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請”閱讀答案(精選7篇)

語文4.61K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於個人提升。那麼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請”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請”閱讀答案(精選7篇)

“請”閱讀答案 篇1

⑴那時,我還在讀七年級。

⑵學校每到年底都會組織遊園活動慶祝新年的到來。

⑶記得那年的遊園活動特別熱鬧,遊戲很簡單,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獎,所以獎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⑷我終於也得到了一張獎票,便興沖沖地去領獎。領獎處擠滿了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最後幾份獎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擠。高高的窗臺,狹小的視窗,發獎的人根本看不見領獎人的臉,只能隨意地從那些伸進視窗的揮舞著的手中接過獎票,再遞給獎品。突然間,我感覺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獎品!還來不及高興旋即又感到手裡輕飄飄的了——獎品被別人搶了!我忙抬起頭四下搜尋,只見身旁一個大男孩正在衝我得意地笑。

⑸我衝他喊道:“把獎品還給我!”

⑹他邊走邊嚷:“每個人都有獎票,誰能搶到就是誰的,憑什麼還給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給我吧。”

⑺他猛地推開我,沒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煙跑掉了。

⑻從地上爬起來,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來。我邊哭邊走向辦公區,這時我本能地想到了母親,她是這所學校極有權威的老師,她一定能幫我!

⑼母親聽我哭哭啼啼敘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說:“孩子,先繫好你的鞋帶吧。”我低頭一看,真的,鞋帶不知什麼時候已鬆開了。我迅速繫好鞋帶,然後期待母親幫我要回獎品,沒想到她卻平靜地說:“走吧,我們回家……”

⑽這件事早已過去,我始終沒能要回那份本該屬於我的獎品,為此,我心裡不止一次埋怨過母親。然而,隨著漸漸長大,十多年來曾經有過許多成敗與得失的現在的我才恍然明白,當年的母親是多麼用心良苦!

⑾她讓我係好鞋帶,她在我因得不到獎品而懊惱的時候,讓我係好鞋帶,因為,我確實應該這樣做。

⑿如果母親任由我哭鬧,我可能會一輩子對此事耿耿於懷,無法釋然。生活中本來就有好多我們想要的東西卻無法得到,我們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滿足呢?母親這樣做其實是想讓我學會堅強——當生活不能如願以償或者不盡人意時,不是一味地計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對待生活。

⒀我知道,命運給予我們的磨難將遠遠不止是失去一份獎品;我同樣知道,對待磨難也並非繫好鞋帶就能解決這麼簡單,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諦就在於此——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不氣餒,不自怨自艾,永遠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永遠向前看,總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帶子繫住幸福。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3分)

趔趄( ) 半晌( ) 氣餒( )

2、文中有多個成語,請找出三個寫在下面。(3分)

3、概括敘述文章內容。(40個字以內)(4分)

(提示:人物、事件、感受)

4、第⑷段中“我感覺手心沉甸甸的”是因為 ,“又感到手裡輕飄飄的”是因為 。(4分)

5、第⑼段中“我”聽完母親的話後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試以“我想:”開頭,結合上、下文,簡寫在下面。(5分)

我想:

6、本文采用的記敘順序是 。(2分)

A、順敘 B、插敘 C、倒敘 D、補敘

7、讀完本文,你有什麼感受?請聯絡實際簡要談一點。(5分)

參考答案:

1、liè qie shǎng něi

2、不甘示弱 用心良苦 耿耿於懷 如願以償 一如既往 自怨自艾

3、母親沒有幫我要回遊園活動中被人搶走的獎品,只讓我係好鞋帶及成年後對此的感悟。

4、得到一份獎品 獎品被搶走了

5、略

6、A

7、略

“請”閱讀答案 篇2

蒲公英探出頭,睜開沉睡了一冬的眼睛。打著哈欠,向它的新鄰居——在春天裡梳洗打扮的花草們問好。

“你是從哪裡來的?”新鄰居們對這個忽然在它們身邊冒出來的愣頭愣腦的小傢伙兒充滿了好奇。

“我不記得了,我只知道,這是我的第五個家。”蒲公英說。

“唉,看這個可憐的流浪的孩子。”那些花兒們嘆息著,替它難過。

“不知道哪裡才是它最終的家?”那些草兒們皺著眉,替它犯愁。

“那該死的風,到底要把它帶到哪裡啊?”那些樹們憤憤不平,無奈又無法為蒲公英拔刀相助。

蒲公英不明白它們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可憐,自己的胸膛裡明明揣著一顆砰砰跳動的快樂的心啊。

不管落到哪裡,它都會在那裡開出一朵黃豔豔的花來,忘了風是怎樣把它摔疼的,忘了雨是怎樣把它淋個透心涼的,它只管向著太陽,張開它的笑臉。

它輕輕地哼著歌兒,快樂地拾掇著自己的新家。給自己裝一扇窗戶,可以欣賞風景;給自己圍個籬笆,可以圈住幸福;給自己擰一盞燈,可以點亮記憶......

終於,花兒忍不住問它:“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可憐嗎?”

“不,恰恰相反,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我看到了很多你們沒有看過的風景。”

終於,草兒忍不住問它:“難道,就沒有一塊讓你眷戀的土地嗎?”

“有的,正因為我眷戀著這片土地,所以我要用我的漂泊,去親吻它們。”

終於,樹們忍不住問它:“難道,你就不恨那些風嗎?”

“不,我要感謝風。它給了我一雙翅膀,有了風,我才成了可以飛翔的植物。”

這些鄰居們覺得蒲公英簡直不可理喻,在它的臉上怎麼就看不到一點悲苦呢?它們很失望。正如人,習慣於對落難之人的促狹,並且滿足於一聲聲的鬨笑中。道盡他人的辛酸,實不幹自己的痛癢。

這個世界,屬於它的很少。所以,風把它吹到哪裡,它就在哪裡安營紮寨,就把哪裡當成自己的家。這是蒲公英的快樂。因為它懂得順其自然,從不苛求。

懂得享受孤獨,學會分享快樂,這是蒲公英的真理。

深秋的時候,蒲公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它對它的鄰居們說:“不要為我難過,請為我祝福。

在春天祝福我重獲新生;在深秋祝福我喜遷新居;在冬天祝福我,臨睡前能吻到,覆蓋我的那枚雪花!”

小題1:作者筆下蒲公英的性格有哪些特點?請你將它們概括在下面。(4分)

小題2:面對同樣地生活,蒲公英與其它花草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感覺?(4分)

小題3:你如何理解蒲公英“給自己裝一扇窗戶,可以欣賞風景;給自己圍個籬笆,可以圈住幸福;給自己擰一盞燈,可以點亮記憶......”的行為?(4分)

小題4:文章採取了什麼手法來展現蒲公英的心理?有何作用?(3分)

小題5:讀了這篇童話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啟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樂觀、友好、豁達、睿智、純潔、善良(答對四點即可)(4分)

小題1:(4分)面對同樣的生活,蒲公英能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就算是身處逆境,風吹雨淋,也不會患得患失,而是樂觀地面對,所以,它自然快樂;相反其他的花草樹木,不能以平常心面對生活,總希望別人過得不如自己,才算是烘托出了自己的幸福,當別人身處逆境不氣餒時,他們反而變得不安、不快起來。

小題1:(4分)蒲公英的這些行為,是它樂觀面對生活的系列表現,是它美好心靈的外現:心靈有窗,風景無限;心靈有籬,幸福滿滿;心靈有燈,執著前行。這個家,正是它心靈最美好的家園。

小題1:(3分)文章採用對比烘托的手法,展現蒲公英的快樂心理。運用這種手法,可以通過花草的不解,烘托蒲公英樂觀、平和的心態,展現蒲公英純潔、美好的心靈;同時,也為情節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題1:(3分)示例:面對困境,要樂觀對待;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才會變得無比親切和快樂;最美的花,永遠只開在心靈裡。

“請”閱讀答案 篇3

①中國人往往敬畏權威,但是漠視規則或者信仰潛規則。

②不遵循規則的人似乎很轉,其實很苦很累,因為一直要尋思“不走平常路”!

③我經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紅燈當前,有時只剩下我一個人“不敢”闖紅燈。有一次,一輛標有某執法單位的小車闖紅燈,當它傲慢地與我擦身而過時,我指了指紅燈說:“看到紅燈了沒有?”那司機居然要停車下來揍我,結果把遵守規則的我嚇跑了,他們洶湧著一車人,我可不吃眼前虧。

④可悲的是,覺得最轉就是敢於不守規矩的中國人很多,敢於不守規矩也是很多國人唾沫橫飛吹牛的資本。

⑤有個“海歸”朋友告訴我說,在美國,公司做決策時,往往有許多不同意見,大家吵得不可開交,甚至一地雞毛,但是一旦規則定了下來,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執行;相反,在國內,在討論方案的時候,大家似乎和氣一團,沒有爭議,可是一旦新規則定下來後,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來陰的與規則作對。

⑥從最簡單的“排隊”這一社會規則看,不管是在銀行、醫院,車站、機場,甚至火葬場,總有人“插隊”,大家喜歡“擠擠”一堂,“亂”中取慄,不排隊或者插隊不覺得這很羞恥,反而在很多人心目裡是“能幹”“機靈”“厲害”的代名詞。

⑦很早以前,讀過這樣一段文字:夕陽西下,旅遊團一行乘車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出發,趕往南端聞名的菲利蒲島看企鵝歸巢的美景。車至途中恰逢一場大型車賽剛剛散去,迎面蜂擁而來大批的車隊。這是一個左右極不對稱的車道,一邊是光光的道路,從北向南開的車只有我們一輛;一邊是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車隊,多是愛炫耀的車迷。沒有警察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一道毫無約束的白線。然而,對面駛來的所有車輛沒有一輛越過中線,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樣的秩序……如此場景凸現了人們自覺遵守規則之美。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燬了哈佛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於一炬,讓人痛心疾首。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推到了一個非凡的位置,他在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後,終於做出一個勇敢的選擇。原來在這之前,他違反圖書館紀律,靜靜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預備閱讀完後再歸還。忽然之間,這本書成為稀世珍本。該學生懷著不安的心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說明理由後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校長先是表示感激,並對學生的勇氣和老實予以褒獎,然後就把他開除出校。賞罰分明,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⑨對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長不做解釋,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讓校規看管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管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規則面前,他們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須敬畏規則。有序的文明社會,必須有各種規則來保證。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規則,就是尊重公平、效率與我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還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為中國人還沒有真正懂得規矩。

1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 ,

選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是 和 。(4分)

12、引用諸葛亮《出師表》的話,哈佛校長的做法就是“ , ”。(2分)

13、下面對文中詞語揣摩,說法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題目“敬畏”一詞表達出對“規則”的一種莊重感、使命感。

B、第⑤段用成語“一地雞毛”形容美國公司做決策時混亂局面,表達出作者的反感。

C、 第⑥段的詞語加引號作用相同,都是為了強調提示。

D、 文章最後一句的兩個“真正”可以去掉,才能與開頭“漠視”一詞相照應。

14、下列對文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第②段說“不遵循規則”的人“其實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對這類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 第⑦段引述的文字是為了闡明人們能自覺遵守規則是體現人類社會文明的真正進步。

C、第⑨段說“有序的文明社會,必須有各種規則來保證”,這與古人說的“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的觀念是吻合的。

D、哈佛倡導的理念和中國人敬畏的權威是一致的,都是按規章制度辦事。

15、有人說,“無知者無畏”。你同意嗎?請結合生活例項簡析你的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1、論點: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規則,就是尊重公平、效率與我們自己。(2分)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和事例論證。(2分,每空1分)

1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分,每空1 分,錯、漏、添一字,扣0.5分)

13、A (3分)

14、D(3分)

15、簡例1分,理由1分,表述清楚1分。(3分)

“請”閱讀答案 篇4

臣聞三代之道,鄉里有學。士之秀者,自鄉升諸司徒,自司徒升諸學。大樂正論其秀者,升諸司馬。司馬論其賢者,以告於王。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論定然後官之者,鄭康成雲:謂使試守。任官然後爵之者,蓋試守而能任其官,然後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詳如此。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參天地,本人倫,興學崇化,以風天下,唐虞用心,何以加此?然患今之學校,非先王教養之法,今之科舉,非先王選士之制。聖意卓然,自三代以後,當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謂三代學校勸教之具,漢氏郡國太常察舉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參用。

今州郡京師有學,同於三代,而教養選舉非先王之法者,豈不以其遺素勵之實行,課無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材之本意歟!誠令州縣有好文學、厲名節、孝悌謹順、出入無悖者所聞,令佐升諸州學,州謹察其可者上太學。以州大小為歲及人數之差,太學一歲,謹察其可者上禮部,禮部謹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學至禮部,皆取課試,通一藝以上,御試與否,取自聖裁。

今既正三省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屬,舊品不卑,宜清其選,更用士人,以應古義。遂取禮部所選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試守,滿再歲或三歲,選擇以為州屬及縣令丞。即有秀才異等,皆以名聞,不拘此制。如此者謂之特舉。其課試不用糊名謄錄之法,使之通一藝以上者,非獨採用漢制而已。

如臣之議為可取者,其教養選用之意,願降明詔以諭之。得人失士之效,當信賞罰以厲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於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於考擇?行之以漸,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舉者,未之聞也。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臣聞三代之道 道:治國策略 B.揆今之宜,理可參用 揆:度量、觀察

C.課無用之空文 課:學習 D.即有秀才異等 即:就是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太學,古代的大學。漢武帝始置太學,立五經博士。

B.秀才,漢代以來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對儒生的稱呼。

C.藝有技能,才能之意,也有典籍之意。文中一藝指的是一種經書。

D.掌故文中是官職的名稱,掌禮樂制度。

6.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本文議論的重點是人才選拔制度,即察舉制與科舉制的優劣,文章首段引經據典,指出察舉制的優越性,觀點鮮明。

B.作者盛讚皇帝的美德,提出要學習參考三代以來的察舉制,認為科舉制是捨棄久已得到檢驗的選拔制度而崇尚無用的空文。

C.作者不尚空談,而是明確提出特舉這一人才選拔制度,這一制度比科舉制明顯優越,有力地化解了科舉制度的弊端。

D.曾鞏希望自己的特舉制度能得到皇帝的採納,希望皇帝憑藉自己的賢明與明確的賞罰制度,實現人才興盛、政通人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2)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舉者,未之聞也。

參考答案

4.D(根據句意,此處的`即當為連詞,表示假設關係如果之意。)

5.B(秀才在文中是指才華卓越的人。並非對儒生的一般稱呼。)

6.C(這一制度比科舉制度明顯優越,有力地化解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只是作者的設想,實際操作效果如何文章並沒有提及。)

7.(1)國君評定之後再授予官職,任命官職之後就授予爵位,授予爵位之後再給予俸祿。

(2)像這樣卻不能讓風俗變美好,不能讓人才變多,不能讓官員修養官品,不能讓政事得到治理的情況,我還沒有聽說過。

(1)句採分點:論:考核。官、爵、祿:均為名詞用作動詞,任命官職、授予爵位、給予俸祿。每個要點1分,語句通順1分。

(2)句採分點:如是:像這樣;盛:多;舉:治理;未之聞也:賓語前置句。 4個要點各1分,語句通順1分。

“請”閱讀答案 篇5

①我們必須正視:一種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們悠久歷史養育和積澱下來的文化精華,尤其那些最馳名、最響亮、最惹眼、最具影響的——從名城、名鎮、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後的墓室和名著裡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國家名錄的各種文化遺產,都在被濃妝豔抹,重新包裝,甚至拆卸重組,再描龍畫鳳,披金戴銀,擠眉弄眼,招搖於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殘剩無多的歷史街區,忽然被聰明地發現,它們竟是一種天賜的旅遊資源。已經拆掉的無法復原,沒拆的雖然不再拆了,但也難逃厄運,全被開發成商業風情街。

更糟糕的是被稱作“最後的精神家園”的古村古鎮,被借名“騰籠換鳥”,遷走原住民後,一個個被改造成各類商鋪、旅店、農家樂、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團的“遊客的天堂”;在這天堂裡連一間見證歷史的“博物館”也沒有,導遊講的故事傳說不少是為吸引遊人而編造的偽民間故事。

至於種種文化遺產,更是這種熱熱鬧鬧重新“打造”的物件。其中的歷史的內涵、文化的意蘊、本土氣質和箇中獨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沒人管也沒人問。

④有人說旅遊原本就是走馬觀花的快餐文化,用不著太認真。那麼,就再看看我們影視中的歷史文化吧。

⑤我們的歷史名人只要跑到銀幕和熒屏上,不論明君重臣,還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動不動大打出手,甚至背劍上房。他們好像都活在時光隧道里。

雖然身著古裝,髮型和配飾卻像時尚名模;沒有確切的朝代與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禮俗全是胡編亂造;歷史在這裡只是借用一下的名義,一個空袋子,任什麼亂七八糟、炫人耳目的東西都往裡邊塞。

⑥一邊是真實的歷史被抽空內涵,只留下軀殼,再濫加改造;一邊是荒誕不經和無中生有的偽造——這便是當今國人眼中的歷史文化。

⑦經過這樣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們眼裡,古村古鎮無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過是名人在世時住過的幾間屋子,廟宇部是燒香叩頭卻不知靈驗不靈驗的地方,歷史上的人物全有幾招花拳繡腿,全離不開男歡女愛,全不正經;沒有莊重感、神聖感、厚重感、甚至美感。

我們不是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掛在嘴邊嗎?如今國人從哪裡能夠感知這種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個的博物館嗎?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強”?真正強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會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現,社會文明才能整體地提高。

⑨問題是當下這種鄙俗化的潮流,這種以假亂真的偽文化,正在使我們的文化變得粗淺、輕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虛名,一邊有害於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一邊傷及中華文化的純正及其傳承。我相信,在這樣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很難對自己文化心懷摯愛與虔敬。

如果我們不再深愛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偉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實亡?到底什麼動機與力量使這種潮流正在變本加厲?我想應當一句話戳穿,即以文化謀利:

⑩任何事物進入市場,就不免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不免依照消費需求和商業利益調整自己:但調整是科學調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壞自己去換取經濟利益,就像自然資源的開發不能破壞生態。

文化更具特殊性。因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與全民素質。

不能為了暢銷、熱銷、票房、上座率和收視率成倍增長,為了市場人氣攀升,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和“瘋狂的GDP”,而放棄文化固有的精神的準則。即文明的、知識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準則。這準則也是文化的尊嚴,這尊嚴一旦被踐踏被玷汙,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因為被糟蹋的文化反過來一定還會糟蹋人的精神。

⑾由此說,問題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糟蹋文化來賺錢。還有比這樣賺錢更無知、更野蠻嗎?

⑿我們是否聽到我們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5.簡要概括文中糟蹋歷史文化的表現及其後果。(6分)

16.概括“請不要糟蹋我們的文化”一文的思路。(6分)

17.依據文字,概括作者關於歷史文化建設方面的正確主張。(6分)

參考答案:

15.商業化改造歷史街區、古村古鎮;不尊重歷史,胡編亂造影視作品。(3分)重新打造的文化遺產失去了文化內涵;傷害了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承。(3分)

16.文章先列舉歷史街區改造和影視作品改編中出現的文化糟蹋現象,再分析此類現象產生的社會根源,最後告誡人們“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6分)

17.歷史街區的改造應保留歷史的內涵,文化的意蘊、本土氣質和獨特的精神;宣傳歷史名人應尊重歷史,不能借歷史戲說,更不能無中生有;歷史文化建設應保持莊重感、神聖感、厚重感、甚至美感。(6分,每點2分)

“請”閱讀答案 篇6

“請”這個詞居住在許多人的口中,儘管他們平常意識不到這一點。

要想讓“請”身體強壯,幸福快樂,必須經常把它從嘴裡拿出來,呼吸呼吸空氣。它就像養在碗中的小魚,需要時常浮到水面呼吸。

我向你講的“請”住在一個名叫迪克的男孩的嘴中,但是它很長時間才能出來一次。我很遺憾地說,迪克是一個不懂禮貌的小孩子,他幾乎不知道說:“請”。

他要東西時,總是這樣說:“給我一點麵包!”“我要喝水!”“把那本書給我!”

他的父親為此感到非常難過,而那個可憐的“請”呢,就只好日復一日地坐在男孩的上頜,希望有機會到外面遛達一趟。它的身體因此日見憔悴。

迪克有個朋友叫約翰。他非常懂禮貌,生活在他嘴中的“請”經常能呼吸到新鮮空氣,身體健壯,心情愉快。

1.文中和“強壯”意思相同的詞是( )。

A、堅強 B、健康 C、健壯

2.( )的意思和“經常”相同。

A、時常 B、平常 C、非常

3.“他的父親為( )感到非常難過。

A、迪克不聽話 B、迪克做錯事 C、迪克不說“請”

4.懂禮貌,常說請的人是( )。

A、迪克 B、父親 C、約翰

5.判斷:要想讓“請”身體強壯,幸福快樂,必須經常把它從嘴裡拿出來,呼吸呼吸空氣。( )

答案:CA C C √

“請”閱讀答案 篇7

①一個兒童站在漆黑的樓道里敲一扇鐵灰色的門,他沒有聽到回答聲;一個年輕女子佇立在百貨商場櫃前為丈夫購買喪服的衣料;一個探險者倒在茫茫無際的叢林中,彌留之際他發現鷹和烏鴉在頭頂鳴叫盤桓不休;一個終日坐在河邊洗衣的女人突然有一天發現河對岸那棵美麗的椴樹讓人砍了,而那椴樹正是她曾與棄她而去卻緬懷不已的戀人約會過,從此她不再來河邊洗衣。這些景象的出現,標誌著殘酷的誕生。殘酷走來的時候總是步履從容,不動聲色。殘酷可以出現在戰場、醫院,也可以出現在陽光明媚的網球場綠草簇擁著的花壇。生活讓人學會殘酷,而藝術必須讓人接受殘酷。

②一幅畫的失敗,一首交響樂的流產,一篇小說的流於平庸,並不意味著殘酷。藝術的殘酷是一種精神自虐的殘酷。當你站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對全世界的人發表演說時,心裡卻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空虛、恐怖、甚至厭倦,殘酷在這個時候威風凜凜地走向藝術。

③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在殘酷微笑著向他們走來時總是採取積極態度。海明威和三島由紀夫,一個在西方用槍口對準自己的頭顱,一個在東方用刀剖開自己的腹部。他們冷靜地接受了藝術的殘酷。儘管有許多饒舌的社會學家對他們的自殺做出了種種看似理由很充分的分析,但那只是社會學家的誤解而已。能使藝術家結束生命的,只能是藝術。而我們總是在接受別人殘酷上領略輝煌,這實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悲哀。

④生活中出現殘酷時尚有補救之機,而殘酷走向藝術時只能面對死亡,你別無選擇。沒有任何偉大的藝術家會不斷創造高峰,人在藝術的探索中越是執著、激動而勇往直前,同時又越是疲憊、絕望。藝術是狡猾的,當你迢迢奔向它時它能神采飛揚地向你招手,而當你切近它時卻又將真實的面孔轉向別處。所以總在路上行走的奔向藝術的人(不是藝術家)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尚且能在生活中佔一席之地。而真正走到藝術臨界點的藝術家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接受了雙重殘酷:生活的和藝術的。

⑤盧浮宮的藏畫,巴黎圖書館的藏書,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拉威爾留給我們的音樂,無一不是殘酷的表現。我們在領略偉大和輝煌的同時,必須明白我們首先應該接受殘酷。凡?高的金黃色的像太陽一樣燃燒著的向日葵是殘酷的,因為它曾使凡?高的心靈備受摧殘而又令後來者手持畫筆望洋興嘆。《老人與海》《神曲》《喧譁與騷動》《人間喜劇》是殘酷的,因為後來的作家在涉及同類題材時沒有達到它的精神境界。《紅樓夢》也是殘酷的,它站在中國古典小說塔尖的位置上使其他作品黯然失色。而中國的藝術,能讓人領略到殘酷的卻是太少太少了。徐悲鴻畫馬與齊白石畫蝦,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我不明白為什麼之後還有一些國畫家孜孜不倦地畫馬和蝦,真是不可思議。

⑥美國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讓我看見三天》,在命題上是殘酷的,因為她永遠看不到她要看到的三天,只是她文章中的三天太羅曼蒂克,她沒有讓我們看到殘酷的三天,因而這三天不是永恆,它時隱時現。

⑦我非常喜歡福克納的《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的結尾:

那男人躺在床上。我們在那裡立了好久,仰視著那沒有肉的臉上令人莫測的齜牙咧嘴的樣子。那屍體躺在那裡,顯出一度是擁抱的姿勢,但那比愛情更能持久,那戰勝了愛情的熬煎的永恆的長眠已經使他馴服了。他所遺留下來的肉體已在破爛的睡衣下腐爛,跟他躺著的木床粘在一起,難分難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勻地覆蓋著一層常年積累下來的灰塵。

後來我們才注意到旁邊那隻枕頭上有人頭壓過的痕跡。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從那上面拿起了什麼東西,大家湊近一看——這時一股淡淡的乾燥發臭的氣味鑽進了鼻孔——原來是一綹長長的鐵灰色頭髮。

⑧這是最精彩的結尾,因為它是殘酷的,是歲月,愛情的殘酷,同時更是藝術的殘酷,讓我們接受它。

7.第①段是怎樣解說“殘酷”的?這樣寫有何表達效果?。(4分)

8.賞析第④段畫線句。(2分)

9.用福克納的作品結尾有何用意?(3分)

10.分析本文引用名家名作的作用。(3分)

11.以第②、③段為例,評析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5分)

參考答案:

7.(4分)選用一組特定畫面解說何為“殘酷”,(1分)將抽象的的概念具象化,直觀、形象、感性,(2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1分)

8.(2分)運用擬人的辭格,形象地揭示了人與藝術的特殊關係(1分)——藝術對人的誘惑,人追求藝術的艱難。(或:藝術的巨大魅力以及對人的殘酷性)(1分)

9.(3分)再次選用一個充滿死亡氣息的具體場景作為結尾,揭示生命、愛情、藝術的殘酷與永恆的主題,(1分)卒章顯志;(1分)在結構上,也與開頭相呼應。(1分)

10.(3分)作用:其一,例項典型,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其二,通過乾洗店材料來揭示主旨,體現了文體特徵;其三,涉及到音樂、繪畫、小說等相關的藝術領域,具有普遍性。(對一點1分)

11.(5分)關鍵詞重複出現。兩段文字,“殘酷”一詞共出現7次,如不斷敲擊的重音,一次次震撼讀者的心靈。(2分)運用擬人的手法,“(殘酷)威風凜凜地走向藝術”、“殘酷微笑著向他們走來”,充分展示出藝術的魅惑與冷酷的雙重特徵。(2分)這些特點,凸現了本文的主旨,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