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石 英簡介

阿里山和日月潭

石             英簡介

作者:石 英

阿里山,它不僅是一座山峰,而是哩哩啦啦的一系列山脈,一般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位於臺灣中部偏南的嘉義縣阿里山鄉。當時我們一行人是由臺南乘車自低而高蜿蜒而上,沿途山壁險峻、俯瞰右側幽幽空谷的地段不在少數,但一旦登至景區相對的平坡,則秀色突然展現出來,使人目不暇接。不說別處,單在下榻處的阿里山賓館陽臺放眼望去,密林之間的狹徑透著點點碎花,意境深遠;再直觀下方,層層疊疊的石崖造型奇特,如長盆似圓缽,同樣是託著各色各樣的奇花異草;再往下瞧,彎曲起伏但平整潔淨的山間公路縱橫交錯,偶有一兩輛小汽車馳過,顯然也開得小心翼翼,保持著周圍環境特有的沉靜。

一列小火車從層崖上輕聲馳過。據說終點就是觀日的地方,那是我們明天的日程。這便引出對阿里山的全面評價,也就是它的景觀和設施的特色所在:包括日出、晚霞、雲海,更獨特的是它遍佈的森林和輕便優雅的小火車。為了明晨的觀日,我們一行人一宿都沒有睡踏實,天不亮,我們就一骨碌爬起來齊集賓館門前,及至上了小火車,似乎仍在朦朧之中。其實,在未達目的地之前,心裡仍在猶疑:大半生中看了許多日出:海上日出、泰山日出、黃山日出,長江輪船上觀日出,這阿里山觀日有何令人驚異之處實未可測。及至到了觀日巖,於忐忑之中,朝日如約來見。其情景,簡言之可分三個層次,一個是“彈”,真個是彈跳而出,於你不經意間,令你目不暇接,彷彿還帶著幾分頑皮,故意逗你似的;二是“滴”,當它稍稍躍上一個高度,便覺猛然間漲大了一輪,接著是淋淋漓漓,酣暢不止地滴著金液,給人的感覺是,經過了一夜充足的休整,它秉有無窮的精力,縱身抖擻幾下,便使大海蒸煮得沸沸騰騰;三是“照”,當它抖擻夠了,淋漓掉多餘的雜質,便顯得清爽圓潤,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面碩大的銅鏡,直面著我們。那神色頗有幾分溫柔。雖然我們中誰也沒使用過銅鏡,卻總覺得它能照見我們。我一時不知這種感覺是出於人們此時此刻的心情,還是與我們觀日的獨特位置有關。當我們完全恢復清醒之後,彷彿才恍然明白: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祖國最東面的一個大島上,衝向太平洋的方向看太陽初升!

緊張的日程安排,又一天早晨我們轉道日月潭。日月潭地處南投縣境,車行大致呈由高而低趨勢。以前我曾聽到一種說法,說日月潭是人工挖成,其實完全是誤傳。它正處於寶島中部濁水溪支流上,地道的天然湖泊,是玉山和阿里山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中有小島,以此區分為日潭和月潭,海拔726米,水域面積近八百公頃,比杭州西湖約大三分之一。未來前,也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風景絕佳,好得無法形容,也有人說“極一般”,如以祖國大陸類似景點相比,就不算什麼了,當然在臺灣來說是頂尖的了。及至親臨其境,我認為這樣的比法同樣是不精確的。與哪個湖比?杭州西湖?北京昆明湖?武漢東湖?抑或是……廬山上的花徑等等,都不一樣,很難簡單地區分高下軒輊。仍是這句話:凡是臻於上乘的風景名勝,與人一樣,各有各美,各有各的風致。

那天我們到達湖區時,始終是細雨迷離地下個不停,但絲毫不影響遊覽。縱觀湖上,小島兩邊湖面輕舒,幻覺中如一隻飄飄欲飛的巨蝶,那被細雨梳理的空間,猶如蟬翼般的透明中又有朦朧。但周邊的山巒託攏著湖島,便使這隻“大蝴蝶”終於不能飛起,只能供遊人們平視品享。

小雨也給湖區營造了更加靜謐的氛圍,使人能夠完全以一種沉靜的心情來概括眼前日月潭的特色。我總的感覺是:它高雅中又不失親切,溫柔中又富於人情味,舒展中又有一種得宜的規範,整體緊湊中又絕不窄狹,可謂是:“親切無狎秀且雅,人居仙境仙亦人。”

當我們即將離開湖區時,東道主又安排我們來在左近當地少數民族開設的茶室。這家茶室看來已是個老字號,牆壁上懸掛的陳舊的老照片分明告訴說:當年蔣氏父子、宋美齡以及其他政要嚴家淦、孫運璇等都來過這裡。茶室老闆母子二人接待甚殷,並由著民族服裝的少女當堂表演民族舞蹈,也歡迎客人加入。舞步看似簡單,但達到熟練程度、好看動人也並不容易。隨後當主客落座品茶時,茶室主人的身材高挑的兒子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過幾個月我就要去北京了。”“是第一次嗎?”“是的,第一次。”語調極為熱切。

看來,不論是路途遠近,只要情真,便如在咫尺之間。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