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禮記

關於《禮記》的讀書心得

禮記1.71W

偶讀《禮記》遇到了下面這樣一段話,很值得慢慢體會:“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關於《禮記》的讀書心得

古代的教育,沒有德智體美勞,卻有仁義禮智信。沒有說讓學生畢業後成才,做一番大事業,只是要求學生能夠人格健全,學識通達,能夠成為榜樣。成為榜樣後,他人自然能夠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反觀我們此刻的教育,基本上是為了分數、證書、學位,然後再作為出人頭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很敬業,但不得不提出疑問,我們樂群嗎?

如今的高校,老師給學生打分打的試卷的分,學生給老師績效分。對於這一點我十分反感,並不是因為學生給我的分數低,而是對於這種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為了討好學生,甚至放下了師者的尊嚴,對學生容忍放縱,奴顏婢膝。還有,有些學生因為考不好,甚至在網上罵老師,嗚呼哀哉,今日之‘博習親師’也。

論學取友,我們能夠理解為有論學的潛力和擇友的原則。但我更願意把這四個字曲解為以文會友。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沒有知音。而最易成為知音的,則是同學和同行。期望難忘同學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歡、坐而論道比刀光劍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點,就可達小成,其實並不難。

大成叫做知類通達,強力而不反。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原因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誠實的決定。這樣說可能太大眾化了,很多人不會覺得這一點有多麼重要。

因此對一個事物做價值決定時,務必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上,否則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大成無上限,獨立思想,誠實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