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何處是歸程作文

作文8.5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何處是歸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何處是歸程作文

何處是歸程作文1

題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樑千帳燈。

——納蘭性德長相思

讀完秋雨的文章,我並不覺得苦,相反,我倒覺得秋雨是個很會苦中作樂的人。如果硬要說一個“苦”字,那也許就是這個被唐朝的輕煙宋朝的風所洗去少年英氣的文人,用他那雙成熟而苦澀的眸子凝視這個蒼茫悽清的大地後所發出的悽愴的感情與熱愛吧?對於一個即沒有李白的輕舟也沒有陸游的毛驢的文人,他在這麼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默默地行行止止;他站在古人一定戰國的那些防衛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多少差異的'風聲鳥聲,為那一篇篇由人,歷史,自然交融在一起的文章做提筆前的蘊釀。

但是秋雨自己卻說,他本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遊,而一落筆卻比過去寫的任何文章都顯得蒼老。這是不難理解的,“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於是秋雨邊走邊想,邊想邊寫,在山水歷史間的跋涉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回憶。他悲,悲陽關的風雪竟越見悽迷,繁星般的墳堆枯廢蕭條;他恨,恨若大的中國竟容不下莫高窟的幾本經卷,而任由一個愚昧無知的道士把它們送給野獸般貪婪的外國人;他憐,憐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這個上升到滑稽的悲劇主人公最後在柳州羅池畔寂寞地死去;他贊,贊李冰的都江堰築得智慧,仁慈,透明,甚至超過知識排場的長城;他思,思洞庭湖的複雜,神祕,難解和范仲淹,呂洞賓那似詩似儒,似史似仙的悲喜人生。

秋雨想的太多了,他的筆下,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蒼茫深邃,也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清新婉約。秋雨寫得太好了,他把大漠的壯與江南的秀那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祕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他漂泊,每一次留駐都不會否定新的出發,他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他要到哪裡去;他沒有歸程只有征途,他的耳邊時常會想起一批大學者,大詩人的腳步:李白的輕捷瀟灑,蘇軾的豪放豁達,林和靖的大徹大悟,范仲淹的憂國憂民……

秋雨的文章神形俱佳,令人讀後會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輕鬆,蒼老後的年輕。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秋雨正是以這種放達之情,走完了窮途無盡,思索無盡的苦悶,也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

何處是歸程作文2

風吹過的,又是一年夏天,“非洲之傲”列車緩緩地“漫步”於非洲的曠野上,路過痛苦,路過幸福,路過非洲的三萬裡。

曾想過,非洲這片飢餓大陸,何以見得有三萬裡?翻開這本《非洲三萬裡》,作者畢淑敏曾在書中說過:“走遍千山萬水,得到最初的自己。”他們走了這麼遠的路,跨過人類最初的原始長河,用腳步去丈量文明與生命的寬度,這三萬裡,走到了人類最初的歸宿。

“一片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荒原,稀疏的林木,低矮的荒草,毫無特色的低矮石頭……”廣袤的曠野上,危機四起,獅子在蟄伏著,等待著羚羊;羚羊在奔跑著,躲避著獅子。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這再是平常不過。

我們每天要做的,似乎也只有奔跑,害怕失敗,害怕淘汰,害怕落後。我們像受驚的羚羊一樣奔跑不止,被金錢如豺狼般地攆著,是現代文明強加給我們的節奏。我們總是用金錢去定義物體以及人生的價值。在這原始的環境,褪去了所有的物質條件,非洲人的金錢觀並不強,他們去看這個世界,本著的,是一顆不曾被物化的、最本真的心。

在畢老師的'非洲見聞中,非洲人的時間觀念並不強,在動物悠閒漫步的荒原上,守時是一種可笑的教條。人們閒適慣了,向動物學習,餓了才吃,飽了就小憩,再不就是漫無目的地溜達。爭分奪秒地趕路,在這裡顯得不合時宜。的確,在非洲,何曾看到一個黑人像我們那般步履匆匆?無論男女,動作基本上都是慢吞吞的。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條件所造就的——非洲素有“飢餓大陸”之稱,所有的環境以及物質條件,無疑是最為原始的,但人類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存在並發展。褪去所有外在的物質條件,我們曾經一無所有,在這片貧瘠的大陸上,安穩下來,有所節制,順著天地萬物的軌跡緩緩執行,我想這才是人類生活最本真最原始的狀態,這,才是生命的本相。

畢老師曾在書中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人怎麼就這麼愛看動物?”她寫道:“這是來自遠古的咒語。”不解。南非的薩比薩比私人保護區,其內的動物自在逍遙。為什麼叫“薩比薩比”?畢老師解釋道:是“敬畏啊敬畏”。讀到此處,心中不再惘然。

我想所謂的“咒語”,並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曾經狩獵,而是在我們血液中,沉澱著和動物相依為命、難捨難分的基因,這才是真正的脣齒相依,這才是生命最原始的能量。

走過“非洲三萬裡”,跨過萬水千山,讓我看見生命最本真最原始的狀態,也讓我看到了人類最終的歸程。

願時間溫柔的靈魂,都能在這片“熾熱”的大陸上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