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十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育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十篇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非常有幸聽到了荊志強老師的生本教育報告會,我受益匪淺。究竟什麼是“生本教育”呢?

荊志強專家告訴了我們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荊老師的課堂如此的輕鬆,學生得到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學教師累,學生苦,效果太差。“生本教育”則要求教師放棄滿堂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這樣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

“生本教育”是裝著愛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是發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並實踐生本教育理念,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從九月十九號來到馬躍正式任教,不覺間已近兩個月了,在來的那天,學校領導就給我們這些新來老師講解了學校的基本情況,這裡的工作壓力大,要儘快投入工作,且要求我們要儘早適應教學工作,在之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鬆懈,認真做好教育工作,並且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領導對新老師的重視,更深深感受到了領導對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讓我們有一個舒適的教學環境。

現在對這短時間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談點心得體會:

一、身份改變,思想轉型。在任教師之前,我的身份是大學生在村裡當官,具體負責民政工作,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一個惠民視窗;現在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師,讓我感到與任官時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務物件改變了,以前面對都是理性的成人,而現在我面對的都是一群年幼無知的小孩子,可以說剛開始時完全不知道工作該從何入手,記得第一天站上講臺的情景毫無準備,看見一個個小孩子,心裡一下就懵了,根本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通過不斷調整自己,耐心細緻的為學生講解,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二、教學嘗試,不斷積累經驗。由於自己不是教育專業,甚至可以說完全是“教育白痴”,對於教材、備課、授課都

不瞭解,在剛開始的時候很難進入角色,站在講臺上,卻不知道如何把課上好,讓學生學到吸取到“營養”。後來,慢慢地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一步步的取得了進步,雖然還存在問題,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現狀。也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出以下經驗:

首先必須吃透教材,專研學生。剛開始得時候,我只是認為把該教得拼音交給學生認識就行了,對於教材沒有認真研究,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去研究,結果上了一個多周,發現學生原來根本沒有吸取到得“營養”,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後來分析原因,才發現一直都是自己在講臺上表演,而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其中,在授課的時候忽視了學生交流,後來我改變方式,認真專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通過對教材的掌控,採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和愛好進行教學,不斷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積極性,比如分組挑戰、吃字遊戲等,同時改變引導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比如學生幫帶,讓好的學生帶領差得學生,通過感化讓差得學生進步。通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絕大部分同學都進步了。

其次就是認真備課,備課是教學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說是教學過程開展的“控制器”。備課充分,就能把課堂掌控好,剛開始我就忽視了備課的重要性,才發生不能掌控課堂的情況。後來我慢慢藉助教參,認真研究新課的重點,分析出難點,以及教法,認真備課,讓我能用好的教學方式

授課,更容易掌握好課堂,但我知道自己在備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我相信自己會慢慢改變,尋找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做到課、師、學生相結合。

再次就是重視課堂45分鐘的實效。剛進行教學,領導和同事就對我說,課堂45分鐘十分重要,必須利用好。我也非常重視課堂的45分鐘,因為辛苦備課、專研教材也就是為了這課堂45分鐘,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做到內容充實,語言生動,但在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講的學生沒有聽進去,沒記住,後來在領導和同事幫助下找到了答案,指出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我講的時間太長了,學生不能全部吸收,建議我應該好好利用他們集中精力那段時間。通過領導和同事們的指點,我調整課堂教學時間,後來發現學生更加適應現在的教學方式,並且注意力更加集中,吸取的“營養”也越來越多。

最後就是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有助於學生髮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學生行為習慣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學生髮展和教學質量。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愛動、好玩、沒有紀律觀念,缺乏自控能力等特點,我不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採取誇獎的方式鼓勵,喊口令等,後來我發現誇獎的方式最有效,不斷通過引導和誇獎學生,慢慢地在我和全班學生的努力下,我們一年級二班在紀律、作業上都得到很大改善。

這段時間在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教學上有

了很大的改善,也更加清楚的瞭解和認識到教育工作,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作為一名新老師,我還需要不斷學習,培養多種興趣,擴寬知識面,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稱職、合格的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素質教育下的新課改,教師不轉變、不發展就不會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轉變必有新出路,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概括了對素質教育學習的體會。

老師應當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良好的教師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成功保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有什麼樣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會直接體現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教出優秀的學生。為此,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必須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需要關懷與溫暖,這樣才能健康成長。老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發揚他們的.優點,使他們能堅定目標,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實施素質教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沒有優劣之分。對於問題學生,要更多的關心。賞識比批評和懲罰更有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應善於使用“表揚的武器”。

要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在資訊網路化時代,教師的育人功能發生了變化。學校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如果沒有創新教育的能力,我們上課學生就不愛聽。教學方法過於陳舊,就不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當前,日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假如還不能把握住教學角色,無法適應教育技術革命的形勢,仍然固守傳統教學觀念及方式,將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終為學校教育所淘汰。我意識到我對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有很大差距,仍需刻苦鑽研。

高素質的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瞭解,自己的思想覺悟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更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責任;使我更加下定了決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力爭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我是一名國小的語文教師,從事教學已有二十多年了,由於幼兒園差教師,我被調進幼兒園工作,一晃六年過去了,回憶過去走過的路,再展望未來,真的,當一名幼教老師真快樂!

和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在一起心情爽:每當音樂一響起,小朋友們都會跟著音樂的節奏歡快的跳動,那稚氣的笑臉、那整齊的動作,再加上優雅的`音樂聲,我的心倍兒爽啊!

幼兒的好奇與好問也常常令人暗笑: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問道:“老師,你讀過書嗎?老師,人是怎樣出生的?樹葉為什麼到秋天就會落呢?小雨怎麼那麼搗蛋啊?螞蟻吃什麼呀?”等等一些有時候不好直接回答的問題,幼兒們的幼稚讓我看來太可愛哦!

幼兒們對老師的討好也叫人舒心:幼兒們別看他們小小的年紀,可討好老師,是一個比一個行,每天就會有些孩子圍著老師,對老師說:“老師你今天穿的好漂亮啊,你好年輕啊,我們好喜歡你啊,”等等。當老師一靠近他們,他們就會向老師撒嬌,休息時,一些孩子就都來靠在我的身邊,在我身上摸來摸去,我知道他們這是喜歡老師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就是特別特別喜歡那群幼稚可愛的孩子。

當一名老師好,可當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更好,幼兒園的老師整天生活在歡聲笑語之中,心中無壓力,雖然責任重大,但只要有責任心,我覺得當幼兒園的老師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做一名幼兒園的老師真好!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提法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是多麼的重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各級各類數學觀摩課、研討課乃至學校的隨堂聽課,很高興地看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明顯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學習”,“個人學習”變成了“合作探究”,課堂的師生互動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一定的張揚,這一轉變確實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卻讓我們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後,也折射出一些形式與無效,那麼,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於是過去的“複習型”、“開門見山型”……等匯入課題的方法大多被“創設情景”匯入法所代替,內容生動、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很多很多,課堂所追求的“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擁有學習主動權”在預設好的情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實。但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情境牽強附會的現象。比如在一次聽課中認識《人民幣》的情境設計:教師:昨晚,小紅給在上海念大學的表哥寫了一封信,他需要什麼呢?

學生說:他需要坐火車去上海。不,坐飛機比較快。打個電話就可以。

教師急了,小明還要上學,他準備把信寄出去,需要什麼呢?接著,有學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還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麼?終於有一位學生回答出需要郵票,老師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樣趕緊追問:“一張郵票多少錢?”學生回答:“8角。”於是,教師點出正題:“那麼8角錢可以怎麼拿呢?”

說了那麼多,教師就是讓學生思考8角錢可以怎麼拿!這些情境創設的盲目性不但沖淡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而且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不利於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境設計,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次數學研討活動中,謝惠良老師就提出情境創設不能過多地與生活、語文聯絡;創設匯入情境不能太長,新課的匯入要簡潔有效。所以,有些知識的教學,採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學習或開門見山,效果會更好更簡便更節約時間。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的思想是從想問題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認識中的矛盾衝突,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於狀態,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能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儘量避免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的不帶思考性的簡單問題,或者是一些帶有暗示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壓倦,影響探究學習效果。只有問在有疑之處、問在關鍵之處,掌握好問題難易適度並具有啟發性,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才會儘量使數學課堂成為有效的教學,學生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

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素質教育已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人性化,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

但是,我們在聽課的過程當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孩子分組圍坐在一起,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開始,學生就象蜜蜂採蜜一樣,教室裡馬上是一片嗡嗡的聲音和學生忙碌的身影,誰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說什麼和幹什麼?有的是組長一個人在發揮,其它學生當聽眾;有的小組合作的分工、意圖不明確,學生不知所措,一臉茫然;還有的學生就自個兒在玩。

一些數學課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

合作交流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在課堂教學中走形式和走過場的。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我們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於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並能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髮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明確:①、分工明確。②、建立機制。③、適時引導。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期會考試在忙忙碌碌的5月份結束了。地理成績就在昨天已經出來。在辦公室,我加班統計了我以及另外一個老師所教各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結果實在令人傷心。

首先要說明一點,在我們學校,單號班屬於快班,雙號班屬於慢班。我所教的班級是六到十班。也就是說有兩個單號班,三個雙號班。單號班相對來說對於我們來說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省心的,但雙號班維持紀律就非常困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縣裡給的教學進度表,在我看來實在是太不合理。按照縣裡的教學進度表,每週的教學任務,是四課時以上。這就意味著我需要連續講四課時,才能完成我的教學進度。但是,學校安排的每個班地理課課時是不一樣的。有的班三節,有的班四節,有的班五節。這就造成了每週只有三節課的班級,上課時間真的非常緊。再加上,每兩週需要周測一次,還需要講周測。我的教學進度一直跟不上。我也不得不每次不管是正課還是輔導課都給學生講課。

在我看來,如果我不講,我的學生們很可能就不會,成績又怎麼會好。但現實卻給了我沉痛一擊。期會考試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據。

昨天晚上我認真想了一下。對於我的學生,講課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你把課講了他不一定會聽,即使會聽,也不一定掌握。我之前一直都在追求把課標要求的東西,課本的正文,課本的活動,課本的閱讀材料,一點一點全都給學生講一遍。但是成績卻告訴我,這樣沒有任何作用。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應該是在練習方面出了問題。我一直在趕進度,一直在講課,忽視了反饋。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作業,課下練習的完成情況。由於沒有時間講習題,我就僅僅把課時練的'答案發下去,希望學生能夠自己對答案自己改正。但顯然,我想的太過於美好。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做到自己檢驗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我相信,他們一定會考去縣裡更好的學校。總而言之,就是我做的不到位。

期中結束了,在剩下的半學期需要講的內容,大概只剩下七個課時。也就是說,我會有大把的時間去給學生複習。在剩下的半學期,我要在課堂上,佈置作業,佈置小測,佈置背誦任務,並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單號班和雙號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於單號班,我儘量帶著他們把課時練上那種難度的習題學習通透。而對於雙號班,我的目標會更低一點,我會要求他們把課本上的,重點中的重點,背下來,這已足夠應付考試。

具體實施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是,我會一點一點的,把學生抓起來,在周測中,檢測我這樣做是否有效果,然後在實際應用中,按需要進行調整。

希望在接下來的半學期,我的學生能有更大的進步!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7

《守望教育》的作者是劉鐵芳先生,與一般的高校教育學者相比,劉先生更加關注中國小教育,對中國小教育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以其流暢的文筆、獨到的視角將我們帶入一種美好而令人嚮往的境界之中,同時用那尖銳的語言、深邃的思想強烈地撞擊著我們的心靈。

劉鐵芳先生在“是語文課本,還是倫理讀本”這一章節中指出,我們應該選擇優美、活潑的、生氣盎然的,適合兒童閱讀的文章推薦給孩子;不應該將語文教學變成思想品德教育,不能過早地讓倫理取代童趣。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如果把課外閱讀目標定位很高,把課外閱讀處理得像課堂教學一樣,有要求,有目標,規定讀什麼書,讀完以後要麼背誦名段佳句,要麼寫心得筆記,要麼摘抄警言妙句,讓學生為完成任務而去讀書,這樣的讀書有何樂可談?假設某位老師硬性規定自己的學生一定讀多少本書,讀什麼書;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這種只求“量”不求“質”的做法,只會扼殺課外閱讀的興趣,摧殘閱讀的個性,課外閱讀將成了學生課外負擔。閱讀的數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數量不求質量,通過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也是難以實現的。課外閱讀是自由閱讀,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使學生心之所至,自我怡樂。

劉鐵芳先生特別在文章中提到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兩個並行的要素,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憑藉真實可感的生命跌宕起伏來撫慰作為聽者的我們的生命。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所以,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於改善我們日漸貧瘠的道德生活,對於家庭的幸福,對於學校生活的充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 願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留給他們閱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8

這周全校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月考。我也有幸體驗了人生當中第一次監考,想想都覺得有些許激動。但是過程並不是那麼美好,因為對於監考老師說花一兩個小時看著一群學生考試實在是有些無聊,藏在內心深處的優越感瞬間破滅。

月考後就是改卷統分,我上的資訊科技雖然不用考試,但是學校好像也不能讓我閒著,我也要改卷:七年級的政治。整體成績不太樂觀,從而看出這屆的學生的基礎相當差,80分的也就那麼幾個。想到要是讓我上這些學生的程,然後提高他們的成績,我真心覺得很迷茫。真的'太差了,感覺無從下手。

所以呢,自己作為一名實習生上升的空間還有很多。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著優秀的教師能把學生教好的。加油!!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個走上工作崗位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一聽到別人提及“搞科研”這三個字,總感覺它離自己的職業生涯還很遠。總覺得自己業務都尚未嫻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當我讀完《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正規化與方法》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對“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誤解,並明白了一個道理:科研,離不開實踐,離不開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只有在點點滴滴的教學生活中注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反思,注重記錄,注重閱讀,做個有心人,就會慢慢積累起屬於自己的第一手資料,也就為教育研究提供了無盡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從現在做起!把我對體現教育的愛,執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進行些思考,並把他們一點一滴地記載下來,一定會積累成寶貴的教育財富。

讀完本書,使我明白了幾個關鍵的問題。第一,我們為什麼要搞教育科研?從目前教育科研的現狀來看,科研對很多老師來說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原區,因為這時候的教師走上了一種職業的倦怠,特別是35歲左右的教師。書裡談到四個成形信念已經成形,很難再改變;思維已經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經成形,不願再發展;狀態已經成形,不肯再激進。自己的壓力很大,來自家庭、來自單位、來自社會,這讓很多老師體力、健康極度透支。造成教師的事業陷入了一種高原期,導致事業的停滯。有些老師很疑惑,為何我們總是被鼓勵做研究,可研究怎麼總是做不好呢?其實很多老師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多教師經常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僱員,自己的工作是一種等價交換;大部分的老師在做著一種知識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書匠”;而其實教師職業最高的一種境界是做一個研究型教師。我認識到教師只有參與教育科研,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才能夠使我們由一名普通的教師向“名師”靠攏。我們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反思自己,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為教育的行家裡手。同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也是我們自身專業化的需要。歷來人們認為只要有點文化知識就能夠做教師,根本不必要向醫生、工程師那樣需要專業型的人才,不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實際上,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要求。

.第二,我們應怎樣搞教育科研?下面我從價值取向,研究選題,研究的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來闡述這一問題。

中國小教師開展研究的理想價值取向應該是解決現實教育教學情景中的具體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教師研究的實踐價值取向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性決定的。很強的.實踐性,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高度依賴,研究的問題具有動態的情境性等是教師職業的鮮明特點,這就決定了教師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構建一套理論,不是發現教育規律,也不是坐而論道式的“指點江山”,而應該是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導向,強調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結論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準”,只要對其他老師、其他相似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就足矣。

中國小教師研究的選題應該直接來自一線教育教學實踐,直面現實中的實際問題,選擇的研究問題切實來自一線教育教學情景,是亟須解決的;題目的特點應該微小、具體,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題目的選擇上,應該把選擇權還給一線教師,實現課題選擇權的“迴歸”,而不能任由專家、教授大包大攬。在區(縣)級及校級課題的設立上,應該充分關照一線教師的聲音,保證有一定比例的研究課題來自現實的教育教學實踐,直面現實情景,突出“校本”特色,重視挖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

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實現課題設定的“制度變遷”。改變“自上而下”設立課題的制度,改為“自下而上”設立課題,即鼓勵一線教師自主選題,經過把關、篩選,確定為立項課題,獲得經費資助。一線教師是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最直接接觸者,是現實情景的一部分,他們對實際情況有著最為直觀的認知,清楚知道待解決問題的輕重緩急。但由“研究問題”上升為“研究課題”,仍離不開專業研究人員的指引。

中國小教師應該成為研究的主體,具有“獨立自主”的權力,即使“教師成為研究者”名至實歸。教師應該是研究的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價者。從題目的擬定、問題的分析、研究方案的設計、研究方法的選擇、方案的實施與調整、結論的提升等各個環節,中國小教師自身都應該具有最終的話語權,具有“終裁”的大權。然而教師的“獨立”並不排斥專業研究人員的作用。專業研究人員應該成為一線教師開展研究的協同者,起正確引導、適當輔導的作用,確保研究更為科學、準確、深刻。團隊合作、協同作戰是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基於研究的客觀需要,專業研究者、同事、家長、學生、學校管理者等都應該成為教師研究的“協同者”,形成團隊,共同致力於研究的開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

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任何教育研究方法都可以為一線教師開展研究所用。但具體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研究的內容、研究者的能力來決定。考慮到教師研究的選題一般比較小而具體,所研究的問題一般是班級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或者幾個班級場景中的,較為適用於大樣本量的問卷、量表等則不大適合,而諸如觀察、訪談、實驗、測試、反思等方法則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應該成為教師開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結合教育教學原理和理論、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經驗積累等,進行深入、全面的反思,開發緘默知識,變緘默知識為顯性知識,總結實踐性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其作用非常明顯。教師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應該體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除了研究報告、論文、著作之外,視訊、圖片、音訊、心得體會、反思日誌等等都是研究的成果。

讀完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也認識到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發展教育科學的需要,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消除浮躁心情,靜下心來教學,潛下心來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是自己慢慢向專家型教師靠攏。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遵照區教育局、學校的安排部署,假期中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治教育讀本》,並對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通過學習《教師法治教育讀本》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需要學習怎樣的法律知識。《教師法治教育讀本》旨在向教師普及法律知識,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運用法律更好地教書育人。它上篇梳理了憲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內容,使教師對法律知識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下篇重點講述了教育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律制度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書中詳細闡述了有關教育法的基本理論,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運用法律來教育教學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並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措施。作為一線教師深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但是要具體到什麼事情上時,有時還真把握不好這個尺度。在實際工作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管學生還管出錯了,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反倒不合乎法律的要求了,自己如何管理學生才合適,是不管

不說,還是嚴管嚴教,我比較迷茫?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國小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髮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從小培養國小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巧妙地融愛國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機械傳輸層面上.還應該積極主動地探討如何將法制教育知識穿插和糅合到課程的日常學之中。通過法制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法律可以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應該結合實際,既深刻挖掘德育內容,又巧妙設計滲透方法。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物件,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須既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識形成的規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學的主陣地,同時找準滲透點,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見影。語文教學中,我還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我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積極開展“週會、班隊會、演講、徵文、講故事、編課本劇”等活動,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於教,適時、適度,點點滴滴、持之以恆地加以滲透,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陶冶於一爐,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加強國小生法制教育,我們國小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讓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起努力,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