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藏戲》讀後感

讀後感1.34W

《藏戲》讀後感1

今天我們預學了第十五課《藏戲》。《藏戲》這篇課文,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馬晨明。下面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預習方法。

《藏戲》讀後感

我從這邊課文中找出它的優美詞語,句段欣賞,和讀書感想寫在了預習本上。首先我摘抄了課文的優美詞語。有:鬨堂大笑能歌善舞吃喝玩耍毫不嘻嘻隨心所欲毫無倦意。

我認為比較美的句子是: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藏戲的種子隨之灑遍了雪域高原,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唄做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別無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腔調來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戲班更是有各種風格的表演形式。

最後我坐在桌前認真的翻閱藏戲這篇課文。品味著他的思想,我的讀後感受是:唐東傑布是心地善良的`人,在他人的嘲笑與不解中不言放棄,發誓架橋,最後架橋成功。他永不向困難低頭。我收斂了隨心所欲的心情,虔誠的坐在桌前,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為了我的夢想,我要展開翅膀,我要永不止步的前行。

《藏戲》讀後感2

我們這幾天講了《藏戲》這篇課文,讓我學到了關於其他民族的知識,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首先運用了三個反問句,寫出了藏戲的三個特點:帶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三五天還沒完,我十分好奇因為沒一部戲曲,都是化妝,把臉畫的白的,黑的,綠的,紅的'……而它們卻戴面具。

原來是因為,藏戲的創世人,唐東傑布那時候看見人們坐船過橋,都被大水沖走了,於心不忍,下定決心要建一座橋,但是那時候唐東傑布一無所有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都認為這是一個笑話。唐東傑布為了證明自己,他偶然遇到七位婀娜多姿的姑娘,他們一起說唱,跳舞,就這樣組成了第一個藏戲戲班子。人們都喜歡看他們表演,有的施捨點錢,有的給點鐵,有的出人力……

我從這個故事裡悟出了一些道理:只要有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有一次,我在學跳繩的時候,一直跳不過,我只能跳一個,跳不了幾個。後來,我下定決心,再加上媽媽的鼓勵,我終於學會了跳繩,還會一些雜技。

《藏戲》讀後感3

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著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

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

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為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

可以說,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藏戲》讀後感4

今天,我在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藏戲》,這篇文章說的是藏戲是我國最有特色的戲曲之一,首先它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其次,它的時間很長,一部戲演三五天都演不完,而且它演戲的時候沒有舞臺。

我覺得應該把它傳承下來,因為它和我們的國粹——京劇一樣,都是我們中國人值得驕傲的戲曲。它都在我們中國傳承了五百多年了,也算是大半個國粹了吧,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失傳。

總之,我們要保護我們中國的寶貝,不能讓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