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散步》讀後感集合15篇

讀後感1.5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讀後感集合15篇

《散步》讀後感1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作者、妻子、兒子和作者的母親在田野散步。一開始,母親因為身體不好所以不願意出來的,母親此刻老了,並且十分信服兒子的話,就和兒子一齊出來了。沒想到,之後卻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而作者的兒子卻要走趣味的小路,但當作者說要走大路時,母親卻說,還是走小路吧,她走可是去的地方讓兒子揹著她。於是作者背起了母親,妻子背起了自我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著,好像作者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雖然這是一篇看似平淡的短文,卻讓我從中讀出了愛,是作者對母親的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代替的”“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由此我還想到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像作者一樣孝敬父母的人。我們學過《許世友四跪慈母》這篇課文。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當他十三歲那年,因為家境貧窮當看到母親賣妹妹時,他為了親人的命運,給母親下跪,請求母親把么妹留下來。第二跪是:1926年,許世友參加了革命,成了敵人搜捕的主要物件,他們捉不到許世友,就毒打他的母親。他讓母親受到連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難受。第三跪是:許世友看著家裡東西被燒光,僅有兩座草棚,許世友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臨別之際,許世友跪在了地下。為了革命事業,他不能留下來照顧受苦受難的母親,心中滿是愧疚和心痛。從中我們能夠看出許世友對母親深厚的感情。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我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散步》讀後感2

許是午後,初春的鄉間,寒意遮不住滿目繁華。

春色正好,惠風和暢。那濃厚的綠,幾分放肆,幾分張狂。暖陽搖搖欲墜,一片酡紅鋪在田野上,漫散著微光,給零星慵懶的野花鍍上一圈金邊,晃人的眼。

母親許久沒出來了。她如孩子般,微揚起嘴角,幽深的黑瞳,彷彿能望過時間,望過流年。

時光亦是如此,新與舊之間,幾許嫣然,幾許嘆息。

母親老了,她笑靨如花的日子彷彿在昨天,時光從她身邊流過,她如一棵掉光葉子的'樹,風雨裹挾著她的樹葉。但她依舊不緊不慢地走,一如老樹的沉穩。

豐子愷在文章中寫道: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我們的時間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在過去與未來渺茫之間不絕地互相追逐而已。母親因為疾病年邁,被動地失去自己的活力。而現實中有多少人漸漸失去夢想而不自知。英國詩人艾略特曾在詩中寫道:戰勝時間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穿透它。人類中能穿透時間的人,正是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的人。

《散步》讀後感3

我對東京的認識,大概始於曾經轟動一時的《東京愛情故事》。善良陽光的赤木莉香簡直可以算是東京的形象代表,充滿了活力和無限可能。

作為亞洲第一國際化大都市,東京在我印象中應該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人來人往,熱鬧而喧囂的樣子。

然而法國畫家弗洛朗·夏福埃的《東京散步》卻利用彩色鉛筆畫,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且充滿了煙火氣的東京。中國人旅遊有句順口溜,叫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一問啥都不知道。用來調侃很多人出門旅行的時候,往往直奔當地著名景區,拍了照,買買紀念品,就算是到此一遊了。

而我更喜歡《東京散步》這種騎著自行車,帶著摺疊椅,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中走街串巷,放慢節奏去感受、去發現、去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理念和文化氛圍的“慢旅遊”。作者就像一個頑皮的孩童,在他充滿童趣的圖畫中,有東京的俯瞰圖,有各個站的詳細繪圖,有高樓大廈,也有普通住房和小商店,甚至還有各種商品的小標籤和感冒藥!

除了這些,作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小插曲也是讓人忍俊不禁。比如《一個老酒鬼的舞蹈》、《在上野公園發生的小故事》。最最驚心動魄且令人捧腹的是作者因為借用了一輛被盜的自行車而被警察審訊的過程。這個小彩蛋在介紹町屋的時候,就被標準在了地圖上。

看著這些在日本小說中曾經讀到過的地名,比如池袋、落合、代代木原宿、澀谷、上野……雖然從未親臨此處,但是仍然透著難以名狀的親切感。還有那些圍觀作者畫畫的普通市民,會送上飲料和食物表達他們的'熱情好客。

也許一座城市的溫度便是在這樣一些小細節中慢慢體現出來的,這些小細節也在慢慢喚醒遊客的好奇心,由鋼筋水泥所築成的城市才多了由日常生活所滋養出來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慢慢欣賞不一樣的東京吧。

《散步》讀後感4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看到這裡,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說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出了作者對母親的孝順。

種種事蹟都表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著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

我要對天下的兒女說:趁母親還在,好好孝順吧!

《散步》讀後感5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宗白華是五四新文化大潮衝出的新一代學人,早年曾留學歐洲,足跡踏及藝術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過詩集,他本來是個詩人。青年時期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讚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構成了他美學篇章的特色。這個集子裡的文章,最早寫於1920年,最晚作於1979年,實在是宗白華一生關於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麼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教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的態度,直至形成藝術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宗白華曾在集子裡這些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的.欣賞。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他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散步》讀後感6

我看過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故事講述的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出門散步的故事,文章表現出的和諧溫馨,我十分的喜愛。

文章以“我”(莫懷戚)為中心人物,從“我”和母親的關係為主線,選取“散步”這生活的`一角,逐步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係,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始終不厭倦,或許是被文章中那體現出的濃濃親情所感染。讀起來也格外的順暢與親切。

我特別喜歡最後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此來,就是整個世界。”多麼平凡的一句話,卻把世界包括在內了。那是怎樣的一種親情。因為親人,彼此眼中只有對方存在。那又是一幅多麼溫馨的畫面。

這篇文章,有很多語句運用對稱句式,讀起來連貫流暢,富有形式美和聲音美。深深吸引我的,並不是多麼華麗的語句,多麼巧妙的構思。而是文字間流露出的那一股無法言寓的親情。

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是不會忘記它的。

《散步》讀後感7

假如母親是樹,那我就是樹上的果實; 假如母親是鳥,那我就是在鳥巢裡嗷嗷待哺的鳥寶寶;假如母親是海,那我就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魚兒。愛的舉動可以感染每一個人,只要你願意付出關愛,你身邊的世界便會明亮起來。

今天看了一篇課文《散步》。講了一位爸爸和他的妻子,兒子,一同陪身體不好的母親去田野散步。母親老了,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母親希望去平順的大路走走,而兒子卻覺得小路有意思。伴同兒子的時間還久,爸爸決定還是順母親的心意。但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 還是走小路吧,我走不過的地方你就揹著我。“這樣,他們在陽光下,向著那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走去。到了一處,爸爸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了下來,背起了兒子。爸爸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好象爸爸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佛教講”誠愛“,儒家講”兼愛“,基督講”博愛。“此刻,他們的身影構成了一條和諧的音符,一道亮麗又溫馨的風景線。 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一刻,讓我體會到了真正的愛的感覺。我們的生活傾注了父母對我們多少的心血,多少的愛。而我們又該如何回報那份無私的愛,能為父母做些什麼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帶著一顆愛心活著。多關注和關心身邊的人與事。用我們的真誠和關愛打動所有人。用恩情傳播愛意,用愛連線心靈。愛讓我們的真情永存,愛也讓我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的道理。有了愛,我們的世界才會和諧。讓我們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諧的明天。

有愛就有和諧。

《散步》讀後感8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為要完成單位下發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說,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說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於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裡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裡的建築,那裡的飲食,那裡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裡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因為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資訊。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勳老師的音訊節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後、睡前的空餘時間,這檔節目都在陪伴著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著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佈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聖地。

《散步》讀後感9

散步這個名字起的很平常,但它內容卻是不一樣的。

當讀完這篇課文後。我也在想如果奶奶還在世,那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我的奶奶是個慈祥善良,心思細密的人。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想吃雞蛋,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個雞蛋。奶奶每次都給我煮兩個雞蛋,旁邊笑眯眯地看著我吃。經常會說:“沛涵,多吃點,多吃一個雞蛋,就長高一釐米。”那時我每次都聽奶奶的話,多吃一個雞蛋…慢慢的長大了,雞蛋吃膩了,就再也不吃雞蛋了,想一想都不舒服。

過了幾年,爸爸考到了北京來實習,把我和媽媽也帶了過來。沒過多久,奶奶也跟來了,我問奶奶:“奶奶怎麼來了呀?”“現在我的小妞妞在這兒呀。”她笑眯眯地說。在我的印象裡,奶奶總是笑盈盈的。直到…奶奶因為幹活太多了,累倒了。醫生說病的很嚴重,要住院。經過我們的百般勸說,她終於拋開了經濟問題,答應住院。可沒過多久,放學時間她又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您怎麼來了?是奶奶的病好了嗎?”奶奶又是笑盈盈地說:“我的病好了,你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太累了,奶奶總想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你笑眯眯的,蹦蹦跳跳的出來。”被爸媽發現後,又送回到醫院去。走前還不忘對他們說:“早上記得煮粥喝,別因為時間太急了,忘了做老帶孩子出去吃,對身體沒好處。”……

三年前,奶奶實在經不住病魔的襲擊,安詳的走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來給她送行……

如果在夢中,我會夢到奶奶牽著我的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她曾經生活過的村子裡散步。

《散步》讀後感10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個很有啟發的小故事。一隻自作聰明的小狐狸千方百計想要對母雞蘿絲使壞,一路尾隨一路施展它的小聰明!沒想到的是,淡定從容的母雞蘿絲,每一次都巧妙的化解了突發的危機。它藉助釘耙,讓小狐狸撞了個滿天星;巧妙借用農場的草堆困住了小狐狸;還跟默契的小夥伴配合,讓小狐狸的詭計落空,他自己也掉進了水塘裡……這一天,小狐狸可算吃盡了苦頭,所有的小聰明在羅絲的沉著和機智面前都落花流水一敗塗地。

老話說:狐狸最狡猾,可是在這個故事裡,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而母雞蘿絲是智慧的,勇敢的,從容不迫的,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給狐狸有力的反擊,最後安安全全的回到了家。

在生活中也會有許多“狐狸”這樣的人,天賦聰明卻沒好好利用他的聰明,我們應該像母雞蘿絲學習她的勇敢,她的智慧,她的從容,她的.淡定…腳踏實地的做事情而不是投機取巧,用自己的智慧做正確的事…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要和小朋友們友好的相處,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更加的能讓孩子深深地記在心裡,當你遇到困難和危險一定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懂得思考,運動用方法解決難題。

《散步》讀後感11

兒子放學一進家門,就把語文書遞上:媽媽你的作業閱讀了《散步》並寫出讀後感。

我認真的閱讀。文中描寫了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小事情,語言樸實真摯,可是我讀後心裡是沉甸甸的。

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呵呵,到處都是生命的痕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溫馨,恬靜。人到我們這個年紀,已經說是人到中年了,父母健康,孩子活撥茁壯成長,這就是福氣。

作者不是僅僅要告訴我們這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愛就是幸福,愛是模範,愛是責任,愛需要傳遞。簡簡單單的文字就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就這樣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我不語,深深感受作者在文字裡的`心意。

我的父母把我扶養成人,我來養育我的孩子,教育他成長成人,把愛的接力棒一棒棒傳下去,我就是他的模範。我父母,我孩子,我,我愛人,想到他們心中會泛起一陣陣柔情來消融初讀此文的沉重。我們大家在一起,手牽手,肩並肩,只要我們在一起,生活就是美好的,生命就是完幸福的。我的世界就是完整的。

感謝生命,讓我和我的親人在一起,攜手並肩傳遞愛。

《散步》讀後感12

作為母親的兒子,我認為孝,才是對母親培養我多年辛苦的回。像文中提到的,“多年來母親如散步一般,一步一步的把他養大,也一步一步的變老,而他是一步一步的長大成人。如今,母親老了,需要有人替代她的位置,那就是兒子。他必須要向母親當初對他那樣對待母親,甚至還好。作者在這一點做得很好。他盼望母親能多活一個春天、盼望母親開心的笑、盼望母子幸福、快樂 …… ”

當孫子要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時,作者毅然決定委屈兒子,意志堅定地說:“走大路。”如果換作我,我也會這樣說。因為母親對我的`愛多過任何人,我當然想母親在有生之年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讓她多一些選擇、快樂、欣慰。但似乎微不足道,但在我與母親心中,就像很深很深的無底洞。可母親卻照著孫的話做了,這很令我們思考。因母親依然還是那樣仁慈。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家庭幸福等於孝!

《散步》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一篇散文,題目叫《散步》,是龍應臺寫的。

這篇散文寫了龍應臺和她的好友家萱,為了使她們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安心,分別製造了“銀行證明”和大字海報。這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的親人。

我曾經有一位老太。她是我媽媽的奶奶。老太活了86歲,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是在老人院裡度過的'。

我的父母不像龍應臺有那麼多時間可以陪著她的母親,所以,就讓外婆請了一個保姆過來照顧老太。可是保姆讓老太看不上,老太要求住到老人院裡去。在老人院住了一段時間,在我們去看她的時候,她又開始要求回家住。據爸爸說,當時他們大人覺得老太只是一時的想法,因為當初就是她自己提出要住老人院的。於是,大人們就沒理會老太的哀求,以“最近很忙”為藉口,回絕了她。

我們走後,又在門口偷看。只見老太在視窗高喊:“三輪車!快把我送回家!”這聲音聽起來讓人十分不忍。但估計最近大人們真的很忙,於是我們就走了。但不知道,這竟是永遠的訣別!

又過了幾日,老太就這樣在老人院去世了。這讓我們追悔莫及,媽媽說這是她永遠的遺憾。我覺得,應該趁老人活著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孝順一點。不管怎樣,這次老太的事情,給了我們一個教訓。我們家的老人只剩下奶奶和外婆了,一定要對她們好一點。

老人雖然老了,可是還會想著為下一代多幹些事;而我們還年輕,就更應該為老人多做些事。烏鴉還會反哺,何況我們呢?龍應臺能細緻入微體貼老人,我們應該也能夠。

《散步》讀後感14

《散步》這篇課文所講的是莫懷戚和母親,妻子、兒子一家四口散步的生活瑣事,內容好像比較淺,但仔細品味,便能感覺到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的親情,滋潤的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溫暖的家,讓我們的心靈彷彿受到了一條暖流的衝擊,暖了心田。

莫懷戚,現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詩禮人家》《經典關係》,小說集有《大律師現實錄》等。這篇文章寫於1985年,作者的父親剛剛去世,照顧了作者父親多年的母親好像一下給抽掉了生活目標,變得沒有精神,沒有了以前的狀態了。作者學醫的弟弟告訴他,母親這是得了喪偶綜合症了,這時候,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於是便有了作者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卻透露著孝與親情的日常瑣事。

文中寫到“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作者在寫這篇文章後20年曾解釋過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看起來當然是講尊老又愛細,其實我骨子裡是想寫生命。”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而田野上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這很難不讓讀者的.心裡想起“生命”。

“我”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承托起了一個溫暖的家。“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那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是決定分岐結果的人,也是一家人最信任的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穩地撐起了整個世界。

文章已經結尾,而我的心卻仍然被震憾著。初讀文章,彷彿只是一篇普通的日記,但深讀文章,才發現作者不僅做到了“一言可傳神,無言亦傳神”,還處處透露著生命和親情,寫出了生命延續的真諦。讓我們像作者學習,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記錄下來吧!

《散步》讀後感15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家人散步的事,內容好比較淺,但仔細品味,會感覺到正是這平常生活中流淌著的親情,滋潤著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溫暖的家。

文中多次提到我背起我的母親,然後我的妻子背起我的兒子,這兩種情況都是母子倆,寫小時候媽媽揹我、照顧我,等我長大後該我背媽媽、照顧媽媽了。也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

從今天的春天來得太遲了和以後,我能體會到在這個冬天,很多老人都沒有挺住,就去世了。然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就是我的母親在度過冬天時,忍受到了痛苦,受盡了折磨。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作者的母親有可能在這個寒冬挺不住了,也有可能在下下個寒冬挺不住了。母親很有可能隨時離開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去多陪她。

當母親老了,沒有力氣了,早已習慣聽從她的兒子。她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的父親,妻子也總是聽她的。寫出了父親就是一家之主,相當於家人圍著他轉。他背上他母親加上妻子背上兒子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也被文中那個溫馨的家庭所打動!我希望在生活中能擁有更多更多這樣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