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申論大作文寫作方法

作文5.64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申論大作文寫作方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申論大作文寫作方法

一、如何明確主題

這裡要重點說明一下,每個申論材料只有一個主題,如果你不是這個主題,那麼就偏題,直接低分。不理解出題人的意圖就是讀不懂領導的心思,不按照出題人的心意來就是對抗上級,打低分都算輕的了。

這裡的主題我理解的有兩種,一種是材料圍繞的中心物件,比如13年的聯考,“讓……大放異彩”,研讀材料,通篇圍繞“中華文化”來展開,但是文化出現了問題,那麼如何讓中國文化大放異彩呢,由此去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另一種是文中出現問題但是給出了一個對策,這個對策就是主題,但是這個對策是有問題的,需要去解決,寫作思路與第一種一樣的(但是主題需要進一步推敲)。比如14年的國考,圍繞科技展開,科技出現了問題,需要解決,怎麼辦,讓其具有“人性化”,但是科技並不具備人性化或者在具備人性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需要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從而讓科技具有人性化。再如15國考,題幹中“自在有為的人活急不得,要慢下來”(自己回憶的,大致是這個意思),這句話提出了一個對策“要慢下來”,為什麼要慢下來,因為我問太“快”了,出現了問題,噼裡啪啦,按照上面的思路順理成章。16年國考的“好政策”亦是如此,在我看來如是!

再舉幾個謬誤百出的省考,比如某年作文“什麼時候,在土地上耕耘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營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土地上耕作出現了問題,怎麼辦?文中也提出了對策“土地流轉”,但是土地流轉出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解決他!(我看了某君寫的文章,開頭那是文采飛揚,是我的.調調,但是真的偏題了)再如“家底”這篇文章,首先需要考生弄清楚“家底”是什麼,其次怎麼才能摸清“家底”,材料提出對策“人口普查”,但是人口普查出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解決它!

當然,如果有能力的考生能直接提煉出主題,自然用不著上面的方法,如果能力稍微弱一點的考生,還是多捉摸一下材料吧,但是一定要結合題幹,題幹隱藏這太多的資訊,要細心去挖掘,多問幾個問什麼!

二、如何找問題

1、有些材料會直接提出問題,或者A使B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那麼A必定存在問題!

2、舉國內外一些好的例子,從側面反映出問題。所以看材料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看得深一些。比如某年考題舉了美劇韓劇的成功,之所以舉這個例子,不就是因為國產劇很sui嗎?這就是問題!

3、從給出的對策中反推出問題。比如:通過努力學習(對策)來提高申論,從反面反映出申論水平還不夠高。

4、材料中要求解決的事情。比如:要大力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這就說明傳統文化保護力度不足!這也是問題!

即便有個別材料不是如上所述,那麼它也一定是為主題服務的!

三、如何分析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這裡也要重點說明一下,在要求裡面通常有一個“自選角度”“聯絡實際”等,自選角度其實說的是分析角度、提出問題的角度,而不是立意角度,主題是唯一的,如果大作文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立意自選角度,那麼這個考試能考出花來,該有的問題也得不到解決,同時也增加了閱卷難度(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出題人本來就給了有且只有一個主題)。之所以聯絡生活實際,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閱歷不同,感受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其思想境界也不同,所以分析角度因人而異,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殊途同歸,自己選擇!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理解透徹!由於分析能力和分析深度不同,我個人覺得這裡也是一個拉分的關鍵點!

在材料中出題人基本不會直接給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需要考生去動腦子分析,要不然如何考察考生的能力。分析不是抄材料,如果只是一味的抄材料覺得就行了,那為何每年的申論都那麼低?所以申論不是想當然的那麼low,要有自己的見解(要求中也有“見解深刻”),材料中的終究不是自己的,抄材料又如何能體現出的考生真實水平呢!

如果有搞不懂這三個原因關係的朋友自行補腦!分析能力稍弱的同學可以看一些好一點有思想性的評論文章,我看的東西很少很low,所以分析能力較弱,這裡就不能為大家提供素材了,怕大神笑話我。如果申論搞定了,面試就是小兒科!

四、提出對策

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對策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誠然,在有些材料中也會涉及到一些不錯的對策,可以借鑑!

我覺得原因和對策也未必一定要對稱,如果你覺得你能分析出

1、主題背景—談與主題有關且無爭議性的內容,就是大家都懂都認可的內容點名主題。

2、找出問題:簡單羅列出材料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聯絡生活實際中的問題。

3、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論證。

4、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並論證,讓閱卷人信服你的對策是可行的,而不是全部都是鋪天蓋地的對策。

5、展望未來,呼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