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精選8篇)

作文1.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君子和而不同作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精選8篇)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1

硃紅的游魚和著碧透的荷葉,將一池潭水映襯得越發清澈碧透是跳動的水汽和著眩目的日光,映襯出七彩的霓虹;是變幻的浮雲和著彤彤的旭日,生成了輕嫋斑斕的朝霞。自然用他的生花妙筆,擇就了一幅幅清麗雋永的圖畫透灑出一股“和”的'氣息。

然,游魚有其硃紅,荷葉有其碧透,和中也各顯獨特,此之謂“不同”,水汽和日光也是一樣。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論語·子路》中說“君子和而不同”,不僅要與別人和諧相處,自己也要有不同於別人的獨特風格,如關羽的忠義,阿Q的“樂觀”,魯濱遜的堅強……

他說;“凌晨四點鐘,發現海棠花未眠。”這樣一位書寫著簡單,雋秀的作家初時並不為人所歡迎。多少人說他的文章空洞無文,甚至他的導師要他“不要再寫這種三歲小孩子的玩意”,對此,他都一笑泯之。終於,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轟動了世界。他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那一句淺淺的清香,感動了多少心靈。儲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讓我們的生命有如“花”“未眠”。

再說“翠翠、天寶和儺送”,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天寶的守護,翠翠的等待,無不透露出這個男人縝密細膩的心思。沈從文,在那個人人埋怨的時代,他以一顆敏感的心,去擁抱那古老的邊城,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它不讓它受到塵世的玷汙,讓心以原始的狀態存在。

似乎印證了他說的“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只為了一場和你的不期而遇。”那個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真的在那個骯髒的時代與沈從文邂逅了。

君子善守不同,恰合乎魯迅先生的“真理在胸筆在手,無和無畏曰自由。”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沈從文的《邊城》。魯迅的“自由,此之謂“美美與共”,然其一個執著,一個細膩,還有一個則放蕩不羈,卻共同為我們呈上了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此之謂“各美其美”,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只看見一條魚在荷葉間游來游去,魚兒硃紅,荷葉碧透……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2

自古以來,君子與小人之辨從未停息,孔子曾在《論語》中談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對待任何事情,君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相反地,小人卻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在當下,“小人”以和盛行,而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君子之不同”。

不可否認,小人以“同”行天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確實是起到了保全自我之功效。但是,這種跟隨眾流的見解最後終將被歷史的洪流湮沒,不為人所知,更何況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之下,創新與發展的關係日益緊密,而創新便是“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活在世,倘若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是一味地依附於他人。那麼他終將輸得一敗塗地,哪怕他曾屹立於巔峰之上,《為奴十二載》中曾有這樣一句話:“人應該生活,而非僅僅為了生存而活著”。對待任何事情,小人從未有過自己獨立的見解,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活,可想而知,他的人生不會有風雲變幻般的多彩,更不會有波濤洶湧般的雄壯,只是如一灘死水般沉寂。

因而,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需要的應是如同君子一般“和而不同”的觀念意識,而“不同”卻絕非完全“鶴立雞群”,真正的“不同”不是固執己見,而是在每一件事上多一點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不是盲目依附於他人,而是多聽一聽自己內心的選擇,君子將“不同”內化於心,將“和”外現於形,在與周圍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下,君子對於外界事物的判斷並未隨周圍人的改變而改變,相較於他人的見解,君子更信自己的思考,和而不同,異中求己,這或許是對君子最好的闡釋。

然而,在這個思想扁平化的社會之中,“小人”的'日漸增長髮人深省,為求與別人完全一致,他們可以不講原則;為求安保一生,他們隨波逐流,選擇緘默。愛因斯坦曾說:“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被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毀滅,”誠然可見,心靈的枯寂與沉默是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縱然,一個沒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可能會給幾個家庭帶來深遠的影響,但倘若這些人群越發壯大那麼我們又談何用創新驅動發展?這所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於幾個家庭。

“和而不同”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同時,又不失自己的思考,這或許才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3

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何為“和而不同”,何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際交際中能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而不同”追求內在和諧統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們發展的重要法則。

君子總是與人相協調,並不盲目地附和別人;小人一但見到別人成功就一窩蜂隨波逐流。美國開發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熱,人們都想借此發財。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別人一樣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賣水。結果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而他卻大發一筆。他順應了淘金的潮流,這是“和”;但他沒有去淘金這是“不同”。加起來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別人高明,成為富翁是他應有的回報。

君子追求和諧,為此而包容差異;小人強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衝突。一個樂隊,想要奏出美妙的音樂,需要多種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樂交匯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響樂。反之,如果只有一種樂器,那單調乏味的.聲音可想而知。生物分雌雄,動物分公母,人類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個性別,無法交媾,無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黑色。我們的世界本來就該是一個“和而不同”的美麗世界。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榮。我們要通過接觸、交流、對話來達到共識,以達到“和”。

我們所生活的該是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更是一個以“和而不同”的社會。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個人要發展,人民要幸福,國家要富強,世界要和,這一切要需要“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4

當霸王騎著烏騅化作鬼雄,當虞姬將生命化為矛尖之藍;當屈原幽思而作《離騷》,消失於汨羅江;當淵明自嘆“守拙歸田園”,日日無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審視《論語》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論;善哉,好一個“君子和而不同”!

漫漫五千年,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文人墨客,他們從心底喊出了一句:“和為貴。”看古代歷史。晉平公讓祁黃羊推薦縣令。祁黃羊沒有一絲猶疑,擲地有聲地說:“讓解狐去當。”晉平公大驚,解狐可是祁黃羊一等的仇敵。祁黃羊說:“你只叫我推薦心中的縣令,他的確優秀。”君子之心如此寬容,推賢薦能,一句“和為貴”,國家得以強盛富邦。

再看近代歷史。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頂著世界反華勢力,始終遵循著“和為貴”思想,在亞非國際會議上力挽狂瀾。“求同存異”的方針,促使了會議的勝利召開,維護了各國間的和平,更重塑了一個大國的威望。君子之和彌足珍貴,搬開無為爭執的絆腳石,一心向著理想衝。漫漫五千年,另一聲雄渾的呼喊在我耳畔回縈。它說:“捨生而取義。”我們誓死也要堅守那份不同,那份即使別人不理解的對真理的執著。

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多少人說他文章空洞無文,多少導師要他“不寫三歲小孩的玩意”,他都以一笑而報之。終於,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轟動了世界,淺淺的一句:“凌晨四點鐘,發現海棠花未眠。”感動了多少心靈。善於儲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讓我們的個性有如“花未眠”。

再說沈從文。當人人埋怨的時代,他以自己一顆敏感細膩的心,去擁抱那古老的邊城,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不讓它受到塵世的'玷汙,讓心以原始的狀態存在。貧窮,落後,在他的筆下,蛻變成了一個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堅守心中的家園。正如魯迅所說:“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蘇軾說:“人間有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相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見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挾持甚大,而其志遠也。”這不這正是對君子和而不同最精闢的解釋嗎?

善哉,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5

一棹碧濤遊盡了春水路,看那蜻蜓立上小荷尖角。我想,七月流火過後,該有金菊傲霜;西風捲簾時,該為疏窗梅影,年年如此,領略四時勝景,不同的風情卻是和諧化於宇宙運動之中。那麼人也是這樣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聖人發出感慨。“和”,是一種扭轉,建立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可各抒己見,卻不會因意見相左而不擇手段的打壓對方。“同”是一種狀態,是群體中的人整齊劃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本質上相同,不會有思想的碰撞火花。

當我站在“和”與“同”的立場上,看先秦諧子的種種交鋒,的確體味到了“和”之絢爛。禮崩樂壞,各家開出“救世良方”,儒、墨、道、法,陰陽等或用神奇精僻的寓言、詼諧深刻的故事,謹慎嚴密的辯答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的思維是不同的,行為也是不同的,卻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充滿書卷意味的、高雅的思想變革時代。何曾聽過為推行自己主張而殺害他派人士的諸子?他們的.爭論,不會使陰謀詭計,血刃相加,是極風雅的。而看看那些自古亂政之人,本質為“同”,他們的出發點為“利”,他們的手段為陰毒之術,這便成了“不和”。?往小說,是各集團鬥爭;往大說,埋下社稷覆滅的隱患。“背繩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為度”,面對同而不和的小人,無怪乎屈子如此嘆恨。

面對“和”與“同”,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選擇錯誤之路,沉淪腐化?

這便源於思維的侷限性,我所說的侷限性並非行為處事的不變通,是眼光不夠高遠,是心志不夠純熟,這集中表現為思考的狹隘。君子不同而和,源於他們廣博。每一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不會拘泥於自己的觀點,會發現、討論、多層次多角度的審視論證,在堅持“主心骨”的同時吸收吸納,使自己趨於完美,由此也不會引發血腥相鬥。小人不和而同,正是思考狹隘,在追求、探尋事理之時,必然會有衝突,面對不同意見,“同”的小人思考方式是一致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事物的答案一定是他們所認為的,他們無法考慮其它答案的合理性,由此便兵戎相見。

“和而不同”是社會的追求,在這個大氛圍下,人們不僅會越趨明智,社會也會越趨美好。而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們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嘗試從不同角度出發論證事物,這樣我們便能接受“不同”,做到“和”了。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6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一個西方寓言對此作了闡釋。“一群身上長刺的豪豬聚在一起過冬,離得太遠會失去溫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會扎著對方,只有在不相互傷害的前提下互相趨近,才既能保持群體的溫度,又避免相互相刺傷。”而這個合適的距離,其實說的正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著平心靜氣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接納對方的觀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國大哲盧梭如是說。由於各種原因,朋友間難免會出現爭論。這時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也就是說,要心平氣和地把自己的觀點告訴朋友,朋友不聽也就算了,不要再說,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朋友數,斯疏矣。”朋友之間一味強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著求同存異,精誠合作。也許會有人說:“道不同,不相與謀”,人們的出發點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麼可能有合作的基礎呢?但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楚雲飛卻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和而不同,精誠合作的典型:他們一個是自學成才的“泥腿子”,一個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的高材生;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一個以三民主義為原則;一個為社會主義而奮鬥,一個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努力。但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兩位英雄各率領部隊密切合作,共同打擊進犯的日寇,譜寫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凱歌。即便在內戰期間,兩人雖各為其主,都不幸被對方打傷,卻依然彼此惦念。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同樣為改變中國現狀而奮鬥的共同信念,使兩人結下了跨越階級的革命友誼。

和而不同意味著海納百川的胸襟,包容萬物的氣度。“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呂不韋博覽群書,汲取百家之長作《呂氏春秋》,終為後人稱讚;董仲舒儒、道、墨三家之精華,終成一代碩儒。一個人只有和而不同,廣泛地接受各種觀點,並吸取其合理核心,才能達到人生中至高的層次。一個社會若是一味求同,則一定會損害多元文化的發展。乾隆時期的文化專制,使中國思想萬馬齊喑;新文化運動中的盲目西化和全盤否定儒家思想的傾向,都對和諧文化的`共生和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所以,時至今日,小到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大到民族文化的和諧發展,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對於現代人依然有著清晰的指導意義。讓我們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為建立一個和諧多元的世界,和諧多元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7

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社會上不乏善長於隨口附和他人的人。此類人云亦云之徒。表面上胸襟坦蕩、落落大方且深得他人好感,實際上背後充斥著滿腹的不愉快。孔子就說:“小人同而不和。”

同而不和的此種為人處事是極度沒有道理性可言的。對於一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是會思想的葦草。當其拋卻初之純真、開始假惺惺逢場作戲時,他就像傀儡娃娃一般失去了自我。即使通過曲意逢迎博得眾人好感,他也只是一個悲哀的小人。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蓄意迎合他國的主張等意味著這個國家背後的落寞;說嚴重一點的話,國家的名義近乎名存實亡而臨近崩潰的邊緣。它將面對的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掌聲亦或是眾鄙夷者嗤之以鼻的噓聲。所以說,同而不和非理也。

反之,個人交往與社會生活也好,國家之間的外交也好。和而不同,方為上策。何哉?首先,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他認為:君子之間都堅守心中自我的準繩,他們不求與他人完全一致,而是獨立思考;雖然彼此各異,但他們可以融洽且和諧地相處。縱觀當今社會,這個觀點不也適用嗎?若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講求原則,靜觀世事而各自所獲,當其表達自己觀點時,只要符合道德倫理等,皆可為他君接受。縱有毫釐或千里之差,亦無大礙。而我們這樣的中學生,更應心似赤日照千里,從小過分察言觀色、盲目隨從附和只會使自己邁向谷底深淵,用盡心思、心力交瘁卻仍難得志。

和而不同難道也僅僅如此?不是。民族、國家間可以說更加重要了。其次,民族國家是需要骨氣與尊嚴的。一個有血有肉、生氣煥發的民族要堅守自我,一個朝氣蓬勃的國家也是如此。這種自我可以解釋為一種自信,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或者說大了乃一股浩然正氣。各國、各民族間本著涵養的心態,讓思想的偉大結晶進行交流及“碰撞”。這些文化的不同表現了各種文化的`特異性,讓人類文明的星宿在黑而廣的宇宙裡熠熠生輝。當然,各國、各民族間藉此便能實現“和”的境界,此乃所謂之“和而不同”。

再次,同而不和對歷史對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只會阻礙,和而不同卻能使人類文明如南山不老鬆般萬古長青、蓬篳生輝。古代的朝廷裡,不少的小人之官互相摒棄自我,討好上級、人云亦云。諸葛亮曾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所以說,在小人權盛之時,國家必將陷入四面楚歌,因為同而不和會導致整個風氣的惡化。會激發更加尖銳的矛盾衝突。同而不和的醜態,正如東施效顰,亦似邯鄲學步,表面上自我感覺良好。事實上醜態洋相百出。故,和而不同才能促進時代向前進軍。

當然了,和而不同並不要求必須不同。更不是固步自封,本是一種在包涵、原則重重關係下實現的最高境界。

同而不和,固非理也;和而不同,方為大同!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 篇8

《論語·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即為和諧、融合。同,即為追隨大流、盲目附合。可見,在和與同的關係上,我們應效仿的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心態,更應被我們所學習。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整個社會,和而不同都應成為立身處世之準,和諧穩定之基。

和而不同,除了是儒家所推崇的核心思想,時至今日也是其不可代替的普世價值。在社交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我們能更加便捷地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群體,並且與之融洽和諧地相處。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容易受到干擾。這樣,我們往往會湮沒於大流之中,缺乏自己的認識與看法。所以,和而不同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享受和的快樂與融洽之時,也應堅持自己獨立思考,有個人的見解。

和而不同應成為個人處事之準。陳寅恪曾大力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在人際交往本身已成為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這種環境中,和而不同的推廣顯得愈發艱難。但回溯歷史,那些名仕隱者們或許能給我們以啟迪。藺相如與廉頗之和,相輔相成,才有了趙國的強大。嵇康不與士大夫同流,卓爾不群,才有流傳千古的慷慨悲歌。誠然,和而不同在為人處事上,給我們帶來了寬容的胸襟與擺脫大流的動力。想信以和而不同為準繩,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以汲取百家之長,匯個人之見。

然而,與此相悖的是同而不和。“同”只是表面上的平靜,其本質卻是不和的爭端。如《論語》所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往往煩于思考,只想尋求快捷的道路去得到名利。此時,追隨著眾人的想法無疑是最保險的做法。隨大流也罷,可小人多為圖名求利,此則要求他們用盡手段,最終造成了不和的局面。於現實來看,這種謀私利,煩思索的'態度只能將社會變得單一。因為一群只知應勢附合沒有獨立思想的民眾是愚笨的,一個不懂得運用理性批判分析的社會是可怕的。

因此,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構建多元和諧的社會。通過“和”,我們構建起社會的構架。近年興起的微公益等活動,使“和”似乎成為了一個必然的選擇。可倘若人人都發出同樣的聲音,社會就只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和而不同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既和諧,又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才能使社會趨於多元化。顯然,和而不同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進步騰飛的基石。

和而不同是包容,是海納百川的胸襟;和而不同是卓越,是遺世獨立的風采;和而不同是多元,是求同存異的更迭。於個人,它是處事之準繩;於社會、國家,它是穩定的基礎。而這些,正是和與同兩者在和而不同時獨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