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新課改工作總結集錦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改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改工作總結集錦15篇

新課改工作總結1

隨著各項改革的逐漸深入,近幾年高中新課程改革也以迅猛之勢全面鋪開。我校也於20xx年正式進入了新課改的隊伍行列,全面使用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新教材,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因此對每一名歷史教師來講,又都站在了嶄新的教學起點上,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也接踵而來。在幾年的探索實踐中,我對新課改也曾產生過這樣或那樣的困惑並努力探尋解決的方法。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如何把握歷史教材?如何在新課改的浪潮中脫穎而出?這些成為老師們工作之餘常談的話題,結合近三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對高中歷史新課改粗淺的總結與認識,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一、轉變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

轉變教學理念是順應新課改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泯滅,創造性被扼殺,從長遠看學生還談何發展。新課改下提倡的教學觀念如下: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人文性課程、迴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課堂教學注重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展性評價等等。由此可見新課改下師生觀、學習觀發生巨大變化。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從學什麼到知道怎樣學,課堂的教學鮮活了起來。誇美紐斯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只在學校中,通過學校而且將在一生裡洋溢和傳播著教育。”這句話是對新課改理念最好的理解和闡述。我們採取以下措施來實施課改新理念,取得一定效果。1、以人為本、迴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

根據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教學應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活動,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涵著師生對實現生命價值的共同追求。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而且在於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充套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關照生命。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創設情境:

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命的光輝閃耀歷史課堂。譬如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這一課的設計上我採用了情景式匯入、問題探究、討論法、以史觀今等多種方法來啟用學生的求知慾。首先通過播放美國國歌使學生迅速融入情境,伴隨著教師的娓娓道來匯入新課;在講授新課這一環節中,首先引導學生閱讀網站上的大量資料,從資料中獲取資訊,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層層剝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教師所創設情境中,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到了當時的美國為什麼要頒佈1787年憲法、1787年憲法所體現的民主精神以及1787年憲法對美國的巨大意義。在評價1787年憲法時,學生們可以自主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相互之間可以辯論,這就充分地尊重了生命的獨特性,而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適度引導,而並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對於那些幼稚的回答和奇思妙想,教師以寬容的態度予以接納,這就充分尊重了生命的生成性。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用所學歷史知識來解釋現今的一些事件,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現實意義。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自己的經歷,從內心的情感積累和獨特感受出發,通過激情地講述去揭示和拓展生命的.意蘊;學生在教學中投入著情感、滋潤著情感、陶冶著情感,通過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感受生命的湧動,成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著靈性與感性的整體的人。多媒體教學的適當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因其圖文聲像並茂,能突破視覺限制,調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它的資訊容量大、密度高,也有利於節約時間和空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關於記憶永續性的心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的內容的10%,自己聽到的內容的20%,自己看到的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的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的內容的70%。

新課改工作總結2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xx]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雲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方案(試行)》(雲教基[20xx]24號)的推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開了。新課改實施三年來,我們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全力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應該說,新課改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對此次新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把我們實施新課改的具體工作做一總結匯報。

一、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市教育局、學校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進入新課改,暑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普通高中課改專題培訓,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課改培訓和學習,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形勢的校本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教師提高了對新課改,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對新教材進行了認真學習研究。如何使教師儘快適應新教材,我們的做法是:

(1)要求每一個教師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及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

(2)各學科以備課組為單位先進行認真的集體備課。

(3)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再由組長或骨幹教師進行教學示範,其他教師在示範課的引領下進行逐漸適應新教材。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學校在準備和實踐的過程中先後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為副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管教學副校長為組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年級書記為副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組員的實施新課程的業務指導小組。成立了以教務主任為組長,教研組稿備課組長為組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與此同時,學校配合新課改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3、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

4、學校對課改年級組織了每學期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這些調研活動在幫助學校瞭解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情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學校制訂了《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群活動,模組成績等內容。

6、校本課程的開設在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基於此,學校成立了光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正式啟動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經過前一階段的努力,我們目前已實施了語、數、物、化、政、史、地等九個學科教學延伸內容的校本課程,每週一課時。

7、舉行了新課改現場研討課、觀摩活動,通過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交流。此次新課改與以往任何一次的課程改革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為了讓全體教師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正確地開展新課程的工作,我校設立了特色部,實行“一人一本”(“本”指的膝上型電腦)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變學堂,把學生真正地培養成具有“四有”“四會”的創新型、複合型的現代化人才。本學期已有國小、國中、高中的近10個教學班實行特色化教學。學校也進行教學的轉型和升級的各項準備。學校組織了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形式各異的教學探討活動,相互討論交流經驗,或同校內商討,或某一科的.課任教師聚集在一起切磋。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每一學期上好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寫好一篇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對於有特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議上進行推廣。

8、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新課改對於所有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工作,每週兩次集體備課,對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確定授課內容的課時、標高、重難點的處理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特別是新教材的處理問題、每一位老師都要認真研究,積極協作,揚長避短。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加強交流,注重協作,取長補短、相互借鑑、集思廣益,共享課程資源。

二、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經過三年時間的探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具體而言,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援,比如教師培訓、外出學習、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體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

2、選課制難以實施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選課制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因學校條件尚未成熟,目前這一工作也難以開展。

3、發展性評價手段很難建立

新課程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管理形式,這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色。但學生要參加大學聯考這樣的選拔考試,歸根到底還是分數。儘管大學聯考也在不斷調整以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但大學聯考對高中課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是比較明顯的。就現狀來看,大學聯考的側重點仍然是知識,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在大學聯考體現得還很不夠,甚至可以說大學聯考的這一缺陷嚴重製約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現在高中學校都在圍繞大學聯考這支指揮棒行事,因而發展性評價制度不很現實,除非大學聯考有融入發展性評價的因素,否則很難建立起發展性評價制度,就算有建立,也是流於形式,關於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

實施新課程是大勢所趨,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接受新課程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反思,我們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進新課程的寬廣新天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工作總結3

一、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我校的實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驗的程序中,我們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我們認為課改專家在課程的編寫上在課程的容量、易難度上本意是想讓學生加大閱讀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與課時的安排,不同地區學生的學習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感覺授課時間不夠。如:每次培訓專家的授課時間均超出課時的安排時間,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也象專家這樣講實、講透是不可能的。再如:有的內容是安排背誦有興趣的一段,但考試又存在不確定性,老師沒辦法只好要求通篇背誦,無形中加重了師生負擔。

2、課程改革中教輔資料是否應該一律否定,比如蘇教版數學教材,配有較好的配套教輔資料,不但可以減輕師生負擔,而且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視野,但是停止使用教輔之後,教師必須把相應的練習及作業抄寫在黑板上,反倒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3、課程的編排還有待改進。如:數學的編排顯得很零散,數學的方程學習編排有些值得探討的問題。語文教材容量過大,要求“三會”的字雖然不多,但是考試的時候要求會認的字也在考試範圍內要求學生會寫,教師無法準確的把握,而且要求會認的字量太大,每課都有幾個或十幾個要認的字,二年級上冊語文容量太大,集中識字8個,課文34篇,6篇閱讀,8個語文園地,教師教學時間不足,基本每天都在趕課,覺得學生學得不紮實。

4、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評價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但家長仍然注重分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同樣十分注重分數。

5、由於課改工作的系統性和複雜性,“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發展”成為制約課改前進的瓶頸因素。教師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乏專家引領。雖然學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訓,但是這畢竟是在同一所學校,由於承擔校本培訓的師資主要還是本校的老師,哪怕他們是教學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終因理論功底、學識學歷都欠寬厚,而難以承擔高層次的師資培訓,因此校本培訓必須和更高層次的外出培訓,尤其是脫產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高層次的優秀老師、名老師。否則最後校本培訓就會成為“蘿蔔燉蘿蔔”不會有更高層次的提高。

6、存在課堂教學形式化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無法實現,制約了師生交流互動。而且大班的情況不利於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容易造成流於形式。

二、課改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言行隨意≠知識引領

教師在教育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已經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古話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引領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師是一面鏡子,孩子從教師身上得到知識的啟蒙的同時,也折射出自我的`行為的優劣。教師言行舉止就是學生模仿的樣板,不管是課堂中還是生活裡,教師都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隨意只有壞處,並無多大的可取之處。許多專家都提到了課堂的和諧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發揮,卻並非易事。如果將言行隨意等同於知識的引領,那有可能出現雜亂無章的場面或勢得其反的學習效果。

思考二:資料蒐集≠知識內化

事物或現象總有它利與弊的兩性,隨著課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繼出現了許多與課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學,蒐集資料是常見的一種。蒐集資料對於彙集知識點,歸納與學習有關的理論來說,是很快捷的方式。現代的資訊化社會,網路使用的方便更令許多教師對“蒐集資料”這種方式倍加青睞。但是,如只是單純“蒐集”,學生回家電腦“嗒嗒……”一打、印表機“刷刷……”一印、課堂上“吧吧……”一讀,就在教師的一片讚揚聲中結束了。可想而知學生過後一定將“資料”毀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嗎?“資料”變成了獲取讚揚的工具。

公開課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這樣做:蒐集資料——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學生有沒有將資料上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經驗,有沒有與新知識相結合,教師卻一概不理,如此“蒐集資料”成了一種美麗的擺設。更有甚者“蒐集資料”只是曇花一現,課堂上只用了一兩分鐘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連看都還沒有看完就結束了,把對知識的理解、對理論的深化轉化為敷衍課堂環節的一種手段。

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著本子追著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

思考三:小組討論≠學習合作

課堂是動態的,偶然性與突發性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和諧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興趣時,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會不斷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班級相對社會來說它是個小集體,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就好似在一個小社會中鍛鍊。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生活與學習是融為一體的,學即是玩,玩即是學,玩中學更能促使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經驗。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這個小家庭中能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單一的小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後進行彙報時,小組中經常有人似乎靜靜地聽著,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著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為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組裡要多傾聽,多交流,多質疑,多補充,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新課改工作總結4

自從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鋪開以來,我校的課程改革初見成效。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了進一步推進課改,更好地開展工作,現根據學校的有關做法總結如下:

一、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明確各自的責任

學校領導特別重視課改工作,課改工作是每次例會談論得最多的話題,在校長辦公會上,陳校長帶領班子成員學習課改理論,探求教法,探討課改的新思路、新方法。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組織教師去外地學習考察,學習名校課改成功經驗,並邀請市局基教辦領導及羅城中學、李家塅中學的骨幹教師來我校進行課改專題講座。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教師們形成了一種濃厚的課改氛圍。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責任和任務。為了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陳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工作的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副組長、教研組長為成員,構建了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學科教師的四級管理體系、分工明確、合作有效。組長主管課改的全盤工作,副 組長負責日常的事務,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的教研工作。學校每個教研組除了平時的教研外,還要承擔一個課題研究,每三年內必須結一個課題,每一年建立一種教學模式。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撰寫兩篇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領導帶頭反思課改、營造課改反思的良好氛圍。課程改革是新生事物,反思是課改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程式。課改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只有認真反思,課改才能少走彎路,在反思中前進。因此,我們堅持寫好課後反思,將課改中的所得所感寫成案例、論文在學校交流或發表。

二、轉變觀念,提升教師素質

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戰場,師生角色的轉變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創設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校關注的一個焦點。為此,我們採取下列措施 :①加強培訓,努力提升教師素質。組織市、鄉級骨幹教師參加國培學習和學科培訓,其中市骨幹教師翁燎去湘潭教育院學習數學,鄉級骨幹教師袁燦去懷化學習音樂、蔡丹去衡陽學習生物。並組織葉肖、周紅孝、楊婷婷等老師進行網上培訓,還結合學校實際,在教研活動中學習新課標、新教法。在每週一次的課改論壇中學習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理論等。通過學習,教師的思想得到了統一,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②注重對教材的培訓。為了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加深廣大教師對新課標所倡導的課程理念的理解,用好教材。一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幫助教師把握教材 ,提升教學水平;二是加強對新教師楊婷婷的崗前培訓,注重知識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實踐引導作用,加強教師們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的交流和突破;三是加強備課組在單元目標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備課組在每學期初的集體備課中對單元教材進行分析,將學業校目標細化到每個單元中,通過典型課例的教學設計引領教師把握教學要點、落實單元任務。

三、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力求探求新的教學模式

如何不斷深入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為此,我校要求各教研組大力探求新的教學模式,每年力求構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教學模式:以數學為例①基礎知識課教學,採用“啟發探究式”教學模式。基本程式是:匯入→探究→歸納→應用→總結。教學過程的匯入環節彷彿是優美樂意的序曲,如果設計安排有藝術性,就能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總的來說,新授課的匯入要遵循簡潔化、科學化和藝術化原則;②定理新授課教學,採用“發現式”教學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組織交流——鼓勵猜想——引導論證——運用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主動權在學生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物理為例:物理中的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方案→收集資訊→驗證假設與猜想→得出結論。通過“探索性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探索、發現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索的方法,獲得知識技能,享受探索的樂趣,形成科學探索的能力。在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中,鼓勵教師上探討課。我校的做法是:備課組集體說課、備課→安排教師上課→全校教師聽課→全校教師反思→上課教師說課→全校教師評課,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節探討課,在探討課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努力把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水平。

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形成後,集中全校師生對教學模式進行評估,尤其重視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只有經過實踐反覆證明了的、學生肯定了的,才是好的`教學模式,才可能在全校教師中加以推廣。

四、加強指導,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學習方式

1.沒有學生參與的課改是毫無生命力的。如何讓學生一起參與到課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課改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學校利用校會、班會、座談會等形式向學生廣泛宣傳課改,宣傳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他們成為課改的主人,讓他們多發表看法和意見。

2.沒有學生認可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為此,學校比較注重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能結合學生的意見來調整教學、改進教法。大力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研究性學習,組建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撰寫結題報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創新評價體系

如何評價教師和學生這是課改是否能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為了創設適應課改的評價體系。為此,我校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摸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評價系統。評價一堂課主要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是否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是否建立民主、合作的氣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學生由過去單一的成績測評形式變為形式多樣的綜合評價。

六、加強課題研究,用課題研究促進課改。

我校有市級課題2個、已結題的有1個。在每申請到課題後,我們迅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研究,嚴格按要求落實每一個環節,真正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調整教學,在研究中總結,把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讓課題研究成為我校課改工作的加速器。為了使課題研究貼近課改,我們所選擇的課題都與課改密切相關,如《新課改下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等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教師看到了課題對教學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以極高的熱情投身課題研究、相互交流課題研究成果 ,有效地服務課改。

除加強課題研究外,還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教學反思。近一年來,上交省地市級的論文40多篇,獲獎論文20多篇,其中獲國家級獎勵的3篇,省級的9篇,市地級的11篇。課題和論文是促使我校教師教學實踐能力轉化成理論成果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我校教師理論水平的有力保障。

七、強化各種制度

制度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證,為了保證我校課改工作的正常進行,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制度,如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學習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本教研製度、總結匯報制度和成果推廣制度等。特別是學校的公開課制度,全面實行課堂開放,即“推門聽課制度”隨時歡迎所有老師來聽課,課後授課老師與聽課者廣泛地交流意見。

八、及時整改糾錯

課改工作雖然有理論做指導,但在實際操作中是摸著石頭過河,肯定會出現偏差,如果不及時發現並糾正這些偏差,就會偏離正常的課改軌道。因此,我們及時糾正了一些偏差,如在課堂教學中過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過分依賴媒體手段而忽視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靠重複練習形成思維定勢而忽視學生解題技法的總結。

總之,課改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開展好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推動學校工作的快速發展。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新課改工作總結5

隨著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作為生物教師的一員,本人經歷了新課程課改的全程教學。經過三年的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穫,也遇到了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後的課程改革中去,現根據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歸納以下幾點教學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1、經過對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領會到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並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適應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質,它利用圖文並茂吸引學生,產生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探究活動,如觀察與思考、社會調查、資料分析、模擬製作等等,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鞏固拓展學生的課本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新課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又尊重有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在全套教材裡面,處處都是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聯絡。

3、生物新課程確實能體現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修模組體現了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強化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生物新課程能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熱點和前沿,並且在選修上設計了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4、新課程結構和內容無疑是恢復了生物科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尊嚴,使學生能打好生物科學基礎。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一樣的要求,恢復了生物科學的地位。

二、對教材的處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由於教材中有不少實驗材料和教學中涉及的有關文字、圖片等資料都需要提前準備或蒐集,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將所需的實驗材料和資料準備好,才不至於臨到要用時,才發現還沒有合適的材料,以至於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建議教師的儲備課最好是提前備出一個單元。至於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工作最好提前一週佈置,而且要做好落實工作,如課前交上來,或指定課代表課前進行檢查、記錄等。

2、新教材中的插圖較舊教材大大增加,這些插圖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觀效果,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於新教材不再像舊教材那樣對每副插圖配以大段的帶有解釋性的文字說明,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對課本中的插圖重視不夠,往往是看一看就過去了,並不仔細去深究這些插圖所包含的知識和資訊,而這些問題又恰恰是各類考試中對學生進行考查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從這些插圖中找出有用的資訊。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與呼吸作用過程示意圖;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轉錄和翻譯過程示意圖等。

三、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困難和疑惑。

1、探究教學活動耗費的時間較多,加入學生探究實驗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由於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儀器使用都不會,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佔用課堂時間進行介紹和講解,因此常出現實驗時間較倉促,有時做完實驗卻沒有了總結的時間,甚至是出現了還未做完實驗就已經下課了的情況。

2、在課時的安排上,我感覺有不少章節的授課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節課講時間很緊,但安排兩節課來上,時間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給的一週兩節課的課時,也不允許你把知識線索拉得太長。

3、新課程教學更適合於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多數學校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究學習的全部過程。因此這種學習方式對一些規模較大的班級來講,操作存在一些難度。

4、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學生探究的很高興,但探究後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點卻非常零亂,若再不記筆記,那麼到了考試的時候,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起來,所以有不少同學在複習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複習什麼、怎樣複習。

四、教學教法的體會。

上述幾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困惑著我,因此本人經過多次嘗試,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通過這些經驗在某些方面能夠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緩解甚至解決。

1、在新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對於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學。“先學後講”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在備課時我們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這在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時間不足的問題。

(2)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絡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前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後一個知識點的基礎,而後一個知識點又是前一個知識點的延伸和發展。任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找準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誘導學生利用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仿照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發現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發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等。 “為遷移而教”應該成為我們備課時處理教材的出發點。

(3)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相反,它要對外部資訊主動地選擇和加工。對於一些稍難一點的內容,可以適當創設機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如應儘量安排學生通過實驗來理解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關係。

(4)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學。“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的結果”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指導他們怎樣與同伴合作。我們認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從關心自己到關心同桌,從獨立學習到同桌的互幫互學。同桌既是學習的合作者,又是評價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合作流於形式,要追求合作學習形式與效果的統一。我們發現以前課上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裡,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著,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作為一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在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認真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嗎?

(2)如何用,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

(3)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備課時只有對這些問題都進行認真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揮作用,而不是熱熱鬧鬧地走過場。

(5)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①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②查詢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詢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③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資訊,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2、在高三複習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在複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要對整個複習過程有個總體策略和法案,接下來我就將我在這兩年大學聯考複習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注意安排複習進度第一輪複習:從高三上學期到下學期的的市質檢前。這段時間的複習工作以必修內容的複習為主,並在複習過程必須注意聯絡複習和選修內容相關知識。這輪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必修基礎知識的掌握,並形成一定的章節知識的聯絡,這是以後第二輪的複習的基礎。為了到達這複習目的,在這段時間的複習必須要有一定的複習輔助材料。

第二輪複習:從市質檢到5月份前。這段時間的複習工作是要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對於生物來說這段時間的任務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專題複習加強學生學科內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本學科知識體系。

最後一輪的複習:5月份到大學聯考。這段時間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整理,理清學科知識系統結構。在這段時間教師應注意總結以往學生較容易出錯的知識點,並幫助學生克服。

(2)及時捕捉、解讀大學聯考資訊

在具體複習過程中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必須及時收集和了解正確大學聯考資訊,從而及時調整複習內容和方法。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大學聯考資訊來源就是由考試部頒發的考試說明。對於從事高三複習教學的教師而言正確解讀考試說明的要求是進行高三複習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確理解了當年的考試說明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並通過比較以往的大學聯考考試說明,從中發現新說明與以往的說明的不同之處,往往在新考試說明中體現出來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大學聯考內容的重要變革所在。因此在複習過程中,當年的考試說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複習指導材料。除了考試說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體傳達的國家考試中心的相關資訊以及本地區組織的相關的一些考試資訊彙報會,儘量做到與大學聯考資訊同步更新。這對我們的複習工作的準確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①探究性學習能力:這是對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的一個高層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學習角度作為實驗題命題原則也是課改思想在大學聯考中的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數(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數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大學聯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數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絡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資料;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資料,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複習工作中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②圖表分析能力:通過圖表分析的題目充分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各類相關知識的整理聯絡的能力,它通過一些科學實驗的資料形成相應的資料表格或繪製成數學座標曲線圖,或者通過各種代謝生理過程的相互關係繪製成圖形對學生進行考查,有時還會讓學生自己動手繪製相關的圖形曲線。如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紮實的學生在碰到這類題目的往往就會不知如何下手解題。由於圖表圖象題可以大大簡化表述,所以在整個試卷中佔有較大的比值。要做這類題我們必須鍛鍊讀圖識圖能力,要學會理解如何從圖表圖象中抽取生物資訊。要注意整個曲線表達的生物學含義,曲線的的升降變化原因,還要注意給出的相關條件之間以及與整個題目的聯絡,注意區別給出對照曲線的變化含義:是增加了?降低了?為什麼?限制因素是什麼?解題的切入點還是要落腳到書本知識。

(4)、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由於是大學聯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複習時要注重前後聯絡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複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複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線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路體系。

(5)、其他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學生到了高三時間就變得非常緊,因此我們在挑選每個複習階段的複習材料時都應該注意做到精挑細選,在講解這些練習的時候也應該精講。在複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講練結合,長期的講和長期的練都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及時鞏固消化。

高三的學生往往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過程很容易表現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較多,可能會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及時排除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師特別是生物老師要積極主動的配合所任教班級班主任,幫助學生減壓,使學生能保持相對輕鬆的心情完成高三的複習。

新課改工作總結6

竇教師結合自我成長的經歷,加上自我對“優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們呈現了一些關鍵詞。我把它視為竇教師多年在語文教師這個專業領域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1、永葆活力:這是一種生活姿態,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轉換、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最終內化為一種精神氣質。

2、張揚個性:人云亦云,老生常談不談。創意教學,構成風格。3、業精於勤:每一種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成長需要機遇,但機遇絕不能依靠等待。於無聲處,與不為人知處,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機會總會對你傾心眷顧。

4、讀書養氣:不僅僅靜默涵詠、靜思體悟、更要高聲吟頌、活力噴湧。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5、合作共進:溝通心靈、理解他人;傾聽意見,分享經驗;心有多寬,路有多遠。

6、內省致遠:以澄澈之心求灑脫之態,與繁瑣事外求自由寧靜。7、海納百川:無論是此刻還是將來,誰走在前面,誰就是我的教師。8、公共情懷:拒絕坐井觀天、目光窄小,關注時事,放眼世界,緊跟時代禮貌的腳步。

9、筆耕不輟:這既是積累經驗的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

10、關注細節:語文課就是一堆細節。

11、善待教材:我們無權選擇課本,但我們必須清楚怎樣使用它。12、尊重寫字:字,人的第二容顏。漢字是尊嚴,書法是國粹。學好漢語,當從寫好第一個漢字開始。

13、黃金分割:教師要勇敢地拒絕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形式,研究怎樣實現“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

14、理性視點:我們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真實收穫,而非評委們的打分牌。風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確定標準。風起雲湧之時,要用理性的視點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我:永遠把自我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讀過之後我想談些感想。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一節低年級的課例,教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同學發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後孩子向教師索要教師不給,還說:“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這真是夠諷刺的。還有的教師動不動就在孩子臉上貼上一個小星星,動不動就拍手歡呼:“你真棒!”之類的“鬧”課。我們做教師的必須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要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細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

在課上要學會傾聽,目前一些研究課熱鬧大於寧靜,言說多於傾聽。有一些教師甚至聽不出學生讀錯說錯的資料,這怎能談得上指導學生。所以,學生要學會傾聽,為人師表的教師率先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新課改工作總結7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和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學習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習小數的除法時,計算“9.42÷2.7”,豎式上商3.5後,餘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學生不容易理解。於是,我在橫式上寫出9.42÷2.7=3.52。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經過獨立思考,不少學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時乘法的逆運算來檢驗:3.5×2.7不等於9.47,得出餘數2表示2個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後的餘數數位與商的數位一致。

教師作為教育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識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踐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教和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裡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材建構。

四、聯絡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教師要創造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簡便運算125-98,可讓學生採用“購物付款的經驗”來理解:爸爸有一張百元大鈔和25元零錢,買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樣付錢?營業員怎樣找錢?最後爸爸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給營業員,營業員找給他2元,爸爸最後的錢是25+2=27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多減了要加上”的規律。以此類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習題。

再如:蜀南竹海的門票每張50元,如果30人以上可以團購,每張40元,我們班共有28人,該如何購票?同學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許多解法:50×28=1400(元),40×30=1200(元),在比較中選擇最佳答案。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裡去,和他們一起經歷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新課改工作總結8

一、當前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體育教學目的不明確

由於受到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導致體育課堂比較枯燥,學生無法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從而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影響體育教學質量。許多體育課堂也沒有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課堂上所傳授的理論知識,無法將這些真正應用的體育實踐中,這樣也會降低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不利於他們今後的發展。

(二)體育教學觀念相對落後

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體育教學就要遵從“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課堂上的體育表現,卻沒有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從而影響到學生今後體育學習水平,不利於他們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

二、創新性體育教學模式的嘗試

(一)合作型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共同協作,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能動性,樹立他們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合作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教師瞭解學生之間體育素質的差異,結合他們的差異來分組,讓每個小組成員的素質處於比較相近的水平線上,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優勢,降低學生的體育學習難度。其次,教師在採用合作型體育教學模式時,要培養學生團體精神,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逐漸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最後,體育教師在進行合作式教學時,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實踐空間,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採用比賽制的形式來實現,在比賽過程中傳授相關知識,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幫助他們熟練掌握相應技巧,調動他們參與籃球學習的熱情,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為今後體育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二)分層型體育教學模式

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需要區別對待,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生學習鍛鍊的體育教學方案,從而提高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人生閱歷、個人能力以及學習速度來區分,不同的學生可以給予他們不同的學習目標,強調層次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良好學習氛圍,為他們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劃分更加客觀。然後制定相應的檔次標準,比如一檔、二檔、三檔等,結合學生所處檔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提升,從整體上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

(三)自主型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知識的學習單純依靠課堂是不夠的,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鼓勵他們在課下進行更多的體育鍛煉,將課堂上所學的體育技巧進行實踐,從而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水平。自主型體育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學習羽毛球時,教師只是簡單的進行羽毛球技巧的講解,然後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他們的應用技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教學器材,比如乒乓球設施、輪滑設施等,讓學生自己課下學習相關知識,然後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自主學習,學生能夠拓寬自身的體育視野,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動性,找到學習體育的樂趣,增強他們學習體育的信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質量。

三、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性趨勢解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學生體育學習需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當前我國體育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它能夠提升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有更強健的體魄。因此體育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案,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給予學生更多的體育學習空間,增強他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教師要想做好體育創新工作,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瞭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結合他們的課堂需求來調整教學方法,調動他們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感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在未來,體育教學尤為重要,它的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創新,並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提升,體育教學會向著高科技發展,從而幫助教師更好的瞭解學生體育狀況,制定出完善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做好課堂教學創新,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知識的魅力,調動他們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新課改工作總結9

本學年高一,我省實行第一屆新課程改革,作為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實踐者,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為了利於教學,揚長避短,現對高一學年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 教學成績:

1、 尖子生成績明顯:我校一(1)班學生汪佳慧以120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一名,一(1)班學生韓亞男以116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六名,一(1)班學生楊映輝115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十四名。

2、 語文單科成績前十名我校佔2人,前二十名佔4人,前五十名佔6人,前一百名我校15人。

二、 存在問題:

1、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在新課該中扮演何種角色?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是主導者?是引導者?還是和學生共同學習者?說實話有時候真有一種找不著北的感覺!

2、教師的講解定位:

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應該講,怎麼講,講多少等。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去年靈寶一高召開的高一語文教研會上已作爭論。

3、關於教材研究:

新教材必修教科書內容分為“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前三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在課外自主安排。教學實踐中往往是隻重視了“閱讀鑑賞”,而“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常常置之不理。我們的問題是“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如何進行落實,如何進行教學。

4、選修教材如何選?選修課如何開?大家都知道高二第一學期必修內容就結束了,加上要面對將來的大學聯考,所以選修內容的確定就顯得尤其重要。選修課如何開也成了首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5、將來大學聯考如何考?考什麼?新課改與大學聯考的聯絡又如何?這些都是教學中要思考和存在的問題。

6、各班學生語文成績發展不均衡,全校語文人均分較低。當然也不能否認上次考試試卷難度較大。

三、教學建議:

常言道: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後我們還是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主意,我有一個主意,交換之後每人人就有兩個主意。這是我們提出教學建議的理論基礎。

1、加強本學校語文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這個建議主要是強調在學校內部同年級教師之間的交流,落實集體備課,制定相同教學進度計劃。

2、增進學校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本縣範圍內的不同學校,語文學科應加強溝通、交流和學習。而事實上,本縣教師之間業務就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本地區之間的學校也應增進交流。高一下學期在靈寶一高召開的語文教研會議就很好,為教師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3、外出學習,借鑑他人,揚長避短。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教學行為註定是失敗。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就是學習、借鑑、分享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和成果。高一下學期我校部分教師在業務校長的帶領下,赴靈寶一高、實驗高中深入課堂聽課學習一週。他們先後在靈寶一高,靈寶實驗高中座談,聽課,學習。筆者有機會參加,感覺受益匪淺。再比如高一下學期在靈寶召開的河南省語文年會,就讓三門峽市的語文教師開了眼界,飽嘗了一次語文教學經驗大餐。

4、通過藉助網路、媒體等建立我市語文教學經驗交流論壇,為我市語文教師交流教學經驗、感受、札記、心得、體會等提供溝通平臺。

5、定期召開語文新課改教研會議,及時學習新課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新課改工作總結10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邊教邊學,利用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外出聽課的機會,向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習,吸取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瞭解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儘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

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平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在課堂上,我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遺憾的是,我們班還有個別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上有掉隊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需不斷地改變策略,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本人擔任國小五(1)與五(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首先,根據我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優生少得可憐,中差生卻俯視皆是。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我注意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我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其次,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小數學教學大綱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本學年還承擔XX市課題觀摩課《百分數的認識》受到與會領導與老師的好評。本班學生林佳琳參加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獲得三等獎。

最後,能制定好複習計劃,並能認真備好複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於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複習內容較多,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班級的差生面積較大,致使無暇顧及,導致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回顧一學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收穫,但還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存在一種惰性思想,未能取得可喜的業績。但是,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春天。

新課改工作總結11

新課程改革為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於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後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後於社會實際,嚴重滯後於學生實際。課程改革以來,從剛開始面對的重重困難到現在,我校高中政治課程改已進行較長一段時間,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們來對高中政治課程改革程序做以下總結。

一、課改初期遇到的問題

(一)新教材的精神實質難以準確把握。

1、教材編寫過於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輔資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變到新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教材自身不夠完善,編寫質量參差不齊,內容跨度大,深淺安排不夠合理。新教材的編寫對“雙基”的要求、難度、深度、廣度一時難以把握,在大學聯考方案沒有確定前,教輔資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線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狀況不樂觀。

很多老師對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見。有很多老師反映面對新教材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有更多的老師反映,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沒有經驗,心裡沒有底,不知道怎麼教。有教師說:“新課改後不知該怎麼上課。”20%的教師認為舊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體系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度,廣度都不好掌握,而且與大學聯考相背離。40%的老師認為新教材內容編排不合理,而舊教材知識條理清晰,授課容易,學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師反映新教材內容簡略,學生基礎差,學生難以把握知識。有的老師認為新教材雖然體現了創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卻缺乏嚴密性。

(二)教師教育觀念沒有轉變。

很多老師認為所謂課程改革就是教材改變而已,對於整個課改的理念還是知之甚少。由於教育理念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所以在實際中,教師還是沿用舊模式進行教學,用舊的思維、舊的方式去適應新的大綱、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現“形式化”“公式化”“穿舊鞋,走新路”的現象。

(三)大學聯考制度與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發生背離。

大學聯考顯著的社會效益迫使高中學校的一切工作“唯大學聯考是瞻”,而現行大學聯考形式和評價標準還明顯滯後於課改思想;許多教師習慣於將大學聯考與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關係絕對對立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只能成為換湯不換藥的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

(四)教學培訓效果不明顯。

調查中雖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參加了新課改的培訓,但是據老師的反映,培訓的效果對教學作用不大。有的老師認為,“專家們講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對我們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問題卻不置可否,既說不上來,又不願深入講,這樣的專家講學對我們實在意義不大。”也有老師反映,這種純理論培訓只是擺擺花架子而已,根本談不上對新課改實踐的科學模式指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新課改經驗幾乎為零的現狀,教學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課程。

二、課改問題的逐步解決

(一)一線教師共同努力去改變以及提高。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到在課標指導下的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從原來的不適應到努力去配合新課程改革,不斷地嘗試去認識每一個課程模組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風格特點,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難度、深度和廣度。瞭解該教材的編寫原則——遵循科學教育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培訓的.主要目的在於把新課程、新教法與課改前的教法優勢進行整合、互補。首先通過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從而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從政治教學轉為政治教育。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政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政治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最後,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如可以採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辯論法等,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三)積極進行“3+X”的大學聯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為使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卓有成效地順利進行,我校政治教師認真領會大學聯考改革方案,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試題設計增加應用和能力型題目,努力引導學生由考試分數競爭轉變為辦學整體水平的競爭。學校培養政治教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做好大學聯考改革的有關準備工作。例如,現在政治的大學聯考題目多了很多開放性的題目,不侷限了書本的死記硬背,而是體現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課改成效

在新課改過程中,新教材不斷完善,教材的內容越來越趨向系統化,而且新教材的所舉的例子、設的情景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學中,學生增強了政治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政治的興趣。

(一) 課程評價更加註重激勵,強調過程。

嘗試採用檔案袋、成長記錄、激勵性評語、學分制等多種形式來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關注不同學生差異的體驗,體現了關注過程的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學方式人文化、開放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主要以現在:一是創設了人文的教學情境,把人文關懷的理念投射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長在教育的世界裡。二是創設了開放的教育平臺,把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自然、社會、歷史和未來中,在學生的學習世界與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

(三) 學習方式轉變到強調主體體驗、合作探究。

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認真鑽研、創造性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並通過體驗、感悟、,發現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三年的課改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學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智即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較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政治教師必須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新教材為依據,以政治課堂為主陣地,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工作總結12

忙碌了一個學期的老師們想必都在好好享受著假期,無論是選擇休閒娛樂,還是繼續充電,或者是為下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準備。作為老師,我是幸運的!假期我有了一個這樣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那麼在這裡我想說謝謝小教部給我們林區教師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這項活動能永保青春,讓每位林區的教師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十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分別從師德修養、教育敘事研究、國小語文閱讀法、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導論、數學課題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南、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思考、資訊時代下教師專業發展這十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

一、提升師德修養

師生關係的新註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師生關係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係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係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慧、新課程的優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去開啟每一個學生心靈的窗戶。讓教師的愛心成為孩子學習、生活成功的原動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不斷的付出自己對學生的愛心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成為每名學生的良師益友,使自己的教學環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諧、平等、愉樂的教學氛圍,成為培養孩子們創造性的思維的主陣地。

二、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春風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提升中,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個更清楚更系統的認識。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教師的支援,任何教育改革都無法進行。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力圖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而此次學習我對這一功能有了簡單的體會:

教學目的的新構想,教學的目的應是為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分,培養其獨特的個性,教學活動應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教師則是構築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的素質,。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髮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應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一片有待開發的資源和財富,並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們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三、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建立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新課改工作總結1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提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提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忙,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日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日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提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議: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教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並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我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我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儉教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僅有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我: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日,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提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新課改工作總結14

根據縣局(XX)5號檔案和XX年2月7日召開的全縣新課程培訓精神,鄉教委為了搞好這次全鄉教師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真正發揮實效,對本次培訓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計劃和安排。按照培訓計劃,我們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培訓任務。

這十天的培訓學習中,有縣支教老師精彩的授課示範,有全鄉廣大教師積極熱情的參與和配合,有我鄉教師提供的幾十節交流棵,有廣泛的全方位的研討和評議,使這次培訓工作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我鄉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紀律愛知識、愛學習的精神風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現。這次活動,有新舊教育思想觀念的碰撞,有新舊教學方法的碰撞,有守舊觀念和銳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時還有新教法的快樂有趣和傳統教育紮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的大融合,在這種狀態下,也融合出了我鄉教育工作現階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具體如下:

一、首先,我們要把握新課程的宗旨:讓學生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參與,學生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教師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在這一宗旨的帶領下,注重設計,注重方法,注重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教學中要抓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永遠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訓,培養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他們人生第一節作好奠基。

二、這十天的培訓,實際上就是培訓備教案的方法,在教案裡面,體現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的思想。設計的具有梯度的,環環相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以及興趣愛好來設計問題。教案中設計的各種故事、遊戲、謎語、出示圖畫、以及學生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描一描各種實際操作,就是備方法。通過設計問題和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具體過程,實際上就實現了教材上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在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中,就不斷地實現著三維目標裡的其它兩中目標。

三、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為童心本來是快樂的,快樂就體現了兒童的童真童趣,這就是轉變觀念。我們要抓住“樂”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為樂而樂、為趣二趣,要使你設計的問題和創設的情境以及採取的遊戲、故事、謎語等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樂趣,這才是“樂中學和學中樂”的要義之所在。我們要還兒童美好的藍天,通過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爭得最大的效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案設計得好不好,課前準備充分不充分,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設計教案時,要讀大綱,明確教育目標,教學環節要大致保持齊全,如導讀、新授、鞏固練習、知識的拓展延伸、總結、作業等。這就是我們這次培訓中學到的備教案的方法。

四、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蔘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組討論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幹,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兒童和家長的歡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教學中“懶”的問題———思想懶、行動懶。

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識字(學生做生字卡)以及詞語的積累,數學課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來源於生活。教學中,我們要全方位考慮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如現代裝置,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和課堂中隨和的一些發明創造,各種直觀教具身邊的事物等等。

六、今後,我們還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重新整理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我鄉教育事業服務。

教委設想,今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聘請在新課程上有經驗的外地、外校老師給我們的學生講課,我們從中就可以學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經驗,或者也可以出外聽課,學習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方法,以提高我鄉教師的教學水平。

新課改工作總結15

這十天的培訓學習中,有縣支教老師精彩的授課示範,有全鄉廣大教師積極熱情的參與和配合,有我鄉教師提供的幾十節交流棵,有廣泛的全方位的研討和評議,使這次培訓工作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我鄉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紀律愛知識、愛學習的精神風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現.這次活動,有新舊教育思想觀念的碰撞,有新舊教學方法的碰撞,有守舊觀念和銳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時還有新教法的快樂有趣和傳統教育紮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的大融合,在這種狀態下,也融合出了我鄉教育工作現階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具體如下:

一、首先,我們要把握新課程的宗旨:

讓學生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參與,學生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教師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在這一宗旨的帶領下,注重設計,注重方法,注重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教學中要抓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永遠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訓,培養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他們人生第一節作好奠基。

二、這十天的培訓,實際上就是培訓備教案的方法,在教案裡面,體現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的思想。

設計的具有梯度的,環環相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以及興趣愛好來設計問題。教案中設計的各種故事、遊戲、謎語、出示圖畫、以及學生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描一描各種實際操作,就是備方法。通過設計問題和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具體過程,實際上就實現了教材上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在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中,就不斷地實現著三維目標裡的其它兩中目標。

三、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

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為童心本來是快樂的,快樂就體現了兒童的童真童趣,這就是轉變觀念。我們要抓住“樂”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為樂而樂、為趣二趣,要使你設計的問題和創設的情境以及採取的遊戲、故事、謎語等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樂趣,這才是“樂中學和學中樂”的要義之所在。我們要還兒童美好的藍天,通過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爭得最大的效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案設計得好不好,課前準備充分不充分,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設計教案時,要讀大綱,明確教育目標,教學環節要大致保持齊全,如導讀、新授、鞏固練習、知識的拓展延伸、總結、作業等。這就是我們這次培訓中學到的備教案的方法。

四、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

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蔘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組討論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幹,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兒童和家長的歡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教學中“懶”的問題———思想懶、行動懶。

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

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識字(學生做生字卡)以及詞語的積累,數學課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來源於生活。教學中,我們要全方位考慮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如現代裝置,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和課堂中隨和的一些發明創造,各種直觀教具身邊的事物等等。

六、今後,我們還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重新整理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我鄉教育事業服務。

教委設想,今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聘請在新課程上有經驗的外地、外校老師給我們的學生講課,我們從中就可以學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經驗,或者也可以出外聽課,學習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方法,以提高我鄉教師的教學水平。