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

說課稿8.5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1

說教材:

這節課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6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中的例題是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演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結果,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紹筆算的簡便方法。其中“想想做做”的第1、2兩題是筆算簡便方法的鞏固練習。第3題通過兩位數乘整十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比較,引導學生把剛剛學過的筆算方法運用到估算中去,進一步拓展估算的思路,提高估算能力。第4~6題是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髮現乘數末尾有0筆算的簡便寫法並掌握它。

2、同時會靈活應用該方法,進行一定的遷移,體會這種方法的優越性,提高計算能力。

說重難點:

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 。

說教法學法:

1、以“舊知”引“新知”。

覺察新舊知識的共同要素是知識遷移發生的必需條件。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以的基礎上教學。所以例題中的口算和一般列豎式的寫法是為今天新課的學習作鋪墊的。

2、以“嘗試”促“理解”。

掌握計算方法的前提是理解算理,而理解算理的本身是抽象的,因而它是計算教學的難點。為了促使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設計了“自己嘗試”算一算這一環節,促使學生初步感知算理,為教師講解算理作了較好的準備。

3、以“練習”促“技能”。

在講清算理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強化練習,是培養技能的有效途徑。在例題的強化性練習、新授的綜合練習,使學生得以初步的技能。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場景圖)談話:這張漂亮的照片每幅25元,老師想送給30位小朋友,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2、提問:怎樣列式?你能口算出這道題的結果嗎?列豎式計算呢?

3、提問:你是怎樣算得?(指名說說自己的演算法的過程)

4、提問: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列豎式計算?

5、提問:同學們都很喜歡用第二種方法,那用這種方法計算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6、揭題: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板書課題)

在匯入新課時創設奧運會的情境引入計算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同時也賦予了這個計算題更多的實際價值。同時讓學生自主計算,即培養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學習簡便演算法奠定了基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題。

(出示題目)學生做題,在核對答案,說清計算步驟。(出示小口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福娃)談話: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算出結果好嗎?你能算出歡歡這道題的結果嗎?(指出整十數放在兩位數的下面)

(2)學生獨立完成另四道題,並核對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4題。

(出示題目)提問:怎樣進行估算呢?

4、完成想想做做5題。

(出示場景圖)先讓學生說說根據場景圖中的資訊,想到了什麼?可以怎樣計算?(互相說說兩種解法的過程。)

5、完成想想做做6題。

(出示題目)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後,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根據計算的結果學生獨立完成,在圖中指一指或畫一畫。)

6、拓展練習。

(出示要求)請選擇四張卡片組成兩個兩位數算出其乘積,每張卡片只能用一次

a) 其中有一個末尾是0的兩位數。

b)積的末尾有一個0。

練習中以奧運為主線將練習題進行串聯,把原本單一的計算技能的訓練轉化成富含思考價值、情感體驗的生動活潑的應用過程;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得到了檢驗,數學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學習情感得到了成功愉悅的體驗。

三、總結全課

1、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怎樣計算乘數末尾有的乘法?

2、佈置作業:數學書的2、3題。

這裡所進行的學習小結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演算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便演算法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難點:簡便演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算出每組題中第1題的積,然後很快說出下面兩題的積。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題,用豎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演算。

訂正時提問:

(1)寫豎式時,被乘數和乘數怎樣對位?

(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位對齊。)

(2)計算時,用被乘數與乘數哪幾位上的數相乘?

(用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相乘。)

(3)乘完以後,怎樣落0?第(1)題為什麼落一個0?

(284=112,2840與 284比,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112後面添寫一個0。)

第(2)題與第(1)題比較,為什麼多落兩個0?

(2840=1120,280040與 2840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0倍,積也擴大100倍,因此,在1120後面再添寫兩個0)

第(3)題在什麼時候才落0?

(乘數兩位數與被乘數0前面的數乘完以後,再把被乘數的'0落下來。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與 28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 10倍,因此在952後面添寫1個0。)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匯入:

同學們已會計算乘數是兩位數及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現在我在複習題(3)乘數後面添一個0,就成了乘數是三位數。那麼,乘數是三位數時,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進行簡便計算呢?(板書課題: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7。

想一想:下面兩道題用豎式怎樣計算簡便?

280340 2800340

讓全體同學在本上試算,教師巡視,看到不同的豎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著重討論下面兩個豎式:

討論:

(1)寫豎式時,被乘數與乘數是怎樣對位的?這樣對位的目的是什麼?

(先把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目的便於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副標題#e#

(2)2834等於多少?(2834=952)

28034等於多少?(28034=952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0用黃粉筆描一下。

(3)280340等於多少?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340=95200,與28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在9520後面添寫一個 0。)

這時教師把乘數末尾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把9520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

(4)280034等於多少?(280034=9520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兩個0用黃粉筆描一下,把積952後面的兩個0也用黃粉筆描一下。

(5)2800340等於多少?積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0340=952000,與 280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95200後面再添寫一個0。)

教師在乘數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在積95 200後面的0也用紅粉筆描一下。

3.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遇到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乘?然後怎麼辦?

教師明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後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每道題的豎式怎樣寫能使計算簡便,再算出來。

全體學生在課本上填寫,指定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看重讓學生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計算,然後怎麼辦。

2.檢查下面兩題的計算有沒有錯誤。

指定一名學生說出錯在哪裡,錯誤原因,然後全體學生在本上計算出正確結果。

4.課後練習:

練習十四、第7,8,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已經學過,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因此,新課前先複習乘數是兩位數、乘數與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同時複習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計算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出示例7,乘數是三位數且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學是採用讓學生試算的方式,著重提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豎式怎樣對位,先怎樣乘,然後怎樣把0落下來,並聯系積的變化規律,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組織練習時也圍繞這一重點,著重練習乘數書寫位置和最後積應補幾個零。這樣抓住關鍵,有針對性地練習,可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3

說教材:

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是0 的乘法的情境,理解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數末尾有0的一位數乘法的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預習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預習、參與教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總結新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說教學目標:

1、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明確算理,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書寫習慣。

說教學重點:

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

說教學難點:

簡便演算法的書寫格式。

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所以,我根據我校的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主題的校本教研課題,主要採用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另外,本節課是一堂計算課教學,內容本身枯燥,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因此,我採用挑戰闖關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力求體現。

1、在預習展示、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過程中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

同學們,誰知道今天要學習什麼內容?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課題: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

二、參與教學,探究新知

1、教師出題檢測預習效果,並觀察。然後請不同演算法的學生扮演,分別講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2、小組內交流: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是應注意什麼?

3、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三、綜合訓練,強化知識

1、小組內展示36頁上的題。

2、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解答,學生評價),教師加以補充。

3、學生闖關。

四、 交流體會,分享收穫。

在今天學習中你又有什麼收穫?感覺自己表現得如何?還有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乘數末尾有0乘法》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乘法》部分的第六課時。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是0的乘法”的情境,理解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數末尾有0的一位數乘法的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預習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預習、參與教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總結新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課本的知識特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明確算理,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

教學難點:簡便演算法的書寫格式。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所以,我根據我校的“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題的校本教研課題,主要採用“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另外,本節課是一堂計算課教學,內容本身枯燥,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因此,我採用挑戰闖關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力求體現:

1、在預習展示、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過程中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

同學們,誰知道今天要學習什麼內容?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課題: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

二、參與教學,探究新知

1、教師出題檢測預習效果,並觀察。然後請不同演算法的學生扮演,分別講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2、小組內交流: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是應注意什麼?

3、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三、綜合訓練,強化知識

1、小組內展示36頁上的題。

2、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解答,學生評價),教師加以補充。

3、學生闖關。

四、交流體會,分享收穫。

在今天學習中你又有什麼收穫?感覺自己表現得如何?還有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