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找規律說課稿

說課稿2.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規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規律說課稿

找規律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並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 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 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 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動腦,找出規律,鞏固發展

5. 教學總結。

四、 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遊戲引出規律

(板書:找規律)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繼續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複出現,重複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

之後,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後,我領著學生進行拍手遊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說,只管著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著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說,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 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既然在貼圖和拍手中都存在規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有規律。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有的同學說:“晴天雨天”,這個時候,老師要指出並分析這不是規律。有的同學說得很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紅綠燈等等。

4、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這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手中課本,按照一定的規律,在書上塗上顏色。擺完後,交流展示的時候要讓別的學生說出是按照哪樣的規律來排列的。

5. 教學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最後,佈置作業:請同學們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律?

五、 說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這節課學生前段時間表現很好,精力集中,接近下課時,學生有點精神渙散。因為知識點簡單,學生在動手操作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我處理得不大好,本應該再講數字規律的,但是我這節課卻沒有涉及到。另外我感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並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

找規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頁的例題,以及相關的練習題。

 2、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化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瞭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絡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6、教具準備

教具:主題掛圖、教學課件

學具:每位學生準備小棒和石子。

二、說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遊戲名字叫猜一猜,請看:

1、出示:

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氣球是什麼顏色?

2、出示:

請你們猜一猜,中間應該擺上什麼水果才能使它們的排列有順序,且更美呢?

師:你們真棒!能準確地猜出問題的答案。誰來說說,你們剛才在猜的過程中,是根據找什麼而猜出來的呢?

生:找規律。

師:對!你們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設計理念:以遊戲猜一猜的形式匯入新課,讓學生在感知規律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既與本課的學習內容相聯絡,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慾望)

(二)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出示教學主題圖:小兔樂園

師: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一下:小兔樂園!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師:請你們把在小兔樂園裡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組裡的同學說說。

2、觀察數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行物體有多少個,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

教師依次提出教科書上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三部分分別數一數,分別得出兩種物體的個數,然後按問題順序,根據學生數的結果,分別板書三行,顯現出各是多少。

3、比較發現

(1)師:比較每行兩種物體,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先和你的同桌說說。

(2)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發現了什麼規律,教師幫助學生把話說通順,清楚。

4、歸納規律

(1)師: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從、我們發現小兔樂園的情景中有怎樣的規律?

(2)學生歸納規律。(板書略)

(設計理念: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資訊資源,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說一說,小組交流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尋找規律)

(三)理解規律

擺一擺,比一比,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用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間擺一個石子。數數小棒的根數和石子的個數,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並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2)組織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新知再現,對新知起到檢查、鞏固、提高的作用,對規律有著更深的理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四)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說一說,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設計理念: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10根電線杆,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週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後一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創造規律

同學們可真行!能夠找到了規律,還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現在老師考考你們:誰能以我們班的一部分男同學和一部分女同學進行排列,並使他們排列有規律可尋?

(設計理念:運用現在的學習資源,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總結歸納

師: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舉手發言)在生活中,在數學王國裡,還有更奇妙的規律等著你去探索。只要同學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設計理念:這樣的總結,既歸納了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又能激起學生不斷探索知識的決心和慾望)

附板書設計

找規律

圖片手帕910夾子

主題圖片蘑菇78兔子

籬笆1213木樁

圖片

兩種物體間隔著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物體個數比中間的多1,或者說排在中間的物體的個數比兩端的少1。

(設計理念:這樣的板書既突出教學重點,又簡單明瞭,便於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找規律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有著廣闊的生活背景,也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本課時是《找規律》知識體系中的起始內容,即讓學生探索,發現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所熟悉的“六一”兒童節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包含著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同時還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實踐活動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教學目標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因此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基於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結合農遠資源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分析

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班孩子們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不僅活潑,好動,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風格——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敏捷。

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和規律性的習題,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將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遊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圖文結合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環節: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以“動作接龍”的遊戲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上課開始,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引入,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遊戲中來,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增強了學生探究規律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尋找規律

1、看圖找規律

創設情境:“六一”到了,學校組織聯歡會,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會場,一起來看看吧。

然後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設計意圖:藉助農遠資源我利用主題圖,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聯歡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探究,在農遠資源的輔助下,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

學生找到圖中有規律的事物之後,再去完成例1,輕而易舉。(課件出示例1)

最後師生共同小結:這些圖形、物體和小朋友都是兩個為一組,重複出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去找規律,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規律的美,並掀起了探究規律的高潮。】

2、擺圖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活動來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為學習例2做準備的,我並沒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藉助給定的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律擺一擺,並說說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學生們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並進行相互間交流,創造性的擺出多種方法,在操作和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操作後,請學生說說自己組是怎麼擺的,按照什麼規律,緊接著完成例2學習,水到渠成。(課件出示例2)

3、塗色找規律

請學生合作探究:根據從中發現的規律繼續塗下去,看哪個小組塗得又快,又準,又好?塗完後,派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是按照什麼規律塗色的。(課件出示例3)

【設計意圖:我從學生的愛好—畫畫入手,為學生

創設了他們喜愛的塗色比賽情境,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在活動中又一次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師生互動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利用掌聲來找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掌聲來找規律,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尋找身邊規律的慾望,為後面生活中找規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聯絡生活,創造規律

1、生活中找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絡生活,找出身邊的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造規律

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創造出美麗的圖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的方式,用塗色活動來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大膽創作中加深了對規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

3、欣賞作品

將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們邊欣賞邊評價,並說說作品是按照什麼規律創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相互間欣賞作品,開闊了視野。在欣賞和評價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取長補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創新意識。】

(四)嘗試練習,應用規律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應用,為了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此環節,我設計了三種類型的練習題。(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習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戰性,此環節,我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循序漸進,在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驅使下,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創作,增強了應有創新意識。】

(五)課堂小結,欣賞和暢談規律

1、欣賞有規律的圖片。(播放課件)

只要我們留心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比如斑馬身上有規律的條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馬路上的斑馬線,提醒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注意安全;還有春天生機勃勃,夏日晴空萬里,秋天果實累累,冬天大雪紛飛,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四季有規律的變換等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有了農遠資源庫提供的課件的展示,使學生感受規律美,學會欣賞規律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2、課堂小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然後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麗,精彩。希望同學們能夠做一個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孩子!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和動手創造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例1例3

紅黃一組,重複出現。綠黃一組,重複出現。

綠紫一組,重複出現。藍黃紅一組,重複出現。

紫紅一組,重複出現。

女男一組,重複出現。

例2

正方體、圓柱體一組,重複出現。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一組,重複出現。

找規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裡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絡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說說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裡,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裡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說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資訊。

3、問:你能發現這些資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著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資料,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裡面的多1,排在裡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資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開展此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進行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蘊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我在本節課教學時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資訊科技等多種工具的強有力支援下,給學生提供多種素材,以實踐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說學情分析

1、一年級的學生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佔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徵也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

2、本年齡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應用資訊科技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並能體驗到一種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發現事物的規律,進而按自己的審美觀點創造規律,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通過塗色、擺學具、佈置教室等生動活潑的情境,培養學生概括、推理和創新的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和資訊科技手段的幫助下,使學生初步學會發現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創造規律,能夠對思考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運用規律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規律,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自由發揮想像力創造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髮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資訊科技的依據和思路:

1、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與日常生活經驗聯絡緊密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規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觀事物的簡單變化規律。

2、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事物規律的發現、欣賞、創造過程中去,並能將創作作品通過多媒體網路教學平臺進行展示,使學生感受到資訊科技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和資訊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一些有規律的照片和圖片)

[螢幕依次顯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懸掛的燈籠、斑馬線等。]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這麼美的照片中有些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學生依次讀出。

3、明確目標:

教師引出課題——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使用意圖: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感知到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產生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的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活動中創造

第一次探究:

1、創設情景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佈置會場呢!

[課件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未佈置完的會場]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說些什麼?

2、自主探索規律:

①學生髮言: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說說這個會場是用什麼來佈置的;或發現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或發現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我會提示他們)

②小組討論:這些事物有什麼規律?

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一說。

③自由彙報,初步認識規律。

引導學生彙報:彩旗是按一面紅色、一面黃色交替出現的;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彩花是按紅、綠、黃這樣的規律來佈置的……

3、根據認識的規律佈置會場。

①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彩旗、燈籠、彩花布置的規律,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親自動手幫他們把會場佈置完。

②根據剛才初步感知的規律,請學生選擇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下一面彩旗的顏色,繼續佈置會場。

[計算機適時給予評判和鼓勵]

[使用意圖:通過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也有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

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佈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佈置完的會場。)

【設計意圖: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並伴隨著有規律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小朋友靜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大家看:課件演示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難點。】

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場券(教學例題3)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顯示聯歡會入場券或用練習卡出示入場券]要求學生用塗色工具或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畫一畫,塗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

3、當驗票員,校對結果。

誰來當驗票員?(請幾名學生上臺驗一驗其他學生的“入場券”)。

[設計意圖:通過“填聯歡會入場券”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為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4.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這樣做”;

①跟著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著往下做。

②每組設計一串動作,展示並帶著大家一起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88頁例題2)

①跟著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中提高、生活中運用

1、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麼收穫嗎?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規律?

2、佈置實踐性作業。

[出示“美麗的校園”圖,旁邊設定許多可移動“小樹”、“小花”和“小草”]

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春天來了,請小設計師們運用我們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我們溫馨的家吧!

[使用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用多媒體設計我們的校園,使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美術課程相互融合。學生興趣盎然中,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猜顏色 畫一畫

擺圖形 做一做

找規律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找規律》,它是在學生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基礎上教學的。學好這一節內容可以為下面繼續學習找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採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裡,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呈現例題情境圖,看看圖上有什麼?你能從圖中找出像我們剛才遊戲中手指和空檔這樣排列的事物嗎?看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最多?

學生交流,再問每一組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各有多少個,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說一說。

指名彙報並總結。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動手操作,並討論為什麼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比只排在中間的那種物體多1個呢?

3、教學想一想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蘊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周玉仁教授倡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能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活動,在豐富的現實問題的場景中,讓學生探索規律,而不是直接將規律灌輸給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著再回到主場景中,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裡,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最後可用多媒體演示。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四、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說課稿7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迴圈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迴圈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迴圈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著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找規律說課稿8

說一說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教學目標是:(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 。

教法與學法是:

1、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2、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面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意義。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式:第一部分通過遊戲,匯入新課,引出規律;第二部分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第四部分聯絡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五部分是運用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最後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遊戲匯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和學生玩一個簡單的“跟我學”的小遊戲。然後追問:同學們學得都這麼快,這麼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學生回答,指出遊戲中存在著規律的現象。(師板書:規律)

然後順勢說明: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雙手中,也存在著規律呢。不信?就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裡,我從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匯入,讓學生從簡單的遊戲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告訴學生在這一場景裡隱藏著一個規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然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觀察交流:自己從圖中獲取了那些資訊?這些資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此時學生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著再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資料,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緊接著師提出:是不是有這種排列現象的兩種物體,它們的數量就一定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找一找規律。(將板書補充完整:找規律)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資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動手操作,提升規律

首先,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並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上一個圓片,將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分別填入表格中,並觀察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溝通與例題中發現規律的聯絡。思考:按其排列位置,小棒相當於上面例題中的哪些物體?圓呢?小棒的位置和圓的位置有什麼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接著再進行對比:通過操作發現的規律與在例題裡發現的規律一致嗎?能把發現的規律總結出來嗎?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經歷數字化過程,進一步驗證規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再次經歷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的排列特點及個數關係的探究過程。溝通與例題中發現的規律的聯絡,使學生把獲得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簡單數學模型。]

四、聯絡實際,尋找規律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蘊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著再回到主場景中,現在有12只小白兔手拉手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想一想應該有幾個小蘑菇?

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裡,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圓形排列的物體的規律,我採用多媒體來進行模擬實驗:把12只小兔分別用12個數字來表示 /article/,如果每兩個數字之間出現一個蘑菇,有多少個蘑菇呢?仔細瞧,數字們要變魔術了!課件演示12個數字圍成一圈,形成一個鐘面(鐘面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通過以前的學習,都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和12個間隔)。然後師再提問:現在蘑菇的個數有變化嗎?為什麼?這樣的排列又有著怎樣的規律呢?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六、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數數、畫圖、擺學具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找規律說課稿9

一、教材與資源應用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並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設計理念:

1、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有意識地利用學生身邊或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從疑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增長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我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在猜一猜、說一說、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中,體驗感悟規律,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並從課堂上得到成功的快樂。

3、本節課的設計,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主,創設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推理和語言表達能力。

4、本節課的設計中注意各科知識間的整合,如:讓同學們做有規律的動作,是與音樂課的整合,讓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則是與美術課的整合。這樣把數學課與藝術交融,讓數學學習更加愉快,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並非枯燥乏味,數學學習是如此生動活潑、快樂有趣。

四、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情境匯入,初步感知規律。

2. 探究新知,認識規律。

3. 身邊數學,穩固延伸規律。

4.接洽生活,內化規律特徵。

5.全課總結,再現生活規律。

五、說教學過程

1. 情境匯入,初步感知規律。

利用給學生帶來的禮物引出規律

2. 探究新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出示課本的主題圖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複出現,重複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之後,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後,我領著學生進行拍手遊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說,只管著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著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說,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第1活動:火眼金睛觀察推理下一個出現的圖案是什麼

第2個活動:心靈手巧

(1)擺一擺擺出有規律的圖形。

(2)自己畫一畫塗一塗塗出有規律的顏色來。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動手創造規律。

4、接洽生活,內化規律特徵。

這一部分首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生活中的有規律的圖案。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輕鬆一下,一是欣賞生活中的規律。二是調整一下疲憊的心情是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好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有規律的。如聲音、動作等。可以讓學生學學聲音,做做動作。把音樂體操融合在一起。達到腦力和體力運動充分結合。

5. 全課總結,再現生活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然後用有規律的掌聲對自己的這節課表示評價。最後請同學們下課後一男一女有規律的走出教室。這樣就把這節課的內容內化了真正的用於到生活實踐中去。

六、說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找規律說課稿10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慧。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絡生活,欣賞規律

找規律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數字、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2、教學目標

①結合現實場景,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對數字、圖形、物體等的排列規律有初步的瞭解。

②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初步體驗尋找事物規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是發現數字、運算、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創設情景匯入———動手操作——合作學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動手操作。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用遊戲引入,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有規律的圖形,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促使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即具有一定規律的圖案進行觀察和提煉,從不同角度獲取裡面隱含著的數學資訊和規律,並加以符號化,使學生對這組規律的認識經歷了“感官描述具體的形狀、顏色,它們都是一種一個的,並進行分組認識圖形的規律。”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拼擺出規律的圖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4、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規律。使學生從規律之美感受數學。

找規律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

3、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匯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著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演算法,這裡注重分析計演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演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演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2)分組、確定除數;(3)列式計算。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演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演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找規律說課稿13

一、說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迴圈排列規律和旋轉排列規律。

2、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過教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材編排的特點和重難點

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後,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複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迴圈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迴圈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我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學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活動方式: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擺一擺,引導學生攻破難關。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在春節期間我們都要拜訪一些親朋好友。老師也不例外。有一天老師去朋友小東家,發現他家的牆面和地面很漂亮。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幻燈出示牆面)。

(二)、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1、認真觀察小東的這幅圖案,每一組都有哪些圖形?猜一猜,第4組應該怎樣排列?

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的規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4、小東的這幅圖案我們還可以從下往上來看,豎著觀察也有這樣的規律。

5、我們一起來看看地面圖案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規律?是什麼樣的規律?(出示地面圖片)

6、學生觀察圖片找出規律。

7、幻燈演示規律。

(設計意圖: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現的產生在學生充分討論和發現後,通過電腦演示,呈現牆面圖案的規律,並且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迴圈規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印象深刻。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找到規律後,聯絡生活找規律這一內容,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發散了思維,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三)、動手操作、發展規律

1.師:為了歡迎大家,好客的小東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出示三組水果)

可是他只擺了三組,第四組的水果他想請大家自己擺。小東還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先要說出前三排水果之間有什麼規律,才能擺放第四排水果。先找出水果之間的規律,再按規律擺一擺。 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2、小東還買了一些動物玩具來佈置房間,剛擺好了三排,還有一派沒有擺,想請同學們來幫幫忙。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有什麼規律?

師:按照這個規律,請你們猜一猜,第四排它們又該怎樣排列。再擺一行會是什麼樣的? 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設計意圖:此環節精心設計數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大家幫助小東,小東為了感謝大家,以請大家吃水果形式,鞏固前面所學規律。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們不斷地觀察、思考、探索,既增強了推理分析能力,又將本節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四)、加強練習、鞏固規律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這麼快就幫小東擺好了,老師這兒還有一道題想請你們幫個忙。(出示"畫一畫")

師:能按照規律畫出第四組圖形嗎?(學生動手畫)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書上完成並請學生上臺展示)

2、獨立完成115頁做一做練習,並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

(五)、規律延伸

1、師:我們在來看一組圖片,看看它的規律是什麼樣的?按規律把表格填好。

2、學生觀察、交流、彙報。教師幻燈演示。

3、完成117頁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運用前面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來尋找新的規律,並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你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生活中有數學,學好數學為了更好的生活。)

(七)、拓展作業

今天老師想給大家留一個課外作業,希望大家能根據今天我們所學的數學規律,在手帕上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比一比,誰擺的既有規律,又有創意。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寓數學學習活動於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

在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地學習,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在個人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協商,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表述觀點,對同伴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在交流中使學會上互相補充,互相完善

3、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節課,設計了一些擺擺、排排等活動,調動學生各種器官參與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

課中我充分地相信了學生。鼓勵並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學中對學生出現和各種合理化推測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樹立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品嚐成功的喜悅,讓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意義,愉快而有價值。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找規律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一上午的課,大家一定很辛苦吧?而為了準備這次的課,我們四個和主管領導們也一點也不輕鬆。“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本學期剛剛提出的,並且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實施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儘管這段時間一直在進行著努力的鑽研,但還是有很多迷茫之處,所以這次所呈現出的這節課一定會有許多的問題和爭議,我個人認為把它看成研討課,或者說是探路課是非常合適的,就是通過各位同仁對我的這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剖析,提出完善和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摸索,從而形成路子和模式。如果能這樣我的這節課也算髮揮了其應有的價值,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所飽受的精神折磨也才略微顯得有一點意義。

下面就《找規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以及上完課後的一點個人感悟向各位同仁作以簡要說明。《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內容,以從形象的圖形排列,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為內容。今天我所講的是《找規律》這一知識體系的起始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和現象比比皆是,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然而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卻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為了讓學生不僅學到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還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採用直觀演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嘗試練習等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操作遊戲的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教學中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環節:恰當匯入,明確問題

立足與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首先通過拍手跺腳遊戲放鬆學生心情,並讓學生在遊戲中初步感受到規律的存在,然後以談話的形式告訴學生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重複出現的現象和事物,並交代這就是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並激起學生尋找規律的強烈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以學為主,解決問題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初步感受到物品的排放是有規律的,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具體找出每種物品的排列規律,然後運用所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完成例1的教學任務。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還較差,試講時採取了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彩旗、小花和燈籠的排列規律的方法,結果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甚至偏離本課主題,還有的學生髮現了規律卻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今天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教師先引導學生弄清其中之一的彩旗的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找規律和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方法後,再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去發現另外兩種物品的排列規律這一撫放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了尋找規律的方法,並能應用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比完全放手的效果要好。接著通過讓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的方式,自主完成例2的教學內容,並通過讓學生從老師準備的不同顏色的圖形中,選出正確的圖形,強化了“在找規律時,不但要考慮圖形的形狀,還要注意它的顏色”這一重要知識點。體現以學為主,先學後教的理念,在學生試做,教師講評點撥中深化尋找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裡我想說明一下,各位老師在聽課過程中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讓學生交流時是按的順序進行的,我班呢是根據學生情況按組長是1號,中等不愛發言的是2號,較差的學生是3號,中上比較活躍的是4號這樣的規律為學生編號的,按號交流可以有效的避免個別學生遊離與合作學習之外,迫使人人蔘與到學習中,另外讓2、3號先交流,就是鍛鍊不愛發言的同學開口說話,強迫學困生去動腦思考,也為了克服學困生只是聽眾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通病,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點撥達標

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上的選一選的練習,教師對各組組長的習題進行批閱,再由組長批組員的習題,然後讓各組的小組長幫助有錯題的組員,分析錯題原因,指導其改正錯誤,對依然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再進行點撥,以兵教兵的方式,體現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的原則,進一步凸顯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這一組基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通過組長彙報學生做題的準確率,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通過找一找、猜一猜、改一改這三組練習,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傾聽他人回答,教師點撥訂正的過程中及時修正自己知識掌握上的偏差,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達標情況。經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又進行了說一說、看一看這兩組提高拓展練習,力求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讓學生回顧自己一節課裡在(你說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這三個層面的表現,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完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整節課我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對個人表現好的獎勵小標誌,對小組表現好的畫笑臉,對小組長表現好授予優秀小組長稱號的方式,全方位的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並通過總結引導,將課堂內容無形中延伸到課外,力求做到課已完,意未盡,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教學始終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我竭盡所能,但由於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為我本人在此山中,所以不能更清楚的認識不足,還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改進提高。謝謝!

找規律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二、說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能找出事物變化規律,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2.能夠設計有規律的圖形排列。

3.能在生活中找出有關規律的應用。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能夠創造出有規律的圖形

三、說學情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要突出的重點講出。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四、說教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喜歡的“聯歡會”這一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絡生活實際,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體會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4.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慧。

根據“多元強化”“多角思考”的理論。我創設多元情景,如擺規律,看規律,塗規律,欣賞規律、編規律等活動,從多個角度進行強化,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五、說教學程式:

一、遊戲感知規律,引入新課。

通過老師貼星星,學生猜,再貼,再猜的遊戲過程,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教材上的主題圖,製成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生活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同時通過回答正確獎一顆星的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有規律圖形排列的理解,突破難點。

三、智力闖關

在本環節,我把書上的例2、例3分別設計成了第一關和第二關,然後在第三關設計較難的猜一猜

通過這三關的梯度訓練,檢測學生應用規律的能力,從最簡單的排列規律過渡到較難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規律現象的認知,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加以綜合,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在第四關,我設計了一些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和欣賞規律,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規律能表現美、創造美並體現美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第五關我是讓學生自主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活動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律,學完以後,你有什麼想法?

你認為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這個環節通過前面獲得智慧星的數目,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來一個評價,體現了與開頭的銜接同時對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情況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