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在人間》讀後感(集合15篇)

讀後感1.2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人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人間》讀後感(集合15篇)

《在人間》讀後感1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什麼都要嘗一嘗。食物如此,文化也應該如此。

——汪曾祺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的鴨蛋》是我在學生時代讀過的一篇文章,在《人間滋味》中又再次讀到,瞬間讓我覺得這本書親切了不少。

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吃食,其中包含的是中國綿延不絕的智慧和文化。《人間滋味》的`作者汪曾祺汪老先生愛美食,他寫美食的文章亦十分接地氣。全書分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肉食者不鄙”“吃喝門道,貴在講究”“四方食事,明心見性”四部分,汪老先生用樸實優雅的文筆將家常便飯和日常食物表現得有滋有味,畫面感十足。無論是蘿蔔、豆腐、栗子還是韭菜花、手把肉、故鄉的元宵,都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觸動著我們的味蕾。

知味不容易,說味就更難。和前輩“老饕”蘇東坡一樣,汪老先生的一生並不平順,但他在書中描述起那段“只能以野菜充飢”的日子時,卻絲毫不令人感到苦澀,而是趣味盎然。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一本寫食物的書,一本卻又不只寫食物的書。

閒來無事時,就看看這本書吧!看的時候,你可以捏個饅頭,或者端一碗白米飯,足矣。

《在人間》讀後感2

在閱讀《人間失格》之前聽說了太宰治的這句話,究竟要是怎樣,才會讓一個人連以人的身份存於世界都覺得抱歉呢?

開篇的葉藏從小扮丑角討好家長和親人,刻意出醜來討好家人,用耍寶等方式意圖逗樂別人,他是個想要被關注的孩子,但又因為自已與這個世界的不同和格格不入,所以才用這樣的扮相來偽裝。

在他一生中,或許就是戴著面具負重前行,在自已意識裡時刻害怕自已的'面具會被摘下。

這樣算是活過嗎?或者因為從未真實過,所以並不算真正活在世上,於是這種從未存在於世的想法也讓自已沉淪墮落。讓自己覺得喪失為人的資格。

每個寫作的人,多少都在作品裡把自已寫進去了,他們並不刻畫世界,他們只刻畫自已,聽說這部作品完成的當年,太宰治便投水自盡了,或許是交代完了,差不多了也就無所謂了吧,有太多書成之後便選擇自盡的作家比比皆是,之前臺灣作家林奕含的自殺或許也是生命無法再承受重量。

而我們,這些存於世的人們,是不是也有必要再一次去拷問自已,是否曾經真實地生活過?

《在人間》讀後感3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之一,主要講的是高爾基11歲時母親不幸去世,而“我”走入社會,自己謀生,他曾在鞋店、聖像作坊、輪船上等等地方做過雜工,在初始斯穆雷的幫助下,我走上了讀書之路,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五年後來到喀山打算上大學……高爾基為了讀書受了太多的屈辱。有時主人發現了,還把他的'書統統撕碎、燒掉,有的時候甚至毆打他一頓!但他一直堅持著讀書,永不放棄!比比高爾基,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該有多幸福啊!高爾基沒有錢上學,父母雙亡,還要給別人打工,養活自己,這是多麼辛苦的生活啊!但是,高爾基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沒有放棄對讀書的渴望,他開始學會讀書、寫字,是讀書讓他看到了希望,他堅持了下來,從而產生了對新生活的嚮往。

高爾基的毅力,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擠出時間來讀書,他經歷了許多,也閱讀了許多,高爾基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有些人家裡有很多書,但他們卻不看;有人很苦,卻努力讀書,學到不少的知識。高爾基的這種毅力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取得成功。

《在人間》讀後感4

有點喪的書,但不得說不是一本值得讀的書,雖然我讀的沒有很細緻,也很斷斷續續,摘抄了兩段喜歡的話,第一段像墜入人間的魔鬼,一種滿滿的失意;第二段像墜入地獄的天使,一種滿滿的溫暖。

01哭的對於我來說,如今已不再有什麼幸福與不幸了。只是一切都將逝去。

在我一直過著地獄般生活的.這個所謂“人”的世界裡,這或許是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一句話。只是一切都將逝去。

02.天使隱去翅膀,宛如降落傘一般,飄落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我飄落在北國的雪原上,你飄落在南國的柑橘地裡。而這群少年飄落在了上野公園。差別僅此而已。少年們啊,從今以後,無論你們如何長大,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容貌,不要抽菸,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過節,而且,要持之以恆地去愛一個姑娘,一個靦腆而又有點臭美的姑娘。

其實說真的,這本書,斷斷續續讀,懵懵懂懂中窺視太宰治描述的那個失去“人”的資格的這個世界,我感覺自己始終並沒有真正走進那個世界。或許如果真正走進去了,如果出不來,應該會很痛苦吧!真正領悟了,才能向死而生。

光明的背後也會有陰影,可是我們還是選擇向陽生長!

《在人間》讀後感5

《在人間》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小說,不是描寫貴族無會似的生活,而是一個貧民貼心的讀物。高爾基出生於木匠家庭,4歲喪父後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念過兩年國小,11歲走向社會,獨自謀生。當過學徒,飯館跑堂,搬運工,麵包師等。

《在人間》描述的`是阿廖沙1871到1884年的生活。他這段時期為了生活,在人生的的道路上,歷經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平時大量閱讀書籍。生活閱歷的大量的閱讀拓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了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咯山。

這本書是高爾基遺產中秀的部分之一。描寫了作者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時也反映了俄羅斯一代勞動堵在黑暗中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艱難曲折歷程。我對這本書印象比較深,因為這本書它像宣有魔力一樣,我只要一開啟真本書我就會一直不停地翻下去,因為它太好了。每次讀完這本名著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靜高爾基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

《在人間》讀後感6

《人間有晴天》這部情詩般的小說以溫暖而優雅的筆觸,讓我如沐浴在美國鄉村小鎮湛藍的天空下,溫暖的陽光中那般一樣,感受到濃濃的溫情與關愛。

這本書講的是:十二歲的虎娃.是一個聰明過人,會學會玩的女孩,但卻有著於眾不同的父母智障的雙親,他們常常成為虎娃與同學相處的尷尬。好在有精明能幹的外婆料理家中的一切。然而,由於外婆的猝死,虎娃的內心世界幾乎崩潰了。她打算離開自己生活的小鎮,隨同姨媽去迷人的大城市生活。但成行前的一場暴風雨使她深切地感受到媽媽的愛,也懂得了欣賞和尊敬爸爸特殊的長處。於是她開始思考什麼才是她生命最重要的東西。她最後留下了。

虎娃嚐到了很多不幸,但老天也是公平的,當它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虎娃那美麗善良的媽媽和勤勞樸實的.爸爸看上去是最完美的夫妻,可是老天卻殘酷地關上了那扇門——他們都是那種“遲鈍”的人。而老天為他們開啟的“窗”就是他們那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女兒——虎娃。

《人間有晴天》的故事中並沒有一句呼天搶地的熱烈感情,也沒有大段描寫撕心裂肺的痛,但就在這平凡而又樸素的文字中,我感同深受。

也許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流淚,那份淡淡的情和隱隱的痛會讓你覺得感傷。不過你要記得,正如書名一樣,暴風雨過後,總會有一個豔陽高照的晴天在等著我們,被雨水沖刷過之後,無論是陽光、風景還是我們自身,都會洗去一身的塵埃,以一個光鮮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天。

《在人間》讀後感7

間三部曲》的第一部,背景舞臺搭在了戰國時代。

日本的戰國時代,好比我們的三國時代,同樣的風雲奇詭,英雄輩出,同樣是一個交織著忠誠與背叛、陰謀與智慧的戰亂之世,也同樣是後世歷史題材作品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森村通過“無銘劍”這個道具,把包括桶狹間會戰、本能寺事變、關原合戰等等差不多所有重要的戰役、事件都串了起來,登場人物從顯赫一時的大名、叱吒風雲的武將,到其名不彰的家臣、甚至虛構的'平民,每個獲得“無銘劍”這一神祕力量的人都會成為一段時間內的主角,偶然或必然地改變歷史的程序。

顯然,森村的寫作不只是陶醉在對歷史的巨集偉敘事快感中,他更強調“小說”,也就是虛構本身。從那些語焉不詳、也因此包涵多重詮釋可能的史料中,他發展出小說的“傳奇性”:於是川中島合戰著名的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單挑中,出現了平民醜鬆的憤怒一擊;“傻大個”鳥居強右衛門以其赤膽忠誠改變了長筱之戰的形勢;大盜石川五右衛門為了反對侵朝戰爭孤膽獨行,意圖暗殺豐臣秀吉……作者說,他關注的不是那些“留下名字”的人,他更多想到那個時代作為弱者的普通百姓,他們生存的意義,那些“大歷史中小人物”的生活,因此他的關懷是指向歷史輝煌的外表之下的。

《在人間》讀後感8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幾個小標題來表現“人間草木”。作者筆下的文字簡潔明瞭,很普通的文字,編排起來卻顯得很高階。汪曾祺老先生的選材每個都源於生活,寫於生活,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例如描寫槐花這一片段,開頭“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它帶來了養蜂的`人,也是故事的開頭。而最後一段寫道“玉淵潭的槐花落了。”養蜂的人也走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作者開頭結尾自然,又有雙重含義。

我在想:為什麼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花,也寫了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裡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不清。這篇文章告訴我,人間的草木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離自然近一點,眼前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讀《人間草木》,我明白了人間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人間還有這麼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們細細去尋找、品味、欣賞。

《在人間》讀後感9

這次,我又看完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在人間》。這本書的作者是高爾基。

這本書講了高爾基的的母親去世後,外祖父也家道中落,外祖父沒辦法,只好把高爾基送到城市去工作。一開始高爾基去了一家叫“時式鞋店”的店工作,他在這裡遇見了很多的人,不過他很討厭這樣的'生活,有一次,他的手被燙傷了,被外祖母帶了回去。之後,外祖父又讓他去的兒子學畫畫,可是,那個兒子一點兒也沒教,每天都在幹家務活,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說:“我是來學畫畫的,不是來幹活的”。從此,他就開始教高爾基了。可是遭到了外祖母的妹妹的拒絕,高爾基受不了這樣的生活,這次,他竟然逃走了。他自己找到了一個工作,就是在船上工作,在那了,高爾基被一個船員激發了讀書的興趣,後來,高爾基又回去了。之後,他遇見了一位夫人,夫人給了高爾基很多書,讓高爾基沉入書的境界中。夫人搬走了之後,高爾基又找了一個工作,他在裡面幾乎每天都在看書,沒時間才不看。後來,他遇見了以前的主人,主人推薦他去看管他的店。高爾基想改變自己,就走了。

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高爾基的人間真讓人感動。

《在人間》讀後感10

讀了《在人間》這部書,我知道阿廖沙走上社會的艱辛,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這部書描寫了阿廖沙在十一歲時候的悲慘童年,他從小父母雙亡,由外祖父和外祖母撫養長大,由於家境貧苦,不得不外出打工,獨自謀生。他先後在鞋店當過學徒工,當過繪圖師的徒弟,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還當過聖像作坊徒工,飽嘗了人間的痛苦。

由於他非常貧困加上年幼,總是招人欺負、嘲笑,他非常向往著一種純潔美好的'生活,因此他愛上了讀書,書中的世界給了他另外一片廣闊的天地,書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了,他在知識的海洋裡越遊越暢。書開拓了他的眼界,所以他最後走上了求學的道路。

我讀完《在人間》這本書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阿廖沙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沒有被苦難所壓倒,反而在逆境中成長,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離書,把書作為朋友,吸取著書中無窮無盡的知識。我也要像他一樣和書做朋友,更加應該刻苦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和諧和美好!

《在人間》讀後感11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理論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於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他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讀了他的詞論後,再去讀宋詞三百篇,就更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之美。

《人間詞話》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於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是對人生的'反思。它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恆中,讓自我去面對註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晶。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認清自我,選定道路,繼而的執著追求和最終的頓悟。 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關於王國維的這“三境界”妙論,百讀不厭,給人深刻的啟發。

《在人間》讀後感12

《在人間》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它真實的記錄了高爾基小時的慘淡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很小父母雙亡,由外祖母撫養,可家庭貧困的外祖母哪能撫養的起呢?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逼高爾基流浪街頭自己養活自己。

他先在鞋店、聖像店做學徒,又在輪船的廚房裡打雜,過著非常沉重而苦悶的生活。而讀書使他找到了快樂、安慰。雖然條件艱苦,但高爾基久久不能忘記讀書,他如飢似渴地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他什麼書都讀,只要有機會接觸書籍,他就不放過,讀到好的書籍,他就反覆閱讀,有好的詩句他還抄寫下來,這些成了他最珍貴的手抄本。書讀多了,他自然就能分出什麼是好書,什麼又是沒用的`書,但他都讀,不讀怎麼會分出書的好壞呢?

高爾基為了讀書遭受了太多的屈辱、欺凌。他讀書讀得入了迷,讀到身子凍僵了為止。讀到忘記身邊的事情。有時主人發現了,還把他的書統統撕碎、燒掉,有的時候甚至毆打他一頓!但他一直堅持著讀書,永不放棄!

高爾基生活在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並警告高爾基不應該讀那麼多書。但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為經常在這裡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明白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在人間》讀後感13

《在人間》主要寫了高爾基從小孩子成長成了一個青少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後,她的母親11歲時,便改嫁了,於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家境逐漸走向貧困,自私、勢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滿外孫給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擔。可是外祖母卻很愛高爾基,所以就和外祖父離婚了,但還是共居。高爾基被迫走進人間。他當過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還幹過鐵路工人、麵包工人、看門人、腳伕、據木工、園丁……年滿16歲之前,小小的'高爾基便從事過7種職業。幼小的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稱為瑪格特王后的優雅美麗的女人,她有很多書,也很願意借給高爾基看。在高爾基看來,“瑪格特王后”總是那麼美麗、善良,並且擁有高尚的品質和對讀書的愛好。不像裁縫的小妻子那樣,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高爾基還在他姨婆家呆過一陣子。高爾基在哪裡受盡了折磨,而且每天都有著幹不完的活。有一次,高爾基在學畫畫,而有個老太婆卻阻攔高爾基學畫畫,高爾基的鼻子撞在桌子邊上,流了很多血。讀完《在人間》我知道了,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汙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群中的鶴,與眾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幹,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在人間》讀後感14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完書的簡介,我有一種“我從這個世界路過”、“人間不值得”的感覺。

《人間失格》是主人公葉藏在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為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分別介紹了葉藏的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寫了主人公葉藏為了逃避現實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多少個晚上原以為自己的消極才是內心的真實想法,看著書告訴自己“不要極端”“不要抑鬱”“不要像這個人一樣”的`說教,但是如果你不是跌落塵埃又怎麼會有作者那種被世界拋棄的想法,“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又怎麼能去客觀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它黑暗、陰鬱、沒有光澤但是它起到了屬於它的作用。太宰治用了自己的投河,成功給予了自己永久的解脫,留給了無數讀者和文人永遠的談資。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感謝這個和自己抗爭了一生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最後的輓歌。同時我們也應該告誡自己,提高逆商,即使只是從這個世界路過,也應該留下自己精彩的篇章。

《在人間》讀後感15

不知不覺,我已經是國小二年級的一名學生了。在老師的薰陶下我漸漸喜歡上了看書,每天讀書也成了我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這段時間,我又讀完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我們一起走》。我知道了裡面說的是一些美德少年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天使在人間》這個故事。裡面的內容是:有位小姑娘,她的名字叫郭琴,從小就很聰明。在她七歲的時候,自己寫童話故事得了一等獎,得到了一筆獎金,她本來準備用這些錢買一隻她期待很久的絨布大熊貓。

但是,當她看到電視裡報道福利院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她毫不猶豫地讓爸爸帶她去看福利院的小朋友,把獎金的錢都捐給他們了,因為她覺得這些小朋友沒有父母的陪伴,很可憐。她在福利院獲得了快樂和感動。從此以後,她利用課餘時間寫童話故事,把獎金全部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一晃十年過去了,她就像天使一樣,把愛灑向人間。愛心就像一個魔法師,它能將人間不美好的事情,變成美好的事情。 在生活中,父母和老師也時常教育我們要有愛心。在學校組織的各種義賣和捐獻活動中我們都積極參加。因為我們知道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沒錢上學,沒書看。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獻出一點愛心,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