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收集紅軍長征的故事

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人類歷史上求生存謀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壯的英雄史詩。有不少人喜歡收集在紅軍長征這段時期發生的故事,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收集的紅軍長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收集紅軍長征的故事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1:小毛驢幫助紅軍走出長征路

在與敵人的一次激烈戰鬥後,周天浩突然得了傷寒,發起高燒。因為部隊馬上要投入新的戰鬥,周天浩被送到15公里外的臨時後方治療。由於缺少藥品和足夠的休息,他的病情很快就加重了。那幾天周天浩一直高燒不退,大部分時間昏昏沉沉的,不省人事。

等周天浩清醒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個大娘家的炕上。周天浩一臉茫然,以為自己在做夢呢,忙問大娘怎麼回事。原來,當天夜裡後方部隊緊急轉移,把他就地安置在大娘家裡,他已經在這裡昏睡5天了。大娘對周天浩說:昨晚給你餵了辣椒湯,後半夜出了一身大汗,看來是挺過來了。周天浩心裡明白,大娘照顧自己擔著很大的風險,敵軍隨時會來,如果被發現,她會受到連累。看著大娘熬紅的眼睛,周天浩心裡非常過意不去,心想這條命是大娘給他揀回來的。

周天浩當時身體還非常虛弱,但心裡牽掛著隊伍,就決定到外面看看情況。大娘不肯讓他出去,說怕他暴露,而且他的病剛剛好,怕再著涼。周天浩再三懇求,大娘才同意陪他一起出去探探風。臨近中午時,有老鄉跑過來,說有隊伍過來了。由於不知是什麼隊伍,他們都很緊張,大娘勸周天浩躲一躲,他們就藏在老鄉家向外張望。遠遠有3個人過來,看樣子不像敵人,待走近一看,正是周天浩他們連的戰士,其中一個還是他們班的。戰友相見,說不出的激動。原來他們連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正在執行牽制敵人的任務,馬上就要過來。不到一個鐘頭,連隊果然上來了,連長和指導員也到了。雖然當時情況比較危急,但看到部隊回來,周天浩和大娘都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次要長途轉移,戰友們堅決要帶周天浩一起走。周天浩也早想歸隊了,可身體太弱了,一動就渾身冒虛汗,根本跟不上隊伍。他怕拖累大家,就表示先留下,待好了以後再追隊伍。連長和指導員堅決不同意落下他,他們商量後,決定派人去找毛驢馱著周天浩走。

當地老鄉養毛驢的很多,他們想僱用,老鄉聽說是紅軍,堅決不要報酬,路上還給他們引路。第二天,又換了一個老鄉牽著毛驢來馱周天浩。這樣,每走到一個地方,就有老鄉用毛驢馱著他送一程。那些天,部隊邊行軍、邊作戰,地面上有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圍堵,天上有敵機掃射轟炸,但戰友們從沒有嫌周天浩是累贅,是包袱,老鄉們也沒有丟下他不管。周天浩連續騎了五天的毛驢,才能下地與戰友們一起行軍。

大病初癒的周天浩拍了拍要分別的毛驢,說:“多虧你啦,小毛驢,要不是你,我恐怕走不出長征啊。”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2:13歲紅軍女戰士爬雪山的故事

小董是個紅軍女戰士,1935年隨紅軍長征來到金沙江的時候,她才13歲。在金沙江畔,就遠遠地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說這是棉花山,有人說是雪山,也有人說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來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們這些小兵可高興啦,當時正是陰曆四、五月份穿單衣都熱,看到山上全是雪,心想到了山上去涼快涼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糧食外,還發了幾個小辣椒。小董她們怕辣,不願意帶辣椒。當地的一位幹部告訴她們:“上到雪山後,不能到處亂看,後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後腳跟兒;實在感到發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點兒熱度……”

第二天,部隊向雪山出發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條小河。因為河水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泡著很厚的樹葉和雜草,所以水是黃的。當地人說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卻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嚮導讓每個人用毛巾把頭包起來,只留下眼睛看路。開始,天氣還很熱,大家的興致很高,都想早一點爬到山頂,看看是什麼樣子。走到半山腰,開始起風了,冷風瑟瑟,草枝枯乾,像秋天一樣;再往上走,太陽就沒了,雪花飄飄,滿山銀白,積雪不知有多厚,就像進入了冬天一樣。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裡,就很難救出來。不知是哪個連隊的一個男同志摔到雪洞裡去,大家費很大力氣,才把他拉出來,他的手腳和臉都被冰塊扎得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頂的時候,雲彩不知什麼時候落到腳下去了。雪下得更大,還夾雜著李子那樣大的冰雹。山上沒有樹,也沒有草,雪光刺得睜不開眼睛……越往上走越難受,小董只覺得頭暈眼花,呼吸困難,身體發軟,一陣陣噁心想吐。她真想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嚮導的話響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爬到山頂上,空氣更稀薄了,炊事員郭大叔,平時可喜歡小董了,他揹著一口大鐵鍋,在山上走著走著就倒在雪地裡了,臨死雙手還死死地抓著鍋沿兒……

小董哭了。可是,當時部隊不許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邊,放在稍背風的地方,就繼續前進了。山上的風,嘶嘶地狂叫著,把地上的雪捲起來和天上正下著的雪攪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個旋渦一個旋渦地捲動著。由於大家穿的都是單衣,有的同志還光著腳,雪打到臉上、身上,像鐵沙子打得那樣疼。頭上好像帶著一個大酒簍一樣,頭重,腳輕,身子直搖晃。軍團的一位首長在風雪中使勁拉著小董,邊走邊嚇唬她說:“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這‘天國’裡成仙啦!”

到了山頂,誰也不敢停,歪歪斜斜一股勁往下走。很多人陸續在積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幾十丈遠。小董一見,如釋重負,往地上一坐就跟著人們溜了下去……

下到半山腰,頭才慢慢地輕鬆了些,呼吸也漸漸地均勻起來。

13歲的紅軍女戰士小董,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勝利地隨著大部隊,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大雪山……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3:寧死不當俘虜 百餘紅軍跳崖犧牲

1934年10月初,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作為長征先遣隊進入貴州的石阡境內,受到國民黨湘、桂、黔軍的重重包圍。10月16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紅六軍團第十八師第五十二團為掩護軍團主力轉移,主動暴露自己,把敵人引向困牛山。由於敵眾我寡,彈盡無援,被逼絕境,為不當俘虜,百餘紅軍戰士飛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虎井溝,絕大多數壯烈犧牲。(作者/趙幼立)

(一)

1934年4月,蔣介石調集五十萬大軍對中央根據地的廣昌地區大舉進攻,拉開了第五次“圍剿”中央蘇區的戰役。由於“左”傾領導的錯誤指揮,紅軍戰鬥連連失利,先後失去了廣昌和廣昌以南的高虎腦、萬年亭等。眼看根據地面積越來越小,當時的中央在7月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隊(尋淮洲、粟裕領導的紅七軍團)後不久,又於8月派紅六軍團從湘贛、湘鄂贛根據地向西突圍,先期轉移,並要他們到黔東來聯絡夏曦、賀龍、關嚮應帶領的紅三軍及其建立的黔東革命根據地。10月,中央紅軍在失去寧都、興國之後,也撤出中央蘇區,沿著紅六軍團走過的路線向西轉移。

紅六軍團的領導由中央代表任弼時、軍團長肖克、政治委員王震和參謀長李達等組成。軍團下轄十七師三個團(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團)和十八師三個團(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團),共9700多人。紅六軍團在到達貴州甕安、餘慶時,因五十四團團長趙雄犧牲,未重新任命,其時實際僅五個團。10月4日,軍團部到達甕安的猴場後,遵照中革軍委的指示,改變原向西、向北的進軍路線,改向東,朝著石阡、江口方向挺進。

此時,蔣介石已調集湘軍李覺、桂軍廖磊和黔軍王天錫率領的24個團進駐鎮遠、黃平、施秉、石阡等縣,對紅六軍團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將紅六軍團擠壓在烏江以南的狹長地帶加以殲滅。烏江自古為天險,對岸又還有萬式炯、侯之擔的四個團把守,數千紅軍要想北渡烏江幾乎沒有可能。另外,中革軍委也電令六軍團不得北過烏江,只能往東向江口方向運動。這一運動方向完全在國民黨湘、桂、黔軍的預料之中,紅六軍團實際上是在往國民黨軍的包圍圈中鑽。

當時,中革軍委對湘、桂、黔軍的佈置並不清楚,還接二連三電令紅六軍團向東。六軍團也對敵情不甚瞭解,毫無戒備地向東推進。十七師前部進至石阡縣甘溪時,還十分從容地佈置宿營。當發現敵情後又未及時向軍團部報告,軍團部未下達命令作戰鬥準備。當桂軍廖磊部發起進攻時,紅軍毫無準備,很快被敵截為數段。面對後有追兵、前有阻敵的情況,各部隊倉促應戰,向北轉移。由於紅軍人生地不熟,向北進入了十分危險的地勢。此間地形複雜,山高坡陡,溝深崖絕,加上國民黨軍的反動宣傳,當地百姓對紅軍一無所知,甚至輕信敵人的話,見紅軍來就躲避。

紅軍在甘溪一役損失1000人以上。進入大山,糧食、彈藥都發生困難,加之水土不服,又誤食桐油,自然減員也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紅六軍團領導曾向中革軍委請示,擬拋棄輜重,分兩路突圍。中革軍委覆電,不同意分兵,軍團領導只好帶著部隊左衝右突。往北有烏江天險,往西有黔軍把守,往南有桂軍阻擊,往東又有湘軍截攔,軍團領導只好決定再走甘溪,向南突圍。

為掩護軍團主力南突,紅十八師的龍雲師長和田海清團長率五十二團斷後,先在板橋阻擊追敵,後南撤追趕主力。他們未到達龍塘,發現南撤之路被敵截斷,只好果斷繞十二里山樑往西去川巖壩,後向北去困牛山,希望拋掉敵人後再向南追趕主力。

由於連續數天在十二里山樑子轉,湘、桂、黔敵以及民團相繼佔領了川巖壩及附近制高點和重要村寨,紅軍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敵軍及民團的截擊。困牛山的戰鬥,是最為悲壯、最為慘烈的。

困牛山,實為困牛山,因形如一頭疲倦而困臥之牛得名。其東南有十二里山樑,西北有老君山,西南有譚家灣大山,北面是萬丈深淵的黑灘河。困牛山山脊平緩,蜿蜓10餘里。紅五十二團為掩護軍團主力,在南撤道路被切斷之後,就主動登上十二里山樑,以吸引龍塘方向的敵軍,再向西直奔川巖壩。與駐敵交火後,再走困牛山山樑,主動暴露自己,吸引敵人。

此時,五十二團800多人已嚴重減員,餘下的絕大多數戰士又因進食桐油食品,拉肚子十分嚴重。該地屬敵軍佔領區,百姓也不敢做飯給紅軍吃,多數戰士瀉、餓、困交加,槍拿不動,路走不動。由於嚴格的群眾紀律,就是看見地裡的紅苕、蘿蔔,紅軍戰士也不敢拔。不少紅軍是邊走邊拉,一路臭氣熏天。儘管這樣,紅軍對敵軍和民團的重重包圍也毫不畏懼,團結戰鬥,邊打邊退,牢牢拖住敵人。

16日這天是重陽節,早上有毛毛雨,中午放晴,有點晃晃太陽。紅軍隊伍越戰越勇,紅軍在十二里山樑,硬是同敵人打了近10個小時,單在鼎罐堡就打了近2個小時。到下午三四點鐘,紅軍來到困牛山的尾部高處——大坪,團長田海清犧牲,全團戰士放聲痛哭。敵人聽到哭聲,知道紅軍指揮員陣亡,於是督著民團和裹脅當地群眾數百人向紅軍壓過來。紅軍原先由下往上退,現在是由上往下退,僅有的地勢之利蕩然無存。聽見身後嘩嘩的水聲,紅軍知道背後就是河流或者懸崖。在一里多路的戰線上,正山樑的百多位紅軍看到壓下來的人群,既有穿制服的國民黨正規軍,也有未穿軍裝的民團,還有被敵人裹脅的赤手空拳的百姓,他們為難了,那有限的子彈射向了穿制服者,那是一響一個,而更多的沒有穿制服的人又步步逼近……

既不想當俘虜,又不想傷百姓……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跳”,接著就是砸扔槍枝的聲音,又是一個接一個的跳的聲音……更感人的是,在這70多米高的懸崖邊還有許多雜樹草叢,不躍起來往外跳是下不了崖的,於是許多戰士是向上向外而跳——難怪知情老人都回憶說紅軍是“飛下崖的”!百餘紅軍戰士就這樣消失在嘩嘩的流水之間了……

百餘紅軍“飛”崖,這何等的悲壯,何等的慘烈啊!

敵人見那麼多紅軍“飛”崖,他們也驚呆了,退縮了,以後也沒有人敢下溝搜殺“飛”崖的人,當天就撤回了川巖壩。

戰鬥在左邊的200多名紅軍戰士憑藉著草叢和土坎的掩護,在龍雲師長的帶領下順著營盤腦的小路下到溝底,再爬上對面的蒙人彎,翻老君山撤出了戰鬥。

肯定當時是有紅軍戰士未犧牲的。當地百姓回憶說,一場(5天)後還聽見有人呻吟,一個月了,還看見紅軍的屍體掛在樹樁上。當然也有未掉下去被樹椏掛住得救的。團司號員陳世榮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天他才從刺叢中爬出來,得到當地百姓救助而生存下來。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他還去將他的軍號找回來吹奏,作為生產大隊修水庫上工的訊號。

龍雲師長突圍出去,也未趕上軍團主力,在一次戰鬥中受傷被俘,後來被國民黨軍殺害於長沙。

困牛山戰鬥,紅五十二團以多數犧牲的代價,拖住了敵人,為軍團主力的轉移贏得了時間。特別是百餘紅軍,寧死不做俘虜,寧死不誤傷百姓,最後砸壞槍支,集體飛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壯烈犧牲,留下紅軍史上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

(二)

百餘紅軍在石阡縣的困牛山集體飛身跳崖的英雄壯舉,在當時的兩軍電報中都有反映,國民黨軍的戰報中則說有千餘人被打散、跳河。解放後,許多紅軍將領都有回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版的《紅六軍團戰史》《紅六軍團征戰記》《黔山紅遍》《紅軍在黔東》以及《黔東革命根據地》等書中都有記載,解放軍也曾三次派人到石阡縣進行尋訪。可由於種種原因,紅軍飛身跳崖這個地點未被找到,百餘紅軍幾十年孤魂野鬼,難以安息。

到了20xx年,石阡縣黨史辦的楊又鑄主任,憑著對黨史事業的忠誠,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在縣裡領導的支援下,爬山涉水,深入石阡縣境和思南縣部分鄉鎮紅軍走過的地方,一口氣走訪了三四十名散失紅軍及八九十歲的知情老人,蒐集到不少十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在得到省、地黨史部門的重視與支援,得到肖克將軍和張銍秀、李真等將軍及其後人的支援,終於在20xx年9月,才在困牛山為百餘跳崖紅軍修起了獨具特色的紀念碑。

為了增加現場感,我和地區黨史辦原主任柳文榮,由楊又鑄主任帶路,於10月28日(重陽後的第三天)驅車去到困牛山。紀念碑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凝視“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每一個字都飽含肖克老對烈士的深深悼念!拜讀張銍秀、李真、陶漢章、江文、顏吉連等將軍那包含深情的題詞,我是感慨萬千,止不住淚湧眼簾。……

在停車坪旁邊,還有一座亂石壘就的墳頭,雖然略顯孤單,但又是那樣高大、那樣雄壯。村裡的幹部說,那就是紅軍墳,是當地百姓搜撿到紅軍的遺骨掩埋壘起來的。起初,有人到虎井溝裡去燃紙祭拜,有的在崖下焚香化紙,後來就在此墳前祭掃。墳頭上有一枝獨立而高傲的紅籽樹,緋紅的果實像紅軍的戰旗,在微風中招展,在綠野中特立……

曾經有人在虎井溝裡,也想找到一點紅軍的遺物,哪怕一段遺骨……結果,我的收穫是渾身的大汗、衣服被荊棘扯出的線頭和摔倒溝水中的溼漉……時針很快指向了下午1時。面對和當年差不多的晃晃太陽,我們決定,在午飯前先向還未揭幕的紀念碑獻上第一個花圈。當我們扶著花圈,邁著沉重的步伐在那60多級臺階上一步一步攀登時,奇蹟出現了:步步臺階都發出了空曠的迴音。旁邊同志驚呼:是哪樣?是哪樣?……我沒有回答,沒有停步,而是目視著前方矗立的紀念碑,心中祈禱:

烈士們啊,你們等了整整75年!

你們那些突圍出去的戰友也找你們75年!

以後,將不斷有人來報告新中國的捷報!

你們的英雄事蹟將代代相傳!

你們敢於犧牲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標籤:長征 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