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

說課稿1.9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係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佈、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大氣運動的原理已掌握,接觸過各類天氣現象,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探究XX,但認識不夠深刻需加以引導。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高壓系統、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徵。

2、教學難點: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絡。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係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徵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颱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溼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麼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它們分別被什麼天氣系統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點的原因主要是難於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三維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低壓系統,高壓系統。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理解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通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通過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欲價值觀: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本課主要採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絡,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資訊,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絡和事物的空間分佈,運動狀態,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整合並顯示在螢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四、學法指導

1、讓學生重檢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本課文字簡潔,圖象豐富,色彩鮮豔,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絡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並鞏固理性知識。

2、藉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藉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和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地理環境有氣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構成。水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陸地水與水迴圈》這節內容通過對陸地水體型別的介紹,水體型別轉化規律的分析和水迴圈原理的剖析,使學生能對地球淡水資源有比較全面的.瞭解。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從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本節內容是第三單元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型別以及不同型別水體之間相互轉化規律,理解水資源的性質,使學生明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水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迴圈的型別、主要環節和海陸間迴圈的意義。理解人類是如何水迴圈規律來化害為利,造福人類的。

能力目標

1、通過水體型別及其轉化等圖表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利用圖表和資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水迴圈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2、利用水迴圈過程的學習,學會繪製地理示意圖。

德育目標

通過陸地水體有關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使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及其規律。

2、海陸間水迴圈的過程和意義。

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習河流水文特徵的基礎,也是學生正確理解水資源性質的前提。更能使學生對我國的“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教學難點

1、河流水的補給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規律。

2、海陸間水迴圈的意義。

這些內容和各地的氣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關係密切,而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徵瞭解不多,就給學習帶來了難度。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例項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趨勢;

3.分析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工廠佈局例項瞭解分析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同時培養學生提取並加工有效地理資訊的能力;通過鞍鋼和寶鋼案例對比綜合分析評價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及變化,加強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結合三明鋼鐵廠例項引出環境因素對現代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及如何合理佈局,突出對實際問題的分析。

(三)說教學重難點

判斷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及其合理佈局。大學聯考中區位問題佔有很突出的位置,而且知識點是後面分析工業地域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所以列其為重點;同時通過前面學習,對區位因素有一定認識,但影響工業區位因素更復雜,就不能孤立機械地看待各因素,須綜合發展地分析同時又要抓主因,涉及政治哲學,而學生理性綜合分析能力及科學看等問題的能力還有限,因此列其為難點。

二、說教法

由於中學地理教育的被忽視,所以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不太高。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項教學:創設例項情景小組活動探究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結合書本案例並昇華到生活中的具體例項,為學生提供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研究,引發學生質疑提高興趣,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環境觀和發展觀。

三、說學法

體驗學習:對工廠佈局體驗一把“決策癮”,並把自己小組的決策結果拿來和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評判。這個過程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聽和講的能力,同學們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情商。

探究學習:對三明鋼鐵工業佈局分析及探究如何合理規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理的工業佈局應該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培養愛鄉情操。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本課包含兩部分內容:

一是介紹產業轉移的概念及分類;

二是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產業轉移的概念、分類。

2、運用例項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產業轉移案例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難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工業區位、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知識,有了區域聯絡及產業結構升級的知識儲備,又對區域分析、區域發展規劃的一般方法有所瞭解,這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對產業轉移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讓學生想思考,敢探究,進而使學生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

三、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更好體現“學習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據案例教學的特點主要採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參與式探究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會學”達到“學會”的目的。

高三地理下冊說課稿5

一、課程標準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是“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此要求是這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緊緊圍繞地球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地理意義進行學習,而晝夜交替則是地球運動的重要地理意義之一。它對我們以後學習時差和晝夜長短起到了鋪墊作用。並且,學生對晝夜交替的學習有利於透過一些自然現象認識到事物本質規律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以及地理知識分層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對教材的分解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解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想象。

(2)能夠讀圖判讀晨昏線,並能夠運用晨昏線的特徵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學掛圖解釋晝夜現象,運用地球儀演示晝夜交替現象,運用教學掛圖分析晨昏線的特徵。

(三)重、難點分析

1、重點:晨昏線的判讀和特徵及運用。

2、難點:晨昏線的判別和特點。

3、重點、難點確立依據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及讀圖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晨昏線特徵的運用是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運用之一。

三、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法為主,通過地球儀演示,讓學生根據演示來分析、歸納、比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運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分析歸納晨昏線的特徵,同時輔以情景創設,採用設問式教學方法完成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去理解知識,運用學習成果。

四、學法指導

興趣是的老師,故教學中運用地球儀,地圖演示等生動、形象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一些小問題(如在同一時間裡,為什麼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