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

讀後感2.21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1

曲終掩卷,蕩氣迴腸。心像是蓄了雨的雲,輕輕一擠,便會淚雨滂沱。倉央嘉措說:“這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與你相遇。” 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縱使最後的結局,你我陰陽相隔,縱使最後的愛情化成一場悲劇,我依稀記得初見時,你美好的容顏 ······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穆斯林的葬禮》通過塑造的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融合;展現了穆斯林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心路歷程;詮釋了人生的真諦、愛情的真諦;讀罷彷彿讓人在這場悲劇中接受了一場聖潔的洗禮。

“悲傷逆流成河”,用這句話概括這部五十萬餘字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再合適不過了。它如同一部憂傷的畫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玉器世家由盛 轉衰的悲劇,一個父輩韓子奇與樑冰玉對真愛的執著卻敗給了紅顏俗世的悲劇,一個子輩韓天星與容桂芳因為門戶阻礙而使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劇,更有本書主人公韓新月與楚雁潮的還原了愛情本來面目的的感情卻敗給了殘酷命運的悲劇。這些都恰如安意如說過的那樣:“我們的情感一直是纏綿深重的,好像作繭自縛的蛾,將自己和對方深深纏繞,一代一代人,前赴後繼。”縱使人定勝天,在死亡面前,一切偉大都渺小到不堪一擊。

本書主人公韓新月和她的老師楚雁潮的愛情之路一路艱辛。艱難感動,幸福並且疼痛。他們頂著“師生戀”的輿論壓力,冒著“回族人不能與漢人通婚”的宗教階級,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楚雁潮在我看來十個內心極苦的人,新月縱然還是個孩子,一切責備之詞都會只針對他,壓向他。一個人不哭,不是因為他不悲傷,或許是他學會了偽裝,偽裝起自己的一切痛苦與眼淚,習慣性地去堅強。他要成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傘,一把遮風避雨的傘,讓新月的世界裡只有溫暖。但命運,萬惡的命運卻又給這個苦命的人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就是命運。曾經做過一道選擇題“機會和命運,你會選擇哪個?”現在的我會毅然決然的選擇命運,不是對命運的苟且與屈服,是命運的力量,真的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大得多。

韓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讓人如沐春風。這個純潔的女孩毫無心機,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期而至的愛情讓青澀的她措手不及,但作為新時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這份真愛。在外人看來衣食無憂的她同樣壓抑著內心各種的痛楚。看似和睦實則危及潛伏的家庭,迷離的身世,還有疾病都這位少女承受這本不該她這個年齡承受的一切。是的,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張愛玲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不僅僅是對紅顏俗世的感悟,更是對宿命的妥協。這世界上眼淚太多,你不會懂得。新月,她盼望著天明,她在天明時死去,這是一個怎樣的悲劇。活在今天,活在當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後。我們習以為常的庸常生活也總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時候給人一個恰倒好處的擁抱,告訴我們活著這件事並不總是那麼艱辛。我們總是害怕歲月,卻不知道活著是多麼可喜,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為自己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

回首過往,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去總是比現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兩個初次見面的年輕人,用英語交談,她笑靨如花,他溫爾儒雅,未名湖畔見證了那份初見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2

有段時間不讀這類的作品,我通常喜歡把文字分類。簡單的、沉重的、激勵的、消沉的……這本書是被我化為沉重的一類,我不大觸控這一類,情緒難以平靜。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友人推薦我看這本書。不明白什麼原因一向拖到這天。當翻開這本書,讀過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讀了三天,這天早上最後淚眼婆娑的結束了這部作品。但是一向到下午我仍迴旋在故事當中,感受著一個個主人公的生與死,愛與恨。

回族女作家霍達用玉和月兩條鮮明的主線,以獨特的結構闡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杯具。當看到書的題目時,我認定這是個杯具,葬禮,從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書中的葬禮不僅僅僅是生命的結束,還埋葬了漢人與回回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感情。感情在那個年代,穿但是倫理、世俗和信仰的鴻溝,杯具一個接一個的產生。無論你愛的多麼執著,那麼激烈。我不禁為美麗而聰穎的新月和才華橫溢的楚老師惋惜,也為玉兒和韓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筆法也令人佩服,該書以玉和月為主線,自然也少不了對他們的描述。玉給人以純潔、靈氣的感覺,月給人以恬靜、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遠的。故成就瞭如此讓人回味、清美憂傷的作品。

記得上學的時候寫讀後感通常是把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拿出來評論一大段。我不明白真正的讀後感是不是該那樣,那時是為了完成任務湊齊字數。如今不會去在意那些,真正對穆斯林的葬禮有興趣的人會親自去領會其中的意境的。何須咀嚼別人品嚐過的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3

其實,我並不會寫讀後感。只是,為了擺脫這枯燥無味的假期而信手由韁的發發感慨,以減輕這種自然而然的鬱悶之情罷了。

記得看這本書時,正逢我出水痘而悶在房子裡,一邊是拿著鏡子看著臉上的水痘慢慢的消失,心裡感覺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欣喜和期盼;另一邊是由於好幾天沒有出過房門,沒有晒過太陽,一種無形的壓抑伴隨左右。好想出去兜兜風,嗅嗅陽光的味道和花草的清香,但我不能,我只能披著衣服,靜靜地站在視窗默默凝望遠方,在這種活動以外的時間,我看《穆斯林的葬禮》。

回想一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帶給我什麼?是在為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而惋惜?還是在為韓子奇在婚姻上的懦弱而痛心呢?我不知道,冥冥之中,我總覺得霍達帶給了我一些很現實的東西。

在書中,我第一次瞭解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禮節。當然,這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葬禮的儀式。樑亦清死了,韓新月死了,“姑媽”死了,韓子奇死了,這些人的離去,怎能不使我對“葬禮”記憶深刻呢?雖然我曾經為他們傷感過,痛惜過,感慨過,流淚過,但它也帶給了我許多的思索。

也許此時,此年齡,信口開河的談論愛情似乎讓人感覺到我的稚嫩與單純。但它卻使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愛情才會幸福”?那些因為憐憫、因為同情、因為感恩而形成的婚姻是否存在真愛呢?為什麼愛情在世俗、在民族差異、在宗教信仰面前竟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呢?我想誰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卻又權利去尋找自己的愛情。也許是因為生活,生活讓我們改變了太多。是生活讓愛情變成了婚姻,由婚姻組成了家庭,但也是因為生活,讓大多數人在壓力下湊合著過日子。我太年輕,不懂得什麼是真愛,在現實中,人總是要生活,這也許就是韓子奇為什麼割捨樑冰魚兒回到與樑君璧組成的家庭中的原因吧。

好了,寫到這,我無法再寫下去了。因為我沒有什麼更深的理解或有什麼能讓人引起思考的感慨。我看完《穆斯林的葬禮》的收穫是我還想再看一遍,至於這美其名曰的讀後感,權當我個人在這濃厚的氛圍中呼吸一點別的空氣,至於其他的意義,我覺得很寥寥,只是希望看到此文的人別見笑,本人就倍感欣慰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4

看到書的題目時,我的心中便預測了故事的悲慘結局,只是沒想到竟如此的催人淚下。令我吃驚的是這位回族作家霍達描寫的第一部成功地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描繪了一個穆斯林玉器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一條有韓子奇為主線,講述了他與玉為伴的一生,另一條則是由韓新月為輔線講述了她與北大青年教師楚雁潮的悽美的愛情悲劇。從她的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她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看這本書如同進入一個封閉的世界,百事不侵。

初讀之前,我對穆斯林瞭解甚少,只知道回族不吃豬肉,戴著一頂醫務室似的白帽。在讀期間,我深深地被霍達女士獨具匠心描寫的情節所動,甚至我彷彿置身其中。半夜時分,倦意不知不覺的到來,我依然愛不釋手,實在看不下去才就此罷休。我感慨穆斯林的文化信仰之高,欽佩穆斯林人民在中國留下足跡的智慧,然而更令我魂牽夢繞的是韓子奇一家的曲折情感和其女韓新月與楚雁潮的艱難的愛情。合上最後一頁時,我閉目遐想,心中出現了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更是命運的長河。

一個青年女作家竟能將人物的形象,感情世界和環境描繪的如此淋漓盡致,就如同眼前上演了一幕幕的動景,使我無法為外面世界的事分心,著實值得我敬仰。書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讓我意識到韓子奇強大的意志力,在《玉殤》一章中韓子奇的師傅樑亦清完成作品時突然猝死,導致家破人亡,韓子奇便懷著師傅的遺願改投仇人門下,過著艱苦的寄人籬下的生活,每天吃糠咽菜如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般發奮圖強,使自己的雙翼一日日豐滿,終於他抓住機會脫離並繼承了其師衣缽。我結合著自己思考著這是他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次磨練,後來他在生意場上游刃有餘一舉奪下玉王的稱號。若不是強大的意志力驅使著他,至今可能還是為他人默默無聞拉梨的小奇子。

現實使他嘗過非人人都有過的經歷,從而成為人人皆知的玉器大師,誰的人生會平平淡淡?在我看來誰具有強大的.意志力,並敢於堅持,成功的黎明才會眷顧他昨日夕陽留下的腳步。在《玉遊》中韓子奇為躲避二戰逃亡歐洲,期間與妻妹生死相依互生情愫,新月的降世打破了北平一家的寧靜。法西斯滅亡了,韓子奇回到了久逢重別的北平,新月隨著二人來到陌生的家,卻受到媽媽(姨母)的冷視和不公平對待。那時的我敏感覺得孩子不應該受到上一輩的恩怨,還好的是韓子奇把新月當成了他餘後的全部,哥哥天星十分的愛護妹妹,讓妹妹平安快樂的長大成人。在《月落》中,新月的命運一下子從美好跌到了深淵,這讓我的心情變得緊張不安起來。新月考到北大,遇見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人,她的班主任雁潮。在二人相處期間,他感受到了這個姑娘心靈的純潔,為人樸素,善解人意,主要和他的理想相契合,於是默默的關注著她,所謂日久生情,但他將他的情感不如說愛情隱藏在他心裡,不敢跨越師生之情之上,知道她生病即將離世之前才吐露心聲。我同情她,不,同情這個詞是對她的侮辱。

我痛恨天公如此不公,讓才華橫溢的少女變成病房中的病人任由手術器具去折磨她,不知病魔何時將她帶離這個世界。與此同時,我敬佩楚雁潮對她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我又埋怨他不能真實的表達他的情感。總之,不管如何,新月的人生後路雖悲涼卻又獲得了生命盡頭的完美,她得到了楚雁潮的愛情,正是短短的,緩緩來遲的愛情讓新月重新點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和鼓勵。我不想說,新月還是離開了我們。樑君璧深受古代封建禮教的束縛,遵守漢回不通婚的規定,阻礙著兩人真摯的愛情發展,在作者筆下的樑君璧的形象十分深刻,可以說是高貴的潑婦卻不失華貴。她和韓子奇是在患難情況下成為夫妻,她絕對不懂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就像火一樣,不論是那熊熊燃燒的煤塊還是樹枝,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芒!她和楚雁潮的愛情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他們愛的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現實中的人們很少有這樣精緻純潔的愛情,大雁如此,人何以堪。韓子奇和新月的父女之情抒發的精韌至微,撼天動地,最後思念成疾,逝去我認為《穆斯林的葬禮》從悲劇美的角度達到了一定完美的程度,甚至現在讀完仍然不釋於懷就因為它具有悲劇美的感化力。

我讀過莎士比亞的悲劇,也領略過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更欣賞霍達的這種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在感到悲傷的同時,又能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美。總之,我向這位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讓我有幸讀到它,去了解穆斯林的方方面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5

穆斯林的葬禮架構倒很巨集大巨集大,一個穆斯林玉器世家三代人六十年來的坎坷浮沉,穿插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還算是是一部波瀾壯闊。但是我感覺裡邊關於人物的描寫不是特別豐滿。韓子奇如何靠智商和情商發家寫的並不多,還有就是韓天星他小時候是一個愛騎大馬的孩子,長大後變成那個樣子的。也並沒有太多交代。還有就是楚雁潮在新月臨死前的那些話我感覺有點不真實啊,可能太純情了吧。

我個人感覺裡邊構造最豐滿的人物是韓太太,她雖然算是一個反面人物,但是我認為她不是一個壞人。她的行為,語言心理之類的挺符合邏輯的。對於韓子奇和韓冰玉結合我只能說應該合情理吧,畢竟他們經歷了戰爭。

當然也有好的,例如玉的知識,還有裡邊體現的很少的`穆斯林的文化,他裡邊寫了三場葬禮。但是我感覺這本書可惜了這麼巨集大的背景和這麼有氣勢的書名了,和我之前看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單薄了一些。

書裡一直強調穆斯林回族的規矩習俗,但是感覺這不是主線,好像若有若無。我覺得這書主要是講穆斯林背景下的矛盾與衝突,衝突最多。新月和楚、冰玉和君璧、冰玉和洋人的兒子、韓子奇和冰玉君璧、蒲壽昌和博雅齋。

諷刺更多吧,穆斯林的規矩那麼多,他們都是虔誠的信徒。雖然不想打破規矩還是讓規矩面目全非。這裡面有無奈和心酸,也有動盪的背景的束縛。反過來一想也說得通,如果不是在穆斯林背景下,好多事情順理成章。

我想不通最後冰玉為什麼要回來,帶著希望見自己想見的人還是終於要勇敢面對還是始終放不下親人?到最後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還是什麼?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6

上學期看了《穆斯林的葬禮》,故事內容大概是: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璧,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在倫敦亨特之子奧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冰玉在孤獨,思鄉的情況下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而哥哥也因母親的心計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學,當發現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裡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樑君璧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 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作者給全書設定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本書,有著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著濃厚的宗教氣息,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是一群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溫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裡?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巨集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悲劇,作為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著更深的瞭解,啟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7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我也已讀過兩遍,第一遍是在大二的時候,沒看幾頁就被它迷住了,廢寢忘食地用了三天時間將其看完,真是一部好書呀,讓我第一次接觸了穆斯林的生活一些常識,以及有關玉的製作的專業知識,在我看來,只有專業的琢玉工匠才能如此精確的描述玉的林林總總,令我不得不驚歎與作者的敬業與專注。第二次讀就在今年春節前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此次有了更深的感悟,隨著故事的發展,人喜吾亦喜,人悲吾亦哀。我也隨著故事的情節和作者一樣流下了不少淚花。

該書描寫了一個兩代人的愛情悲劇,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雖然表面看來是那麼的協調、平靜。悲劇是誰造成的?誰都沒有錯!只能說是造化弄人,命運不濟呀!韓子奇是苦的,他有愛卻不能愛,整個下半生都生活在妻子樑君壁的很與不饒恕之中;但樑君壁錯了嗎?不,她亦痛苦,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本民族不可饒恕的罪惡,卻不能痛快的解決,因為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丈夫,奇哥哥,一邊是自己的親妹妹,玉兒,更何況他們竟然還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我們能理解,她對新月那複雜的情感,恨並愛著,折磨了丈夫、女兒,也折磨了自己;樑冰玉也是痛苦的,找到了真愛卻不能在一起,她背叛了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姐姐,與姐夫產生了感情,生下了女兒,卻不能給她母愛,只有痛苦地離開;韓天星是痛苦的,與他真心相愛的戀人,暗地裡被他親愛的母親拆散了,等到他知道真相時,又能怎樣呢?他不能戰勝命運的安排,因為他的`妻子——那個深愛他的女人,就要為他生產了;韓新月也是痛苦的,她多麼想多麼想得到母愛呀!卻從來不能理解母親為什麼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母親?還要承受自己親生父母所留下的苦果。當她遇到了一個與她至死相愛的人——楚雁潮時,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卻擺在了他們頭上,在世俗與宗教的阻撓下,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因為楚雁潮不是一個穆斯林。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這種不可能的妥協,作者只能是安排他們天地相隔。

讀完這個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同情與無奈之中。真想去質問作者,為什麼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卻又無法去責怪誰?真是有種窒息的感覺,讓人無從去發洩,即便時隔多日,今天提筆寫讀後感還是無法釋懷,真想跑到無人的曠野,去大叫一番,些許會舒服一些!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8

《穆斯林的葬禮》我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覺得這本書一定是在講葬禮有關的,結果葬禮這個詞就沒出現過幾次。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韓子奇,由他引出了樑冰玉,樑君璧等人。韓子奇他來到樑亦清身邊時他才十幾歲,他因為打碎了樑亦清的玉碗,他為了賠償所以留下了。當他和師傅完成《鄭和下西洋》這件玉雕後,樑亦清卻“無常”了。之後蒲老闆向韓子奇討回他師傅生前問蒲老闆借的錢,韓子奇為了幫師傅還債就和蒲老闆走了,自那時起樑君璧就和韓子奇反目成仇,在鋪老闆那他認識了沙蒙?亨特,在他的幫助下韓子奇回到了博雅宅後向樑君璧說明了情況,這時樑君璧才知道韓子奇當時的苦衷,之後便與韓子奇結了婚,之後便有了天星。韓子奇重振“奇珍齋”不久,就舉行了“覽玉盛會”韓子奇也因此獲得了“玉王”的稱號。幾個月後日本人打進了中國,沙蒙?亨特准備回英國,韓子奇和樑冰玉也隨著他去了,在英國樑冰玉考上了牛津大學在那也得到了沙蒙?亨特家人的熱情款待可是好景不長,納粹派飛機來攻打英國,他們全都躲進了地下室,之後韓子奇和樑冰玉也有了星月,這使韓子奇不敢回去了。她鼓起勇氣回到家中,遭到了璧兒的破口大罵,之後樑冰玉帶著新月回來璧兒看了更火,玉兒不願被璧兒罵就撇下新月自己一個人走了,幾十年後他又回到了“博雅”宅,結果誰都看不到了。

在這本書中具有雙性的人就是韓子奇。在一開始,樑亦清為了雕琢一件《鄭和航海圖》,將生命作為代價。這個時候,韓子奇為了感謝樑亦清的收留之恩,為了師父未竟的事業,他韓子奇什麼都豁出去了,於是毅然走進了蒲老闆家的大門。這該要何等的勇氣!然而在後來,隨著玉兒與韓子奇的關係,當韓子奇從英國回來時,以前那個正義剛強的韓子奇好象也在戰爭中死去了,代替而起的則是一個在妻子面前低聲下氣、忍氣吞聲的韓子奇。所以我認為,韓子奇應該是包容了懦弱的剛強,因為在一開始他是剛強的,充滿鬥志的,然而從英國回來後卻變成了另外一個懦弱的韓子奇,所以他也就成為了那個最有雙面性的人。

書中最最讓人揪心的.是楚雁潮為新月試坑的那一段,他用手掌將穹頂和三面牆壁抹平,把那些坑坑窪窪都抹平;他仔細的撫摸著地面,把土塊和石子都撿走,把碎土鋪平,按實,不能有任何一點兒坎坷影響新月的安息。從這一段中我看到了楚雁潮對新月的死感到遺憾,因為他沒有在新月生前見她最後一面,對新月的不捨。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些美好的東西甚至可以超越種族和宗教,幻想總是美好的,可現實總是殘酷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9

玉損、玉殘、玉碎,一條玉的歷史長河,承載著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初讀此書,只記得被楚雁潮對韓新月的那份真情感動得不能自已,再讀此書,又多了幾份思考與感悟。

樑亦清,沉著穩重,對玉的熱愛超越了所有,讓他甘願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玉,沿著玉的長河去追尋內心向往的生活,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才讓他在名與利的誘惑中不至於迷失自我。他本可以借一技之長去追逐名與利,卻身處鬧市心自寧,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意境。他因鄭和與他同是回族人而答應制作鄭和下西洋的雕塑卻不計回報,體現了他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更體現了他對信仰的那份執念與尊敬。他為玉而生,為玉而亡,將畢生心血寄託於那件鄭和下西洋的工藝品上,卻未曾料到落得玉亡人亡,但在我看來他是光榮的,他將一生獻給自己所喜愛之事,是幸福的,他的一生是值得讚揚的,是值得被尊敬的。

此書中經常提及韓新月和她"母親"樑君璧的關係不和,她百般阻撓楚雁潮和韓新月的愛情。有讀者可能會因此而討厭樑君璧,會責備她對韓新月的冷若冰霜,冷言冷語。但在我看來,她能將韓新月撫養成人已經仁至義盡,畢竟新月是她丈夫和她妹妹的女兒,每每看到新月,都會想起丈夫和妹妹的背叛,都會讓她內心備受折磨,叫她怎能對新月微笑以對呢?她之所以反對楚雁潮和韓新月之間的事,也是因為她是一個從小深受宗教信仰影響的人,她無法接受回漢通婚,所以拒絕了楚雁潮對韓新月的追求,這也讓楚雁潮和韓新月的愛情之路更波折。

本書的男主人公,樑亦清的接班人,是一個性格較為豐滿的人物,讀完此書後,對他既有愛又有恨。愛是因為他對韓新月那份無私的愛能讓韓新月彌補一部分缺乏母愛的痛,也是因為他的保護與寵愛,才讓韓新月生活得無憂無慮。也感謝他對韓新月教育的支援,才讓新月在大學收穫了老師對她無私的照料與關愛。恨是因為他追名逐利、勾心鬥角,更恨的是他從小就欺騙了收養他、教育他的那個去麥加朝覲的聖人,這不僅是對身邊人的欺騙,更是對自己內心的欺騙,是對信仰的欺騙。揹負一生的謊言也讓他的一生充滿坎坷。在臨死前的'坦白,雖讓他放下了一生的重擔,但他的內心是充滿了恐懼和擔憂的,他希望妻子能原諒他、理解他,怕妻子會因此怨恨他,他也怕他去世後沒人能像他那樣細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女兒新月了。他死前精神上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生理痛苦。他與他師父樑亦清相反,樑亦清雖生前過得清貧平凡,死後卻無怨無憾,受人尊敬,而韓子奇生前勾心鬥角,享盡繁華,但卻揹負著恐懼與遺憾而亡。對比兩人的一生,我們更需要的是樑亦清那般平靜淡雅之心,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

讓我久久都無法釋懷,也是本書最悲情的是楚雁潮與韓新月悽楚唯美的愛情。韓新月,名如其人,她純潔善良,乖巧樂觀,她本該幸福地過完一生,卻揹負著常人無法接受的悲痛。她在最美的年紀離去本就令人心痛,卻還要在生前接受病痛的折磨,新月之死使我悲痛入骨。在新月短暫的一生中,她極其渴望母愛,卻無法如願以償,在死前都未能見她親生母親一面。新月一生都無法理解她"母親"為何一直對她那麼冷漠,她一直努力討她母親歡心,乖巧上進,她一直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卻在死後都不知道她喊了十幾年的媽媽是她親生母親的姐姐,一直苛求自身卻遺憾終身。

月明、月暗、月落是新月一生的寫照,她無法得到的母愛由她父親和老師來彌補。在去世的前一晚,新月躺在病床上盼天明,盼她心心念唸的楚老師,在沒看到楚老師前,她一遍遍地告訴自己不能睡,一遍遍地問天亮了嗎,可以想象到當時新月內心的煎熬與無助,天漸漸亮了,她也漸漸變得虛弱,我描述不出新月去世時的那種悲痛,只記得自己的心像被人揪著,喘不過氣。在黎明破曉前,在她心心念念之人到來前一刻,她永遠地閉上了眼,黑夜終將新月掩埋。楚雁潮看著再也無法睜開眼看自己一眼的新月,他怨恨他自己為什麼要離開新月,為什麼不在新月最痛苦的時候陪著她,在那一刻,他的世界崩塌了。他用心守護著新月,新月離去,他的心也不再完整。

新月走了,楚雁潮就什麼也沒有了,有的只是他與新月的甜蜜回憶。未名湖畔的心靈交流,不言而和的兩顆年輕的心,深情表白以及無私的愛與照顧,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更讓人感動至深的是在韓新月離去後,楚雁潮在她墳前深情演繹"梁祝",敢問世間還有哪種痛能超越陰陽相隔之痛。我覺得他們的愛情打破了宗教信仰的束縛,跨越了種種阻礙,雖最後陰陽兩相隔,但他們的心、他們的靈魂卻緊緊地綁在一起。梁山伯與祝英臺,生前無法在一起,死後變成蝴蝶雙飛雙落不也是一種幸福嗎。年齡、宗教、種族等都無法分離兩顆融為一體的心。

楚雁潮以曲寄情,日日月月年年陪伴著新月。我想我現在很幸福,我所愛之人和愛我的人都在我身邊,我不再奢求其他,我要用我一生去陪伴去珍惜身邊每一個人,不讓自己悔憾。

最純潔的夢想,最動人的愛情,最悲慼的命運。一本書,道盡三代人六十年的心路歷程,教會我的不只是像樑亦清那般寧靜處事,更讓我體驗到了人間至善至美的愛情、親情與友情,教會我珍惜身邊愛我之人和我愛之人。我們無法預測明天,但請珍惜今天。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10

禁不住友人的強烈推薦,終於翻開《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過去的和現在的,兩條主線並行描述,到最終匯合,揭開所有的謎底,感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讀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別說情節扣人心絃,果然是本好書呀。

再說說劇中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所以看的過程,心情略顯沉重。

最大的悲劇人物是碧兒,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嚴格恪守著穆斯林的教規。早年喪父,為了家業,嫁給了父親的徒弟韓子奇,碧兒不懂愛情,她認為教規最大,祖業最大,但是現實生活卻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因為時事的變遷,韓子奇娶了玉兒,並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邊,時刻提醒著她曾經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畢竟是胞妹的孩子,有著同樣的血脈,既愛又恨,複雜的情感,令新月對這個媽媽時常琢磨不定。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卻原來嫁給了一個漢人。她最在意的兒子天星,因為她的從中作梗,拆散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鴛鴦,非但沒有得到兒子的愛,卻只有兒子的怨恨。胞妹玉兒,因為她的不寬容,遠走他鄉,唯一的親人從此天涯兩隔。祖業“奇珍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裡——她不僅自己不幸,也給別人製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節的起因,一切因她展開。玉兒的遠走他鄉;天星沒有娶到真愛;當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孫得以抄家,抄走了韓子奇的畢生收藏,致韓子奇抱憾離開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隨著新月的離去成為最大的遺憾,令人唏噓不止。

韓子奇,天生對玉有著不解之緣,他的人生追求是玉。生活所迫,他誤打誤撞,跟隨了穆斯林教徒吐羅耶定,本以為人生所求,就是前往麥加朝覲,但是自從他在“奇珍齋”見到美輪美奐的玉器,他突然意識到,玉才是他的追求,他的生命。他為玉生,為玉死,只可嘆生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新月,是書中的亮點,她是愛情的結晶,本來也將有一段浪漫動人的愛情,但是從她的出生,註定了悲劇的角色,即使有著清新可人的形象,聰慧敏捷的頭腦和善良溫柔的性情,也沒能抵抗命運的安排。

玉兒,是所有角色中最讓人感到輕鬆的,比碧兒有文化、更多情,比韓子奇更勇敢,比新月能抗爭。她不隨波逐流,努力把握命運,雖然在感情上,屢受打擊,但是她沒有灰心放棄,反而更加勇敢地追求真愛,自愛、自尊、自立讓她活得比其他角色更充實、更成功!雖然她也經歷了早年喪父、中年無奈拋夫別女、晚年痛失愛女,但是她努力了,應該沒有遺憾了。

這本書圍繞穆斯林和玉展開故事情節,所有人物因對這兩個方面的追求或悲或喜,諸多的悲劇令我懷疑,是怪對信仰太執著?還是怪世態動盪,個人太渺小,相對國家的命運,根本無力掙脫。

我能理解穆斯林教徒一生傾其所有,只為到麥加朝覲,哪怕乞討著一路走過去,以成就其人生的輝煌時刻。他們內心只有,在外人看,也許他們窮困潦倒,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很富有。對信仰絕對的虔誠,內心是平靜的、祥和的、坦然的.。

大多數的人是遊離於信仰與現實之間的,所以造成許多精神上的苦痛,除了吐羅耶定,其他角色都是悲情的。信仰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處理不好,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困擾。

個人認為,人活著只為“體驗”和“體現”。“體驗”是指,雖然人的結局都是一樣,但是活的過程千差萬別,體驗越多,過程越精彩,才不枉此生;“體現”是指個人價值的體現,“體驗”是自己的事,但是人畢竟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在自我“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儘自己的力量助人,影響環境、改變環境,造福更多的人,不圖流芳千古,只為造福子孫,推動人類文明的程序。這種“體現”可大可小,依個人的能力,盡力而為。

人生不過如此!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11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看過了電影知道了情節所以看的比較快。只是感覺三代人的感情交雜,不是那個時代的話可能會是另一種情景。作者給全書設定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玉器樑是一個本本分分的琢玉高手,在他接受制作鄭和下西洋製作時,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鄭和也是回民,看出了他的愛族精神。而徒弟韓子奇是個有抱負的人他在看到別人用自己的勞動賺的很大差額的時候,能夠下定決心一爭高下。同時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為師父為自己報了仇。

其實我對於回民並不陌生,在我生活的市裡就有很多回民,還有清真寺。他們對我的感覺就是愛乾淨,不吃豬肉,頭上戴一個白色的帽子。還有就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清真寺禮拜,我並沒有機會去看一看,因為我的.回族同學告訴我,不是回民的不得進入大殿。還有比較讓我向往的是他們做的羊肉,羊湯,各種爆炒羊肉等等。他們很信仰真主安拉,感覺就像崇拜一樣。他們不能讓我理解的是對於回漢通婚的問題上。書裡也暗示了不可以跟漢人結婚。現實中,我跟回族同學交往中得知,他們不成文的規定是回族男子可以娶漢族的女子。可是漢族的男子要是娶回族的女子會有很大的阻礙,要經過很多的繁瑣禮儀才可以。

整本書來看,這是一個悲劇,一個三代人的悲劇。這樣的愛情悲劇相互獨立可是又同時錯綜複雜環環相扣。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12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起義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鑑賞的一本好書.

在這本書裡,你會找到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最終歸結到了一齊,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裡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裡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是那樣地微弱,以至於產生了誰也不想看見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理解這樣的家庭。

穆斯林,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名詞。而在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奇怪的儀式。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祕感。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把我引入了他的圈套,我在這穆斯林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感情故事裡;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後,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於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流浪,在書裡最終以葬禮為終點。或許誰也不明白,葬禮的哀歌究竟為誰而唱,為誰而息?

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衚衕。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註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絡在一齊,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仍在積聚起更多的恨來。我是十分同情新月的,但我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就像我們的某些時代一樣,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卻由此而來。我在韓子奇說要投向仇人的時候就聞見了哀歌的味道;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我已經為這生命的哀歌而流淚了。從頭到尾,我捧著書,我一向有一種想哭的衝動,我真的好久好久沒有這樣被一本書感動了。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讓新月的母親做一個逃避者,因為在我看來她既然有勇氣打破世俗的常規,又為何會沒有勇氣應對女兒與現實?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我發現我讀完之後絕對做不到豁然放開。這樣的一本書,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但是是讓我們的心中更添幾分哀愁的陰雲而已。我一向記著那段描述,有時我在許多地方找到類似的語段,就如餘華的《祖先》:“如今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就像一位禿頂老人的荒涼,昔日散發著蓬勃綠色的山村和鳥鳴一齊銷聲匿跡了,粗糙的泥土,在陽光下閃耀著粗糙的光芒,天空倒是寬闊起來,一望無際的遠處讓我的父輩們看得心裡發虛。”是啊,許多事情已經過去,再找回來的但是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鳴出的絕唱罷了。《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是想哭的衝動和無限的感動。讀罷之餘,我在日記裡寫下了一段話:如果有人不明白人生的好處,就能夠看一看《穆斯林的葬禮》,它唯一能夠教會我們的,就是那一份純真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