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6.4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語文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散步》。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後,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於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於水的暖暖親情裡,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

一、課標與文字關係: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字,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物件是七年級學生,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於《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提高審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關鍵詞句的含義,並通過指導朗讀,品味語言美。3、培養尊老愛幼的高尚美德,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那麼,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因此,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那麼,採用什麼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症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為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為緯。經緯交織的方法。

2、學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覆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遊刃有餘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面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一)、在輕音樂伴奏下激情匯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裡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教學目標(前面已經說過這裡不再重複)(三)、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課件顯示朗讀要求):

a、把握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b、朗讀的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莊重

c、朗讀的語調:平穩、深沉、抒情

d、朗讀的語速:中速略舒緩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裡,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面兩個問題。)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裡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裡、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四)、研讀入境合作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箇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六)、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4、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6、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多媒體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進入下一環節)

(七)、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為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為了藉助文字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請以"愛"、"家"或"親情"為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設計了下面的幾個開頭,讓抒寫有困難的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基礎好的學生自己另闢蹊徑寫,然後交流。

①親情是飢腸轆轆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①如久旱後的一場甘霖,……②愛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①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在音樂的激盪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洩如注,思緒也隨之盪漾開來,平日裡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於是下筆如有神助。

(八)、教學小結:

(繼續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

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

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九)、課後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課堂教學內容,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好了,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關於語文說課稿2

學習內容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s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鐳射的話》。本課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章採用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介紹了鐳射的主要特點和它的多種用途,以及鐳射的由來,蘊含了人類要勇於攀登科學高峰,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道理。教育學生熱愛科學,培養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世界奧祕的興趣。本課對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接下來,我來說說學生的情況——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孩子還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農村拆遷的孩子,知識面狹窄,他們的父母知識也很淺,不懂得什麼是鐳射,即使是聽過也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鐳射。更是對鐳射的用途知之甚少。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收集資料,做直觀課件!

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情,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8個字,會認、會用由生字組成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鐳射的特點和廣泛用途。

3、引導學生從小確立愛科學、學科學、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志向。

學習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生字,會寫生字,學會詞語並會運用詞語。

難點是:瞭解鐳射的特點和用途。

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學習創設真實的情境,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表演法。學習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安排學生自己做生字卡,並且先讀一讀。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瞭解鐳射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製作了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根據語文課的性質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和學生分別做自我介紹。

[設計意圖]這樣開課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愛表現的慾望;其二是與本文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相吻合。

2、今天也有一位朋友想把自己介紹給我們大家認識,它是誰呢?聽課文錄音朗讀。聽後明確並板書課題,學習“激”字,

3、齊讀課題。鐳射真的會說話嗎?你願意替鐳射把它介紹給我們認識嗎?想要做到這些必須會認識本課的生字。

[設計意圖]科普作品本來對學生來說是很枯燥的,所以此環節目的是通過以童真童趣的語氣來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徵,但從本節課來看,這種方式也顯得有些羅裡羅說,耽誤了時間。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考查對方課後生字是否認識。

3、男女生賽讀生字,看誰認得好。

4、遊戲:猜猜它是誰?(師剖析某個字,生猜測它是誰?)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本來是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事實上,由於識字、認字的方法不夠多樣化、同時在識字時沒有深入到這個生字的深層學習,也沒有積極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給生字找朋友,你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等等。而是我本人在一相情願地說文讓學生猜字。這樣做既耽誤了時間,學習效果也不大,假如再上這樣的課,我一定要靈活運用一些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

5、小遊戲——找朋友。(將生字和拼音連起來)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想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生字,但課後我縱觀整節課,這一步的設計其實也很多餘,因為在前面已經通過多種方式識了字,因而也造成了本節課略顯前鬆後緊。

6、我能讀詞。讓學生讀詞並結合課文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相關詞語,練習用相關詞語說話,必要時出示部分圖片來直觀認識實物。我認為此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對於理解課文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這也是我們上第一課時必不可少的內容,因而在這一環節我也花了不少時間來為學習後文作鋪墊。

第三環節:簡要學習課文

1、師過度:鐳射想和我們交朋友,那它會幹什麼呢?

自由朗讀課文,在文中作記號。

2、出示課件:我是鐳射,我會-----(學生扮演鐳射來誇誇自己的本領),師做適當的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在繼前面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後,引導學生簡要理解並梳理課文內容。前面在引導學生讀詞理解詞時順勢藉助圖片理解感受了鐳射的特點以及它的特殊之處,故而在此環節重點是引導學生明確鐳射的作用用途,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沒有采用問答式,鐳射有什麼作用呢?而是藉助學生喜歡錶現的特點,讓學生來演一演,“出示課件:我是鐳射,我會-----”不過由於時間的原因,在這一環節教學時時間有些倉促。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還知道鐳射有哪些好處?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師補充相關圖片)

2、你希望鐳射還能為人類做哪些事情?生展開想象,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師生收集的資料圖片,意在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鐳射,從而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板書設計

13、鐳射的話

鐳射刀在工廠裡切割鋼板

在醫院裡做手術

在戰場上鐳射槍、]鐳射炮

在日常生活中裝點節日的廣場

唱片、光碟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板書重點是想突出本課的重點——鐳射的作用,讓學生對鐳射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對鐳射的興趣,對科學的熱愛。

關於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儘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會正確書寫“藝、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4.初步培養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三、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四、預設流程:

一、猜謎激趣,匯入課題。

1、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畫風》一課的匯入可採用猜謎的方法“雲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學生興致勃勃地猜出謎底是:風。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匯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風看不見,摸不著,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是《畫風》。(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指名質疑。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於思考,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於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開啟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彙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

關於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人生的開關》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富含哲理。這篇記敘文講述了“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礦上做臨時記賬員,因沒有聽信大毛的蠱惑,堅持誠實記賬,不虛報冒領,順利掙夠了上大學的錢,從此,人生道路很順暢,並揭示了人生道路上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握好發展的方向。

全文共9小節,可分為兩部分:第1-7節寫了“我”當年在礦上做臨時記賬員時,沒有聽信大毛的蠱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從此,人生道路很順暢的往事。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通過“我”面對大毛的蠱惑時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展現了“我”從瞬間的動搖到決定不理大毛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走上順暢之路。第8、9節寫了多年後“我”回鄉,與礦上收柴的張叔提起往事,更加領悟到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選擇的重要性。

課文采用的是前敘事後點題的寫作方法,全文敘事充分,點題自然。文中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這句話充滿了人生哲理,而文中的“吃了不該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後會連一點也拿不到”這2句話雖然語言樸素,但同樣閃現著哲理的光芒,在閱讀過程中,均值得學生去細細品味其中的含義。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教師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只對易錯字的音、形作強調;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積累了不少方法,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通過四年多的語文學習,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學生與學生之間仍有差異。相對語文學習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完整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人物精神等。而相對語文學習能力的弱的學生在概括能力上還存在一點問題。

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上。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學生字新詞,讀準“差事、差錯、門檻、蠱惑”中帶點字的讀音,聯絡課文理解“開關、蠱惑、昧心、順暢”等詞語的意思。

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能讀準“差事、差錯、門檻、蠱惑”等帶點字的音;在語境中理解“開關”、“蠱惑”、“昧心”、“順暢”等詞語的含義。五年級下的教材不提供統一的生字表,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再需要生字教學。教師需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做針對性地指導。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要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能簡要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任務。概括能力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基本功,從思維能力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表達出發,給學生以化繁為簡的語言運用過程。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文中要點,正確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

目標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我”面對蠱惑時的心理變化,聯絡上下文理解 “吃了不該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後會連一點也拿不到。” 及“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 的深刻含義。

關於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語文園地6》共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四個知識板塊。其中“日積月累”這一板塊中包括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三項內容。本課時我們學習的是“我的發現”、“讀讀認認”、“我會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能發現詞語的結構特點。

(2)學習相同偏旁部首的新字。

(3)區別形近字並組詞。

2.過程與方法

(1)在比較、辨別中學習新字,複習舊的字。

(2)在展示中擴大知識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字詞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疊詞、新字,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運用。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探究、積累。

二、說教學設計

曾在洪興實驗學校聽過一位上海專家瞿老師的一堂作文指導課。瞿老師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把作文指導課上得有聲有色,聽課的老師無不對之欽佩。是啊,細想我們的教師每天忙於教學,忙於教育學生,忙於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真的沒有時間為每一節課花費很多的時間製作精彩紛呈的課件。因此我們今天的這節課是本著樸實、可操作,在質樸中追求效率這一原則來的'。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說說這一節課。

(一)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這節課中我們對此有所嘗試,並把教學的重點定為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運用。上課一開始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出疊詞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詞語的特點。通過讀一讀,說一說我發現了什麼,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發現的過程。接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同桌交流發現和同學說說自己的發現,聽聽同學的發現,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與他人分享發現的快樂。最後讓學生試著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並進行積累(讓學生選兩個反義疊詞寫下來,並讀一讀書上和自己寫下來的詞語記在心裡)。這樣在發現──交流──積累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探究、發現的樂趣,積累了好詞,從而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愛上語文。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

在今年的南湖之春上,有老師提出在語文園地的學習中創設情景,安排那麼多的遊戲有沒有必要。我想我們一切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情景的創設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語文園地的學習本身是很枯燥的。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信地學習,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過度。我在這節課中也創設了一些情景,並儘量做到無痕。

“讀讀認認”是由四組同偏旁的字和於之相對應的八個詞語組成的,彼此間聯絡不大。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樂於學習。我設定了一個老師和學生一起買菜、燒菜的情景。學生在愉快的買菜、燒菜、品嚐美味的過程中複習了熟字,學習了新字,積累的詞語。

在情景的創設中我們也儘量做到無痕。如剛上課,老師和學生不熟悉,學生有點緊張,老師就說:“走進秀洲實驗國小老師感到很舒服。看,我們的地上乾乾淨淨的,課桌椅擺得整整齊齊的,我們的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真高興啊,我想我們的合作一定會是快快樂樂的。”。這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情景,但這樣的談話既引出了下面的學習內容,又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很欣賞他們的學校,很喜歡他們,並且很願意跟他們一起學習。學生不再緊張,而是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引導學生延伸拓展,聯絡生活開拓運用

語文園地是引導學生髮現,掌握識字方法,積累好詞佳句的重要場地。因此在學習發現後作一定的拓展能引發學生更廣的思考和注意。我在這堂課中也注意了拓展。如在學習讀讀認認時引導學生髮現了每一組字都是同偏旁時,讓學生再找一找這一類字。再如學習“我會填”在引導學生組詞區別了形近字的音、形、義以後引導學生在課本後面的生字表(二)中再找一找形近字並組詞。對於形近字,學生經常會混淆。我想通過這樣的延伸拓展使學生在平時對形近字更注意,並會用今天學習的方法進行辨析。

學習是為了運用,在學完了讀讀認認的四組字和含生字的八個詞語後,我設計了一段含有這些生字、新詞的接近學生生活的一段話,讓學生朗讀,對這一題進行整合。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識字是為了運用。

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促發展。

關於語文說課稿6

說教材: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xx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篇課文是本冊書看圖學文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基礎上的強化訓練,同時也是對以後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下面我重點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想,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隨文理解字義。(2)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3)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嫩容的基礎上,學會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巧設導言,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學生前在的內動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兒童因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貧乏的障礙,我首先播放錄象,這段有聲有色的錄象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潑可愛的小蝌蚪所吸引。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巧妙匯入新課: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就離開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於是它們就到處去找媽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小蝌蚪找媽媽》(板書),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x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整體感知,明瞭大意。

三、這一環節我堅持從整體入手,圖文結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想:每幅圖畫的是什麼?再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觀察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就使觀察更完整、更系統,在直觀上使學生對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有了鮮明的感性認識。

2、從圖入文。根據低年級兒童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請學生邊看動畫錄象邊聽課文範讀錄音,一方面使學生直觀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規範的語音、語調等朗讀技巧。看完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重點檢查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四、精讀品味,參悟學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教材的結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滲透了學法指導,側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略講第一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小蝌蚪的樣子。

2、精講第二自然段,層層深入,滲透學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學生了解小蝌蚪此時長出了兩條後腿。

然後從圖學文,重點抓住“迎上去”一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這一詞語的理解對於低年級兒童有一定困難。為了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我藉助活動投影片直觀啟發,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同時在“體會人物心情”時,由於學生生活經驗所限,理性思維尚處在萌芽階段,於是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對比理解(“游過去”和“迎上去”換位比較),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迎上去”一詞及時追問:小蝌蚪為什麼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聯絡你的日常生活體會一下它此時的心情?這樣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無疑降低了教學難點的坡度,使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

4、教師小結,回顧學法:

(1)抓住“迎上去”體會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說話聲音和速度的特點。

這樣的小結使學生對朗讀對話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潛意識中領悟到了朗讀的一些技巧(只求領悟,不求硬記)

五、自學點撥,靈活運用。

有了前面學法指導的基礎,此時我適當放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學法,逐步形成能力。

1、圖文對照,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投影出示思考題。

(1)通過哪些詞能體會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樣體會的?

(2)與小蝌蚪相比,烏龜說話的聲音和速度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學時採取自己想、同座說、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多種形式,教師巡視,適時點撥。如果學生體會心情時有困難,教師可以追問小蝌蚪為什麼要連忙追上去呢?這樣削減了教學難點的坡度,分清人物後採取多種形式朗讀。

另外,在回讀前三自然段時我還充分發揮學生表演才能,讓他們帶著頭飾進行配樂表演讀,充分增強了分角色朗讀的效果。

六、鞏固練習,強化訓練。

語文教學要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我在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同時,還加強了寫的訓練,為此設計了兩道思考題。

1、填空

()裡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寫法仿寫兩種小動物的樣子。

地點數量樣子幹什麼

(1)()有(),大象()()

(2)()()()()

此題設計體現了兩個層次,意在由淺入深,拓展學生思維,強化語言文字訓練。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於語文說課稿7

【教材分析】

首先我來說第一部分內容,教材分析。這一部分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心聲》是第四單元的第三課。本課學習目標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說的語言。《心聲》這篇小說篇幅較長,但情節清楚,線索分明,語言精美易懂。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悽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傷感的語言表達感染著讀者,因此,它對於學生理解小說這種體裁及它的現實意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學生還可以從主人公身上學習天真、純樸、執著地追求目標的思想和品格。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此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小說是藉助人物形象刻畫來體現主題。)

2、過程與方法: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此目標是根據本文篇幅長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

(1)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社會問題和學校的不良現象;

(2)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後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2、教學難點: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說,側重引導學生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七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還不夠深刻,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設為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從而正確把握本文主題。)

【教學方法】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為設定情境、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我還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指導】

由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活動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設計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從學生的發展方面進行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創設良好的情境,實現師生互動,以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活動一——傾訴心聲

“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呢”

教師配音:“在很久以前,人們常盼望流星的出現,因為只要對著流星許願,你的願望就會很快實現。現在就讓我們也對著流星許個願吧!”展示流星劃過天空的美麗畫面,並播放歌曲《流星雨》,營造一個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間。

(在上課開始時,設定情境,播放學生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歌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巧妙匯入課題。)

活動二——傾聽心聲

老師激發學生:剛才我們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願,這些珍藏在我們心中的祕密就是我們的心聲。相互傾訴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了,我們的友情更深了。現在我要給你們介紹兩個新朋友——李京京和凡卡。請大家迅速走進黃蓓佳的小說《心聲》,看誰最先和他們交上朋友,體味他們心中的苦痛。

(在這裡,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開始與文字對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

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心聲》第二課時說課稿》,來自網!

個學生個人,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在這一過程中,我設計了3個問題:

1、看誰能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快速梳理小說的情節?

(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從文字中提煉關鍵語句的能力。)

2、看誰能發現這篇小說在人物描寫上最突出的方法是什麼?

(引導學生從感知文章內容,到關注文章的表現形式,體會文章刻畫人物最突出的方法是心理描寫。)

學生跳讀描寫李京京心理的段落,仔細揣摩李京京的心聲。讓學生猜猜他的心聲是什麼?然後對著流星也來幫他許個願!(重現流星雨的鏡頭)

3、看誰能說說李京京讀《凡卡》的心願為什麼那麼強烈?《凡卡》為什麼能那樣撥動李京京的心絃?(發揮學生的想象,閃現凡卡和李京京的生活情景片段,與同學交流。)

由於李京京的身世與凡卡的身世遭遇相似,使他在閱讀《凡卡》時產生強烈的共鳴。李京京渴望讀《凡卡》是想借此宣洩自己內心的`積鬱,表達對爺爺和小夥伴的思念,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讓學生懂得在文學欣賞中,既要有生活,又要有感受,更要投入感情。共鳴是文學欣賞的最高境界。)

活動三——實現心聲

設計提問:

1、李京京讀《凡卡》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他的朗讀成為了這次公開課的亮點。李京京為什麼能讀好這篇文章?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精讀課文,共同探討,分組交流。

2、你認為李京京是一個怎樣的人?說出你的理由。

他是一個天真、純樸、特別是銘記親情和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

3、請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麼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心聲”的含義: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願望;

③作者藉此呼籲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4、對程老師上公開課的做法,你們是如何看得呢?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還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真正創建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活動四——表露心聲

李京京借讀《凡卡》宣洩了他的心聲,讀了課文,你是否也有了同李京京一樣的宣洩的想法?請你也來一次真情的表白。

話題: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心理歷程嗎?說說看。

(讀了這篇課文,學生都瞭解了李京京的心聲,我想許多學生都會對程老師、李京京的父母有許多想法,也許李京京的故事也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共鳴吧。那我就給學生一個說話的機會,讓他們說個痛快!)

(這一環節結合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進一步挖掘文章的主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既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啟發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延伸拓展』:

寫一段文字,表現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佈置作業』:

以李京京的身份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關於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範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3、聯絡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薰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於剛踏入國中的學生來說,對於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範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七年級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巨集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式: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著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湧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嚮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裡,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此環節意在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匯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裡,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閱《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師板書課題及作者)(二) 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詩歌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師作簡要板書:

1、 有感情朗讀;

2、 品味語言;

3、 感悟人生。

(三) 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反覆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1、 自讀詩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2、 檢查朗讀:

指生朗讀,其餘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區域性示範朗讀。

3、 教師範讀:教師配樂朗讀詩文(課件顯示重重高山、碧藍的大海及詩文內容,並配有較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進一步體會重音、停頓等技巧。學生對比初讀情況查詢不足,並總結出朗讀要領:

①停頓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飽滿。(師作簡要板書)4、 學生再讀,思考:

① 詩中的"山"與"海"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② 作者藉助"山"與"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義及文章的主旨,師作及時板書。

(四) 品味語言,探究賞析:

感情是以文字為載體的,在學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對語言的品味。學生嘗試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品味,並隨時標記遇到的疑問。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鐵青著臉"怎樣理解?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如何理解?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輕的,怎麼會紮下深根?

4、 為什麼說"枯乾的心靈"?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體會內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詩句的同時,穿插朗讀,使理解與朗讀互相促進,融為一體。如:當學生理解了"鐵青著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心情的難過時,讓學生試著讀出難過的感情。

(一邊賞析,一邊將詩句要體現的情感補充在螢幕上的詩文中)探討完以上問題後,學生帶著對詩歌的深層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五) 聯絡生活,體味人生:

對海的嚮往使詩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嶺,相信他最終一定會看到心中嚮往的海。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過山嗎?你們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同學們開啟記憶的閘門,談談類似的生活經歷。

(以上環節的設定,意在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精神。)(六) 小結:

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作小結: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後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後八句詩。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附:板書設計 文

關於語文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為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比喻、擬人的運用及其作用。

2、領會文章的所寫景物的特徵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培養學生朗讀技巧,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細緻的觀察景物,並抓住景物特徵進行具體生動描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難點

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我會採取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春的圖片、全文脈絡圖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可採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

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絡自己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分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係。

3、重視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發現春天的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裡》

(二)、匯入課題:《春》

(三)、瞭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綠》,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閱讀全文、牢記字詞

1、字音。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設題意圖:七年級新生仍然有識

記字詞的任務,此題加強記憶鞏固字詞。)

(五)、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巨集觀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具體描繪(第3―7段):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1、比喻、擬人、引用。2、觸覺、嗅覺、視覺、聽覺。

3、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吹動楊柳的春風”引用和借代)。

春雨圖(1、比喻、排比。2、寫了雨中的樹、草、燈、人的活動。從靜寫到了動,從近寫到了遠。寫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從正面寫春雨的特點,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從側面來襯托春雨的可愛。例:像牛毛(密)、像花針(亮)、像細絲(細)、像薄煙(輕))。春迎圖

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娃娃、姑娘、青年)

設題意圖: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並學習簡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討論,具體分析

1、再讀課文,尋找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2、簡單談談某個句子為什麼生動形象。

3、小結:排比的作用: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

果、反覆的作用

設題意圖: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修辭及其用法,並學習品味語言從而深入領會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七)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七、板書設計

以情為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繪春

①春草圖

②春花圖

③春風圖

④春雨圖

⑤春迎圖

關於語文說課稿10

學情分析

《心願》是國小語文冀教版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生活哲理中的最後一課。文章通過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表達了強強、苗苗以及槐樹媽媽的共同心願——希望槐樹籽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變成一片片樹林,每個人都在為建設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是對生字、詞的掌握。第二課時即本課時是對課文的理解。在學了前面幾篇童話故事後,孩子們不僅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了一個進步,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了一些見解,本課時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堅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

教學目標

一、在知識目標方面涉及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圍繞“心願”理解課文

二、在情感目標方面涉及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懂得開發建設大西北的歷史意義。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產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之情。

教法、學法

因為學生處於低年級階段,我用兒童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建設大西北,應是大家的事,人人有份,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參與課本劇,結合小組討論及繪畫等方法來充分達到寓教寓樂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理解槐樹媽媽、槐樹籽及強強和苗苗的心願——建設大西北,而孩子們對此並不熟悉,這也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採用下列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匯入,以讀為主。

複習生字、詞後,由“種太陽”匯入,展開話題“我的小小心願”在學生積極“熱身”後,匯入課文。在這裡主要以讀為主,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朗讀,“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積極鼓勵學生髮表看法,接著讀課文,品味人物心理狀態,這裡我用到教師範讀、學生分角色朗讀,小組比賽朗讀,對於重點詞句要細細品味,如:“盼望”的心情很難體會恰恰朗讀在此發揮了作用,再如“您怎麼不送我們走呢?”“我們”語氣加重,要讀出焦急的心裡,還有“樹葉辛苦地幹了一春一夏,應該先送它們”反覆讀,既讀出槐樹的生長特點又體會到人性化的品質,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我本課時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

二、突破重、難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接下來課文說了強強和苗苗兩個孩子的願望——綠化大西北,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開發大西北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話題,這是本課教學難點,在此,我製作了課件,通過直觀的刺激,讓孩子們直接看到大西北的面貌,並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說一說對大西北有了一個怎樣的瞭解,也更容易地瞭解到為什麼要建設大西北,又結合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通過強強和苗苗的行為體會建設大西北的迫切性,讓孩子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一個轉折詞“可是”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低谷,而兩個孩子積極想辦法,又讓學生們瞭解到強強和苗苗的願望很迫切,也隱含著開發大西北的迫切,這種迫切也是課文的難點之處,需反覆朗讀體會,因此前幾段的朗讀模式遠不能調動起孩子們情感,於是我讓孩子們參與課文劇,表演此部分的故事情節,去深入體會強強和苗苗的心理變化,既印象深刻又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

課文最後用槐樹媽媽的想像引申出建設大西北的迫切願望亦是本文的重點之處,在此我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並勾畫出表現迫切實現願望的動詞,如:飛跑,抖動,跳(愉快)搖晃等,讓學生模仿快樂的場面,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快樂情景。

三、感情昇華,能力拓展

在想像的'同時進一步感情昇華,拓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假如你是強強和苗苗,你會怎麼為大西北作貢獻呢?”小組討論,使學生更加融入故事,體會故事內涵。“你有什麼心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自己想怎樣做?”組織學生大膽發言,由課上引進生活,使語言教學更生活化。

四、教學評價的意義

學習的最大樂趣在於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我會積極表揚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把孩子們喜歡的卡通漫畫貼畫送給他們,對於沒有來得及回答的學生,給予精神上的肯定,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再接再勵,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正確的道德行為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最終使學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板書設計

15 心願

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對學習的一個鞏固加深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作業大大降低孩子們的自主性,因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安排學生較感興趣的作業:

選擇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作業:

1、畫一幅你想像的未來大西北的畫,講給大家聽。

2、續寫課文最後一段“槐樹籽娃娃已經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

3、大西北的小朋友們收到強強和苗苗這些遠方的小朋友寄來的樹種和草籽後,會怎樣寫信來感謝他們呢?

關於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

《我的呼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的是演講詞。

《我的呼籲》是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醫生史懷哲博士在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上發表的一篇演講。史懷哲從三十八歲起一直到他90歲與世長辭,都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非洲從事醫療服務事業,他從親身的國中當中領悟出自己獨特的敬畏生命倫理的思想,而他作為一名白人,甘願放棄歐洲優裕的生活,條件艱苦的非洲為當地土人治病,幾十年如一日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1952年,這位終身思索和愛的行動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史懷哲借授獎儀式的機會,向全人類闡述了他的敬畏生命倫理學思想。他首先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呼籲:全人類要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著對這一倫理進行了具體闡釋,然後結合威脅人類生存的一些危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賦予尊重生命的倫理以現實的活力。本文邏輯嚴密、語言雋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強,是演講詞的名篇。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質,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瞭解史懷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概況等;

2.能力目標:培養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悟“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作者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作者貫穿整篇演講詞的思想,領悟好這一思想,是讀懂這篇文章的關鍵,所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本課是自讀課,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我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拔和引導。所以本課的基本教法是提問法和點拔法。

學法方面,學生應該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參考資料,瞭解課文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應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加深對史懷哲的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的理解,特別是對於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戰爭,不僅要結合身邊的事例,還要結合國際上一些相關的重大問題來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擬定為一個課時。

(一)匯入

匯入的是引起興趣,建立聯絡。對於這篇課文,由於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匯入時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入手,引出現實社會的些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不利的因素,如區域性戰爭、恐怖主義、社會暴力等。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從思想的高度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整個匯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以內。

(二)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

我首先提出2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課文。這兩個問題是:(1)史懷哲向誰呼籲?(2)呼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由學生集體回答,老師明確:史懷哲向全為類呼籲,呼籲的主要內容是“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

2.領悟提高

“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中心詞是倫理,倫理的含義是“人們之間相處所遵循的道德準則”。這個問題必須由教師向學生解釋清楚。

然後,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對這種倫理的主要內容的表述是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這種倫理,反對將所有的生物分為人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

教師提問:作者為什麼反對這樣分類。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因為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純主觀的,這樣分類必定會造成我們對其他生命的任意糟蹋。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要求學生舉出歷史上這方面的例子,如南京大屠殺,還有二戰時希特勒宣揚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而大肆屠殺猶太人。所以作者要求我們平等地對待生命,尊重每一個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教師提問:當我們有了這種尊重生命的意識之後,會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善惡觀?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善就是愛護並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並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這種善惡觀是史懷哲尊重生命的`倫理的核心內容。

接下來明確作者呼籲的原因。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在文提到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和戰爭。

然後重點講解作者針對暴行提出的解決辦法:追求良善。作者認為要消除暴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因為現世的一切暴行早晚會產生超越它的對抗性暴力,冤冤相報,永無止境,與其以暴制暴,不如以德報怨,實現善的良性迴圈。學習這個段落時,可以要求學生就當前的國際恐懼主義談自己的體會。

要戰勝大眾疫病,作者認為全人類應該互相幫助,特別是對舊日殖民地的民眾,因為昔日的殖民者在他們的土地上犯下太多的罪惡,現在是到了回報的時候了,所以應該採取一種贖罪的心情去幫助他們。教師用覺悟的

語言向學生介紹史懷哲的非洲行醫經歷,引導學生體會史懷哲無私地為非洲人民服務的博大而仁慈的胸懷。

拒絕戰爭,維護和平。可以讓瞭解歷史的學生來談冷戰其間美蘇軍備競賽的情況,以及對當今的巴以衝突、伊拉克戰爭、伊朗核問題等事件的看法。

3.小結

結合板書,進行歸納總結:

作者開門見山提出呼籲的核心內容——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著對這一倫理進行了闡述,再結合人類生存的現狀具體論證,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法,作者呼籲人們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幫助、戰勝疫病,拒絕戰爭、維護和平。文章的邏輯顯得十分嚴密。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閱讀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教師、課本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4.拓展延伸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尊重生命。這樣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文字,培養並提高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達到德育的目的。

關於語文說課稿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蘆葉船》第二課時。

我的說課分為環節一、說教材、說學生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法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說學生

《蘆葉船》是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吳珹筆下的童年歡樂來自於小小的蘆葉他們用蘆葉做成一隻只小小的蘆葉船。這種快樂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一種自然地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樸素與真摯。

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描寫了江南水鄉那勃勃的春天。第三、四自然段詳細回憶了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使我們感受到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不僅是歡樂還有智慧。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的情景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關於童年的。第一、二篇課文是精讀課文第三篇是略讀課文檢驗前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運用發現前面教學中的問題。這第四篇課文是精讀發現問題之後的改進教學是閱讀方法、寫作方法鞏固、提升的訓練場。通過這三年多的語文學習我們四年級的學生能夠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課文大概內容。玩是兒童的天性四年級的學生也正處在愛玩的年齡段容易與文中的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體會快樂。可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山區感受水鄉的風貌就成了教學的一個難點。由於年齡偏小要想體會最後一部分中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又成了一個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三部分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比喻等表達方式在課文中的運用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生動細緻的講述經歷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以閱讀為主“聽、讀、說、寫”相結合聯絡文中的優美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說話寫作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想象欣賞江南水鄉的優美畫面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

2、感受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快樂體會水鄉孩子是如何依靠水鄉特有的物質資源發揮自己的聰慧創造快樂的。

3、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教學重難點學習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內容的方法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感受水鄉孩子靠發揮自己的聰慧來創造快樂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體會作者的細緻生動地講述經歷的方法。

三、說教法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指導朗讀、自主感悟法。

本文是精讀課文教學中應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多層次、不同方式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本課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孩子的視角審視文章讓孩子們成為水鄉的一員親身體驗、品味、感悟。讀說結合口語訓練“我來當導遊”把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想象訓練學以致用學習了寫法趕緊練習並當堂指導讓學生掌握表達方法。“聽、說、讀、寫”永遠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程簡介及時間安排我的課堂結構是:

1、朗讀課文、引入學習約2分鐘。

2、美讀品味、感受快樂約5分鐘。

3、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約15分鐘。

4、細讀課文、憧憬未來約8分鐘。

5、拓展延伸、豐富想象約9分鐘。

6、佈置作業、課堂延伸約1分鐘。

二設計流程第一環節朗讀課文、引入學習。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提高的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就安排了“我當小導遊”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片段為下一環節解說介紹做好準備。第二環節美讀品味感受快樂。

首先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選擇將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水鄉美。第二組做船樂。第三組遠航樂。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互相合作、互相學習讓他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見所得分享給大家。第三環節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由小導遊演說每分享一部分都適時的出示學生所提的重點句子再引導著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此我預設了三點主要引導的內容1玩的地方美。結合第一組學生的理解引導體會理解第一、二自然段。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的突破方法是通過讀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水鄉的景色然後播放有關水鄉的影象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最後回到文字重點體會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比如崇明島上的河道“像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這種迷宮似的水鄉環境往往是追尋自由快樂的孩子所喜歡的。再看河邊的蘆葦一個“冒”字說明蘆葦生長的速度極快而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葦芽“像船上的桅杆”長了一片葉子的葦芽“像升起了綠色的風帆。”不僅形象地描繪蘆芽、蘆葉的樣子而且讓人領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從中也能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對家鄉、對蘆葦、對美好春天的喜愛。

本環節中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春天的喜愛同時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交代環境運用比喻。2玩具製作得美玩兒的過程美。第二組的同學帶領老師同學體會第三、四自然段我適時的引導使學生深入體會。

課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介紹家和學校的環境這也是一個難點我讓學生嘗試畫一幅地圖理解。結合第一自然段理解“豎河”這個詞在文中的含義。然後通過朗讀重點體會蘆葉船製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滿個性與創造。通過第四自然段孩子牽掛著蘆葉船總喜歡在第二天回來找尋。

從孩子們的手藝不同可以看出孩子們都非常地心靈手巧。他們還把找不到的蘆葉船想象為“遠航”把能找到的稱為“進港”顯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朗讀的方法學習、感受。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加以肯定。我要及時的指導朗讀使學生能在讀中體會其中的快樂。

第四環節細讀課文憧憬未來。首先引導學生快速閱讀五——八自然段重點抓住我和表兄的動作語言體會放蘆葉船遠航的心情。預設點朗讀這些自然段體會心情的變化找出表現心情的詞語。在第七自然段中讓我們看到了小小的'一個三桅杆的蘆葉船竟然真的乘風破浪地開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驚歎的。

引導學生體會船的精美心的激動。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對錶兄說話的語氣和嫻熟和動作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在江邊的孩子的活潑、聰明與自信。本文的又一難點通過第八自然段的學習感悟提升精神境界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我通過引導提問分解難題。

問題一蘆葉船從小河漂到大江再漂到大海它的生活空間怎樣變化問題二它一步步走下去隨著空間的變化遇到的困難怎樣變化問題三看到蘆葉船能乘風破浪遠航文中的“我”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怎樣問題四你覺得小小的蘆葉船在文中的“我”的眼裡是誰在你的眼裡小小的蘆葉船是誰總結是的是我們相信我們也能帶著夢想遠航雖然前面風急浪湧、困難重重。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豐富想象。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想象蘆葉船到底會漂到什麼地方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學生想象並寫下來給學生充分的寫的時間在班上選三四個同學朗讀分享感受指導寫法。讀寫結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課堂延伸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1、背誦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在下面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道完成。①你喜歡玩什麼能用手中的筆告訴大家嗎②你知道吳珹還寫過哪些兒童作品嗎找一找讀一讀。

以上便是我對《蘆葉船》第二課時設計的教學過程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教。

關於語文說課稿13

《師說》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集中反映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對從師與學習的認識的論述。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於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

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本課出現的文言知識。

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由於本文是論說文,韓愈對比論證的手法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習作中借鑑。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匯入課文,我計劃從學生們學習過的有關“說”這種文體的知識匯入,介紹寫作背景。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單個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範讀、全體學生共同誦讀三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瞭解,明確課文論述的中心。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分析課文的第一段,明確課文的中心。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後佈置作業,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藉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為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鍛鍊搜尋有效資訊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係一一列出,並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並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後要求當堂成誦。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聖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後所蘊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後,要求學生當堂成誦。最後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背誦最後一段。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背誦全文。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語感。同時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市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係的發展。

最後總結全文,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關於語文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科版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課文記述了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師的一件事。通過閱讀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接受一次深刻的傳統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淨化和洗禮。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居里夫人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以後,仍然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優秀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寫12個生字,認識11個生字。瞭解“撫摸、慈祥、尊敬”等詞語的意思。

三、教學難、重點:

1、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熱愛、尊敬老師的精神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

2、生字卡片;

3、課前學生、教師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和尊敬老師的故事。

五、教學時間:

本課計劃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一課時。

六、教法:

1、匯入。教師直接匯入新課,出示課題,由學生質疑,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初讀並檢查生字。學生按老師要求自由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掃除閱讀障礙,從音、形、詞、義方面解決生字。指名讀、同桌檢查讀糾正讀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精講理解並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學生收集交流資料瞭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蹟,理解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通過引導理解居里夫人表情、動作和語言描寫的句子及側面人物的描寫的語句,表現居里夫人尊敬老師的優良品質。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拓展昇華總結。通過本課閱讀使學生明白居里夫人在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以後,仍然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優良品質。收集、交流有關尊敬老師的故事。並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在閱讀實踐中接受一次深刻的傳統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淨化和洗禮。

七、學法:

1、學生同桌、小組互相交流、檢查,將“兵教兵、兵兵互學、互查”引入課堂教學當中,與學生自學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和尊敬老師的故事,課堂交流學習,拓展學生知識面,並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八、創新:

1、將“兵教兵、兵兵互學、互查”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對自己的教學是一個挑戰與創新。

2、將課桌擺放成“圓桌會議式”,首先源自於家長會時與家長交流,有些孩子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機會少。其次,會後學生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桌擺放,改變教學形式,對學生也很有新鮮感,用學生話說就是“非常的親切、自然”,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近了。當天上課時,也讓我深感愧疚,確實有部分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少,也許被我們老師忽視了。這種擺放形式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如學生看黑板有所不便、組織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但本次教學用此種課桌擺放形式,並不是標新立異,只是一種自己教學形式的嘗試和對我們教師平時教學的一種反思。

關於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十五課《學弈》。

2.教材簡析:《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後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雖與現代文在用詞造句、朗讀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卻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從國小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很有好處。選編本文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於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國小生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悟了學習方法,為國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絡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CAI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