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戴叔倫的詩詞名句鑑賞

詩詞集7.77K

1.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戴叔倫的詩詞名句鑑賞

2.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戴叔倫《小雪》

3.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戴叔倫《小雪》

4.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戴叔倫《過友人隱居

5.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戴叔倫《女耕田行》

6.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戴叔倫《春怨》

7.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戴叔倫《女耕田行》

8.欲知別後相思意,回看羅衣積淚痕。——戴叔倫《春怨》

9.寒燈揚曉焰,重屋驚春雨。——戴叔倫《又酬曉燈離暗室五首》

10.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11.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三閭廟》

12.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13.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擴充套件閱讀:戴叔倫的人物簡介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人,是唐代中期的詩人,出生於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曆三年(769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後。此後,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內,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曆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面粉廠南圍牆前),並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倫的詩,自唐人高仲武說他“其骨稍軟”後,清代的紀曉嵐、翁方綱、喬億等人也都講他“雄渾不足”或“皮鬆肌軟”之類的話。我倒不以為然,因為大凡充滿澹泊之意的詩,你讓它怒目圓睜或鏗鏘有聲也不大可能,雄渾與澹泊原本就是一對兒矛盾,非要二者兼備起來,就是渾球兒的要求了。再則,紀曉嵐、翁方綱是何等脾氣與人物----那是拼命入世的大官人啊,所寫的東西自然是“進取”有餘、“奮鬥”剛強。

擴充套件閱讀:戴叔倫的詩詞風格

戴叔倫的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有反映戰亂中社會現實的,有揭露昏暗醜惡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嘆羈旅離愁的,也有描繪田園風光的……而在他的諸多詩篇中,最有價值、最富有社會意義的,還應該說是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寫盡農家婦女勞作之苦;《邊城曲》:“人生莫作遠行客,遠行莫戍黃沙磧,黃沙磧下八月時,霜風裂膚百草衰。”寫遠戍邊城士兵的艱辛;《屯田詞》開始寫:“春來耕田遍沙磧,老稚欣欣種禾麥”,後來在遇到天旱、蝗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官吏還強迫去砍伐南山樹木,趕著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凍死,詩人禁不住發出“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的慨嘆。這些詩,不僅從正面描寫封建壓迫與剝削下勞動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語言平易暢達,描寫細膩委婉,感情充沛連綿,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另外,戴叔倫還給後人留下了頗為有名的論詩名言,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對宋明以後的神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產生過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