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禮記

《禮記》中的名句譯文及賞析

禮記3.15W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禮記》中的名句譯文及賞析

【註釋】

選自《禮記·曲禮上》。狎:親密的意思。憎:嫌惡的意思。

【譯文】

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賞析】

這裡向世人講明瞭與人交往的行為準則。反對那種只看到別人缺點,而不看重別人優點的小人,這種人其實自己本身就有許多缺點,為了掩飾自己,才大大貶低別人。強調對每一個人的態度要客觀公正,全面認識,善於發現自己所親近的人缺點,積極尋找所惡人的優點,這樣就不至影響自己對人的判斷,才能使自己正確把握與人交往尺度。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註釋】

選自《 禮記·曲禮上》。讓:歉讓。怠:懈怠。

【譯文】

那些能博聞強識而且能禮讓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稱之為君子。

【賞析】

做一個高尚的人,不僅要學問高深,而要品德高尚,這樣的人,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在強調君子必須具備德才學識修養的同時,我們不妨從反面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缺乏學問道德修養的人,妄尊自大,沒有禮貌,不懂禮儀,言行隨心所欲,沒有約束,他還能被社會接納嗎?不能,肯定無法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學識廣,以禮制欲,循禮而行,才能稱之為君子。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註釋】

選自《禮記·王制》。論之:考察他。

【譯文】

凡是選用人材,須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後,才分派工作,勝任工作後才銓定爵位,然後給予相應的俸祿。

【賞析】

論述選拔人才的方法。這種選用人材的方法和我們現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點。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備,經過多方面調查考核,確定德能的高下之後,才決定是否錄用, 再根據能力的大小,崗位的重要與否,最後給予相應的待遇。

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註釋】

選自《禮記· 文王世子》。

【譯文】

能知道作一個好兒子,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作一個好臣下,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為人做事,然後才能使喚他。

【賞析】

人的一生在不停的變換著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為人子到為人父,兼有雙重身份。只有做了父親之後,才體會到當初父親的諄諄教導和良苦用心是多麼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兒子,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也在督促自己為子女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培養子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以上的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樣一個道理。所以說,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解不開的問題時,不妨換個角度去認識,去思考,可能得出滿意的答案。

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註釋】

選自《禮記·禮器》。

【譯文】

忠信是禮的精神基礎,義理是製作形式的原則。

【賞析】

論述忠信與禮,義理與禮的關係。忠信是禮的根本,義理是禮的形式,沒有忠信,禮就無法存在。沒有義理,禮就無法施行。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註釋】

選自《禮記 ·學記》。俗:風俗

【譯文】

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養成良好的風俗,他一定要從教育入手。

【賞析】

論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關係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 能使人民提高學問道德修養,明白事理,尊守道德通過教育準則,有助於良好社會風俗的形成。教育是強國之根本。從古到今,教育都是人通向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