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說課稿1.0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守株待兔》。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這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述的一個種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就自認為不用耕作,守在樹樁胖等著兔子的到來,最後結果是毫無收穫,還被人恥笑。這篇寓言蘊含著哲理:要想有所收穫,必須要付出,不能心存僥倖,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懂得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說學情

分析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在不斷髮展,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文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結合文字,創設情境,比如,在講解文字時,可以播放相應的圖畫,這種直觀的形象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勸一勸這位農夫,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外,這是一篇文言文,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文言詞彙也是一教學重點。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基於新課標理念,我確定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2.通過朗讀,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3.懂得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穫這一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基於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因此,在匯入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主要力,我採用的是談話匯入法,並設計了這樣的匯入語,同學們,我們都愛聽故事,那誰能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喜歡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鄭人買履》《狐狸與烏鴉》),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大家都聽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課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寓言故事講了什麼內容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解題,齊讀課題,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你們有什麼疑問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守株待兔”是守在樹旁,等待兔子的到來。預設學生也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要等兔子到來呢?兔子真的會來嗎?

接著,就是初讀文字,我會播放名家範讀,引導學生圈畫難認或難理解的生字詞。為了解決生字詞,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讀,並對重點生字詞和文言詞彙進行強調,引導學生積累。

然後,我會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於斷句我會進行指導。

最後就是疏通文意,讓自讀課文,同桌交流,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在這一環節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能夠為深入研讀環節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表達方式理解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懂得寓言中的道理,並能夠自主地分析,我會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基於此,我設定了層層深入的問題:

1.想一想,這個種田人守在樹樁旁,在想什麼呢?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學生可能會答出:

①農夫很懶惰,想不勞而獲。

②農夫是等不到兔子的,會被餓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樹樁上,只是一個意外。

3.你們都是從哪裡知道的,農夫不會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學生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4.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進行總結,要想有所收穫就不能懶惰,要有所付出。

5.這樣簡短的文章卻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這種文體的故事跟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有什麼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語言簡潔,內涵豐富。

這幾個問題的設定是基於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文字的,環環相扣,更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你能勸一勸農夫嗎?

(五)小結作業

最後,我會讓學生談收穫,我進行總結,結束本課。作業是課堂的眼神,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將這個故事寫成現代文,下節課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認真聆聽!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一

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為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徵,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八年級年級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一)理解本文說明物件的特徵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於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範圍過窄,不利於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採用討論法。這樣資訊交流量更大,使資訊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於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物件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影)、投影儀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資訊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資訊的閱讀方法,有利於廣範吸收知識,迅速開發資訊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資訊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式如下(重點為把握事物特徵,掌握

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蒐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匯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於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匯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於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節,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並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範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

始段、結尾段;藉助註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餘。培養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裡?(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學生興趣,並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

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徵;這是為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便於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匯入

後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後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後,使教學重點儘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引導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投影板書“圖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投影板書“佈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範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佈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佈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並且是主要表現總特

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麼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係?(引導

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為邏輯順

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影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後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的結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後)

4、要求課後完成作文,不少於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於指導學生寫作。

附板書二: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樓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滿 城 璀 璨 星 燈 輝 映

燦爛輝煌

慶 漫 天 星 漢 瑰麗 壯 觀

夜 依 依 兩 江 環 抱 道 道 彩 虹 飛 跨

立體圖畫

景 橋 燈 明 珠 串 串 車 河 宛 如 遊 龍

江 城

萬 家 燈 火 滿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輝 流 光 溢 彩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設計理念八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人教版四年級年級小語第八冊第一單元的-篇講讀課文,該單元以“ 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 ”為主題展開。

《記金華的雙龍洞 》是一篇遊記體裁 的文章(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情融於景(主要內容),表達了 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 (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

課文按遊覽的順序,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孔隙、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豔,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孔隙的窄、小、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 段意,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教學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型別課文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式:

(一) 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去遊覽了風光秀麗的張家界,暢遊了氣勢巨集偉的三峽,欣賞了寬廣美麗的大草原,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特別的地方,金華的雙龍洞。

問:你們當中有誰去過或誰瞭解呢?

老師:好的剛才同學都說了很多,讓我們跟導遊一起去看看這地方道底是怎麼樣的?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麼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遊記,這篇遊記是葉聖陶老先生於1957年遊覽金華雙龍洞後寫下的。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麼順序遊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可採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2)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根據作者的瀏覽路線,畫一張瀏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4)教師:作者是按照:金華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出洞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三) 精讀感悟,研析結構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交待了什麼?(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師: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裡的美景。

(2)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最後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後有什麼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 油桐 沙土 新綠

特點——各色 白色 粉紅色 或濃或淡

感受—— 一片明豔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豔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會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的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為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B、出示掛圖,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豔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沿途不僅有特色的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溪流為什麼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四)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彷彿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麼我們要不要愛護呢?看看你們該怎麼做呢?(愛護環境、保護旅遊資源)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1、熟讀課文。

2、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3、家鄉旅遊景點:洪澤湖穆墩島或楊毛嘴溼地保護區景點片段描寫。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松鼠》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我認為教材編者的目的是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從而呼喚我們人類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激發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文,它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是採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來說明事物。《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習性的特點,採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所以這是一篇學生喜歡讀的介紹小動物的文章。

2、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用“先......再......然後”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維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是比較淺顯的文章,介紹的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老師的啟發、引導為輔。學生以讀為主,以閱讀促進學生思考,通過師生交流、溝通,生生交流、溝通,合作探究,達到共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同時藉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定來啟用課堂的教學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匯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學生自由發言)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也很熟悉小動物吧,現在我們來一個猜謎比賽,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多媒體展示動物謎語)。

第四個謎語把同學們給難住了吧,因為這種動物在我國主要生活在西北和東北地區,所以同學們不熟悉它,它是誰呢?你看它駕著一隻小船來了。(多媒體展示松鼠的圖片)今天我們就隨著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筆端去結識這位新朋友。

【設計說明】運用猜謎的方法匯入課文,既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又增強趣味性。藉助松鼠的圖片,給讓學生對松鼠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出生字生詞,討論查證。

問題一:請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動物”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同歸納出松鼠的.一些特徵,板書)

【設計說明】通過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對松鼠的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訓練了學生對重要資訊的篩選、歸納能力。

問題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松鼠的這些特徵。(板書文章的結構)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文章總分的結構形式。

2、品讀課文

問題一:假如你就是一隻最漂亮的松鼠,請結合課文有關內容,大膽發揮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漂亮。

【設計說明】讓學生以松鼠的身份來介紹松鼠的漂亮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學會用用擬人的手法來介紹小動物。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問題二:(多媒體展示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並串編成一個故事。

【設計說明】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紮實,通過對比學生對松鼠馴良的特點理解更深刻。

問題三:閱讀第4、5段內容請你以“我覺得松鼠是一種……的動物,理由是……”的句式說話。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認識和體驗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設計說明】利用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機靈”這一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3、能言善辯

多媒體一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讓學生與課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設計說明】通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4、遷移訓練

那現在我們就一展身手,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設計說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課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寫作。通過口語訓練,對課堂知識的加以鞏固及運用。

(三)課文小結

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由學生自己來板書明確。

【設計說明】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來總結,會比由老師執筆的效果來得好。這更體現了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探究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的教學方法。

(四)佈置作業

佈置學生課後去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

松鼠啟示:

外形——漂亮

生活習性:活動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裡,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說教材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為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來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確的將課文讀熟。

2、通過學習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只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一學習目標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更進一步去理解“將心比心”的意義,從而把它用

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六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難點:深入理解課文,理解“將心比心”一詞並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課題

(二)初讀課文

為了達到“讀課文”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這幾個環節:

1、自由朗讀

朗讀時採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身別人請教的辦法。檢查朗讀時我會提醒學生難讀的地方,要求他們多讀幾遍或進行領讀。

2、個別檢查

指名學生讀課文,看看學生是否已將課文讀通,讀的時候可採用這樣的方式:點出幾個學生,讓他們一人一段接讀課文。個別檢查後讓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再讀課文,說說故事

a、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後將文中故事複述出來。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充分的瞭解故事內容並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b、學生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

(這樣做可以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 ”劃出,並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說一說:交流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

要求:a、要說清楚自己感動的原因。

b、其他同學說的時候要注意傾聽,聽後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說一說這個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說話交流能力和傾聽習慣的訓練

4、抓住重點段,層層深入的朗讀

a、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對話。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要讀出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讓學生進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讓他們在讀中悟,悟中讀。

b、多次引讀結尾段,以產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這一段是文中的重點段,我要求學生反覆朗讀,目的是想讓他們在讀中悟出真理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一段記下來。

5、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涵 這一點是教學中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事情是能夠體現“將心比心”的,另外我會設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故事,讓學生說說應該怎麼去做,看看學生是否已經真正領會“將心比心”的內涵以及課文所要傳授的意圖。

(四)再讀課文,總結

1、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師總結歸納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本篇課文是閱讀課文,所以我沒有特別的去設計別樣的板書,只是很普通的板書,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會根據需要在黑板上將重點的詞句寫出並講解。

板書:

故事一

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親、實習護士

事情: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商店大門 事情:母親寬容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 從這兩件事中,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著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著童話般的意境。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行文如流水,語言詩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是值得學生誦讀的好。它素潔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園詩,值得學生背誦積累。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五月槐鄉的景美、花香和童歡。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解決生字詞問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主要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鄉的景美花香和童歡。

為了配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主要設計製作了與課文相配套的,主要以圖片文字和音樂為主要構件。另外,教學前我還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串槐花。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物件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瞭如下教學原則和手段:

巧用實物:

鑑於兒童偏於感性認識的特點,我利用槐花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字相通的橋樑。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與文字對話成為可能。

妙用表演: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教學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成在學生讀通文字的前提下,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表演中走進文字,在表演中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在表演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重視感悟:

在教學設計中,我重視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理解、感悟課文的點滴妙處。

三、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槐花並說說觀察到了什麼?

(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槐花的美、香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2、板書課題。

3、針對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這樣一個質疑的過程無疑在學生心裡形成一個強烈的閱讀期待,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初讀解疑。

自由讀課文後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閱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此處鼓勵學生能儘量用課文中詞和句來說,將字詞句的學習與瞭解課文內容相結合,並且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的學會學習。)

三、檢查生字詞。

1、出示生字後師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2、出示課後詞語:白茫茫 喜盈盈 甜絲絲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噴噴,並請學生照樣子說幾個。

四、再讀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讀,及時糾正。

2、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

4、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提出來交流。(此處再次設疑,讓學生自問自答檢驗讀書效果。)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2、觀察並說說書寫要點。

3、教師範寫。

4、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情:

通過展示槐花開放時的美景,再加上教師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定會激發起學生對槐花的熱愛之情,也一定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景美:

1、讓學生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體會。

(這裡我設定了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靜下心來,迴歸常態,沉浸其中,再加之動筆畫一畫動口讀一讀,多種感官的參與,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會很好。)

2、交流閱讀感受。

這裡主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三句描寫景美的句子。

(1) 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這一句是整體上對槐鄉美景的描寫,突出了槐花開放時色彩的美。為了讓學生能有所感悟我先讓學生找找表示顏色的詞,然後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2)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這是從遠近兩個角度來具體描寫槐花的樣子。我通過圖片以及實物的展示來讓學生理解“玉雕的圓球”以及“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3)“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裡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這句話是通過動態的描寫,從側面反襯槐花的美。

以上的每一句話出示以後,我都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一讀,然後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接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悟其中的感情,最後再有聲有色地讀一讀。

為了在課堂上逐步落實背誦的任務,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通過出示相關提示語,給學生一個柺杖,分解和減輕學生的背誦壓力。

通過以上三句話的品讀與背誦學生自然就感受到了:景美。

(三)花香

這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抓住兩句描寫槐花飯的句子來閱讀感悟。

1、問:槐花還美在哪?讓學生拿出槐花先聞一聞,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出示:“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

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一下,然後問:“清香、醇香、濃香”的位置能調換嗎?通過讓學生明白這是按照香味越來越濃的順序排列的,從而領會作者譴詞的準確。接下來再讓學生想一想省略號省略的香味。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可以展示學生的詞語積累。

2、問:想不想吃槐花飯?這槐花飯怎麼做的?

填空:吃鹹的______,吃甜的_____ 。

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來填空。你最想吃哪一種槐花飯?想吃哪一種就讀哪一種?

讓學生自主選擇讀書內容這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是教學民主的表現。

總之,這部分通過“聞一聞、談一談、讀一讀、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學程式和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花香

(四)童歡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描寫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兩段話中的兩個關鍵詞“飄”和“大大咧咧”來展開教學。

1. 出示: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衣襟上彆著槐花,髮辮上戴著槐花,她們飄到哪裡,哪裡就會有一陣清香。

問:哪一個字最能表現小姑娘歡快愉悅的心情?

2.出示:小小子呢,衣褲的口袋裡裝的是槐花,手上拿的還是槐花。他們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裡塞上一把,甜絲絲、香噴噴的,可真有口福呢。

問:哪一個詞寫出了小小子的可愛和調皮?

3、在學生充分感情朗讀完之後再分角色朗讀。

4、 演一演。

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表演,然後再推薦大組交流。這樣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鍛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表演中讓學生走進文字,深入體會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學生在縱情表演過程中自然會體會到:童歡。

(五)總結全文

1、教師總結。

2、配樂,齊讀課文。

3、槐鄉,我們就要跟它再見了,此時,你想說些什麼?

(通過這樣一個口語訓練的點來讓學生訴說對槐鄉以及槐鄉孩子的喜愛之情,藉以深化主題。)

(六)作業

1、 摘錄文中你喜愛的、你認為美的句子。

(讓學生積累文中的美段佳句,並能初步運用也是本節課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2、 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各位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來自永安中心國小,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槐鄉五月》,這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指令碼”。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來先說說教材。

接著說教法學法。

最後說教學程式。

我簡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

首先說第一課時。

接下來重點說說第二課時。

這課時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各位評委,我在設計上這一課時候就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在琅琅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不僅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還能感受再現的情思意境,讓學生在思維與情感的強烈震撼中感受語言的美,體驗生活的美!

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露在外面的面》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觀察物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基礎上教學的。《數學課程標準》對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根據物體的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物體,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與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等等。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分析其原因在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新課標理念,活用教材,使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其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及操作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用教材,有效教學。

教材的內容是開放性的,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利用空間。如何最大限度使用教材,使學生易於掌握知識,實施有效教學,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我讓學生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到四個正方體,通過分析、對比,逐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去觀察。

二、循序漸進,探索規律。

教學中注重學生參與嘗試,探索和發現的全過程,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探究一個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二、探究四個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通過數一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達。三、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圖形擺放與露在外面的面數的規律,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一系列活動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在上面三個活動中,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和幾何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

三、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

多媒體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一種先進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通過豐富的色彩、生動形象的畫面、逼真的音效等創造出一個現實的學習氛圍,渲染學習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有效學習。從新課匯入、新知探究到能力提升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關鍵處,我都十分注重利用課件給學生更清晰、直觀地指導,特別是在學生出現思維空白時給予直觀形象的支撐。這些對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愛護水資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主要介紹了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兩部分內容。

水資源概況,一方面從儲量上說明水的豐富,另一方面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說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過一些資料和圖表來說明水資源情況,如利用幾組對比數字突出我國大部分城市用水緊張的現狀,意在強化學生的愛水、節水意識。

水資源保護是從節約用水和防治水汙染兩個角度談的,同樣闡述不多,以圖、表代文字。這裡只給學生關於節水和水汙染問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體的內容留待學生在課內外的一些活動中自己去尋求、獲得。本課題後的調查與研究和習題就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這類活動。這樣既體現了本課題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給教師的發揮和學生的探索留下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水體汙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3)初步學會寫調查報告,圍繞課題製作學生作品。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查採訪、查閱文獻、網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關水資源及其利用、保護等資訊;對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3)認識網路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

二、學情分析

山區農村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水的汙染程度也比較輕微,學生對水資源的缺乏和水的汙染缺少感性認識;學生愛好電腦也喜歡上網,但只會在網上游戲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網路來學習。

三、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本節課要在網路教室裡進行。

教師通過展示多媒體素材創設教學情景,製作網路課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定學生任務來驅動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採用自主性學習、協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多媒體素材,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主分成小組,對學校、家鄉的水資源現狀、使用以及汙染程度進行調查。

五、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

(1)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美麗水景圖》,通過欣賞大自然水體的美麗,讓學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絢麗多彩,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訪環保專家》的錄影資料,讓學生初步瞭解到我國水資源的缺乏以及水資源的汙染和浪費,激發起學生的水危機意識。

(3)出示“國家節水標誌”圖,引導學生先思考,再通過網路搜尋,查出“國家節水標誌”圖的準確含義,讓學生初步體驗網路在學習中的作用。

2、自主學習:

(1)開啟課件,點選“學習目標”。

(2)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件,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自主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教學所探索的核心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我在課件中收集了豐富的文字材料和錄影資料,設定了幾個優秀的有關《水資源保護》網站的連結,學生能方便的點選相關連結檢視具體內容,通過檢視這些內容,能深刻的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山區的資訊比較閉塞,好在今年國家給我們配備了遠端教育資源衛星接收系統,從此我們山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優秀的教育資源了,《校園主頁》上有《臺》和中央電教館的《中國小遠端教育資源》的連結,學生點選這些連結也能檢視相關內容。我設定的《同步練習》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告訴學生,生產紙需要很多木材和水,在我們的學習或生活中儘量減少紙的使用而充分利用網路的功能,如這次的`練習通過電子郵件上交給老師,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只強調個別化學習是不夠的,我在課件中設計了與校園論壇的連結,教師引導學生參與交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交流學習成果的空間。

(愛護水資源)說課稿,標籤:國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在學習中,學生會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來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聽幾遍,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深入地瞭解,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教師苦口婆心地灌輸,學生反而能更主動、更快樂、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3、學生作品製作:

開放式的自主學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如果不採取積極有效的辦法,部分學生是很難實現學習目標的,我採用任務驅動法,設定了任務:

(一)每一位學生寫一份關於家鄉、學校水汙染和用水情況的調查報告,找出問題並提出整改方案;

(二)分小組以《愛護水資源》為主題,製作一個學生作品:學生網站、簡報、化學牆報(選其中的一項)。

素材來源於網路搜尋和社會調查,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對資訊的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園內張貼化學牆報,邀請學校領導和老師參加學生的社會調查彙報,觀看學生網站和簡報的展示,向全校的師生進行愛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增強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絡,使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熱愛家鄉的觀念。

5、總結評價:

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將優秀的學生作品釋出在校園網上,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六、設計理念

設計這堂課,主要依據《化學課程標準》中的一些精神,使學生“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汙染……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逐漸學會“用”化學,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然的關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學教學與資訊科技進行整合,“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擴大資訊時空,提高學習效率。”

說課稿 篇9

黃土坎國小 高錚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的第9課 《ai ei ui》。

一、設計理念: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普通話的重要工具,但學習起來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學生厭學情緒。《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因此,本課我設計了遊戲、競賽活動貫串整個課堂,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從而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在會心的笑聲中動手動腦,自主探究。

二、教材分析:

《aieiui》是一年級上冊拼音部分第9課,是複韻母教學的起始課。教材包含四部分內容:複韻母ai ei ui 的讀音和它們的四聲讀法。ai ei ui 的形體和書寫規則。ai ei ui與聲母的拼讀練習。本課配有情境圖,營造一個有教育意義的語境,逐層剝離出ai ei ui這三個複韻母來進行認讀,並讓學生接受綠化祖國、愛護樹木的思想薰陶。根據本組拼音練習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學前有一定的基礎這一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複韻母ai ei ui及其四聲,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多種形式地讀,引導學生正確拼讀聲母與“ai ei ui ”組成的音節。重點指導二聲、三聲的發音讀清、讀準。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髮現題目和勤於動腦的習慣,樂於運用所學知識。感受學習拼音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漢語拼音。 教學重、難點:學會複韻母的讀音,把握ai ei ui的發音方法,能夠自主地用發音方法學習它們的四聲,達到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做到以教材為本,以學生為本,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主動性,在自然、流暢的教學過程輕鬆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 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留意力時間短的特點,我綜合了情境教學法、實物教學法、遊戲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輕鬆、愉快地學拼音,感受學習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中,滲透了觀察法、遷移法、自學嘗試的學法,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初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教學過程:

1、溫習導進法,新舊連結循序漸進

在新授前,我安排了溫習舊知——單韻母的發音,這樣在教學新知——複韻母時,學生很快在頭腦中形成新舊知識的鏈條,解決了複韻母發音難、輕易混淆的題目,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開課我採用了以舊引新的導進方式。

(1)同學們,我們這拼音王國李熟悉了哪幾個單韻母朋友?

(2)溫習單韻母的發音及口型

賦予了單韻母生命,讓本來枯燥的溫習也變得趣味盎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愛好。

2、藉助情境、語境學習複韻母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標調、讀調這三方面來學習複韻母“ai”,接著再按照同樣的步驟學習複韻母“ei ui”,這個教學過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利用情境啟用兒童的參與熱情,如:教學ai時,同桌動作表演認清ai的形。

3、自主探究、師生互動

在教學複韻母發音上我先範讀,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口型、發音通過聽和看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隨後,我再對學生的話進行回納,指明覆韻母發音時要先發A音聲音響亮再迅速滑向I音一氣呵成。

學生試讀。

接著教師再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糾正學生的讀音,與學生對讀。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師生互動情境中悟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同樣,教學標調時,師:現在老師要給ai戴四頂小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呢?

當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猜想時,教師並不急於給出正確的答案,而學生卻迫切地想知道答案,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時教師再出示標調歌,生藉助童謠標調到黑板上練習並說明標調的原因。就會事半功倍,標調歌也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一改學生被動學習的地位,促使學生多動腦多動口,主動參與學習。

4、童謠誦讀法。

低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童謠,由於童謠富有童趣、琅琅上口、便於記憶,通過誦讀童謠,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牢固地把握知識。 挨著挨著,。拔蘿蔔呀——(生:ei、ei、ei),用點勁呀——,齊心協力——,加油幹哪——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知識自編童謠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記憶。不僅使學生牢牢地記住了複韻母的發音,還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眼、耳、口、手、腦往完成活動中的各種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一舉多得。

5、指導書寫

在指導書寫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觀察老師書寫”(感知三個複韻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由幾筆寫成,明確要寫得緊湊、勻稱。)錯誤發現——“指導書空”——“模仿書寫”——“展示互評”這四個步驟,在反覆地看與寫中鞏固三個複韻母的書寫。

四、學導結合,學以致用。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讓學生學得快,把握得牢,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大家都知道愛好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整堂課我設計以遊戲來帶大家學習,通過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極大地調動了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了“空洞說教”和“概念灌輸”的局面,我想只要我們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巧妙地創設學習環境,就一定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歡快。音的能力。

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簡單平面設計》。通過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分析,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法分析、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教學特點5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閩教版國中資訊科技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節《簡單平面設計》。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習知識的綜合應用,是在掌握了影象獲取及影象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把它們應用於平面設計中。

2、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物件是八年級年學生,在教學中我通過一般的文字與精美的典型設計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去了解什麼是平面設計,任務設計靈活,這樣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比較容易上手,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也有發展的空間。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設計簡單的圖書封面作品,甚至有自己個性的封面作品。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平面設計的概念。

②掌握圖書封面的組成及一般包含的元素。

②學會應用影象處理軟體設計圖書封面。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根據任務需求,引導學生應用影象處理軟體完成任務,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

②通過分組協作創作具有個性的封面作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及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①在作品製作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協作學習的意識。

②通過對平面素材的合理、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圖書封面的設計;因為它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難點是平面設計的創意;因為八年級年學生剛開始接觸平面設計,對於合理運用平面素材的能力有限,要設計出有創意的平面圖案作品比較難,所以我將它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節課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在教學中我採用對比、啟發引導、任務驅動、展示評價等方式激勵學生進行設計創新。

學法: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採用自主探究、協助學習,實踐操作等方法,並讓各大組的組長負責解決本組學生的疑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

2.安裝了影象處理等軟體的學生機

3.本節課課件及相關素材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感知概念

首先通過一般的文字與精美的典型設計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去了解什麼是平面設計,在欣賞過程中去強烈感受平面設計的優點。

再展示幾幅精彩的有創意的平面設計作品,從視覺、聽覺上刺激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為後面的設計創作作好鋪墊。

接下來請學生看課本P36理解什麼叫平面設計,我再補充講解(簡單地講就是用文字和圖形把資訊傳達給人們,讓人們瞭解你的設想和計劃)。

[設計意圖] 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對平面設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展示封面,探究學習

展示幾本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封面,與學生共同分析圖書封面的組成(封面、書脊和封底三個部分)。

然後請學生翻開課本P37自己學習“讀一讀”,強調注意封面(要突出展示書籍內容)的重要性,並劃出它們一般包含的元素。

[設計意圖]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封面,愉快地學習封面的設計。

3.任務驅動,靈活設計

學習了封面設計後提問學生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設計圖書的封面,然後告訴學生設計時還要用到前面所學知識,並讓學生一起簡要地回顧前面知識(影象的獲取及影象的`處理)。

展示任務一:設計《中國探月工程》圖書封面

提示學生可參考課本中的效果圖,也可自己構思設計,並提供相關圖片素材及網上鍊接。

展示任務二:為本校校報《新雨》設計封面

提示學生能力較強的可選擇任務二,並提供《新雨》內容簡介 ,學生要先閱讀,再設計。圖片可借用D盤上的圖片素材(學生機上有),也可上網查詢。

學生活動:小組(2人)靈活選擇任務,自主探究、協作設計

組長活動:負責解決本大組疑問

教師活動:巡視、輔導個別問題

作品提交:

學生完成設計後,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提交作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探索意識及創新能力。

4、展示評價

展示一些學生作品,讓學生舉手表決有創意的作品和失敗的作品,然後進行對比評價,分析存在不足及優點所在,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平面素材及評價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5、教學小結

藉助課件讓學生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加深對平面設計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6、拓展延伸

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2-3人一組)合作設計一個平面作品參加校級比賽,主題不限。

五、說教學特點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首先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去了解什麼是平面設計,而後又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封面,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封面的設計。接著通過任務驅動等方式激勵學生進行設計創新,達到教學目標。

第二、自主學習,協作探究。

通過自學與協作探究讓學生自主解決學習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有所得。

第三、利用展示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審美情趣與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