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傷感散文集

關於鄉愁的散文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關於鄉愁的文章散文。

關於鄉愁的散文

鄉愁的文章散文:鄉愁

每到新年的時候,我都會獨自一人去鐵路的旁邊,看著一列列火車載著旅客飛馳而過。讓我心底油然升起回家的念頭,想到我的家鄉和我的親人,不知家鄉面貌可改親人是否安康。

我有十幾個年頭未回過家鄉了,再想到家鄉的時候我的心裡(怦然心動)有一絲絲甜蜜、又有一絲絲的痛,明天回家......在夢裡多少次回到親愛的家鄉,那是多麼甜蜜、愜意的事情啊,但現實呢?嗨、考慮到自己這幾年的漂泊、還是一無所成,也就不敢想、打消了回家的這種念頭了。

在外漂泊了這麼多年手頭沒有什麼積蓄,卻多了許多的惆悵和茫然(思鄉之情),其實在外漂泊的人們誰何曾不想家鄉啊!一句俗語;落葉歸根,道出了流浪者的心聲。

在外鄉的大街上、每每看到漂泊在外的流浪的人們,有的拿著重重的行囊、拖著疲憊的步伐,還有他們臉上顯露出那種淡淡的茫然的和那無助的眼神,不知他們有何感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內心的酸、甜、苦、辣,(思鄉之愁)。

鄉愁的文章散文:夏日鄉愁

夏日,偶爾幾聲蛐蛐的鳴叫讓午後更顯寂靜,展開一張平滑的信紙,微微散著紙漿的味道,提筆,思緒漫步在過往的時光中,漸漸褪去繽紛的色彩,像舊的牛仔褲素淡、淨白,被流年漂洗過的記憶在這個夏日的午後悄然翻開:清晨純淨的陽光、姥姥家院子裡掛滿青杏的杏樹、門前乾涸的老井、貼著剪花的紙窗、硬的硌骨頭的土炕、咯咯地叫個不停的母雞、握在手心裡溫熱的雞蛋和著傍晚炊煙的味道……那時,很喜歡到溝灣的河床上玩,被水衝的極細的沙子平鋪在烈日下,找一片大大的樹蔭躺下印一個“大”字,同來的小夥伴用樹皮做哨子玩,吹著不成調的小曲惹得鳥兒們地喳喳叫,偶有微風吹過,這時總會想順著彎彎曲曲的山溝不知會游到哪兒去?

也是這樣烈日炎炎的午後,也是這樣的靜寂,躺在杏樹下的小平車上,眯著眼看坐在樹上的哥哥,等著他偶爾摘一棵熟透的杏丟下來給我,順手放進嘴裡,讓果汁溢滿口腔的每個角落給每個味蕾發去甜蜜的簡訊。

傍晚的炊煙總是帶著濃濃的鄉愁嫋嫋飄向遠方,給他鄉的遊子捎去母親的牽掛,聞著從母親灶臺流出的炊煙的味道,想著母親的笑臉不禁地讓目光隨著悠悠地煙伸向灶前,撫平母親額頭的皺紋。

夕陽下遠處山坡歸圈的羊群一團團似雲,牧羊人甩著長鞭吆喝著,迴音穿過山谷落在各家的院中,等媽媽的羊羔再也按捺不住急急地要衝出院子,出門一天的母羊更是衝在羊群的最前頭,她知道她的小孩想她了,想媽媽了。

夕陽讓斷牆的影子變得修長,倦鳥歸巢,晚風送走一天的燥熱,伴著最後一抹晚霞姥姥總惆悵地說:你媽總是很忙,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住幾日……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寫下這些字,為什麼會在這個熾熱的午後想起那個遙遠的小山村,想起寂寥的山溝和孤獨的炊煙,很想回去…

鄉愁的文章散文:鄉愁的滋味

記得在央視中國魅力城市推介會上,臺灣作家余光中作為故鄉福建泉州市的推薦者,他不僅滿懷激情地讚譽了泉州的如畫山水,悠久的人文歷史,還顫著銀髮噙著淚水一字一句地朗誦了他的名詩《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媽媽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打那以後,他那激揚的聲音始終在我耳畔迴響。

這不禁使我再次想起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的先驅於佑任先生1962年所寫的懷鄉詩《天的悲歌》:“葬我於高山兮/望我故鄉/故鄉不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當時,我從一篇文章裡讀到這首詩時,感到這是寂寞蟄居臺灣、晚景淒涼的於老先生哀嘆祖國分離,哀嘆故土難回,哀嘆骨肉割裂的一首感人肺腑的哀歌。也是先生企盼祖國統一之悲憤心情的痛苦流露。這首詩一直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近日,我又讀到同是福建人的香港作家張詩劍的《鄉愁》,更是撼人心肺。他寫到:鄉愁的小溪/流過腳旁/洗也不淨/擦也不幹……鄉愁的月光/籠罩心頭/喊也無聲/哭也無調……鄉愁這支歌/震盪耳旁/吟也有味/嚼也生香…… 讀著讀著我也像這位詩人一樣“坐成一塊巖”、“站成一棵樹”,竟把鄉愁削成“柳哨”吹成了個“鉛球般的惆悵”。

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尚人倫的國度,這種行遍天涯海角也能引人回家的親情意識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情感特徵。因此,在數千年來的文學長河中,始終流淌著鄉愁的旋律和吟唱。與祖國大陸難以割捨的臺港澳同胞們這種情感表現得更加濃郁。

就連我一介樵夫,別離家鄉稍一長久,也時常滋生出一些朦朧雙眼溼透心緒的鄉愁來。那鄉愁如絲如縷,總也揮之不去。細細品咂,一絲苦澀,一縷甜潤,粘在舌尖上,回味永遠。我在我的文集《遙遠的漢堤》裡,也把鄉愁寄託給了老屋頂上嫋嫋升騰的炊煙、柳塘邊那棵歪脖子楊樹,還有村子裡那盤豁了沿的石碾!可惜我現在在故鄉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雖然時常以“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是青山”自慰,但有時候靜下來,一想到生我養的那個地方,總有一些惆悵和不安。

鄉愁是遊子魂牽夢縈的思戀。

鄉愁就是故鄉拽著你的扯不斷的風箏線。

鄉愁的文章散文:鄉愁

每個身在外地的人,似乎都有這麼一種感覺,在故鄉,似乎覺得生活那麼平常,可身在外地,卻又覺得那段故鄉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時光。每個身在外地的人,也會對故鄉的那麼一樣東西而魂牽夢繞,天天想天天念。或許是因為鄉愁。

我的家鄉在蘭州,每天一碗蘭州牛肉麵是雷打不動的。吃慣了家鄉的牛肉麵,即使是身在外地,也仍舊思念著那一碗噴香的面,思念著“來個牛大碗,要細的”那樸實的鄉音。如今在外地,每當聽人說起蘭州牛肉麵,心裡總有淡淡的憂傷,是為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還是為了那包含著思鄉情結的牛肉麵?

一天天數著在外地的日子,一天天淡忘那遙遠的故鄉,可每當在外地吃起蘭州牛肉麵,那段思念又清晰地浮現。會裝作內行地說這面怎麼不好,怎麼比不上故鄉的牛肉麵,即使在外地吃到最最貼近那故鄉的味道,也覺得遜色。沒有了故鄉那親切的感覺,卻多了幾分鄉愁,使面的味道在口中也苦澀了幾分。是的,故鄉的味道是無法複製的,那種親切,那種熟悉,那種久別重逢的感覺,是不可能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品出來的。

再次回想故鄉那熟悉的味道,總是有鄉愁在裡面。牛肉麵裡的鄉愁,可能還要我用一生的酸甜苦辣來品味。我既想感謝上蒼,讓我有這麼一段難忘的經歷,有那麼一個親切的味道令我懷念,又想請求上蒼,可不可以讓我不再受這鄉愁的折磨,哪怕只是淡化一點,也好。

※本文作者:※

標籤:鄉愁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