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2.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彙編【15篇】

《論語》讀後感1

《論語》的讀後感預覽: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論語》的讀後感正文: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裡,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後感2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裡,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裡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3

《論語》是我二年級課外閱讀讀中選擇的第一本古典名著。這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書中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

《論語》中有許多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名言:“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當屬“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大概是:只學習,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當初讀《論語》,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誦《論語》裡的句子,至於是什麼意思,完全沒有思考過。

到了六年級,對《論語》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節數學課上,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有難度的題。我認真地聽著,卻一直不明白這道題的道理。問了幾個學霸,他們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課後單獨找楊老師,楊老師又給我講了一遍,還是沒搞懂,因為上課鈴馬上要響了,這道題也被我暫時儲存在我的行動硬碟——大腦裡了。

回到家後,懶洋洋地趴在沙發上的我,還是對那題沒有靈感。眼睛的餘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論語》上,隨手翻了起來。

書上了一句話吸引了我: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我在想:自始至終我都沒認真地思考這個題,只是死板的糾結老師上課說的內容,當然理解不了。根據這句話,我拿起了紙和筆把題從頭到尾推上了幾遍,花了兩個時辰,終於推算出了和老師一樣的答案,我高興極了,畢竟這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人明白,“學”與思“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兩者缺一不可。

《論語》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踐行了其中的一句話,你也可能會終生受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不單單是一個口號,我們要去實踐它!讓更多人們喜歡上它!

《論語》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論語》,使我懂得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說,“對於學習,懂得它不如喜歡它,喜歡不如能以學習作為快樂的事情。”我覺得孔子說的很有道理,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期,剛剛在學習的起步階段,對於學習不能嘴上說說喜歡,沒有實際行動,不然就不會有好的成績,今年暑假媽媽給我報的興趣班就說明了道理,兩門興趣班,一門是寫作,一門是奧數,兩門當中,我比較喜歡奧數,所以經常做奧數課外練習,把做奧數題目當成了一種樂趣,寫作就是完成了老師平時佈置的作業,所以在考試時,奧數成績比寫作好,這說明我們如果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會很成功的,所以我以後在學習時,不能偏向學科,要全面喜歡,這樣才會全面進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意思就是說“三人在一起行走,另外兩個人當中,一定會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那好的跟著學,對不好的地方則加以改正。”意思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虛心向別人學習,因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記得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好多同學都不跟她說話,甚至有的同學看不起她、嘲笑她,有一天,我們在操場上玩,突然一個小班的小朋友在爬繩梯的.時候,爬到一半,爬到半空中,晃來晃去,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很危險,只能在大喊大叫,這時老師卻不在,好多同學著急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跑去找老師,只有她不慌不忙,跑到傳達室裡拿了一把椅子,讓小班小朋友站在椅子上,這才脫離危險,這時操場上響起了一陣掌聲,送給她一個大拇指,雖然她學習不好,但她也有自己的優點。所以,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他人的短處。

老師和家長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這次暑假古詩詞學習,使我更加懂得了學習的樂趣。

《論語》讀後感5

《論語》一書蘊含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從小就讀過《論語》,從小就聽過許多仲尼的故事,從小就覺得孔子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時至今日,我已長大成人,但每讀一遍《論語》,會有許多新的體會,其中帶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孔子崇尚的“仁”。

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即是說,“仁”應該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是理想的人格。什麼是“仁”呢?孔子說“仁者就是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在《論語》中,孔子似乎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來說明“仁”究竟是什麼,但孔子卻用了許多話來闡釋“君子”,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其實在我看來,將論語中有關君子的處事之論合而為一,便能體現一個完整的“仁”。

我們與人交往行“仁”之道,行“君子”之道,其實從另一角度上來說也是為了尊重自己、提高自己。“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所以我們需要做到內心端正,重視學習,善於結交朋友,著眼於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遇到錯誤的`時候,要正面對待,不逃避掩飾,勇敢地加以改正。

《論語》一書中,關於“仁”的敘述,總是包含著各方各面道理,如孝道、交友、金錢觀等,句句都飽含真理,讀來發人深省。《論語》之所以能留下這麼多膾炙人口的佳句,正是因為它們同時也是不因時代更迭、歲月變遷而褪色的真知灼見,對於我們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好處,我們應該多讀讀《論語》,從中汲取智慧,不斷提升修養,涵養崇高德性和人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後感6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我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裡,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裡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7

最近一段時間,通過閱讀《論語》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而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雖不是孔子的言論,卻也是《論語》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它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作為一種反省自己的指標,它給我們的啟迪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導我們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錯。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應當注意的三個細節:辦事、交友與學習。只有做到了這些細節,生活才變得完整。

作為搗蛋大王,我做的調皮事實在太多了,也的確應該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媽媽要下地幹活,臨走時讓我把晾在院子裡的衣服收一下。我嘴上答應著,心裡卻在想:算了,把這章看完了再去。可媽媽一走,我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後去了,只顧著看書,好不容易把這本書看完了,媽媽卻回來了。這時我才想到媽媽交代我的.事我沒做,不由的低下了頭,免不了有被媽媽批評了一頓。

而在學習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那天我們班學習《虎口藏寶》,下課後,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納塔莉,那為什麼提到其他人物的細節會更多些呢?那這種敘事特點又要歸納進那種寫作特點中呢?我便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可直到放學,我還是沒有絲毫頭緒。本想第二天去請教老師,可一起床,這個問題卻又被我遺忘了。唉!

對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憐。若是朋友傷害了我,就算創傷不大,我也會好幾天不理他,弄得我倆很是尷尬,關係也越鬧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在哪裡摔倒就應該在哪裡爬起來。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複犯錯的最好措施。多想想自己犯了什麼錯,以後怎麼辦,才可以避免自己重複的犯錯。

人都會犯錯,這是肯定的。但一個錯決不能犯兩次。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彎路。

《論語》讀後感8

《論語》每個人肯定多少都讀過一些,一開始我也覺得很無聊,一些讀不懂的古文放在誰面前都會覺得無聊,但有一次,我又從書櫃裡發現了我那本陳舊的《論語》,閒來無事就坐在沙發上看了起來,誰知一看就是兩個小時,裡面的內容好像無師自通,一看就懂,也許是讀過好幾遍的緣故吧,這已經是我第四次讀《論語》了,從中我不僅體會到了孔子淵博的知識,更體會到了孔子流傳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風日下的亂世,但孔子卻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個品德高尚的賢人,他不因為自己地位卑微而隨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說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孔子還是一位充滿睿智的聖人,這絕不是個人的小聰明,而是紮根於民族文化又立足於個人創造的大智慧,無論是歷代權貴、士子文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從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靈的花朵。

讀過《論語》之後,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視“文、行、忠、作”。不僅重視課本知識,更強調社會實踐,這正是當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備的。如果拿孝道與學業來比的話,那就像孔子所說的“行有餘力,則以學之”。

《論語》其實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不光講了文、史、哲、人生、教育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瑣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沒讀《論語》之前,我覺得歷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對“道”視而不見,讀過《論語》之後,我發現孔子與歷代文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是站在以人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為本”的千古絕唱。

《論語》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讀,就會讀懂其中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論語》讀後感9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地,我自己也愛上《論語》這本書,讀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領悟著做人做事的許多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熟記於心,這八個字時刻警醒著我,做人做事要以它為前提,以它為準則。以前,讀低年級時,我還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身為小組長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一會兒,而請別的同學幫我收作業,聽背誦,編些小理由讓自己得以偷懶。放學回家後,我還把這件事打趣著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後,眉頭一皺,讓我把《論語》找出來,再讀一讀。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媽媽讓我停下,細細地為我講解其中含義。我這才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想想這八個字,再想起我為了玩而總麻煩同學,想著想著,我的臉滾燙滾燙的,為自己偷懶的`行為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麼能強加給別人呢?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孔子當時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那種惋惜與無奈。我們既然留不住時間,那就讓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時如金吧!讀《論語》,也讓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把學習當作無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難將學業學好的。不妨讀讀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得到啟示的。而當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的時候,就會樂此不疲,漸入佳境。

《論語》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讀著《論語》,我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變得更美好。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一部全世界矚目的經典著作。多少人在這本書的薰陶下成才。九歲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一本帶有註釋的《論語》,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話蘊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麼是論語?論語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們的言行編成的一本書,書中的語言及其精簡,少了一個字就無法理解整句話的`含義了。細細品讀,書中的每一個教悔都循循善誘,娓娓動人。

翻開《論語》第一句話便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聽到過這句話了,意思也早已記在腦中,便是“學了知識以後,按時去溫習他,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別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惱,不是君子嗎?”以前我總是不以為然,但如今我卻十分肯定這句話,就如我們背單詞一樣,若不去常常複習,很快就會忘記。只有常常去複習,一個單詞才能永遠記在腦中。遠方有來了一個可以與自己談心的朋友,可以與自己分享喜怒哀樂,難道你不高興嗎?一個平易近人,做事不張揚的朋友,難道不算是“君子”嗎?

就算是書中的第一句話,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四年級的時候,我爸爸開始教我學《新概念1》。我們用一個本子當做“生詞本”,把每天不會認的單詞都記在這個本子上,沒過幾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個單詞。爸爸叫我時常翻翻這本本子,可我去總是把這句話當耳邊風。幾天後,爸爸看我生詞本上的單詞一個都認不出來,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像你這樣學了就忘,‘生詞本’還有什麼用?只有時常溫習,才不會忘記!”以後,我謹記爸爸的教誨,每天都翻翻“生詞本”,果然記住了所有的單詞。爸爸看我有了進步,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十分高興。學而時習之,果真“說乎”!

如今,再次翻開《論語》,一個個教誨又迴盪在腦中。《論語》的道理為何這麼多?都是“論”出來的!

《論語》讀後感11

孔子曾說:“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絕對不會丟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裡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頭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後輩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後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後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為圭臬。無怪乎康有為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說《論語》是後世無賴偽造的。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裡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裡魯肅的誠信有目共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一句批評:“忠厚乃無用的別名。”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是因為有些失望的'緣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儘量那個提倡“誠信為本”、

“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並親自蹈行。在這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麼嗎?老頭說行。後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然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讓老頭看著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髮在風裡飄啊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第二天開學典禮,新生才知道這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好的榜樣!舊的糟粕多半剔除,新的風尚正在形成。這時,我腦海裡迴響著康德的名言:“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同樣使我們敬畏。”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季老在風中飄動的一頭銀絲啊……

“誠信是人生的支點,是人生最好的渡船。讓我們一起努力,擁抱誠信,擁抱成功,在孔子“仁”的思想引導下,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精彩!

《論語》讀後感12

《論語》是一部啟迪人心的經典著作。它像一朵瑰麗的花,芳香而持久;它像一顆明亮的星星,閃耀著幾千年,這不是真的。即使是第一次見到《論語》的年輕一代,讀了之後也懂得很多

通過閱讀《論語》,我瞭解了交朋友的方式。孔子說:“三友有益,三友有害:友直,友懂,友聞多,益;友開,友柔,友易學,友有害。”是的,一個好朋友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字典。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你總能得到有益的幫助:當你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時,好朋友廣博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你取得成就和成功時,好朋友的壞話可以讓你清醒;當你有缺點、犯錯誤時,好朋友的直言不諱可以教你修補漏洞,壞朋友就像泥沼和泥潭。與他們交往會使你不知不覺地陷入其中,你越是深陷其中,傷害就越大。”《論語》讓我明白,交友的方式是要小心,善於交友,樂於交友,不要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交友。

通過閱讀《論語》,我瞭解了心靈的方式。在《論語》中有一句對白:“司馬牛有曰:‘人皆有兄弟,我無兄弟。’”紫霞說:“商人說天上有生命,有財富。君子有禮而不失,待人有禮。全世界都是兄弟。為什麼紳士沒有兄弟?”這句話我有一個道理: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夠正確地面對人生的遺憾,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它們,而不是糾纏它們,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地,這隻會加重痛苦;我們應該盡力彌補這種遺憾。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生活方式。

通過閱讀《論語》,我瞭解了生活方式。兒子在四川說:“時間就這樣飛逝!日日夜夜。”是的,在哲學家看來,奔騰的江河不僅是一種自然存在,更是一個不可阻擋、不可阻擋的時代。孔子望著流水嘆了口氣,同時也向自己、向學生、向後代描述了這樣一條人生道路:“我有五分之一,我願意學習,三十分之三十,四十分之四十,不分迷茫,五十分之五十,六十分之服從,七十分之七十,心甘情願,不超過當下。”人生軌跡並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但我們可以以此為參照來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認清人生目標,珍惜時間和努力工作,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首先,我要珍惜時間和努力學習,抓住白天和黑夜。

當然,《論語》教了我很多東西,比如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仁義之道只是紙短墨淺。我怎麼能說得清楚。

《論語》讀後感13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以德,是孔子的為政思想,強調道德對國家治理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原則。作為後生,乃十分敬佩,並加以學習思考之,於是作簡單淺顯的認知如下。

一、歲幼時的德化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在歲幼時,養成的生活習慣或道德品行都一直影響著我,有一些甚至是可能會影響著我的一生。我想在歲幼時的德育教化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也將是這一個人的人生根基,因為在歲幼時不懂是非,更不懂德,這時的德育便是最佳時期,有意識的灌輸,一定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二、成長時的德引

當我們踏入校園後,老師是扮演著道德引領的角色,當然也有其他的引領者。我便斗膽談下我自己。進入大學後,當選學生幹部,初衷為了在服務老師和同學的同時歷練自己,到了這個位置上來,才明白肩負的責任和擔當,當面對的是一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集體。我想,我既沒有長輩身份的威嚴,也沒有過勝過強的能力,用什麼來博得民心,用什麼來做好工作,那就是“德”。

在面對一開始同學們不支援工作的情況,用什麼去讓他們有所改變,是退步、自我反思、自我總結並自我改變,這是“德”。是用適合同學們的方式去開展工作,是站在他人、集體角度去思考事情該如何處理,且在一定程度上要竭力降低集體負能量,提升同學們的思想素質,我想這是“德引”。我一直以來堅持重點抓班級學風建設、德風建設,在這一學期,班級情況轉變相對較大。即使我陷入了新的困難旋渦,但依舊不改的工作初心——德引。

三、成年後的德育

工作後、成家後,我想對德的學習和使用更是要注重。當進入到一個工作的集體環境,或多或少都有著來自他人以及自己對他人的`影響,如若每個人都注重“德”的修為,將會有更好的工作氛圍。當有了家庭和孩子後,為人父母不僅要以德育子,更是要從自身做起,在自我的道德品行中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得到教育。

總言之,我認為“德”應該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終身修行。從古時的孔子到今天的楷模,時代一直在變,但“德”從未改變,它約束著我們,成為了人生的第一準則。做一個講“德”有“德”的人吧,智慧居左右,讓“德”點亮人生!

《論語》讀後感14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裡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後感15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所編,雖說是兩千多年前所編的,但還是讓世界、讓人民,更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主旨是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這句話當做耳旁風,不以為然,直到六年級危老師講這句話時,才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家人總說我學習時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卻總是打斷他們,這才導致我考試吃了大虧。

記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平凡,開始展露光芒時,我卻在考場上犯了愁。隨著一生聲哨響,數學考試開始了。剛開始答題,有的同學卻犯愁了,眉頭緊鎖,而我卻如魚得水一般。我用輕蔑的目光看了看他們,從心底將他們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繼續答題,寫著寫著,我的臉色卻陡然一變,死死盯著這道題,一隻手撓了撓頭,用嘴啃著另一隻手,背上不停地冒汗。這時,我彷彿看見同學們對我指指點點,死黨對我豎起的大拇指已緩緩向下,這打斷了我的思路。這道題是老師說了多遍的呀!本是這樣懊悔的我,卻被想象所打斷,氣憤到雙眼幾乎噴出實質的火焰,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亂蒙開了。由於這道題導致我後面的思路混亂,大腦已經崩潰。寫完後我也沒有檢查,只是用手有氣無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腦袋,便在腦海中回想老師講課的細節,可細節全是與同桌玩耍,唯一聽到的一句話是:“誰還有不會的`?”我看了看同學們都沒有舉手,也沒好意思舉起手來,這才“一錯造成千古恨。”我垂頭喪氣,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無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發下來後,我倒在了及格線上,這可能對差生來說是豔陽高照,喜上眉梢;可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上語文課時,我像失了神一般,卻猛地聽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看原來危老師在講這則《論語》呢!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數學課上的所作所為,於是我很快把這句話在心裡默唸了幾遍,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從那以後,我也像桂花樹一樣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擋。而實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