筆,通過這一個環節,達到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這樣一個目的,學習寫比喻句、對偶句。學生之間點評,及時地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對別人的評價,在活動中查漏補缺,獲得進步。)

(六) 比較閱讀:

閱讀峻青散文《海濱仲夏夜》,比較分析寫景順序,寫景方法。掌握寫景要注意運用修辭,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調動感官等方法。

(六)家 庭 作 業

1 作者認為夏天美麗,讚美夏天是因為夏天肩挑春秋兩季,代表的是為了收穫而付出艱苦努力的過程階段,那麼在現階段,同學們也正是處於人生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應當如何打扮自己的青春風景,使自己變得更美? 課後寫一篇150字的感受。

2 摘抄關於夏的古詩詞

結束語: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們的年齡是金子般的。願你們在人生的黃金季節,激情飛揚,英姿勃發,和著這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寫輝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華章。(多媒體出示)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直觀,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為:

四 教後反思

掩卷遐思,整節課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沐浴在美的薰陶中,孩子們的眼睛發現了美,並用絢麗的語言去描繪自然之美,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真心的希望並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當學生們再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心靈中一定會生出書寫山河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