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

紅軍長征是中國現代史上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和“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一些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小故事讓人非常感動。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篇1:紅軍長征吃皮帶的故事

紅軍周國才長征中捨不得吃的半截皮帶,為紀念犧牲的六位戰友,他在皮帶上燙了三個字:長征記。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收藏和展示著的一條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帶非常引人注目,皮帶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長征記”3個字。這條皮帶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戰士周國才。但就是這樣一條皮帶,真實見證了長征那段艱辛而充滿希望的歲月。

野菜、草根畢竟不頂餓,實在餓得不行時,有的紅軍戰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帶,他們便將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帶切成細條嚼進肚子,來充飢救命。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著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裡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著吃。紅軍戰士回憶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裡煮,然後,再埋在火堆裡烤,藉著裡面沒熄掉的火燒熟。紅軍將士曾回憶說,這是草地上最抗飢的東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裡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其實呀,大鍋裡才飄著幾根牛皮絲,看得見,撈不著……他們還據此創作了一首《牛皮腰帶歌》: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

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

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

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

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這首關於牛皮鞋底的“美味佳餚”歌。

紅軍戰士周國才當時只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乾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後來連野菜也找不著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可這些東西也沒堅持多久就被吃光了,於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帶煮著吃。

6位戰士的皮帶吃完後,大家對周國才說:“該吃你的了。”戰友們都知道,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利品。周國才實在捨不得吃掉自己的心愛之物,可為了抵抗飢餓,挽救全班戰友的生命,他只得將自己的皮帶貢獻了出來。看著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裡,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哭著懇求戰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著作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飢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並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後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篇2:揮淚槍斃炊事員

“甲戌嚴冬那時期,紅軍來到我苗區;過了七天又七夜,愛護百姓守紀律。”這是紅軍過廣西龍勝後,苗族同胞中流傳的一首歌謠。在湖南的侗族自治縣,發生了這樣的事……

1934年冬天,紅軍駐紮在湖南省通道縣馬龍鄉向暉村。炊事班住在侗族人楊文春的家裡。一大早,炊事員小李就琢磨著今天給大夥兒做點什麼吃。另一個炊事員拉肚子,小李就讓他休息,自己一個人幹兩份活,邊燒火邊擇菜。

正在認真擇菜的小李絲毫沒有注意到有個沒有燒完的柴火從灶膛裡掉了出來,起風了,那個小小的火苗“呼”的一聲,引燃了楊家旁邊的祠堂。小李反應過來的時候,火勢已經藉著風力,從寨子中間蔓延開來,熊熊地燃燒著,發出劈啪劈啪的響聲。小李一邊往祠堂上澆水,一邊大聲呼喊救火,聞訊趕來的戰士都動手往火上潑水,並且動員鄉親們也一起救火,可是,火太大了,火勢太猛。所有的鄉親們和紅軍的力量加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只能眼看著大火熊熊燃燒,一共燒了36戶人家。

第二天一早,寨子裡響起了鑼聲,侗族有個習慣,敲鑼就意味著發生了大事,全寨子的人都要集合。一個紅軍戰士在敲鑼,旁邊的紅軍喊:“鄉親們,大家都到寨子前大樹下開會啦。”向暉村村前有兩株巨大的杉樹,杉樹下面是塊大空地,平展展的,足夠容納下三千人。

不一會兒,戰士們都排著隊站得整整齊齊,群眾散著站在場子中間。一位個子不高的紅軍鐵青著臉,來到樹下開始講話,他說:“對不起,鄉親們,我們的炊事員失火,燒了鄉親們的寨子,違反了紅軍紀律,現在我按照紅軍的規定,槍斃了他!失火的人家,我們會給每人賠償兩塊大洋,我把錢交給族長,請族長分給各家。”說完他嘆了一口氣,眼圈有些紅,顯然,他的心裡十分不捨。

這時候,許多群眾就七嘴八舌地喊道,“別槍斃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們知道紅軍是好人,省一顆子彈打敵人”,“小李是多麼好的小夥子呀,細心周到,不要殺他”,甚至有些人還哭了起來。

然而,紅軍的紀律如鐵一般,小李被拉走了,不久,山坳上一聲槍響,三十多歲的小李用生命向向暉村的鄉親道了歉。

第三天,紅軍就走了,走的時候,那個講話的紅軍跟每一個人道別,一一握手,反覆說“對不起了,鄉親們”。他們走後,寨子裡的人都說,這樣的軍隊從來沒有見過,以前老見偷雞摸狗、見什麼搶什麼的軍隊,沒見過這麼仁義的軍隊。

後來,在小李槍斃的地方,好心的相親們為他立了一塋墳。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篇3:賈德福 揹著大鍋長征的女紅軍

賈德福是高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裡年齡最大的一位。說是最大,其實當時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她是婦女工兵營炊事班班長。由於她對年紀小的戰士們特別愛護,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覺中就把她的輩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賈老婆”。

大家這樣叫著,她也就真的把自己當婆婆輩啦。

做長征前的準備時,“賈老婆”簡直想把伙房都搬走。糧食、菜、油、鹽統統裝滿後,還在自己的乾糧袋子上縫了許多小口袋,裡面裝著姜、蒜、辣椒、胡椒等調味品。她一邊使勁往裡填一邊還惋惜地嘮叨說:“裝不完,咋個辦喲。”

有人取笑她,這是行軍打仗,不是搬伙房。她說:“妹子們喲,行軍打仗也要吃飯嘛。”

“賈老婆”是背上幾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鐵鍋,踏上漫漫長征路的。

渡過嘉陵江,走在劍閣古道,從石崖上鑿出來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頂的峭壁,下是深不見底的山谷,又逢陰雨連綿,腳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會摔得粉身碎骨,加之頭頂上敵機不斷地轟炸、掃射,這時賈德福揹著大鍋真有點不堪重負了,一路上她總掉在隊伍的最後。

為此,大家要搶她的鍋背,她卻打趣地說:“背這個鍋好處可多著咧!像背了烏龜殼,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雞(飛機)蛋!”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來,這一笑將緊張的氣氛驅走了不少。

就這樣,“賈老婆”的鍋成了長征途中婦女工兵營的一面旗幟。大家看到她的鍋時,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過草地時一些戰友因飢餓病倒了,賈德福暗下決心,一定盡最大的努力讓每個病號吃上一碗“病號飯”。可當營長林月琴病倒時,她捧上一碗放了一點鹽的“病號飯”,林月琴卻說什麼也不吃。賈德福哀求著,她的淚流出時,順著因操勞過度而刻下的深深的魚尾紋滑下,林月琴再也不忍心推讓了。

春天的黨嶺山,時而大雪紛紛,時而飛沙走石。爬山前,賈德福把火燒得旺旺的,在沸騰的鍋裡將珍藏的辣椒和生薑倒進去。她攪著鍋裡辣辣的湯,邊盛邊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點,驅趕驅趕風寒。”大家喝過辣椒湯,身上添了熱量和信心。

兩翻雪山,三過草地,走在最後的永遠是賈德福。可是,一次慘烈的戰鬥過後,賈德福的那口大鍋下,血殷殷地流著,她的生命悲壯地定格在這口鐵鍋下。

標籤:簡短 長征 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