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水滸傳的讀後感集錦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滸傳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滸傳的讀後感集錦15篇

水滸傳的讀後感1

《水滸傳》中所記一百零八人,人人有性格。他們豪俠仗義,深受人們的喜愛。

小說前四十四回,先講述單個英雄的故事。後來逐步發展為梁山大聚義,七十回以後,寫他們歸順朝廷走向失敗。整部小說環環相扣,線索分明。

《水滸傳》情節生動曲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的一篇“智取生辰綱”。作者施耐庵選取兩條線索,一條明線是楊志押運生辰綱,另一條暗線則是晁吳智取生辰綱。文章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將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形象,如其中的“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熱難行”,這處環境描寫突出了當時天氣的炎熱,楊志又急功近利,粗暴蠻橫,使其與廂禁軍發生衝突。作者又通過對楊志及押送人員的語言描寫,在矛盾衝突中推進情節,快速轉換場景,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後來吳用等人又運用心理戰,讓眾人先吃好酒,使楊志等人誤認為酒中無毒,是好酒,讓人放下顧慮,這個便是計策。

《水滸傳》中人物形象鮮明,深入刻畫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命運的.發展史。這些梁山好漢號稱“一百單八將”,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無不有血有肉,個性鮮明。

武松是下層俠義之士的典型人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為兄報仇,不惜鬥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林沖是上層人物的代表,他是被迫造**的。他一直安分守己,卻因被陷害誤入白虎堂,在發配期間,被董超和薛霸陷害,幸得魯智深相救,最後被逼上了梁山。

《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傳奇,它記敘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平等社會的嚮往。

正如胡適所說的“重興《水滸》,再造梁山,畫出十來個不會磨滅的英雄人物,造出一副永不磨滅的奇書。我想,這也正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愛《水滸傳》的原因吧!

從今天起,我也要把這部奇書從書架上取下,再次品味。

水滸傳的讀後感2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生動情趣,形象地刻畫出每一個人的外貌與性格。例如宋江的正義,吳用的足智多謀,都淋漓盡致地為我們展現了出來。這本書主要寫了以宋江為首的108個好漢聚義梁山泊,之後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殺滅方臘卻又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武松打虎,因為這個故事讓我看出了武松面對老虎的勇敢,臨危不懼,要面子的性格。武松見到老虎並沒有逃跑,而是和老虎開始了撕打,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十分勇敢。當然,梁山泊好漢與朝廷那一次大戰也令我十分難忘。梁山泊好漢讓人站在戰車下跑動,利用車上的許多武器來殺敵人,最後贏得了勝利。從這裡可以看出以前的軍事條件多麼不發達,武器是多麼落後,取勝是多麼艱難。

這本書揭示了宋朝時期朝廷的'腐敗、無能及懶惰。有一次,高太尉為了攻打宋江等好漢,上當地百姓連夜做漁船,而自己卻在外遊玩。當百姓做得精疲力竭,腰痠背疼的時候,太尉卻命令手下,誰不做誰就遭打。這時的百姓,有的輕則身體痠痛,受些小傷。有的重則累昏過去,甚至死亡。這讓我想到了張養浩所做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的一句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梁山泊好漢幾乎所有人都反抗朝廷。他們一個個英勇頑強,無所懼畏,一個抵十個,可為什麼到最後活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呢?在我看來是因為好漢們的人數不夠,沒有足夠的能力反抗朝廷。就算他們再怎麼厲害,每一回的拼打中,肯定會有失誤,可這失誤代表著受傷,失敗,甚至死亡。這樣下來,一次戰鬥就會失去幾個人,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日積月累,人數自然由多變少,梁山泊好漢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

《水滸傳》,他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水滸傳的讀後感3

《水滸傳》講述了北宋末年,一群梁山好漢與當時腐朽無能政府之間的故事。

《水滸傳》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好漢,耳熟能詳的有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對人物進行了細節描寫,透過這些細節,讀者對他們的形象也能略知一二。

比如魯智深,他三拳打死鎮關西后,為躲避官府緝拿,東躲西藏,逃到雁門縣時,看到前面眾人擠在一起議論紛紛,可他還上前去與眾人擠在一起看那通緝榜單。由此可見他為人大膽冒失,做事沒有一點打算。

他在五臺山出家之時,破戒下山喝酒,喝的半醉。本該受懲戒的他,甚至又打壞了山寺中的金剛,與嚴守清規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不尋常的“花和尚”形象便躍然於紙上。

還有經典的武松打虎片段。武松上岡的`時候,他看到了官家榜文,本想下岡子回酒家,但又怕店家恥笑——“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於是他拿著梢棒、一步步硬上岡子,打死了大老虎。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不僅是個了不起的打虎英雄,有時候還愛面子好逞強呢。

打死老虎後,武松在陽谷縣受賞一千貫錢銅錢,他沒有自己收下,而是全分給了被杖限的獵戶們。由此又可看出武松為人仗義善良。但當他得知西門慶和潘金蓮一起謀殺了哥哥時,他卻不管不顧,追究到底,手刃仇人。這表明武松善惡分明,對待好人和壞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水滸傳》中讚揚了起義將士的英雄氣概,也評擊了當時昏庸無能的政府。高毬只因踢得一腳好球,便被端王抬舉至殿帥府太尉,高毬做了太尉別的不說,先公報私仇,意害林沖,可見當時官府無能讓小人做了大官,卻害了真正的好人!

《水滸傳》是當之無愧的名著,我們學生應當去閱讀它、瞭解它、欣賞它!

水滸傳的讀後感4

我讀過許多中外名著,比如,情節一波三折的《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危機四伏、扣人心絃的《詹姆士與大仙桃》、還有充滿生活趣味的《綠野仙蹤》……每一本書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它們為我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增添了無限的快樂。

最近,我又迷戀上了我過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它是家喻戶曉的武打類小說。它的作者是施耐庵,中國元末明初小說家,號子安,興化(今江蘇興化)人,原籍蘇州。故事主要內容是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一起反奸臣,替天行道的英勇鬥爭故事。

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小李廣—花榮,因為它具有“百步穿楊”的功夫。他原本是清風寨副知寨,使一杆銀槍,一張弓就射遍天下無敵手。因此他被比作西漢的飛將軍李廣,人稱小李廣。在第十四回裡曾說到過花榮救宋江,他首先用箭射中了門神的`骨朵頭,後來他又射中了門神的朱纓,我當時心想他可真是神箭手。當他說要射隊裡穿白的教頭心窩時,只聽見“哎呀!”一聲他就一命嗚呼了。把眾人嚇得一鬨而散,這場景我感到非常驚奇,暗自讚歎道到,花榮呀花榮百發百中!不愧是小李廣。

豹子頭—林沖他是經歷曲折的人,他曾是率領八十萬進軍的教頭他有勇有謀嫉惡如仇,但卻被小人高俅所誣陷,最後被害的遠走他鄉,家破人亡最終只得上演一出風雪山神廟的復仇記。那個社會實在太混亂了黑白顛倒,讓人氣憤。關於他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誤入百虎堂”,“棒打洪教頭”也許是因為大家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他,所以他的故事都被演繹成評書和戲曲……

這本書裡每個人物都性格獨特,身懷絕技,武藝高強。還有原先坐第一把交椅的黃蓋英勇善戰;力大無窮的魯智深,足智多謀的吳用……都深深的映在我的腦海裡。總而言之,《水滸傳》不愧是文學經典!裡面的故事栩栩如生,人物跳躍在紙張之間,故事情節五花八門,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泣不成聲,還有的則令人怒髮衝冠。如果你也像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就也來讀一讀《水滸傳》吧!

水滸傳的讀後感5

《水滸傳》是一本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齊名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它們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真實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是英雄好漢們走上反抗的道路,以宋江為首的它們從聚義梁山泊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招奸人謀害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後,我想說四個字:寫的真好!這本書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在描寫雙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鬥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匹作者就寫的活靈活現的`,栩栩如生,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而索超的馬則是“色按庚辛,彷彿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作者觀察細緻入微,雖然這裡只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真實,足以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與高超。

當然最令我佩服的是作者塑造的個性鮮明的人,如: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睿的吳用,粗中有細的魯智深,天真魯莽的李逵,陰險狠毒的高球,讓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天狐星花和尚魯智深"和“智多星吳用”

魯智深,我認為他是一個十分率真的人,他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誅惡人只為救窮苦之人脫離水深火熱之中,是一個正直善良的好人,英雄,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以一幅野蠻粗魯的模樣,可是,當他到衝鋒陷陣的時候,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揮著六十二斤的禪杖上陣殺敵。

吳用,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才,就拿生辰綱來說,他設計巧取生辰綱,不費一兵一卒,而且他非常勇敢,平常人誰敢去搶生辰綱,這件事充分的體現了,吳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才。

《水滸傳》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好書。

水滸傳的讀後感6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啊!不過,我從書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水滸傳》作者是明朝著名的小說家施耐庵,書中以梁山108條好漢的人生歷程和命運歸宿為線索,展現了北宋末年奇瑰迷人的社會畫卷。

《水滸傳》最突出的特點是表現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書中描寫的人物,有名有姓的500多位,無名有姓的90多位,書中提到但沒有出場的有100多位,共計700多位,是世界上一部描寫人物數量最多的小說。書中的典型人物個性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不必說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行者武松漂亮的醉拳,也不必說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吳用智取生辰綱、林沖風雪山神廟,單說那黑旋風李逵,就足以叫我折服。李逵,家境貧寒,除了兩把板斧,一無所有。他性格鮮明,沒有任何心機,對梁山聚義大業盡心盡力。李逵是個孝子,為了給死於虎口的母親報仇,曾一口氣殺死四隻老虎。他雖然有些魯莽,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皁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但卻有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親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肝義膽。李逵的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想,假如李逵來到我們的身邊,也一定會有很多人成為他的粉絲。這不是因為他身強體壯、力大無窮,而是因為他對親人、對朋友忠心耿耿、情深意重。在一些人眼中,也許這只是芝麻大的.優點,但這卻是人間最淳樸的真情。我們清楚地記得:在去年的抗疫大戰中,有多少英雄的白衣天使,有多少最美的逆行者,有多少普通的勞動者,大家素不相識,甚至看不清對方的面容,卻在一起並肩作戰,組成了無所畏懼、眾志成城的抗疫大軍,譜寫了驚天動地的抗疫史詩。這力量來自何處?來自於人間的大愛,大愛無疆,大愛無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有愛才有希望,有愛才有力量,有愛才有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兒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許一句簡單問候,或者一個會心微笑,或者一隻援助之手,就能讓人溫暖胸懷、增添力量。孟子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讓我們都多一點愛心吧,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昇華。

水滸傳的讀後感7

“只見牆缺邊立著一個官人,三十四五年級,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雙磕瓜頭朝樣皁靴,手中執一把摺疊摺疊紙西川扇子,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

在《水滸傳》中,林沖這一形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沖本為初宋宋徽宗時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逼上梁山後,他是36位天罡星之一,號稱天雄星豹子頭。

為教頭時,他忠君愛國,本應過著安定的生活。可好景不長,高俅義子高衙內看中林沖妻子,林沖開始沒有反抗,不願背叛朝廷,觸怒上司。緊接著,他便被高衙內霸佔妻室,並被設計誤入白虎堂。在眾人的求情之下,他倖免一死,充軍滄州。到了滄州,因拿銀子稍慢,便被差撥百般辱罵。林沖逆來順受,一直在忍耐。一個武藝高強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在一些無名小輩面前,低聲下氣地賠笑臉,這是多麼可氣又可悲啊。

林沖也有寬容大度的一面,在充軍路上,林沖被薛霸董超百般折磨,險些吊在樹上被一棒打死,最後幸好被魯智深所救。當魯智深正想殺死兩個小人時,林沖卻選擇原諒。林沖的'“仁”值得稱讚。

林沖結交了魯智深,柴進等正義之人,吐露出“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於小人之下,受這般醃氣!”的怒吼。滄州牢營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林沖渾然不知,還以為給他一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他心念著“待天晴到城中換個泥水匠修補”,“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最後,他負責的草料場被大火燒燬。當他在山神廟裡面,聽見陸謙他們三個人叫囂,要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他終於忍無可忍了。

草料場的烈火,使林沖看清了官場的黑暗腐敗。林沖滿腔怒火一下子爆發出來,一腳踹開山神廟的大門衝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後造反上山。

“……荷天地之蓋載,感日月之照臨,聚弟兄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這是林沖與梁山好漢的誓言,迴盪天際。

梁山好漢雖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可最後依然敗在了招安之下。林沖雖死,但他的忠義精神永在。

水滸傳的讀後感8

水滸傳,一本關於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

我讀水滸,我認為魯智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

我讀水滸,讀到一個粗魯灑脫的魯智深。他一出場便是“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身長八尺,腰闊十圍”,活生生一個壯漢形象。在寺廟中,他不顧清規,吃狗肉喝酒。更在喝醉後,他打倒金剛像,給僧人塞狗肉,打傷僧人。他甚至在寺內隨處便祕,好一個粗魯之人!

我讀水滸,讀到了一個粗中有細的魯智深。在書中,他與李逵的性格最為相似,但李逵僅憑著自己的猛勁與蠻力,用兩把斧頭打遍天下,有勇無謀。而魯智深有勇有謀,更好打不平。魯智深失手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卻說他“詐死”給自己爭取逃跑的時間。之後,他來到了桃花村,幫老漢打退了土匪。當得知土匪的`頭子為李忠時,他上山與其協商,為老漢說情,和平解決了此事。若是李逵遇此事,必是惡戰一場。

我讀水滸,更讀到了魯智深的禪心。“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短短十六個字,概括出了魯智深的傳奇一生。在書中,前期的魯智深粗魯灑脫,行為魯莽衝動。經歷了兩次的出家生活,魯智深的心中也埋下了禪心的種子。宋江招安時,他不同意,隨後歸隱。宋江攻打方臘時,他從山中殺出,斬了方臘。但隨後他功成身退,最後在寺中坐化。比起宋江渴望招安,渴望朝廷封妻廕子。他早已看透了黑暗的朝廷,禪心讓他渴望自由與清閒。書中支援招安的英雄,大都是逼上梁山,仍希望自己能夠回到朝廷做官,有較重的忠君思想。但魯智深雖為提轄,但他卻十分厭惡腐朽的官場。在與宋江四處征戰後,他放下了自己的禪杖,放下了自己的殺心,入了禪,普度眾生。有人也許為他惋惜,但到了最後,梁山好漢遭奸臣迫害而死,才發現魯智深的明智。“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也許是魯智深的高明。

梁山好漢中,眾人的武器大多為槍、劍、刀,箭,唯有魯智深用一把禪杖打天下。這暗示了他的禪心,他的佛性。他神祕地出現,神祕地離去,魯智深,智真深啊!

水滸傳的讀後感9

我看《水滸傳》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裡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

《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

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幹嗎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我說了這麼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好書。還不錯!

水滸傳的讀後感10

巾幗英雄不勝列舉,誰言女子不如男。

縱觀古代,女性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就連史書也將亂世的出現歸結於美人身上。正是:只言禍水傾國傾城,不言紅顏既悲既愁。女性地位低下,柔弱成為女人的代名詞。然而,時至今日,巾幗英雄如潮湧現,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弱水三千亦能覆舟”。這個寒假,我迷上了《水滸傳》,獨對書中“一丈青”扈三娘深有感觸。

曾幾何時,有一位少女在扈家莊舞著兩口日月雙刀,明豔張揚。柳絮紛飛的季節,一頭波浪般的秀髮隨風飛舞,水潤的杏眼卻滲著冷意。她瓊鼻挺秀,櫻脣吐氣如蘭,香腮微暈,肌膚如霜似雪。那纖細的手臂在風中舞著,竟讓人覺得她如瑤臺上翩翩起舞的天仙,手上的'刀是織女精製的絲綢。要問這位佳人是誰,莊上的人總會反問:“‘一丈青’你都不認識?”

柔弱翩躚,美麗動人,就是“一丈青”嗎?僅此而已?

一夜景變,梁山來勢洶洶,即將攻打祝家莊。扈三娘與祝家莊的祝彪訂了親,於是她不施粉黛,騎上駿馬便去援助。她的身段輕盈,宛如驚飛的春燕;她的駿馬驕馳在大道上,似游龍一般。她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守衛自己的家鄉,保護自己的家人。如海棠花的她斜踏鳳鞋寶鐙,披上紅紗,繫著繡帶,與梁山好漢鬥智鬥勇,舞著的刀如風飄玉屑,雪撒瓊花。

原來,心繫家國、英風凜凜、驍勇善戰的,才是巾幗扈三娘!

後來,她成為了宋太公的義女,在山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月圓花好時,她總會一個人望著那盈盈如水的月,思念她的家鄉和親人。被那個矮小但體貼、仗義的王英觸動後,學會了釋懷,跟著梁山的好漢到處伸張正義。

宋江招安,她便開始了南征北戰。她滿懷熱血,為了國家奮勇斬敵,屢建奇功。她颯爽的英姿盡顯,難辨雄雌。最後王英被刺,她為了救他被鄭彪用一塊鍍金銅磚打中面門而掉落馬下,芳魂消逝。

“可憐能戰佳人,到此一場春夢。”一代佳人,一代巾幗英雄,那颯爽風姿連男兒也自愧不如。她美得歲月黯然神傷,烈得甘酒悲慼悵惘。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場夢,並未停止,扈三娘仍給我們留下了一抹餘香,縈繞不散。

水滸傳的讀後感11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這幾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薰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有那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漢。

你是否還記得梁山泊上那位足智多謀的軍師,他曾為晁蓋獻計智取辰綱用藥酒麻倒青面獸楊志奪北京名府梁書送給蔡太師慶賀辰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潯陽樓念反詩捉戴宗起押赴刑場快行斬吳用用計劫場救宋江、戴宗。他就是智多星——吳用。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若我們國家有許多像吳用一樣的.人才,那麼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指日可待。讓我們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吧!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去努力拼搏吧!

你是否還記得那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這種俠肝義膽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如果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現在人們的心逐漸變得冷漠。當你走在大街上時,你會發現這樣一幅場景--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周圍走過的路人會當作沒有看見,繼續前行;當你乘坐公交車時,你會發現一個老人顫顫巍巍的站在那,可是卻沒有人讓座……這是多麼令人心寒的場景呀。因此,讓我們每人獻出一點愛,讓愛傳遞你我他。

你是否還記得水性奇佳的浪裡白條張順,石刻技術超群的玉臂匠金大堅……這裡臥虎藏龍,這裡也藏汙納垢,但是在這裡盡顯英雄本性。他們同甘共苦,勇往直前,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迴響,迴響……

水滸傳的讀後感12

《水滸傳》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人民起義的故事。雖然是小說,卻不乏真實的腳步。雖然是一部戰爭史,卻在字裡行間像是不經意間流露出幽默的氣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並不直接描寫一百零八將其中的任何一將,而是先講高俅一個壞官得以提升的事,接著再一點一點地引出魯智深、林沖、楊志等人的經歷。

魯智深原是一名提轄,只因打死了一個欺負群眾的鎮關西,便四處逃竄。中間經歷了很多事,如大鬧五臺山、怒打周通等。後來被高俅等人逼上梁山,做了一名頭領。

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教練),因高俅的兒子看上了他的妻子,一連串的厄運就降臨到了他身上。他本想忍氣吞聲找一個回來的機會。可他終於在壓力的沉積下爆發了。由此可看出,他並不是一個懦夫,而是一個忍辱負重的英雄。他投靠了梁山水泊,再後來一次次的戰鬥中,他難道不是表現得最堅決、最勇敢的嗎?

描寫武松的章節是《水滸傳》中最有名的: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等篇幅都表現了武松這位英雄的.形象是多麼的高大。如第二十三回寫的: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

李逵是一個莽漢,不能容忍敵人,也不能容忍自己兄弟犯的錯。這是唯一一個沒有直接從性格方面描寫的英雄,可我們在有他的出場的時候,總能把他的性格瞭解的清清楚楚。他是一個很真,很直的人。有時他由於著急做出不直的事,卻剛好反映出他的真和直來。

很多人不僅從水滸傳裡吸取了知識,還增長了見識。很多人還就著水滸傳裡的人名編了許多謎語,如:久不練功武松、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秀等。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還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的讀後感13

《水滸傳》主要思想傾向是宣揚忠義。其主要人物宋江被作者描繪成忠義的化身,如宋江剛上山,九天玄女降下的法旨中有“全忠仗義”,排坐次時天上降下來的石碣也有“忠義雙全”。 當宋江被立為山寨之主時,他首先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 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宋江要把水滸英雄個性“血氣剛猛”之無拘無束的俠義引導到“替天行道”的忠義道路上來,使水滸的個體英雄俠義服從於梁山泊集體的忠義。小說以“忠義”為指導思想來塑造宋江,並且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一支“全忠仗義”、“替天行道”的武裝隊伍。而且小說在歌頌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全忠仗義”的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貪官汙吏、惡霸豪紳的“不忠不義”。

“忠義”的.基本解釋為忠心和義氣。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而義呢?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義”字是春秋戰國時代註冊的專利,見諸儒、墨、法各家文字,主要是一種人際關係規範。然而,在當時和以後,對“義”的詮釋和發揮,卻歧異不一。簡捷地說,統治者認為,你越是服從他,維護他,你就越“義”。而在老百姓看來,水滸英雄的殺貪除霸,劫富濟窮,恤孤扶貧,才是他們心中應有之義。這種“義”的存在,使水滸英雄們彼此傾慕,心心相契,共同的人生趣味使他們聚在一起。培育出互相悅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情誼。“忠義”作為個體道德行為的當然之則,在正史裡是超越具體個人的感性生命的。封建正史忠義觀念強調的是道德準則本身的價值,在正史裡面往往被描寫為履行封建倫常而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

水滸傳的讀後感14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結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義”字當頭;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義”字當頭。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滸傳》英雄中: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

李逵這一角色的刻畫,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宋江被髮配江州,吳用寫信讓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戴宗照應。李逵這時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認識。

戴宗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殺頭,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勇猛無比。上梁山後,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嶺時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氣殺了四虎。招安時,李逵不願受招安,大鬧東京城,扯了皇帝詔書,要殺欽差,還砍倒梁山泊杏黃旗,要反攻到東京,為宋江奪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李逵受招安後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飲高俅送來的毒酒中毒後,想到自己死後李逵肯定要聚眾造反,怕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便讓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塊兒被毒死了

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雖然已經沒有了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水滸傳的讀後感15

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津津有味;每一個故事,都讓人驚喜萬分;每一個故事;都讓人身臨其境;每一個故事,都讓人交口稱讚。是什麼書本中的故事如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就是出於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

施耐庵是泰州興化的小說家,他也應流傳千古的《水滸傳》而揚名天下。這家喻戶曉的水滸傳究竟是有著怎樣的不凡魅力,讓人人喜愛呢?自從看完這本鴻篇鉅製,我就深深地領會了。

《水滸傳》是一篇長篇小說,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將108位英雄好漢描寫得淋漓盡致。謙虛知禮的林沖棒打洪教頭;武藝高強的武松怒打猛虎;敢作敢當的楊志賣寶刀……這一則則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李逵鬥楊順”和“獅子樓鋤奸”的情節。

“李逵為了給宋江做辣鮮魚湯,以助醒酒,惹怒了‘浪裡白條’楊順。機智的`楊順沒有與李逵用武力解決,而是機智地一撐船,李逵便‘撲通’一聲倒在了水裡。 ”讀到這兒時,我不禁捧腹大笑。“李逵也真是魯莽,偏偏要用武力解決。”我想,“楊順真是機智!打不過就用智取,一樣勝利!‘浪裡白條’可不是浪得虛名!”這一篇是百讀不厭啊!每一遍的感覺略有變化,場面也略有變化呢!我還為這個情節做了一首小詩:“李逵奪魚,惹怒張順,張順智鬥,李逵落水。”

“獅子樓鋤奸”可就沒有“李逵鬥張順”那麼輕鬆幽默了,反而是讓人眉頭緊鎖,咬牙切齒。“武松打死老虎後,當了步都頭,並和他的哥哥——武大郎偶遇了,還去了趟東京。他走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與財主西門慶勾搭成奸,並堵死了武大郎。武松回來後,智鬥兩個‘惡霸’,最後,將他們兩人殺死,以為哥哥報仇雪恨。”

“李逵鬥楊順”幽默風度,令人捧腹大笑;“獅子樓鋤奸”不苟言笑,令人憤憤不平。情節不同,風格不同,意義不同。《水滸傳》難怪如此深得人心!

讀《水滸傳》時,我體驗到了一種讀其它書本從未有過的體驗:時而惴惴不安,焦急萬分;時而憤憤不平,咬牙切齒;時而捧腹大笑,喜笑顏開;時而憂心忡忡,悶悶不樂。原來,我們在書海中不僅可以環遊世界,還可以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