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動手做做看讀後感

讀後感2.4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手做做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動手做做看讀後感

動手做做看讀後感1

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故事書《動手做做看》。故事裡有個科學家,他對一個小女孩說:“往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裡放一顆糖或是其他東西水都會漫出來,可是放一條魚卻不會漫出來。”

小女孩回到家動手做了起來,可是當她把魚放進水杯時,水卻漫了出來。於是她生氣地去找那位科學家理論,“你說把一條魚放到杯子裡水不會漫出來,可是明明就漫出來了呀。”科學家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要自已動手做做看才行。”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小馬過河》。馬媽媽讓小馬把一袋大米馱運到磨坊去,可是小馬在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一條河。它不敢過河,牛伯伯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小馬不知道怎麼辦就回去問媽媽了。媽媽說:“兒子,光聽別人說自已不去做是不行的`。”聽了媽媽的話後小馬跑到河邊親自試水。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話,要勇於實踐,只有親自嘗試了,才會懂得更多的道理。

動手做做看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說了一件事情: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說:“一隻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那就不一樣了。”雖然幾個小朋友回答了朗志萬,其中的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於是回家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做一做。”

伊琳娜就按照朗志萬的話去做了,可是與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謾了出來。伊琳娜生氣地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朗志萬聽了,笑者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

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也遇到過一件這樣的事情:科學課上,老師說蝸牛吃白菜葉。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片白菜葉,跑到放蝸牛的地方,把白菜葉放到蝸牛的'前方,看它是怎樣吃的,它卻一眼也不看,我生氣極了,心想:老師明明說蝸牛吃白菜呀,可蝸牛為什麼不吃呢?難道是我聽錯了嗎?我連忙翻書,原來蝸牛一年不吃東西,也不會死呀!我這才放下心來。

小朋友,你知道嗎?凡事要動手做一做,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