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節奏》說課稿

說課稿1.38W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奏》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節奏》說課稿

《節奏》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活動是中班音樂活動:《有節奏的聲音》

一、教材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讓兒童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培養兒童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變化,為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增強兒童的對節奏樂的興趣。因此我將本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分辨聲音的長短,用線條畫出來。2、分辨聲音的高低,用圖畫出來。3、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辨三種不同的音型。

(一)延長音:彈延長音時,要稍微放慢,延長音的音是很長,兒童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對來說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兒童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視覺形象就很容易理解,當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相聯絡時,抽象的東西也變的形象了,兒童很容易就能運用動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現出來。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動的難點,利用情境啟發的教學方法由休止符聯想到陷阱或障礙,需要停一拍,從而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記憶節奏型。

難點: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傾聽是感知音樂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傾聽處於他身邊的聲音,比如兒童所熟悉的動物,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和人們活動多發出的聲音等,如果能從小培養兒童對周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傾聽興趣和傾聽能力,將會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豐富他們對聲音的各種感性經驗。

(二)認識音樂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樂作品獲得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進一步深入引導他們認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結合切身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鞏固、發展和深化兒童的音樂感受能力。

(三)能區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各種不同的樂器因其構造不同而讓其有不同的音色特點,三歲之前的兒童對樂器和人聲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歲的兒童不但能區分人聲和樂器還能學會用各種不同的音色來表現音樂。

(四)通過視覺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受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我們可以藉助於一些圖畫、動畫、教具、情景佈置等來簡單地演示音樂的意境,從而觸發兒童的創造性想象來了解明白樂曲的性質、情節、情緒,所以適當地調動視覺對幫助兒童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動準備:

每位兒童一支筆、一張紙、鋼琴。

四、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幼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讓兒童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觀察讓兒童很容易分辨長與短的關係,引起兒童更好的思考與理解.

第二個環節是可以加深兒童對三種音型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讓兒童在活動中以遊戲為主,深入活動幫助瞭解.

五、活動過程:

1、讓兒童分辨三種不用的節奏型。

(1)延長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幾個音反覆出現。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請兒童邊聽邊唱感知這三種聲音的長短、高低,然後用線條或圖畫出來。兒童繪畫結果不做統一要求,只要兒童能講出道理並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對於能力差一點的兒童要求他只畫音的長短,如幼師唱5———和5555啟發他們畫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複幾遍。

請兒童玩排排隊的遊戲。將兒童分組,聽到5————的聲音站成一直線,聽到1234543212345432兒童手拉手分開站成彎曲的對形,聽到50505050兒童站成一高一低(蹲)對形。反覆幾遍鍛鍊兒童的靈敏性。

六、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內,聽錄音做畫聲音的遊戲。

估量:基本上能用線條表示出音的長短。

評析:

通過畫聲音,能反映出兒童對音長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兒童能將5050畫成■□■□,而有的兒童畫成╳〇╳〇,還有的兒童畫成,有個鉛筆有頭,有個鉛筆沒頭。畫聲音對兒童在音樂的感受力的表現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動結束:

兒童一起探討。

《節奏》說課稿2

一、說大綱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的要求,學生必須瞭解和掌握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節奏的特點及音型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節奏的體驗與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瞭解節奏對錶現音樂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鑑賞和評價能力。

二、說教材

本課選自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七年級年級下冊,主要教學內容是:

1、瞭解寬疏、密集的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特點和作用,增強學生內在的音樂感受。

2.將學生對疏密節奏的感受深入到形體表演及實踐創作等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在教學中,我製作了音畫結合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欣賞,充分了解寬疏、密集的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特點和作用,並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與文學、美術、舞蹈等其他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同時,通過學生的創作表演,來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節奏有疏密之分並感受其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中所出現節奏的內在審美感受,鼓勵學生髮揮其主體性作用,進行創作性嘗試。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奏”“念”“演”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節奏與音樂情緒的內在聯絡,並通過集體合作、討論創作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來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法

為了能幫助學生在對比中尋找共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節奏與音樂情緒的內在聯絡,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因此我有目的地安排學生欣賞了熱烈、喜慶的《好日子》;優美、抒情的《雪絨花》、《同一首歌》;輕鬆愉快、不緊不鬆的《校園早晨》及剛柔相濟的《中國功夫》,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不同節奏給自己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模仿法  

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節奏入手,通過模仿《好日子》的前奏、《同一首歌》的節奏音型,使學生積累感性經驗,為下面的創作積累素材。

3、探究法

通過打擊樂的演奏、歌詞的朗誦、用畫面表現《雪絨花》意境、用動作表現中國功夫的剛柔相濟等環節的安排,給學生提供了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4、合作法

通過小組合作,改變《閃爍小星星》的節奏來表現小星不同形象這一創作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法

將文學、美術、舞蹈、武術等藝術表現形式滲透到節奏教學中,通過以節奏為主線的藝術綜合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一)組織教學:師生用“同學們|好—|您好0|您好0|老師您|好—|!”的音樂節奏相互問好。

(二)新課匯入:欣賞MTV《好日子》,感受其音樂情緒。

(三)新課教學:

1、師:通過欣賞,大家感受到《好日子》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呢?(熱烈、喜慶)

2、哪一部分最能表現這種情緒呢?(前奏)

3、分析前奏的節奏特點:在同樣速度下,同一單位拍裡,音的含量多,節奏密集。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敲出節奏。感受密集的節奏表現出的是歡快、跳躍的情緒。請大家列舉幾首曲子,加以分析證實。再出示其他密集的節奏音型,為下面的創作積累素材。

5、欣賞MTV《雪絨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樂形象。(優美、抒情)

6、分析其節奏特點並請學生用歌詞來朗讀節奏,並試著用畫面或線條來表現音樂的形象。出示其他舒緩的節奏音型。

7、出示四拍子曲子《同一首歌》的節奏,請同學填詞深情演唱,感受舒緩的節奏所表現出的優美形象。

8、出示《校園早晨》的節奏,體會不緊不鬆節奏能表現出輕鬆、愉快之情。

9、出示《中國功夫》的節奏,師用木蘭扇、生用武術亮相動作分別表現中國功夫的剛柔相濟。

(四)綜合活動:

1、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

體會此歌曲的情緒,不緊不鬆的節奏表現了小星星何種形象?(好象在眨眼、閃爍)

2、由學生分組自創節奏

全體同學分為若干小組,每人通過對《閃爍的小星》節奏寬疏與密集的變化,來表現小星星睡覺、歌唱、舞蹈等不同的音樂形象,並根據所創作的形象為其取名。

3、同學們展示自己創作的節奏,並用朗誦、演唱、或舞蹈等表演形式來加以表現,教師用有節奏的.掌聲予以積極評價。

(五)本課小結:

1、師生間以節奏性的語言總結本課。

2、屏顯下課畫面,師生互道再見。

總之本課以音樂重要表現要素——節奏為主題進行展開的,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音樂欣賞中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節奏美,把文學、美術、舞蹈、武術等藝術表現形式滲透到節奏教學中,節奏的創作及實踐性練習能夠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當然,這些手段也不能解決音樂課的全部內容,在此,希望各位老師多加指導,謝謝。

《節奏》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打擊樂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並能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打擊樂活動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門課程,平常在班級開展的打擊樂活動中,使用的都是正規的樂器,這些樂器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已不再那麼新奇了,於是我萌發了一個利用空奶粉罐、空餅乾盒來替代鼓,在易拉罐內裝些綠豆製作成沙球讓幼兒進行演奏的想法。我選擇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為本次活動的背景音樂,這首曲子旋律歡快,節奏型簡單統一,整首樂曲的節奏型均為XX|XX|XX|XXX||與本次活動幼兒要學習、掌握的節奏型相符。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節奏型XX|XX|XX|XXX||。活動的難點我定位為看教師的指揮分聲部演奏。

二、說目標:

我們班的幼兒都很喜歡打擊樂活動,打擊樂活動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實現幼兒享受奏樂活動的快樂,體驗音樂和打擊樂器演奏的整體音效的樂趣;發展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藝術展現的能力,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力方面的目標:掌握節奏型別XX|XX|XX|XXX||;並能根據簡單的節奏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互相配合協作,嘗試用教師自制的樂器進行打擊樂活動。

2、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在師生合作中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3、《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廢舊材料替代樂器進行演奏活動。"所以我從認知方面提出了第三個目標:知道廢舊材料也能發出有趣的節奏,增強幼兒的節儉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過程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律動匯入法、激趣遊戲法、圖譜教學法。

1、律動匯入法:小朋友們在律動中不僅感受了音樂,還在不經意間拍、踩了本次活動所要掌握的節奏型別。

2、激趣遊戲法: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這個遊戲捉住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還帶有挑戰性,使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積極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節奏。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其實遊戲的過程就是一個分解、整合學習節奏的過程。

3、圖譜教學法。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圖譜上形象的圖案直觀易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並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物件,用動作和材料的操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因此活動中讓幼兒聽一聽、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動安排豐富。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個人演奏、集體演奏的形式加強了幼兒的節奏練習。

四、說準備:

1、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節奏譜兩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一張。

3、我還準備了空奶粉罐、餅乾盒和用易拉罐製作的沙球作為本次活動的打擊樂器。

五、說過程: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怎樣才是好的開始。我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節奏活動莫過於教師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愉快、主動地去學習節奏。本次活動以律動開始,我引領著幼兒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聲中聽節奏、拍節奏、踩節奏從而有效地匯入活動的目的。

2、通過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引導幼兒根據節奏譜練習節奏XX|XX|XX|XXX||。並提醒他們廢舊材料也能發出美妙的節奏,廢棄物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3、請幾名幼兒嘗試根據節奏譜進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引導全體幼兒練習連貫地拍歌曲節奏。

5、分組練習演奏樂器。將幼兒分為兩組:男孩為小熊隊;女孩為洋娃娃隊。兩隊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分別在活動室的左、右兩邊的方陣坐下,並按音樂節拍練習演奏。

6、在幼兒熟悉整首歌曲節奏、掌握了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之後,組織幼兒集中。

(!)在教師的指揮下,集體演奏。

(2)分聲部演奏:提醒幼兒老師的左手指揮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揮沙球演奏,雙手同時指揮就是合奏了。

8、活動的最後,請幼兒放下樂器,輕輕地走到老師的身邊,告訴他們:不單是樂器能發出有趣節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就這樣,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聲中,帶著愉快、期待的心情離開了活動室。

六、說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集體演奏到分聲部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

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分組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為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分聲部演奏播放背景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節奏》說課稿4

一、教材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變化,為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增強幼兒的對節奏樂的興趣。因此我將本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分辨聲音的長短,用線條畫出來。2、分辨聲音的高低,用圖畫出來。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辨三種不同的音型。

(一)延長音:彈延長音時,要稍微放慢,延長音的音是很長,幼兒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對來說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幼兒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視覺形象就很容易理解,當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相聯絡時,抽象的東西也變的形象了,幼兒很容易就能運用動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現出來。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動的難點,利用情境啟發的教學方法由休止符聯想到陷阱或障礙,需要停一拍,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記憶節奏型。

難點: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傾聽是感知音樂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傾聽處於他身邊的聲音,比如幼兒所熟悉的動物,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和人們活動多發出的聲音等,如果能從小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傾聽興趣和傾聽能力,將會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豐富他們對聲音的各種感性經驗。

(二)認識音樂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樂作品獲得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進一步深入引導他們認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結合切身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鞏固、發展和深化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

(三)能區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各種不同的樂器因其構造不同而讓其有不同的音色特點,三歲之前的幼兒對樂器和人聲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歲的幼兒不但能區分人聲和樂器還能學會用各種不同的音色來表現音樂。

(四)通過視覺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我們可以藉助於一些圖畫、動畫、教具、情景佈置等來簡單地演示音樂的意境,從而觸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來了解明白樂曲的性質、情節、情緒,所以適當地調動視覺對幫助幼兒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支筆、一張紙、鋼琴。

四、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教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觀察讓幼兒很容易分辨長與短的關係,引起幼兒更好的思考與理解.

第二個環節是可以加深幼兒對三種音型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在活動中以遊戲為主,深入活動幫助瞭解.

五、活動過程:

1、讓幼兒分辨三種不用的節奏型。

(1)延長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幾個音反覆出現。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請幼兒邊聽邊唱感知這三種聲音的長短、高低,然後用線條或圖畫出來。幼兒繪畫結果不做統一要求,只要幼兒能講出道理並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對於能力差一點的幼兒要求他只畫音的長短,如教師唱5———和5555啟發他們畫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複幾遍。

請幼兒玩排排隊的遊戲。將幼兒分組,聽到5————的聲音站成一直線,聽到1234543212345432幼兒手拉手分開站成彎曲的對形,聽到50505050幼兒站成一高一低(蹲)對形。反覆幾遍鍛鍊幼兒的靈敏性。

六、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內,聽錄音做畫聲音的遊戲。

估量:基本上能用線條表示出音的長短。

評析:

通過畫聲音,能反映出幼兒對音長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幼兒能將5050畫成■□■□,而有的幼兒畫成╳〇╳〇,還有的幼兒畫成,有個鉛筆有頭,有個鉛筆沒頭。畫聲音對幼兒在音樂的感受力的表現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動結束:

幼兒一起探討。

《節奏》說課稿5

一、課題:美術的節奏

二、教材:山東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課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學生分析:

對於花邊(二方連續紋樣),學生並不陌生,三年級已有所接觸,並初步掌握了繪製的方法,為了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已接觸過的知識的興趣和新鮮感,在教學設計上,把重點側重放在掌握花邊的排列規律並學以致用,聯絡生活,嘗試運用花邊裝飾生活用品,通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佈置房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學習中發展發現美、運用美、表現美。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要創設良好的人文情境,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協作能力,並在輕鬆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

五、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花邊作為切人點,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瞭解花邊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本課體現了“美術·人文”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對花邊有了深入的瞭解,認識到花邊在形狀、排列上的藝術特點,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欣賞不同排列方法的花邊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其裝飾美化環境的功能。對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邊進行欣賞,調動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創造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級學生的

審美心理特點和表現能力。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感知花邊與生活的聯絡,認識、瞭解花邊的造型及裝飾的特點,學會運用花邊進行裝飾。

2、能力性目標:通過剪、貼、畫、印等方法,能利用花邊的多種排列方法進行裝飾,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並通過本課,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3、情感性目標:通過欣賞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錦等各種物品,促進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瞭解與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樹立互助、合作的集體觀念。

4、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瞭解民俗文化,珍視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七、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欣賞生活中不同的美術節奏,使學生能夠利用二方連續或有規律的紋樣,通過小組合作設計、佈置帶有民族特色的房間及物品。

八、教學難點:

如何將單獨紋樣有規律的排列或重新組合,創造性的設計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設計、裝飾和佈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間。

九、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彩色紙、剪刀、各種花邊、音樂、有花邊的少數民族物品等。

2、學生準備:彩色水筆、橡皮泥、顏料、臘光紙、剪刀、雙面膠、製作好的各種花邊等。

十、教學過程:

(一)、引導發現,舞蹈匯入。

1、教師帶領學生跟著《兔子舞》音樂有規律的跳舞,增強趣味性,並在音樂和舞蹈中感受音樂的節奏。

2、教師請1—2位學生根據兔子舞的節奏用圖案或圖形表現出來,感受美術中蘊含著音樂節奏的美。引出課題。

3、教師示範,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本環節設計意圖)《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節奏感強的兔子舞,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通過有規律的音樂節奏去發現美術的節奏,認識到音樂美術的共性。

更好的體現出課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學習交流,啟發聯想。

1、課本中“知識窗”的學習。

2、搶答遊戲,讓學生找出畫面中出現的有規律、有節奏的景或物,並進行搶答。

3、展示具有廣西特色的少數民族服飾及物品,增加對廣西民族特色物品的瞭解,增強審美意識。

4、設問:這些圖案平時我們都見過,你們把它叫做什麼啊?

花邊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本環節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課本學習瞭解了音樂和美術的共性,並通過欣賞課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種有規律、有節奏的東西,進一步感受二方連續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並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感。靈感來源於生活,在欣賞完教師提供的實物之後,學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這些也為後面學生進行設計花邊的排列方法的環節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直觀學習、開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師通過例項(學生扮演兔子,以單獨紋樣的圖案再現)讓學生直觀的複習二方連續紋樣知識,並與音樂相結合,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的旋律用肢體嘗試擺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師示範把花邊進行重新組合,學生動手嘗試設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師把花邊撕開後,根據不同於兔子舞的音樂,把單獨紋樣進行重新排列,變化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啟發、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讓學生能夠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過實踐,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3、賞課件,從課件中學習更多的排列方法並引出作業。

(設計意圖)在欣賞完大量的花邊圖案後,學生對花邊的多種排列方式就更有興趣了,在這一環節中,採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明白了二方連續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和裝飾功能、這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作業中,如果選擇適當的花邊排列方式來美化環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也是解決本節課的難點之一。

(四)、小組合作,快樂表現。

1、學生去房間自由參觀,對房間構造有個整體的瞭解。並把自己感興趣的、想佈置的東西記下來。綜合全組意見,把本組最想佈置物品反饋給教師。

2、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分小組分工合作佈置本組負責佈置的物品,討論一下製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實設計、佈置的人員,進行分工。)

3、學生分工合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分組活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輕鬆、自由、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美術體驗活動中增強友誼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發現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交流、協作發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學評價。

1、學生自由相互展示評價,展示自我,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2、教師帶領大家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體現“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既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對學生學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評判能力,同時有助於同學自己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節奏》說課稿6

一、說設計意圖:

各種各樣的豆子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綱要》提出:“提供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將幼兒熟悉的東西帶入教學活動中,增加幼兒的興趣,然而用新鮮的方法,玩豆子,更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在用豆子打擊節奏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分辨蠶蟲和赤豆的聲音,產生對節奏的興趣。這是認知目標,即幼兒對知識獲取的突破點,通過分辨蠶豆和赤豆的聲音,從而產生對節奏的興趣。

2.嘗試用豆子發出的聲音,結合身體動作為兒歌或歌曲打節奏。技能目標,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學會用豆子來打節奏,學習新本領。

三、說重點、難點:

用豆子發出的聲音根據小鈴表現節奏,例如:╳╳|╳╳╳|

四、說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紅赤豆和蠶豆。

物質準備:紅赤豆、蠶豆若干、罐頭若干、紅綠標籤、音樂。

五、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我設計了環環相扣的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以豆媽媽找豆寶寶的故事情節匯入,引出調皮的豆寶寶,快速吸引幼兒注意力,又帶動了幼兒好奇心,激發幼兒的興趣。

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是活動重點、難點所在,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著重談談這一部分的設計。

1.以“讓豆寶寶跳舞”的形式,通過不同豆子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來分辨兩種豆寶寶。與目標一學習分辨蠶豆和赤豆的身音相一致。

2.接著通過讓幼兒自由嘗試分辨豆寶寶的聲音,並將紅綠標籤貼到八寶粥罐上,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充分達成目標一的學習。

3.再讓幼兒跟著小鈴請豆寶寶跳舞,使幼兒產生對節奏的興趣。與目標一後半部分相一致。也是重難點的一個突破環節。

4.教師跟豆寶寶跳舞、說話,是活動的一個遞進,在說說玩玩中培養了幼兒節奏感,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最後與豆寶寶一起跳舞,將活動推向一個高潮,幼兒的身體隨音樂節奏動起來的同時,豆寶寶也一起動起來,幼兒的情緒也會十分高漲、興奮。也與目標二探索用不同的豆子,結合身體動作為歌曲打節奏相一致。

在這個環節中是孩子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分辨出蠶豆和赤豆發出的不同聲音,也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第三部分

除了這些豆寶寶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還有其他我們身邊的東西也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回家去找一找。作為一個活動的延伸,使課堂更加生活化。

六、設計亮點:

1.活動一開始,我使用了豆媽媽的身份,引出了調皮的豆寶寶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以此為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中。在小班剛開學,教幼兒做早操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於擬人形象的很喜愛,由此,我設計了用豆寶寶引出本次教學活動,能快速使幼兒進入情境。

2.在活動中,我運用的材料是紅赤豆與蠶豆,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他們不知道還能與豆寶寶做遊戲,激發幼兒的求知慾。而兩種形狀、顏色、大小完全不同的豆子,能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音,便於幼兒的分辨,增強其自信心,活動能更順利的開展。

《節奏》說課稿7

課時:一課時課型:綜合課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節奏有疏密之分並感受其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中所出現節奏的內在審美感受,鼓勵學生髮揮其主體性作用,進行創作性嘗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節奏的寬疏、密集以及在音樂表現中的特點和作用,增強學生內在的音樂感受。

2、將學生對疏密節奏的感受深入到實踐創作等活動之中,並能形象地表現出來。

三、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打擊樂器、木蘭扇、鋼琴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用“同學們|好—|您好0|您好0|老師您|好—|!”的音樂節奏相互問好。

(二)新課匯入:欣賞MTV《好日子》,感受其音樂情緒。

(三)新課教學:

1、師:通過欣賞,大家感受到《好日子》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呢?(熱烈、喜慶)

2、哪一部分最能表現這種情緒呢?(前奏)

3、分析前奏的節奏特點:在同樣速度下,同一單位拍裡,音的含量多,節奏密集。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敲出節奏。感受密集的節奏表現出的是歡快、跳躍的情緒。請大家列舉幾首曲子,加以分析證實。再出示其他密集的節奏音型,為下面的創作積累素材。

5、欣賞MTV《雪絨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樂形象。(優美、抒情)

6、分析其節奏特點並請學生用歌詞來朗讀節奏,並試著用畫面或線條來表現音樂的形象。出示其他舒緩的節奏音型。

7、出示四拍子曲子《同一首歌》的節奏,請同學填詞深情演唱,感受舒緩的節奏所表現出的優美形象。

8、出示《校園早晨》的節奏,體會不緊不鬆節奏能表現出輕鬆、愉快之情。

9、出示《中國功夫》的節奏,師用木蘭扇、生用武術亮相動作分別表現中國功夫的剛柔相濟。

(四)綜合活動:

1、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

體會此歌曲的情緒,不緊不鬆的節奏表現了小星星何種形象?(好象在眨眼、閃爍)

2、由學生分組自創節奏

全體同學分為若干小組,每人通過對《閃爍的小星》節奏寬疏與密集的變化,來表現小星星睡覺、歌唱、舞蹈等不同的音樂形象,並根據所創作的形象為其取名。

3、同學們展示自己創作的節奏,並用朗誦、演唱、或舞蹈等表演形式來加以表現,教師用有節奏的掌聲予以積極評價。

(五)本課小結:

1、師生間以節奏性的語言總結本課。

2、屏顯下課畫面,師生互道再見。

評課稿(音樂課)

評課內容:

本節音樂課,從教學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各種打擊樂器、教具的合理運用,以及精心設計的教案,都體現了王飛老師在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這也說明了上課教師對校內公開課的重視程度。

本次課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並很好的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步驟設計清晰、合理。

本節音樂課,給我最大的感觸: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融洽,教師與學生始終處於互動、輕鬆的狀態,課堂充滿了學生歡樂的笑聲,學生表現出了一種積極、歡快的情緒,特別是當學生上臺表演和教師與學生的配合表演,完全調動了學生歡快的情緒,讓學生在這種輕鬆、歡樂的教學中,不僅學到了音樂方面的知識(如音樂節奏的變化所體現出的內在音樂情緒狀態),也愉悅了學生的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師基本功紮實,能很好的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微笑,體現了良好的親和力,使本次課一直處於相互信任、和諧的氛圍下進行教學。

總之,本節音樂公開課是成功的,對於本身缺乏音樂知識的我,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議,但是有一點,(也不知對錯),在課的最後,能否集體在音樂伴奏下較完整唱一遍由學生改了節奏的《閃爍的小星》,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感覺。

評課稿

授課內容:綜合課

課前準備

在課前,對教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教學目標明確、課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等周密、詳細。

課的結構合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的進展基本按教師原先所設計的展開,從課的匯入到學習新的知識,環環緊扣,該詳的詳、該簡的簡、安排合理。

能用普通話上課,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音樂課的特色就這樣體現出來了。

教師有很紮實的基本,體現在教學中,表現為講解清楚,教態自如。在教學中收放自如。聽這樣的課,給本人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希望王飛老師再接再勵,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創出一條新路。

《節奏》說課稿8

一、 說教學理念

高中藝術課的“內容標準”,其中對認識音樂節奏在生活中如何表現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節奏的體驗與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寬廣的領域中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潛能。本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教育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重點,通過感知作品、體驗作品這兩個環節,昇華到學生自己創作作品。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節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

(3)注重個性發展。這節課除了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外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為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興趣都有不同,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表現手段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

(4)鼓勵創新精神,通過學生自己的創作過程,達到一個目的,發展學生創造潛質,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 說教材

1、 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音樂鑑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具備良好的音樂鑑賞能力,對於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高中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並對所有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係,進而為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多視角的探討,加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

(2)通過探討音樂要素中的節奏在表現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分辨和體驗不同生活場景的情感,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3)初步獲得理解音樂、分析和評價音樂情感的能力,並在創作和交流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

3、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要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新理念。能夠運用自己具有的綜合知識將多種節奏元素融入到節奏的創編中,豐富其創作。

三、說教法:

教師確定的教法,必須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能力來決定的,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運用了“引——激——拓”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堅持新課標、新理念,注重學生獲得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為原則。高中藝術課應該注重多元性,本課的設計就本著與多學科聯絡,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為主線、創造為目的。發展學生個性體現能力為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欣賞經典音樂作品作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活動。運用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己的體驗,體驗後的自我創作與表現這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體現教學目標——表現生活的能力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創作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這是感知本節課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加強了解本課的內容,同時也觸動了學生創作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檢驗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四、說學法:

在音樂學習中,讓學生參與活動是最主要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中我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讓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運用“引——激——拓”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首先引,這樣做的好處是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在學習前是很重要的。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我採用了討論法,讓學生們自己發表自己的觀點,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有利條件進行實踐法,自我創造、表演。拓展知識面,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結合學科的多元性學習是新課標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學中,以討論、表演、評價形式在課堂中教學,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人格魅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針對教學目標,為這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作了精心的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覺中,貫穿於音樂實踐中,教學過程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導課

(1)創設情景。(教師播放優美的音樂)這樣做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匯入:設計有節奏的音響,讓學生先動手感受音樂節奏。

第二部分:授新課

(1)播放一段精彩的打擊樂片段。

(2)學生思考問題:片段中用什麼物品作為打擊樂來進行演奏

B這些日常生活用品所發出的聲音有何特點或層次之分。

C他們演出的場地在那裡?你覺得這樣做的用意是什麼?

D觀察教室裡,有什麼東西可以成為你手中的打擊樂器。

(3)作者簡介、作品簡介。這一環節設計是給學生一些音樂常識性的知識,作為一種知識積累。

(4)音樂體驗:讓學生感受節奏情緒。這樣做的目的是對討論的一種認識。

(5)引申環節:結合上面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提煉片段中的典型節奏,並且共同體驗。設計這個環節,就是體現探究性學習這個新理念,讓學生在理解、感受音樂情緒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性的教學,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6)創作與表現:通過對前面知識的認識,學生們把研究性學習中得到的感悟進行創作,展示他們的才能,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設計這個環節是根據新課標的發展學生研究性學習設計的。

(7)教學評價:分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設計這個環節是加深學生的對所學的知識的評價,鍛鍊學生的自我評價力。讓學生通過對比進行評價和互評加深交流學習。同時起到本課小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