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隋唐詩人李百藥的詩詞《郢城懷古》註釋

詩詞集1.42W

《郢城懷古

隋唐詩人李百藥的詩詞《郢城懷古》註釋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

林澤窅芊綿,山川鬱重複。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

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蒐雲夢掩,壯觀章華築。

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

南風忽不盡,西師日侵蹙。

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撲。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

狐兔時遊戲,霜露日沾沐。

釣者故池平,神臺塵宇覆。

陣雲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註釋

(1)客心:遊客的心情,作者自謂;暮序:一年之末,指暮冬。

(2)登墉:登上郢城故城牆;墉,壘土為牆,此處指郢城牆;瞰平陸:瞰,從高處往低看,即俯視;平陸:平野。

(3)林澤:山林與水澤:窅:沉遠貌;芊綿:草木茂密繁盛的樣子。

(4)鬱重複:鬱:結;重複:山重水複,此指山川縱橫交錯。

(5)資:依靠,憑藉;設險:設防。

(6)名都:郢城;拒:抗,此處可作鎮守解;江隩:水流彎曲處。

(7)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面的長城,古為中國九塞之一。《左傳》:“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次:邁,連線。

(8)溟海:本為神話中的海,此泛指楚國南邊的深海;窮南服:楚國疆域一直到達了當時中國極南的地區。

(9)挫吳豕:這是罵吳國的話,語出《左傳》:伍員率吳兵滅楚,入郢,大將申包胥乞秦師楚,七日哭於秦庭,說:“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10)競周鹿:競鹿,逐鹿,喻爭奪天下。

(11)萬乘:《孟子·梁惠王》:“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注:萬乘,謂天子也;千乘,諸侯也。”這裡指楚王。沮漳:沮水與漳水。

(12)九鼎:指東周,時其首都在洛水之陽。伊谷:伊水與谷水。

(13)大蒐:古春獵為蒐,天子出獵於春日為大蒐。雲夢掩:楚國為古云夢七澤之地。這裡指楚王出獵時聲勢浩大,旌旗蔽日,人馬蓋地。

(14)章華:即章華臺,為楚王所築。《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15)更:替換。

(16)吉凶良倚伏:《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禍相因而互倚。

(17)遽:急速,忽忙地。

(18)賢臣逐:指屈原兩次被楚王放逐。

(19)南風:指楚國。楚國地處南方。

(20)西師:指秦國。秦國地處西方。日侵蹙:(秦)因侵略迫使(楚)國土日漸縮小。蹙:收縮。

(21)運圮:國運衰敗。屬馳驅:不斷地輾轉遷移。

(22)時屯:時事艱難。恣敲撲:恣,恣意、任意。敲撲,撻伐凌辱。

(23)夷陵火:夷陵,今宜昌,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火燒夷陵。

(24)秦庭哭:語出《左傳》(見前文注9)。

(25)鄢郢: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內。《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一:“故宜城,在縣南九里。本楚鄢縣,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蠻水灌鄢城,扙之,遂取鄢。”郢為楚都城。丘墟:廢墟。

(26)俄:一會兒,很快。慘黷:昏暗貌。

(27)狐兔時遊戲:狐狸與兔子時常出沒在郢城的廢墟上。

(28)沾沐:侵蝕。

(29)釣渚:楚莊王所築的諸侯臺,在紀南城東不遠處。下句“神臺”同。

(30)陣雲埋夏首:陣雲,濃雲;夏首,夏水的上游。《漢書·地理志》:“夏水,首受江”,夏水在今江陵縣境。

(31)舟壑遷:意謂滄海桑田,山水已非昔貌。

(32)年祀倏:指對楚先王的歲時祭祀,如今已倏然不復舉行了。

擴充套件閱讀:李百藥的故事之一

唐太宗即位後,十分看重李百藥的才名。貞觀元年(627),召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貞觀二年,除禮部侍郎,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撰寫北齊史書。貞觀四年(630),遷太子右庶子,輔佐皇太子李承乾。起初太子對學習經籍頗有興趣,後來耽於享樂,嬉戲過度。於是百藥便作《讚道賦》一文,對李承乾漫遊無度的行為數有匡正。唐太宗見到此賦,非常讚賞,對李百藥說:我在東宮見到你獻的賦,以歷來儲君成敗之事告誡太子,很是精闢切實。我選你輔佐太子,非常稱職,希望能善始善終。賜給李百藥彩絹五百段。

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封建,為唐太宗所採納。貞觀十年(636),《北齊書》完封上進,得到嘉獎,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右庶子,賜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五禮》及律令撰成,進封安平縣子。這是李百藥一生中最愜意時期,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官爵顯赫,生活安定。對唐太宗盡心竭力,以報知遇之恩。

百藥以才學和操行聞名於世,受到各方面名流的敬重。為人沉靜寡言,樂於引進青年,提攜後進,又不喜聚斂財富,所得俸祿,多散分親友。百藥不但在史學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學上也造詣頗深,著有文章13篇、文集30卷。除了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尤其擅長五言詩,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通俗易懂,“雖樵童牧豎,並皆吟諷”,可見影響之廣。唐太宗晚年曾作《帝京篇》,讓也進入晚年的百藥以此題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極為讚歎:“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

貞觀末年,因年老執意辭官,迴歸故里。貞觀二十二年(648)二月廿六日,在京師勝業裡府第去世,時年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