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魯迅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1.0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散文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散文讀後感

魯迅散文讀後感1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散文全集》,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思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比照擬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打量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裡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裡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著實事的動亂,體味著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裡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說,以當事人孩子們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魯迅散文讀後感2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魯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詩作。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著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那麼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為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後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於我們現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麼“人面的獸,九頭現在卻不那麼認為了!魯迅先生寫了那麼多有趣的事,也許並不是因為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山海經》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才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麼多。而《立論》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為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氾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表達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清楚,明辨是非。對於那兩首詩歌《自嘲》和《自題小像》呢?雖沒學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自嘲》裡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卻是千古名句。《自題小像》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更是表達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後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我的愛國情懷與發奮之志。

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潑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魯迅散文讀後感3

《野草》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出版收散文二十三篇。作於1924至1926年間,有《秋夜》《影的辭別》《雪》《風箏》等著名的篇目,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

魯迅先生以獨特的視角詮釋生活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個奪去他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會遭踐踏,將遭到刪刈,直至與死亡而腐朽。我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為我自己,為友報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腐朽,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和腐朽更不幸。

《秋夜》是我喜歡的篇目之一。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打他們別人打剩下的棗子,現在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紅粉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乾子,然而脫落了的當初滿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身的很舒服,但是,有幾株還低亞著,弧頂他曾打造的竿子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株,卻也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空的天空,十天閃閃的鬼魅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圓月,使月亮窘得發白。作者筆下的秋從棗樹寫起,寫秋後早熟的形態,又寫月亮的窘白,給人一種悽清冷寂之感。

魯迅先生文筆細膩而又不失大氣。豪邁的情感他於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寫的《臘葉》就有很好的表現。但今夜他卻黃蠟似的葉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復是去年一般灼灼。假設再過幾年,舊時的'顏色在我記憶中消去,怕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夾在書裡面的原因了。將墜的落葉的斑斕,似乎也只能在極短時中相對,更何況是蔥鬱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植物也也已經禿盡了,楓楓樹的更何消說得。當深秋時,想來也許有和這去年的模樣相似的病葉罷。但今年我竟沒有賞玩秋樹的餘閒。作者在燈下翻看《雁門集》,翻出一片落葉,勾起了作者的回想。作者由這片小小的殘葉聯想到了人生,將墜的落葉的斑斕,似乎也只能在極短時間裡相對,人生苦短啊!

《野草》中書寫了作者魯迅先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追求,只能細細品味其中韻味,對提高個人修養和對人生意義有極大的作用。

魯迅散文讀後感4

深夜,一間舊屋,一盞小油燈,幾縷輕煙,一個微曲的背影。

屋裡不時會發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裡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或許是他已經快完稿了吧。不經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著青油燈,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菸,看著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後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白的.月亮,聽夜遊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菸。魯迅先生抽菸是為了提神,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並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的海明威。他為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菸其實是為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裡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裡的靈魂和為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

讀魯迅的《野草》就像是在品嚐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著實結得不易。好似經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霜雪劍嚴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並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著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嚐。嘗著嘗著,你會覺察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裡嘗過。這裡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嚐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里還滲透著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裡應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裡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裡的話。而話裡又包含著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後,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千辛萬苦跑完後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有人說《野草》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最頂峰。本子裡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魯迅散文讀後感5

我記得在讀魯迅這篇"頹敗線的顫抖"的時候,讀到最後,竟被哽住而不能讀下去。

這篇短小的散文,是野草集裡面我最喜歡的一篇,通過一個夢,兩個夢境,寥寥幾句的對話,寥寥幾句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把一個感人至深悲苦無助隱忍的偉大母親形象鮮活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讓讀者發自內心地要去痛恨人世間的忘恩負義,給予讀者的是回味無窮的暇想。

在這兩個夢境中,這個母親有過兩次“顫抖”,這兩次不同的顫抖,濃縮了這個母親幾十年的`人生,她所有的生活,她所有的情感。

第一次顫抖,是在多年前,她為了要養活兩歲的女兒,被迫去身賺錢,“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識的披毛的強悍的肉塊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軀,為飢餓,苦痛,驚異,羞辱,歡欣而顫抖。”

她對餓著的兩歲女兒說,“我們今天有吃的了。等一會有賣燒餅的來,媽就買給你。”她欣慰地更加緊捏著掌中的小銀片,聲音卑微、悲涼地發抖,默默地抬眼看著破舊屋頂以上的天空。

第二次顫抖,是在多年後,她已是一個垂老的女人,她的兩歲的女兒,已長大成x人,結了婚,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那個小屋內,可是,他們都怨恨鄙夷地看著她。因為他們認為是她讓他們沒臉見人,還以為是養大了女兒,其實是害苦了她,讓她委屈一世,還要帶累了他們的孩子。

她聽到這一切,她一怔,接著便平靜,她開開板門,邁步在深夜中走出,遺棄了背後一切的冷罵和毒笑。在深夜中,在無邊的荒野,在沒有蟲鳥飛過的

高天,她想著她這幾十年的人生,眷念與決絕,愛撫與復仇,養育與殲除,祝福與咒詛。她於是舉兩手儘量向天,口脣間漏出人|與|獸的,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語。當她說出無詞的言語時,她那偉大如石像,然而已經荒廢的,頹敗的身軀全面都顫抖了。這顫抖點點如魚鱗,彷彿暴風雨中的荒海的波濤。

這個女人,這個母親,一輩子的人生,就濃縮在這顫抖中,無比地淒涼絕決,從而更讓人心中那股痛恨薄情寡義的焰火越燒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