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我的老師》說課稿

說課稿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師》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老師》說課稿

《我的老師》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蘊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 目標達成度為95%。

2、能概括課文內容。通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 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3、能說出懷特森先生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 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教學學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閱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為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課前連結語”預習課文,並閱讀關於懷疑、創新精神的故事。

教學預設

下面我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明確任務

1、談話匯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匯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提前預習過了,為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連結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蒐集閱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為自己鼓掌!

3、接著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閱讀“連結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共同學習 交流反饋

1、檢查詞語

編造 強調 教訓 駁倒 論證 權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字詞的自學能力,但仍有學生囫圇吞棗,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徹底落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標,如果出現讀錯的字詞,我會讓學生翻翻字典,樹立使用工具書的意識。在此落實目標1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說的基礎上採訪學生說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說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為他的“好”表現在哪裡?(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板書:出人意料)懷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髮現“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係。我再創設這樣一個情景通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麼做?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說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麼他要我們怎麼做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孩子們,這就是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對我們不解的眼神,他會說——面對我們的質疑,他會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因為有很多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人,才帶動人類逐漸擺脫愚昧,逐漸接近真理。請快速閱讀這個故事《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談談你的感受。這樣的人你還知道有誰?給大家講一講。情在讀中感,理在讀中悟。就在這咀嚼詞句中、在朗讀感悟中、在拓展閱讀中體會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實目標3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後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藉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三、 回首往事 訴說真情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後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字產生了共鳴,藉機不僅可以抒發情感,鍛鍊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四、學習表達閱讀推薦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麼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髮現寫作的祕密。文章的最後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讚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範本,寫作的祕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後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續和拓展,藉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板書設計

21* 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 事件 結果 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 也不要迷信權威 一理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我的老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都德的《最後一課》,後面有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著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3.詞句的揣摩。學習重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難點為: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教材處理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學生討論明確看法。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插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四、說教學程式

1、匯入新課。

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的吧!誰來說一說呢?(讓學生踴躍發言)好,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裡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裡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國小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聽課文錄音(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

②師生共同朗讀課文(與學生共同感知,因為教師也是學習的參予者。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默讀過程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或感觸很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學生有可能提到以下問題:

①蔡老師是位女教師,為什麼要把她稱為先生呢?

②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裡總的印象是什麼?“溫柔”和“美麗”分別從什麼方面寫的?

③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亂嗎?(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了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複述“夢裡尋師”一事,充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摯愛之情)

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裡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⑤“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麼?

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為“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⑦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著假期的到來,為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⑧“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為什麼說是“在一個孩子的眼裡”?

⑨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去”、“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⑩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對於這些問題,可以用遞紙條的方式交給老師,老師把它集中、歸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利用實物投影交給學生討論,遇上爭議較大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引導明確。在討論第③題時,④⑤⑥⑦⑧⑨⑩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滲透進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本課的學習目標得以實現,學習重點和難點也能得到突破。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情感的薰陶。最後再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穫,以及課後寫一篇關於老師的回憶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

五、說板書設計

老師假裝發怒

老師教我們跳舞

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略寫老師愛學生

蔡老師

老師教我們讀詩

溫柔美麗

我們看老師寫字

學生愛老師

老師排除小糾紛

我夢裡尋師

詳寫

感情線索: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

這樣的板書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

《我的老師》說課稿3

《我最好的老師》寫的是一個叫懷特森的老師,他在課堂上把錯誤的動物學知識“教”給了學生,讓學生們測驗都得了不及格之後,他才說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學生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認為課本和老師就永遠正確。文章短小深刻,充滿哲理。

我覺得這篇教材不只是對學生有極大的啟示,對我們老師而言,如何做“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起不小的警示作用。

我的教學設想有三點:

第一、問題情境:課堂成為整體。這篇文章語言樸實,但內涵深刻,鎖住題眼“最好”,把“為什麼作者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個大的問題情境來探究。

第二、矛盾衝突:課堂變得鮮活。我抓住“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迴路轉深感“佩服”。這在個環節中,讓學生“情在朗讀中感,理在體驗中悟”。就在這咀嚼詞句和轉換角色中,體會到了懷特森先生的“好”。

第三、價值引領:課堂變得深刻。課文中的“好老師”與我們的普遍認識是有一定差別的,課文所提倡的懷疑主義也是當下學生所缺乏的。在教學這課的後半部分,把如何依託文字,幫助學生構建價值觀的文章再做足、做細,讓課堂有深度,加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建立起“懷疑主義”這個新的價值觀。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質疑”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是一種“衝突”。首先是視覺上的衝突: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衝突: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裡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維方式上的衝突: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是對他們多年來一種思考方式的挑戰。

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匯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解“最好”

師:1.自讀讀課文,想一想: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生: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質疑的故事,)

出示教學提示:

師:你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出懷特森是最好的老師,勾出來讀讀,然後小組議議,(可以從對老師的評價、老師的語言、動作,我的情緒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去找。)

學生彙報:

(一)生1: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出示ppt

師:你找的是對老師的評價的句子,“有個性,方法獨特”說明跟很多老師不同,可以說成“與眾不同”,板書課文以哪件事為例請你說說。

生2:。把錯誤的知識教給學生,並把考試成績記入成績冊。教學方法獨特,堅持把科學真理注如孩子心中。

師:故意把錯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課堂上還做到“侃侃而談”這真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什麼是“侃侃而談”體會到什麼?

生3: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談話。讓學生們體會到他的博學,對科學學科的精通。

師:遇到博學的老師,孩子們的表現如何?齊讀

全班讀:“我們全都認真做了筆記,然後是隨堂測驗。”

師:隨堂測驗後孩子們有什麼反應?抽一人找出來讀讀。

生4:“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都得了零分。”

師:從這段話你體會到什麼情緒?

生4:對於老師的做法他們不明白,感到驚訝,特別通過“目瞪口呆”體會到的。

師:你們體會到了嗎?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全班齊讀。

生5:我從“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麼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體會到我們因為被戲弄感到氣憤的情緒。(多抽幾個讀,再齊讀)

師:這堂課我的情緒從十分驚訝到萬分憤怒這是懷特森先生是先想到過的嗎?為什麼這樣做?

生6:從“侃侃而談”體會到:準備的充分,博學,精通,才會讓孩子深信不疑,到最後知道上當後反映才會強烈,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懷特森老師故意所為。

師總結第一部分:懷特森老師的博學及獨特的教學方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我們是從老師的行為、語言;我的情緒變化體會出他是最好的老師。齊讀ppt

(二)師: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是最好的老師?

生1他說,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齊讀ppt

師:懷特森主要是想讓我們學會什麼?

生2: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質疑。板書學會……

師:這節課我們沒有對什麼地方提出質疑?

生3:有破綻處,老師提醒的地方。

師:這次考試零分計算,我們接受了嗎?回顧他說的話,齊讀ppt

師: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再次讓我們感受到到了他是“我最好的老師”齊讀板書(課題)還從哪方面看出他是我最好的老師?

(三)生1從此,科學課對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懷特森先生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來接受他的挑戰。有時,為了駁倒他的一個藐似正確的“論點”,我們常常會在課後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我是從我們的行為變化來找的。

師:通過我們行為前後變化體會出什麼?

齊讀板書:(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質疑)

生2:不再迷信權威,認真傾聽,發現問題立刻指出。也看出孩子們喜歡上他的課“因為從饒有興趣,充滿刺激”讀出來的,說明大家喜歡他,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貌似正確”——上文說的破綻之處。看起來正確其實不正確

師: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他是最好的老師?

(四)生:這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教訓。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們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出示ppt

師:上有一個詞跟“迷信”同義。

生1:“深信不疑”。

師:對什麼深信不疑?為什麼?

生2:對書本對權威深信不疑。

生3:1是老師侃侃而談讓孩子們佩服老師的博學,2是長期孩子對書本對老師的一種信賴的思維定勢。既然能發表經過了很多人的檢驗,當然就容易深信不疑

師:對錯誤的人和事也深信不疑,這就是迷信。

師:什麼是權威,?

生:在某方面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

師:那麼懷特森老師代表權威還是代表書本?

生:———精通科學方面的知識的人,在孩子們心中就是權威

師:怎麼理解這句話?齊讀: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生:敢於質疑書本和權威中錯誤的東西。學會思考、學會判斷。

師:懷特森老師這種訓練是我們終身受益,對我們的影響深遠板書影響深遠、

師: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讓學生總結全文:(據板書)

生:教學方法獨特,讓我們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質疑;讓我們明白: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師總結: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麼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

師: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學生自由談論)

師:拓展:課前老師給你們看了些資料,誰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最深,再看看,想象,等會兒議議。

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附板書設計:

我最好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思考影響深遠

學會判斷

學會質疑

《我的老師》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老師》。

一、說教材:

本課是西師版教材第九冊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述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執著的追求。課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4--5段)寫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表現他對工作的熱愛與盡責。第三部分(6--10段)寫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展示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法。

3、片段訓練法。

三、說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整體感知(相機出示小黑板)

截去 撐地 手持 撒脫

支撐 急速 擎著 拄著

甩掉 轉向 仰望 蹦跳

泛起 跳躍 注視 追趕

酸澀 旋轉 漾出 抓住

1、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2、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丟腿”的事情 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 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隨著作者的回憶,一起走近這位老師。(板書:我的老師)

我用整體感知的匯入將學生帶進文字,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又為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思考劉老師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板書:上課 放風箏)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3、學生彙報收穫,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片斷,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適當地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重點段落和句子。(出示文字課件)

(1)、“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眯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他的忠厚。”

這是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你們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劉老師的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到劉老師的忠厚與慈祥。板書:忠厚 慈祥)

(2)、“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

A、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劉老師什麼性格特點。(板書:詼諧 樂觀)

B、但每個同學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是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笑話,同學們笑過之後並不高興,反而有“一股酸澀的感情”這是為什麼呢?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樂觀、雖自己身有殘疾,也不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一種生活態度。

(3)、“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腳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柺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A、讀讀,說說這句話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上課時板書的艱難、迅速,結合想象去感悟劉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板書:認真負責)

B、他每轉一次,為什麼會引起同學們一次激動的心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由於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讓我們看到他是那樣的可憐又可敬呀。

C、有感情地朗讀。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著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柺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不要管我,我自己來!”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樂觀,甚至比一個正常人更有活力。)(板書: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B、這情景給了“我”怎樣的感動?

C、“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讀文章的最後一段,會引起你的哪些深思呢?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所想。

D、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4、小結:學習課文後,劉老師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忠厚慈祥、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

5、昇華主題。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們敬愛的劉老師,重溫課文第二段。

(1)在這一自然段中,從“盡情地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風箏在同白雲戲耍”中,我們彷彿看到了誰的影子?

(2)“連翹花吹奏著生命之歌”,其實連翹花是在讚美什麼呢?

(3) 學了全文後,你覺得表達了“我”對老師的什麼情感?(板書:敬佩)

這樣設計,把寫景和人物的教學緊緊地結合起來,昇華了課堂的主題,讓人在迷惑中頓悟。

(4)帶著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三)、品讀課文、領悟寫法

1、本文通過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具體表現出了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麼本文在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呢?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片斷。

出示文字課件: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姓劉,他的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眯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柺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柺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甦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思考:原文與此片段相比,在記敘順序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利用倒敘的記敘方法,可以引起讀者的思緒,激發讀者繼續讀下去的興趣。

2、 小組合作探究;:如果讓你寫一個自己尊敬的人,這篇文章在寫作上對你有哪些啟示?(小組學習總結出: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緻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作者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裡,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練習,為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說板書

上課:忠厚慈祥 詼諧樂觀 認真負責

我的老師 敬佩

放風箏:身殘志堅 熱愛生活 積極向上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兩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使學生一目瞭然,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

《我的老師》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長春版國小語文六年下的最後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會議往事的,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

作者回憶了七件小事:蔡老師假裝發怒;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教我們讀詩;對老師的依戀;老師正確處理“我”與同學們的糾紛;夢中尋師。這七件小事的順序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習到生活,全面展現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寫,後兩件想寫。這樣安排不但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而且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這篇課文共13個自然段,作者是循著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開頭、結尾簡潔明快又蘊含深情。用“最使我難忘的,使我國小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開頭,立即進入會議。用“可惜我在原校沒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全結尾,充滿了惋惜依戀之情。開頭、結尾不僅從內容上呼應,而且使愛老師的感情貫穿全文。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師生間深厚的情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結合課文重點體會如何圍繞中心從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選擇材料,並按一定的順序組織材料。

2、不同句式的不同表達效果。貶義詞褒用,如“狡猾”。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先學後教的原則,制定了“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三、課時安排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大概內容。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瞭解課文寫的蔡老師的七件事情,重點學習後兩件事,突出我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插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本說課稿是這篇文章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檢查預習。

1、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師》,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師生情。

2、本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下幾項學習任務(示標)。

二、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一)

1、瀏覽課文,思考: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裡總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學生彙報2分鐘完成)

2、讀一讀——仔細閱讀課文。

想一想——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畫一畫——畫出這樣的語句,品讀,再旁邊寫批註(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鐘後小組交流。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

(2)檢測。

後教:指導有感情朗讀。

自學指導(二)

1、瀏覽課文,思考:“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學生彙報2分鐘完成)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讀一讀——仔細閱讀課文。

想一想——“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畫一畫——畫出這樣的語句,品讀,再旁邊寫批註(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鐘後小組交流。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2)檢測。

後教:指導有感情朗讀。

自學指導(三)

1、結合課後的閱讀與思考,讀一讀,想一想,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清楚,做上記號。

2、2分鐘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

(2)檢測。

後教:教師點撥,指導朗讀。

自學指導(四)

1、瀏覽課文,想一想:這七件事作者是平均用力嗎?那些詳寫,那些略寫?標在書中。(2分鐘)

2、再想一想: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2分鐘)

學生彙報,師生共同總結

三、當堂訓練

文中的老師是一位()的老師

文中的“我”是一個()的孩子

四、小結

《我的老師》說課稿6

說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說學情:

學生進入國小階段最後半年的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識字方面已經不需要老師做太多指導,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六年級學生急需要培養的能力。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說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說學習重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說教法、學法

1、 在這堂課上主要探究老師的“個性”和“最好”。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2、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說學習流程

一、口語交際:

經歷了這麼多老師,你心目中的好老師具備什麼特點?(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課題。)

二、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節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最好的老師,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三、出示學習目標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找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目標可依。)

四、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並畫出課文中的好詞(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處理文中的生詞)。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絡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談出自己的學習發現。)

五、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4、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彙報(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彙報等形式來解決課文重點。)

六、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通過回憶更深刻的理解文中重點句子)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七、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設計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

2、閱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著,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導學生明白怎樣堅持真理。)

3、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我看懷特森先生》 《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 《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仿照本文的寫法學習作文)

說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採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絡上下文理解。

2、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研讀課文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展開。一種是抓住“人”展開。核心問題是“為什麼說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是瞭解懷特森老師的特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可以在課文裡找一找哪些描寫表現了這個特點;第二層次是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讓學生讀讀懷特森老師的話,找出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比如,“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第三個層次是讀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我”和同學行為、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讚揚的變化過程。

另一種研讀的思路是抓住“事”展開。也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層次是“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件事,教學時要突出這件事的矛盾和令人費解之處,可以讓學生質疑:“懷特森老師為什麼要向學生講授錯誤的資訊呢?”;第二層次是“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可以從懷特森老師的解釋中初步瞭解這件事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第三層次是“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同學有什麼影響”,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促進了學習”“終身受用”“明白了一個個道理”。

3、要把課文放到本組教材的整體中去考慮,本組課文是圍繞“科學精神”編排的,因此研讀課文的方向不能僅僅停留在讚揚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好老師,而是要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用有感情的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課文的結尾很有特點,“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我”的眼神和說話的語氣,嘗試朗讀,體會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和對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的認同。

《我的老師》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都德的《最後一課》,後面有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還有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它位居正中,與整個單元融為一體。第一單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單元則由家庭走向學校,從國內到國外,從私塾到大學,學生的眼界在逐漸地開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七年級第一冊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著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著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

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詞句的揣摩。學習重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難點為: 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教材處理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學生討論明確看法。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四、 說教學程式

1、 匯入 新課。

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的吧!誰來說一說呢?(讓學生踴躍發言)好,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裡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裡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國小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聽課文錄音(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

②師生共同朗讀課文(與學生共同感知,因為教師也是學習的參予者。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默讀過程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或感觸很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學生有可能提到以下問題:

①蔡老師是位女教師,為什麼要把她稱為先生呢?

②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裡總的印象是什麼?“溫柔”和“美麗”分別從什麼方面寫的?

③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亂嗎?(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了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複述“夢裡尋師”一事,充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摯愛之情)

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裡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⑤“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麼?

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為“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⑦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著假期的到來,為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⑧“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為什麼說是“在一個孩子的眼裡”?

⑨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去”、“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⑩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對於這些問題,可以用遞紙條的方式交給老師,老師把它集中、歸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利用實物投影交給學生討論,遇上爭議較大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引導明確。在討論第③題時,④⑤⑥⑦⑧⑨⑩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滲透進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本課的學習目標得以實現,學習重點和難點也能得到突破。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情感的薰陶。最後再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穫,以及課後寫一篇關於老師的回憶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

五、說板書設計

老師假裝發怒

老師教我們跳舞

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略寫老師愛學生

蔡老師老師教我們讀詩

溫柔美麗我們看老師寫學生愛老師

老師排除小糾紛

我夢裡尋師

感情線索: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

這樣的板書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

《我的老師》說課稿8

【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十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預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目標

一是正確讀記“編造”等十二個詞語。

二是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三、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一、 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側面——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

二、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說教學】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採用-激趣引入的方法:“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通過學生對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的討論,明確了好老師一般都應該是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然後,自然的過渡到課題《我最好的老師》。接著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初讀課文,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第二個環節,再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主要從理解四個重點句子入手,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最好的老師?”的道理。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思考題:“懷特森先生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乎預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處,對學生會有什麼好處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白瞭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麼要不迷信書本,也不要夢想權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四個環節,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自由暢談:你喜歡懷特森這樣的老師嗎?為什麼?

2、選擇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我看懷特森先生》 《 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 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我的老師》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敘述了幾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生動、感人,完全符合剛剛踏出兒童年齡的七年級學生對往事回憶時的心理和感情尺度。此文與《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王幾何》、《<論語>十二章》構成相應系列,切合本單元“青少年學習生活”的主題。尤其是此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將此文放置於本單元之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方法,學習詳略得當組織材料的寫法。2、能力目標:品味本文的語言風格,學習用樸實、細膩、感人的語言傳遞純真美好的感情。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教師、尊敬教師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品味傳神、細膩的描寫,體會濃濃的師生感情。

二、說學情

我校地處偏遠農村,生源來自附近十幾個村莊及外來打工者家庭,較城區而言,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較弱,閱讀量較少。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更多的習練。學生剛從國小來到國中,升了學段,換了學校,新鮮、好奇之餘,又會對國小時候的老師產生依戀、思念之情。這時候,適時地學習《我的老師》一課,會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熱愛自己的老師,熱愛眼下的生活,珍惜光陰,努力學習。

三、說教法

1、先學後教,課前,讓學生進行比較充分的預習,這樣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默讀,配合單元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默讀能力。

3、朗讀,情動於中,發乎於聲,朗讀,更好地走進文字,貼近作者的內心。

4、討論分析,思維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班級上課的優勢。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師:我國有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如果我問9月10日是什麼節,大家馬上會說是教師節;如果我問20xx年的9月10日是第幾個教師節,大家馬上會說是第30個教師節;如果我再問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作什麼,相信大家也能答出來——

生:園丁、春蠶、蠟燭、一桶水、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師:這些美麗的比喻,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這些比喻中,我最喜歡的是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境界很高,一般的教師難以企及,可是,細化到一個人,有時候,他的一生中或許就有這麼一位老師影響著他鼓舞著他溫暖著他,成為他記憶中的珍寶。著名作家魏巍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好老師,他的老師蔡芸芝先生對他心靈的影響是多麼地美好而深遠,二十多年後,他提筆寫下了《我的老師》。讓我們走進文字,身同感受其中濃濃的師生情。(板書課題:我的老師 魏巍)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下過功夫,你的功夫深不深,我用習題量一量。(屏示習題: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2、選詞填空 3、文學常識 作家魏巍的代表作)

三、梳理情節

師:作者魏巍自己說,在動筆之前,我確實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說沉入到我的童年世界,對那時的童年世界作了一番遨遊。這樣,童年時遇到的幾個老師,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尤其是那位蔡老師,又重新激動著我的感情。我們可以想見,作者一定會想起許許多多師生朝夕相處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流諸筆端的有哪些事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文字,待會兒交流,開始。如何默讀呢?請看課本P28頁,單元提示語第二段,第一句話,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生讀)請同學們開始走進文字,默讀課文(生默讀後交流)

生(預設):蔡老師上課時假裝打我。

師: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很好,老師在板書的時候擇要而記,我用四個字來記:假打真愛(板書,下同)

生:蔡老師教我們跳舞。(板書:扮女跳舞)蔡老師教我們觀察蜜蜂。(觀察蜜蜂)蔡老師教我們讀詩。(教生讀詩)我們學習模仿蔡老師寫字。(模仿寫字)蔡老師解決學生的小糾紛。(排解糾紛)我夢裡去尋找蔡老師。(夢裡尋師)

師:我有一個疑問:作者肯定想起了很多事,為什麼就寫下這些事兒呢?這其中肯定有一條線把它們串起來的。那麼,是一條什麼樣的線呢?

生:感情線。這些事情都能表明師生間濃濃的感情。

師:有沒有隱約其間的關鍵詞或關鍵句表明作者感情的變化?

生(預設):“最使我難忘的……”“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多麼依戀……”“想念我的蔡老師……”(師板書:回憶——依戀——思念)

師:作者以感情為線索,寫了這樣七件事,這七件事的順序有講究嗎?

生:由課內到課外,由校內到校外,由平時到假期,師生感情層層加深。

四、感情朗讀

師:老師覺得,作者寫的這些內容,是隨著對蔡老師的深切回憶自然地流瀉出來的,字裡行間處處飽含著對蔡老師的依戀之情。想要悉心領會其中深情,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高聲朗讀。情動於中,發乎於聲,讓我們盡情地讀一讀吧,讀出依戀,讀出思念,讀出對老師崇高的敬意!等大家有了自己深深的體會後,我們再一起來交流學習。(生讀,讀後交流)

生(預設):1、開頭直抒胸臆:“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國小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難忘”一詞,先聲奪人,直奔主題,令人印象深刻。

2、嘴角有一塊榆錢大黑痣,按說也不美,可作者說蔡老師溫柔又美麗,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因可愛而美麗,不是因美麗才可愛,孩子們愛蔡老師,愛蔡老師的一切,包括她的外貌。

3、假打真愛這個細節,很能體現出濃濃師生情。“僅僅有一次”、“好像”、“輕輕”可以感覺到蔡老師富有愛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因為心裡裝著的是寬厚和慈愛。“我用石板一迎”、“大家笑了”、“她也笑了”,形象地寫出師生之間友善、親切、融洽。

4、當我讀到“教我們跳舞”時,我就會想像出當時蔡老師和小朋友們唱啊跳啊的情景,那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師生快樂圖啊!

5、蔡老師教的詩幾十年後還能背,是因為蔡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老師教的,都不會忘記。

6、“我”受小“反對派”們侮辱時,蔡老師援助我,還勸慰我,甚至鄭重其事地給我寫了一封信,蔡老師真是無微不至地呵護著一顆小小的童心啊!

7、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蔡老師旁邊,喜愛、依戀之情無須用語言來表達。此時無聲勝有聲,蔡老師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8、夢中尋師,可謂是這篇的最高潮,母親一“拉”一“勸”,更顯出當時我的神遊程度之深。夜有所夢,是因為日有所思,我們可以想到,白天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地想念蔡老師啊!

9、作者對蔡老師的讚美不光體現在敘事中,有時候情不能自己,直接用抒情的方式來表達:“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彷彿非直抒胸臆無以表達對蔡老師的感激之情。

10、“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 使用第二人稱,更便於直接抒情。這裡的“我”,是寫時已經幾十年後的我,是前面的記憶喚醒了“我”對蔡老師的強烈的思念,一個“你”字,把作者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師:教學無小事,就在這一件件看似瑣碎的事件裡,我們能感受到一個在學生眼裡偉大的教師形象,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生:溫柔、美麗、慈溪、公正、偉大。

五、聯絡自己

師:蔡老師真好!作者魏巍真幸福!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幕後花絮,就是魏巍1956年9月10為《教師報》寫這篇的時候,已經與蔡老師失聯二十多年了,當這篇發表後,蔡老師與魏巍重新聯絡上了,這可真是一件人生美事。

我們在為別人感動的同時,可別漏了自己,因為,我們也很幸福,我們也有自己的老師,哪一位老師對你的印象最深刻呢?你和你的老師經歷了很多的事,有哪些事值得一寫呢?列一個題綱,打一個腹稿,為下節課的寫作作好準備。

六、佈置作業

作業本有關作業。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的老師》,說了讀了談了,意猶未盡,還可以有更多的東西值得學習。在進行新的內容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上次作業的情況。

二、第一課時作業反饋

三、探討寫作特色

師:寫得如此感人,必有其寫作上的特色,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爭取為我所用。

1、按中心選材,排列有序。

2、敘事有詳有略,疏密有致。

3、語言質樸,詞語富於表現力,將情感表現得真切感人。

4、傳神的細節描寫。

四、當堂寫作

師:上節課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準備寫我們自己的老師,大家已經準備好了,材料有了,現在呢,我們又學習了本文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拿起我們的筆,也來一篇《我的老師》吧。字數至少200字。(視情況在課堂上交流)

五、佈置作業

作業本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老師

魏巍

假打真愛

教生跳舞

教生讀詩 溫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

看師寫字

排除糾紛

夢裡尋師

回憶——依戀——思念

六、說說設計的理由

本文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從文法上來講,不是很講究,但從情感角度看,感人肺腑!成年後的作者,沉浸於童年時代的生活,胸中充溢著對蔡老師的無限感激,情不能自己,暢快地把對蔡老師的思念化為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傾瀉於筆端,一氣呵成。寫作中,或敘事或議論或抒情,或陳述或排比或反問,唯以能表情達意為要,甚至最後改換人稱,用第二人稱表達對蔡老師的依戀之情。讀來令人心暖腸熱,對蔡老師的尊敬之心油然而生,很好地引發了讀者的共鳴。基於此,本人設計教學時,倚重於兩點,一是通過朗讀,體會字裡行間的濃濃師生情;二是學習其寫作特色,聯絡生活,寫一寫自己的老師。充分給學生以習練。

匯入語精要務實,板書簡潔扼要。

《我的老師》說課稿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和掌握寫人記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關鍵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3、感受文中真摯的師生情感,培養學生尊重老師、熱愛老師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寫人記事文章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有人說:“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有人說:“老師像梯子,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

從幼兒園到國中,我們同學接觸了不少老師。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們同學印象最深刻、最難忘的。那麼魏巍筆下的老師是什麼樣的?讓我們隨著作者所寫的回憶,一起去看看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體感悟 理清思路

默讀全文,你記得作者和蔡老師之間哪一件令人難忘的事?這些事在物件與詳略上有區別嗎?

(引導學生概括事件: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蔡老師假裝發怒;老師教我們跳舞;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前五件事略寫,寫的是蔡老師與我們發生的事情。老師排除我和同學小糾紛;我夢裡尋師——後兩件事詳寫,寫的是蔡老師與我之間發生的事,詳寫是為了表現我與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讓你們小組給蔡老師頒發榮譽證書,你們會在榮譽證書上寫什麼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以“最 的老師”的光榮稱號授予蔡老師,並說明授予這個稱號的理由。

預設:1、最溫柔美麗的老師,從“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看出來。

師:哪些詞語看得出來不是真打?

輕輕、笑、好像、石板邊上。

師:這裡的“迎”換成“擋”好不好,請對比讀讀,看看有什麼區別?(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禮物,你會用迎,但這裡落下來的是教鞭,學生為什麼還要“迎”呢?表現了師生之間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學特色的老師,從用唱歌的音調教我們讀詩、學生效仿老師寫字兩件事看得出來。

3、最愛學生的老師。如教鞭落下的細節。

4、最慈愛、公平的老師。從她排除我和同學糾紛這件事看得出來。

師:她是怎麼排除糾紛的呢?

批評了我的“反對派”,還寫信勸慰我。

師:她為什麼要批評“反對派”?

因為那些小“反對派”們在我耳邊喊“哎呦呦……”

師:請同學們齊讀“哎呦呦……”這句話,聽聽看哪些詞語會特別刺耳?

“哎喲喲”、“回不來”、“炮子兒”等

師: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聽了這句話會有什麼感受?

傷心、難過。

師:所以,這時候蔡老師的援助,對我的安慰,支援,其作用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四、品味情感

五、 面對這麼一位溫柔慈祥、熱愛學生、具有獨特教學風格、慈愛公平的老師,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從文中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詞語。

喜歡(第8段)、依戀(第10段)

師:文中哪些行為具體體現了我對蔡老師的喜歡和依戀呢?

夢中尋找老師的行為;放假前,我站在她身邊,看她收拾東西的行為。

師:我是怎麼站她身邊的呢?哪個詞語最能體現我的依戀?

默默地

師:“默默”表示不出聲,他心裡是否也是默默無聲的?他心裡會怎樣想呢?

預設:蔡老師,我是多麼捨不得你走……

師: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話,體會作者對蔡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除了用細節描寫表達感情外,文章裡還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請同學們找出來。

“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

師:這是一句反問句,我們把它改成陳述句,再來讀一讀。

像這樣的教師,我們都會喜歡她都會願意和她親近。

師:哪一句更溫柔更能夠體現作者的情感?

原句,體現了作者對蔡老師的依戀之情。

師:那麼,原句朗讀時,我們怎麼讀出這份深情呢?抓住重音,“怎麼會”。好,請同學們再來讀一次。除了這句話,還有直接抒發作者情感的句子嗎?

“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師:這三個“多麼”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呢?

漸漸富含感激之情的語調。

師:“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這句話也直接點明瞭作者對蔡老師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小結

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兒童時代與老師之間發生的七件小事,同學們可不可以用抒情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蔡老師的感情呢?最後,請同學們回顧自己上學以來,哪位老師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兩件事例,寫寫這位老師,注意用上我們這節課講過的描寫手法。不少於200字。下課。

《我的老師》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語文第一冊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第一冊要求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著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

本單元的內容為“學校生活”。著重要培養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能力。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由於本文是一篇外國作品,寫作思路、表達技巧等都與學生常學的中國作品有所不同,較為難懂,特別是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育方法學生更是難以理解,因而本文的教學不需要精雕細琢,只要求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此外,根據語文新課標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2、理解莎利文對學生深沉的愛、獨特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4、學習海倫.凱勒發憤圖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教學難點:

理解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自讀點撥法 提問法

本文著重對學生進行整體感知能力的訓練,宜於自讀。自讀中首先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默讀課文,並誦讀重點語段;為突破重點,教師也應作適當點撥。這是自讀點撥法。

根據認識原理,我設計並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 ,一氣呵成,'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三、說學法:默讀、思考、討論

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進行有效的默讀和誦讀,並在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新課標中“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一要求;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四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

學生講海倫.凱勒的故事(國小已學),教師補充:

海倫.凱勒(1880.6.27—1968.6.1),美國女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學識淵博,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馬克.吐溫把她與拿破崙並稱為“19世紀的兩個傑出人物”,她被人們稱為美國女英雄。是誰把這樣一個集聾、啞、瞎為一體的、可以說是無可救藥的廢物教育成如此一個傑出的人物?她是怎麼教育海倫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一文,從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全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並回答問題。

1、誰教育了海倫?

2、海倫認知世界有什麼困難?

3、她依靠什麼感覺認知世界?

4、既然這樣,那麼莎利文老師教她會有什麼困難呢?

5、海倫,一個可以說是廢物似的人,正在老師的教育下逐漸成長,她對老師會有什麼樣的感情?這種感情表現在哪一段?

(五個問題環環相扣,而且都能讓更多的學生有話可說,充分發表意見。)

(三)研讀思考,突破難點

為讓學生理解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緊承上面的問題提問:

1、莎利文老師教會了海倫什麼?

2、是用什麼獨特的方法教會海倫認識到每種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稱呢?

3、是用什麼獨特的方法教會了海倫體驗大自然?

4、是用什麼獨特的方法教會了海倫認識抽象名詞?

學生帶著問題重點研讀文章第二部分,並分組討論。

二三題比較難,這不僅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去理解,更需要一定的知識經驗。因此,教師用投影儀把海倫.凱勒的自傳《我的一生》中有關莎利文老師教法的片斷展示給學生,學生經過討論、思考,懂得了莎利文老師是聯絡實際,充分利用海倫的觸覺,讓物和表示此物名稱的字母建立起聯絡,形成詞的概念,從而讓海倫明白每種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稱。

莎利文老師教海倫體驗大自然這部分,學生更為困惑,因為這與我國教育方法大相徑庭:一個高度殘疾人,應該關在家裡重點保護,怎能讓她獨自留在樹上,還讓她經受暴風雨的襲擊呢?因此,教師又介紹了國外教育重視讓學生體驗和實踐的知識,很快讓學生明白,莎利文老師這是在用情感體驗法教會海倫:大自然並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溫暖。這一點也讓學生受到了教育。

《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

一、第一天相見: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愛著我,向我揭 示了一切

二、對我的教育

1、認識事物都有名稱:洋娃娃、水——聯絡實際,啟發誘導

2、體驗大自然——情感體驗

3、認識抽象名詞——情感體驗 對比 比喻

三、感激之情

開了眼界,給我愛、歡樂與美

使我生活更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四) 總結全文 佈置作業

1、提問:海倫.凱勒為什麼會成功?

這一問題的設計不僅有總結全文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海倫對老師的無比感激,更是為讓學生學習海倫.凱勒發憤圖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2、作業:

小論文:《海倫.凱勒為什麼會成功》,一千字左右。

這一作業要求學生通過上網、看書蒐集資料,分工合作來完成,既能“擴大閱讀範圍”,又能培養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及合作能力。學生作業現已完成,其中也有許多合格之作。

《我的老師》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三、說教學方法

1.在這堂課上主要探究老師的“個性”和“最好”。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2.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四說學生學法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見解,以讀促學,以讀促理解。在突破重難點時,學生採用遷移法學習,由文中想到生活中具有這種“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的人,從而降低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完成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流程

課前,我以小詩欣賞交流自己難忘的老師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是探究人物的個性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通過朋友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我通過三處重點語段的自讀自悟,讓學生了解到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三個板塊是探究“最好”

以“懷特森先生用這麼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教會了學生什麼呢?”這個問題匯入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

在教學的結尾,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齊讀句子:“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最終點題。

《我的老師》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課文以寫人為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典範,體現了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既是對學生學習簡短篇章的提高,又是為以後學習長篇文章打下基礎。課文選自著名的作家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課文由春天的風箏引出對國小歷史老師的回憶,從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情景來刻畫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幽默樂觀敬業的老師形象,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殘志堅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滿激情,文筆優美。正印證了作家本人說的“作家要有能點燃別人心靈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點燃我們學習的激情之火。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詞,並隨文理解。

2、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3、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課文字身激情飛揚和文采優美,那麼演繹激情與心靈碰撞將成為本課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閱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法。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性,也演繹了學習的激情。

3、角色體驗法:只有真實的體驗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過角色互換體驗,讓學生實現真正和文字對話,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

4、片段訓練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激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上節課我們從課堂上認識了一位殘疾的歷史老師劉老師,他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這問題的設定目的是複習上節課感受的劉老師的形象。學生通過回答朗讀,溫故而知新,為本節課堂做感情鋪墊。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上課幽默樂觀敬業

2、回憶上節課感悟老師形象的方法,並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為:

抓住重點詞句激情品讀

角色互換體驗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歸納方法是理論知識的提高。

3、“這樣一個殘疾的老師,他卻演繹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再次走進他的心靈,卻探詢老師內心世界。讓我們再次讀課題——我的老師”。

我用充滿激情的匯入將學生帶進文字,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對老師在外貌上有個初步的印象,為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師形象。

1、同學們,看春天來了,引讀課文描寫春天的語段(用課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長而又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裡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

在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通過學生的感受引出劉老師放風箏的部分。

朗讀優美文段是對語言的積累,也是享受祖國文字的優美,使語文真正姓“語”。

2、“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放風箏的部分。說說你心中的劉老師是什麼樣?“

這是引領整堂課的線索,我牢牢抓住這條線索,帶動學生去品讀,去感悟文章內容,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和作者一起走進課堂,真正實現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把書讀厚,讀透。

A、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也體現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B、同桌交流,感受老師形象。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1)、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適當地課件出示描寫老師放風箏的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角色體驗和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字。

舉例:根據學生回答,我課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柺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於,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A、首先說說自己感受到什麼?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劉老師,你跑起來很困難,幹嘛不讓你的學生幫你放好,自己拿著就行了?

你是劉老師,你望著自由翱翔的風箏,你笑什麼呢?

你是劉老師,你的腿腳不靈活,幹嘛做這麼多的風箏?

此時此刻作為劉老師的學生的你,就看著奔跑著的,腿腳不方便的的放風箏的劉老師,你會想什麼?

你是劉老師的學生,你就站在劉老師身邊,望著把風箏放上天空的劉老師那得意和滿足的笑容,你又會想些什麼?

……通過對不同學生的角色體驗的追問,是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那堅強、活潑對生活的熱愛。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C、最後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去讀。

這樣一步步真實的體驗,走進老師的心裡,學生感受既真切又強烈。真正體現了語文閱讀對個性感悟的要求,對獨特感受的診視。

(2)、討論昇華感情

A、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話

理解“淳樸的愛與追求”是什麼?說

B、你覺得作為一個少年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積澱,學(四)、揣摩文章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本組的寫作訓練點也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因此揣摩表達方法,並運用習作,是事半功倍。

1、根據板書回顧課文,想想是怎麼來描繪劉老師的形象?

學生找到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老師板書),並朗讀體會。

通過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協作順序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呢?回顧課文,從全域性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會倒敘。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裡,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練習,為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4、展示欣賞作品。

四、說板書:

上課敬業樂觀

我的老師敬佩

放風箏熱愛生活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三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一目瞭然。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3、魏巍的《我的老師》

4、讀“跪著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是為了比較閱讀,讀“跪著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是為了感受更多優秀老師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設計是體現了竇桂梅老師的提倡的“主題教學”思想。

《我的老師》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蘇教版七年級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魏巍主要寫了孩提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表達了對老師的摯愛與感激之情。作者至今回憶起來仍感親切,尤其是蔡老師美好的心靈對作者的影響可以說是很深的。作者帶著童心來回憶往事的,敘述了幾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卻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生動感人。完全符合剛剛踏出兒童年齡的國中七年級學生對往事回憶時的心理和感情尺度。該篇課文是第一單元人物風采中唯一一篇寫老師的,教材編寫者在古今中外名人中穿插了一位普通人民教師的獨特風采,使學生在歎服知名偉人的同時,也能學會發現自己身邊普通人的不普通之處,著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能力。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為體現《新課標》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在文中蘊涵的對老師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培養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品德。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2.知識目標:讓學生學會記敘文詳略得當的寫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能力目標: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以學生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這主要用於導語設計及文中的幾件小事中。這是一種與傳統的傳授式的課堂教學不同的一種新方法。採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將教材和學生聯絡起來,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能力,達到情感目標的實現。

2.朗讀感知法

《我的老師》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七件小事,飽含深情。學習中通過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感悟真摯的師生之情。

3.討論分析法

學習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的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亦能提高學生在團體學習中的興趣,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

4.拓展延伸法

為了體現《新課標》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提倡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不僅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內心中對老師的一種獨特的感情,談談自己的經歷,以達到感情的昇華。緊扣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想從幼兒園開始到現在,除了父母,你們接觸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老師了吧!我想在每個人的心中肯定有一位讓你們至今難以忘懷的老師吧!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也令人感動,感人至深吧!誰來說一說呢?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雲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裡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情境誘導,讓學生不知不覺,自然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這裡讓七年級的學生回憶剛離開不久的國小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一定侃侃而談,話語中也會飽含深情。

2.初讀課文,感受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流露的真情,標準語音解決字詞的問題。

2)師生共同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共同感知,以兒童的口吻與心態去朗讀

3)簡單複述課文大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課文中的七件小事。著重培養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讓學生根據錄音學朗誦文中的那首詩,然後讓學生開火車似的在課堂上朗誦。

5)再次默讀課文,結合課後思考題,畫出你認為蘊涵作者感情的句子,並把它們變換成問句的形式,分為甲乙兩組。看哪一組問得多,哪一組答得好。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這個環節緊扣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下面我列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 老師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我”認為老師是一個慈愛,公平,偉大的人。師生互評說明了什麼?

(2) 本文共記敘了幾件事?哪幾件是詳寫?哪幾件是略寫?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這個問題的設定很關鍵,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能瞭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可作適當的討論分析。)

(3)“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你們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裡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你”?有什麼好處?

(4)“我”的狡猾表現在什麼地方?

(5)“我”憑什麼認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一點?

(6)一般來說,小孩子都盼望著假期的到來,為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的漫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由七件事組成。所以這幾個問題的既涉及到細節問題,又概括了課文的大意;也分析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達到情感的昇華。這也是我的創意之一。

四.說作業

寫一段小短文,關於你對某位老師的愛戴,為什麼你會喜歡這位老師,他或她有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深刻。

這樣佈置的目的是體現了拓展延伸的教學方法,通過該篇課文的學習,把文章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昇華。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絡,讓學生體會自我生活中的真情是實感,提高運用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瞭解學生的感情狀態,有利於師生交流和相處。解決教學重點。

五.說板書設

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的創意之一。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且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結構清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緊密聯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我這節課的創意之三是以學生為主,大部分都是學生在課堂上說為主,如複述課文,朗誦詩歌,互問互答。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我的老師》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裡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國小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匯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匯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敘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閱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資訊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資訊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說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說:“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國小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說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說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