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通用]《命若琴絃》讀後感

讀後感2.99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通用]《命若琴絃》讀後感

《命若琴絃》讀後感1

人活著至少要有個念想,哪怕這個念想微小而渺茫得不值一提。可是,它卻是迷茫的心中一絲微光,雖照不亮前路,但起碼眼前不再是一片黑暗。史鐵生的文章讀得不多,但是《命若琴絃》這篇我很喜歡。不敢多讀,害怕落淚,但每逢心累時,讀一遍會讓我覺得心安。史鐵生可謂是個身殘志堅的完人,命運鑄就他鋼鐵般的心,讓他勇敢直麵人生、接受現實。《命若琴絃》縱然有種憂鬱情調,但那憂鬱中暗含著一種對生活的憧憬。

《命若琴絃》講述了一老一小兩個瞎子的一段生活經歷。懷了一生期望的老瞎子,只為師傅遺留下的那張在琴裡的藥方,為了能夠看一眼這個明亮的世界,他堅忍地漂泊一生。雖然中間有過迷茫,琴聲煩躁不安,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彈斷了一千根琴絃,到最後才發現這張藥方是張白紙,終於懂了什麼是命,為什麼師傅說“咱們的命就在這琴絃上”。老瞎子的心絃斷了,他不想再動彈,引領他活下去,走下去的東西驟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弦,再難彈出心曲。他的.心絃斷了,身體裡的一切都在熄滅。

他徒弟小瞎子,心愛的姑娘另嫁他人了,愛情的火焰也瞬間熄滅。他的心裡痛不欲生,為情所傷,問老瞎子:“幹嘛咱們是瞎子啊!”“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無奈。對於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不能改變,無從改變,身理上的缺陷為他們帶來了諸多不便,甚至連愛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樣。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人活著就該有目標、希望、信念、有前行的動力。就算全世界都誤會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對這個世界有多麼失望,你仍然得前行,因為沒得選擇,你得生活下去!得拿出多年熬紅豆的勇氣來,到時換自己的宇宙。可是有時覺得異常痛苦,因為少了精神支柱,找不到心靈的出口,甚至找不到自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微薄理由。就算諸多不怕,可是會害怕沒目標,害怕無限期的等待,害怕找不到解脫的出口。因此必須找到支撐著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就算微小也無所謂,因為那樣才能繃緊心絃,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痛苦時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老瞎子終其一生得到的是張白紙,其實我們追求的又何嘗不是一張白紙,得到與否,我們憑什麼那麼的確定,就連前途都渺茫得一無所知,那又如何給自己一個確定的未來。我憑什麼,我又有何資格?和老瞎子相比,他有明確目標,實實在在,我沒目標,只有一個確定的點,讓我自己能生活得更好。有些東西,窮我一生未必得到,到頭來也許會是一場空,也許還會像老瞎子那樣傷心失望。可是誰又能否定老瞎子這一生的價值,雖然他不曾睜眼看到這世界,但當他穿梭於大山之間為村民說書時,他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那也是他最知足的一刻,能讓他忘記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寂。他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所以他的生活才在“叮叮噹噹”中充滿了生氣,在那“緊繃”的過程中得到歡樂,這一生不空虛。有時回想走過的路,那些過往中有痛苦、歡樂、感動、溫暖,交織成心底不曾忘卻的記憶,正如文中所言,“彈好了就夠

其實瞎子的瞎與我們自身的弱點極其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重點在於你怎麼對待它,怎麼使你的不幸在心絃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在瞎子黑暗的世界裡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幻想,我們的前路又何嘗不是。總之,現在的我,無所謂是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裡去,一個人的時候,我也想好好過。我不是特別有能力的那種人,想幹什麼,立馬去幹,且能成功。得過且過不代表我懦弱,我只是想找個適合自己的狀態生活著。我的琴絃是道微光——就是逐漸向著我喜歡的生活發展。

人生,不管跌宕起伏,還是平坦順暢,執著也好,放下也罷,都得好好生活。面對一些事情,承擔有承擔的原因,逃避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樣,人總要給自己一個期許,哪怕實現與否,也許若干年後,那個過程也會讓你為之動容。命運給了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有些事情沒得選擇,不想再想路最後會通往何方,只希望一路上自己且歌且行。“喜悅出於巧合,眼淚何必執著”。

《命若琴絃》讀後感2

史鐵生的作品充滿了思辨色彩: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這些都是他的文字的主題。他對我影響應該是挺大的,或者說他恰好表達出我的一些感覺,他的文字細膩而有強烈的情感,讓人讀的想哭。

《我與地壇》是我高中反覆讀的一篇。“人的名字叫慾望”、“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裡面的句子簡直讓我認同到點頭如搗蒜。我感到生命的虛無,生死的一致性,與之同時,又感到慾望是如此值得歌頌。

還領悟“參差不齊乃幸福本源”——千萬別問為什麼苦難降臨於我,因為上帝也是隨便選的,世上總有人要承受困難、殘缺、醜陋,為什麼不可以是我呢?世界正因差異而有了生命力。

今天再讀《命若琴絃》中,老盲人與小盲人的故事,其實是每個人的故事。盲人以為彈斷一千根弦就能獲得藥方,重見光明。但藥方不過是一張白紙。

人們一直企圖尋找生命的意義、幸福的彼岸。然而在廣漠而荒涼的生命裡有什麼目標是真正存在、不會泯滅的嗎?又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值得人們為之活的`嗎?

於是在老盲人發現那張支撐他生存的藥方竟是一張無字的白紙時,就不可遏止的滑向了虛無的深淵。

正所謂人生如戲,斯言誠哉。

總是齣戲的演員不是好演員。人生不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目標之間行走嗎,達成目標則歡欣片刻,隨後又一次又一次在歡欣之後想起來:整個人生的目標是虛空的。

不必再問終極意義,因為已經明確,那就是一張白紙。

最好為活著找一個堅固的理由,即便已經知道這個理由永遠是個騙局。

“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倒黴的觀眾都是因為離舞臺太近”

我這樣理解這句話:

一輩子都不必去領悟結局的無意義,那是比較倒黴的一件事。去相信,那張治療失明的藥方是存在的,只有這樣,過程的意義才能閃現。

以這句話結尾:命運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命若琴絃》讀後感6

命若琴絃,很淡雅的四個字,卻繪出不同的生命。

對生命的猜想,對宇宙的好奇與探索,對美的描繪,從古至今,精神這兩個字引導人們的靈魂,去追逐!哪怕渡過忘川和三途河,也無法忘記!

命,是生命?還是命運?

琴絃,琴上賴以發聲的絃線。

首先這四個字,是對有生命是物提出的,這裡特指人。

人,有了生命才會有命運

不同的生命,譜上不同的命運!

命若琴絃,把我們的生命染上浪漫的色彩,每個不同的生命,因為琴絃而彈奏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個人經歷,不同的喜怒哀樂

因為,我們的生命有了琴絃,才多姿多彩,不是單調的黑白!

生命,是很脆弱的。

對琴絃,太過用力,它會斷掉!對琴絃,太過輕拂,它不會發音,連嘶啞的聲音都沒有。我們在生活過程中也是,只有張有弛,恰到好處,我們的生命才會充實自然,我們的命運才會錦瑟合音!

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人生才會有規劃,不至於糊塗,渾渾噩噩。

命若琴絃,生命是一首優美的流音。不管我們經歷過多少痛苦,磨難或是不幸,我們都應該感謝命運,感謝生命,柳岸花又明!感謝那些苦難和痛苦,它讓我們學會成長,學會關愛,學會活著

命若琴絃,生命是一首婉轉多情的曲譜。有開始的平淡真切,緩緩的流動我們的生命,有中間的波折曲回,激盪我們的命運,有結束後的回想與深思,慢慢的流出我們的生命,刻進我們的骨骼!

命若琴絃,生命只是一具軀體,活著就不要懼怕死亡,我們本從無中來,又何懼無中去,靈魂給了生命有精神的思考,有了靈魂,我們才能撥動我們生命中的那根琴絃!

活著

我感謝生命!

死去

我祭奠生命!

因為活過,哪怕命若琴絃,時間也不會讓生命褪色!

《命若琴絃》讀後感3

寒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型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己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絃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裡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裡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裡,因為這裡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為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嘆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4

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題記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

故事於此開始。

老盲人琴師當年跟隨師父學藝時,總是問師父:我要怎麼樣才能看見世界?我還能復明嗎?師父告訴他,當然,你的琴槽裡就藏著讓眼睛復明的藥方。你要每天認真彈琴,時間長了,琴絃用舊了就會斷,斷到第一千根琴絃時,就可以從琴槽裡拿出藥方,也就可以看見世界了。

抱著這個信念,盲琴師每天刻苦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琴絃一根根被他彈斷,琴藝也越來越精湛。他將內心的寂寥悲苦和對光明世界的所有想象,都傾注在琴絃之上。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盲琴師已經在光陰裡熬得像當年的師父般蒼老,終於鏗然一聲,彈斷了第一千根琴絃。他急切地在琴槽裡摸出那張藥方,讓別人念給自己聽,心中充滿了對奇蹟的憧憬。

看到這張紙的人都緘默不語,他們不忍心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

命若琴絃。當第一千根琴絃彈斷時,一生的辛苦彷彿都走到了尾聲,而生命也在彈斷的一千根琴絃中獲得了最真實的意義。

文字中一次次出現老瞎子“骨頭一樣白色的眼珠對著蒼天,誰也不知他在那‘看’見什麼。”回憶中是他那些一根一根彈斷的琴絃,盼了多少年了,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他一晚上一晚上地彈,心裡總記著,得真正是一根一根盡心地彈斷了才成。

這值得嗎?

他內心最深處的一句“我非要最後看一眼不可”始終讓他的弦,繃得緊緊的。繃緊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希望。於是,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麼都是值得的。

他知道“咱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

當他沉到自己琴聲裡的時候,當眾人喊著要聽他彈弦的時候,便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靜全忘卻的時候。人們聽得出他心裡的世界,“輕輕漫漫的,飄飄灑灑的,瘋癲狂放的;那裡頭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靈。”

這是老瞎子一輩子的驕傲。這樣的驕傲足以讓他撇下一生中或銳或鈍的痛,足以讓他放棄形形色色的想象希冀,足以讓他鎮定坦蕩地拋開與天底下那麼多好東西的關係,也足以讓他毫不質疑地訓上身邊的小瞎子一句:“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可咱們不是叫花子,咱們有手藝。”

這樣的驕傲讓我們相信,他擁有“生”的意義和歡樂,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氣度,擁有生命的厚重質地和底色。

當所有的苦難和質疑,在倏然聽見最後一根琴絃彈斷的一刻,一切都完成了。肅穆地開啟琴槽,當知道用一千根琴絃做藥引,用一生虔誠忠於的信念,用一輩子的時光付出換做的'藥方僅僅是一張白紙時,老瞎子驟然覺得身體裡的一切都熄滅了。

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

他突然想起師父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他只是想,目的雖是虛設,可非要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

故事又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我想,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會留下痕跡,生活就是要在不著痕跡和失去意義中不斷建構。

從此,“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逐漸清晰。

相信,它始終在終點等待你,只為見證你的自足。

《命若琴絃》讀後感5

正如加繆筆下的西緒弗斯一般,史鐵生筆下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樣有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孤注一擲:明知光明沒那麼容易得到,但為了這一線的希望而耗費自己的一生去苦苦追尋。在史鐵生的這本小說中,希望起源於野羊坳,同樣破滅於野羊坳;在毀滅中又同時孕育著新的希望。在這殘酷和希望的交錯中,人生軌跡的轉折出乎人的意料,但往往又在情理之中。

幸福的人生都一樣,不幸的人生自以為各有各的不幸。在《命若琴絃》中,各式的不幸的人生娓娓浮現:遭受類似命運蹂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瞎子、嫁到山外去的蘭秀兒、將小瞎子託付給老瞎子的父親、不曾見過外面世界的山裡的人們等等,這些不幸的小人物構建起來的微小的世界存活在世界的邊緣,不為眾人所知。而他們的喜怒哀樂,乃至紅白喜事都不足以成為使得周圍的`空氣變得沉重亦或是歡悅的原料。

生而為有殘缺的瞎子,不是每個殘疾人都願意坦然接受的殘酷命運,但卻都是其不得不接受的既定宿命。在這宿命之中,老瞎子找到了人生的寄望——彈斷一千根弦,抓藥——治好眼睛。儘管老瞎子心裡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好留下來的了,但還是拼著全部的精力去完成這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只為了治好自己的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堅信著師傅留下的話,老瞎子費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呀。”,然而,到頭來,那張藥方竟只是一張白紙!這裡的情節設計與史鐵生的宿命觀遙相呼應: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你就會說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你就會知道其實只有一條命定的路。命運看似有著成千上萬種選擇,事實上,每個人只能走上一條早就已經註定好了的道路。老瞎子的師傅告訴他,這張藥方能夠治好眼疾,但是他自己卻因為記錯了數字,沒法看到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費盡心力,終於彈破一千根弦,卻在現實面前被擊敗得毫無還手之力,現實的悲劇性和戲劇性就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命若琴絃》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彈破一千根弦”。在這裡“一千根弦”更像是有著一種隱含著的寓意,象徵著身處苦難和不幸中的人們對於理想的孜孜不解的追求。“一張白紙”卻是將老瞎子的逐夢的動力和原本以為的充滿光明的未來的遐想擊碎地滿地都是傷,而悲劇的源頭便是產生於此。“沒有挫折,沒有坎坷,沒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沒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沒有痛不欲生的癲痴和瘋狂,沒有萬死不悔的追求的等待,當成功來到之時,你會有感慨萬端的喜悅嗎?”而在老瞎子經歷過萬般的挫折和苦難後,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煎熬和痛苦後,得到的是成功嗎?不過是包裝著精美外表的一團空氣,一團支撐著他數十年如一日地過下來的無用空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瞎子是成功了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虛妄的基礎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成功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的實質的獎勵,唯有默默承受苦難的茫茫歲月。

苦難的表現不僅僅是在對於理想的追求上,同時在對美好生活的想往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把“彈破一千根弦”比作是老瞎子對於理想的追求,那麼小瞎子對於愛情的渴求就相當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往往苦難的出現,不會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範圍,它的存在是對整個人生的一個大掃蕩,無礙於是理想還是生活。

小瞎子和蘭秀兒之間的愛情無疑是充滿了悲情色彩的,而造成悲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基於小瞎子自身的生理缺陷。“幹嘛咱們是瞎子!”一聲質問道出了小瞎子心裡無盡的委屈和極度的痛苦。而這種感情的受挫,直接強迫著小瞎子直面殘疾人難以避免的尷尬和痛楚。世俗對於殘疾人的冷漠和決絕,是造成殘疾人悲哀的根源。對於自身命運的認識,從未有過如此的清晰和透徹。但是這份透徹卻是用痛徹體膚,乃至心扉的不幸遭遇換得的。

人可能捨棄一切,卻無法捨棄被理解的渴望。同樣身為殘疾人的史鐵生或許比普通的健全人能夠更細膩、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在殘疾人心中的痛徹心扉的哀傷和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無奈,而這種痛苦和無奈,類似於天空不懂大地上花兒的芳香。因著天生的殘缺造成的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形成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隔膜,乃至蔑視和欺辱。

《命若琴絃》讀後感6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型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絃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裡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裡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以前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裡,因為那裡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為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

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後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但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好處。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好處,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7

憶起作家史鐵生的散文集《命若琴絃》,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在這部書裡,作者用他殘疾的身體說出了最為豐滿而健全的思想;用他所體驗到的生命的艱難困苦,表達出了存在的明朗與快樂。依稀記得那睿智的言辭似陽光般照亮我們日益幽暗的心。

有人這樣評價史鐵生和他的作品,“閱讀他的作品,是在進行一項神聖的精神洗禮,而閱讀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蹟。”曾經數度讀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字裡行間酣暢淋漓的融入著自己的生命。讀他的文章就像是進行一次精神的沐浴,而閱讀他的人生,就像過山車,體味著從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峰。

對於身體殘疾的史鐵生而言,開始並不是那麼執著堅定,他一次次的想過自殺,輕薄生命,而最終變得堅定、永不低頭,是因為他找到了活著的充分理由,那就是寫作。正是這個理由和目標支撐著他走下去,而且走得很遠。人生必須有目標,目標帶給我們力量與勇氣。

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精神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古方不過白紙一張,他絕望了,他不想再動彈,坐在臺階上幾天幾夜不吃不睡,他開始懷念過去的日子,懷念過去翻山越嶺彈琴的歲月,即使心焦,可是那麼的歡樂,因為他懷有理想,懷有目標。此時,他才明白師父的良苦用心,但他的夢想已破滅,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的生活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於是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讓他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

史鐵生或許早已讀懂了生命,它將對生命的堅強理想與信念寫在琴絃裡,他看透了生命的輪迴,於是才有地壇的大聲吼叫,他也早已領悟生命的意義,所以才有那命運的謊言。

文中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破滅之時方悟其奧妙。記得《周易》之中有一卦為“既未濟”,意為永遠沒有盡頭。人永遠功利地希望在現實中得到實在的好處。老瞎子深知這一點,所以代代流傳了這個美麗的謊言。其實不僅是他們,人生不都是這樣的嗎?事實上你唯一擁有的就是過程。如果希望達到了,那麼,那時的希望已經不成為希望,人又有新的希望了。因此人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滿足。希望正如那遙遠的不可抵達的地平線一般,這也就有了命運給予我們的虛設的目標。無論是一千根還是一千二百根,這個命運的謊言讓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彈唱生涯得以繼續,“揹負謊言—追逐謊言—揭穿謊言”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正是這樣一個謊言,一個往復的過程,才能使他們一代代帶著殘缺不完美和心靈的創痛自己在黑暗的`現實中支撐著穿行下去,能夠去和命運抗爭,去領悟生命的真實意義。

目的是虛設的,但虛設的目的卻能引導著實在的過程,人們相信有一天可能會實現,所以才有了活著的動力。可是當老瞎子發現藥方實際上是一張白紙時,“他的心絃斷了”,準確地說,是有一端空無所繫了。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這樣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絃。追逐生命的意義與接受命運的謊言雖有矛盾,卻內在哲理。活下去的理由與生存的目標不僅僅為我們活下去存在,更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彈斷琴絃”這樣的目標,它們的存在讓我們有勇氣與力量活下去,而我們在追逐時,生命變得更加富有意義。

坦然的接受命運的謊言,經歷對虛無目標的追逐,真正從對命運的抗爭中體驗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去探尋人的意志,人的精神,這才是對自我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生存的困境是個體生命歷程中的必然過程,如何去擺脫困境和命運相抗爭才是突破困境的關鍵。前途是光明的,它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之中;道路是曲折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把生命力耗費在曲折的道路上。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在克服困難不斷努力追求的過程中,價值已體現,生命已證明。

《命若琴絃》讀後感8

暑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型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己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絃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裡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裡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裡,因為這裡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談天說地,都想成為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嘆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9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型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絃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裡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裡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晒,捱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裡,因為那裡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談天說地,都想成為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10

“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從哪裡去”,這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絃講述了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瞎子師徒,年輕的徒弟經歷了愛情的幻滅,年老的師傅更是被擊破了一輩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的終結之前看一眼這個一直在黑暗充滿希望幻想色彩的世界。他們都歷練著痛苦,但最終他們都頑強地踏上了人生之路。老者將希望重新傳授給徒弟,給年輕人的未來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兩代人的故事,代表著生命的延續與輪迴,也寄寓著濃厚的宿命意味。老者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絃,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於是,我們看到師傅對於徒弟的良苦用心,他們踩著彼此的腳印,就這樣一步步的走下去。宿命不斷的輪迴,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當支援著他們唯一會下去的目標,在現實與希望的催擊下悄然滑落,他們苦苦追求與艱辛營造的美好世界頓時傾塌,此時此刻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眼前的虛無,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同樣,紮根於他們心中的心絃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這緊繃的過程彈奏心曲。而此時對與他們希望追求支援著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頑強的'走完生命的終結。對於我們,目的本來沒有,但雖是虛設,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倘若目的不明確,心絃如何能拉緊,拉不緊心曲又如何能彈響呢?

師徒兩代人的盲目和孤獨,是人在宇宙中困境的體現,他們頑強的求生,則投射著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摻雜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自身的力量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者那樣的傷心與絕望。但這並不意味這一生失去了意義。雖然他最終也沒睜開眼看看彩色的世界,但也不是白活。當他穿梭於大山深處為村民說書帶來外界世界的新鮮事兒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歡樂,同時也給予他心靈上

的安慰。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你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忙忙碌碌的奔波到底是為了什麼?回首走過的路,歡樂,痛苦,掙扎,感動,溫暖交錯相知,飽含了生活的真實切身感悟,這就足夠了。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裡去。其實讀史鐵生的《命若琴絃》同時也是在讀我們自己,師徒的弱點,與我們自身的缺點是何等的相似。師徒黑暗的世界充滿了未知和幻想。其實,每個人從出生就在一張乾淨的白紙上描繪自己的世界,色彩斑斕,黑白單調,又有何妨,只要你勇敢地邁出了一步,人生就不侷限於原點,無論對錯,過去已成為歷史,害怕失望盲目抱怨,又有什麼用呢?它能幫你改變原點的拘束嗎?顯然,不,只有摸索黑暗中若隱若現的微光,尋求動力,找到目標,才能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

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小說瀰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裡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餘華的《活著》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卻並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希望。是琴匣裡的那張白紙。它是每個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人生原本就是虛無的,所謂的人生目的說穿了其實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但無論你的終點是否還清晰如初,無論你自己是否還是當初的模樣,你都要拉緊那根弦,想想你白紙上的“藥方”。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為活著找個理由,只為更好的活著。

《命若琴絃》讀後感11

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這就是人生。

——題記

看到《命若琴絃》,眼前浮現了這樣的畫面,蕭瑟的寒風中,衣衫襤褸的老人拉著二胡,低低訴說著悽婉絕倫的故事,刺骨的寒風掃起一地的落葉,悠悠打轉又淒涼落下……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一個簡單的環境把我們引向那廣袤的哲理思考世界。

琴絃該是怎樣的脆弱,命在一線間又該是怎樣的驚心動魄。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不過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是否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吧!

試想,若沒了這一千跟琴絃,恐怕老瞎子早已不在人世。“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願不願意為自己的心絃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絃就拉不緊,那麼心曲又如何奏響呢?在我們的一聲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隻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絃一下子震斷了。可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於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受不了一點點壓力就去選擇結束生命,無意間看新聞,便總能看到鮮活的'生命在不該放棄的時候選擇了結束,卻不曾想過,關上屋外的風雨的同時也隔絕了窗外的陽光。

《命若琴絃》讓我想起了《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這個經歷了人生風雨坎坷的盲藝人,為我們留下了動人心魄的樂曲。《二泉映月》,不但曲名優美,極富詩意,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發自內心的悲鳴和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聲。阿炳用琴絃訴說了一個生命的韌性,這種對於生命的熱愛同時也是史鐵生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在為自己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後,史鐵生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絕境從來是這樣,要麼把人徹底擊垮,要麼使人歸於寧靜。《命若琴絃》,讓我們看到了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

也許我們可以在某一線段設定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接著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穫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命若琴絃》除了內容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前後照應,使小說瀰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