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描寫類詩句 > 送別詩

送別詩—《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別詩2.4W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

送別詩—《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十四之江南》鑑賞

唐時所謂“進士”,為後世所謂舉子(舉進士)。得第者則稱“前進士”。由此可見,杜晃此去東吳,是落魄的。“荊吳相接水為鄉”,詩開篇既未點題意,也不敘別情,全是送者對行人寬解安慰的語氣。“荊吳相接”,意同“天涯若比鄰”,說兩地,實際已暗關送別之事。但先作寬慰,超乎送別詩常法,卻別具生活情味:落魄遠遊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援與鼓勵,這裡就有勸杜晃放開胸懷的意思。長江中下游地區,素稱水鄉。不說“水鄉”而說“水為鄉”,意味雋永:以水為鄉的荊吳人對飄泊生活習以為常,不以暫離為憾事。這樣說來雖含“扁舟暫來去”意,卻又不著一字,造語洗煉、含蓄。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為鄉”轉到正題上來,語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全似信手拈來,但這尋常之事與尋常之景聯絡在一起,又產生一種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還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讓讀者自去體味。

朋友剛才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聯絡上句,這一問來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與征帆一片,形成一個鮮明對比。闊大者愈顯闊大,渺小者愈顯渺小。因此而擔心那征帆晚來找不到停泊的處所。句中表現出對朋友一片殷切的關心。同時,揣度行蹤,可見送者的心追逐友人東去,又表現出一片依依惜別之情。

前三句飽含感情,但又無跡可尋,極為含蓄。末句則卒章顯意:朋友遠去了,“孤帆遠影碧空盡”,送行者縱目天涯,極視無見,不禁心潮洶湧,第四句將惜別之情上升到頂點,“斷人腸”點明別情,卻並不傷於盡露。原因在於前三句已將此情鋪墊充足,結句點破,水到渠成。若無前三句的蓄勢,就達不到這樣持久動人的效果。

此詩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彌長”,已經具有詩人風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畫出詩人悵然遠望的送別之態,十分生動。讀者在這裡看到的,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為準確”(聞一多《唐詩雜論》)。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雲流水,近歌行體,頗富神韻。

《送杜十四之江南》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標籤:送別 十四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