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傘》說課稿

說課稿2.4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傘》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傘》說課稿

《傘》說課稿1

一、說設計意圖: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1)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

(2)通過語言獲取資訊,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由此可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教師我們在進行各領域教學時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由於剛升入小班幼兒,在語言的發展方面比較弱,以直接行為為主;當孩子想要去幫助同伴的時候,由於語言發展不是很完善,被同伴誤以為是要去傷害她,所以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在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後的快樂心情。同時,此故事具有很強的實施意義,現代的孩子們往往在遇到困難時,就退縮,不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而以來於別人的幫助。另外,孩子們的自我中心現象嚴重,它們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的付出,而自己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的思想意識缺乏,而此故事,能讓幼兒在瞭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對話中,受到良好的薰陶與激勵。

部分幼兒能說一段完整的句子,有的幼兒還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通過觀察幼兒最近發展情況,他們非常愛模仿,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處在模仿學習中。因此,設計了這節關於學說短句的語言課。

二、說活動教材:

《荷葉傘》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三、說活動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2、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語"×× ×× ,快到荷葉下躲雨吧。"突破方法: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手偶表演調動起孩子學說話的興趣,分段紮實的進行學說"×× ×× ,快到荷葉下躲雨吧。"活動難點:在故事中學說短句。

突破方法:以提問的方式,幼兒自已說一說有哪些小動物淋雨了,小兔是怎麼幫助他們的。讓幼兒主動的說出短句。

四、說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已有的經驗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我從以下方面談我的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PPT圖片,小白兔、小雞、小貓手偶。

2、知識上的準備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由於年齡的關係,嬰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又好動,要抓住這寶貴的幾分鐘來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老師用多種有趣的形式來吸引幼兒,把孩子的目光抓住了,他們感興趣了,才會積極地開口跟著老師說話,因此本次活動製作了flash動畫,以孩子喜歡的'動畫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五、說教學法:

本次活動採用了以下方法:

1、觀察法:通過直接展示小兔手偶,讓幼兒瞭解小兔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並調動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提問法:通過三層次的提問,層層遞進的引導幼兒學說短句,讓幼兒從易到難的學和說。

3、引導法: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提問、追問、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句,並能讓幼兒學會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4、情境教學法: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把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式:

1、匯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首先老師出示小兔手偶,通過認識小兔進行提問,這種直接匯入式提問,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一看到小兔要給大家帶來好聽的故事,,馬上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性和注意力,並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猜測。

2、老師富有情感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1)教師出示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老師只出示手偶講述是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想象故事情節的畫面,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誰?"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出示PPT,生動有感情地再次講述故事,感受動物之間的情緒。

通過觀看動畫,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小朋友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

(3)、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句"××,××,快到荷葉下躲雨吧。"通過再次講述故事,增強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學說短句。

(4)結束部分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讓幼兒知道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傘》是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將傘作為活動的主要內容,兒歌圍繞讓幼兒體驗下雨天和撐傘的感受。並藉助傘這一載體回到生活中去體驗喜悅,活動貼進生活易為幼兒所接受,孩子們朗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歡快流暢情緒。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在我充分了解本班幼兒的發展,瞭解幼兒的當前經驗,需要的基礎上,立足實際,把幼兒當作主體,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在明確教學的方向後,我思考著:幼兒在經驗語言方面需要特別提升,在觀察、交流方面需要老師特別關注,於是制定了目標與活動的重要難點:

1、觀察雨天的情景,體驗下雨天和撐傘的'感受。

2、欣賞兒歌,並學習用替換兒歌詞語的方法。

3、讓幼兒大膽想象創編兒歌,與同伴或老師相互交流。

4、《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我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體的教育理念,把"幼兒體驗下雨天和撐傘的感受"作為本次活動重點。

5、幼兒雖然對大自然很感興趣,但由於受到能經驗限制,在語言表達方面會不完整,不敢大膽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我把"讓幼兒大膽想象,與同伴老師互相交流,作為本次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從幼兒的心理角度、認知特點出發我採用了;

1、興趣激發法: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因此,活動一開始我用放雨天的錄音調動幼兒學習熱情。

2、觀察法,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法,它對幼兒獲得知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掊養良好學習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活動中我指導幼兒運用觀察技能去觀察、發現學習,並能把觀察、結果用語言表達出(課前準備)。

3、啟發誘導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我運用啟發誘導法,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幼兒把經驗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並引導幼兒用替換兒歌詞語的方法來朗讀,以上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結合,注意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四、說學法

根據語言教學的原則,其中注重幼兒獲得經驗原則,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原則和麵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原則,在教學中主要從聽和說兩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能有禮貌傾聽別人講的良好習慣,在引導幼兒學會傾聽時我採用了兩個方法:創設安靜環境運用語言暗示方法,激發幼兒傾聽慾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在朗讀替換兒歌詞語時必須有條理,才能讓人聽明白,我充分運用了啟發誘導法,不是老師直接去都教去說,而是讓幼兒通過想象去發現、歸納、再說。

五、說都具

為了更好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以下準備:

1、課前的經驗準備

2、音樂磁帶(下雨的聲音)兒歌錄音帶

3、背景圖(有下雨的畫面)

六、說教學程式

根據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以下幾個部分:

1、開始部分:首先放錄音,帶領幼兒一起入活動室,在有雨背景圖中,有雨背景圖中,有雨的聲音中體驗下雨的感受。

2、基本部分:正式進入兒歌欣賞,我先朗讀一遍,幼兒欣賞,理解兒歌大概內容,然後我提出一系列有關傘和下雨天撐傘的問題,引導幼兒以聽的方式來回答,並鼓勵他們大膽講述。

這一部分,讓幼兒邊理解邊感受兒歌的優美從而讓他們知道雨打在傘在的聲音和愉悅心情,通過幼兒自由講述和老師適當提示,讓孩子初步理解兒歌,以上是靜態教學,然後我朗誦第二遍兒歌,讓幼兒說說傘像什麼樣,我們像什麼,根據他們的回答,老師給予肯定與否定。

3、提開部分: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中象聲詞,噼噼啪啪、嘻嘻哈哈和比喻句:傘像母雞翅膀,我們像群雞娃娃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用替換詞語來創編兒歌。

4、結束部分

這部分是讓幼兒感受快樂,喜悅氣氛,再次播放雨天音樂,幼兒和教師手拉手在雨中慢慢退場,活動結束。

《傘》說課稿3

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我選擇的這個故事《珍珍的小黃傘》,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故事中能讓幼兒知道下雨前的天氣變化。

活動目標:

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能瞭解故事內容,並試著講述故事情節。

2、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3、能夠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準備

小黃傘、教學掛圖

教法: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兩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教學掛圖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活動的設計時注意了問題的設計,從而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

活動過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小黃傘”。提出的問題是:出示實物,問:這是什麼?小朋友用過雨傘嗎?什麼時候用的?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麼呢?通過此環節能讓幼兒知道更多下雨天的用具。

基本部分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麼?

2、下小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

通過此次談話讓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會對下雨有不同的`感覺,有好的感覺也會有不好的感覺,下小雨時撐著雨傘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戶、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而下大雨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不便,鍛鍊幼兒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交流彼此之間的生活經驗。此環節還運用課件來讓幼兒瞭解更多下雨天可以做的事。

第二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問來分段理解故事的內容,在觀察教學掛圖時,教師提出的問題留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大膽的去猜、去說,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欣賞完故事後教師做小結:故事中的珍珍一直很希望能夠“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日禮物-----小黃傘和雨鞋。但是,怎麼等雨還是不來,於是珍珍就不停的問媽媽,媽媽都是怎樣說的?小朋友來想一想。教師小結:原來下雨前有這麼多的天氣變化(烏雲→閃電→打雷→下雨)。此環節是鼓勵幼兒試著講述故事的情節,能更瞭解到故事的內容,同時也回顧了下雨前會有的一些天氣變化。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同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第四個環節是教師將故事做總結,向幼兒解釋下雨前會發生的一些天氣變化。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嗎?下雨前會有哪些天氣變化呢?這一環節是讓幼兒知道夏天為什麼會下雨的原因,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和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瞭解到“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另外還運用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更深一步的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的結束部分是:教師通過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這一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下大雨時不應出去玩,會有危險,培養幼兒下雨天應有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

《傘》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所處位置及內容分析

《傾斜的傘》是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教材以“愛”為主題,共安排了3篇文章,這是第1篇。《傾斜的傘》是一篇敘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質兼美,文章主要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撐傘的場景。文章以“雨中傾斜的雨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雨中共同打一把傘”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細節中,蘊涵著的強烈的愛的氣息,通過精彩的文字巧妙地張顯出來,給人以“愛”的感動,讓人體會到人間親情的溫馨。

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在雨中,爺爺為我撐傘”和“我長大候在雨中,我為爺爺撐傘”兩部分。作者在抒發著內心強烈的情感的同時,我們讀起來也會清晰地認識到,雨中傘下籠罩著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的傳遞中也流露著濃濃的感恩之情。

2、教學課時劃分:本課共2課時(今天所授第2課時)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墨、挽、胳、膊、擦”五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 結合生活體驗,描述生活中充滿溫情的事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2)提高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4、教學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除了知識、技能與方法外,還應側重於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5、教學難點:通過學生感悟,從字裡行間理解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二、說教法學法設計

1、設計理念

(1)、讓學生讀中感悟到人間真情,體會到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愛。

(2)、要讓學生在感悟文字的基礎上,能夠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

(3)本課採用互動式、自我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

2、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剛上1個月的三年級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能力、說話能力等其實還是二年級水平。加上抽籤借班教學,新區回小又是大班額教學,和自己平時教學班級不同,面對上述學情,要努力作到“以學定教”、“因材施教”。針對當今,孩子們不論吃的,穿的,玩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它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事實上,現在的孩子對愛的感受確實缺乏,更不用說主動獻出自己的愛了。這篇課文正適時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3、教法學法設計

我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為四大版塊。

第一版塊:回憶雨景,匯入新課

由於是第二課時,同學們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我提出“同學們喜歡下雨天嗎?在雨中,你們有沒有和別人共同打過一把傘?發生過什麼事情嗎?”等提問,把學生拉回課文所敘述的情景中。這樣設計意圖:選擇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讓學生儘快進入角色,融入到課文當中去。]同時師生共同走進課文,去感受“我”與外公之間濃濃的愛。

第二版塊:細讀研磨,精讀感悟

讀中感悟外公對丹丹的疼愛。教學中,我採取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從字裡行間感受外公對丹丹無私的愛。以上這部分教學,引導學生緊扣文字,憑藉對重點語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語言感悟點,深入體會,進而深入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摯愛親情。通過傘下外公對丹丹的關愛情景的表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親情。這個環節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拋開語言文字,空對空的'說教,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會有好處。

讀中感悟丹丹對外公愛的回報。這個環節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找出不同點:1、外公老了,丹丹長大了。2、丹丹小時候外公把傘歪向丹丹,丹丹長大了,把傘歪向外公。通過對比,讓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丹丹,後來丹丹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外公的愛幼之愛和丹丹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

在學法引導上,我特別注意了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如課文中幾處重點句子的理解,教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怎樣學上下功夫,特別是“仍然----仍然-----仍然-----”這個句子,其實是排比句,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懂得意思,還要用3個“仍然”造句。考慮到剛上三年級難度過大,教師設計了2個同樣句型的填空說話訓練,及完成學生對這一難點內容的掌握,又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中,我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怎樣讀出情,讀出意,怎樣讀出主人公的內心感受上,做重點指導。讓學生隨著課文內容的故事情感的遷移,而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之中去。這是本課學法的指導的重點所在。

第三版塊:激情延伸,再現關愛

在學生對比“兩張不同的照片”之後,教師提出理解“傾斜的傘”課題的含義。安排在文章最後是我的大膽創意,文章的結尾讓學生讀中思考:“我”永遠珍惜愛護的僅僅是那把傘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雨傘下籠罩著的是濃濃的親情。

第四版塊:真情回報,學會感恩

讀後拓展。課文學完,要讓學生在感悟文字的基礎上,能夠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從司空見慣的小事中去感受到父母親人的愛,只有感受到愛才會懂得回報愛。因此,我先讓學生回憶父母親關心自己的一件感人小事,再填寫愛心卡,表達自己對長輩的感激之情。

最後用歌聲抒發心中的愛,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慢慢紮根。教師用歌曲《感恩的心》和人間感恩的圖片,讓學生遷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進一步昇華主題,從而結束全課教學。

三、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有一定特色。

1、課題:傾斜的傘中的“傘”由字變成圖——一把墨綠色的小傘,傾斜地貼在黑板上。使文章的線索一目瞭然,更突出了傾斜的含義。

2、用“外公”和“丹丹”以及雙向箭頭使文章的主要內容一目瞭然。雙向箭頭上的愛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愛”。

3、一個大大的紅心上貼滿孩子們的五顏六色的愛心卡,這不僅是孩子們愛的感激,更是他們愛的宣言,相信他們一定會把愛心留在心間,把愛心播撒到每個人的身邊。

《傘》說課稿5

設計意圖

我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傘”為活動主題,用實物“傘” 把 幼兒帶到活動的氛圍中來,然後我提出問題:“這麼漂亮的傘,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你也想試一試嗎?以此激發起幼兒的探究和想創作激情,通過活動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創作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運用色彩、線條、形狀等大膽地進行傘面設計。

2.感受各種傘面的裝飾美,體驗創作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實物:小花傘2至3把

2.課件:小花傘

3.彩筆、油畫棒、紙(畫好小傘輪廓)

活動過程 :

1.猜謎匯入課題:

謎語1:一朵花,真奇怪。晴天不開,雨天開。

教師:是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傘)

謎語2:小帳篷,圓又圓,雨天滿街走,晴天家中閒。

教師:這個謎語又是在說什麼呢?小朋友們好好想一想。

教師:這兩個謎語都是在說什麼呢?(都是傘)

2. 欣賞實物小花傘。

(1)出示一把實物小花傘,提問:小花傘有什麼作用?

(2)介紹傘的構成:傘頂、傘面、傘把。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最喜歡什麼樣的傘,為什麼?

(3)拿出其他小花傘,說說有什麼不同。

(4)教師小結:這幾把小花傘都很漂亮,他們都是傘廠的叔叔阿姨設計出來的。今天,我們要請小朋友來當設計師,設計出更美麗的.小花傘。先請小朋友們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麼設計小花傘的,好嗎?

3.播放課件,欣賞小花傘圖片。

(1) 提問:你們喜歡這隻小花傘嗎?為什麼?

(2)小結傘面設計的特點:首先確定傘頂,傘頂可以設計成圓形、波浪花紋、小花等圖案;傘面的邊緣可以設計成重複的圖案,可以是一朵朵的小花、一隻只蘋果、一個個愛心等圖案。

4.全體幼兒進行傘面設計,教師巡迴指導。

(1)出示畫好的小花傘輪廓,組織幼兒討論:怎樣讓這些空白的傘面變得更美麗。

(2)要求幼兒大膽想象,你設計的圖案可以和別人的不一樣,傘把也要塗上顏色。發現有困難的幼兒教師重點指導。

5.將幼兒作品拍下來後放在電視上播放,欣賞幼兒作品,教師進行引導性評價。

6.活動結束,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覽區。

《傘》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小紅傘是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將小紅傘作為講述活動中的內容,圍繞小紅傘讓幼兒展開想象,表達故事情節,符合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講述活動《小紅傘》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明有趣。中班幼兒已具有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通過開展此活動,能讓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二、目標分析

《綱要》中指出:“幼兒實際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範疇的劃分是相對的,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整合處理,以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及《綱要》中的語言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情感、語言、想象方面的目標。具體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如何利用小紅傘幫助別人、保護自己”的過程。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頭飾、小紅傘每人一把,錄音機,錄有節奏歡快和沉重緩慢的音樂磁帶。

2、環境準備:果樹林、蘑菇地。

3、情境表演的準備:主配班老師、

幼兒分別扮演兔媽媽、兔爺爺、兔奶奶、小刺蝟、大灰狼、小兔。

四、教法和學法

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熱情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創設故事環境,利用遊戲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方面主要通過視、聽、講結合法和討論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體驗法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五、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設計程式為:情境匯入—情境體驗—故事講述—體驗快樂—活動延伸。下面我具體地來說一說: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導語:孩子們,我們去摘些蘑菇送給爺爺奶奶吧。不過今天天灰濛濛的,可能要下雨,怎麼辦呢?(幼兒扮演小兔,老師扮演兔媽媽)

(二)情境體驗

1、伴隨節奏鮮明的音樂,兔媽媽和小兔子來到果園。看到:

情境一:小刺蝟踮著腳怎麼也夠不著果子。

兔媽媽提出三個問題,引導小兔思考問:

1)果園裡有誰,它在幹什麼?

2)為什麼刺蝟摘不到果子?

3)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小刺蝟摘到樹上的果子?

情境二:一隻小兔用小紅傘摘果子。

引導小兔觀察、思考並表述:

1)這隻小兔對刺蝟說了什麼?

2)它是怎樣幫助刺蝟的?

2、伴隨節奏歡快的音樂,大家來到了蘑菇地。(音樂轉換:由節奏歡快的音樂轉為沉重緩慢的音樂)發現:

情境三:蘑菇地的遠處走來一隻大灰狼。

1、提出問題:

1)看!誰來了?

2)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

3)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迅速安全地躲開它?

2、兔媽媽引導小兔討論,並確定最佳方案:撐開小紅傘,當作紅蘑菇,藏在傘下面,躲過大灰狼。(播放節奏歡快的音樂)

(三)故事講述

情境四:兔媽媽帶著兔寶寶來到奶奶家。

兔媽媽鼓勵兔寶寶,將自己一路上的經歷講給兔爺爺和兔奶奶聽。(引導幼兒將自己利用小紅傘幫助小刺蝟和躲過大灰狼的過程講述清楚)

(四)體驗快樂

音樂表演“快樂舞”。

(五)活動延伸

在區角投放相關頭飾讓孩子繼續表演、講述故事內容,也可以將故事內容畫出來,裝訂成小圖書,讓孩子講述,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講述活動的興趣。

通過角色的扮演、語言的表述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中,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自然、親切,再以過渡性的提問引出小紅傘直接揭示課題,也為下一個環節作一個良好的鋪墊。

情境體驗的環節中教者以音樂貫穿於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中,一是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二是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喜悅心情。

通過看看、想想、說說,孩子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教者則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孩子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如果有孩子能提到講述中的內容,就請他表演情境;反之,情境二的預設,也為下一個講述內容作準備。

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情境二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作用於幼兒的眼、耳,頗有新意,能牢牢抓住孩子興趣,促進其思維的發展,提高了對講述內容的記憶效果。

以音樂的變化讓幼兒感受到情境的變化,引出新的學習內容。環節過渡自然、流暢。

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教者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發表不同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以逐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將環保教育有機融入活動,以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理性思考: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安全迅速地躲開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引導孩子在充分理解情境內容的基礎上再完整講述,分解了難度,層層深入,符合幼兒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教師走近孩子,耐心傾聽,細心觀察,並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幼兒順利完成講述要求。

讓孩子獲得成功後的喜悅情緒在音樂和舞蹈中得以釋放和表現。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以繪畫、表演的方式抓住幼兒的興奮點,充分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大大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傘》說課稿7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下冊教材主題四《快樂寶貝》次主題二《幫幫樂》中的教學活動一《小松鼠的傘》,下面,我從設計意圖、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學方法、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效果預測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設計意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我選擇了教學故事教學《小松鼠的傘》。《小松鼠的傘》是一個好聽的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

二、活動目標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的一生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並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幼兒實際,制定了以下兩點目標:

1、嘗試講述並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習新詞“責怪”。

2、感受故事中小松鼠把尾巴當傘的有趣,懂得要幫助別人的道理。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助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啟發幼兒想像。

難點:引導幼兒試著把觀察後想像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目標服務,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為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故事掛圖、背景音樂等,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五、教學方法

為完成目標,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欣賞、、感知、再認識、再理解。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環節中,穿插講述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比較法,培養幼兒的觀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像力,使幼兒更好地達到預期目標。

六、活動過程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本活動中,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聽音樂《好朋友》做律動入活動室

通過聽音樂、做律動,使幼兒首先有了好朋友互相幫助的概念,為講故事打下基礎.

2、匯入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來看看你們,小朋友們想知道它是誰嗎?(出示小松鼠生活視訊)

觀察一下它長的什麼樣子?(眼睛圓圓的,尾巴粗大)小松鼠小小的個子,為什麼要長這麼大尾巴呢?通過觀察小松鼠,讓孩子們對小松鼠的尾巴有初步的印象。

3、看掛圖,先讓幼兒猜測圖片內容,教師再講述故事,

(1)出示圖1:提問:圖中是什麼天氣?小松鼠在用尾巴做什麼?讓幼兒體會到小松鼠尾巴的有趣,然後教師小結,並講述圖片內容。

(2)出示圖2:讓幼兒觀察圖中都有誰小松鼠有什麼變化?猜一猜小松鼠身上為什麼溼透了?然後教師講述圖片內容。

(3)出示圖3:想一想,松鼠媽媽看到小松鼠淋溼了會怎樣?從哪裡看出來的?猜猜媽媽會對它說什麼?

教師講述第三幅圖。

(4)出示圖4:觀察圖片,猜想圖片發生的故事。教師講述圖片內容。

(5)說說故事的名字是什麼?故事中有誰?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做什麼?

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

4、看《小松鼠的傘》動畫視訊,完整欣賞故事。

結合故事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責怪,並向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幼兒學會互幫互助,都像小松鼠一樣,做一個愛關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七、活動延伸

播放音樂《小松鼠》,用律動的方式學小松鼠走路,到校園內找一找需要幫助的人。

八、活動效果預測

通過我的精心準備,以及各個環節的設計,我想,幼兒會了解故事內容,並受到教育,達到所設計的活動目標。

《傘》說課稿8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2、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二、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PPT圖片,小白兔、小雞、小貓手偶。

2、知識上的準備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首先老師出示小兔手偶,通過認識小兔進行提問,這種直接匯入式提問,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一看到小兔要給大家帶來好聽的故事,,馬上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性和注意力,並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猜測。

2、老師富有情感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1)教師出示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誰?”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出示PPT,生動有感情地再次講述故事,感受動物之間的情緒。

通過觀看動畫,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小朋友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

(3)、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句“××,××,快到荷葉下躲雨吧。”通過再次講述故事,增強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學說短句。

(4)結束部分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讓幼兒知道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傘》說課稿9

教材分析

《傾斜的傘》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以“感受真情”為主題。“理解與關愛”貫穿於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傾斜的傘》一文,讓我們感受到我與外公那種愛的傳遞與延續;是《夥伴》讓遇險的獵狗最終獲得搭救;《信任》一文中,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用心;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園盛開美麗的花朵……學習本單元,要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裡行間的真情。

《傾斜的傘》是一篇敘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寫了在雨中的傘下發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傾斜”的傘下。文章以“雨中傾斜的雨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雨中共傘”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細節中,蘊涵著的強烈的愛的氣息,巧妙地張顯出來,給人以愛的感動,讓人體會到親情的溫馨。課文的結尾部分,作者在抒發著內心強烈的情感,同時,人們讀起來也會清晰地認識到,雨中傘下籠罩著的是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傳遞著的也是濃濃的親情。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正確書寫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2、提高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成人後“我”在雨中對年邁的外公的照顧,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教學重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除了知識、技能與方法外,還應側重於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成人後“我”在雨中對年邁的外公的照顧,體會到祖孫間的親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學生分析

當今,孩子們不論吃的,穿的,玩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它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事實上,現在的孩子對愛的感受確實缺乏,更不用說主動獻出自己的愛了。這篇課文正適時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設計理念

1、讓學生感悟到祖孫間的濃濃深情,體會到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愛。

2、要讓學生在感悟文字的基礎上,能夠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

本課採用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

教學流程

一、複習引入

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提問:雨中的傘下發生著怎樣的故事?

【由於是第二課時,同學們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引導學生圍繞這樣的話題閱讀思考,可以使學生達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基本的閱讀要求,因而又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師生共同走進課文,去感受“我”與外公之間濃濃的愛。】

二、品讀課文 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我”小時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長大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場景有哪些相似?人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通過仔細閱讀,不難說出雨中傾斜的傘的情景的相似,而同時通過進一步的閱讀,品味外公和我的對話,我給外公遞毛巾的細節等,而感悟到祖孫之間的親情。

2、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那些詞語或語句,給你的感觸最深,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抓住“傘歪了”“總是一半乾的一半溼的”和兩次描寫外公的笑容處,讓學生體會)

【以上這部分教學,引導學生緊扣文字,憑藉對重點語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語言感悟點,深入體會,進而深入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摯愛親情。這個環節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拋開語言文字,空對空的說教,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會有好處。】

三、閱讀交際

1、提問:有時,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舉動......往往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快樂。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由於課文描述的是生活中的細節,使很多人司空見慣卻不曾認真思考過的細小場景,學生可以從中學會如何面對生活】

2、結合課文最後一句話,以“那把傾斜的傘是( )的傘”為基本句式,給這句話換種說法。

【該練習既可以培養學生表達的豐富性,又可把本課情感的目標進行內化,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慢慢紮根。】

板書設計

傾斜的傘

外公→→我 外公←←我

愛 愛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絡。我設計的這個板書,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字的感情和內涵。】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大多數學生都能由課文聯想到自己的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關愛。下課的時候,有的孩子向我說:“老師。我以前怎麼沒感到父母這麼愛我呢,我再也不任性了,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有的孩子說:“我現在才覺得這篇課文這麼感人呢?真願意讀。”……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已經學會了感受愛,愛不僅僅來自長輩,只要你會感受,來自老師、同學、朋友的,來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愛其實很簡單,一個眼神,一次撫摸,一個微笑……如果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感受到愛了,老師也希望你們學會回報愛!”......

《傘》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於幻想,常和小夥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願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後發揮想像,敢於實踐,終於發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並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說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並會複述故事、講故事,並能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

5、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創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說第一課時。

三、說教法

1、以題統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後,接著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麼想法,想知道些什麼,可以提出什麼疑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嘆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啊!"對這兩句的教學,我將採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並不著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嘆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字擴充套件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字擴充套件。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後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說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後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裡行間並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後一部分的教學,我將採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製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說學法

1、快速閱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後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後說說文講了什麼故事,能簡單複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學習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教學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教學。

3、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程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義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後,引導學生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麼想法,想知道些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而後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麼,哪些句子好,有什麼疑問。之後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並進行文字擴充套件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說一句話。

3、學生藉助課後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並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後進行教學。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教學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範書寫後,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後說說文講了什麼故事,能簡單複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後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麼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嗎?文中用了什麼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在議論什麼,他們都會說些什麼,這麼熱鬧的感覺像什麼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麼?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後,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著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著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說說如果你是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著痕跡地進行口語訓練。而後過渡到對第一層的朗讀。

7、最後小結本段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盧諾爾曼小時候就富於幻想,從而為長大後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作業

A:向同學、家長說說自己曾有過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瞭解的發明、創造及小科學家的故事,在班級學習園地上交流。

C:熟讀課文,向家長講講降落傘的故事。

D:抄寫已教生字各三遍,並組詞。

第二課時將進行以下教學:

1、繼續完成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的原因之二:大膽實踐。

2、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3、完成餘下生字的教學。

4、動手實踐,製作一個小降落傘,體驗過程。

5、複述故事。

第一課時板書:

空中花朵--降落傘

《傘》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傾斜的傘》是冀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親情,旨在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進行體驗與感受,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所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

《傾斜的傘》這篇敘事兼抒情的散文,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我們感受到愛的傳遞與延續。把這篇文章放在第三單元第一課,我覺得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與感受,不僅僅感受到文中祖孫倆的濃濃親情,更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無微不至地關愛,從而懂得回報家人,明白愛不僅僅是享受,同時還有付出和傳遞。

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著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前後兩部分內容穿越了時空,人物發生了變化:外公已經蒼老,我已經長大。兩部分情節相似,語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那份隔了時空依然傳遞著的濃濃的親情卻永恆不變,愈久愈濃。

這節課共分兩課時,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生字,掌握十三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初讀課文,瞭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談話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根據拼音正確朗讀,消除生字流利朗讀,體會親情有感情朗讀達成本課目標,在讀中學習生字,記憶字形,瞭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所以識字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瞭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體會祖孫間的親情是則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這節課我準備的主要是生字卡片和雨傘圖片,學生則在課前進行預習,對課文有個大致瞭解。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新課標對中年級學段的閱讀教學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我準備採取以讀來教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為:

1、在閱讀中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解決識字問題。(比如,設計小雨點形式的生字卡片,既和本文內容相關,又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樂學願學,識字效率就高。)

2、在讀中悟情——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祖孫間的親情,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比如,設定情境,激發興趣,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祖孫間的親情等等。)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走進閱讀。由一張圖片引起學生視覺上的感受,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自然而然引出問題:這是一把怎樣的傘?由這把傘你聯想到了什麼?在這把傘下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從而匯入課題《傾斜的傘》。

第二步: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由於生字障礙,學生即便經過預習,可能仍然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大聲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不認識的生字、遇到的不懂的詞就成了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是同桌互學,二是藉助工具書,三是老師集中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預設時沒有想到的問題,往往也是教學靈感閃現的地方,應允許存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比如識字的方法,記憶方法,組詞,理解詞語等等。

第三步:

再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沒有了生字障礙,學生讀起來應該得心應手。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上。大聲的朗讀,眼、手、耳、口、心並用,又在朗讀中重新學習了生字,嘗試默讀則重在思考問題。此時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印象,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不再是一件難事。在與他人互相交流中,給課文分段和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水到渠成。

第四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祖孫間的親情。這一環節有了前面的教學順理成章。

第五步:小結。這是對整節課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一步,既總結了全文又為下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第六步:佈置作業。

作業的設計繼續圍繞本節課的設計理念,體現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朗讀學習生字,學完生字再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運用;通過朗讀把握課文的內容,領會蘊含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學會學懂。

《傘》說課稿12

尊敬的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動物的傘。

《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和仿編。

一、說學情:

孩子們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彙,並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說教材:

(一)教學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現狀,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的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二)重點和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的美。"上,難點是: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三、教法和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其中,我還運用了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與方式:

這堂課我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用傘舞的形式匯入新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演示傘舞)欣賞完後,我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它是做什麼用的?"對於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第一的問題是"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森林去玩,看看那裡發生了什麼故事",通過展示課件,把幼兒帶入詩的意境中。這個故事把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瞧,這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雨聲,多美妙啊!

我設計的第二個問題是"哎呀!這些小動物會用什麼東西當傘呢?"這個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大樹是小鳥的傘"、"荷葉是青蛙的傘"等許多自編的詩句,激活了幼兒的思維。

緊接著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哪裡的什麼是誰的傘?"使幼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思維方向,回答起來比較有條理。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以此來激發每個孩子學習詩歌的願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

第三環節,我安排的是創編活動。啟發幼兒進行拓展學習:小鳥、螞蟻、青蛙都有了傘,可是還有些小動物沒有傘呀,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東西能當它們的傘?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直觀教學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進行自由創編,我再加以適當調整幼兒的語言,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更多的是運用激勵的手法,沒想到在一首短短的四句小詩之後,幼兒們竟又創編出許多優美的詩句,超出我的想象。這正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調動發掘幼兒潛能所至。

第四環節安排的是幼兒最喜愛的遊戲活動。我自制了一些可愛的頭飾(一一展示,介紹)。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感受快樂。這是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時的歡樂情景。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達到玩中學的目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請幼兒們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自己設計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五、最後,說說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在創編活動中,首先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使幼兒順利地說出畫面中小白兔和小雞的傘。在我進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們的思維立刻變得活躍起來,竟然想到了"白雲是小鳥的傘"、"媽媽是我的傘"等許多意想不到的詩句,孩子們的想像力真是海闊天空!當然只要是合理的,當時我都予以了肯定,而我們老師更要為他們創設這種想說、敢說的情境。

《傘》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動物的雨傘》,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和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闡述本次活動。首先說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雨傘是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動物的雨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句式工整,韻律十足,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讓幼兒在歡快活潑的氛圍中去感受尋傘的趣味性,進而萌發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詩歌內容簡單明晰,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中班幼兒較小班相比,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根據《綱要》精神和年齡班語言領域特點,該詩歌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水平。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所執教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

2、能力目標:嘗試合作探討,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3、情感目標:萌發對不同種類雨傘的喜愛之情,體驗文學活動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活動重點放在"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將分別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著手:

1、物質準備:實物傘、Flash課件、幼兒學具(小動物頭飾、教學圖譜各一套、小電腦、圖書、圖片)雨聲錄音

2、經驗準備:幼兒在活動之前瞭解過生活中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對於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以上原則,同時結合本次活動的'具體實施方式,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法:遊戲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情境體驗法等。本次活動,我最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自主學習法,讓幼兒自己去了解詩歌,去觀察動物角色和感受其生動的語言。這不僅與生態課堂所提倡的"自主化、生活化"學習相吻合,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是活動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四、說活動過程

一、實物匯入,引發興趣

本環節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旨在讓幼兒在觀察交談的過程中去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1、教師出示雨傘:小朋友,瞧,這是什麼呀?這是一把什麼樣的雨傘呀?雨傘有什麼用處呢?

2、出示小動物頭飾:今天呀,有三個小動物要出去玩,他們是誰呀?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幼兒猜想)

(匯入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因此活動一開始,教師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以詩歌的主體雨傘匯入,通過提問同雨傘有關的一系列問題,讓幼兒在加深對雨傘作用認識的同時,又對接下來部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而結尾的設疑,也萌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

本環節主要採用觀察法和自主學習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索知識,從而初步瞭解內容。

(一)、播放雨聲的錄音,讓幼兒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並提問:天怎麼樣了呀?那小動物們會怎麼去找什麼傘躲雨呢?請你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看看吧。

(二)、幼兒分組自主選擇方式合作探討詩歌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給幼兒提供三組不同的材料,分別是:小電腦、圖書、圖片,讓幼兒自由選擇以何種方式學習探索。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深入到幼兒中去,去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適當地參與到幼兒的交流過程中去。

(三)、分享交流

教師請不同組別的幼兒來交流內容

1、師:你看到了什麼?它是怎麼躲雨的呀?(瞭解完後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學習這一句詩歌)哦,燕子飛到大樹上,她找到的是什麼傘呀?(大樹傘)那她心情怎麼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哈哈!大樹傘!"(重點學習"飛"這一動作)

2、師:還有誰也去躲雨了呀,它找到的又是什麼傘呢?(請剩餘兩組幼兒來交流一下。方法同上)

(四)、出示烏龜和松鼠的圖片(著急樣的)

1、教師讓幼兒猜想這兩個小動物沒找到傘,心情如何?並讓幼兒想想哪樣東西適合他們用來當做雨傘。

2、簡單總結:呀,小動物們都找到了雨傘,他們還謝謝我們小朋友呢。

(本環節,我採用了師幼商量的方法,教師以圖譜進行整理,在學習時,重點關注"飛"字和"哈哈"的情感詞彙,通過語言表達、動作感受讓幼兒理解之餘,感受其情趣所在。而第二句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幼兒,這一句幼兒完全有能力在教師引導下集體創作,因為有了前兩句的學習,第三句教師便發揮幼兒主體性,由幼兒來設計,這樣不僅體現了幼兒為本的理念,教師也能夠在為幼兒提供學習框架的同時,以引導者身份介入。這樣的學習簡單有效,符合生態課堂的理念。)

三、完整欣賞,學習詩歌

本環節主要採用了交流法,旨在考驗幼兒對於詩歌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幼兒仔細傾聽

(小動物們都找到了雨傘,真開心,老師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聽呀?這首兒歌的名字呀就叫做《動物的雨傘》)

2、圖譜展示詩歌內容:你聽到了什麼好聽的話?它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任何事物都要幫助幼兒有一個整體印象,才能便於其今後的繼續學習和理解。因此,教師在之前分段理解的經驗上,完整朗誦詩歌,同時結合圖譜這一形式,既清晰明瞭,又直觀呈現。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

1、玩藏圖遊戲(教師將圖譜中某一地方的卡片拿掉,讓幼兒完整朗誦)

2、玩"躲雨"遊戲:教師當燕子,其餘幼兒當剩下來的小動物

3、幼兒自主選擇頭飾,表現詩歌內容。(播放雨聲錄音)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最主要的活動,因此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習得知識經驗,而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也有利於幼兒更好地學習內容,從而真正達到鞏固的目的,也使幼兒的興趣點再一次得到提升。)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教師進行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麼呀?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把雨傘呢?

2、進行簡單仿編: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在雨天尋找傘呢?他們又會去哪裡找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誰來說說看?注意也用我們今天學到的句式來說哦!

3、最後的結尾:小動物們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傘,老師這裡有一頂大傘,那我們也撐著這頂傘回家吧!

(《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最後一環節,教師不忘進行情感的提升,寓情於語,而簡單的仿編也能幫助幼兒拓展其思維和想象能力。至末,教師也首尾呼應,既貼合主題,又不忘迴歸到主題,讓幼兒在傘中將快樂延續……)

五、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活動內容的延續,我將從領域滲透和家園共育兩方面進行。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中準備白紙和畫筆,讓幼兒在課餘時間將詩歌內容畫下來

2、家園共育:與家長配合,請家長繼續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有條件的話幫助幼兒瞭解更多的動物的特點和與其相適應的棲息地。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分析、理解和說明。本次活動我覺得我的亮點在於能夠在體現"生態課堂"的這一理念下,又不忘使教師處於主導,去帶領幼兒朝著活動目標的方向學習和探索。如有不到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傘》說課稿14

一、設計來源及意圖

《吃“傘”囉!》出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中班上冊的“傘的世界”單元。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已經通過圍繞“傘”來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對傘的結構、外形特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讓幼兒認識像傘一樣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然要數“蘑菇”了。小朋友平時在家裡或在幼兒園裡經常都會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愛的傘,小朋友看見蘑菇都會忍不住拿來玩一玩,摸一摸,甚至聞一聞。同時,蘑菇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可是由於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許多幼兒都不喜歡吃它,一種極有利於幼兒生長髮育的優秀食物就這樣被幼兒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這些可愛的“小傘”,並願意與它成為“好朋友”,從而使幼兒能更加健康的成長,特此設計了《吃“傘”囉!》這一個綜合活動。

二、說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不同的像傘一樣的菇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其中重點認識各種食用菇)

2、培養幼兒的分析和觀察能力

3、體驗嘗試合作烹飪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1、購買各類食用菇。如:香菇、金針菇、平菇、茶樹菇、草菇等

2、一把美麗的傘,錄音機,錄音帶,有毒蘑菇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3、不少於師幼人數的碗筷,盤子多個

4、電磁爐,烹飪材料——鹽、油、醬油、糖、蔥花、蒜粒,已炒好的肉絲、雞塊等

四、

活動程式

(一)我和傘來做遊戲

活動開始,老師指著場地中央放著的一把傘,用遊戲的口吻說:“喲!太陽都老高了,傘還在睡懶覺呀,真羞!小朋友,我們去捉弄一下傘,把它叫醒,好不好?”小朋友就會很高興的響應。音樂聲中,幼兒快樂的進行遊戲,或碰或拍或摸傘。

遊戲的時候,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傘的結構上,用動作或語言進行提示,比如讓幼兒摸一摸傘面,拍一拍傘柄,嗝吱一下傘骨等等。如果老師不加予引導的話,小朋友碰摸傘的位置大多數都會集中在傘的一個地方,象傘面或傘柄等,那傘的其它結構就會被小朋友忽略了。因為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和傘玩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傘的基本結構,為後來的“認識蘑菇”做好鋪墊。所以老師一定要讓幼兒把傘的基本結構都注意到了。

遊戲的最後,傘就要醒了,老師趕快引著幼兒背對著傘躲起來,配班老師悄悄的把傘藏好,藏傘的時候注意不要給幼兒看到,否則會影響遊戲的效果。

(二)通過傘來變魔術,讓幼兒找像傘一樣的蘑菇

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傘不見了”,小朋友正在奇怪的時候,傘出現在大螢幕上。

通過課件,讓傘來告訴小朋友,傘躲起來是在玩變魔術,傘變了好多“樣子長的像它的,可以煮來吃的菌”出來。傘要考考小朋友,能不能猜出是什麼?並把它們找出來。小朋友看完了以後,就會很開心的一邊猜一邊找。

可能大多數幼兒都不知道菌是什麼,他們在找的時候,不單把場地周圍事先放置的蘑菇找出來,也會把用來裝飾主題環境的美工小傘或玩具傘也找了出來,教師就可以提示:“它可以煮來吃嗎?”讓找錯的幼兒重新再找。找到蘑菇以後讓幼兒把它們分類放好。這裡不要求幼兒瞭解菌是什麼東西,因為這個對中班小朋友來說,有點難,只要幼兒知道蘑菇是一種菌就行了。

這個環節通過外形的聯絡,讓傘來變魔術引出蘑菇,幼兒在找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他們想認識

蘑菇的興趣。

(三)讓幼兒認識常見食用菇以及它的簡單結構,在這部分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1、識蘑菇的簡單構造

蘑菇和傘的結構很相似,基本的部分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地方

比如:傘面——菌傘傘柄——菌柄傘骨——菌褟

老師可以把傘和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對比一下,或讓幼兒在蘑菇上找一找傘的影子,看看哪些地方象傘。小朋友很容易就弄清楚了蘑菇的基本結構。在前面“我和傘來做遊戲”這個環節中所做的鋪墊在這裡就派上了用場。

2、認識常見食用菇

(1)結合識字,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用菇的名稱

老師分別向幼兒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蘑菇?

你吃過哪一種蘑菇,什麼味道的?

你剛才找到了哪一種蘑菇?

每次提問後,請發言的幼兒看一看剛才找到的蘑菇裡有沒有所說的,如果有,就拿起來向其他幼兒介紹一下。有些蘑菇幼兒不一定知道名稱,或者叫法不是很規範,老師就可以把這些蘑菇的正式名稱告訴幼兒。在幼兒認識名稱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蘑菇出示相應的識字卡,讓幼兒進行識字

(2)幼兒自由的討論和比較一下,這些蘑菇有什麼不同蘑菇的外形看起來都像一把傘,但仔細看來各有差異。幼兒的發言可能千奇百怪,毫無條理性和系統性,只要他們能夠仔細觀察並踴躍發言,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3)把差異比較大的兩種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進行比較,老師要充分的引導幼兒從蘑菇的大小、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觀察

觀察能力越強的幼兒發現的東西也就越多,比如:平菇長得像一把油紙傘,開的平平的,草菇長得像一把還沒開啟來的傘;香菇又矮又胖,金針菇又高又瘦……觀察能力弱一點幼兒的也能區別簡單的顏色、大小等等,老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啟發和引導。

(4)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蘑菇和它們做好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拿到蘑菇後,小朋友都會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這個和磨菇玩的過程也是幼兒進行比較分析和發現問題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不同的選擇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比如:香菇有時變高了,有時又變矮了;茶樹菇的顏色時深時淺……,這會讓幼兒驚奇得不得了,幼兒探索蘑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激發了幼兒喜愛蘑菇的這種情感。

這個環節,老師要充分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和認識蘑菇,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中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並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四)簡單區分食用菇和有毒蘑菇,然後通過課件,讓幼兒感受蘑菇的益處,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引發幼兒想吃蘑菇的強烈願望

1、出示有毒蘑菇的圖片

“這些蘑菇和剛才認識的一樣嗎?”引導幼兒從顏色上進行區別

“你見過這些蘑菇嗎?如果見過是在哪裡見過的?”“菜市場裡有得賣嗎?”“吃了以後會怎麼樣?”

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知道圖片上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有毒蘑菇大都有鮮豔的色彩,如果小朋友在野外、大樹下、草地上看見一些長得很漂亮的蘑菇千萬不要用手去碰或採來吃,否則會有危險,而菜市場裡賣的和剛才所認識的蘑菇都是可以吃的,營養很豐富。

2、演示課件

老師可以在一旁加以簡單的解說

課件的內容:

(1)把蘑菇所含的營養素設計成健康的可愛的卡通形象,圍繞在蘑菇的周圍,整個畫面被撐得滿滿的

(2)畫面上出現各種冒著誘人香氣的蘑菇佳餚,有肉絲蘑菇,雞塊燜蘑菇,蘑菇雜錦,美味蘑菇湯……香噴噴的,冒著熱氣

(3)一個又瘦又小的小孩直盯著香噴噴的蘑菇,吸著鼻子,口水都流了出來,直嚷:“好香!好香!”

(4)小孩終於忍不住了,狼吞虎嚥地猛吃著蘑菇,吃得肚子鼓鼓的

(5)吃完蘑菇後的小孩開始變,變得漂亮了,長高了,聰明瞭,身體棒了。畫面的最後小孩豎著拇指說:“蘑菇真棒!我最喜歡吃蘑菇!”

小朋友一邊看,感覺自然就會跟著畫面走,看完了以後,小朋友也會覺得蘑菇好香!蘑菇好棒!想吃蘑菇的願望很強烈

(五)與幼兒一起分工合作,做“傘”大餐

通過前面一系列環節的鋪墊,當老師提出“我們也來做一頓‘傘’大餐”時,幼兒一定會積極的響應

首先,老師和幼兒一起商量怎樣才能做一頓美味好吃的“傘”大餐,然後讓幼兒自由分工合作。老師可以示範一下如何把蘑菇撕成小細塊,就可以開始了,有的幼兒撕蘑菇,有的幼兒洗蘑菇,小朋友操作的時候,可能會顯得手忙腳亂,甚至在那亂忙,這不要緊,只要幼兒能開心參與其中,這就很好了,老師可以適時的進行指導小朋友做好了準備,最後就是老師進行烹飪,做“傘”大餐囉!

這一頓“傘”大餐在小朋友看來一定是很美味的,因為對自己參與煮出來的東西,幼兒都會很期待去嘗一嘗,吃一吃,就算味道不怎麼樣,幼兒都會吃的很開心。這個過程不但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與人分工合作的能力,也讓幼兒從此喜歡上了蘑菇的味道!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個環節可以延續到下課後。

(六)活動的延伸

讓幼兒平時留意一下其它像傘一樣的東西,收集有關的材料,放在觀察區裡,讓大家來進行觀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