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通用19篇)

讀後感1.8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後感(通用19篇)

教師讀後感 篇1

近來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書中,朱老師回答了近50個教師提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實操層面,引領教師們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書裡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反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時,相信部分教師會心虛不能肯定回答。其實在每個班級裡,總有些孩子招人喜愛,有些孩子乖巧聽話,還有些孩子不愛說話、相對愚鈍,特別是那些老是惹麻煩的孩子,很難讓人喜歡。儘管教師們都同意應該一視同仁,但在不知不覺中還是表現出不一致。而朱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會自信,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

是啊,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裡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教師讀後感 篇2

這本書買來已有一學期之久,奈何事物雜多,始終不曾翻閱。近期,才著手翻閱,不能說對我有很深的受益,卻也讓我思考良多。

王曉春老師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師,致力於研究教師觀念更新、語文教學改革、家庭教育等。在這本書當中,王曉春老師主要針對教師在處理學生一些事情的時候常有的思維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與思考,他從思維方式角度切入,通過一系列案例討論問題,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學會“認識自我”。王曉春老師說:教育科學研究的內容不外乎客觀世界研究和主觀世界研究兩方面,客觀世界包括教育規律的認識、教育物件的認識等。主觀世界的研究則主要是教師的認識自我。他提出教師對於主觀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師普遍缺乏反思意識,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認知衝動,這一點,作為一線教師,我不能否認,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讓每一位教師深思的`話題。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這90個鮮活的來源於一線教師的案例。這些案例生動形象,反映了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所面對的各類學生、各色問題,有國小生的案例,也有中學生的案例,各位教師的見解也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愛的教育、批評教育、啟發教育等等。而王曉春老師就針對這些案例從思維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講解,有些也讓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維問題,比如整體思維、簡化思維、固化思維、敘事思維、非邏輯思維等等,讓一線教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有目標與方向了。

這本書我翻閱的很快,但快並不代表我沒有學習到東西。一定程度上,這本書的確教會了我如何應對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讀罷此書,或許在某些問題上,你會更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煩的產生。

教師讀後感 篇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教師讀後感 篇4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為高尚的智者交談,使人受益匪淺。《做卓越的教師》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在這本書中,彭興順大師從“做卓越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方面論述瞭如何做卓越的教師,為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寒假裡拜讀、品味《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做卓越的教師”強調:“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思考,真正體現了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務必有卓越的教師!

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昇華。”要想走向卓越,務必自覺從六個方面進行修煉:差異有限,潛能無限;不能離開,好好愛她;勇於實踐,善於積累;博覽群書,以書為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強研究,勤於寫作。書中列舉了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師深入淺出的對這六個方面作出生動詳盡的講解。

“一個人想要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為怎樣的人”。“這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存在的狀態。”做教師,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師,這不僅僅僅是教師個人事業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職責,是一份沉甸甸的職責。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中,我將會按照書中講的六個方面修煉自己,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愛我所選終不悔”;多讀書、讀好書,“腹中有書氣自華”,以書為友,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註重教研與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師讀後感 篇5

在一次午餐後的自由談話中,我無意間聽到孩子說:“我喜歡xx老師!” 真是童言無際,xxx老師在帶他們活動,而他們不是說喜歡xxx,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顯然,孩子們心理不是很喜歡自己班的老師。我感到奇怪:那位老師對孩子們真象對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可謂盡心盡力,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教育機會,她組織的活動都是有條不紊。而孩子們心理卻不是很喜歡她呢?於是,我在辦公室與同行商討,有的說:“孩子們喜歡年輕的老師,我班孩子也是這樣”。也有的說:因為她嚴肅,經常在糾正不良習慣,我也是這樣,我班孩子也不喜歡我……對同行的解釋我疑惑。學習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我豁然開朗。

吳放老師在第36封信《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中指出:和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應該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的“度”的問題。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職責,因為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是幼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是啊!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兩個對立面,從辯證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面,應該要把握它們之間的“度”。 吳放老師在信中說:“更重要的是,‘和藹可親’和‘嚴肅’應該同是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追求的境界。”

“‘和藹可親’和‘嚴肅’的教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與‘民主型’教師的特點是不謀而合的。也許,做一個民主型的教師正是你所希望與追求的目標?”看來,只有‘民主型’的老師才能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樂園,孩子們才能喜歡。

教師讀後感 篇6

書中有一句話:我們何不對學生多一點微笑,對同事多一點微笑,對家長多一點微笑呢?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說“笑一笑十年少”。少生氣,多微笑不僅能對自己的身體,也能讓周圍的人享受到你的快樂。那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微笑呢?有位詩人曾說過,微笑是一縷陽光,每個人都像需要麵包需要空氣一樣需要它。現在我們缺少的就是微笑,臉上的肌肉開始僵硬,連彎彎嘴脣這種小動作都很難做到,看到的都是無表情的臉。生活需要微笑,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微笑,給予別人,給予你自己。微笑,不僅僅是一的動作,它給予的,或許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寒冷中的一絲溫暖。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富翁,但他很不快樂。有一天,這個富翁垂頭喪氣地走在路上,這時,走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用天真的眼神望著他,給了他一個很甜美的.微笑。這個富翁望著孩子天真的面孔,心中豁然開朗。為什麼要不高興呢,能像這樣微笑該有多好啊!第二天,這個富翁離開了小鎮去尋求夢想和快樂。臨走前,他給了這個小女孩一筆鉅款。鎮上的人覺得奇怪,問這個小女孩,明明不相識的富翁怎麼會送她一筆鉅額的財富,小女孩天真的笑著說:“我什麼都沒做,只是對他微笑而已。” “只是對他微笑而已。”是啊,小女孩一個善意的笑,卻換來了鉅額的財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是,這就是微笑的力量,小女孩的微笑點燃了富翁幾乎化為灰燼的心靈,讓他再一次有了希望,有了夢想,有了快樂。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夢想和快樂更重要呢?

幸福的詮釋是微笑,快樂的意義是微笑,溫暖的真諦是微笑,挫折的鼓勵是微笑,堅強的象徵仍然是微笑!”讓我們用“微笑”這個純真而自然的表情,來浸染每一顆顆稚嫩的童心!微笑著面對同事領導,面對事業;微笑著面對親人朋友,面對人生……

教師讀後感 篇7

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位“另類校長”用敏銳獨特的觀點,一顆真誠純厚的心,再次敲開了為人師者的心扉。

“教師要繼續學習”,這是鄭傑校長對教師的一個忠告。讓讀書成為習慣並非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而教師要適應未來社會,必須堅持崗位自主學習。而在現實中,有很多條理由支援教師不再學習,如教師工作量大,平時工作辛苦,教師已錯過學習的.年齡,記憶力偏差等。但現在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當然需要教師自己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才能勝任教學。記住這句話:“能勝任你現在的工作,是你繼續學習的唯一重要理由。”

“為自己而教”,想要輕鬆快樂地做老師,首先就要撕下“教師”這一神聖的面紗,從“神”迴歸到“人”。他指出要成為輕鬆而又有幸福感的教師,首先要學會做一名稱職的教育服務者,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去對待受教育者,用微笑去感染別人,學會傾聽,和善地與別人交流,同時以感恩之心去感激別人。其次要為自己當教師尋找充足的理由,鄭傑校長告訴我們,教師職業讓我們靈魂安寧,我從職業給我帶來的安寧中嚐到幸福。

所以引用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句子:失去信仰、追求和目標的日子是難以承受的,同樣難以承受的是,生命也不能成熟太重,承受太重,使身心受到摧壓,幸福便無可寄生。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此文讓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為人師,給自己尋找足夠的理由,用學習和讀書去充實自我,學會做一名稱職的教育服務者,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真正成為一名簡單快樂、幸福十足的教師。

教師讀後感 篇8

作為幼兒教師,每天充斥在耳邊的恐怕是孩子的各類“告狀”了。其實,告狀再多,內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間的摩擦、糾紛。面對如此多的小報告,如果老師事事都親自處理,估計別的事就沒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處理又好像也不妥。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例如:放晚學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帶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偉偉跑來告訴老師:發現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葉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轉向其他孩子,“我沒摘!”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大家都這麼說。為正視聽,老師理所當然地要“立案偵查”。於是,我對全班小朋友說:“到底是誰摘的`?”沒一個人承認。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歡這片葉子才去採下來的?只要你說出來,我會原諒你的。”可是,還是沒人站出來承認。

情況變得有點尷尬,“真凶”沒找出來,大家又都不承認是自己摘的,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就這麼僵持了一會兒,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來的。”好傢伙,原來剛才有陣風吹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葉子就又掉了一片下來。這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鬆了一口氣。

記得前蘇聯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叫《誰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為了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直至今天,老師們也是常常本著這個目的在教育孩子。可是,當全體孩子都矢口否認,當他們都用無辜的目光看著你時,老師是否還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老師們都要在心裡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受到教育來得重要,還是揪出真凶重要?”其實,就算成功查出是人為的“破壞”,也不能改變植物的現狀。可能是孩子們整理玩具衣物時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風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只是因為好奇罷了。我想,在有的時候,老師也應該給自己找個合適的臺階下,千萬不要因為急躁而亂了分寸。記住自己是“教育者”而非“執法者”,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避免尷尬才是最關鍵的。

教師讀後感 篇9

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後我認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讀後感。愛崗敬業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師道德規範的思想前提,教師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鬥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資訊、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在人際溝通方面有師生相處融洽諧和的親切感。我們的工作,使無知的玩童變成了優秀學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為祖國的棟樑,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應該有個明確的目的,為理想而奮鬥,雖苦但樂在其中。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關注事業的發展,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教師應該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係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係,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

教師讀後感 篇10

鄉村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在我國西北部的一個偏遠山區,有著一個明知自己身患食道癌卻不治得以轉移肝部的鄉村老師,只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在幾萬光年之外,卻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星際戰爭!這就是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寫的鄉村教師一書。

這位鄉村教師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帶好了最後一屆國小畢業班,講述了牛頓的三大定理。這區區三個定義卻拯救了全人類。

老師的這種奉獻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將自己的東西奉獻出去,有誰會在無報酬的情況下,無私奉獻自己?答案只有一個:老師。在為了阻止銀河系外圍矽基生命帝國的入侵,銀河系碳基生命聯邦組織,出於無賴才將銀河系第一條旋臂直徑500光年,的一條隔離在與所有恆星摧毀,防止矽基生命帝國進行恆星蛙跳。如果存在3C以上文明,他們所在的主恆星,就不會毀滅。這位鄉村教師說的三個力學定理,成功的讓地球達到了3C級文明,並且鑑定了地球的實際文明為5B級。這讓我知道:科學非常重要,在未來的科學鬥爭中,只有強者存,弱者亡的道理。所以,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未來才能強大國家、強大全人類!

暢遊在科幻的世界裡,想象著神奇的東西。讀書,是對我們心靈的一種滋養,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之中,我愛讀書!

教師讀後感 篇11

暑假即將結束,看看自己讀的幾本書,感覺收穫頗豐。要說最喜歡的當屬周益民老師的《做個書生教師》。

書生:衣袂翩翩,溫文爾雅;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勾勒出周益民老師的形象。這本書是周老師的教學隨筆,既有對課堂細緻入微的觀察,也有對日常工作的人性細節深情的敘述,還有諸多教學之餘的生活遊歷以及人生感悟。

全書共有6卷,我最偏愛第二卷——在文字裡一任天真。“一個人的'成長,既有身體的,更有精神的,精神的壯大離不開閱讀。”這句話和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寫的《竊讀記》裡的“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不謀而合。他們都點明瞭無論兒童還是成人都離不開閱讀。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我認為和孩子們相處中第一重要的是指引。現在的社會,良莠不齊的閱讀書籍充斥在孩子們周圍。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孩子們篩選書籍,指引方向。把經典與優秀的文學作品擺在孩子們的眼前。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說教,做人的種子就會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播下。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思維的孩子,所以第二重要的是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的想象力,孩子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充分利用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把心中多彩的世界構建的更加美好。

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我願意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做他們的大朋友,和他們一路同行,去探尋成長路上的別樣風景。

教師讀後感 篇12

《做最好的教師》裡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裡不禁問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需要我們的愛,他們需要溫暖,需要陽光。

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談不上真正的愛。

教師讀後感 篇13

《覺醒年代》從年初開播以來,一直都沒有停止熱議。我也想好好欣賞該劇,苦於時間有限,事情繁多,無機會看。趁最近閒暇之餘,靜心品味該劇。

該劇從配景,到人物性格刻畫,再到故事情節的把控,都進行了精細地處理。我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有一些瞭解,但不深入,該劇填補了我的歷史漏洞。也把我掌握的近代史和研究生時期閱讀的有關工人運動的歷史整合起來。但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畫。毛澤東的出場是雨裡奔跑,預示著他將會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走向美好的未來。魯迅的出場是鬧市中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接人血,代表著魯迅會喚醒麻木的人民群眾。陳獨秀面對警察不畏懼,送別兒子不流淚,卻因為看到河邊駐紮的貧困百姓而痛苦不已,並立誓要解救他們於苦海。陳喬年和陳延年犧牲時,是面帶笑容,表明他們相信革命必將勝利。這一個個場景無不在展示著時代責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贊同某些評論寫到:我們用已知的結果來回顧當時的事件,只是覺得他們精神可佳。可是當時的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建設美好社會,亦或是這條道路是否正確,但是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去探索,去奮鬥甚至去犧牲。他們只是不斷地去承擔他們那個時代該承擔的責任,至於以後,他們相信會有後來者繼續努力探索。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師,也不斷地思考應該著重教授學生什麼?這部電視劇給我的啟發是,應該要把承擔時代責任作為自己課堂的靈魂。

教師讀後感 篇14

很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在他眼裡,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一味將教師歸結為平凡或者神聖,都是片面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視教育為天命,認為最驕傲的身份就是教師。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著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為,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為伍”;開啟《致教師》,隨處都是這種美妙的文字,迴應著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

希望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援我成長進步。

教師讀後感 篇15

讀過《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裡,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師讀後感 篇16

最近讀了《有效教師》這本書,它字裡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散發著教師智慧的光芒。讀後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並獲得了許多感悟。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獻給所熱愛的事業。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我們要在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有效教師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歲高齡還在與不學生親切密接觸,譚迪敖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

《有效教師》給予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身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和諧的愉悅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

教師讀後感 篇17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幹農活,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又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裡,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孤獨餘生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是一個何等的悲劇。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似乎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在人世對富貴是眷顧的,也是極其殘忍的,但執著地活著已成為唯一對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教師讀後感 篇18

我時常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怎樣才能當一名好老師。以前以為教育的目的只是教會他們書本上那些死知識,或者說幫助學生獲得社會的認可。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致未來的教師》,我才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對教育的認識太簡單化了。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積累,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幾點意見,雖然離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但那些見解卻像美酒一樣,閱讀越香。有點觀點甚至是振聾發聵。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師的工作當中,最重要的是把我們的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學習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裡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裡,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活生生的人之間的.關係。”曾幾何時,我們開始用“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校”來描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我們不要忘了學生不是機器,老師也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學生是存在著性差異的人,是實實在在的個體,這就要求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從心底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敬重老師,良好的師生關係才會形成。更準確的說,師生關係應該是一種互動、教學相長的關係。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精神活動,能夠讓他頑強的學習的唯一動力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還提到了“思維的覺醒”,也就是某一件事情學生可能很久沒有弄懂,但是突然有一天學會弄懂了,這種“恍然大悟”的內在的精神力量也是在個體身上慢慢積累的,是在兒童的意識裡逐漸形成的,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責任心,幫助他們儘可能的縮短這個過程。教師要相信,可能他一天不會學會,但是三天、三個月或者是三年呢。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喪氣,也不要急於灰心。

教師讀後感 篇19

在年級書吧裡看到這本《致青年教師》,翻開後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讓我下決心讀完這本書。

第一篇的課題是《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看完這一篇,就感覺似乎遇見了知己,他好像說出了我內心此刻正想的,回來後細細品讀,覺得這本書很不錯,適合我們這些剛剛剛剛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新手們,書中講述了青年教師的很多困惑,並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這本書好似一盞燈,指引著我不斷的前行。之後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我也常常再拿起這本書,並能從書中尋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這一篇。“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好多事,都不要急。”讀著書中的每一個字,好像面前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長者就坐在你的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內心的困惑,並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年輕真好,但是,無論如何不能以為這個年齡什麼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為這些事只要靠精力足就能做成。為什麼要這麼急躁?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我們也無法期待學生即刻變成理想的`樣子,我們要有愛心和耐心,對我們的學生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它的亮度就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走上教師這一職業,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條不斷學習的道路,要時時充電,這樣才能“傳道授業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