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蘇東坡傳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82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東坡傳讀後感(15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真的是毫無頭緒,而且也讀下去,便將它暫時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蘇東坡,我渴望瞭解他,於是再次翻開了這本《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這一輩子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我稱他為“苦了一輩子的詩人”。但是儘管生活困苦,他總是豁達樂觀,所以他那無人能敵的陽光心態也是拜吃了太多苦頭所賜。

在1036年12月19日,這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蘇軾在他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而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蘇洵敗在了需要有相當的藝術情緒的做詩上,這一點蘇東坡比他強。果然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

在蘇軾與蘇澈剛二十有餘時,和父親已是朝廷命官。只是,這時的蘇東坡初入官場,還不夠成熟老練,他的妻子幫了他不少忙。蘇夫人能夠看出別人的短處,蘇東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對蘇東坡的忠言他也聽。蘇夫人或許是參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最令人喜歡的一點便是樂觀。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蘇東坡不順眼的人十分煩惱,他們竟也無奈蘇東坡。當蘇東坡只剩間破房子時,卻更加逍遙自在了。蘇東坡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遊》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話為“月色入戶”,可見房子之破,連月光都投進來了。可下一句為“欣然起行”,蘇東坡竟滿心歡喜,像老朋友來家坐坐一樣,起了床,踏著月色,找好友張懷民去了。所以你看,這位詩人多麼獨特!

蘇軾,讓我叫一聲你的名字,儘管你如曇花一現,但你留給我們的記憶與回憶,不會淹沒在時間大海里,你將永遠住在人民心中,這朵美麗的花將永不凋零。

蘇東坡傳讀後感2

元豐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宮廷官員發出聖諭,將蘇東坡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由於形勢所迫,蘇東坡暫時過上了隱士的生活。大概也正是因為這番經歷,蘇東坡為自己的兒子遁兒作的詩中,有“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句。

蘇東坡在黃州這個骯髒不堪的小鎮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每天與朋友一起度過,誰又能想象,這是一位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的人呢?蘇東喜夜遊,常常喝醉,有時甚至直接在野外睡覺,但是他和酒友的夜遊卻引起了不少有趣的謠言,一次說蘇東坡順江而下逃走,一次說蘇東坡與散文大家曾鞏一同玉樓赴召,同返天庭,這也引得東坡無奈:“平生所得譭譽,皆此類也。”

黃州六年中,蘇東坡樂觀豁達的飲酒夜遊的生活,是她寫出了不少不朽的傑作,《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等名作皆出自此時。

《赤壁賦》中,蘇子以“樂——喜——悲”的感情脈絡,通過對話以及對比的方式,表達了客人對於生命變化的感傷以及蘇東坡對於擁抱大自然,忘卻塵俗的追逐。

赤壁賦一章,講述的便是蘇東坡的.心境,這是道家的神仙境界,亦是蘇東坡寧靜欣悅的心境的寫照,更是他曠達自適、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結語:東坡居士的是,源自於生活,來自於偶然,我們應該用這種恬適的心境,領略大自然的美好。

蘇東坡傳讀後感3

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我給你們說說我最喜歡的一章吧!我最喜歡《蘇東坡傳》第一卷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童年與青年》大體內容是以前的學生要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時不僅要背書的內容、知識,連措辭也不可忽略。讀書刻苦的蘇東坡把整本書都抄了一遍,而且書沒加標點符號,要學生自己根據課文的意思加標點。我覺的如果想學的知識有用,把它學透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整本書背下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有點不對,不過接下來幾條我很贊同,學東西就要學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塗的學過去。而且最後一條我非常贊同:讓學生自己加標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書,讀透書,更好的'學以致用。

我還喜歡《王安石變法》這一章,這一章講到王安石定了一條青苗法,對窮人不利,而對朝廷很有利。蘇東坡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和司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變法,更讓皇帝禁用了這一法,蘇東坡讓老百姓受了益。我覺得蘇東坡很顧全大局,不僅顧著自己,還關照著老百姓,我很支援蘇東坡這種顧全大局的品質。同時我對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贊同,為了讓朝廷受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安危。

蘇東坡這個大江東去,浪濤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會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

蘇東坡傳讀後感4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傳讀後感5

“借一場古典的夢,與蘇東坡熱情相擁……”感謝林語堂先生能夠贈我這樣一場夢。夢起,風雨變換,蘇東坡的一生,伴隨著大宋興衰徐徐展開。

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之大無法用言語去準確描述。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蘇東坡的一生,正如他的詩所說“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幾經波折,但他依舊能從不幸中找出屬於他自己的快樂,品釀酒之甘醇,享美食的趣味。雖飽受人生之苦難,但依舊保持初心,堅持本性,樂觀豁達,並沒有迷失自我,而是快樂的做自己。這一點值得我們讚頌,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他不僅僅是性格好,他還十分有才,才華橫溢,在他在世時就已舉世公認。縱然是發配邊疆,他亦是皇帝的祕書,皇帝也亦是他的迷弟,追隨他的新作,總是讚頌不已。

身處官場上的他更是令人沉迷。他從不阿諛奉承,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毫不動搖,不違背自己的本心。在政治中,捍衛良知,一蓑煙雨任平生。縱使他在官場上幾經沉浮,甚至入獄,其風骨仍存,且不可磨滅。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時光流轉到1000年前,讓我們去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位文豪他一生的坎坷以及傳奇的命運……這裡的蘇東坡有血有肉——他也會害怕,也會失敗,也會受到背叛……

蘇東坡傳讀後感6

許久以前就有聽聞蘇軾,但通過最近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我才真正瞭解了文忠公的生平——如一陣清風拂過的人生。

蘇東坡年少時與弟弟雙雙考入進士,文采被歐陽修賞識,並被收為弟子。生活總是對人有所不公,它會看你走得太順而給你許多挫折,所以蘇軾的後半生格外悽慘,但也許是上天註定,這樣的天才,註定畢生坎坷多桀。

當時在閱讀時,探討過蘇東坡是否適合做官?我個人認為並沒有絕對的適合,又或是不適合,一個人只要有才能,有實力就能夠勝任一切職務。蘇東坡之所以一直受排擠並貶官,不是他不適合做官,是政治立場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王安石變法時,蘇軾是反對的,他是一位愛民之人,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官僚剝削百姓,但在當時黑暗的時候環境中與權貴作鬥爭,註定是失敗的,朝廷中都是些趨炎附勢之人。真正那些剛正不阿的人少之又少,一旦成為權貴之人的攔路虎,一定會遭受排擠。這本就是場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戰爭。我真正佩服蘇軾的是,他不斷遭受貶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一切;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依舊秉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身處社會的大染缸中,見過真正的黑暗,仍然能夠初心依舊;面對反對、排擠、壓迫從不懷疑、迷失自己,而是堅信自己的內心。在我心中蘇軾就似竹,是君子。像竹那樣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虛懷若谷;竹雖為節狀,但卻永不止步,不斷生長。

蘇軾也許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一刻星辰劃過空中,來到人間,過一段凡人的生活,體驗人間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滿煙火氣的凡世間,終不適合他這樣樂天派的仙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7

《蘇東坡傳》讀後感--王梓珺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後,我才發現,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他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名字叫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字子瞻,他是北宋時期一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過的“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蘇東坡寫的一首關於廬山的很有名的詩。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麼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到了兩個字:樂觀。

與蘇軾人格高尚相映襯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屬不同的範疇。東坡人格的魅力在於他對人間貼自肺腑的愛,在於他於任何處境都能以達觀心態享受生活,在於他性情裡的`幽默風趣,在於他能與各階層人民真誠相交,在於他因言獲罪多次卻始終不曾停筆,在於他種種魅力。

時光早已滌盪了蘇東坡心中那因被貶、因顛簸、因月光、因夜風而生髮出的一切憂憂愁愁與不達不快,只留下一個擺脫了官場的羈絆,人事的糾紛的大文學家形象,由宣紙上的墨跡、石碑上的刻紋,穿越千古傳遞到我們的面前。翻開舊書,在那無數豪情四射的詩詞筆墨間,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麼。

蘇東坡傳讀後感8

書扉頁記有一九九三年購於海南,距今二十載。當時讀過一遍,看圈佔處不同筆跡,之後仍翻閱過。林氏的主觀色彩顯而易見,敘述典雅,議論紛呈。他說,想寫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攜家居美,所帶資料有限,況且當時尚無網際網路之便,為蘇軾作傳,實在不易。

之前陸續讀完林氏《武則天正傳》,作者寫女皇的殺人無數印象深刻,立場有偏頗的一面。在蘇傳中,儘管也有對王安石的抨擊,似相對客氣。

林氏不拘一般傳記格式,兼有多種敘寫形式筆法,語調輕鬆,機智幽默,好讀。正如書中所說,書架上列著一位有魅力、有創意、有正義感、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人士所寫的作品,真是靈魂的一大補劑。

書中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他一生嬉遊歌唱,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

蘇東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懼,象旋風般活過一輩子。至少他自己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

書中說,他第二次遭到流放,遠走海外的海南小島,多少有點認命的'意味,心靈倒分外平靜。他的人道精神由於遭受許多困難而更加醇美,卻沒有變酸。他至少能維護他的靈魂,為此付出代價。

蘇氏最初和最終的樂趣都是寫作。臨終前他寫了最後一首詩,長老一直和他談現世和來世,建議他念佛經。蘇氏笑笑。他讀過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們最後都死了。

此前,蘇東坡寫信給一位長老,其中說:“然生死亦細故爾,無足道者。”

蘇東坡傳讀後感9

喜愛傳統文化尤其中國文學的人,繞不開蘇東坡。十多年前讀過兩回,而今電子版也好,快且方便。許多事情是個習慣,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

最喜書中兩段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閒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

東坡一生,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大多時候是在貶謫中,帶著官場潑給他的髒水。子由明見,一語道破:“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這個世界常常是庸才小人制控著天才君子。昔日好友掌權之後往死裡整他,面對小人,他不屑於還以顏色。因為他是東坡,心思沒在官職上。

天縱大才,詩文書畫,心思在此。北宋政權早亡了,東坡作品仍在,連著他的精神氣局和人格。這是個元氣充沛的人,他會把悽苦的生活過得繪聲繪色。林語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反之,相當多的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橫眉冷對,對己驕奢淫逸。如此,心即被上了鎖,既便有自由,也是被囚禁的,為名利色權所囚。

欣賞吳復古。一箇中央黨校的教授,三十四歲辭了職去做道士。九十六歲終,辭官有益身心。

壽夭無定。熱情浪漫的東坡,煉丹瑜伽養生,六十四歲亡。沉默寡言的子由,三兒七女,活到七十三。

蘇東坡傳讀後感10

蘇東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他在多個領域都是文藝上的佼佼者,例如書法、詩詞、散文等,都成為了大家,並且他還是一個美食家,善於品嚐和烹煮,他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個天性樂觀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擠時,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樂觀堅持的做學問和生活著,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蘇東坡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也是舉國聞名的散文家蘇洵,但蘇洵在科舉的道路上走的非常不順利,名聲大卻不善於科考,因此父親對兩個兒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結果蘇軾科考就中了榜眼,而根據歷史記載,考官歐陽詢害怕實際上第一名的蘇軾是自己弟子曾鞏,從而引起學子門的質疑,於是就改判為榜眼,結果發榜出來居然是蘇軾,也就是說蘇軾是實際上的.狀元。

蘇軾在政治上頭腦清醒,既不屬於鷹派,也不屬於鴿派,因此遭到了兩派的打壓和排擠,不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認為他是政敵,因此他曾經也遭遇過著名的烏臺詩案,好在宋英宗下旨赦免了他,這些遭遇不過是政敵的攻擊罷了。

蘇軾在朝廷樹敵很多,因此一再被貶,並且被貶到當是稱之為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但蘇軾不僅沒有就此頹廢和失望,更加堅強的活著,為當地的百姓辦學和教化,此後海南也出了一些進士和舉人,這都是蘇軾的學生,可見文化的影響力之大。

我要像蘇東坡學習,成為一個樂觀的人,為自己的人生新增光彩!

蘇東坡傳讀後感11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蘇東坡,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傳讀後感12

幾千年前,從高貴的皇太后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凡是客觀的人,無一不被蘇東坡的才華性格所吸引。

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談起那個極具個人特色的蘇軾,仍不禁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我也十分喜愛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寶藏人物,他是年少有志才華橫溢的蘇子瞻、不慕名利而誠實頑固的蘇軾、平易近人又樂觀豁達的蘇東坡。

他堪稱"完美",但也會犯錯。而我,卻因為他犯錯後的態度被打動。

在當時朝廷小人百出的時代,又恰巧碰上了鬧得轟轟烈烈的變法,直言不諱的蘇軾,出現的那麼不合適。果不其然,他因為他的誠實"犯了錯"。若是大多數人,應該被打倒了,然而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活出了更美好的自己。

我深信不疑,他曾不止一次在被貶的路上哀聲嘆氣,但最終,我們認識到的還是幽默、開朗又喜自嘲的他,也許幾千年前的一天,蘇東坡正津津有味地手把手教著一個廚子東坡餅,東坡肉的做法。廚子問了句:“您可曾爭取過回朝廷的機會?"東坡一邊搓著麵餅一邊一邊笑著說 :"我若回去了,你們崇拜誰的手藝呢?"

蘇軾傳奇般的一生,留下了讓人們欣賞的各種詩篇、美食,這幾千年,他都活在人們身邊和心中。

蘇東坡傳讀後感13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裡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我都認為,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蘇東坡。第一是因為他為人非常樂觀。他經常被貶到這貶到那,但他從來沒有一次愁眉苦臉過,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人。第二是因為他作詩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資料,只要遇到一點小事,他都能揮筆寫出一首詩來。而且他的詩永遠是那麼清新。

同時我也特別同情他。一個人被貶到一個又一個地方,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運。就連最後死也是死在被貶的路上。可真夠可憐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14

接連三天,閱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裡借書閱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說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著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為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閒,“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遊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蘇東坡傳讀後感15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群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