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子部 > 法家

有關法家學派的介紹

法家2.48W

法家代表人物——

有關法家學派的介紹

法家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等人。

主要代表有兩人,一位是李斯(?--公元前208年),戰國時楚人,拜荀子為師;另一位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戰國時韓人,也師從荀子,口吃。

法家著作——

法家的文獻流傳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戰國至漢代間人託管仲之名而編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書》(為商鞅及其後學者的著述合編)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為韓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韓非子》(為韓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

法家大概發展——

早在公元前536年,執政於鄭的子產將刑法鑄在金屬鼎上,公佈於眾,"三月,鄭人鑄刑書"(《左傳·昭公六年》)。之後,李悝在魏國提倡"盡地力之教";吳起在楚國"明法審令";申不害在韓國"內修政教,外應諸侯",都相繼公佈刑法,以及戰國早期,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這些政治家有幾位便是後來的法家先驅者。當時,孔子、孟子為推行儒家的"內聖外王"而奔波於列國終不得展其志時,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則位極人臣,實現著他們富國強兵的夙願。更有齊國名相管仲,曾以最初的法家理念托起了春秋時第一個強大的霸主齊恆公。在從春秋爭霸到秦並六國的過程中,法家學說就政治層面而言,遠較其他各家的影響大。直到西漢景帝時晁錯仍然代表著法家在政治舞臺上施展著影響。西漢武帝尊儒以後,法家的影響逐漸式微,作為嚴格意義上的法家就從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法家政治主張——

法家學說強調"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須遵守的)、"術"(術就是權術,是君王控制駕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勢"(勢就是權勢,包括地位和權利,是君臨臣民的客觀條件)。法家人物對這些各有側重,商君任法,申子用術,慎到重勢,而韓非則結合了法、術、勢,所以說他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權至上以及"三綱"的法家。

由於法家是"因時立法,因事制禮"的,所以,法家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亦有別,如,《管子》提倡社會分工,甚至鼓勵消費(侈靡);而《商君書》主張重農,抑制工商。又如《韓非子》中提倡君主專制;而《管子》中則反對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