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

史記2.7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1

司馬遷從元封三年被封為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準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劃,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撰。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個部分,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它同時也是一部文學名著,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創性著作。它的主體部分是本紀、世家和列傳,其中列傳是全書的精華。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覆作了核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蹟,瞭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面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為傳統歷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歷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醜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2

歷史,這一詞蘊含了多少的滄桑,而這位史學家――司馬遷也寫出了無數歷史。

司馬遷從小受環境的薰陶,父親的影響,父老鄉親們所講的英雄故事,對歷史有著深厚的興趣,他20多歲便四處遊歷。在父親臨終之時,他牢記父親的囑託,決心完成史記。可正當他寫史記時,飛來橫禍降臨在司馬遷的身上,他被打入大牢,受到酷刑,可司馬遷在這樣的恥辱下仍然堅持寫完了《史記》。學了這篇課文,我對司馬遷充滿了敬佩之情。入牢,對我來說難以想象;受刑,對我來說無法忍受,可司馬遷,卻承受了這兩大痛苦。每天都遭受無數地嘲笑與白眼,若換成其他人,早已不能忍受,血濺牆頭了。可司馬遷知道,就這樣死了,自己的死便會比鴻毛還輕,一死了之,《史記》不能完成,父親的遺願不能完成,自己的英雄夢也不能完成了。但如果堅強地活下去,堅持不懈地完成史書,便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父親的遺願。是堅強存活,還是含恥死去,他選擇了前者。司馬遷的選擇是對的,正是因為他的這個選擇,他開始日夜不分,通宵達旦地奮筆疾書,從而完成了這部鴻篇鉅製――《史記》。從此,流芳百世……是的,每個人都會經歷苦難,堅持追求,才能有屬於自己的天空。歷史,這一詞蘊含了多少的滄桑,而這位史學家――司馬遷也寫出了無數歷史。司馬遷從小受環境的薰陶,父親的影響,父老鄉親們所講的英雄故事,對歷史有著深厚的興趣,他20多歲便四處遊歷。在父親臨終之時,他牢記父親的囑託,決心完成史記。可正當他寫史記時,飛來橫禍降臨在司馬遷的身上,他被打入大牢,受到酷刑,可司馬遷在這樣的恥辱下仍然堅持寫完了《史記》。學了這篇課文,我對司馬遷充滿了敬佩之情。入牢,對我來說難以想象;受刑,對我來說無法忍受,可司馬遷,卻承受了這兩大痛苦。每天都遭受無數地嘲笑與白眼,若換成其他人,早已不能忍受,血濺牆頭了。可司馬遷知道,就這樣死了,自己的死便會比鴻毛還輕,一死了之,《史記》不能完成,父親的遺願不能完成,自己的英雄夢也不能完成了。但如果堅強地活下去,堅持不懈地完成史書,便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父親的遺願。是堅強存活,還是含恥死去,他選擇了前者。司馬遷的選擇是對的,正是因為他的這個選擇,他開始日夜不分,通宵達旦地奮筆疾書,從而完成了這部鴻篇鉅製――《史記》。從此,流芳百世……是的,每個人都會經歷苦難,堅持追求,才能有屬於自己的天空。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3

《史記》這本書中,記錄了許許多多有才華、有計策、有智慧、有本事的正義之君。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神醫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上古軒轅時期的名醫――“扁鵲”的'名諱來稱呼他。傳說扁鵲年輕時,並沒有習醫,而是負責管理一處房舍。有一位自稱長桑君的房客,來這裡住了下來,通過長期的交談和相處,他認為扁鵲是一個品德高尚、可信賴的人,便拿出了一冊子能治病的祕方交給扁鵲,又從懷裡取出一粒藥丸,說:“這是一些祕密醫方,我老了,所以決定今天就把它傳給你吧!你有了他,就可以給百姓解除疾病,使天下人受益。”說罷,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扁鵲把那粒藥丸沖服了下去,不出一個月,他就變得“火眼金睛”,隔著人的面板就能看見人肚子裡的腸胃、肝臟,也就能看到有沒有病。

後來,扁鵲遊走各國,為人看病、治病,贏得了民眾的一致讚譽。扁鵲路經虢國時,正碰上虢太子去世,扁鵲便去診視太子。過了半個月,太子居然徹底痊癒了!扁鵲治好了太子,全天下的人都傳頌他有起死回生的神奇醫術。可他自己卻說:“我無法讓真正死去的人復生,我做的只是讓得病的人恢復健康。”

還有一次,扁鵲路經齊國,見到了齊恆公,觀其五官和膚色,看出了齊恆公得病。三次相見,屢次加重,但齊恆公不以為然,沒有聽扁鵲的勸阻。最終病入膏肓,死去了。

難道扁鵲的醫術和名聲都是來自那顆從天而降的“仙丹”嗎?

其實扁鵲並不是因為喝了“仙丹”這一下子成了神醫,而是因為他一生刻苦鑽研醫術,來源於他對病人的細心觀察以及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同時在給人治病的過程中,又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的修改治療方案,還會突破和創新,才讓他的治療水平越來越高,從而成為一代名師。他高超的醫療技術和卓絕的治病經驗不僅有益於同時代的人,像鍼灸、湯劑、熨敷等醫療方法,一直流傳至今,無數人因此受益。另外,扁鵲的人品更是不用說,他醫德高尚,從不嫌貧愛富,凡是來就醫者,他都一視同仁。絕大多數病人都能要到病除,立竿見影;他所到之處,無不受民眾的愛戴和擁護。扁鵲也就因此名垂千古。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4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曆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捲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汙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