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5篇)

作文2.7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美食地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5篇)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1

夏天的傍晚,最適宜在姚江邊漫步了,可以領略霓虹燈下迷人的古鎮夜景,聆聽古樸典雅的優美旋律,品嚐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

“吹牛嘍!吹牛嘍!”突然,耳邊傳來一聲聲清脆的吆喝聲。好奇心切的我不由自主地循著吆喝聲往前走去。

吆喝聲是從一家賣糖人的小攤上傳來的,此時那裡已圍了不少人。我扒開人群,湊近一看,攤主是個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只見他不緊不慢地戴上手套,邊攪拌鍋裡熬得濃稠的糖邊衝著我說:“吹牛嘍!小朋友要不要來吹大牛?”我在學校裡可是個小有名氣的“吹牛大王”,此時的我真想一顯身手。

只見老爺爺不緊不慢地拿竹棒從鍋裡挑起一塊變軟的糖,一邊用雙手反覆揉搓,一邊一本正經地說:“吹牛要看火候,不然牛皮要破的噢!”當老爺爺將手裡的糖揉得有了韌性後,他便迅速拉出一條細細的小尾巴,以手代刀一下子切斷了拉長的那一截糖,立馬要我湊上前去對著管子往裡吹氣,並囑咐我必須和他相互配合,我一邊吹他一邊要捏出小牛造型。不就吹氣嘛,簡單!得意洋洋的我鼓著腮幫子,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地吹,全然忘記了老爺爺的話。只聽耳邊一聲脆響,鼓起的小牛炸了個大窟窿,“牛”肚子吹破了。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用力過猛,有點得意忘形了。

“沒事,沒事。”老爺爺安慰我說,“一般來我這裡的小朋友,總是要帶去兩頭牛,第一頭牛叫‘響牛’,以聲奪人,第二頭牛叫‘挺牛’,以型奪人,咱倆汲取‘響’牛的經驗,來個‘挺’牛的造型咋樣?”我頓時信心大增,眼裡放著躍躍欲試的光,聚精會神地盯著老爺爺嫻熟的動作。當他再一次切斷那一截細長的牛尾巴時,我早已用嘴輕輕叼住,緩慢地吹著氣,生怕一個不小心牛皮又吹破了。這一次,我清晰地看到老爺爺用那雙靈巧的手,在慢慢鼓起的小圓中捏出了一頭牛,瞬間又長出了牛頭、牛耳朵、牛氣沖天的鼻子和四隻意氣奮發的牛蹄……當我還沉浸在老爺爺精湛的手藝絕活中時,一頭神采奕奕的“牛”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了。原來這就是吹“牛”,而且是一頭“挺”牛。我小心翼翼地接過老爺爺手中的“挺牛”,別提有多神氣了。

看著這頭來之不易的'“挺牛”,我早就忘記了這只是一個凹了牛造型的糖人。老爺爺的“吹”牛功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復一日的反覆打磨練成的,他以精湛的技藝為我們展現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此時此刻,我更加敬佩這些手藝人了,感覺握在手裡的糖更甜了。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2

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風土民情大不相同,吃的東西和口味更是千差萬別據說有八大菜系呢!今天我就聊聊吃的話題吧!但是,這個話題有點兒大,一時不知道從哪兒講起。不如,就從大西北開始我們的美食之旅吧!

我這次就先講講西北美食的味道和為什麼要這樣製作吧。我先講講大西北。大西北是我國的一個大牧場,那裡的食物主要是奶製品、肉類和麵食。奶製品來源於牛羊之類動物的奶;而肉類就來源於牛羊等動物;麵食則來源於小麥。

奶製品、肉類和麵食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便於攜帶。因為,以前西北地帶是遊牧民族活動的地區,由於放牧、遷徙、或者戰爭的原因,牧民們的食物,必須方便攜帶、易於長期儲存。直到現在,他們仍然保持著這個習俗。現在,我們去西北玩的時候,能吃到非常美味的烤饢、烤全羊、紅柳烤串、還有手抓飯、和琳琅滿目的奶製品。

在新疆的好多地方,都可以吃到不同口味的烤饢,這可是我這次西行發現的最好吃的食物啦!媽媽和姥姥專門領我到大巴扎排隊吃了好多次呢。

媽媽說,這個手抓飯比她在北京吃到的好吃哦。我在北京沒吃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確實很好吃,我吃了兩份呢!不是很油,但很香,裡面的胡蘿蔔也炒出了羊肉的味道,非常好吃哦,建議大家去嘗一嘗!

在阿爾泰山附近,哈薩克族的牧民會吃很多酸奶疙瘩。酸酸的,硬硬的,味道非常奇怪,比大白兔奶糖還硬。我媽媽的牙都快被硌掉了,我的牙齒也快被酸掉了。可是,媽媽還是很愛吃,買了一大包帶回北京。

西北地區的奶製品可真多,這些奶製品的製作都是為了更好的儲存鮮奶。除了奶油冰激凌、奶疙瘩、乳酪、奶片、奶貝,還有好吃的奶皮子。這是在我們在銀川吃到的,大盆的酸奶配上奶皮子,又甜又涼,還撒了芝麻、核桃和葡萄乾,好吃又好看。

當然,最多的還是各種烤肉、紅柳烤串、烤全羊,簡直就是美食天堂啊!我猜,這裡是全國最正宗的烤串大本營了。說到肉類,內蒙古還有很多風乾牛肉和牛肉乾兒,我們去沙漠徒步的時候,隨身都要揹著一些,補充能量,還很好吃,肉都很大塊兒,雖然硬,但是味道很好!

好了,我講完了,跟你們說一下我的發現吧!我發現,美食源於當地的物產。這裡出產什麼,人們就主要吃什麼。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3

在中國大陸上,許多地方都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如:廣州蝦餃、杭州東坡肉、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炸醬麵、西安涼皮、成都串串香、雲南鮮花餅、重慶酸辣粉……今天,就有我來向大家介紹幾樣美食。

先說重慶的重慶火鍋。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重慶火鍋的樣式有很多,比如:麻辣鴛鴦鍋、清湯四宮格、個性九宮格……每種火鍋的味道不一樣,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火鍋裡的味道也不一樣,但都很好吃,而且在重慶火鍋裡吃的東西比普通火鍋裡刷的東西好吃多了!

接著說西安的羊肉泡饃。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古稱"羊羹",關中漢族風味美饌,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固市鎮。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西安不僅有好吃的羊肉泡饃,還有美味的肉夾饃。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裡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然後就是西湖醋魚了。西湖醋魚選材精細,通常選用一斤半左右的草魚。烹製時,火候要求嚴,僅能用三四分鐘燒得恰到好處。盛菜時,澆上一層糖醋。成菜色澤紅亮,吃起來,魚肉嫩美,帶有蟹味,酸甜可口,別具特色。

最後說說北京的北京烤鴨。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由中國漢族人研製於明朝,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這就是我的美食地圖,悄悄地告訴你,這只是一部分。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那就來找我吧,讓我一一告訴??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4

清晨,你是被鬧鐘叫醒?還是被父母叫醒?或者是被早餐撲鼻的香味誘惑醒?我呢,肯定是第三種情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嘛!今天我要為大家由北至南介紹一下我的美食地圖。

我生在中國的北疆——內蒙古,北方地區主要以麵食(小麥面)和肉為主。在我國的大西北,由於地域和氣候的原因,主要吃牛羊肉,例如蔥爆或者孜然牛羊肉、紅柳烤肉等,有時還會配上具有當地特色的饢,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中北部的內蒙古,人們酷愛牛羊肉,手把肉幾乎是宴席上必備之菜。因地形和氣候原因,糧食種植較少,主要以土豆和莜麥為主。說起土豆,便想起莜麵,它倆的結合成就了當地特色經典菜之一,莜麵烹飪方式眾多,口感也不一樣,如莜麵頓頓、莜麵魚、莜麵餃子、磨擦擦等等都是當地人離不開的美食。再來到東北地區,這裡氣候較冷,我的老家便是這裡,每次回老家,第一頓便是酸菜汆白肉,這道菜家家都會做,豬肉的油膩遇上酸菜的酸爽,兩種不同味道碰撞出的火花,會滿足所有人對美味的需求。

再往南一點的中部地區同樣以麵食為主,華北平原上種植了大量的小麥,所以刀削麵、擔擔麵、油潑辣子面……形成了各種花樣的面。我曾經還見過一種面叫腰帶面,麵條平均寬2—3釐米,像腰帶一樣,這面吃到嘴裡也是筋道耐嚼。但我最喜歡的是老北京炸醬麵,十分講究,光配菜就有好幾種,每一種叫一碼,我每次去都點八碼配菜。醬與菜的搭配加到面裡,味道別提有多美妙了。

再往南則是長江以南,因氣候原因潮熱,以鮮辣為主,當地人都是無辣不歡。主食一般都是米飯,海鮮魚類為南方人主菜。那裡誕生了閩粵、川湘兩大菜系,流傳到中國各地,各有特色,常見的佛跳牆、長江三鮮、魚香肉絲、水煮魚就是這兩個菜系的典例

說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有什麼貫穿南北的美食嗎?當然有,火鍋便是。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老少皆宜。據說是元代時期成吉思汗發明的,流傳至今鍋底已被創作出很多種,食材也不少,比如:北京的羊肉火鍋,吃的是嫩;福建的牛肉火鍋,吃的是鮮。最早的火“鍋”用的是圓形的銅鍋,象徵團團圓圓之意。

這就是我的美食地圖,你有垂涎三尺嗎?

我的美食地圖作文5

我的家鄉舟山盛產海鮮。在眾多的“海的味道”中,我最喜歡的是紅膏嗆蟹。春節時,那一盤紅膏嗆蟹是最受矚目的年菜,它犒勞著辛勞一年的人們。

嗆蟹,也稱為熗蟹,但我們家鄉人還是喜歡說成“嗆蟹”,因為“嗆”字更生動地表現了把鹹味逼進去的意味。聽爺爺說,我們舟山一帶一直盛產梭子蟹。但因為很早以前沒有冰塊等保鮮措施,捕撈上來的那麼多蟹無法保鮮,漁民們就把它們放進甕裡,撒上鹽,以防變質。過一段時間撈出來一嘗,竟無比美味。從此,嗆蟹就成了家鄉的一道招牌菜。“一大把梭子蟹,一大把鹽,一個大甕,幾十個天。”嗆蟹的製作方法在漁民口中世代相傳。

家鄉人喜歡年前醃製紅膏嗆蟹。醃製最講究的是時間,時間過長會過鹹,口感發澀;過短,又會導致蟹肉太淡、發腥。隨著時代的變遷,嗆蟹的製作也有了變化。奶奶的'製作方法就和媽媽的不同!奶奶用的是傳統的老方法:選擇脂膏肥美的梭子雌蟹,用水洗淨,背朝下放入小缸內,壓上石頭。鹽水按一定比例調配,沒過蟹體。最後紮緊封口,置於陰涼處存放。媽媽在奶奶的基礎上有了改良:把活的梭子蟹放入冰箱速凍後取出,放入兩斤水一斤鹽配比的滷水中,然後滴上一點燒酒。浸泡的時間決定嗆蟹的味道,媽媽一般在浸泡10個小時後取出,再放入冰箱速凍。這樣製成的嗆蟹鹹淡適宜、鮮甜可口。

剛做好的嗆蟹全身灰白,只有在關節處有紫色斑點。剝開蟹殼,紅澄澄的膏,真叫人驚喜。夾一撮紅膏,蘸些醋,送入口中,那種紅膏嗆蟹獨有的味道絕對讓人大飽口福——紅膏入口即化,卻有一股鮮甜味仍在口中迴盪。

要是這嗆蟹是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青殼上覆有一層薄霜,剝開蟹殼,去除腮,將它切成兩半,再小心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盛入白瓷冷盤中。無需用西蘭花和雕花蘿蔔裝飾,光那肥美潔白的蟹肉、紅彤彤的軟膏黃就足以挑逗人的味蕾了。那嫩白飽滿的、透明果凍狀的蟹肉,閃耀著玉石般的光澤,肉質鮮美異常。再細聞,蟹肉特有的鮮香在空中瀰漫,讓人不禁要吮吸手上的殘汁。

我特別喜歡把蟹膏和白米飯混在一起吃,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白米飯可以多吃一碗呢!每次吃紅膏嗆蟹,蟹殼的紅膏非我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