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錦15篇)

說課稿2.1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錦15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的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選的這次教學活動來自於小班的語言教材,非常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對好玩的泡泡水也非常感興趣,《綱要》中也強調了選材即要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隨著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對於孩子們平時愛玩的泡泡水,充滿了好奇,更激發了孩子們操作於探索的慾望,因此,我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吹泡泡》。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即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

1、嘗試體驗吹泡泡的方法。

2、願意與同伴交流吹泡泡的發現與感受。

3、製作泡泡水,並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交流吹泡泡的發現及製作吹泡泡的'過程,整個過程也是按照這個重點為主,通過學習吹泡泡的方法,交流吹泡泡的發現,製作泡泡水,這幾個環節來完成的。

三、說教具

1、每人一瓶泡泡水;

2、洗潔精。水。吸管。瓶子;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我準備了這些教具來幫助我完成整個教學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得到發現,得到知識,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樂樂。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機的結合,另外,活動結構分為興趣——遊戲——創造三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實驗得到發現。最後進行創造,不僅是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更使孩子們愛上了這節活動課。

2、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實驗法、操作法、討論法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為幼兒創造了做實驗的條件,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用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並進行討論及製作,從而全身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上。

五、說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教師:小朋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玩的東西,同時教師演示吹泡泡讓孩子們看,啊,好美的泡泡呀!孩子太高興,都爭搶著拍打吹出的泡泡,課堂氣氛極其活躍。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操作法,演示吹出的泡泡給孩子們看,激發了孩子們對吹泡泡的興趣。

2、幼兒嘗試吹泡泡的方法教師:孩子們泡泡好玩嗎?你們想不想吹呀,那麼我們玩遊戲"吹泡泡"吧!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嘗試吹泡泡,在孩子們吹泡泡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你吹出泡泡了嗎?你是怎麼吹的?寶寶,你吹的泡泡好大呀,是怎樣吹的?琪琪你吹的泡泡一串串的,是怎麼吹的?讓孩子們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孩子們吹泡泡。在這裡我有意識的追加提問,喚起幼兒深入細緻的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利用"遊戲"的活動方式,讓幼兒自主探索吹泡泡的方法,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增強了孩子們自主性。

3、繼續玩"吹泡泡"遊戲,引導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

孩子吹泡泡的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現泡泡的祕密?

教師:孩子你們吹的泡泡好美呀!寶寶,你吹的泡泡是大的,是小的?

琪琪你吹的泡泡是什麼顏色?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發現了泡泡這麼多祕密,泡泡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吹出的是大大的,有時是小小的,有的泡泡飛的好高好高,有的泡泡一下子就破了,你們說,吹泡泡是不是很有趣呀!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引導提問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在吹泡泡的遊戲中自主觀察泡泡的變化,摒棄以往教學中教師急於把答案告訴幼兒而忽略以幼兒為主的現象。

六、設計亮點重視幼兒語言活動的過程。

在本次活動中,我把幼兒作為主體,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項發言機會,讓幼兒自己說,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自己去看,自己去玩,去探索,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及求知慾望,也可以說整節課我和幼兒都在說,都在觀察,都在發現。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快樂、科學、寬鬆的活動氣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

我的說課結束了,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的意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力求精益求精,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幼兒觀察我給他們提供的材料,問這些材料能幹什麼?他們都說能吹泡泡,於是我讓他們自己玩吹泡泡遊戲,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幼兒提供的吹泡泡器具都是圓形的。讓孩子們告訴我們他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麼祕密。孩子們回答出很多,有的說泡泡是圓的,有的說泡泡會炸掉,有的說泡泡有大有小,於是我引導他們觀察用來吹泡泡的工具,看看是什麼形狀的,孩子們都說是圓的,順著這個問題,我出示了方形、三角形的工具,讓他們猜猜,用這些工具吹出的泡泡還是圓的嗎?孩子們有的說是的,有的說不是,於是我在一張大的記錄表上記錄下他們猜想的結果。再讓他們自己去動手實驗一下,看看用這些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不是圓形的。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自己實驗起來,他們發現,不管用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我讓他們來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記錄下來。活動最後的環節是讓幼兒跟著音樂表演吹泡泡歌曲,孩子們輕輕鬆鬆的結束了活動。

但在這次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孩子們再吹時不知道怎樣來吹,主要是我課前沒有考慮到,總覺得這很簡單,不需多加明,通過這節活動,我知道,在我們大人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在活動中還是應給孩子說明清楚。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2

導讀:《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

說課材料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為此,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第一條目標為知識學習和情感態度學習目標,第二條目標為能力學習目標,重點為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難點為仿編兒歌。

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內容:蹦蹦跳

重點:為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

難點:仿編兒歌。

準備:1、背景圖三張。

2、小圖片四張。

形式:集體

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二、幼兒學習兒歌。

(一)逐段理解兒歌內容。

1、這是誰的家?

小白兔怎樣走?(引出蹦蹦跳)

去幹什麼?

2、這是誰的家?

小青蛙怎樣走?

去幹什麼?

3、這是誰的家?

大袋鼠怎樣走?

袋袋裡邊有什麼?

(二)整體學習兒歌。

1、教師師範朗誦。

2、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

3、集體朗誦。

4、分組朗誦。

生活活動是我們小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大家容易忽視的。於是,我把計算活動和生活活動結合起來。兒歌是小班孩子比較願意接受的,所以我編了許多兒歌,貫穿整個活動。並用“歡樂蹦蹦跳”的`形式,使孩子們感受遊戲的快樂。但是,效果卻不太理想:孩子們過了一個休息日兒歌有些忘了,也有可能比較難,不容易記住。其次,預設好的最後環節,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由於兒歌不熟,都無法表現出來,效果就不盡如人意了。這也證實,要上好一節課,鋪墊很重要,鋪得太多,沒有提升機會,鋪得不夠,效果不突出。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應該更投入,更加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開頭和結尾怎樣用音樂和舞蹈把孩子們的動作放進去,使孩子的興趣更高。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兒歌,具有童趣和快樂風格,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幼兒學習生活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內容。針對小班幼兒學習特點,在整個活動中我突出強調遊戲性和趣味性。孩子們在模仿動物特徵遊戲過程中自然而然掌握兒歌內容。幼兒玩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老師互動,而這個互動過程,也是我給孩子創造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環境。

二、說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分析,我為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說兒歌。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說兒歌應是本次活動重點。第二,能大方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說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 ,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 ;其次,通過先進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幼兒對兒歌有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說兒歌目。

四、說設計

活動第一個環節:幼兒自由選擇道具: 小鳥頭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遊戲夥伴,和幼兒一同遊戲並隨時啟發引導幼兒:“你戴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幼兒在愉快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幻燈片,展示過程是幼兒再次欣賞、理解、記憶過程。

活動第三個環節:師生互動,朗誦兒歌。

1、幼兒戴上頭飾,按角色輪流朗誦並表演兒歌。

2、集體完整朗誦兒歌。

3、結束:讓幼兒變成快活鳥飛出活動室。

在這一環節中採取分角色表演和完整朗誦方法,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表演兒歌,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兒歌內容。同時我還多采用賞識激勵法,比如:表揚幼兒聲音好聽、動作做好看、送給幼兒一個大拇指或者抱一抱幼兒。教師每一句鼓勵語言、每一個鼓勵動作都會使幼兒感到輕鬆、愉快做到寓教於樂。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兒感受到了語言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薰陶。

附兒歌:

快活得像小鳥

我學小鳥飛飛,我學小兔跳跳,

我學小魚游泳,我學小雞嘰嘰,

在可愛幼兒園裡,我快活得像小鳥。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

【設計意圖】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大火球,這段時間總是陰雨綿綿,不見陽光,班裡的小朋友也開始議論紛紛“今天太陽公公還是沒出來,我好想晒太陽呀”。可見,孩子們對太陽的期待,那麼這個孩子們所期待的太陽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陽光在給我們帶來溫暖的同時,還有別的用處嗎?這個讓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火球所具有的的特徵是不是獨一無二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設計了《小兔找太陽》這個活動。

【說教材】

《小兔找太陽》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太陽是什麼樣的”是故事始終圍繞的主題,故事中有一隻愛尋找的小兔,它在兔媽媽的提示下不斷的尋找太陽,卻總是找錯,其原因就是小兔觀察事物時與小班幼兒一樣比較片面,每次都只關注到了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徵。基於他們的這種特點,我放棄了傳統的故事教學模式,將故事中太陽的主要特點提取出來,設計成一條尋找線索,讓幼兒在尋找和發現中來了解太陽。

【說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目標之一:嘗試根據相關線索大膽想象,在比較中篩選出符合線索的物品。

而本次活動又以討論為主,所以我將目標之二定位在讓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尋找的樂趣。

【說活動重難點】

那麼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重點:作為一個以聯想為主線的綜合活動,我把如何引導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活動的重點。

難點:同時,對於生活經驗還不豐富的小班幼兒,讓他們嘗試根據相關線索,尋找到符合條件的物品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活動準備】

教學準備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首先是物質上的準備:小兔圖片、信封、線索卡、印有“圓形”的記錄卡片、找尋步驟16格一覽表、ppt課件。

2.知識上的準備:

同時在活動前有意識的讓幼兒多觀察身邊與太陽有關係的事物。

【說教學法】

如何讓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達到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呢?

1.教法:

本次活動我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幼兒幫助小兔追尋線索尋找太陽,能夠幫助可愛的小兔找到太陽並獲得成功肯定是每個孩子都樂於做的事。

同時結合啟發式教學,運用談話法,利用一個個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幼兒積極的參與到尋找過程中來,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尋找結果和感受。

最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讓幼兒觀察、感受人類以及動植物和太陽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為幼兒在活動後有目的的觀察身邊事物做了鋪墊。

2.學法

確定了教法,那麼幼兒改如何學呢?從我的重難點界定中大家不難看出,“說”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包含在討論其中的還有比較、探究、歸納,幼兒琢磨著每個線索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感受著太陽給人類、動植物帶來的幫助,整個過程都給幼兒足夠的探索機會與表達機會,形成探究式的師生活動。

【說活動過程】

接下來就是活動的整個過程,整個過程分為一匯入、二尋找、三完整講述、四延伸感受。

1.匯入部分:出示兔子,引出故事:

首先是匯入環節,通過提問:咦?黑板後面藏著誰呀?直接匯入活動.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他們創設了一個“小兔需要幫忙”的故事情境,讓小兔從始至終貫穿在尋找的每個環節中,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1)第一次尋找

接著就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請幼兒觀察線索,幫助尋找,第一次尋找我請幼兒最大限度的回憶身邊各種圓的東西。

提問:你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嗎?

然後在16格上根據幼兒猜測的內容,用添畫的方式記錄出來,這種方式不僅調動了幼兒尋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小班的孩子有針對性的展開尋找。這個環節重點引導幼兒感知,圓在我們身邊是無處不在的。

(2)第二次尋找

在第一次尋找的基礎上,我又增加了新的尋找線索

提問:小兔子要找的是一個怎樣的圓?在這16個圓圓的東西中有又圓又紅的東西嗎?要求幼兒在已經尋找到的圓形物品中篩選出即圓又紅的物品。

這個環節,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有了新的挑戰,比如:有的幼兒看過紅色的眼珠,有的幼兒卻從未見過,在這樣幼兒之間知識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他們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有效提升。

(3)第三次尋找

接下來我又增加了在三號線索天空提問:

--又圓又紅的東西有了什麼變化?

--在這些東西中哪些是又圓又紅在天上的?

(4)第四次尋找

最後增加四號線索發光發熱,提問:

--黃色的射線會代表什麼呢?

--有火的地方感覺怎麼樣?

--剩下的東西中哪些是會發光發熱的?

經過層層遞進的尋找,十六格中已然只剩下太陽,幼兒對太陽的外形特徵有了比較清晰的瞭解,他們會發現,原來簡單的太陽不僅只是圓的、紅的,也不僅只會發光發熱,在層層深入尋找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對比物的出現,也讓幼兒明顯的感受到,原來具有某一共同點的東西有很多,需要的共同點越多,東西就會變得越少,而太陽是獨一無二的。

3.根據情況,完整講述尋找過程

雖然經過尋找幼兒對太陽的特徵有了明顯的瞭解,但是對每個線索還缺乏連續性,於是,我根據幼兒尋找的情況,完整講述尋找過程,幫助他們梳理每個線索之間與太陽的關係。

4.延伸討論,感受陽光

最後通過提問,小兔為什麼要找太陽?太陽有什麼用處?引入下一環節,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PPT圖片。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但是對幼兒來說卻有不同的意義,用ppt的形式讓孩子們尋找生活中的太陽在哪裡,感知獨一無二太陽還有不同的作用,開拓了幼兒的眼界,讓幼兒的思維更加寬廣。

【說活動亮點】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擇法”,這個活動的設計我自己的感覺是樸實中帶著華麗。

1、樸實之處在於,生活教育的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幼兒所感興趣的又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太陽這個內容剛好是幼兒近段時所感興趣的,又是他們既熟悉又陌生額,正處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這就是活動的樸實之處。

2、華麗之處在於,嘗試舊課新上。放棄了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去了解太陽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探索尋找的方式讓幼兒在自己的發現中瞭解太陽。

謝謝大家!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5

一。設計意圖:

五彩繽紛的世界為幼兒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自然中美無處不在,大自然又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翠綠的樹葉、歡鬧的湖面、累累的果實、紛飛的雪花。.。.。.都會使孩子們產生無限的遐想,獲得美的享。詩歌<<綠樹葉>>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朗朗上口,能喚起孩子對小小樹葉無限的遐想。當我們感嘆小小樹葉“魔力”的同時,讓我們尊重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在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大自然中感受其美無比,其樂無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小班下學期幼兒現有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喜歡詩歌,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

2、樂於對樹葉展開想象,理解詩歌內容。

3、熟悉詩歌的格式,嘗試簡單仿編詩歌。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難點是:樂於對樹葉展開想象,嘗試簡單仿編詩歌。

四。說教學法:

本活動中我本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把孩子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活動中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提問法、操作演示法;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並用討論法啟發幼兒創編兒歌突破難點部分。孩子們則通過自主探索法、觀察法、情景表演法來達到理解、創編詩歌的目的。

五。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樹葉,對樹葉有粗淺的`認識。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樹葉每人一片,詩歌讀本人手一冊。

3、環境準備:把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擺放在活動室。

六。活動過程:

1、感知活動1)擴散想象:小樹葉變變變出示形狀各異的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麼?樹葉象什麼?

4歲左右的幼兒對樹葉很熟悉,也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同時幼兒極富想象力,這一活動為下面對詩歌的理解打下基礎,教師記錄下幼兒的想法為下一創編活動作下鋪墊。

2)出示掛圖,播放詩歌錄音,幼兒欣賞思考:詩歌裡綠樹葉象什麼?(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優美和童趣)2.理解活動1)自主閱讀指導幼兒自主閱讀詩歌讀本<<綠樹葉>>

教師指導幼兒觀察畫面,熟悉綠樹葉被比做什麼。同時,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也為教師瞭解孩子個體差異提供了機會。

2)集體閱讀,感受詩歌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重點,在該環節中運用啟發引導法和討論法,讓孩子更直觀更深刻理解詩歌內容。如:

(1)詩歌裡綠樹葉象什麼?(小傘,小船,小扇,蝴蝶)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自制“樹葉”。

(2)誰在樹葉傘下藏?誰在樹葉船上坐?

(3)樹葉扇起來感覺怎麼樣?(涼)(4)樹葉象蝴蝶怎樣飛?(悄悄)為什麼說樹葉象蝴蝶是悄悄地飛?(幼兒表演樹葉象蝴蝶般悄悄地飛)3)教師播放音帶,幼兒看圖完整欣賞詩歌。

4)幼兒跟教師看圖朗讀詩歌一遍。

5)幼兒跟教師打節奏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6)幼兒分角色分句朗誦詩歌。

7)幼兒每人手執一片樹葉邊朗誦邊表演詩歌,更進一步體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

通過以上觀察、提問、不同形式的朗誦和孩子們的親身體驗、表演詩歌等幾個環節,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3、創編詩歌這是本次活動難點,也是本次活動的昇華。這一環節,我運用了討論法和記錄法,再次激起幼兒的創編興趣。

1)出示上次活動中幼兒對樹葉想象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簡單仿編。

2)幼兒自由仿編詩歌。如:樹葉還可以當什麼?象什麼?

3)教師從幼兒仿編的詩句中選出一組合成一首新詩。

4、活動延伸:

1)園內延伸:整合美術活動,樹葉貼畫,樹葉添畫。

2)家庭延伸: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收集樹葉,指導孩子自制詩歌圖畫<<綠樹葉>>。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風箏是幼兒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它的形式非常多,有蜈蚣風箏、燕子風箏、闡風箏、雨傘風箏、籃球、太陽風箏、龍風箏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幼兒雖然知道各種風箏,但是對風箏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有關風箏的知識,通過放風箏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心態,體驗合作樂趣,激發幼兒集體榮譽感,增進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愛慕之心,人皆有之”的確,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事物,幼兒也不例外。本週的主題是風箏,正符合幼兒的審美要求,他們熟悉風箏,又不缺乏對風箏的喜愛之情。他們認為風箏正是美的象徵。“美麗的風箏”是以風箏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是幼兒能接受和理解的,這是前提與基礎。另外,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前。我讓幼兒自帶一風箏到幼兒園,並建議家長在雙休日與孩子一起放風箏,讓孩子嘗試自己牽引飛上天的風箏。

二、說目標

主題目標:通過參加系列活動,感受春天帶來的喜悅,萌發熱愛春天和保護美好環境的情感,在運用多種感官關注生活的過程中,發現春天的各種變化,學會欣賞春天裡美好的事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的各種特徵,把目標定為:

1、瞭解風箏,在此基礎上產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感受各種各樣的風箏色彩與形態的美,產生喜愛風箏、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表現風箏色彩與形態的美。其中,目標1是知識方面的,目標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標3則是在情感目標的基礎上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表現。

三、說教法: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進行,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老師先講解怎麼牽動手中的線,示範怎麼放風箏,讓幼兒仔細觀察。

四、說學法

(一)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於接受的。

(二)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嘗試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倆人結伴選一個喜歡的短線風箏,讓幼兒嘗試自己放飛的快樂。

五、說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以蝴蝶找朋友引出課題,首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瞭解蝴蝶喜歡花是因為花很美麗,讓幼兒也從中初步體會花的美麗,並讓幼兒觀看、欣賞各式各樣的風箏圖片、課件,從而引出所授課的內容《風箏真美》

(二)談話活動

這個部分是教師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的環節,請幼兒說說自己從什麼地方看出春天來了。通過提問、欣賞、交流,讓幼兒體會、感受風箏的美麗,簡單瞭解各種各樣的風箏,以及瞭解風箏的組成部分。

(三)幼兒活動

這是幼兒的嘗試活動,利用幼兒所提供的多種風箏,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方式,可與同伴合作完成。可與老師一起放飛,有小朋友牽引,老師託送風箏飛上天。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活動。

六、活動延伸

休息日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放風箏,回來後講給同伴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認知最基本的顏色(紅色)。

2、並能和同伴一起做遊戲。

教學重點

認識顏色。

教學難點

分辨顏色。

教學準備

紅色圖卡、實物(紅色玩具)等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唱歌曲《十個小矮人》。

二、教師通過手拿實物帶領幼兒認顏色,並以遊戲的方式加深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1、教師:教師出示實物紅色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呀,(玩具)那你們知道老師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老師告訴你們這是紅顏色。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識顏色做遊戲。

教師出示顏色圖卡再次請幼兒認顏色。

教師:把顏色圖卡放在空地上,然後請兩個小朋友做遊戲,教師說出顏色名字,看誰先把顏色拿起來時說一遍顏色名稱,遊戲(2—3)遍,以加深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3、鼓勵幼兒自己認顏色。

教師:今天,小朋友學了紅顏色那我們課外也找一找,有哪些東西是紅顏色的。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8

1、知道龍蝦是蕭鎮的特色美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瞭解龍蝦身體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稱。

3、觀察龍蝦的外形特徵,用圖畫的形式讓幼兒認識龍蝦。

教學難點:知道龍蝦是蕭鎮的`特色美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觀察龍蝦的外形特徵,從而瞭解龍蝦身體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稱

二、教學準備:

龍蝦、龍蝦範圖一張,油畫棒、沒上冊色的龍蝦圖若干張。

三、教學過程:

1、引題:今天裘老師請了一位小客人來我們小班做客,小朋友猜猜看它是誰呢?

2、出示龍蝦,供幼兒觀察

師:在觀察龍蝦前,老師有幾個要求,小朋友在觀察完後要告訴老師,龍蝦是長什麼樣的,它的形狀是怎樣的?

師提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請舉手告訴老師。

3、幼兒認識龍蝦

龍蝦有2隻眼睛,2對觸角,一對短,一對長,有5對足,最前面的一對足上有2只大鉗子,這2只大鉗子叫螯,龍蝦還有尾巴。

4、介紹龍蝦是蕭鎮的每食特產及龍蝦的吃法。

你們吃過龍蝦嗎?龍蝦的味道可好吃了,你們在哪裡吃過龍蝦?

龍蝦在我們蕭鎮是很有名的,它的吃法有很多種,有椒鹽龍蝦,清蒸龍蝦,紅燒龍蝦等等。很多遊客都要來我們蕭鎮吃龍蝦,他們一般都會去我們蕭鎮的"大頭飯店"和"老太婆飯店"那裡去吃,因為那裡做的龍蝦很好吃,很出名的。

5延伸活動:給龍蝦公公塗色

今天龍蝦公公要去參加一個盛大的舞會,可龍蝦公公沒有漂亮的衣服,請我們小朋友來幫龍蝦公公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讓它高高興興的去參加舞會好嗎?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9

教材分析:

此活動來源於生活,每個孩子都有過許多如幫媽媽分東西的分類經驗,在生活中經常對接觸到的事物進行分類。我通過模擬生活中的事情進行二級分類活動,既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又能豐富生活經驗。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本主題《水果店》的發展目標是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參與活動時能大膽自信的表現自己。在主題目標的嚮導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動目標如下:

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養初步的比較判斷能力。

2、能將統一集合中的物體依據不同的特徵進行二級分類。

3、樂於參與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蘋果、梨、橘子卡片知識準備:去過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類擺放。

教法分析: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本次活動的教法有:

1、情景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水果寶寶跑到地上來玩這一情節,啟發幼兒思考。

2、互動法:讓每個幼兒互動起來,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交往能力。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邀請水果寶寶做遊戲”中滲透了數的感知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學法分析: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讓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選擇方法時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再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觀察法――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與材料的觀察、分析,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

2、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遊戲是幼兒發展和學習的基本活動,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活動流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共同探索操作,從一級分類到二級分類

(三)活動延伸:鞏固對數的感知及大小分類。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0

一、設計思路

《小方和小圓》是怪味豆哲理圖畫書中的一本,不論在主題上、故事結構上、構圖上、還是所傳達的意象上,都體現出一種奇思妙想的創意,體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怪趣!

小圓是圓形的,小方是方形的。一扇圓圓的門,小圓很容易就能進去,可小方怎麼也進不去。小方努力地改變自己,可他不明白,他永遠都不會變成圓的。要改變的究竟是誰呢?這是一本抽象派藝術表現手法和兒童寓言故事巧妙結合的佳作。方和圓,抽象的形狀,被賦予抻奇的生命力,幻化成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孩童,躍然紙上。從孩子的角色來說,小方和小圓正如幾個頑皮的孩子一般,被賦予了孩子的形象。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為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並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和

3、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表演遊戲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法

為了能更好地達成活動目標,我運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規律,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具,抓住了幼兒的“眼球”,激發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望,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想。通過運用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啟發提問法等多種方法,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我採用了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加上直觀的課件演示,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活動過程

下面,我就詳細地說明整個活動過程:

1、激趣匯入

我一開通過介紹小客人--小圓,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演示故事

這一節是完成本活動的重難點,在這一五節中,我引導孩子跟著我一起欣賞我演示的故事,在漸入故事的觀察和語言表達的同步理解中,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希望孩子們想出辦法,怎麼能讓小方進入圓門。

3、完整閱讀繪本

通過課件演示,完整欣賞了繪本內容。

4、表演遊戲

我請幼兒和我一起演小圓,請一個小朋友演小方,表演故事。以遊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故事內容,這樣的知識遷移更能激發孩子們與教師進行互動,以增加閱讀的情趣。

五、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課,我覺得比較吸引孩子們,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幼兒和老師互動得較好。在我鼓勵孩子們想辦法,怎麼讓小方進圓門時,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常豐富,思維很活躍。

不足之處是:

1、教具做得不好,如果把卡紙改為硬紙皮做的會更好一些,在幼兒表演環節,道具有些比例不調。

2、在表演遊戲環節,本來重點是在指導幼兒練習角色對話,這個重點沒做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1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牆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出的聲音。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於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通過遊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說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樂意參加玩石頭的遊戲,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嘗試自由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通過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這一特性。

四、說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積木,塑料積木,金屬勺子);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毛絨玩具,毛線團);厚墊子,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說過程

我通過三個環節“感知特性——探索比較——拓展經驗”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

一開始以“石頭展覽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觀察發現石頭不同的顏色、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探索比較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集體共鑑的方式,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第二次通過自主探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判斷進行初步猜測,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

3、拓展經驗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奇妙的聲音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著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噹噹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能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

2、提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助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通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通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麼聲音?)

教師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麼聲音,這時老師不作迴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形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才猜測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才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後回答)

2、你用什麼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並製造聲音,然後說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麼來的呢?(動,振動,)

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遊戲活動,感受樂趣。

遊戲可以這樣玩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

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認知活動---1和許多

說活動教材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

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兔採蘑菇”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動物形象“小白兔”,孩子們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初淺的數概念。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等這樣的數現象,但對這些數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在遊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活動重點: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l”和“許多”。

3.活動難點: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動重、難點體現一個“認識”和“感知”的問題,所以把認識“l”和“許多”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幼兒根據兔媽媽所給的任務進行認識“l”和“許多”的關係。活動的難點定位在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因為在教育幼兒學習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感知,體現了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過程,這樣才具有一定的遞進性,讓幼兒知道1個1個和起來就是許多個,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增強了幼兒的數概念。“l”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它們之間有一個量的區別。在目標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l”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l”和“許多”兩個方面的意義。

說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瞭解幼兒的喜好。

2.活動材料準備

(1)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籃子及蘑菇若干。

(2)合適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3)場地佈置如圖:(×表示小兔出發的位置)

說活動延伸

1.活動一: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水果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哪種水果是1個,哪種水果是許多個。(教師根據需要可更換圖片的內容)

2.活動二:區域活動中提供小卡片。聽指令找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請你找出是l(許多)個物體的卡片。

3.活動三: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是l,什麼東西是許多,並告訴同伴和老師。 4.活動四:教師帶領幼兒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體,什麼是1,什麼是許多。請幼兒回家找找家裡的什麼東西是1個,什麼東西是許多個。

【分析】 起到加強鞏固作用,讓幼兒通過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l”和“許多”,加強理解“l”和“許多”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1.活動情景遊戲化。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活動內容整合性。在活動過程中以小兔採蘑菇為主題,融人認知(“l”和“許多”)、語言(我拿了……;我採了……)、社會(伯伯借籃子給小兔們,突出關愛)、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動作)等方面。

3.活動自主性。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帶領幼兒參與活動,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線。活動中沒有強硬的規定,創設較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輕鬆地學習本領。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罐寶寶

說課內容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於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採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遊戲法:“遊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遊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遊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製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後,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慾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並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並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麼,並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後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裡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遊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太陽和月亮

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資訊科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說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幼兒的語言想像力和創造力,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我選擇了詩歌欣賞。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太陽和月亮》,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詩歌生動、有趣味性。

《太陽和月亮》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精練,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它的文學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我想,一個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1)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並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3)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2)是能力目標,這裡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3)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

2.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3.活動難點: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分析】 根據提供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遊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說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作了鋪墊。另外,幼兒有欣賞詩歌的經驗,利用晨間入園或是中午休息時間等播放優美的兒童詩歌供幼兒欣賞。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多媒體課件:為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詩歌的內容,融入到詩歌優美的意境中去。

(2)音樂:播放抒情柔美的音樂與詩歌整合起來。

(3)頭飾:小鳥、小樹、小花、小草等。

(4)大小圖片若干張:為創編詩歌作準備。

3.心理的準備:利用春天這個美麗的季節,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讓幼兒在散步途中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發展幼兒的語言,使幼兒在心理上有感應。

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1、以欣賞課件前半部分的形式引入課題。

(1)聽錄音,錄音裡有些什麼聲音?

(2)配樂、欣賞課件,學習詩歌第一段。提問: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白天怎麼樣?

(3)學習朗誦第一段詩歌。

目的:利用課件感受白天真熱鬧,學習詩歌第一段。

2、以欣賞課件後半部分深入課題

(1)聽音樂。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幹什麼?夜晚天空中誰出來了?白天小鳥醒來了,夜晚小鳥怎麼樣了?

(2)夜晚怎麼樣?

(3)配樂欣賞課件,學習詩歌第二段。

目的:利用課件感受夜晚靜悄悄,學習詩歌第二段。通過對比式的提問,鞏固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

3、完整的欣賞詩歌:《太陽和月亮》。

(1)提問:白天誰出來了,怎麼樣?

晚上誰出來了,怎麼樣?

(2)幼兒和教師共同朗誦詩歌一遍。

(3)分組朗誦一遍。

目的:採用隱射式的提問讓生活更加有趣、生動,幼兒的答案對完整學習詩歌有直接的`幫助作用。

4、以創編詩歌和表演詩歌的方式昇華課題。

(1)太陽有許多好朋友,小鳥、小樹,小朋友醒來了,還會有誰醒來?(邊創編邊在“白天”、“黑夜”的周圍貼上圖片)

(2)晚上,這些醒來的它們怎麼樣了?

(3)幼兒分組進行情境表演詩歌內容。

目的:學習創編詩歌,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

採用貼圖片的方式,目的在於為創編詩歌留有影子和空間。

活動延伸

(1)聽著音樂讓幼兒與太陽、月亮一起玩。

(2)呀!又是一天,太陽出來了,小朋友醒來了,鍛鍊身體去了!(放熱鬧的音樂)

目的:組織幼兒遊戲,圍繞太陽和月亮的主題,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

說活動設計特色

1.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麼,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於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很多音樂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2.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著一個“趣”字。因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為孩子服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通過情境表演、教師針對性的提問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3.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了遊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秋天的水果

今天選擇說課的主題內容為《天氣涼了》。我的教育物件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天氣涼了”這個大主題的背景下,選擇了“秋天的水果”這個小主題。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遊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嚐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裡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絡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後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為遊戲“摸水果”。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摸水果”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於一只布袋中,讓幼兒矇住眼睛後伸進一隻手進行摸索,並回答摸到了什麼水果,然後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為“品嚐蘋果、桔子”。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鬆,這時讓幼兒品嚐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著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2

“幼兒關注和發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這個目標屬於科學領域的範疇。《綱要》中提出: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這裡提到了幾個關鍵詞:生活、熟悉,可見我們選擇的科技成果的內容應該是從孩子的生活出發,為幼兒所熟悉的。

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選擇了“手機”,因為現在的家庭中至少有兩部手機,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機打過電話、拍過照片、玩過遊戲、聽過音樂,他們對手機有一定感性認識,教師把課的重點定位在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

但作為小班第一學期進行的教學內容,我選擇了幼兒最為熟悉的兩大功能:打電話與拍照入手,引導幼兒去關注和發現手機的其它功能,讓孩子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使幼兒知道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2、通過打電話遊戲,讓孩子初步感知點與數的對應,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重點:

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使幼兒知道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難點:

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解決重點目標)

1、觀察比較固定電話與手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知道手機的功能之一:打電話。瞭解手機的特性:小巧、攜帶方便,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較照相機與手機,瞭解手機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時用手機給寶寶們拍的照片進行引導。)

3、瞭解手機的其他功能:(如打遊戲、聽音樂)

師:科學家可聰明瞭,他們發明的手機本領越來越大,除了可以打電話、拍照以外,你還知道手機有什麼本領嗎?(如聽音樂,可現場演示)引導幼兒去關注手機的其他功能,進一步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化。

二、運用手機的最大功能學習打電話:(解決難點目標)

師:寶寶現在想不想爸爸媽媽,可是,我們在幼兒園,爸爸媽媽在上班,怎麼辦呢?(教師在這裡要注重情感的引導)

教師有選擇性地提供一組號碼的小圓點,讓孩子數數小圓點的數量,數對了,電話就通了,並讓孩子真實地與家長進行對話。

教師在小結時要提醒幼兒不能隨便打電話。

三、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繼續去關注手機的其他功能(如攝像、鬧鐘、上網等功能),進一步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化。

我對這個活動設計的思考:

1、能從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選材。我們對孩子的教學既要來自於生活,又能迴歸生活,為生活所服務,我所選擇的“手機”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孩子在家中經常接觸父母的手機,對它有一定的瞭解,陌生是因為手機中有許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為父母怕孩子弄壞自己的手機而不讓他們玩,所以這裡就有許多教師可以挖掘的教育價值,引導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注重各領域的結合。在第二環節中我設計了打電話,通過打電話遊戲,讓孩子初步感知點與數的對應,通過真實地打電話學習打電話的方法,在這裡,既注重了各領域間的整合,又培養了孩子的口語能力。

3、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除了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外,還有其情感因素在裡面,我們可以通過手機打電話、發簡訊,向朋友或家人表示問候,是人們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動設計中我注重了對幼兒情感的引導。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3

設計思路:

雖然小班幼兒知識經驗雖然不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可以從幼兒自己的身體開始。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但孩子卻很少有機會去觀察它。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情境,讓孩子認識腳,萌發對身體的初步興趣,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根據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注重幼兒的感知體驗,注重他們的感受、探索。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通過看、說、摸、聞、跳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觀察、比較、體會任何事物都會變,從談話、討論中引申出我們會長大,腳也會變大,從而激發幼兒對生活、對自己成長的熱愛與渴望之情。

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具體、明確、適合本班幼兒的目標是活動成功的一半。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對活動的通盤考慮,我定出了一下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結構和功能,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妙的興趣。(興趣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動力,因此,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成為首要任務)

2、培養保護腳、養成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

3、初步領會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激發幼兒對生活及自己成長的熱愛與渴望之情。(對小班幼兒對生命、生長的理解剛剛萌芽,因此,目標不能太高)

活動準備:

1、 爸爸媽媽、小朋友、嬰兒的圖片及腳印。

2、 鉛筆(供幼兒描腳印用的)、紙、蠟筆、顏料、毛筆、剪刀、彩紙等操作材料。

3、 磁性黑板、錄音機、磁帶。

4、 地毯、草地、沙坑、鵝卵石路、水泥路、瓷磚路、輪胎;抹布若干、盆子。

活動方法:

活動方法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選擇的,我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內容還有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以下方法:

1、感知體驗法: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動作為主,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並在各種材質的路面上行走,讓幼兒具體感知,幼兒興趣黯然,且學習效率較高。

2、談話法: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

3、情境法:通過創設真實的活動情境,讓幼兒親自體驗,能更好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點燃幼兒思維的火苗。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複習歌曲《小腳丫哪裡去了》。

(放音樂,師生共同演唱)

複習完畢,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和我們的小腳丫一起做遊戲,好嗎?(好)可是,小腳去哪兒了呢?

二、感知小腳

老師:呀!小腳在這兒呢!我們一起把我們的小腳露出來吧!

脫襪子(兒歌)

縮起小脖子,(脫襪筒到腳心)

拉長小鼻子,(拉出襪頭)

彎彎小身子,(對摺)

住進小房子,(放進鞋子)

老師在和幼兒一起脫襪子的時候,邊脫邊說兒歌,用幼兒感興趣的兒歌的形式教會幼兒正確脫襪子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匯入主題。

1、和小腳一起跳舞(什麼舞要寫出來)。(活動小腳,調動幼兒積極性)

2、我們和小腳一起玩玩好嗎?(

師生一邊脫襪子一邊說兒歌:縮起小脖子,拉長小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三、認識腳

脫掉襪子、真舒服,和你的小腳玩玩吧。

1、看一看小腳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小腳,認識腳背、腳掌、腳心、腳跟、腳趾。

(2)數一數腳趾,動一動腳趾。

(3)聞一聞小腳:聞聞小腳有什麼味道沒有?腳怎麼會有味呢?有什麼方法讓腳乾乾淨淨、舒舒服服呢?

請幼兒講述。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覺行動,因此,本環節主要通過幼兒自己的動作來具體感知、在讓幼兒講述環節,由於小班幼兒的語言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幼兒語言的擴充套件、補充。

2、比腳印

教師,瞧!這些是什麼?(出示腳印)猜猜這是誰的腳印?(操作翻卡圖片)我們來給腳印排排隊吧!(幼兒給腳印排隊)

討論:爸爸媽媽的腳是不是一出生就這麼大?你的.腳剛出生時是怎樣的?

小結:我們在慢慢長大,腳也會跟著慢慢長大。

本環節在讓幼兒具體感知大小不同的腳印的基礎上,認識到腳有大有小。由此,啟用幼兒以往的生活經驗,爸爸媽媽的腳,自己以前的腳,從而讓幼兒體會腳"長大"的事實和過程。

(三)腳的本領大

教師,好可愛的小腳丫,你們的小腳丫會幹什麼呢?我們來試試。

請幼兒嘗試後自由表達。

(走、跳等)除了這些本領,小腳丫還有一個大本領呢!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到草地上、鵝卵石路上、水泥地上、軟地上、輪胎上、瓷磚上都去走一走,你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帶領幼兒走小路、自由探索、自由體驗、自由交流,引導幼兒說出各種不同的感覺。)小腳丫累了,讓小腳丫休息一會吧!(師生坐下,用抹布擦乾淨小腳。)

(2)個別回答:剛才你的小腳丫去哪兒了,有什麼感覺?

(3) 教師小結:小指令碼領真大,它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有了小腳才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還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我們是不能沒有小腳。

這部分通過感知小腳的不同用途的活動,讓孩子們光著小腳丫在各種路面上走走,感受感受,整個過程真實、有趣,同時給孩子們創設同伴之間積極互動的機會。孩子們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氛圍中,保持盎然的興趣,始終非常重要;

四、穿上襪子和鞋子,自然結束。

教師,摸摸小腳有什麼感覺?(涼涼的)怎麼辦?請幼兒們自己想辦法。

給小腳找襪子朋友吧!

師生一邊穿襪子一邊說兒歌:縮起小脖子,鑽進小洞子,拉起長鼻子,穿好小襪子。

這部分,根據幼兒光著腳活動一段時間後的真實感覺,自然結束,並複習了穿襪子的兒歌,練習了穿襪子的動作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4

一.說活動教材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小班上學期活動《我的小手和小腳》.我班幼兒剛剛入園兩個月,年齡大多為三歲左右,通過之前活動幼兒已認識了小手和小腳,也初步知道怎樣保護小手和小腳.為了幼兒能更加協調靈活的運用小手和小腳做遊戲,並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在選材時,我參照《教育教學活動計劃安排建議表》, 根據我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結合《綱要》中 “在探索中求知,在活動中發展.” 的要求,我設計了小手小腳動起來的遊戲活動。

本活動的重點為喜歡玩有關小手和小腳的遊戲,通過遊戲體驗快樂. 難點為運用小手和小腳協調靈活的做遊戲.

二.說活動目標

遊戲是幼兒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又是兒童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特制訂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喜歡玩有關小手和小腳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快樂.

2.認知能力目標:運用小手和小腳協調靈活的做遊戲.

上述目標的設定我考慮到了三歲幼兒情緒特點和認知水平,以遊戲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並賦予一定的認知任務,將愉快、學習、能力獲得融為一體,使幼兒在生活、遊戲中習得知識和技能。

三.說活動準備:

環境是產生互動的容器,具有教育性價值,由幼兒自主控制活動是遊戲的最內在本質.“活動準備”本身也是教育過程,環境創設、遊戲所需材料、知識基礎都應該成為教師活動之前的必修課,為達到目標,完成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環境創設:開放益智區,提供手勢圖片.開放戶外操作區,提供按摩球.皮球等。

2、物質準備:音樂.錄音機.照相機. 電腦. 實物投影儀. 顏料。

3、知識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小手和小腳.初步知道怎樣保護小手和小腳。

四. 說教法學法

艾裡克森指出:促進幼兒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本活動中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示範法,引導發現法等教學方法, 運用了遊戲,自主探究等學法,讓幼兒體驗在玩中學的快樂。教師應做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幫助者。

五. 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為了達到上述活動目標,設計了四個環節:

1.用小手小腳律動,匯入活動。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適時指導。

3.展示活動照片,體驗分享樂趣。

4.活動擴充套件,手腳印畫。

1. 小手小腳律動,匯入活動:

我是這樣說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自己的小手小腳!”(放音樂演示) 這個律動能鍛鍊幼兒手腳的協調靈活性,音樂節奏感很強,幼兒很喜歡做,所以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

2. 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適時指導:

這一環節我是這樣提問的:“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和一對靈活的腳,我們一起用小手和小腳做遊戲好嗎?”“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玩的手指遊戲和小腳遊戲,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遊戲。”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活動,兩名教師分組教學。

我指導益智區幼兒手指遊戲,幼兒通過提供的'手勢圖片自主的進行模仿操作,對能力差的幼兒適時的進行指導,並用有趣的語言鼓勵幼兒,如:"寶寶的小手真靈巧,變成了小螃蟹!"當幼兒模仿操作結束時,我以<<我的小烏龜>>的手指兒歌吸引幼兒的注意(示範),幼兒很喜歡這個手指遊戲,小手都跟著我動起來,其中的響聲詞'嘣'幼兒很喜歡模仿,小手也隨著兒歌內容一伸一縮動了起來。

另一名教師指導戶外操作區幼兒遊戲,幼兒光小腳丫走觸覺道,玩皮球,用觸覺球互相按摩小手小腳。

《綱要》中倡導幼兒自主的學習,提倡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的有機結合。我充分考慮了這一點,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的形式.其中的手指遊戲我的小烏龜是已預設的課程,玩皮球遊戲幼兒會生成很多種玩法,我所提供的觸覺道可以走也可以爬.幼兒遊戲時我用照相機記錄了他們活動時的精彩瞬間。

3. 展示活動照片,體驗分享樂趣:

這個環節用電腦展覽活動照片,當幼兒看到自己或同伴時很興奮,滔滔不絕的介紹著自己在做什麼,大家在分享中得到了快樂的情緒體驗.這時候音樂響起,幼兒與我跳起舞來 (放音樂演示), 幼兒的情感在舞蹈中再次得到釋放.活動達到高潮。

4. 活動擴充套件,小手印畫:

激發興趣需要貫穿於活動的始終,在活動的結束階段要把幼兒的興趣延展到對新活動的需求和期待,我手塗顏料在實物投影儀上印出一個小腳印來,幼兒看到小手還可以印畫,好奇心和求知慾再次被激發,為生成下一次活動做好了準備。

六. 說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來帶動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本活動完成了教育目標,內容適合我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手勢圖片的提供及手指遊戲《我的小烏龜》,讓幼兒小手動起來,促進了手的協調靈活性。觸覺道的提供讓幼兒的小腳動起來,使幼兒大動作得到發展。按摩球讓幼兒初步體驗了合作的樂趣,皮球的玩法多種多樣,幼兒盡情的變換,小手小腳都動了起來。活動中運用的音樂元素,給幼兒藝術表現提供了機會,使幼兒的情感得到釋放。本活動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及各領域的相互滲透,教學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兒,真正做到了角色轉換,通過照相機記錄的形式幼兒分享了小手和小腳的遊戲經驗,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小手印畫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為生成下一個有趣的活動做好了準備。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在自主探索中不僅感受到了快樂,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活動中的不足: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美感還需加強。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選自13版省編教材小班下冊主題五《玩玩樂》次主題三《一起來玩》。

下面我從教材、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效果預測八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磁鐵就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是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好材料。磁鐵吸鐵,這一現象既神奇又有趣,倍受幼兒青睞。小班的孩子無意意識佔優勢,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玩一玩,試一試。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為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依據教材設計了《好玩的磁鐵》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活動目標:

為讓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經驗、興趣、學習特點,我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願意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活動重難點:

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為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科學區投放磁鐵及磁性玩具,讓幼兒初步感知。

物質準備:磁鐵、課件、磁性玩具、各種鐵製和非鐵製品以及顏料、畫紙等。

教法:

《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探究,在“做中學”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設定小演員跳舞、磁鐵大世界、找朋友等情境,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探索,體驗探索的快樂。

2、啟發提問法:“以疑激趣,以問激學”,通過“你發現磁鐵最大的本領是什麼”等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獲取新知。

3、操作體驗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讓孩子們在幫磁鐵娃娃找朋友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體驗,促進其發展。

此外我還將遊戲法貫穿始終,達到科學性,綜合性,趣味性和諧統一,體現活動多元化的整合。

學法:

學法與教法密不可分。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讓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磁鐵的特性,體驗發現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動我在情境遊戲中激發興趣——在觀察探索中發現問題——在交流討論中尋找答案——在合作遊戲中鞏固經驗。共分為5個環節:

環節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活動的出發點,通過魔術“會跳舞的小姑娘”你知道小姑娘怎麼會跳舞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環節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大世界這一情景,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磁鐵的外形特點。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此環節的開展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磁鐵的探索慾望,同時也為活動進一步開展儲備了知識經驗。

環節三:探索交流,尋找答案。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娃娃找朋友的情境,併為幼兒提供了曲別針、釦子、木夾、塑料夾、鑰匙、瓶蓋、頭飾等豐富的操作材料,將他們混在一起,讓幼兒用磁鐵吸一吸,能被磁鐵吸住的就是他的好朋友,放在一個盒裡。看看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中尋找問題答案:磁鐵能夠吸鐵或鐵製品。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我會毫不吝嗇地讓幼兒盡情地“玩”,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究的方法,

並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經驗交流。這也正符合《綱要》精神: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環節四:生活尋寶,拓展經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加深幼兒對磁鐵特性的瞭解,我開展了一次“尋寶活動”。

先請幼兒在自己身上用磁鐵找一找鐵製品,如衣服鈕釦、拉鍊等。然後拿磁鐵在活動室內找一找鐵製品,並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以鞏固對磁鐵特性的認識。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磁鐵?通過課件媽媽的包、文具盒、冰箱門、磁性教具等拓展幼兒生活經驗。使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

環節五:合作遊戲,鞏固經驗。

引導幼兒進行合作遊戲“磁鐵繪畫”,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用曲別針分別蘸上不同的顏料放在襯衣盒裡,用磁鐵在盒子下面不停的移動,這些小曲別針會隨著磁鐵不停的跳舞,形成一幅幅美妙的作品,達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定會探索者、交流著、欣賞著、驚奇著、更快樂著。

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磁鐵找一找家中的鐵製品,用磁鐵玩沙,進一步鞏固磁鐵的特性,體驗磁鐵的樂趣。

活動效果預測: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遊戲為主線,探究為核心”,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使學習過程成為幼兒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而有趣。相信在積極地探索中,孩子們會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培養興趣,獲得自信、求異、嘗試、發現、創造等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