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精選31篇)

作文1.1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精選31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蜀國軍師。從小就有一顆輔國的`心,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在吹牛,只有徐庶、龐統認為他不是徒有虛名。後來諸葛亮歸隱山中,最有名的故事“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八門金鎖”“七擒孟獲”等。

火燒新野: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夏侯淳新率十萬大軍來進攻,當時關羽、張飛都不服氣諸葛亮,劉備讓諸葛亮分配兵力,諸葛亮搖了搖羽毛扇說:“子龍引三百精兵前去迎敵,只許敗,不許勝。劉封、關平引三百精兵埋伏在山後,看見火光後,四路兵馬一起殺出!”眾將許久之後,都按諸葛亮說的去做,果然取得大勝。

草船借箭: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急需用箭,所以想讓諸葛亮去做,其實是更想刁難諸葛亮,就讓諸葛亮在十日內得箭,沒想到諸葛亮說三日即可。果然諸葛亮在第三日,用十艘草船去曹操領地,曹操知道後曰:“定是周瑜小兒的詭計,調集一個營的弓箭手,只在岸上放箭即可。”不一會兒,草船射滿了亂箭,過去清點,超過了十萬支箭。

八門金鎖:在陸遜火燒連營後,劉備兵力不到一半,正以為要喪命於此,諸葛亮和趙雲趕到,諸葛亮知道後,就算出趙雲在此,也不一定能救出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吳兵十萬大軍在裡面,死的死,傷的傷,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七擒孟獲:在諸葛亮與司馬大軍交戰時,蠻王孟獲趕來支援司馬,可是後來孟獲被生擒。孟獲想用南山花賓打倒諸葛亮,之後親自去請。可是他們早已和諸葛亮聯絡好了,捉了孟獲,並送到諸葛亮面前。但孟獲並不服氣,又被諸葛亮給放了。孟獲去找木鹿大王,據說木鹿會和萬獸做朋友,孟獲和木鹿聯絡好後,就將當地猛獸召集,進攻諸葛亮。趙雲前去迎敵,可趙雲再勇猛,也抵不過百萬猛獸,只能撤退。諸葛亮造了移動火樁,打倒了萬獸。當然木鹿大王也被大象踩死。孟獲又被捉放,又去找南華,據說他的鎧甲用酒長年泡著,刀槍不入,諸葛亮用火箭射之,全部射死燒死,孟獲又被捉住,之後孟獲心服口服。

歸天:在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數年後,諸葛亮身體越來越虛弱。一天,諸葛亮觀天象發現一顆大如斗的星星落了下來,諸葛亮長嘆了一口氣。第二天,諸葛亮在五丈原上坐著車,死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忠心聰明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

最近,因為實在閒得無聊又重新看了會《三國演義》。看到羅貫中將一個個三國人物寫得跟鬼神似的還真的生出了“觀關羽之忠而似偽,看諸葛之智而近妖”的感慨。雖然我也一直挺欣賞這個東漢“智絕”的,但是客觀的評價諸葛亮還真的很難。都是那些箇中國古代失意文人惹的禍,為了塑造幾個精神偶像有誰能不把這個“鞠躬盡瘁”的楷模給大書特書呢?不過,在某些程度上還真是教壞了小孩子。所以演義演義,只能當個演義讀。有能力又有空閒的話不妨讀下《三國志》。下面我想發表下個人對諸葛亮的看法。

有才。無庸置疑,諸葛亮確實有才。劉備有了他,定荊州,收兩川,平南蠻開三國之功業。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荊州的是關張,收兩川的是魏嚴之到白帝託孤諸葛亮也只是個幕後的策劃者。不過,單是這樣也足以讓諸葛武侯的名聲流傳千古。可惜啊,可惜。陸遜的一場連營大火不單燒得劉玄德命喪白帝也似乎燒糊塗了諸葛亮;又或許是先主的遺命讓他心浮氣燥,使他喪失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所應該有的冷靜與審時度勢。六出祁山,窮兵黷武,內無安邦定國治理朝政之良謀,外鮮克敵制勝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進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點一點地蠶食了自己的生命後不單給蜀國留下了個爛攤子,還隱約的製造了文武之間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無德。說孔明無德是因為他不會做人。一個丞相的職責是什麼?“調和陰陽”。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幾十年裡一直做的就是個“太上皇”的位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下“出師表”,當把他翻譯成通俗點的'白話文其中大意是向劉禪推舉賢能順帶地褒獎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劉。“我很強,你老子都三顧茅廬來請老子。我非常強,你個小屁孩只管乖乖的聽我的話就可以了,叫你用誰就用誰,叫你打誰就打誰。所有的責任我抗著!”貌似這就是諸葛亮的潛臺詞。我當時一直很不解,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奪位或者不劉禪做掉。現在想來還是因為劉禪太白痴了,跟本不用奪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還確實聰明,用人家的錢給自己投資買股票想搞個名利雙收,劉禪想撤資返被又罵一頓——後出師表——真是可憐這個沒爸的孩子。

哎,說了一大堆閒話不知道符不符和閒人的心態。對於孔明的看法還有很多,現在寫了挺多了,以後有時間在寫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3

幾縷細風吹動了遠方的船帆,幾叢細浪拍打著岸的面頰。他,獨自一人,屹立在江邊,任憑歷史在腳下流過。他望著眼前的蒼茫落日,嘗著內心的哀傷嘆息。有勝於管仲的智慧卻是龍游淺水;有雄於嬴政的壯志卻是虎落平丘。孔明,他正是那個時代的標誌。他也正向自己的名字一樣,用一生的心血給那個悲傷的時代帶來了些許的光明。

或許,歷史對於孔明來說太殘酷,一生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但我仍崇拜孔明。沒有他的舌戰群儒,又怎會有劉備的虎口脫險;沒有他的運籌謀劃,又怎會有劉備的險境求生。無論情況多麼危急,無論處境多麼困苦,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以幾千之軍獨拒數萬之眾,憑荊州之地獨佔天府成都。與其說三國鼎立是劉備之功,倒不如說這全仰仗孔明的汗馬功勞。只為當初的知遇之恩,孔明便“士為知己者死”。這種忠義的確感天動地。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茅廬內的世界更加平靜安全。甘守窮廬便能超然物外。但孔明有自己的抱負,他知道如果自己隱居了,那受苦的將是天下的百姓。為了天下的太平,他甘願挺身而出。從此,臥龍崗上少了一個隱身誦經的隱士;戰場之上多了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茅廬內少了一個奔波勞碌的義士。或許少了幾分內心的寧靜淡泊,但卻多了幾分對天下的拯救。

與孔明那耀眼的成就相比,我更喜歡他的破碎。生命在磨難中破碎,但卻也像梨花一樣灑滿了歷史的天空。或許孔明生不逢時,一身才華能被歲月消磨,一生的成就就化作了過往雲煙。北伐對於歷史來說不過是一次隔靴搔癢的努力,但他卻總在為理想而堅持。當英雄的眼淚灑向深厚的熱土,生命隨淚滴的破碎。當蕭蕭秋風襲向葉,他的人生便破碎成了片片枯黃。即使生命之花就此凋零,那要化作春泥,為後來的花朵集蘊生機。如果孔明的生命是一禮,那命最後的破碎是那最閃耀的亮光。又有誰能看到,這閃耀之前的灰色,這綻放之前的壓抑。歷史或許會令孔明悲傷,但生命給與他的,卻是那至死不渝的堅持。生命枯萎就枯萎吧!在枯萎之前,不也豔麗過嗎?生命破碎就破碎吧!在破碎之時,人生不也綻放了嗎?既然選擇了前方就不要怕跌倒,既然選擇了破碎他就不會害怕殘缺。在歷史的夜空之上,孔明的生命就像一束流星,在破碎中閃耀。

孔明為歷史留下了遺憾,可歷史卻沒有讓他遺憾。當生命飄飛在歷史的天空,當人生沉沒於史長河,他一直在期待破碎。在破碎的人生綻放,在破碎中使生命永恆。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4

看《三國演義》時,我對一個人物記憶猶新,一個具有強烈傳奇色彩的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這個上通曉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結晶化作一場場精彩的智鬥,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輕搖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中。

他本是個平民,深居簡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這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效忠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 。

雖然他不是一員猛將,不會跨在戰馬背上揮刀浴血殺敵,但他在蜀國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為他的才智,還有他的高尚品德。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不披鎧甲的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5

羽扇綸巾談笑間,千軍萬馬我無懈。這是我想到諸葛亮時的第一感覺。書中將他描寫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話便概括詮釋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數語,卻為讀者塑造出了一個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卻在先主劉備逝去後仍舊盡心輔佐劉禪,北伐臨行,一篇《出師表》震古爍今,留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間。”的萬世美名。

不甚瞭解古代的人大多會覺得諸葛亮智謀無雙,未卜先知,身為文臣也不必涉險沙場,只需要安居府中,飲茶下棋,戰時隨便一個計策便是成敗關鍵,以一己之力逆轉戰局,搖著鵝毛扇侃侃而談,“談笑間檣櫓灰飛”不外如是。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諸葛亮無疑是擁有大智慧與戰略性長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歷史,國民生計,他的智是集合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赤壁之戰”便可窺探一二。若說“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勾畫的未來巨集偉藍圖,構造了一統天下,還舊都歸正統的大致框架,那麼“赤壁之戰”便是具體實施了。

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狼煙起,金戈鐵馬,梟雄聚,逐鹿天下。諸葛亮以身犯險,舌戰群儒,孫劉聯軍大破八十萬曹軍,借天時地利人和,以少勝多,以此經典一役為勢單力薄的劉備奠定立足基礎,至此終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計謀不會憑空出現,一個完善的計策需要反覆斟酌推理,多方面考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氣候人心測算無漏,甚至要考慮己方可能發生的種種客觀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會存在弱點,諸葛亮勞心佈局,也要勞力輔佐。劉禪昏庸無能,以致諸葛亮凡事親自操持,蜀魏交戰,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軍營中,司馬懿不問軍事,只問飲食起居。當他聽說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時,便斷定說:“亮將死矣。”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可憐白髮生。”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然魂化清風明月,也如雋永恆星,永曜九重天闕。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6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和劉備以起共捍衛蜀國的確,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為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活的時代,歷代不衰、千古傳頌的人物。他是一個突破了階級界限,從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從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漢,眾口界碑,婦孺皆知,受到普遍稱讚、歌頌的人物;他是一個超越了地域限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頌的人物。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整個三國的歷史是與諸葛亮息息相關的,三國之局系因漢末之亂。

最值得回味的是這個格局早在諸葛亮高臥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擬就。諸葛亮精熟時勢,洞燭機先,其智不可測,而且這個大戰略純粹是要人在毫無憑藉、毫無實力中,創造一種形勢來。也就是說,是現實條件最差的劉備,諸葛亮一方主導了整個格局的發展。這種大智慧豈是小說刻意妝點渲染的“借東風”之類的小機巧所能及?更何況那種“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養所給予後人的不只是斷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現了一種人格典型,予人無限之嚮往與敬慕。

綜觀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嚮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是諸葛亮自己構畫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則系盡力完成他對劉備的.責任,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情景構成了一種悲壯的美感,是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型別。最終北伐未能成功,星殞五丈原諸葛亮“死則死矣”,然而,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無不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國家、對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身處世格言,又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我心中的英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7

“東漢末年分三國,風火連天戰不休”正是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一顆明星誕生了,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將戰場變成了謀略展示的舞臺,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用思想與謀略,寫出了三國新的篇章,諸葛亮是這顆明星,他的人格魅力與鬥爭精神還有雄才大略貫穿了三國--這個時期的每一部分。

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劉備的求賢若渴讓諸葛亮離開了草廬,是他懸崖勒馬,使劉備的事業出現了轉機,是他點燃了劉備心目中“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是他的“隆中對策”為三國打開了新的戰局。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他嚴以律己,從不文過飾非,街亭失守以後,作為一名軍師,他自貶三等,因為諸葛亮的“達則廉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使他成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統一將士的思想。劉備臨終時囑咐諸葛亮,劉禪“苟不可輔,公可取之”則更好地證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諸葛亮堅貞不渝,他深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願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盡忠劉備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堅定自己的信念,帶著希望北伐中原,力圖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挽回了漢室傾頹的結局,不僅是時機好,也不僅是實力強,而是諸葛亮戰鬥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諸葛亮在劉備病死白帝城以後,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圖興復漢室,是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精神的集中體現。後來,他對先帝臨終前遺給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與無限惆悵,強烈震撼人們的心,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智慧點燃了劉備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謀給“興復漢室”帶來了一線曙光……諸葛亮提出的聯吳抗曹,被歷史證明是三國的高潮,正因為這條戰略才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智慧不同於曹操的智慧,後者是奸詐、耍弄權術的陰謀詭計;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周瑜的智慧,後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小人計謀;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司馬懿的智慧,後者是多疑的君子計謀。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智慧的榜樣、甚至諸葛亮是智慧的結體!

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與理想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完美的詮釋,同時,用自己的使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儘管他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是將智慧與高尚品格於一身的人格典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8

我國有四大名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些都是名人作家所寫的,有些是寫古代歷史故事,也有寫《紅樓夢》的經典愛情故事。

其中,諸葛亮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他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散文家和外交家,號稱“臥龍”。

記得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

草船借箭住要講的是,周瑜暗算諸葛亮,他的計劃是:一方面以對曹軍作戰急需為名,委託諸葛亮在10日之內督造10萬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並在物料方面給諸葛亮出難題,設定障礙,使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後周瑜再名正言順地除掉諸葛亮。可是諸葛亮說只用三天就行了。他的方法是:讓魯肅借20只船,每船配30名軍,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祕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當夜,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看霧氣正濃,不敢輕舉妄動,就射了10萬隻箭,就這樣,諸葛亮的到了10萬隻箭。

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令我十分的佩服!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9

七擒孟獲、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火燒新野……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傳記,為蜀國立功的事。我以前很敬佩諸葛亮足智多謀、出神遼化,可我看了<<歷史真相>>這本書,我對諸葛亮的看法有了改變,其實諸葛亮是個虛張聲勢的人。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孫權,不是諸葛亮;火燒赤壁不是諸葛亮的方法,而是周瑜、魯肅、呂蒙的方法;三氣周瑜根本不存在,是周瑜老死的,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借東風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出師表也不是諸葛亮寫的,是周瑜和魯肅;歷史上是二出祁山,不是六出祁山;是三擒孟獲,不是七擒孟獲,而且孟獲都是馬謖出的主意,並非諸葛亮……還有,劉備是十二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不是三顧茅廬拜訪他。這些都可以說明,諸葛亮虛張聲勢,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足智多謀而改編的。

我喜歡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外,史書記載周瑜的心胸非常寬廣,根本不可能會嫉妒諸葛亮。

我覺得諸葛亮一生犯了很多錯誤:不該讓馬謖守街亭、不該讓關羽守荊州、不該叫馬岱殺魏延、不該火燒新野……所以我眼中的諸葛亮是個虛張聲勢、膽大妄為的人,還不如關、張等人。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0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他就是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劉備的參謀。在羅貫中筆下,他是一個忠於國家,而且聰明的一個人。不過我認為,羅貫中把他描寫的份量級了,我想“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劉備為了請到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幸苦了這位皇帝。雖然這樣,但諸葛亮在我眼裡仍是機制多謀的。

其一,諸葛亮實力超強。還是說上段那個故事,如果諸葛亮沒有很強的實力,我想劉備也不會三番五次地前去拜訪。而且劉備的軍隊總能獲勝,我想這功勞在於諸葛亮。

其二,諸葛亮計謀足。我讀過一首詩,名叫《八陣圖》,它是這樣寫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首詩是杜甫對諸葛亮一生成就的高度概括。八陣圖在三國時期乃至後來很長一段歷史期間,無人能破這個陣,只要走進去,就會迷失在八陣之中。真是太厲害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戰術可見一斑。

其三,諸葛亮十分愛國,在劉備死後,劉阿斗做了皇帝,此時的諸葛亮年事已高,但他仍盡心盡力輔佐阿斗皇帝,殫精竭慮,但阿斗確實扶不起來,在諸葛亮過世不久,阿斗也連連遭遇不幸。

諸葛亮在我看來,不僅機智,而且忠於自己的諾言和事業。啟迪我們:既要善於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也要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時間,這樣不但可以收穫知識,也可以幫助自己和他人取得成功!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1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此乃蜀相諸葛孔明。

在諸侯爭霸的三國時期 ,有奸雄也有梟雄,有武才也有智者,而諸葛亮卻是人中龍鳳難得的人才。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赤壁大戰前夕,周瑜用三天造出十萬支箭,來為難諸葛亮,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而諸葛亮卻利用大霧天氣乘草船從曹操手中“借”來十萬支箭;七星臺上,“借”來東南風,使得赤壁之戰得以成功;又火燒博望坡,新野,正所謂“初戰顯神威”。

他為蜀國社稷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晚年時,一面平定南蠻孟獲的叛亂,一面聚集力量,六出祁山伐魏,他先後寫出歷史上有名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五丈原,他病重期間點起七星燈續命,不料卻被魏延不小心踏滅。一代奇才就這樣暴卒前線,時年五十四歲。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見諸葛亮有著崇高的政治地位,可就是這樣一位千古英才,死時卻很淒涼悲慘。所以才有杜甫詩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流傳;其忠誠,為後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2

讀完《三國演義》,我對一個人的印象特別深,他“火燒赤壁”、“七擒孟獲”、“擺空城計”,非凡的智慧令後人讚歎不已。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勞。他足智多謀,有著超人的膽略,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他利用大霧天氣,順理成章地從曹操那兒“借”來十萬支箭,他的足智多謀可見一斑;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令曹操不戰而敗,落荒而逃,他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七擒孟獲,又七放孟獲,讓孟獲心服口服,最終歸順了諸葛亮;他在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蜂擁而來時,大開城門,自己則在敵樓前悠然焚香、從容彈琴,是司馬懿以為有詐,急忙退兵,諸葛亮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打退了十五萬大軍。

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他讓滿肚子軍書,卻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不就等於白白丟到街亭嗎?最終,街亭還是失守了。

諸葛亮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偉大的發明家。他見糧草轉運不便,便發明了“木牛流馬”,從此,運輸糧草方便多了。這木牛流馬還能通過扭轉舌頭來“停止”或“行走”,十分奇妙。

諸葛亮雖然不像關羽、張飛、趙雲一樣英勇善戰,但是他在蜀國有著崇高的.地位。這不只因為他有著過人的才智,還因為他餓高尚品質,令世人尊敬與愛戴。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足智多謀、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3

諸葛亮是輔佐劉備的一名謀士,神機妙算,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就像“赤壁大戰”一樣,他懂得天文地理,因為當時是冬天,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刮東南風,只可能刮西北風,如果他趁風點火,必然會燒到他自己,然而孔明卻“借東風”,其實,他早就知道了這一天夜裡會刮東南風,颳起東南風以後,周瑜見孔明料事如神,便想殺了他,誰知孔明早已料到,乘船而去,這時,曹操還以為勝券在握,結果最後敗得一塌糊塗,孔明非常懂得洞察人心,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因此經常勝出。他也非常會用計,因為他故意在曹操要走的兩條小路中,在有兵埋伏的.華容路上點菸火,眾兵都不明白,但曹操將兵法,依舊上了鉤,我覺得曹操完全可以自己想一想,有時,越簡單的思維反而越好。

孔明七擒孟獲讓我感覺他非常有智慧,因為孔明知道,光擒住孟獲是沒有用的,它終究會等待下一個機會,再次舉兵進攻,然而,如果孟獲徹徹底底的服了,他就永遠不會再來進攻蜀兵,甚至還會死心塌地得為孔明幹活。但南方人又不是能輕易被降服的,因此,與其硬碰硬,不如以柔克剛,他本來就已經很不高興了,而且對蜀軍非常不服,若再去殺他的人,他豈不更惱羞成怒,便更一發不可收拾了。所以他七擒七縱,直到孟獲自己認輸,而不是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往往那時說出來的話是違心的,雖然嘴上那麼說,心裡卻更加怨恨。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有膽有謀、深謀遠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4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字孔明,號臥龍,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和思想家。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他是智慧的代表,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一位大人物,諸葛亮是被人們仰慕的,他能預料一切,他的盡職盡責更是使人們向他學習。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能呼風喚雨,有著超常的能力,能未卜先知,諸葛亮為劉備立下汗馬功勞。如“七擒孟獲”、“草船借箭”、“大擺空城計”等等。

在“錦囊妙計”一回中,諸葛亮更是令人高看他一眼:孫權接受了周瑜的“美人計”,要劉備到吳國來迎娶他的妹妹孫尚香。實際卻是想把劉備擒住威脅蜀國,劉備臨行前,諸葛亮讓趙子龍愛護主公,並給了他三個錦囊,告訴他裡面有三條妙計,讓他按照錦囊中的`妙計依依實行,結果趙子龍安全地把劉皇叔與孫尚香送回蜀國。

諸葛亮不但盡心盡力輔佐劉備,在主公過世後,又關心劉備之子——劉禪開創基業。可這時的諸葛亮已年近花甲,在一次戰爭前便過世了。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在臨死前也不忘給後主劉禪寫了一篇《出師表》,真可嘆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使後人對諸葛亮的身世感慨不已。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把諸葛亮刻畫得淋漓盡致,他的盡職盡責令我們感慨。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會被後人所傳頌。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5

小的時候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對書中複雜的情節我沒記得多少,卻對一個人物記憶猶新——具有強烈傳奇色彩的人物——諸葛亮。

這個上通曉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結晶化作一場場精彩的智鬥,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輕搖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中。而近來學的幾篇課文愈加深了我對他的印象。

他本是個平民,深居簡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這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效忠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尋出規律,定出方針;更不用說他足智多謀,膽識過人,給後人們留下了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精彩戰役。

雖然他不是一員猛將,不會跨在戰馬背上揮刀浴血殺敵,但他在蜀國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為他的才智,還有他的高尚品德。封建社會推崇諸葛亮,或由於他助劉興漢是正統,或由於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給予新的內容。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不披鎧甲的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6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的禮儀代代相傳。一名偉人是要學會寬容的,就像諸葛亮一樣。諸葛亮的寬容的'故事許多,什麼《七擒孟獲》……不可勝數。但我最喜愛的還是《七擒孟獲》這個故事。

劉備死了之後,南方蠻王孟獲常帶兵侵犯蜀國邊境,於是決定率兵討伐孟獲。第一次,諸葛亮有意讓隊伍交錯、旗幟錯亂,孟獲便與蜀將王平打起來,不到幾個回合,王平轉身向山谷裡跑,孟獲只顧追殺卻沒想到自己中計了,追了幾十裡後,鼓聲大作,三名蜀將帶兵從工作動身山谷中衝出,孟獲捨命衝出重圍,向一條山谷逃跑,逃著路越來越窄,孟獲只好棄了馬,徒步前進,又是一陳鼓響,魏延帶伏兵殺出,活捉了孟獲。孟獲不服氣,諸葛亮便把孟獲放回去。一次又一次,直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被諸葛亮的寬容所感動,說:“七擒七放,這是自古以來從沒有過的事,我要是再不感謝丞相的恩惠,可就太不知羞恥了。”

是的,假如一個人不學會寬容,那還有誰會來尊重你,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狄更斯也說過:“仁愛先從自己做起。”仁者能愛人、寬人、恕人、容人。所以讓我們成為仁愛的人吧!仁愛是一片冬日的太陽,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仁愛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盼望。讓我們像諸葛亮一樣做個能人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7

諸葛亮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個盡人皆知的思想家。

我崇拜你的才能,觀賞你的胸懷。你曾使許多文人雅士拜倒在你的門下,他們為了更瞭解你,不惜花重金收集關於你的一切:書籍、遺物等等。為了你放棄唾手可得的財務,放棄自己的思想,承襲了你的偉大思想。

你的故事在民間傳誦,你的言語也成為了學生們用來讓自己進入正道的宣言,你的智慧與天才,可謂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足以證明了你的`聰慧,你的智慧。

你為了主公劉備,甘願放棄自己有靜的田園生活,為主公劉備託付自己的事業奔跑操勞,你是多麼無私啊!

自古以來你就是人們的學習榜樣,你用你的聰慧才智,製造了無人不曉的歷史奇觀。

你不僅有過人的才智,更不乏人間情意:你為哥哥諸葛瑾的妻子兒女而跪求劉備讓荊州三郡;你為自己的好友鳳雛廢統的死而痛哭流涕。

足見你是多麼的有情有義。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也犯過與常人一樣的錯誤,例如捉放曹。你明明知道關羽與曹操的個人恩怨必定導致放操的結局,可你還是派關羽去守華容道,結果導致了殺關羽,此過是多麼的不可理喻啊。

諸葛亮你是三國鼎立時期,天地間一顆明亮的明星。我崇拜你、觀賞你,觀賞你的才能,觀賞你的胸懷,觀賞你的聰慧與智慧,觀賞你的無私與有情有義,我願學習你。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8

很喜愛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對那些名著裡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就說說諸葛老師吧,諸葛老師是一位協助劉備與曹操奮勇鬥爭的重義名相,在我的眼中,諸葛老師是一個阻止了時代進步的“糊塗”軍師。

讓我們試著想一想,假如諸葛老師不跟隨劉備關心其實現三國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為曹操的軍師,他們的軍隊一定會勢如破竹,無人可擋。況且曹操已經消滅了北方的袁紹,只剩下小小的東吳。假如諸葛老師投奔了曹操,上有諸葛老師掌管一切,下有郭嘉、徐庶等人周密籌劃,諸葛老師也可免除凡事事必躬親,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可他偏偏就要去幫落魄的劉備,這一幫,諸葛老師直到心力交瘁病死也沒有與對手抗爭完;這一幫,天下多少人去參軍,多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戰,致使百姓受盡戰亂之苦,顛沛流離;這一幫,牽扯多少英雄好漢爭相殘殺,血流滿地;這一幫,硬是死死的扼制住曹操統一天下、造福百姓的決心;這一幫,畢竟有什麼可執著的?

假如反之,諸葛老師投奔曹操,天下必定統一,百姓必定安居樂業,不受戰亂折磨,曹操也可以實現了統一天下的`願望,英雄們也可結為兄弟,而諸葛老師也不必心力交瘁直至累死,又有什麼不好?老百姓不管誰坐天下,只關懷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太平的好日子!所以諸葛老師在我眼中他有人生抉擇的失誤,至於他的赤膽忠心和天下智絕是無可非議的。

同學們,你們贊同我眼中的名著人物諸葛老師的觀點嗎?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19

回首歷史的長河,我看到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身影,不畏權貴的董宣,誓死不降的文天祥,精忠報國的岳飛,其中有一個人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就是高風亮節,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東漢末年最為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他舌戰群儒,訂立孫劉聯盟,他在危難之際,受託孤重任輔佐劉禪,他為了實現復興漢室的夢想,六出祁山,這些都證明著他的偉大。

可是諸葛亮卻不是好老師,好父親,因為他劉禪是義父義子的關係,所以他不放心劉禪,他至死都沒有還政劉禪,或許在他眼中劉禪只是個孩子,撐不起大漢的江山,或許其他人說諸葛亮這麼做是對的.,因為在他死後劉禪昏庸無能導致蜀國的敗亡,可是這樣說的人都忘了一個至理,沒有人是不經歷失敗就能成功的,這個道理諸葛亮也忘了,或許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惜有個好的開頭並不一定就有好的結尾

正因為諸葛亮沒有讓劉禪熟悉政務才導致劉禪被人利用正因為他任用了馬謖才導致大意失街亭,正因為他事必躬親所以才會把自己累死。

所以諸葛亮的故事告訴我們萬事並不是事必躬親就會做好的,父母有時需要讓孩子實踐才能成才,不要像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什麼事都自己去做有時也該讓孩子嘗試一下實踐有時候是人最好的老師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0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書中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猛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劉備、關羽、孫權、曹操等人物。

書中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諸葛亮,所以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描寫諸葛亮草船借箭時的段落,更能讓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與神機妙算。

一、諸葛亮深知人心

諸葛亮知道魯肅忠厚老實,於是向他借了二十條快船,一千多個士兵模樣的草把子,六百名士兵,並用幔子把船蓋住。他還知道周瑜一心想陷害他,於是便不讓魯肅告訴周瑜,以防周瑜進行干涉,導致借箭失敗,魯肅回去後果然按諸葛亮說的`去做,並且沒有告訴周瑜。他也深知曹操生性謹慎多疑,與是便在大霧漫天的情況下一邊擂鼓吶喊一邊逼近曹軍水寨,讓曹操誤以為蜀軍來攻,曹操怕有埋伏,便讓弓箭手從旱路向江中射箭。箭都射在了船上,大約有十萬支。

二、諸葛亮上知天文,下識地理

諸葛亮早已料到第三天會大霧漫天,並且有大風而且風勢符合他們撤退的路線,所以便飲酒取樂,天亮時每條船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一邊讓軍士高喊:謝謝丞相的箭!這時諸葛亮的船早已順風順水得駛出二十多裡,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

諸葛亮不僅草船借箭時神機妙算,而且為赤壁之戰借來了東風,還用自己的智慧攻下了了漢中,還七擒孟獲收服了這個南蠻猛將……為劉備立下了大功。

真不愧是睿智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1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而在這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

他,是智慧的化身。手持一把鵝毛扇,號稱“臥龍先生”。“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諸葛亮的聰明蓋世體現在許多方面,草船借箭就是最為精彩的一件。當時周瑜想殺了諸葛亮,但又怕曹操取笑,於是心生一計,對諸葛亮說:“先生,軍中正缺少箭用,敢煩先生您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可見周瑜的陰險狡詐,心胸狹隘。但令周瑜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居然答應周瑜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裡體現了諸葛亮的自信及非凡的能力。原來,諸葛亮預知這兩天會有大霧天氣,便用二十多條扎滿稻草人的船支引誘曹軍,使曹軍誤以為敵軍入侵故而放箭,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集齊了十萬多支箭。

諸葛亮還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劉備在白帝城逝世,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可心輔佐劉禪,也可以自立為王,諸葛亮明知劉禪扶不起來,但還是盡心輔佐為其辦事,始終不肯自立為王,最終在五丈園病逝。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位有勇有謀、智慧超群、忠心耿耿的大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2

三國中的英豪到底是誰?別說,毫無疑問非三國諸葛亮莫屬。他智謀挑球,危機時刻沉著冷靜,擅於發覺優秀人才,能恰當地馴服優秀人才,並器重。“姜維降蜀”便是個非常好的事例。他先根據對戰,發覺優秀人才;隨後以無計可施使他積極降蜀,使他讚不絕口,想要終生服務。

“華容道”“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充足表明出了三國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尤其是“火燒赤壁”裡諸葛亮借東風的章節要我尤其欽佩,屈指一算,就能瞭解何時雨天,何時天睛。真的是“懂天文,懂自然地理。”“空城計”、“華容道”運用了他人太過“聰慧”和疑神疑鬼的心理狀態,這就是說白了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七擒孟獲”表明出了三國諸葛亮為了更好地馴服孟獲那麼一個優秀人才,花銷了是多少思緒來抓他。從“七擒七放”這個詞中能夠看得出,三國諸葛亮馴服他必須是多少細心。

在“劉備借荊州”一集中化,劉禪在進攻南郡時中弩箭負傷,從今以後,不可以動怒。三國諸葛亮就運用了他這一特性,在他襲擊三國劉備時叫劉兵高喊:“周郎奇招定天下,身在曹營心在漢。”劉禪急得箭傷發病,昏到了。

只需三國諸葛亮沒有三國劉備身旁,三國劉備開辦事來就不容易很成功。從而看得出三國諸葛亮對三國劉備而言十分關鍵。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3

我非常喜歡讀那些名著,所以我非常熟悉那些名著中的人物。讓我們來談談諸葛先生。諸葛先生是幫助劉備和曹操英勇作戰的著名人物。在我看來,諸葛先生是一個困惑的戰略家,他阻止了時代的進步。

讓我們試著想想,如果諸葛老師沒有跟隨劉備幫助他實現三國鼎立,而是投奔曹操,成為曹操的軍師,他們的軍隊將是不可阻擋的。再說,曹操已經在北方消滅了袁紹,只留下一個小小的東吳。如果諸葛老師投奔曹操,有了諸葛老師掌管一切,還有郭嘉、徐庶等人精心策劃,諸葛老師也可以免除親自操刀,一統天下指日可待。然而,他不得不幫助窮困潦倒的劉備。這群老師中,諸葛直到筋疲力盡病死才與對手戰鬥。這個群體,全世界有多少人去參軍,多少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戰,導致人們飽受戰爭之苦,流離失所;這個群體,涉及許多英雄殺敵,到處都是血;這個集團,剛才遏制了曹操統一天下、造福人民的決心;這個群體到底有什麼可堅持的`?

另一方面,如果諸葛老師投奔曹操,天下就一定會統一,人民就一定會安居樂業,而不會遭受戰爭。曹操也可以實現統一世界的願望。英雄也可以成為兄弟,諸葛老師不用工作,直到他筋疲力盡。怎麼了?無論誰坐在這個世界上,普通人只關心自己的幸福與和平。因此,在我看來,諸葛先生的人生選擇是錯誤的。至於他完全的忠誠和智慧,這是無可非議的。

孩子們,你們同意我眼中的諸葛的觀點嗎?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4

很喜歡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對那些名著裡的人物都非常的熟習,就說說諸葛老師吧,諸葛老師是1位協助劉備與曹操奮勇鬥爭的重義名相,在我的眼中,諸葛老師是1個禁止了時期進步的胡塗軍師。

讓我們試著想想,假設諸葛老師不跟隨劉備幫助其實現3國鼎立的局面,而是投靠曹操,成為曹操的軍師,他們的軍隊1定會勢如破竹,無人可擋。況且曹操已消滅了北方的袁紹,只剩下小小的東吳。如果諸葛老師投靠了曹操,上有諸葛老師掌管1切,下有郭嘉、徐庶等人周到籌劃,諸葛老師也可免除凡事事必躬親,1統天下指日可待。可他恰恰就要去幫落魄的劉備,這1幫,諸葛老師直到心力交瘁病死也沒有與對手抗爭完;這1幫,天下多少人去從軍,多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戰,導致百姓受盡戰亂之苦,顛沛流離;這1幫,牽扯多少英雄好漢爭相殘殺,血流滿地;這1幫,硬是死死的扼制住曹操統1天下、造福百姓的決心;這1幫,究竟有甚麼可執著的?

如果反之,諸葛老師投靠曹操,天下一定統1,百姓一定安居樂業,不受戰亂折磨,曹操也能夠實現了統1天下的慾望,英雄們也可結為兄弟,而諸葛老師也沒必要心力交瘁直至累死,又有甚麼不好?老百姓不管誰坐天下,只關心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太平的.好日子!所以諸葛老師在我眼中他有人生決定的失誤,至於他的赤膽忠心和天下智絕是無可非議的。

同學們,你們贊同我眼中的名著人物諸葛老師的觀點嗎?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5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誰,擁有如此令人蕩氣迴腸的高風亮節?

沒錯,這就是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的諸葛亮。

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在用一生踐行這八個字。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先後輔佐了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用心治理國家。休士勸農期間,他因地制宜使原本貧窮的蜀國變得富裕起來,北伐的物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諸葛亮對內,兢兢業業地輔佐兩代皇帝治理蜀國,使蜀國上下齊心協力,更無有欲反叛之徒;對外,統帥三軍,用兵如神,運用了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借東風等一系列奇思妙計,成就蜀漢霸業。

令人惋惜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最終在出師結束前病亡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國百姓四季的`節日都在街上祭奠他,還提出為他建設寺廟,由此可見諸葛亮深受百姓愛戴,深入人心。

古往今來,像諸葛亮這樣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人數不勝數。從秦國的商鞅,到宋朝的文天祥;從清末的鄧世昌,到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彭德懷;從數個月前為救人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陳薇,到如今馳援香港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像諸葛亮一樣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人物。

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奮發圖強,為祖國的日漸強盛竭盡全力!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6

揮著鵝毛扇,綸巾長袖,字孔明,號臥龍。他就是《三國演義》中鼎鼎有名的諸葛亮。

諸葛亮本是個平民,他念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一心只想過著“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生活。可是,歷史怎麼能讓他這樣的智者如此清閒呢?於是演繹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諸葛亮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與諸葛亮一起閃著耀眼的光芒。

諸葛亮足智多謀;他找魯肅借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坐三十人,立草人一千個,巧用大霧天,向曹軍草船借箭,三天內就順利借到了十萬支箭,人人都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諸葛亮大智大勇,當他身邊只有一批文官和兩千人馬,要面對城下的15萬大軍時,他依然笑容滿面地彈琴,魏軍以為有埋伏,趕緊撤退了;這就是諸葛亮巧施的“空城計”。

諸葛亮是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放棄了平靜的田園生活,陷入了驚濤駭浪的戰鬥中。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聰明過人,有寬廣胸懷,遠大志向,淡泊名利,滿身傲骨。

我細細品讀完《三國演義》,諸葛亮是我最喜歡的傳奇人物,他的大公無私,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眼中的諸葛亮——忠心耿耿、聰明蓋世,是個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英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7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題記

我眼中的諸葛亮,在不同年齡時,也不盡相同。

小時候聽大人講故事,聽說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故事,興奮得直拍手。而諸葛亮這個人,在我心裡就成了一位能呼風喚雨、指揮千軍萬馬的“神仙”。他讓我感到深深地敬畏,並幻想著有一天成為像他那樣的英雄。( )

再後來,親自去讀了《三國演義》,我才發現當初自己所知道的是多麼少。諸葛亮一次次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幫助蜀漢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勝利,多厲害啊!可是,劉備雖重用他,一出事就找諸葛亮,諸葛亮卻從來都是不辭辛勞,心甘情願地付出,為什麼呢?

上了九年級,我們新學了關於諸葛亮的課文《隆中對》和《出師表》。這時,我才發現,諸葛亮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知恩圖報的`人。只因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竟用一生勞累為其回報。我越來越敬佩他,不僅因為他傑出的才能,更因為他高尚的品德,他遠大的志向,一心為國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功績。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諸葛孔明,在三國亂世中,唯有你冷靜自如,指揮萬馬千軍於營帳中。

若有來世,你是否仍願如此,殫精竭慮,一生奔波?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8

身披道袍,輕搖羽扇,說不盡的仙風道骨;火燒新野,草船借箭、閃不停的智慧靈光;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道不完的忠心耿耿。讀到這裡,你猜到他是誰嗎?沒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我眼中的諸葛亮具有遠見卓識,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有些人認為諸葛亮是一個狡猾的人,可我卻不那麼認為,我眼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為蜀國立下了數不清的功勞,把他比作蜀國的棟樑一點也不過分。劉禪無能,劉備臨終前囑咐:能輔助就輔助,不可便取而代之。一國之君,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可這些在諸葛亮心中都是浮雲。劉備囑咐完後,他卻驚恐得渾身顫抖,連連推卻。我想,在諸葛亮的天平上,報恩報國永遠都比功名利益重得多吧!

在我眼中,諸葛亮還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諸葛亮明知道周瑜妒忌他,卻還寬容地原諒了他。他知道用擂鼓吶喊這個辦法可以令十分多疑的曹操謹慎起來。結果,曹操不敢輕易出兵,連連射箭。結果,二十隻草船都滿載而歸。就這樣,他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連周瑜不由得自嘆不如。

“願陛下託臣以討賦興復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啊,我懂了,諸葛亮懷的.是一顆感恩的心,無時無刻銘記著劉備的知遇之恩,正是這顆感恩的心,使他在輕搖羽扇中成就了非凡的業績。

我眼中的諸葛亮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啊!我真崇拜他,無時無刻懷著感恩的心!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29

五丈原上,秋風蕭瑟,蜀國病危的丞相仍搖著那一襲鵝毛扇,但雙眼已失去了往日叱吒風雲的英雄之氣,取而代之的,是茫然若失的神情。

自己的生命,恐怕也快要如這秋風中的'枯葉,消亡了吧?他想。

自從先主三顧茅廬以來,已快有三十春秋。南征北戰、北抗東征……天下人看到了一個年未而立就火燒曹操的諸葛亮,看到了一個令孫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諸葛亮,看到了一個以一座空城一張古琴嚇退十萬大軍的諸葛亮……可是,天下人看不到的,是蜀國丞相的縷縷白髮,與那陣陣感慨。

他又回想起那折《後出師表》來,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八個字寫下時,他的千鈞重的心忽然放下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結局必定是勞頓沙場而死。三十年的時間,他已經支透了他的全部生命、全部智慧。而這些——是為了蜀漢,為了天下。

若是讓他再選一次,他會選擇避而不出,隱於山林麼?他會選擇遊山歷水,詩劍風流麼?不!不會的。他望著又落下的一片秋葉,默默地想但他的生命還不夠,還不夠啊!他還要北定中原,還要教育人們,還要……

最後一片秋葉落下了,將士們操演的吶喊聲傳來,但他們看到的,只是名揚天下的蜀相的遺體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那傳奇人物腦間最後閃過的一行字,亦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30

他,是智慧的化身,他在一個沒有機械化的時代發明了可以節省人力運輸糧草的木牛流馬,還發明瞭一次能發出十支箭的諸葛連弩。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三國時期協助劉備征戰天下,他在赤壁之戰,聯合孫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曹軍。

在《三國演義》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諸葛亮使的空城計。

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司馬懿乘機帶領15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衝來,當時他已經沒有大將,只有一些文臣,手下士兵不到500。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開啟,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當看到這時,我很疑惑,為什麼他要怎樣做呢?他該不會是就在這等死?

司馬懿親自來了。離城不遠,他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司馬懿想裡面一定有埋伏。下令全軍撤退。

這就是我眼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雄心壯志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篇31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孫堅、孫策佔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揮軍南下,用意在於消滅割據,一統天下。而曹操的`這個企圖,卻被諸葛亮給瓦解了,曹操兵敗,無力統一,江東仍然保有其割據版圖,諸葛亮和劉備方能借勢構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綜觀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嚮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是諸葛亮自己構畫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則系盡力完成他對劉備的責任,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情景構成了一種悲壯的美感,是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型別。最終北伐未能成功,星殞五丈原。

諸葛亮“死則死矣”,然而,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無不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國家、對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身處世格言,又不知影響了多少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