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民間故事選集

民間故事都是土生土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在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環境中,集體創作的口頭文學作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民間故事選集。

民間故事選集

民間故事選集1:石爺爺和石奶奶

梁山南麓,秀水青山,松柏掩映處矗立著兩座高大的石人,人們都叫他石爺爺、石奶奶。這石爺爺、石奶奶是誰呢?俺講完這段故事就知道了。

那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事啦!一次我八路軍一個連被幾百名鬼子、漢奸團團圍困在泰安南山上,一連兩天接濟不上,眼看就有被困死的危險。

鄉親們急壞了。可是敵人像螞蟻滾蛋般一層裹一層,乾著急沒有治。好心的婆婆、奶奶們急得流下淚來,有的點香磕頭,祈求老天保佑。

這天傍晚,忽見山間升起一層乳霧,飄飄渺渺,越升越濃。戰士們見升起了濃霧,心中也生起了生的希望,個個抖擻起精神,準備借霧突圍。雲霧中忽聽一陣咯吱吱的扁擔聲,由遠而近,向山上走來。戰士們睜大眼睛,緊緊地盯著聲響的方向。“咯吱吱,咯吱吱!”聲音清脆,就像一支樂曲,聽起來非常和諧悅耳。只見雲霧中走來兩個老人,一前一後,飄飄若仙。前面是個老爺爺,肩挑兩桶;後面是個老奶奶,腕上挎監。二人爬上山崖,笑容滿面,大聲喊道:“孩子們,辛苦了,快來喝水吃飯呀!”戰士們呼啦啦圍上來,手拉二老,感動得熱淚盈眶,問二老是怎麼上來的?老人擺擺手,只是催促快喝水吃飯。老奶奶撩開籃上的苫布,露出雪白的饅頭。戰士們實在餓壞了,圍上來就要拿著吃。可是僅僅一籃,這麼多人,分不過來呀!戰士們伸出的手不由得縮了回來。老奶奶看出大夥的意思,就一人一個分送到大夥手裡。看著戰士們狼吞虎嚥,吃得那個香甜勁兒,二位老人笑得那樣慈祥。戰士們吃了一個又一個,幾十號人,個個吃飽喝足,人們這才驚奇地發現,籃裡的饅頭怎麼還是那麼多?再看兩位老人,正笑眯眯地看著大夥,問吃飽了沒有?喝足了沒有?和藹得比自己的親人還親。

山裡的霧越升越大,越升越濃。敵人怕我軍借霧突圍,向山頭髮起了猛烈進攻。一時間槍聲大作,火炮齊鳴。戰士們怕傷著老人家,勸他們快去石洞裡躲避。老爺爺哈哈大笑,哪裡肯去?扁擔一豎,鎮定自若。說也奇怪,那槍彈竟不知打到哪裡了。

老爺爺站在一塊大石上,讓戰士們向山下打槍,向左右扔手榴彈。轟隆隆,轟隆隆,敵人一下子亂了套,以為我軍突了圍,啪啪地瞎打一氣。由於霧氣太大,他們東打西,西打東,自己打起自己來。老爺爺手捋銀鬚,開懷大笑。戰士們也忍不住叫起好來。山下槍聲越打越密,老爺爺揮揮手說:“都跟我來,我路熟!”說著,挑起擔兒,頭前帶路,左拐右轉,右轉左拐,竟輕巧地把戰士們帶出了南山重圍。

絕路逢生,戰士們感激萬分。問老人家姓氏名誰,家住哪裡。老人滿面含笑,擺手不說。戰士們哪裡依?老人被纏得沒辦法,手捋長鬚,說了一首詩:

村居嶺南燕兒家,鎮山開店好生涯。

只因除狼驅虎豹,離瑤重返蓼兒窪。

說完挑起擔兒,高唱山歌,顫悠悠向南飄然而去。

戰士們去嶺南打聽,根本沒有個“燕兒家”,更沒有老爺爺,老奶奶那樣的人。當時由於戰鬥不斷,以後就把這事忘下了。直到全國解放後,一些當年參加過泰安南山戰鬥的同志回鄉探親,聚在一起,不由得又回憶起了當年。大家無比感慨,湊在一起才解破那四句寺。原來老爺爺、老奶奶是梁山孫新和顧大嫂顯靈。“村居嶺南燕兒家”一句,是個“樑”字。因為燕子的家在樑上。樑,梁山;嶺南,即山南。當年梁山泊聚義,孫新和顧大嫂曾鎮守南山,為山寨開酒店以作耳目。為了紀念孫、顧夫妻救護子弟兵的功德,大家集資在當年孫、顧把守的南山城上,刻了這兩座石人像。

民間故事選集2:張清選副將

“沒羽箭”張清,憑藉超凡的武功當上東昌府兵馬都監後,一心想選一個武藝超群、馬上功夫好,且又善飛物擊人的副將。然而應選者倒是不少,張清挑剔嚴格,一個也沒選中。

東昌知府新近得了匹口外烏雅寶馬,無人能馴,知府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將這匹烏雅寶馬送給了張清。

張清十分愛惜這匹寶馬,覺得良將配好馬,正好疆場顯神威。只是這匹馬生性暴烈,不讓生人近前,張清幾次想馴服它,都被烈馬咬傷。無奈何,只好將馬養在廄中。

一天,一位朋友向他舉薦了“花項虎”龔旺,說龔旺如何武藝高強,特別是一手馴馬絕技,多麼暴烈的生馬到他手裡,都能被他降服。

張清聞聽東昌府有這等能人,忙吩咐有請龔旺。

龔旺是一名馬販子,因家境貧寒,常與人去口外販馬。不知是何原因,對老虎獨有情鍾,身上刺有虎斑,項上刺著虎頭,故此才有了“花項虎”的綽號。

很快,龔旺被請到了兵馬都監府。張清仔細打量這位“花項虎”,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儀表不俗,渾身透著一股英豪之氣。張清暗暗稱奇,說明相請之意,二人即到馬廄看馬。

二人剛到廄前,烈馬見到生人,立時便乍鬃豎耳,“咴咴”暴叫。龔旺仔細觀瞧這匹烈馬,身長丈二,渾身油光閃閃。蜂腰、圓臀,蹄似碗,脖如弓,鬃若鋼針,二目閃閃,睛亮如星,耳朵乍,響鼻噴,透著萬分機警。更令人稱奇的是,此馬神韻不凡,每個蹄腕上都有一圈白毛,更顯得迅捷善奔。

龔旺販馬多年,見過無數名馬,如此寶馬良駒還是第一次見到。龔旺暗暗喝彩,拱手施禮道:“將軍洪福,果是一匹千里追風烏雅馬,龔某願為將軍馴服它!”

言罷,閃掉衣服,就要進廄馴馬,沒走兩步,停住了,面露羞色,對張清道:“將軍休要見笑,龔某有個怪癖,馴馬之前,要吃些酒肉……”

張清見說,爽快答應:“好說!要多少酒肉?”

“不多,十斤牛肉,五斤酒足矣!”

很快,僕卒從酒店提來了牛肉和酒。龔旺也不客氣,一陣風捲殘雲。十斤牛肉和五斤酒都進到了肚子裡。

龔旺精神大振,喝聲“閃開了”!聲若炸雷,飛身跳進了馬廄裡。驚是怒,立時揚鬃乍耳“咴咴”暴叫,這聲長嘶,震得人心驚肉跳,耳根子發麻。沒等龔旺近前,這匹馬已前蹄騰空,高高地朝龔旺撲來,它要咬死或踏死這個敢近它廄的壯漢。

圍觀的人見此,都為龔旺捏了把汗。張清已領都過此馬的厲害,喊聲“當心”!就要跳進去相幫。

說時遲,那是快,就在烈馬將要咬上龔旺的瞬間,龔旺閃身打出一掌。只聽“啪”的一聲,烈馬登時一個趔趄,晃了兩晃,沒有倒下。

龔旺嘆口氣,跳出馬廄,對張清道:“將軍,此酒不純,摻水足有二斤!不然,憑我的掌力,那馬早已趴下!再打五斤酒來!”

張清見說,吩咐僕卒速去打酒,要壇封陳釀。

工夫不在,僕卒搬來了一罈上等佳釀。龔旺搬起罈子,咕咚咚一氣喝了個底朝天,連連大叫“好酒”。

龔旺扔掉罈子,再次跳進廄裡。有剛才那一掌,烈馬已知這個壯漢的厲害,這次它已不再撲咬了,而是掉轉屁股,想用蹶子踢死這個花斑虎!

好個龔旺,酒壯英雄膽,見烈馬掉轉屁股,想尥蹶子踢他,來了個“穿花繞樹”,急步繞到馬的一側,飛起一掌,打中腰部。烈馬暴叫一聲,倒在了地上。龔旺趁勢上前,緊按馬頭,麻利熟練地給它套上了籠頭。然後牽出廄柵,飛身躍到馬上,猛抽一鞭,烈馬飛一般竄出都監府……

半個時辰後,龔旺馭馬返回,再看此馬,通身大汗,不住地噴著響鼻,再也沒了剛才的野性。

張清接了,又驚又喜。龔旺道:“將軍,此馬還要再遛它三天三夜,不能停歇,方可完全馴服,能日行一千,夜跑八百。”

張清大喜過望,吩咐擺宴相待,留龔旺在府中遛馬。

寶馬馴服後,張清很是感激。又見龔旺馬上武功也很好,善使飛槍取人,正合自己的選將標準,稟過知府大人,就將龔旺留在身邊,當了副將。

民間故事選集3:鄒淵鄒淵亮藝登雲山

“出林龍”鄒淵和“獨角龍”鄒淵是叔侄倆,家住萊州。鄒潤從小父母雙亡,由叔叔鄒淵撫養長大。

鄒淵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武藝,為了讓侄兒將來有個出息,從小便悉心傳授他武藝。怎奈鄒潤生得愚笨,拳腳棍棒學起來很難。鄒淵困人施教,就讓他習練笨功——金鐘罩。

金鐘罩,有的叫“鐵布衫”,是一項非常難練的硬功夫。學得人不少,學成的卻不多。因為演練中實在太苦了,不咬下幾顆後槽牙是練不成的。開始演練時,用頭頂撞裝有麥子的口袋,再用裝有麥子的小布袋抽打全身,練到一定程度後,麥子換成小米,小米換成玉米,玉米換成石砂,石砂換成鐵塊……

鄒潤憑著驚人的毅力苦練了十年,功夫終於學成。村睥都親眼見過鄒潤練功的情景,那真叫嚇人啊!村西有座關帝廟,這裡就是鄒潤練功的場子。廟樑上懸著一個頭號碌碡,鄒潤後退幾步,就像公牛頂架一樣,飛步照著碌碡撞擊,只聽“砰”的一聲,碌碡悠上廟頂,比砸砧還響。所以《水滸傳》第四十九回介紹他時說:“身材長大,天生一副異相,腦後一個肉瘤,往常但和爭鬥,性起來,一頭撞折澗邊一株松樹,看得人都驚呆了,因此都喚他作‘獨角龍’……”

且說離村十餘里,有座登山,“錦豹子”楊林,聚了一百八十人在這裡佔山為王。

忽一日,本村買賣人鄒青販貨回來,一應車馬貨物被劫上山去。鄒青逃得性命回來,哭求堂弟鄒淵給他想辦法救人討貨。

鄒淵本來就是個熱心腸,再加上同宗同族,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個忙他自然要幫。可是,怎麼個幫法呢?找楊林說情去?自己與他不認識,素無交情,人家豈肯給這個面子!聚人刀兵相見!更是枉然。這幾年官兵斷不了來剿山,然而幾戰幾敗,我等能怎樣?話再說回來,山上還有幾個夥計被押著,一但刀兵相見,這幾人將性命難保,此法萬萬不可!

這可怎麼辦呢?鄒淵腦門拍得“啪啪”響,一時無計可施。

鄒潤練功回來。一見侄兒,鄒淵頓時眼睛一亮,腦子裡跳出了一個奇妙的念頭來:對,就叫鄒潤來唱這臺戲!

當即喚過鄒潤,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鄒潤覺得此計可行,大嘴一咧:“行啊!咱準備準備這就走!”

再說“錦豹子”楊林,劫下了這車貨物後,十分高興,吩咐殺牛宰馬擺宴慶賀。剛要開吃,忽聽山寨門前吵吵囔囔。楊林不知出了什麼事,放下筷子就來觀看。

只見寨門前有三個人正撕撕捋捋地鬧騰呢。其中一個大漢光著膀子,雙手交抱胸前,悶聲悶氣地嚷道:“師傅啊,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找楊大王討車!”

說完,地上一蹲,不動了。

被稱為師傅的大漢手握一柄十八磅大錘,怒氣衝衝地喝道:“你敢不去,我先砸爛你的腦袋!”

這大漢還是蹲著不動地方,又悶聲悶氣地頂了一句:“你就是砸爛了我的腦袋也不去!”

師傅火了,說聲:“我叫你不去!”掄起大錘,照著大漢的腦袋“唔——”,就是一錘。

這一錘力有千斤,隨著一聲爆響,觀看的嘍兵們都嚇壞了。有的“啊呀”一聲,急忙捂上了眼睛,以為腦袋非得開花不可。等他們睜眼一看,只見大漢絲毫無恙!一個個大張著嘴,半天竟然閉不上!

掄錘師傅見一錘沒能砸碎徒弟的腦袋,餘怒未消,衝著另一個小夥子喝道:“我就不信他銅頭鐵臂,拿大刀來!今兒個我非毀了他不可!”

小夥子一聽,急忙跪在地上,央求道:“師傅息怒,求你看在他八十老孃的份兒上,饒了師兄吧……”

師傅二目一瞪,喝道:“混賬!誰讓你為這軟骨頭求情?快去!”

不夥子不敢不聽了,起身拿來一把大刀,地上一跪,又為師兄求起情來:

“師傅啊,求你看在師徒的情分上,讓師兄穿上件衣裳吧,就是砍成兩段,也免得鬧個裸屍鬼!”

師傅答應了。小夥子起身脫掉了自己的褂子,流著眼淚給這位大漢披在了身上。這大漢一副不服氣的勁頭,衝著師傅嚷道:“師傅,你也是個窩囊廢!有本事自己找楊大王去,拿我煞什麼氣!”

師傅一聽,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喝聲“放肆!”手揮大刀,照著大漢的後背就是一刀!

“咔!”這一刀就像砍在石頭上,師傅手中的刀被震飛,“噹啷”掉在地上。

眾人大驚失色,驚得眼珠子半天轉不動!

這扮“師傅”的人就是鄒淵,挨刀砍的,就是鄒潤。另一個小夥子則是鄒淵的徒弟。這“師傅”見一刀沒能砍死“徒弟”,衝著寨門裡的嘍兵說道:“可氣死我了,你們誰來替我砍了這個東西?”圍觀的嘍兵見說,這才緩過神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誰都不敢上前。

楊林在人群裡看得清清楚楚,心裡不由得打起小鼓來。心裡話:打把式看行頭,敲鑼鼓聽聲音。這三人敢來我山寨門前亮藝,決不是一般人!特別是那個挨錘砸刀砍大漢,簡直是金頭鐵臂,更是了得!莫非他就是“獨角龍”鄒潤?鄒家叔侄武藝高強,江湖聞名,我正要結交他們呢!想到這裡,讓嘍兵開了寨門,大步走出來,雙後抱拳,衝著鄒潤說道:“師傅息怒,我就楊林,有話好說,裡面請!”

原來,這就是鄒淵施的“虎門亮藝”之計。他見不能來硬的,這才想出這麼個計策。楊林見鄒家叔侄武功超群,再加上誠心想結交二位好漢,請入山寨後,以禮相待,奉為上賓。酒足飯飽之後,將所劫車輛人馬,盡皆送還,結為摯友。

標籤:民間故事 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