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人與歷史是統一的,歷史發展的過程就是人通過自身的活動自我生成的過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一:劉邦與紫氣巖

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日:‘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通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日:‘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

芒碭山上經常有紫氣升騰,秦始皇感到很恐惶,為保住大秦朝萬世基業,他決定去芒碭山鎮壓“天子之氣”。於是帶領丞相李斯及朝中大臣浩浩蕩蕩從咸陽出發前往芒碭山。只見芒碭山前有深20米,長800餘米的斷崖,岩石呈紫紅色,上面紫氣環繞,一會兒化作五彩祥雲圍繞芒碭山盤旋。秦始皇日:“此乃天子氣也!”於是問丞相李斯如何鎮壓。李斯道:“吾皇可用青石鎮之。”乃命人找來青石,由秦始皇在青石上刻上16個篆字:“吾大秦皇帝已登天子之位,紫氣可息矣。”把青石立畢,秦始皇及隨行百官對青石拜了三拜,紫氣消失了。

劉邦斬蛇起義後,逃到芒碭山隱藏起來,看到紫氣巖前立有一塊石碑,十分氣憤,來到青石碑前,猛喝一下把青石碑推倒在地,頓時,巖前又有了紫氣升騰。

秦朝官兵到處捉拿劉邦,劉邦躲在山洞中也不敢回家。沛縣縣令下令把呂雉母子押在大牢,蕭何從中周旋,放了呂雉母子去尋找劉邦。

呂雉帶著孩子在崎嶇的山路上而行,她忽然發現芒碭山上騰起一朵五色祥雲,祥雲如車蓋,又如雲霓忽而消失。呂雉快步前走,發現那朵五色祥雲再一次升騰,出現在前面。呂雉飛奔過去,發現有一山洞。呂雉順著洞口往裡一看,終於找到了劉邦。劉邦見到呂雉說:“你是如何找到這裡來的?”呂雉道:“你無論走到哪裡,上空總有五彩雲氣,如同車蓋,自然一找一個準。”劉邦和呂雉在芒碭山呆了幾天後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二:劉邦混吃混合取呂后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呂公本來不住在沛縣,後來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便和家人來到了沛縣,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佈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

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徵得父母同意之後,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後歷史上有名的呂后。漢惠帝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三:漢武帝的求仙之夢

較之燕昭王、齊威王、秦始皇等古代帝王,漢武帝更熱衷於敬神、求仙,賴有《史記·封禪書》,我們對漢代的求仙活動有了充分的瞭解。

戰國時代,已形成方士集團,但他們曾遭到秦始皇的打壓,元氣大傷。到漢武帝時,由於皇帝的篤信與倡導,求仙之風又興盛起來,規模、聲勢遠超過前代,方士勢力則復起,亦遠非秦代可比。

武帝雖然好儒,也受黃老思想薰陶。而黃老尚自然、清淨無為的一面似乎對他毫無影響,他獨鍾情於黃老神奇的一面。他17歲登基,“尤敬鬼神之祀”。第一個對漢武帝產生影響的方士是李少君。武帝有一舊銅器,考問少君。少君回答:這是齊桓公時代的銅器。後來武帝經案驗,果桓公時代之遺物,於是他“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識認出一舊銅器的時代,這有一定的學識經驗即可辦到,由此推斷少君有相當學識,才符合邏輯,但武帝等人卻由此判斷少君是神仙,是活了“幾百年”的人,卻有點不可思議。初試小技得逞後,李少君誘使年輕的漢武帝海上求仙,於是漢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從事於用“丹砂藥劑化為黃金”。漢武帝此舉的後果是:“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李少君後來生病死了,武帝“以為化去不死也”。

李少君死後兩年,武帝開始對方士少翁、欒大等著迷。少翁因造假被武帝所殺且不說。武帝見了欒大“大悅”,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殺少翁已經非常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欒大相貌堂堂,又“敢為大言”:

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少翁),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為了安撫欒大,武帝掩飾自己殺少翁的事實說:他是吃馬肝中毒死的。此刻的欒大,已經將武帝的心理與智力揣摩透了,於是欲擒故縱地對武帝說:

臣師非有求於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今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耶否耶,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

貴其使者,這個使者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欒大本人,別人何由認識他的“老師”呢!武帝當即拜欒為五利將軍,一月後,又讓欒大佩四顆金印: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又封欒大為侯,賜甲第,童僕千人,還有車馬帳幃器物等。武帝還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欒大,這個公主下嫁欒大,光黃金就帶去萬斤。武帝還親臨欒大府第,他派出慰問、送禮物的使者,絡繹不絕。

當時的欒大貴震天下,看得人人眼饞,惹得燕齊一帶的人,都說自己有禁方,能神仙了。那一年,漢武帝44歲,他一心期待著欒大給他招來神仙。然而欒大招不來神仙,在長安無法久居,就治裝東行,說是入海找其師傅去了。

欒大東去後不久,另一個方士公孫卿又出現在武帝宮裡。那一年汾陰掘出古鼎一隻,公孫卿講了一則黃帝成仙登天的故事: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鬚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鬚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雖然吃了少翁、欒大的虧,漢武帝對公孫卿所言仍深信不疑,他說:“我如能像黃帝那樣成仙,我視離開妻兒如脫鞋耳。”於是他拜公孫卿為郎,讓他去太室山為自己候神。同時,開始有關封禪的準備工作。他後來之去泰山行封禪大典,根本的目的在於求仙。

漢代的方士中,公孫卿大約是對漢武帝急切求仙的心理揣摸得最透徹的。這年冬天,他聲稱在河南的餱氏城上發現了仙人的蹤跡,武帝興沖沖地趕到那裡欲一見“仙人跡”,卻是一場空歡喜,失望之餘,恨恨地欲問罪公孫卿,誰知公孫卿不慌不忙地回答:“仙人對人主沒什麼求的,是人主有求於他。若非寬以時日,仙人不會來。”武帝竟心悅誠服,於是下命郡國修路,各名山修造宮觀,以求神仙降臨。為了候仙,舉國行動起來,這種折騰,在公孫卿的蠱惑下,如火如荼,勢不可當了。

武帝46歲那年冬天,先是到橋山黃帝冢祭祀黃帝。第二年的3月,他禮登太室山,據說從官在山下聽到有叫“萬歲”的。下山後,武帝即直奔東海,今山東一帶的百姓似乎都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儘管“無驗者”,武帝還是不斷增加船隻,命令自稱見到過海上神山的幾千人,出海去求所謂的蓬萊仙人。公孫卿則拿著皇帝的符節,帶領大批隨從,在一些名山候仙,他走到東萊的時候,又聲稱“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武帝又興沖沖地趕到東萊,親自觀看那巨大的足跡。不知是巧合還是迎合,他手下的大臣們也說:他們見到一老人牽著一條狗,說了聲“吾欲見鉅公”就不見了人影。武帝斷定此人即是仙人,就在那裡住下,同時讓方士們乘皇家傳車四處去找這個“仙人”。這次派出去的人數也在千人以上。

因為沒有結果,漢武帝暫時離開東萊。於四月順便封禪泰山。然而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求仙,在方士們的慫恿下,他“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幅求仙圖景今天看來十分荒誕,一個東方最大國家的皇帝,帶著他的大臣們,以及無數的百姓,翹首佇立海邊,希望看到蓬萊仙山與仙人。那些日子,海市蜃樓正好沒有出現,如果正好出現了,我們不知道漢武帝及他的臣民們當時會有怎樣的想法,會有怎樣的舉動。

標籤:漢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