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實用15篇)

讀後感4.23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後感(實用15篇)

《論語》讀後感1

曾參說了具體的“三省”,但這句話的核心還是在於一個“省”字。生活中的“省”不止於這三處,然而要真正做到自省往往需要極高的自覺性和很大的勇氣。

生活百態,人生複雜,在曲折且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例如:當我們略有成就時,就會飄飄然不知自己為何許人也;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又會自怨自艾。只有這世界撤去喧鬧,我們冷靜下來,願意正視自己的內心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自己有什麼事做錯了?什麼事做對了?做錯的錯在了何處?這才是自省的.起點。一個人只有學會自省,並且學會自省,才會正確認識自己,才會找回迷失的自己,擁有更好的心態。所以想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的人,就必須時刻自省。

吾人最大之知識,系反躬自省!(賀鈺珺)

《論語》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論語》中好幾段,下面,我來說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義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想他的優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宜彰。比如說:我們班的`某些同學的學習不好,但他的體育好,畫畫的好,就應該向他這方面學習。某些同學體育不好,但學習好,寫字好。向他寫字,讀書學習。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聲音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論語》讀後感3

據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犯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P1)。我們要推翻封建統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衝。,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讀後感4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深奧,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語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分別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還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這一本書的語言都十分深奧,使人難以理解,可是,理解後卻覺得很對。這便是《論語》的絕佳之處。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勸人好的或好的,沒有一句話是對人沒有益處的。《論語》這一本書好像就是聖潔之書,沒有一絲一毫的叫人繼續作惡或叫人作惡。

《論語》讀後感5

讀了第10課《論語》讓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和道德的修養。

在學習的時候認真聽,常抄筆記,我們還要溫習學過的知識,正如文中所說:“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的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學習要想松柏一樣,正如文中所說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年之間最寒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學習松柏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 學習的時候態度要端正,如文中所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不賢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我們要向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學習,學習孔子的善於思考,學習他在學習的時候多提一些問題,去思考去解決。

《論語》讀後感6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讀《論語》有感作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變父親教給我們的行為作風,就可以說是盡了他的孝道了。

我覺得這句話的確沒錯,這不正是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嗎?人做事就是要講信用,要盡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

論語讀後感11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為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為,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50字》。,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論語》讀後感7

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可謂論語的入門基礎圖書。楊先生出生於書香世家,師承家學,其叔父楊樹達(遇夫先生)更是著名的`語言文學家,在該書初稿時,遇夫先生逐字審讀,該書影響甚大,曾被香港、臺灣翻印,日本的兩所大學用做教材。該書譯文明白流暢,註釋重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規律、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結論在集古今學者之大成的基礎上頗多個人新見。實在是論語入門的好書。

該書以清劉寶楠的論語正義為底本,參考眾多論語本,參輯而成,書後還附有論語詞典(簡體本不載)是論語最好的閱讀本子。

《論語》讀後感8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驗,《論語》一書中關於教育指導思想的內容很豐富,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衛靈公》),即受教育者不應分貴賤、賢愚,應該機會均等。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物件,使教育擴及於廣大平民,這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還有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即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論語》對中國古代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論語》讀後感9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它教了我怎麼做人、怎麼學習、怎麼對待自己的親人。

《論語》是一個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傳到漢代出現了三種傳本。東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候論》的'傳本。

《論語》還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說,《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還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領略其中深刻的意義,而且其中的詩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做什麼事都要其中勤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為他人著想;把國家看成第一;尊老愛幼……孔子的一句句話都真有說服力啊 !

《論語》當之無愧為我們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10

暑假,王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讀《論語》。並寫出讀後感。我原本以為,論語是一部很枯燥無聊的書。可是,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我拿起《論語》看了幾頁。馬上被吸引住了。這裡面有很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但是背後都隱藏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道理。它們都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學習,把它們繼承併發揚下去。

論語是子的傑作,是子總結的人生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子的思想。在一天該結束時反省自己。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我們應該認真地去讀。

《論語》讀後感11

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和毅力。

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矇蔽了雙眼,那麼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

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讀後感12

從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難道別人說的答案都一定是對的嗎?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與自己去揭開“他”的`真面目。論語也是如此,我不贊同孔子的一句話是:“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為什麼我不贊同孔子的這句話?孔子一直不是說要孝順嗎?可是因為孔子說這句話而與孔子說要孝道而前後矛盾了。跪羊圖裡寫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學習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難道為了學習而不顧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嗎?

《論語》讀後感13

雖然每條引語用詞很少,但卻多次使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並頻繁使用幾個有表現力的關鍵語氣詞,使表達富有表現力和表現力,甚至把說話人的表達生動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什麼文章這麼精煉,表達這麼生動形象?不知道?我告訴你,就是《論語》裡的十條。

孔子說:時不時學學不是很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道也不覺得溫暖,不是君子嗎?

對於知識來說,學習只是一個過程,而學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如果你想掌握更多的知識,你必須把學習和學習結合起來。只有用豐富多彩的'知識裝飾你的大腦,你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朋友遠道而來。我們應該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增進友誼。那不是很開心嗎?我們要豁達,豁達。我們不應該在沒有被理解的情況下擔心事情。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態度,對待事情。

我知道如何學習,我知道如何做人,《論語》中的十篇文章教會了我很多。

《論語》讀後感14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書,叫《論語》,裡面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裡有20篇,有的是講學習的,有的是講孝敬父母的,還有的是講誠信的,這本書教會了我怎麼做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說的: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我們應該也像千里馬一樣,要有堅持不懈的.品質,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不能做成大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做一道題目總是做不出來,後來我都想放棄了,突然就想起了孔子說的:驥不稱其力,其稱德也。我又開始做這道題,不過我換了個思路,一下就做出來了。

原來堅持到底就可以取得勝利。

《論語》讀後感15

暑假期間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論語》記錄著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我最喜歡裡面的《以學為樂》、《宋濂借書》、《孔子學琴》等。

《以學為樂》寫的是一個叫於仲文的'小孩,他從小就聰明好學,他讓父親給自己蓋了一間小書房,他每天都在裡面看書,學習以此為樂,勤奮好學,他長大終於幹出一番事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這篇故事告訴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快樂的面對,努力去完成,以學習為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