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熱】三國演義作文

作文2.8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三國演義作文

三國演義作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想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是文言文,非常難懂,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經過媽媽的一翻軟磨硬泡之後,我才開始看它了。才看第一章,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就開始往後看了。

這本書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十分打動我。上面有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記報復。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借到箭,且這些箭需解決軍*的燃眉之急。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本就想借著天數短而想使諸葛亮出醜的周瑜,聽諸葛亮這麼說,開心不已,還立下軍令狀,心想著要藉此機會讓諸葛亮身敗名裂。可諸葛亮卻想出一個好的計謀,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讓敵方損失慘重。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壓迫感也能成大事。壓迫,本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我確認為,如果沒有了壓迫,我們有時候反而不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有了周瑜的壓迫,才會讓諸葛亮想出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因為現實的壓迫,才會讓居里夫人取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有著“不是婦女的事業”的理念的壓迫,才會讓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簡愛》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還記得我們以前的老師:王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地高,每次的期末考試,語文都要是全年級第一。當然,這可不是突發奇想,每天,我們的作業都是全年級最多的,連完成作業最快的同學,也至少要到晚上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每天都有抄詞、聽寫的作業,有的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寫、抄寫,就連復責報詞的家長都煩了。我們最不願意的日子還不是這個,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卷子總是做一遍,講一遍,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完了以後,收拾卷子,足可以趕得上新華字典的厚度了。正是有著如果考的不好,王老師在這個暑假、寒假佈置的作業,肯定比一座大山還多的壓迫,每次期中期末考試時,總是保持120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馬虎。

壓迫在成功的道路上也非常重要。

三國演義作文2

這天,我早早地寫完了作業,躺在了我的床上,看起了我情有獨鍾的《三國演義》,啊!書中的故事真是十分精彩,大戰長阪坡,草船借箭,火燒連營三百里,使我的內心十分震撼,漸漸地,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軟綿綿了起來——我已經陶醉於書中了。忽然,書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把我像海上漩渦中的一葉小舟捲入無底深海似的,我被書“吃”掉了!

當我醒來的時候,我發現我穿著一件白色的大衣,手中捏一扇白色羽毛扇。我感到十分奇怪,就拿起我身旁的一面銅鏡:“啊!”我長出了一指長地小鬍子,眉毛十分稠密。這不就是臥龍——諸葛亮嗎?這時,一個長得十分帥氣的人走進了我的營帳。(照情節看,他是周瑜)對我說:“先生,我們即將與曹賊展開大戰,用什麼武器好呢?”我便指指營門,說:“為了防止‘血滴子’,我們寫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好了。”我們打開了我們的手,我們都寫著“箭”。“啊!先生,我們想到一起了!”周瑜說。“你看,我們軍中缺箭,先生可否能在十天趕造十萬支箭嗎?”周瑜問,我說:“戰況緊急,十天太久了……這樣吧,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什麼,軍中無戲言!”我點點頭說:“都督給我三天時間,到第三天時,來江上取箭,若沒有的話,我願軍法從事。”說著,我就立下了軍令狀。

然後,魯肅被周瑜派來打聽訊息,我便對魯肅說:“三天是不能造好十萬支箭的,魯肅,你可要幫我!”“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魯肅可不是‘及時雨’,我怎麼能幫你呢?”“這樣吧,在第三天時給我二三十隻船,一艘三十軍士,二百草人,從青布幔子裹好,千萬不要告訴周瑜,不然計劃就要落空了。”魯肅聽了對我半信半疑,只好同意了。

到了第三天,江上大霧,我們坐船駛往江北曹營方向。“難道曹操不會派兵出來打我們那?”魯肅問,我笑而不答。此時,曹兵發現了我們,立刻報告了曹操,曹操心想:“萬一有伏兵,出來就完了,這樣,乾脆射箭好了,他就調來了一萬士兵在水寨,齊刷刷地射箭。箭就像下雨似的,不一會兒,就把船上的曹仁射滿了。

正好,霧散了,我們就撤退了,我就讓眾軍士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只聽到眾軍士大喊:“起床刷牙,洗臉吃飯了。”

嗯,原來是爸爸叫我起床,。這只是一個夢啊,唉!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九一國小六年級1班 郭斯哲

三國演義作文3

行走在《三國演義》中,體味那亂世中的兄弟情誼,行走其中,領略戰場上的瞬息萬變,行走在《三國演義》之中,感受那古人的智慧結晶。

自從拜讀過羅貫中老前輩的《三國演義》之後,我就徹底的被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三國演義》講述了魏,蜀,吳三國之間互相爭鬥,最終魏國一統天下的時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它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然而,這看似簡單的八個字裡卻講述了近百年的爭鬥,其中經歷的故事又豈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令人難以琢磨。

《三國演義》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如宅心仁厚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義肝雲膽的關雲長,驍勇善戰的.趙雲,氣量狹隘的周瑜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傳奇一生,在羅貫中老前輩的筆下更是各盡其態,把故事描繪得惟妙惟肖。

在《三國演義》描繪所有的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是他自身的真實寫照。他雖隱居於山野鄉村之中,未出茅廬,卻知天下大事。單是這一份審時度勢的態度就不是常人所能用。他性格豪邁,以智者自居,以臥龍自隱,以管仲,樂毅自比。那份大膽,狂放,正是我們現代青年缺少的,現在的青年都缺少一股衝勁。而且他知恩圖報,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硬是挑起了大漢皇室,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以三寸不爛之舌,雄辯東吳,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無不彰顯了他的睿智。計擺空城,後人曾有詩讚道: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他不是文人,卻有《出師表》名千古傳,誰與堪當伯仲間。

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是一位陰險的人,我卻不這樣認為。當初,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雖竭力表現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可曹操又怎會那麼好騙?以他的智慧,當然心裡明白。當時,劉備已是他的甕中之鱉,他卻沒有動手。不僅是因為他很愛才,更是因為他有一份寬巨集大量的胸懷。與氣量狹隘的周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並不像表面上只描繪打打殺殺,更多的我們還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它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讓我們行走在其中。感受它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作文4

讀了《三國演義》有感《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人性的五味湯,裡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異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鬥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

電視劇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在其中,忠臣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讀者。第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

我喜歡這人物的原因並不是他有著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著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斗”,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國的後主,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

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託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願意。誰願意把爛泥敷上牆呢?這只不過是白費心機。

而“諸葛亮”呢?他卻不像我們那樣,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著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後主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使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

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長,卻還進行無畏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但我認為卻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盡力地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相似的情況。一群同學在操場上打籃球,其中有一個是初學者。他望著球架認真地投。但天公不做美,那籃球架偏偏跟他做對,怎麼也不讓他進。

旁邊的同學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但他呢,面對著這些“笑聲”,只是抱以會心的微笑。為什麼他能以這種心態看事物呢?那是因為:貴在盡力,而不在於勝負。

三國演義作文5

在我房間的書櫃上,陳列著許多的書,有中國的四大名著,有外國的《魯濱遜漂流記》,有沈石溪的動物系列……這些都是我的寶貝,平時只要我一有空,就會與它們作伴,與它們親密交談。其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吸引我,是因為它那蕩氣迴腸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讓人百看不厭。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趙子龍單騎救主、七擒孟獲等等。

如果說《三國演義》中那精彩壯觀的赤壁之戰讓我驚心動魄、難以忘懷,那麼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在當時的周瑜和現在的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萬支箭,不得不令周瑜刮目相看。這一切都歸功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巧妙安排。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不也一樣嗎?凡事都要動動腦子,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三分鐘,分放茶葉約二分鐘,這樣一來,總共就要花將近十五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裡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騎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跤的我急得額頭直冒冷汗,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啃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了同學們的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真不行啊!

《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作文6

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爭紛起。我也隨文韜武略、奸詐的曹操、胸懷大志的孫權和劉備進入了那個時代,進入了通天文、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勇猛善戰的關雲長;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卻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世界裡。

全書文詞並茂,把一個個傳奇故事描繪的惟妙惟肖: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赤壁大戰……

其中我最敬佩關羽,因為他英勇善戰,而且非常講義氣,雖然曹操對關羽十分器重,但他還是過五關,斬六將,不懼生命危險去尋找劉備。赤壁大戰之時,關羽也不忘當年曹操對他的情誼,心中不忍,便讓去曹操一條道路……讀到這兒,我不禁感嘆:“關羽如此義氣,為人如此仗義,真是一代豪傑呀!”關羽不但講義氣,他還十分堅忍不拔:華佗幫關羽刮骨療毒之時,關羽笑道:“我視死如歸,還有什麼可怕的.?”於是關羽一邊與馬良下棋,一邊伸臂讓華佗治療,華佗用刀割開皮肉,颳得肉沙沙有聲,眾人掩面失色,而關羽卻飲酒食肉,談笑自若。我想:“我們現在很多人吃不了苦,一有挫折便抵擋不住,缺的也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關羽的這種精神,學習關羽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曹操,他是真君子、偉丈夫、大英雄,還是偽君子、竊國賊、大奸雄?“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曹操。”我覺得曹操的智慧、膽量、武藝、求賢若渴的各種才能的確令人讚揚,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曹操,在作者眼中卻是一個奸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不僅如此,他還篡漢,民間最不滿意的就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奸詐了,所以說老百姓都討厭曹操。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統治者的殘暴與醜惡,我還看到了動亂時代的人民的痛苦和對太平生活的無限嚮往。

我想:我們現在有很好的環境,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三國演義作文7

《三國演義》讀後感大全包括《三國演義》不同字數讀後感、《三國演義》不同主題讀後感,想寫《三國演義》讀後感的同學請看《三國演義》讀後感大全。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開啟:他為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裡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為他說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裡,魏延是一個深明大義、識時務的俊傑。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並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並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後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後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可見魏延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撓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要絕後患。這真是無稽之談!照此邏輯,所有的叛兵降將都應該推出斬首。最後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採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為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作文

三國演義作文8

話說東漢末年,新野、博望中的兩次大火。使魏、蜀、吳三國才有了真正的劃分。要問是誰有這樣的才高八斗,使兩場火便使這樣複雜的軍事變得有條理了呢?要問是誰,旁人不是,而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是也。人們不禁要問:他既沒有劉備那樣有著皇叔的高貴,也沒有財主那樣元寶滾滾。那麼在軍師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曲折故事呢?這還得從劉備的'慧眼說起。

話說漢朝初期,皇帝乃九齒的靈童,不懂朝政。於是奸臣便趁火打劫,推翻政朝,一時成王。然而,此時的漢朝也是很潦倒的。劉備身為漢室宗親,由於奸臣當道,淪落街頭,以織草鞋為生。在招兵文前他長嘆一聲,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他倆共為國憂,共為國愁,對現如今的漢朝很不滿。他倆可謂相見恨晚啊。

在劉備、張飛誇誇其談之時。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前兩段敘說了劉、關、張三異姓兄弟的結拜之事,煞是豪爽......

三國演義作文9

曾作過這樣的一個夢,夢見自己遨遊在書海之中,盡情地遊賞,任憑朗朗的讀書聲在自己耳旁迴盪。只見周圍全是些自己喜歡或曾看過的書,一切顯得是那麼的恬雅又迷人。

於是在次日的清晨,我一早醒來,便拿起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來仔細閱讀。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再一次打開了它。(呵呵,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幾次翻開它了!) 翻開書,書中人物讓我著迷。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還有等等性格迥異的人一一呈現在我的面前,彷彿把我帶回到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

縱論三國天下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歷史上三國談得上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的年代,可謂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寫起,向我們描敘了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我們所熟知的黃巾起義,董卓之亂,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等都在其中。

相信看完此書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喜愛與憎恨的人物。我也一樣,對於書中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是孔明,生活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他的身上煥發著人性的光輝。36歲時他出山輔佐劉備,在隆中決策時,他便已經預見到劉備後來可以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了。並且在赤壁之戰前,他也讓我們領略了他舌戰群儒時的風采。而在三足鼎立時,他對內依法治國,對外東和孫權北據曹操,一個人擔起了蜀國大小事務,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然而提起阿斗我便無言了。作為一個君主,他整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還心甘情願的把國家獻出,最後上演了令天下人恥笑的事——樂不思蜀。哀哉!試問,有誰會想到堂堂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今三國早已離我們而去,無論是“桃園三結義”的不渝兄弟情,“臨表涕零”的忠誠之心,還是奮勇殺敵的豪邁與悲壯,總之一切都過去了。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回憶與想象。然而三國的魂,我們卻是要謹記的。無論是劉備的謙遜,還是孔明的謹慎,等等一些都是我們所必須學習的。我想,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也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但是隻要我們堅信書中英雄人物的精神,相信再困難的事,我們也會解決的。

歷史的年輪碾過了一季又一季,往事如風,物是人非。三國雖走,精魂尤在!

西風緊 夜微寒

北雁南飛

輕舟欲泊岸

幾經徘徊終離去

夜火闌珊

紅燭淚已幹

月已圓 人未歸

碧霄玉盤

伶俜灑人寰

獨佇危樓空倚欄

秋水望穿

三國演義作文10

我到現在讀過非常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裡》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本文學名著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猝於明初,據說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他作為一個傑出的小說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著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非常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為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姦淫,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為朝廷出掉了大惡。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非常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說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作文11

中國的四大名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一道星光,有許多人都對它著迷;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裡面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早就耳熟能評,這真是一部令人痴迷的鉅著呀!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著名鉅著,它塑造了形象生動,性格逼真的人物,生動地描繪了東漢末年,亂世爭鋒,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面。主要講了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為興復漢室,與奸詐的曹操展開了戰鬥,一開始劉備默默無名;後經徐遮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有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中打敗曹操;有七擒孟獲,平定了南方,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最喜歡志向遠大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豪情萬丈的.張飛,才華橫溢的諸葛亮,還有智勇雙全的趙雲......他重點描述了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諸葛亮的“智絕”。把人物描繪地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著我。

其中,我最喜歡《單騎救主》這個故事,我對趙雲佩服地五體投地。他講了劉備在博望坡一戰打敗夏侯惇,曹操便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說:“新野地方太小,易攻難守,只能撤退。”於是,劉備帶著十多萬難民向後方撤退。曹操的大軍以殺到,劉備奮力拼殺,幸虧張飛趕到,才保護劉備突出重圍。趙雲奉命保護劉備的家眷,一混戰,把他們衝散了。趙雲愧疚不安。於是,又一人闖進曹營,邊走邊殺。在長阪坡前找到了甘夫人。趙雲把她護送到安全地帶。有沿路殺回,尋找糜夫人和阿斗。突然,從右邊衝出一群人馬,趙雲二話不說,一槍挑了對方。奪下他的劍,上面寫著“青釭”這才意識到它是一把寶劍。趙雲在曹營裡四處尋找糜夫人,終於在一堵牆旁找到了。糜夫人身受重傷,把阿斗交給趙雲,眼前曹軍越來越近。糜夫人為了不連累趙雲,縱身跳入枯井。趙雲含淚抱起阿斗,不敢戀戰,突然,名將張頜殺來,趙雲用槍抵住,撥出背後的劍砍去,張頜受了重傷,也紛紛逃走。曹操在山頂督戰,見趙雲十分勇猛,想收服他便下令不許放箭。趙雲七進七出,毫髮無傷。殺來曹操手下五十多員大將,令曹軍聞風喪膽。從此趙雲名震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我對趙雲非常敬佩。那就快來看《三國演義》吧!它會讓你充滿男子漢的氣概,遇到挫折勇敢的去挑戰,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三國演義作文12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題記

三國群英中,只曇花一現的陳宮,算是個奇葩人物。明知曹操前途無量,夜裡仍棄他而去。明知呂布一介莽夫,卻偏隨他征戰。被擒時,曹操有意放他,他竟一意孤行,毅然求死。

初時不懂陳宮,笑之“不從金石論”,嘆之“空負棟樑材”。他確是極聰慧之人——用計破曹軍,險奪了曹操本人的性命。可他又極不懂審時度勢——先拋下所有跟隨曹操,後又放棄大好前景投奔呂布,理由僅是“布雖無謀,不似曹詭詐奸險”。我亦不懂他所求為何物——若為追名逐利,繼續跟隨曹操,封侯拜相指日可待;若是明哲保身,初時何必冒險救之。他始終一意孤行,不知何物是他心嚮往之。

經年方悟,原一“義”字。“義”是陳宮的行為準則,亦是他前行的方向。他追隨操,只因認之為“天下忠義之士”;他欲殺操,只因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知而故殺,大不義也”;他最後未殺曹操,棄之而去,只因“為國至此,殺之不義”。他心裡始終過不去自己這道坎,他從不反覆無常,始終堅守初心。

他的.“初心”是百姓,他心中的“義”是救百姓於水火,是尋治世能臣而非亂世梟雄,他甘願為心中的“義”獻身,無怨無悔,一“義”孤行。

但三國卻容不下一陳宮。他可能是盛世良才,但卻無法在亂世立足。亂世,終需梟雄;亂世,須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須心狠手辣,血流成河,如此,方能存活。陳宮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他心懷天下,故不能苟且偷安;他剛直不阿,不願與虛偽饞佞之徒為伍,故不能立足亂世。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人人都為生存和強大拋棄了太多品性,陳宮是一個另類。白門樓上,分明是曹操念及舊情,欲放他一條生路,他卻一心求死,毅然轉身。曹操在他身後大喊:“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這分明是說給他聽的,希望他回心轉意,他卻默然向前,帶“義”赴黃泉。

他不會後悔,因為他知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他不會投於梟雄帳下,從此生靈塗炭,火光沖天都有他的一份“功勞”;他不能放棄心中之義,忍氣吞聲,看著自己一步步變成那個“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利己主義者。

有人笑他意氣用事,說他因主公生死咽不下這口氣,賭氣赴死。我心想不然,陳宮不為呂布而死,是為心中的“義”,是為他所追求的盛世太平,百姓安寧。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欲尋仁人士,一“義”且孤行。

三國演義作文13

《三國演義》就像是一齣戲,雖說是演義,但是人物還是真實的,但是感覺有一些混亂,誰真誰假已經分辨不清。

曹操,一個被政治軍事耽誤了的文學家,好好做文章多好,多省心,非要操心國事,弄得自己疑神疑鬼,猜忌,敏感,神經質,狡詐,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包裹的嚴實,不被傷害,有著寧可錯殺一萬不能放過一個。看到朋友殺豬款待自己,以為是另有所圖,於是將朋友一家殺盡,看完之後脊背一涼,如何真心相付啊,真是人心難測。

就因為曹操多疑,於是諸葛亮就利用了他的這個弱點,略施小計草船借箭數十萬,又由於他的多疑,中了周瑜的反間計,痛失蔡瑁,張允兩名水上大將。而後又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導致他在赤壁之戰大敗而歸。他的多疑失去了很多可以幫助他的人,也讓他失去了生命,如果他可以信任華佗,讓華佗給他治病,而不是將華佗拷打致死,他的歷史可能更長久些。本性難移說的可能就是曹操吧,他的'過於警惕,焦慮,讓他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加重自己的病情。

三國中還有兩個人物,郭嘉和臥龍,他倆都是累死。郭嘉是曹操手下的重要人物,無人可以替代,操勞一世。郭嘉是文人,體質孱弱,南征北戰跟隨曹操出謀劃策,超負荷腦力勞動,身心疲憊,本在多疑的曹操身邊壓力就不小,加之他還貪酒好色,身體更是不行,年僅三十七就死了。諸葛亮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跟隨劉備進行輔佐劉禪,但是扶不起的阿斗幾個諸葛亮也不行,重任壓在自己身上,心力交瘁,七年北伐,長途跋涉,夜以繼日的工作,積勞成疾,一生聰明沒有逃過自己的疾病。

三國中另一個聰明人物司馬懿,淡定,收放自如,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他的法寶。激將法對於司馬懿也不起作用。司馬懿很懂得養生,人是鐵飯是鋼這個道理都懂,他做到了,人生贏家不過就是誰是最後一個到終點的人。拼了一輩子,得到的又是什麼?看完別人的閒話,突然就靈光一閃,淡看世事滄桑,保持良好的心態,工作、生活兩不誤,讓人生充實而健康,才是最幸福的樣子。

幸福二三事,微不足道的小確幸,只要是滿足就是幸福。

三國演義作文14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從小,《三國演義》就在我腦海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從看電視,爸爸講故事到自己看書閱讀。《三國演義》不知看了幾遍,聽了幾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著眾多謀略的大人物—諸葛亮。

今天,我再次把《三國演義》翻出來,看了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為什麼只看這兩回呢?因為我今天學習了陳壽寫的《三國志》中的《隆中對》。它們一個是小說,一個是史書,各有各的優點。

《隆中對》中只用了“凡三往,乃見”幾個字來體現劉備三顧茅廬這事件,而《三國演義》中卻用了兩個回合來描述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陳壽的語言簡潔,羅貫中想象豐富。不僅這樣,《三國演義》中還描寫了一位神人,他是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忽見一人容貌軒昂,風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皁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這裡不僅把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而且讓讀者有著如見其人的感覺。並且《三國演義》中還把劉備與崔州平的對話描寫了出來:“玄德曰:“此必臥龍先生也!”急下馬向前施禮,問曰:“先生非臥龍否?”其人曰:“將軍是誰?”玄德曰:“劉備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聞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權坐,請教一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僅把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而且只根據史書中幾個字便展開了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感覺到了羅貫中的想象力豐富和知識淵博。

然而,兩本鉅著都有相同之處。在孔明對劉備提議建的`那一部分,兩文幾乎相同,只是羅貫中還在這一部分刻畫了另一形象:

“言罷,命童子取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

羅貫中不僅把人物描繪得活靈活現,而且語言生動形象,而陳壽的語言精練、簡潔。

《三國志》是一本史書,一本鉅著,如果沒有《三國志》,那麼羅貫中又是怎樣展開想象,寫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呢?

兩本鉅著都有自己的風格與優點,兩本書讓我學到了小說的描寫與修飾,讓我認識到史書中語言的簡潔。兩本書中我都得到了寫作文的方法,也讓我知道該如何寫作文。

三國演義作文15

我是四8班的周勤遠,今天我推薦的是三國演義連環畫。小時候聽過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像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等等,長大後我才知道,這些故事都來自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上海美術出版社的這套漫畫書,對原版文字做了簡化,使它更接近於現代文字,便於我們閱讀。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歸晉,一共六十本。

故事開始於東漢末年,宦官當權,朝廷腐敗,再加上黃巾軍叛亂,老百姓生活很困難。各地的英雄紛紛組織起自己的武裝,平息黃巾叛亂。但之後朝廷又發生內亂,各路英雄聯合討伐董卓。此後,各路武裝爭權奪利,利益集團分分合合,逐漸形成魏、蜀、吳三股較強的勢力,這就是三國演義名字的來歷。經過幾代的角力,魏演化為晉,逐漸統一了中國。

我喜歡三國演義,因為它猶如一根項鍊,串起數不清的經典故事、英雄人物。我最喜歡的經典故事是赤壁之戰。曹軍南下,威脅到蜀國和吳國。諸葛亮舌戰群儒,勸說孫權和劉備聯手抗曹。孫權這邊的軍事長官是周瑜,他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讓諸葛亮三天造好十萬支箭。面對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諸葛亮用草船借箭,化解了危機。周瑜又為難黃蓋,要打他一百軍棍。周瑜是真恨黃蓋嗎?當然不是,我們都知道,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原來這是場苦肉計。諸葛亮借到東風,黃蓋登場了。他假裝投降曹操,其實船上裝滿了可燃物,一把大火,燒光了曹操的`軍隊。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本可以把他一網打盡,卻念於舊情,放走了曹操。這個故事,就是我們數學遊戲華容道的來歷。

三國演義中,關羽無疑是最耀眼的一位英雄。當年聯軍攻打董卓,華雄連斬聯軍數員大將,無人能敵。關羽出戰,得勝而回時,曹操給他倒的酒還微微燙手,這就是溫酒斬華雄。後關羽被圍,聽從張遼規勸,“降漢不降曹”,他和曹操約法三章,知道劉備下落就要離開,這就是“人在曹營心在漢”的來歷。後來,關羽為追隨劉備,毅然放棄高官厚祿,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幾乎成為忠勇大義的化身。接著,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把這位英雄推向神一般的高度。最後,英雄敗走麥城,殺身取義,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以悲劇的力量直擊人心。

常言道“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同學們,趁我們還沒老,讀一讀三國演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