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傅作義簡介

傅作義

傅作義簡介

傅作義(1895~1974)

愛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字宜生。生於1895年6月27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五日),山西榮河(今臨猗)人。1910年入太原陸軍國小堂,辛亥革命時參加太原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8年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回到山西,在閻錫山部歷任營、團、旅長。1926年6月升任晉軍第四師師長。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隨閻錫山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加入國民黨軍隊,並率第四師約一萬人對奉軍作戰,從山西出擊京漢線,攻克河北涿州,旋被張學良以優勢兵力包圍,他率該部堅守三月,遂以善於守城著稱。1928年6月閻錫山率軍在華北與奉軍作戰,傅作義攻佔天津,任第十軍軍長兼天津警備司令。1930年參加閻錫山、馮玉祥反蔣戰爭,任津浦線總指揮,失敗後移防綏遠。

1931年任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對日本吞併東北後又向華北進逼,甚為義憤,1933年任華北軍第七軍團總指揮,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奪回冷口等軍事要地。1935年11月在國民黨“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11月率部摧毀日本侵略軍和偽蒙古軍政府的據點,收復百靈廟等戰略要地,取得綏遠抗戰的勝利。

抗日戰爭爆發後,傅作義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綏遠省政府主席,積極指揮部隊參加平綏線戰役、忻口會戰、太原防禦戰等。太原失守後,移防晉西河曲一帶,同共產黨、八路軍合作抗日,取得成效。1939年率部轉入綏遠西部,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綏遠省政府主席。1940年3月發動綏西戰役,攻克五原。1945年7月,綏遠、寧夏劃為第十二戰區,升任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後,傅作義代表國民黨政府到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接受日軍投降,並奉蔣介石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區進攻。從1945年8月起先後攻佔歸綏、集寧、豐鎮等地。1946年11月攻佔了晉察冀首府張家口。1947年3月出任張垣綏靖公署主任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48年起任國民黨政府華北“剿匪”總司令,駐北平,統率國民黨軍六十餘萬人進行內戰。同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平津戰役,經過新保安、天津等地戰役,將傅部主力殲滅後,傅作義逐漸接受共產黨“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的主張,率北平二十萬守軍起義,為北平和平解放立了功。接著又為爭取綏遠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和水利電力部部長等職,為祖國統一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

標籤:傅作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